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67K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卻非常喜歡,不僅因爲它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還因爲在這一天裏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精選17篇)

每年端午節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樂的。

一大早,村子裏的人就起牀爲過節作準備。大人們都趕着去集市上買油條、糖糕——它們是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沒得買了。小孩們是爲什麼起早呢?他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割艾草。過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幾株艾草,用來辟邪。可是孩子們割艾草不僅僅爲了這個,艾草在他們手裏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縫荷包。

吃過早餐,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忙些什麼呢?當然是包糉子啦!糉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糉子都是自己做的,這樣纔有意義。我跟大人們學過,知道大概怎麼做——先到河邊摘些葦葉,放在鍋裏煮軟;然後用幾片煮過的葦葉包些糯米(有的還添些葡萄乾、紅棗、豬肉等)。包好以後,便可以放在鍋裏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們就開始忙着準備豐盛的午飯了,什麼雞啊魚啊肉啊都有。我們小孩則拿上自家的糉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換。換完就一頓猛吃,然後評論誰家的好吃、誰家的不好吃。那場面絕不亞於一場辯論賽,因爲誰也不承認自家的糉子不好吃。當然,我們每次去主要還是爲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糉子,至於誰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着大人們還沒喊開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便給小不點兒講從老師那裏聽到的關於屈原的故事。

終於開飯了,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飯菜,其樂融融,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龍舟競賽。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們邊看邊打賭,賭哪條龍舟會贏,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在我家有個特殊規定,誰贏了就可以滿足一個心願,但是不能花錢。當比賽結束時,不管輸贏,我們都很開心。

吃完飯,我通常會和小夥伴們一起縫荷包。把艾草的葉子摘下來,用布包好,然後按自己的`想法縫好就可以了。有的還在荷包上縫一根帶子。荷包縫好後,和以往一樣,大家互相贈送。每一個荷包裏都裝滿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們都盡情享受着這個快樂的節日。真想永遠留住這一天!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2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文學家與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我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哺育與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範圍,在她精心呵護與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回憶,尤其是端午節棕子與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生命需要奶水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懷抱,我在她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我需要,在她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與上學,城中與鄉下距離把我拉離了她懷抱,但我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爲她把母愛種子深深種在了我心中。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期盼,通往鄉下小路與小橋,奶媽家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圖畫。

那時候每年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清香與香包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煮了一夜,走完十幾中路還溫熱棕子,中面各種豆兒與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吃起來軟軟,甜甜,香香,我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這幾天,我主食就是奶媽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爲奶媽棕子是最好吃,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小棕子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與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一邊包着手中,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棕子也放入鍋中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中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中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母親,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母親棕子與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棕子與香包都無法替代美記憶,美味道,美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中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中爲母親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爲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爲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因爲您愛這個節日。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3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爲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4

超市裏琳琅滿目的糉子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味道一應俱全,有綠茶味的,臘肉味的,紅棗味的,甚至還有鮑魚味的、燕窩味的,連包裝袋也是五顏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來今天是端午節。

記憶的河,慢慢開始春潮涌動……

六年前,奶奶來到我們家小住了幾個星期。她準備要回肇慶老家時,正值端午節,媽媽執意留她過完端午節再走。奶奶說她從小就會包糉子,是跟她的媽媽學的。肇慶的裹蒸糉特別有名,奶奶說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親自包一回糉子給我們吃。

奶奶在距離端午節還有三天時就開始準備材料了。她買了很大的艾葉,告訴我,裹蒸糉比一般的糉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糉葉來包。她還準備了糯米、黃豆、豬肉、鹹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後纔好吃,細而滑,不會有夾生的感覺。”奶奶告訴我,我還記得她把黃豆也泡了很長的時間,然後再用開水煮一遍,晾晾,這樣就好去皮。先把豬肉切成小塊,然後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澆上去,醃上一天。

我問奶奶:“包糉子這麼麻煩,爲什麼不上超市買幾個回來吃呢?“奶奶神祕地笑了笑,也不告訴我爲什麼。

終於要包糉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讓我幫忙。後來包好了,奶奶就舉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糉子看着我笑:“小饞鬼,煮好就能吃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香噴噴的糉子就端了上來,奶奶把糉子分給我和爸爸媽媽,一人一個,放在一個盤子裏,神祕地對我們說:“我把一塊玉如意放在了糉子裏,誰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順利,快快樂樂!”

我和爸爸媽媽互相看了幾眼,都想看的看那塊如意的樣子,於是迫不及待切開了自己的那個糉子。爸爸媽媽的糉子裏都只有豬肉和鹹蛋,他們的目光便齊刷刷地望向了我。毫無疑問,玉如意在我的糉子裏。我把它拿出來,哇,一塊淡綠色的玉,晶瑩剔透,真漂亮!我開心地蹦了起來,覺得這一生便會事事如意、順利了!這時,我看見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滿臉愛意,她笑開了花,臉上細細的皺紋幸福地盪漾開來。

奶奶終於還是回老家了。玉如意從此掛在我胸前,爸爸告訴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給我的。原來,奶奶在糉子葉上做了個記號,只有她才知道哪個糉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樂,事事如意呀!

現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糉子裏寄託了奶奶對我全部的愛。細滑的糯米,鹹香的蛋黃,細膩的豬肉,還有那淡綠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5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劃旱龍舟的習慣。關於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是_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賽龍舟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爲可保佑船平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糉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悠久的歷史來源和獨特的傳統風俗。我要說的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的名稱有很多,比如: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屈原日……

在我們宜昌秭歸,古代有一個名人,他叫屈原。據說,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爲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爲傳統,漸漸演化爲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一個是吃糉子,另一個就是賽龍舟。糉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採回一些蘆葦葉,洗淨,準備包糉子用。把糯米,還有這些葉子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糥米放進葉子裏,也可以放些紅棗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線從糉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來,捆好不散開就行。最後將糉子放入鍋裏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糉子,糉子非常好吃,不等解開繩子,剝開葉子就會聞到香甜可口的棕子香味,嘴饞的人連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看着那噴香的紅棗糉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棕子。

端午節不僅會吃香噴噴的糉子,還會划龍舟呢。

雖然我沒親眼看見划龍舟是怎麼進行的,但是我聽奶奶和其他人說過。划龍舟是因爲屈原投江死去,楚國人捨不得他,所以就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魚。

划龍舟是龍船上整齊地坐着兩隊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節奏地打着鼓,許多身體強健的壯漢,拿着木槳一齊有規律地划着船。只有每個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夠協調,那龍船就走不動!

中國的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上面畫有屈原、唐東傑布,還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歷史畫卷纔會如此豐富,生活也纔會如此多姿多彩。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7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超市裏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豆糕,我很好奇地問爸爸、媽媽超市怎麼突然賣起了綠豆糕呢,媽媽說:“端午節要到了,我們不僅要吃綠豆糕,還要吃”五黃”呢!”“五黃”?什麼是“五黃”?

回到家上網查了後,不僅知道了“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還知道了我們這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了。 端午節的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婆家過節。剛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姨媽說這是鍋裏煮的糉子飄出的香味。一會,姨媽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糉子讓我們品嚐,我把糉葉一層一層地剝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糉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着吃着,我忽然想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想着冤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裏的糉子也拋進汨羅江,讓魚兒不要傷害他,我彷彿看到了在汨羅江裏划着船的人們……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大家看着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今天應該吃“五黃”,看看外婆準備的晚飯,真不錯,在我們的餐桌上出現了“四黃”,唯獨缺雄黃酒,外公說,那是因爲我們江蘇的人不會做雄黃酒,所以大家也都不愛喝。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傾聽着大人們說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時候的趣事,不僅要自己包糉子,而且還要編裝鴨蛋網呢,據說鴨蛋網是用五顏六色的綵線編的,編好後裝上煮好的鴨蛋,可漂亮了。看着大家說的高興,外婆竟帶着大家憶苦思甜了,說姨媽和媽媽小時候,因家裏條件不好,過節也沒什麼好菜吃,今天這樣的情景想都沒想過。是啊,我們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裏默默地想:“這麼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學習。”

一陣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看着家裏每個人開心的表情,我打心裏覺得過端午節真好,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8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二閭大夫屈原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了端午節。每年一到這個日子,賽龍舟、吃糉子就是主要的活動。據說人們賽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不讓河裏的魚兒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在我外婆家,至今還保留着端午節吃糉子、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外婆會給我們一家包糉子吃。她和我媽先去採摘一些新鮮的竹葉,清洗乾淨——先放進熱水中煮一煮,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後,外婆就開始包糉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往裏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後用棉線綁住。一個糉子“寶寶”就誕生了。外婆喜歡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糉子:我喜歡吃白糉;媽媽喜歡吃肉糉;外公喜歡吃黑米糉……哪些穿着綠衣裳的寶寶在爐火上煮着,還沒出鍋呢,空氣裏就已經瀰漫着糉子的香味了,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馬拿出來狂吃。

端午節前夕,媽媽會給我在褲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藍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聞到。聽媽媽說,香囊裏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的作用。

我的最愛——端午節。就是這樣歡樂、祥和的一天度過。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9

芝麻糊世家

手磨出來的芝麻糊。

詳情 ↓

推薦理由:跟很多打着“手磨芝麻糊”招牌不同的是,這家店門口真的有兩位壯漢不停地磨着芝麻糊,手磨出來的芝麻糊,異常濃稠,機器真的沒法比。

手磨芝麻糊做起來每個步驟都不能含糊:米要提前泡成米漿的形態,再將炒好的芝麻嚴格按比例倒入米漿,否則就達不到粘稠度和香滑度。接下來就是手磨的純體力活了,通常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將芝麻磨成糊。

他們家的芝麻糊用料實在,香味濃稠,這樣一碗在普通店裏稀釋成三四碗都沒問題。是香濃不是香滑,因爲手磨出來的芝麻依然有種顆粒感,實實在在的好吃,一碗下去能頂幾個小時肚子不會餓。

推薦:芝麻糊

地址:越秀區西華路司馬街口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0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我媽媽的生日。一大早,我就早早的起了牀,和爸爸一起開始給媽媽準備過生日。

我和爸爸、媽媽到集市上買東西。可到了集市上一看,那裏早就是人山人海了。我們東瞧瞧、西看看,我們又是 買糉子,又是買桃子,還買了艾葉、排骨、冬瓜……時間可過的真快呀,等我們買完了這些東西已經是十點多了 。

回到家,爸爸開始做飯,我和媽媽在一旁幫忙。一會媽媽又和我開始吃糉子,媽媽還給我講屈原的故事。屈原的 一生寫了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後來,他的愛國主張沒有得到國王的認可,導致國土淪喪,他也心懷憂憤,跳江自盡 ,人們爲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到了這一天人們紛紛包糉子投江來紀念他。聽完了這個故事,我默默地流下了 眼淚。

我們團團圓圓地吃了箇中午飯。我也想到了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珍惜國家的和平的環境,把我們的祖 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1

20__年_月__日我校師生在會議室舉行了端午節特別活動——“端午故事會”。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兩千多年來,飄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詩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種愛國情懷、浪漫詩篇,已經化爲民族的文化與精魂,深深地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品味端午,傳承經典,共慶端午佳節。

七年級一班的劉_同學帶來的端午故事傳說,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八年級的吳__同學用優美的語言把端午的情意傳遞。

七年級六班的趙_用他的《艾蒿與菖蒲》打動了所有的同學獲得了優秀的成績。

在激烈的角逐中七年級的趙_,楊__,徐__分別斬獲一二三等獎,八年級的吳__,周__,鄭__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中華經典的鏗鏘音韻還在我們耳邊迴響,中華經典的千古風韻還在我們心頭盪漾。誦讀中華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誦讀中華經典,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人格的脊樑。願五千年文化瑰寶大放異彩,願中華兒女豪情滿懷,再譜新的樂章。

同學們,讓經典伴隨我們的中學時光,伴隨我們成長,讓我們在經典的海洋中直掛雲帆,乘風破浪。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2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小姨都會包許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糉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聚在外婆家吃飯,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那麼熱鬧了。因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着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爲媽媽會包蜜棗糉給我吃,誰知媽媽卻在忙着做家務。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外公和外婆過來吃飯,但是沒洋溢着一點兒歡快的氣氛!下午,媽媽爲了不再讓節日過得一點意思也沒,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去了菜市場,卻沒看到半個糉葉的影子,去買糉子卻沒蜜棗的,我有些失望,媽媽安慰我說:“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糉子的決定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心情這纔好了一點。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閤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裏出來後,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我因非常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視頻聊天,小姨笑着對我說明年端午節一定包非常多的蜜棗糉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有能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非常開心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4

吃,固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如農曆春節裏的餃子,中秋佳節的月餅……這裏面,不乏中國從農耕社會演變過來的飲食記憶,還有季節和自然中的特殊定格。不過,如果在端午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我們的參與熱情僅僅是吃,的滿足感只是來自於味蕾和胃,甚至連端午常識都只是來自於商家店招信息時,也就失去了端午節的“初心”。

端午節已經成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汨羅江邊,詩人末路悲憫放歌,忠心一片慷慨赴死,只因愛這個國家愛的深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的詩被屈原寫滿,其蘊含的以愛國爲主題的豐富內涵是我國巨大的精神財富,既有政治性、社會性,也有文化性,既縱貫古今,又跨越山河。

端午節的節俗更是“千姿百態”,傳遞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飲雄黃酒、佩香袋、懸艾草、插菖蒲、掛鐘馗像等民俗活動,都與驅邪祛病、養生保健有關。進入盛夏各種疾病多發時段,利用雄黃、艾草、菖蒲等礦植物的藥性來解毒、殺菌、去風寒,以達到健身和淨化環境的目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更有龍舟競渡、蓄蘭沐浴、驅逐五毒等傳統節目,反應了古人對生者生存健康狀況的高度關注,體現了關愛生命、以人爲本的人文關懷。節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如果只是被食物取代,被各種商業促銷打斷,不僅讓人意興闌珊,恐怕還會讓我們大失所望吧。

端午節既代表過去,也代表未來,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徵。讓民族節日傳承下去,讓民族文化代代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端午節應被賦予的含義。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5

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

今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如果每天都過端午節,那該多好哇。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6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爲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爲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糉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2022端午節的心得感悟 篇17

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