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2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W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

《朗讀者》第一期,本以爲會是以一種作秀的姿態來推崇閱讀,即便美好的初衷,也不免喧囂。看了一會兒,就被深深吸引,果然如網上預熱的一般大熱。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通用29篇)

濮存昕,演技自不必說,話劇出身的舞臺風,以前也曾多次在電視中看到他的朗誦,沉穩的男中音,儒雅的風格,很喜歡。這次他道出鮮爲人知的童年,更看到他對藝術追求的艱苦與執著。

聽着無國界醫生蔣勵念鮑勃.迪倫的《答案在風中飄蕩》,不禁眼睛溼潤了。生命的使者,非常欽佩,真正的妙手仁心,大愛無疆。六的寒假作業中有一篇作文,就是《答案在風中飄蕩》,他對這個題目一片茫然。我問:“你知道鮑勃迪倫嗎?”“知道啊,那個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音樂家。”“那你先查查他爲什麼會得這個獎,先讀讀那首詩一樣的歌詞。”而後,六和我討論寫什麼好呢,他提的主題都被我否定了,但是我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衝突總是在共同的美好願望下莫名其妙就發生了。而後,在我表示不來管他的生氣中,他悄悄完成了作文,居然沒讓我看一眼。今天我在電腦桌面發現他的原稿,還是寫了我否定過的,也沒好好排版,文章主題其實不錯,因爲太難,我怕他把握不了,沒想到還比我想象中寫得好一點。也許是我錯了。

柳傳至談到他失之東隅收入桑榆的傳奇,這位叱吒風雲的父親,朗讀起給兒子婚禮上的致辭,溫潤感人。

世界小姐張梓琳優雅、美麗,又添母性的光輝,聽着她念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心裏軟軟的。很簡單,其實也很難,且在心裏溫存一番吧。

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充滿智慧、樂觀、博愛。他現在每天仍工作到凌晨,他說要用夜晚偷得的時間來延長他的白天,這是一種怎樣的熱愛?!大愛!

鮮花谷夫婦如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眷侶,一片花海的迷離中,溫情脈脈的夫婦吟唱中,真有那麼一瞬間,閃過,我渴望!“我一天一天發現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情地愛你。”“醒來覺得甚是愛你。”其實,沒有深情對白的生活中,對那個人說:“把洗腳水倒來。”就是相濡以沫。

遇見,第一期的主題,觸動心絃。李雲迪的鋼琴聲相伴,董卿溫婉知性,煽情火候也合適。遇見《朗讀者》,在直播氾濫的網紅年代,喚起對文學的記憶,敲下這些,記之。期待下次的遇見。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爲很多人都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這段話,是董卿在央視將於2月18日晚開播的新節目《朗讀者》裏的一段自問自答。的確,現在有許多事情都已經是我們淡忘的了,比如寫信,比如讀詩,但是如今隨着《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推出,讓大家不禁有一種恍如隔世的久違之感,也產生了發自肺腑的共鳴。

董卿轉型任製作人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人,肯定已經被董卿的詩詞功底所折服,她不僅反應快,而且對於嘉賓的點評也能隨口拈來詩詞應答。“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卿得到了網友們如此點贊。董卿的父親曾經在報社工作,受父親影響,她從小沉浸在詩詞的海洋。記者昨日從節目宣傳方瞭解到,從去年3月開始,董卿就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的節目,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策劃和團隊構建後,終於推出了《朗讀者》,董卿擔任製作人。

董卿表示:“《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爲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一個節目形態,她則表示在文藝綜藝領域裏所有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做過了,她需要做一些改變。但是爲了這檔節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紹爲了剪片經常熬到凌晨四點才離開機房。

帶着自己故事來講述

說起“朗讀”,似乎更像在講故事,因爲節目中會針對不同的主題,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節目希望呈現的是文字和個人情感的緊密結合。記者瞭解到,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結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通過文字的朗讀,觀衆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據瞭解,《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爲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爲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還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衆情感的作品。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嘉賓有明星也有草根

除了節目的內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節目在包裝上也用了許多心思。記者瞭解到,節目設置的主題形式很豐富,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節目邀請到李雲迪、胡德夫等爲朗讀者伴奏,除了邀請柳傳志、鄭淵潔、蔣雯麗、徐靜蕾、劉震雲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業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參與朗讀,節目組希望能“高而不冷”。

雖然節目尚未開播,不過從目前流出的一些片段,已經引起了網友們非常大的興趣了,有網友表示很期待再有一檔“爆款”節目。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3

中央一套又播出一臺新的節目《朗讀者》,由董卿主持,這一次的主題是"遇見".五位嘉賓的故事都很吸引人,合適的時間遇見合適的人,使故事延續。

遇見對的人 , 就是真愛。

一對夫妻"周小林,殷潔"的生活方式和心態令人神往。

丈夫因妻子的一句話,用了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一千兩百畝的鮮花山谷,這就是他們的伊甸園。

其中夫妻倆的一句話道出了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的生活。

妻子殷潔說:"我們一直都在談戀愛,他就是一個很浪漫的男人,而我是一個特別幸福的小女人。"

丈夫周小林說:"她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情人,還是我永遠的夢中情人。"

董卿也被他們感動,送給他們一句沈從文的詩:"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珍惜眼前人吧!

遇見對的職業,就是一種永不泯滅的熱情。

一位96歲高齡的亞洲第一翻譯人許淵衝,一生執著翻譯,用延續白天的模式來工作(董卿笑侃:就是熬夜),對於走過的日子不記多少,只記得有多美好。而且患有直腸癌數年,在醫生宣佈最後的日子裏,非但沒有停止翻譯工作,還拿到了人生的最高獎項,並延續生命7年。翻譯工作從不停止,還要在百歲之前完成莎士比亞的翻譯。多麼令人欽佩!

我們這些正常的,健康的,但懶惰的,無所追求的人啊!醒醒吧!好好利用有效的時間來學習,工作和生活,讓有限的時間變得的有質有量而精彩吧!

期待下一期的《朗讀者》。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4

據瞭解,未來幾期節目中,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家劉震雲、配音演員喬榛,以及演員斯琴高娃、蔣雯麗、梅婷等人都將成爲“朗讀者”,分享他們喜歡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說話略有口音的作家劉震雲,成爲朗讀者中的“另類”。而董卿極力說服他來參加,並向他解釋:“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說技巧不是核心,真情實感纔是最打動觀衆的地方。”

董卿認爲:“這個舞臺屬於每一個人,爲所有人開放。你想說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錄製節目時,她爲那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經驗:“隨着音樂醞釀情緒,不要着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還告訴觀衆:“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後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首播之後,來自好友和觀衆的反饋令她興奮不已。董卿透露,婁乃鳴導演用了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裏請來的大神。”她笑:“很多人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真是長知識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身爲製作人,董卿直言文化類的節目難做:“我並不認爲因爲《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開始大火,或者說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另外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類節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5

沒想到會看的淚流滿面。不論是濮存昕花白容顏回憶榮國威大夫救治其改變命運的感恩、國際醫生對戰火中兒童的祝福、柳傳志簡單質樸的婚姻致詞,還是是朱生豪情詩下相戀依舊的愛人、劉瑜真摯的母愛,又或是耄耋老人醉心翻譯事業,每一段真情點滴,都讓人熱淚盈眶。

來不及一一去了解朗讀者本身的故事,但是他們帶來的一段段文字,卻可以細細品讀。

濮存昕帶來的是《老舍散文》中的《星月大師》。大師筆下總是那種淡淡的情懷,平靜的敘事,卻包含真情。“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麼樂趣與意義。”在成長的歷程中,誰又沒有遇到過需要感恩的人呢。

《答案在風中飄揚》那一聲聲質問,那一句句“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作者鮑勃·迪倫對戰爭的質疑、無奈和無國界醫生蔣勵面對超出救治範圍的孕婦,感覺到的無力、無助以及快要崩潰都讓我們更加祈盼和平。

柳傳志的《寫個兒子的信》更是一個平凡父親對兒子的真情告白。“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如當初自己的父親將這句話告訴柳傳志一樣,如今他又把這句話告訴即將邁上人生新起點的兒子,這種減壓式的鼓勵放手讓兒子去闖,和我們走出家門父母的那份殷切關懷毫無二般。

已經太久沒有看到這樣的愛情,二十多年仍處於熱戀中,爲彼此讀情詩。當他們讀着朱生豪的情詩,雙目對望走向彼此,就像董卿說的,我還很少羨慕一種生活,但你們描述的這種生活,真的讓我特別羨慕。一起看花、看星星、看月亮,這樣的日常,確定不是詩人筆下的臆想。“醒來覺得甚是愛你”真實得彷彿可以看到晨光中你熟睡的模樣。“要是世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多麼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負得哭不出來。”你捨得麼。“我願意捨棄一切,以想念你終此一生”愛而不得,即爲羈絆。朱生豪和宋清如沒有長久的過上這樣的生活,但卻成了鮮花山谷夫婦真真實實的日子。

認識劉瑜是看她的《民主的細節》、《觀念的水位》,在她親和俏皮的文字中是對公共社會的滿滿關懷,而這篇《願你慢慢長大》則是擊中心底的柔軟處。面對百天的小女兒那種深愛、期待,忍不住給她列下來一條條。“這個清單已經太長了是嗎?對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種苛刻是嗎?好吧,與其說媽媽希望你成爲那樣的人,不如說媽媽希望你能和媽媽相互勉勵,幫助對方成爲那樣的人。”多麼通達的母親,不以自我意識綁架子女,只希望她快樂成長。“小布谷,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最後壓軸出場的是亞洲首位獲得北極光文學翻譯獎的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譯作就來不及讀了,不過這位還精力旺盛的老人確實可愛到我了。在解釋道自己名片上的“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笑着說自己是實事求是,“大家不知道看了沒有,反正是書在那嘛。”講到翻譯林徽因的《別丟掉》是因爲喜歡一個女同學,自己也笑起來了,但是憶及當時的愛而未得,雙目盈淚,充沛的情感不能不引人動容。講到翻譯時,譯文的比別人好,比以前的自己好,這種樂趣無人可以剝奪。在講活着不是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有多少可以記憶的日子,一句“還有不知道哪位作家說的了”真的是將可愛的真性情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我最開始看的時候,看到節目將訪談和朗讀結合起來還是有質疑的,但正如節目最開始董卿語言真摯,包含深情的介紹這檔節目“將值的尊重的生命和值的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本來還質疑主持人是否應該在訪問別人時表露過多個人情感,卻突然意識到她只是和我們一樣的傾聽者,和我們一起感動其中。

第一期雖然都是好文,遇見這樣寬泛的概念放上去也沒錯,但主題不夠明確。可以想象作爲節目第一期,又想有深度,又要有影響力,還有有收視率,選擇時的糾結。

“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朗讀,屬於每一人。”期待下一期節目更多的好文和好故事。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6

日前,央視推出的《朗讀者》節目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嘉賓們通過朗讀散文、詩歌和家書,把一篇篇美文通過聲音再現出來,讓人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真實的情感和音韻之美,觸動了人們心中高尚的情愫,激活了人們朗讀的心緒。朗讀重回人們的視野,使衆多觀衆躍躍欲試,拿起書本,大聲朗讀起來。

朗讀是欣賞文字的方式,也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段。小時候,常見父親手捧一本厚書在大聲誦讀。爲何要讀出聲來呢?父親說,古書沒有標點,只有讀出聲來,才能感受文章的美。古人一向稱看書爲讀書,民間把上學叫唸書,都是說書不光要用眼睛看,而且要大聲讀出來。後來,讀了一些古書,發現古人確實在看書學習上只認“讀”字。《史記》中凡是說到讀書時,司馬遷都用的是讀或習誦。陶淵明自稱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朱熹更是強調朗讀的重要,認爲,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要逐句玩味、反覆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可見,在古人眼裏,朗讀是學習書本知識的唯一途徑。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更好地把文字內容準確真實地表達出來,讓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給人更加美好的感受。

今天,儘管獲取知識的渠道和載體更加多樣,但朗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閱讀方式。上國小,朗讀是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功,對促進孩子智力發育,薰陶美好情操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成人而言,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使朗讀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成爲一種似曾相識的模糊記憶。《朗讀者》節目以清新淡雅的方式,讓朗讀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迴歸閱讀的視野,還給人們一份久違的閱讀親切感。看了《朗讀者》,我們突然意識到,朗讀是那麼的美好,高雅,充滿了文化氣息,承載着濃厚的情感,可以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溫馨、感動、美好和喜悅,似的人們情不自禁要拿起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朗讀讓冷漠的閱讀,變成飽含情感的聲音,讓視覺的單一,變成聲音與視線的交融;讓自我的學習,變成與他人的互動;讓枯燥的文字,成爲有溫度和情感的傾訴。

在今天,信息和知識不斷走向影像化的時代,朗讀仍然是我們心中不能割捨的學習方法,仍然是我們不能離開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大聲朗讀吧,通過朗讀來感受情懷、學習知識、傾聽文化。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7

《朗讀者》是董卿的一次華麗轉身,有觀衆說:“董卿到底讀過多少書,這張口就來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朗讀”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讀”是和文字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種人給我們帶來的啓示。這兩部分都是我感興趣的。所以,未來節目一定不僅僅是朗讀,你首先看到的還是人,人生命之中發生的故事、留下的痕跡。所以,《朗讀者》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和一段文字間的關係。

這些東西不譁衆取寵,被遺忘在角落,我們今天就是要把它們打開,呈現在觀衆面前,看一眼你就知道它們有多好。我覺得好壞大家都有自己的審美。爲什麼“詩詞大會”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爲這些東西我們平時忘了,央視提供這個平臺讓我們溫故而知新,大家就覺得特別滿足,因爲好的東西永遠總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糧總是供不應求。如果大家能安安靜靜地看完這期節目,覺得這篇文章寫得真不錯,我就特別滿足。如果在節目中這段沒聽夠,再重新翻一翻,回去再看一看,就更好了。其實,這本書可能就在你的書架上,只是你很久沒翻它了。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8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爲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衝"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美好,願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9

對於充斥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着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觀衆情不自禁地投入、並靜靜欣賞着傾聽着。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篇章詩文、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並滋潤着每個人的心絃。

這是繼詩詞大會後,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週日晚央視三套、於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爲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採訪,有嘉賓帶着不同口音的朗讀,紮紮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溫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0xx年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於一檔有着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於要實現了。”說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裏默默地由衷讚歎!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朗讀者,隨着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醞釀,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加之觀衆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裏閃着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 收到臺上臺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我覺得,董卿的《朗讀者》最打動人的,是幫觀衆又找了一回“初心”。董卿的解釋是,“《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是的,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無情的現實社會,難尋那份值得珍惜的“初心”。

《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他們自己的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非常融合、恰到好處。針對不同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說起做《朗讀者》的初衷,董卿說,幾乎所有綜藝節目形態她都已經嘗試過,她需要改變,這是《朗讀者》誕生的偶然性。

“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可能朗讀者所朗讀的內容,我們自己也會去讀,去品味。但那與《朗讀者》的現場氛圍與感染力還是大有不同。

泡一杯香茶,在熟悉又清淡的味道繚繞中,在慾望縱橫的嘈雜中,隨着朗讀者的思緒,讀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讀出一天的燦爛和啓迪,讓這份洗盡世間鉛華的情思、盪滌或沖淡腐臭污濁的蔓延,讓精神家園變得落英繽紛,青春常在。歲月靜好、靜美,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去感受吧。《朗讀者》等你。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0

繼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衆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情後,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併兼製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衆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均颳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裏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爲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爲何與成爲百裏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衆深受啓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爲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在第一期節目中,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爲一大亮點。中國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爲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製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衝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爲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衝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衆。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1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著名作家劉震雲也參加了《朗讀者》的錄製,帶有口音的他成爲朗讀者中的“另類”。董卿說她說服劉震雲來參加這個節目,是因爲兩個真誠的人最真誠的交流,“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說技巧不是節目的核心,真情實感纔是節目最打動觀衆的地方。”

真情實感是《朗讀者》要傳遞的價值,文字的背後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真實的表達。所以,也會有平凡人帶着動人的故事來到這個舞臺。四川成都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裏一年四季花開不敗。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爲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這對夫妻被邀請參加《朗讀者》的錄製,他們用共同走過的20xx年人生路,詮釋着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2

目前電視上真人秀節目甚多,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裏,不同的羣體有着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聲音,電視節目滿足多元需求,只要不低俗、媚俗、惡俗,只要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德,即使是真人秀,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間,對其也大可以報以寬容。

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毋庸諱言,近年來,有思想、有份量的文藝節目是少之又少,在號稱多元的電視節目盛宴中,娛樂節目遍地開花,吃喝玩樂霸佔銀屏,卻獨缺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和沉澱,這不應該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國和現代化中國應有的電視生態。能否在哈哈一笑之餘,學會思考、感恩,愛和感動,是觀衆的期待,也是電視人所不應逃避的命題。

《朗讀者》就是這個時候清新脫俗,亮相銀屏。朗讀者每一期指定一個朗讀主題,包括“離別”“勇氣”“鄉愁”“禮物”“愛”等等。無論時空轉變,星轉鬥移,文字成了唯一的紐帶,聲音成了最好的聚合,不求正字腔圓,但求情真意切,在平靜的朗讀之中,完成了一次一次心靈的對話。

正如該節目導演董卿所言: “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朗讀都是傳播文化、傳遞思想、傳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她希望,這檔節目可以讓喧囂忙碌的現代人在“讀”和“聽”中感受到美好和詩意。著名錶演藝術家喬榛說:“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是全世界最優美的語言。董卿和她的團隊創新創辦《朗讀者》這個欄目,我由衷地讚賞,我感覺這對朗誦藝術,對語言表演藝術是功德之舉。”

無獨有偶,另一臺節目《見字如面》也同樣通過文字,通過聲音將古今中外連成一體。《見字如面》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衆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通過朗讀一封封塵封的書信,讓觀衆打開歷史記憶的閘門,體驗着親情之可貴、愛情之熱烈、友情之真摯,體驗着這世間最溫暖的情愫,在段段文字之間感動、啓迪和思考。

現代化的中國,是多元且豐富的,《郎讀者》之類節目出現的意義不僅是給綜藝節目行業注入一股清流,讓電視熒屏避免流於同質化的庸俗競爭,而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它以最樸素真誠的方式展現了大衆媒介的本職——傳承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3

我對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一定會堅持的,比如寫博,比如讀書,比如看《朗讀者》……

由董卿擔任製作人並主持的大型人文類節目《朗讀者》開播已有四期,觀衆好評如潮,這檔節目喚醒了不少人對文字的喜愛,對朗讀的喜愛。《朗讀者》每期的主題都充滿暖意,朗讀者分享的故事都令人感動。

《朗讀者》第四期的主題詞是“禮物”。禮物,多美好的一個詞,讀了都脣齒生香。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父母愛的養育,歷經苦難之後的成長,不斷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中所寫到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於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

主持人董卿的開場白是那麼溫馨而有詩意——“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那在我們今天的節目時間裏,就讓我們一起去打開一個色彩各異,卻同樣充滿情感的禮物”。

在這期節目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趙家和教授,雖然他已經在五年前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所播種下的一顆善的種子,是留給這個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禮物。用純淨之心,去創造,去發現,去感悟,你便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禮物。

我想:已故的趙家和教授,你在天國一定也備受尊重,你的善良與大愛也贏得了無數人的尊重。節目現場爲您虛着的座位就是最好的例證。

李亞鵬說女兒李嫣是上帝給他的最好禮物,他朗誦的朱自清的《背影》是他送給已故父親的禮物。

摩拜單車(即共享自行車)創始人胡瑋煒認爲摩拜單車是給城市的禮物,她朗誦的是蘇童的《自行車之歌》。

著名主持人、演員倪萍朗讀自己寫的書《姥姥語錄》是送給陪伴她的觀衆的禮物。

文化在蓬勃發展,傳承在生生不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朗讀的《至大無外》是獻給熱愛故宮文化人們的禮物。

由女排隊員華麗轉身爲作家的趙蕊蕊已寫了四本書,她把朗讀畢淑敏《握緊你的右手》當作獻給一路相伴女排姐妹們的禮物。

受趙家和教授捐助的北大學子們朗讀的汪國真的《讓我怎樣感謝你》,是送給已故的趙爺爺最真摯的禮物。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4

在這個星期,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讀者》節目。剛聽老師說完,我很好奇,難道這個節目是一羣人在朗讀嗎?那該多無聊呀!爲什麼老師會讓我們看這種節目?

等看了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並不是我想的那樣。嘉賓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們的朗讀,也不是平白無趣,而是發自內心,充滿真情實意。當節目剛開始時,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簡潔明瞭地告訴了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遇見。在我心中,遇見這個詞是相當平常的,不就是一個人碰見另一個人嗎?當我看到一個人時,我才發現遇見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他就是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他曾經想當宇航員,可是沒能當選。這時他"遇見"了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鼓勵他,使他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他選擇了新的行業,並且經過多番波折,當上了總裁。看完之後,我感慨萬千:人生是多變的,但有許多人都因失敗而沮喪。可他們都未曾想過,或許他們走另一條路,便可登上人生巔峯,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放棄,在一條路上跌倒不起。哪怕當不上白領,董事長什麼的,只要勇於挑戰,不畏失敗,總有一條路適合自己。

通過這個節目,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做人道理。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5

《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通過情感的紐帶聯繫不同時空的生命。節目中第一個“人”是可見的朗讀嘉賓,針對不同的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爲“情感人”的一面。

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信息、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爲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從見面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完成了統一。

《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爲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爲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衆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6

提起味道,我們率先會想到的一定是舌尖上的滿足。悠久的歷史和遼闊的地域給了中國飲食豐富多樣、變化多端的味道。本期嘉賓胡忠英,就是一位從業50年的名廚,也是杭幫菜的掌門人。在去年杭州G20峯會上,他擔任餐飲文化組的組長,爲全球幾十位政要人物奉獻了獨具特色的宴席,展示中國味道的獨特魅力。他將味道融入故事,用中國文化驚豔世界舌尖。

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學作品是什麼,董卿想到的是《紅樓夢》。既有着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隻雞配着燒的茄鯗,也有着元妃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紅樓夢》最觸動人心的是字裏行間的人生況味,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爲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註定的愛斷情殤。味道落到筆上就成了風格,吃進胃裏就成了鄉愁,刻在心中那就成了一輩子都解不開的結。就像法國作家法朗士曾經說的,讓我們盡情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

味道,是在舌尖的百般滋味,更是人生的萬種風情。有傷別離的苦澀,有慶相逢的歡愉;有愛不得的心酸,有放不下的無奈。氣質是一種味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品格也是一種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7

自從《朗讀者》開播以來,週六晚上收看這個節目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昨天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人鎖定央視一套,靜待《朗讀者》播出。製作人兼主持人董卿依舊一襲白裙,依舊笑容綻放,依舊口吐蓮花……這一期的主題是“選擇”。

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生都面臨多樣的選擇。演員王千源選擇自己熱愛的電影角色,成就影帝夢想;託福滿分的耶魯學霸秦玥飛,選擇回國做“大學生村官”,將青春奉獻基層;著名作家麥家,選擇小心翼翼陪伴兒子度過焦躁的青春期;著名演員徐靜蕾的人生,因爲選擇堅強而更加精彩;“漢字叔叔”理查德選擇爲漢字貢獻所有;曾是醫院院長的郭小平,選擇了做國內唯一一所紅絲帶學校校長,爲艾滋病兒童提供教育。這些選擇使他們走向不同的人生。

愛跟自己較勁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選擇讓他因電影《鋼的琴》獲得影帝殊榮。王千源朗讀的內容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託福滿分的秦玥飛熱愛腳下的泥濘,從耶魯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國到農村做一名大學生村官,他的舉動影響了一個精英羣體。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秦玥飛朗誦的內容是遲子建的《泥濘》。

著有《風聲》《暗算》的作家麥家,一度與叛逆期的兒子關係緊張,兒子曾經對他關了3年的房門。3年,1095天,作爲父親,麥家選擇堅持陪伴,堅持教育,不放棄開導兒子,不放棄對他的培養。麥家朗誦的內容就是他爲兒子寫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話語裏是沉甸甸的父愛。

爲什麼徐靜蕾要選擇當演員?是什麼機會使她決定導演一部電影?導演不同類型片子的背後,她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這又給她帶來怎樣的影響?徐靜蕾朗誦的是史鐵生的《奶奶的星》。

美國漢學家理查德·西爾斯,一個美國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國漢字來源演變,爲此常常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心氣卻一如少年,他被網友親切地叫做漢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時,我會打電話給朋友說再見;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無疑問我會電腦化《說文解字》。”1994年,漢字叔叔44歲時,一場嚴重的心臟病讓他走到了生命的邊緣,讓他對畢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斷。理查德·西爾斯朗誦的是劉禹錫的《陋室銘》。

郭小平是校長,也是父親。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裏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這裏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朗誦的是英國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如果》。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8

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製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目,看到節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並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到了媒體羣裏。之後,董卿在微信羣裏接受了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的羣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是什麼契機,想到要製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對於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說:“央視作爲國家電視臺,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爲,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於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怎麼突圍?董卿回答說:“我們期待着整個社會大的環境有所改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溫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衆關注到片尾曲是中國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另外還有觀衆發現了有趣的細節,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導演婁乃鳴評價說:“用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9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爲很多人都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這段話,是董卿在央視將於2月18日晚開播的新節目《朗讀者》裏的一段自問自答。的確,現在有許多事情都已經是我們淡忘的了,比如寫信,比如讀詩,但是如今隨着《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推出,讓大家不禁有一種恍如隔世的久違之感,也產生了發自肺腑的共鳴。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人,肯定已經被董卿的詩詞功底所折服,她不僅反應快,而且對於嘉賓的點評也能隨口拈來詩詞應答。"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卿得到了網友們如此點贊。董卿的父親曾經在報社工作,受父親影響,她從小沉浸在詩詞的海洋。記者昨日從節目宣傳方瞭解到,從去年3月開始,董卿就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的節目,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策劃和團隊構建後,終於推出了《朗讀者》,董卿擔任製作人。

董卿表示:"《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爲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一個節目形態,她則表示在文藝綜藝領域裏所有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做過了,她需要做一些改變。但是爲了這檔節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紹爲了剪片經常熬到凌晨四點才離開機房。

說起"朗讀",似乎更像在講故事,因爲節目中會針對不同的主題,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節目希望呈現的是文字和個人情感的緊密結合。記者瞭解到,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結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通過文字的朗讀,觀衆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據瞭解,《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爲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爲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還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衆情感的作品。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除了節目的內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節目在包裝上也用了許多心思。記者瞭解到,節目設置的主題形式很豐富,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節目邀請到李雲迪、胡德夫等爲朗讀者伴奏,除了邀請柳傳志、鄭淵潔、蔣雯麗、徐靜蕾、劉震雲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業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參與朗讀,節目組希望能"高而不冷"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0

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衆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情後,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併兼製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衆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春節前後,《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颳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

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裏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昨晚首度“發聲”的《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爲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

濮存昕年少時曾患有腿疾,自尊心在小時候很強烈,他很盼望國小六年級快結束,離開這個學校,沒人再叫他“濮瘸子”。沒想到到了中學,“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號。

以前濮存昕也會講述他的這段經歷,但是在《朗讀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榮國威醫生。正是這位醫生,幫助他扔掉了柺杖,讓濮存昕拾起了自信。現在他可以騎馬、打球、演戲,用更好的心態面對自己,都與和榮國威醫生的遇見分不開。

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爲何與成爲百裏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衆深受啓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爲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爲一大亮點。中國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爲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製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衝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爲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衝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衆。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1

著名作家劉震雲也參加了《朗讀者》的錄製,帶有口音的他成爲朗讀者中的“另類”。董卿說她說服劉震雲來參加這個節目,是因爲兩個真誠的人最真誠的交流,“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說技巧不是節目的核心,真情實感纔是節目最打動觀衆的地方。”

真情實感是《朗讀者》要傳遞的價值,文字的背後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真實的表達。所以,也會有平凡人帶着動人的故事來到這個舞臺。四川成都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裏一年四季花開不敗。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爲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這對夫妻被邀請參加《朗讀者》的錄製,他們用共同走過的20xx年人生路,詮釋着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

董卿說,《朗讀者》作爲一檔央視綜合頻道和綜藝頻道黃金時段聯合播出的文化節目,必須擁有社會的擔當,通過節目爲百姓打造一個情感表達的神聖殿堂,通過朗讀的形式爲平凡者發聲。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2

早聽說央視新增了《朗讀者》節目,很受歡迎,可時間不對,一直沒看過。昨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終於有幸目睹,果真被深深吸引。節目由“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女董卿策劃並主持,一流的創意和製作,飽含文學精髓之美,觀後感想如下:

一、形式新穎。朗讀者名人居多,來自不同崗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文章詩歌,讀給自己最愛的人聽。其中濮承熙讀了老舍的一段文字送給曾經幫他做手術的榮醫生,榮醫生是他生命中的恩人。朗讀者自己的故事加上老舍的故事,構成一部心靈上的交響曲,讓聽者無不爲之動情。這樣的形式讓讀書變得生動有趣。

二、內容廣泛。朗讀的內容知識面廣,有小說、詩歌、書信、譯文,同時還面向不同人羣,能引起更多人共鳴。如:有成功者讀給恩人聽的;有父母讀給兒女聽的;有情人讀給情人聽的;有援外醫生讀給有志青年聽的;還有高齡老教授聽學生讀他的翻譯作品.....。聽者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收穫感動,收穫快樂,收穫人生的啓迪。

三、引導觀衆愛上閱讀。朗讀者讀的詩和文都是央視精心挑選的,名人名作居多,聽到好的文章就有找來一讀的衝動,讀書可以養身修性並提高鑑別是非能力。央視這檔節目引導了觀衆多讀書讀好書。

《朗讀者》集娛樂和學習爲一體,是宣傳正能量的好節目,希望她越辦越好,我會持續關注,也希望更多的朋友都來看一看,我們一起吸取知識的營養。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3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從文字中獲得過快樂。與其說朗讀者在傳播文字,不如說也在傳遞文字背後的人生”。董卿的話道出了本次尋找的意義,聲音傳播情感,情感滋養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讀書”,董卿尋找的是朗讀者,更是關於文字、關於閱讀最原始的熱愛,最原始的快樂。

央視作爲國家電視臺,對於創新節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

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說:“《朗讀者》的出現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4

各位朋友,坐在電視機前,你也許在不斷地調換頻道,但最近由董卿主持的《朗讀者》請你關注。

對於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着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觀衆情不自禁地投入、並靜靜欣賞着傾聽着。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並滋潤着每個人的心絃。

這是繼詩詞大會後,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週日晚央視三套、於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爲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採訪,有嘉賓帶着不同口音的朗讀,紮紮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溫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0xx年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於一檔有着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於要實現了。說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裏默默地由衷讚歎!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朗讀者,隨着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醞釀,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加之觀衆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裏閃着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 收到臺上臺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5

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我迫於無奈地觀看了一檔我毫無興趣的節目——《朗讀者》。

作爲一個寧可躺着無所事事,也絕不願意在課外手沾書籍的“厭學者”,我本實在不懂得,一檔只有朗讀的節目,會有什麼精彩的看點,哪些地方,會惹人眼球。而當我真正走入它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我徹底被它吸引了。

正是朗讀者,將書籍的底蘊與魅力放在了一個聚光點上,讓那些書籍中難以言會的一切都像蠟燭般在驟時間明亮起來。本期朗讀者來請來了一位我十分喜愛的明星嘉賓——王源。作爲一個年少成名的高一學生,年紀輕輕便走出了世界,享受舞臺的燈光和無數粉絲的追捧。這又是多少少男少女夢寐以求而不能及的呢。然而節目中的他卻表明,一切的一切,都絕不是這樣。一個人的能力與名聲越大,他所承受光鮮的同時,也決然少不了質疑和否定。

一個16歲正值意氣風發的少年,卻承受着同齡人絕不能及的關注,也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那些刺人入骨的言語,無異於是一座山的壓力。然而他,16歲的王源,並沒有泄氣或停滯不前。面對那些糟心的種種,他選擇了坦然。

正如他的朗讀裏: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清楚別人該怎麼過活,而對自己卻一無所知。在他去聯合國發言時,他看見自己座位前的名牌上豎立着“china”,臉上露出陽光般的笑容。那種真實,燦爛,灑在了每個人的心裏。在這個和我同齡的人氣偶像身上,在他的朗讀裏,在他溫柔靈動的聲音中,我看到了他一顆紅彤彤,赤裸裸的心。那種能讓冰雪融化的力量。

或許這就是朗讀者的魅力,在朗讀裏,溫柔而又透徹的剖析每一個我們所熟識的明星,或者說是偶像。在某些靈魂清澈的池裏,他們或許和我們一樣,並不因爲自己備受矚目,而忘記了生活,在他們身上,依然能透過《朗讀者》,找到人性的光輝,拾取我們都不捨得丟棄的最初的美好。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6

董卿的《朗讀者》(第一期)自2月18日開播以來,持續發酵,口碑爆棚!《朗讀者》實力圈粉,豆瓣評分高達9.4!何以有如此效果?初心使然,實力使然,節目使然。我想主要談談後者,談談我的觀後感。

這是一場可人的文化盛宴。這裏沒有炫目的七彩燈光,沒有喧囂鼎沸的音響,沒有美女如雲的舞蹈,沒有衆星歡聚的高潮;有的是主持人董卿與朗讀者的親切交談,有的是朗讀者聲情並茂的傾訴,有的是視聽者與朗讀者的深情共鳴,有的是李雲迪鋼琴伴奏的和諧悅耳與美不勝收,有的是胡德夫《匆匆》彈唱的警醒後人與餘音繞樑。

這裏是傾訴者的舞臺,無論是愛心使者還是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刻骨銘心的故事,想將自己的深情寄予文字中,要讀給最給力或自己最想給力的人聽,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自己的深愛與祝願。

愛心大使濮存昕朗讀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送給治好了他的瘸腿病使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榮國威大夫,來表達自己對榮大夫的感恩之情。

無國界醫生蔣勵朗讀了鮑勃·迪倫的歌詞《答案在風中飄蕩》,送給那些在戰爭中出生、備受炮火摧殘的孩子們,表達對他們命運的同情及對世界和平的希冀。

聯想老總柳傳志朗讀了自己《寫給兒子的信》,“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的開場白,表達了一位成功男人榮升爲普通父親的驕傲與自豪,想看到“創業帝國”那一天的到來的結尾,表達了企業大咖對自己兒子子承父業、創造輝煌的期盼。

普通夫婦周小林、殷潔朗讀了《朱生豪情書》(節選),那“你老了,一定很可愛”“我一天天發現你的平凡,同時一天天逾更深情愛你”的詩句,深切表達了這對浪漫伉儷鮮花山谷之愛戀的愈久愈香醇。

世界小姐張梓琳——20xx年世界選美的奪冠者,用她柔潤甜美的聲音朗讀了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送給自己的寶貝女兒,願她快樂、自由,有勇氣,有夢想,有求知慾,有責任心,學會寬容與慈悲,願她一世安寧,母親的深愛與祝福溢於言表。

高潮的一幕是96歲的老人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出場,一身淺色西裝,手拄柺杖,步履蹣跚,滿臉笑容,由董卿攙扶着走進了《朗讀者》現場,給人的印象是雖高齡但精神;最動人的朗讀是許老朗讀林徽因的《別丟掉》,不僅僅是聲情並茂,而且是熱淚盈眶、泣不成聲;他對曾經深愛的女同學林徽因愛慕有加,對林徽因失去徐志摩後的痛苦感同身受,“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地掛起”;許老不僅是性情中人,而且是有事業心的人 ,他認爲“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造美髮現美”,他是名至實歸的“書銷中外百餘人,詩譯英法唯一人”,96歲的他活到百歲的目標是將莎士比亞的著作全部翻譯完畢,四年的時間要翻譯20餘本名著,相信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牀工作的許老,屆時一定會大功告成。

朗詠清川飛夜霜,此刻豁然開朗;讀盡詩文千萬字,吟詠人間天堂。一覽《朗讀者》,過目永難忘,回觀《朗讀者》,韻味深且長。

喜聞:董卿的“朗讀亭”在全國各地靜候朗讀者,全國各地的朗讀者也紛紛來到“朗讀亭”傾訴心聲,表達着對他人的感恩與祝福。朗讀者的春天來了,文化的春天還會遠嗎?

終於遇見你,遇見感動,遇見美好!

遇見你,不想放過你;每週末,緊緊跟隨你。明日見!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7

葉嘉瑩與小朋友們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道: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或許因爲它只存在於心裏,所以提起味道這個詞,伴隨的往往都是記憶。央視《朗讀者》將以味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道: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或許因爲它只存在於心裏,所以提起味道這個詞,伴隨的往往都是記憶。央視《朗讀者》將以味道爲主題,邀請到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着名導演張艾嘉、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得主葉錦添、都市愛情小說掌門人張小嫺、杭幫菜掌門人胡忠英、青年鋼琴演奏家吳純等嘉賓一起在朗讀中分享記憶中與味道有關的故事。

古詩詞大師葉嘉瑩爲中華文化而吟誦

從第一期節目中的中國英法翻譯第一人許淵衝到後來的敦煌女兒樊錦詩、中國焊接學科奠基人潘際鑾,《朗讀者》的舞臺上時常會出現一些值得用生命去尊重的真正的大師。本期節目中,又有一位這樣的大師登臺,她就是已經93歲高齡的中國古典文化教育研究大師葉嘉瑩。

葉嘉瑩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後師從於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學習,深得老師的賞識。1945年大學畢業後,葉嘉瑩便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先後於多所世界着名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化,去年還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生成就獎。她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於當代「再生」的讚譽。

葉嘉瑩曾說過:我以爲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着吟誦之傳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對於吟誦詩詞這一活動,葉嘉瑩一直十分倡導。而吟誦,其實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讀。在本期節目中,這位着作等身的教育大師將在《朗讀者》中暢談古典詩詞文化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併爲中華文化而吟誦。

歲月女神張艾嘉分享女人的故事與味道

提起張艾嘉,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往往都是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而對於女人來說,故事幾乎就等同於她的味道。

作爲一個明星,張艾嘉從不刻意遮掩自己的年齡。在節目中,當被問到如何界定年齡的味道時,她坦言:一切都來得很自然,逃也逃不掉。而對於女人的味道,張艾嘉也用自然來形容:味道是要被品嚐的,我相信味道是來自於你自己人生的態度,你怎麼看待自己,那你散發出來的東西是自然的,那個就是你自己的味道。

曾經,李宗盛爲張艾嘉寫的一首《愛的代價》被無數人奉爲最能代表愛戀成長的經典。但在當時,張艾嘉還覺得這首歌的名字有點土。而前兩年再唱這首歌的時候,張艾嘉卻發現自己的心與這首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個心經歷過更多的事情了,就覺得歌裏面幾乎每一句都是一個畫面和故事,所以特別感傷。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8

陪伴,是一種溫暖,因爲它意味着有人把世界最珍貴的時間給了你;陪伴,更是一種力量,因爲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這是我觀看2月25日央視播出的《朗讀者》後,寫下的感觸良多的一段話。而這一期的《朗讀者》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數鄭淵潔父子了。鄭淵潔被稱爲“中國最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童話大王”。而他所取得的成就,與他的父親鄭洪昇是密不可分。鄭淵潔上國小時,有一次因改變了老師出的作文題,寫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被老師羞辱,他則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從而被學校開除。父親看了他寫的“檢查”後,則說了一句話,“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父親則開始了對鄭淵潔的“家教”模式。還有一次,父親半夜偷偷給兒子鋼筆灌完鋼筆水,被兒子發現。父子倆聊了許久。最後父親問,“你一個人能把《童話大王》寫多少年?”鄭淵潔回答,“只要你和媽媽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寫下去。”而父親則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父親的陪伴和對兒子的鼓勵,由此可見一斑。而父愛之深沉,也令人爲之動容。這不禁讓我感同身受。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20xx年12月14日的下午5點多,我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列車,離開了生活了20xx年的家鄉和父母。殊不知,這一次分別讓我整整兩年再也沒見過我的父母。因爲,這是開往福建的軍列。我要去部隊服役了。我是家裏的獨生子,從小被父母“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而我從小也沒出過遠門,求學之路:國小在村裏,國中在鎮上,高中在縣裏,大學在市裏,我像是“溫室裏的花朵”。而我到部隊後往家裏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情不自禁地哭了。這並不是因爲受不了訓練的苦與累,而是十分想家、想父母。

就這樣,時間一晃而過,來到了20xx年11月。當時的我糾結於留隊還是退伍。打電話給家裏,父親說,“敏敏,我知道你不是怕苦,如果想家,就回來吧!”就這樣,20xx年12月,我毅然選擇退伍,回到了一所農村國小當老師。現在,我已參加工作6年。我也非常滿足於這樣“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下班,我都會回家。我知道,不管多晚,總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在等我;我也知道,不管多晚,總有人在等我回家,那就是我至親的人。

有人說,再多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陪伴。因爲,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CCTV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9

《朗讀者》中的每一個朗讀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在他們敞開心扉的娓娓敘述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躍然而出。在他們充滿深情的朗聲誦讀中,傳播着廣博高雅的文化內涵,讓聽衆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從而產生髮自心底的共鳴與感動,激起人們沉寂已久的對知識的汲取與渴求。

《朗讀者》其新穎的創意在於把文字和閱讀者通過閱讀的方式緊密地連結在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是人與文字的和諧統一。一個朗讀者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部作品;而朗讀者所誦讀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都是朗讀者最真摯的心聲和最切身的感悟。

首期推出的朗讀者之一許淵衝,是北京大學的教授、翻譯家,至今已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多年,特別是古詩翻譯,世界稱奇,號稱“詩譯英法唯一人”。他能做到英漢、法漢互譯,成爲中外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至今96歲了還在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且立下豪言壯語,一百歲完成莎士比亞全部著作的翻譯工作。

在談到翻譯林徽因的詩《別丟掉》時,還引出了老人的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當時爲了喜歡一個女同學才翻譯這首詩送給她的,但是,直到50年以後才收到這位女同學的回信。老人說起來曾經的美好往事也是動情的熱淚盈眶,不禁感慨“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於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這樣的朗讀者,這樣的故事,就是《朗讀者》饋贈給觀衆的饕殄大餐,面對老人活到老幹到老的錚錚誓言和未泯情愫,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只爭朝夕地工作,不發奮努力地修身養性?相信每個人都會在敬佩他的同時被其深深地感染,定會思考自己的路怎樣走,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怎樣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朗讀者來自社會各界,有知名學者、文藝名流、企業家,也有普普通通的民衆。無國界醫生、16年陪讀失聰兒子的母親、選擇與艾滋病患兒共成長的校長等等,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用實際行動默默詮釋着人性的光輝。他們能夠敞開心扉暢談一個個親身經歷、親身感受的人和事,朗讀着自己鍾愛的作品或自己寫作的作品,能夠感染人的不是他們的朗讀水平高低,而是朗讀者背後所凝聚和散發着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份沉甸甸的愛,一份對社會、對國家及對家庭的無私的奉獻精神。

關注《朗讀者》,做一個朗讀者吧,朗讀可以讓人遇見更好的自己,喜歡上朗讀,你便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偷偷愛着你,朗讀者的世界也因此變得絢麗多彩,充滿關愛,充滿和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