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通用3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9W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題記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通用30篇)

如果說生命是一支常開不敗的花,那麼勇敢就是給予他力量傲然綻放的泥土,如果是生命是一曲經久未衰的歌,那麼勇敢就是蘊涵其動人心絃的情感;如果說生命是一盞晝夜不滅的長明燈,那麼勇敢就是支持它盡情燃燈的燈油。

世界變化萬千,我們要學習和勇敢的面對它的過去、排行現在和未來,我們要懷着良心,舉着正義的火把,勇敢的面對一切,無懼任何挑戰。

只有手持良心的寶劍,勇敢的面對過去,才能在事實的考驗面前問心無愧,有一位日本老人用自己大半生的光陰不懈的的追問着日本侵華的罪行,他勇敢的態度,促進了他人格的昇華。浩浩青史,濃縮了幾百多年的歷史的希望,面對過去的我們要以良知的力量勇敢的戰勝它。

只有打開自已的潛能,才能勇敢的面對未來,才能無懼一切未知。一名年輕人在夜晚去拜訪一位知識人。他跌跌地走進了一片土地,來到了知識人的住處。第2天一早,知識人指前面那塊土地告訴他,那是一塊?若不小心,就可能喪命。年輕人大驚,不敢向前走一步。有些事在不清楚他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夠做得更好,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面對未來,我麼要用無限的潛能挑戰他的未知。

只有凝結浩然正氣,勇敢面對現在,才能在未來淡然回首。在一個強大的集團,一張深不可測的網面前,劉珠威,一個如水般的人,毅然化身爲正義的冰刀,堅持這場強弱懸殊的戰爭。有詞曰:“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他用自己的正氣,在歷史上留下一個永不褪色的名字。

泰格爾說過:“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去勇敢的面對一切吧,哪怕是沐浴風雨,哪怕是風雨兼程。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

今年的夏天特別熱,但還是熱不過蘇炳添,亞洲飛人、中國短跑男神……這些稱號讓蘇炳添成爲微博、微信上的熱詞,成爲頻頻刷爆朋友圈的當下紅人。這位僅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讓國人刮目相看的同時,更讓世界側目———黃種人的“極限速度”是怎麼突破的?全球短跑專家紛紛驚歎小個子跑出的“中國速度”。

當蘇炳添正被世界矚目時,他回到了家鄉———中山,見到久別的父母,他說,很想念家裏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靜靜休息一下。沒有榮歸故里的張揚,有的只是對家人的牽掛,對未來體育事業的思索。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爲天下先,這是中山先賢留下來的精神特質,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繼承,而蘇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賽場上將這一精神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正因爲這種“敢爲天下先”的精神讓蘇炳添一次次創造奇蹟。

蘇炳添說,一開始,他的短跑事業並不順利,而自己的進步源於起跑技術和前半程跑法的改變,即從以前先出右腳改爲先出左腳,並且重點訓練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兩段途中跑技術,兩項技術的改變讓他進步飛速……看起來,這裏面似乎沒有太多祕密,更多的是一種善於發現問題,不斷嘗試改變,甚至不斷創新的過程。我們看到的是9秒99,而我們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後的汗水與淚水、煎熬與奮鬥,蘇炳添用成績證明亞洲人同樣能站在百米決賽的跑道上,用成績展示出“敢爲人先、不斷超越、奮勇拼搏、爲國爭光”心得體會範文的“蘇炳添精神”。

“添仔回來了!”家鄉人在朋友圈裏歡呼、祝福,平靜下來,作爲蘇炳添的家鄉——中山需要這種“蘇炳添精神”,它帶給家鄉人驕傲的同時,帶來希望,激勵着中山各行各業砥礪前行。

中山,曾創造出可喜的成績,但成績代表着過去,如今的中山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有機遇同時面臨挑戰和壓力。如何破局,是否能從蘇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麼,是否能像全球短跑專家研究蘇炳添一樣來研究學習些什麼,“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像蘇炳添那樣發現問題的同時敢於改變,敢於嘗試,敢於創新,從而推動中山新一____發展。

我們相信,香山先賢們留下的“敢爲天下先”的精神特質,不僅僅在蘇炳添身上傳承,同時會在每一箇中山人的身上傳承,成功沒有祕密,成功靠的就是這種在蘇炳添身上完美呈現的“敢爲人先、不斷超越、奮勇拼搏、爲國爭光”精神。

我們希望這種精神不僅是帶來9秒99的____,朋友圈裏的雀躍,而是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凝心聚智,將中山推向最美的巔峯,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斷刷新的愉悅!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3

伴隨着聖火的熄滅,東京奧運會落下了帷幕。在17天時間裏,我們的中國健兒在賽場上頑強拼搏的身影,感動了一個又一箇中華兒女。

青年一代的蓬勃朝氣,推動時代前行的腳步。在賽場上,“90後”,“00後”展現着中國年輕一代的風采,“00後”小將楊倩,以沉穩的心態,爲中國拿下首枚金牌。年僅14歲的全紅嬋,在跳水比賽中三跳滿分,以巨大優勢包攬該項目的金牌……一個又一個年輕的身影,書寫出一頁又一頁亮麗與輝煌。

你也許只看到運動員在領獎臺上的光鮮亮麗,卻不瞭解成功背後的心酸。中國乒乓球選手馬龍獲得了男子單打冠軍。可是爲了備戰奧運,馬龍強忍着傷痛,進行了膝蓋手術。遭遇了人生的低谷,他在比賽中屢次與冠軍失之交臂。作爲一名32歲的老將,馬龍曾想過退役,但爲了夢想,他努力堅持,永不放棄,刻苦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馬龍向自己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田徑賽場上,“亞洲飛人"蘇炳添創造了9秒83的成績。一個黃種人,與一羣黑種人在百米賽道上競爭,蘇炳添創造了新的記錄。32歲的蘇炳添,明白所有的定律都要靠自己打破,不是超過28歲就跑不動了,渴望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再飛一次。從第一個站上世錦賽男子百米決賽跑道的中國人,到跑出9秒91的亞洲紀錄。蘇炳添用強大的意志去戰勝自己,戰勝過去的成績,戰勝年齡,用衝破極限的速度去迎接眼前的挑戰。從第一次跑進10秒,到跑進奧運決賽,蘇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贏了時間。這是中國驕傲,也是亞洲榮耀。奔跑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風采。致敬中國速度,致敬每位創造歷史的英雄!”

一個個中華健兒拼搏的印記,一次次國歌在賽場上響起。我們都會爲之驕傲與自豪。在人生的賽場上,我們每個人都要走出自己的風采,發揚奧運精神,以更團結的力量,以磅礴之力,燃起民族復興的火焰。

奮鬥的人生,無悔的青春!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4

奧運會,全稱爲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各個國家在奧運會上,用運動交流各國文化,切磋體育技能,其目的是爲了鼓勵人們不斷進行體育運動。

奧運會每四年一屆,原應在20__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因爲疫情而姍姍來遲,直到前晚才與我們相見。開幕式上,當中國代表團出場時,那鮮紅的五星紅旗,那高達四百多人的運動健將,都無不令人熱血沸騰,爲之自豪。

我國的“首金”是由楊倩奪得的。在我們的認識中,無論是考上大學,還是奧運得金,基本上可以武斷的說他有了一個較爲成功的人生。而楊倩,這兩個都做到了。能夠在全世界脫穎而出,獲得奧運冠軍已實屬不易,同時又能兼顧起學業,在兩個方面上都有所成就,說明其掌握了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也是我們要從中學習的。

第二枚金牌獲得時,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加油喝彩。這場比賽一反我們的刻板印象,侯志慧舉起了二倍於自己的重量,超越所有選手,取得冠軍。

截止目前,中國已獲得五金、一銀、三銅,位列獎牌榜榜首。對於我們來說,這可能僅僅是一串令人爲之驕傲的數字,但對於運動員們來說,卻是幾年的傷痛、汗水換來的結果,來之不易。馳騁在賽場上的他們,以拼搏激勵着我們:努力鍛鍊,超越自我。

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們有一萬餘人。毋庸置疑,一大部分運動員們將無緣獎牌。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是各個國家中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同樣付出了諸多的努力,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尊敬。

祝奧運健兒們在東京奧運會上勇創佳績!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5

“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辛丑年半,東京奧運會的大幕拉開。短短几日內,捷報頻傳,國人歡呼吶喊。運動員們用汗水鋪就冠軍路,用拼搏攀上最頂峯,執信念築血肉、擊高牆!

從第一金到第三十二金,中國以昂揚的姿態闊步向前,打破一個又一個不可能,捍衛每一個得來不易的榮耀!“除卻君身三重雪,天下誰人配白衣。”楊倩一個沉穩的轉頭,瞄準靶心,瞬間擊落奧運首金;“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陳芋汐、張家齊“複製”彼此,以曼妙身姿躍下十米跳臺,摘下水中桂冠;“一棹逍遙天地中,浮沉煙浪自從容。”四人雙槳在水面穿梭從容,槳推船行,無謂浪打風吹,仗依默契信任,捍衛海上明珠;蘇炳添在百米賽道上大放異彩,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從一到三十二,一個個運動員拼盡全力,不問終點,全力以赴,擊下一塊塊金色的榮耀!

我們爲賽場上奏響的國歌而揚起嘴角,也爲遺憾退場的競技英雄全力吶喊。排球賽場上,朱婷手纏繃帶、腳裹固定板,用黑青的右手奮力擊球,可惜終無緣八強;肖若騰完美髮揮,卻無奈疊好收回國旗,帶着落寞大度地爲對手鼓掌;孫煒扶着手腕,埋頭在地,有傷痛也有惋惜;乒乓球混雙不敵日本,劉詩雯哭着不斷道歉;蘆玉菲脫槓重重摔下,站起來第一句話:“我可以再翻嗎?”……奧運會的賽場上,每一位運動員都是奮力一搏。無論是初出茅廬的少年,還是身經百戰的老將,無論是獨自上場,還是團隊拼搏,他們身上都閃耀着永不言棄、爲夢想堅持、爲祖國拼搏的豪情與信念。拼搏過就無悔,無論賽場內外,總有一塊金牌叫“拼搏”。

每一次奪冠,都意味着中國的國旗在世界賽場上冉冉升起。熱烈的中國紅與光明的黃飄揚在東京上空,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迴盪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讓國歌在東京奏響,這是運動員們的追求,也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在世界賽場上,中國運動員們奮力一搏。無論結果是勇奪桂冠還是遺憾落敗,他們都代表着十多億中國人民,展現出中國風采!運動健兒一展威風,世界賽場一現驚鴻!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6

近日,黃文秀的先進事蹟感動着全社會,中宣部追授她“時代楷模”稱號。在學習了她的先進事蹟後,我深有感悟。

黃文秀生於1989年,於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對這樣的她來說,想要投身於一線城市,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更加容易。可是她卻沒有選擇這條路。年7月,她成爲廣西定向選調生,被分配到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年9月至年3月,掛任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黨委副書記;年3月起擔任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碩士畢業後,她毅然選擇了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走出去還要回來,在百坭村,她用自己這麼多年的學習成果,施展學識、建設家鄉。扶貧一線的青年幹部更應該學習先進,發揚模範精神,堅持在最艱苦的地方,紮實推進工作。

不僅如此,黃文秀不僅敢於涉險灘、走泥路,更是將羣衆放在第一位。20__年6月16日,黃文秀同志利用週末回田陽縣看望病重手術不久的父親後,因暴雨心繫所駐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連夜開車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發不幸遇難,年僅30歲。可以說,她的青春,全部都奉獻給了脫貧攻堅事業。是真正的用實際行動來詮釋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幾個字一定一直牢牢地記在她的腦海裏,她的心裏。

學習了她的事蹟後,對我產生了非常大的感觸。“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句話應該是一份使命一份責任,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時刻走在最前線,無論是基層黨員還是領導幹部,都應該向榜樣看齊,向典型學習,學習黃文秀同志,注重在基層一線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主動解決問題,攻堅克難、擔當作爲,不負青春。我們要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不和組織講條件,不給組織添麻煩,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奉獻在邊疆,奉獻在基層。

黃文秀說過,“每天很辛苦,但很快樂”。正是因爲她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了黨的理想之中,纔會因爲理想的更遠大而快樂和自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是激勵我們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爲的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7

秋天的早晨,烏江上薄霧漸漸散去,太陽升起,位於江邊的安徽省和縣烏江鎮卜陳村也醒了過來。伴隨着鳥鳴啾啾,村裏的留守兒童未成年人之家傳出琅琅的讀書聲,91歲的葉連平老師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站在講臺上,葉連平操着流利的英語給孩子們輔導。雖然已經到了鮐背之年,他說起話來仍然語調鏗鏘,條理分明。

“哎呀,從早上起牀就開始批改作業,到現在只批改了兩個班級,時間不夠用呀!”葉連平老師見到記者一行,連連感嘆自己“在和時間賽跑”。

從20xx年開始,他創辦的“留守兒童之家”堅持了20xx年,培養了1000多名學生,其中700多名是留守兒童。

多年來,葉連平先後獲得“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8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亦或是砥礪前進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黃文秀一個甘於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着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她那感天動地的奮鬥故事,奮鬥在脫貧一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時代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全黨同志要深刻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和偉大事蹟,時刻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以黃文秀爲榜樣,牢記初心使命,用於奉獻擔當,在新時代的前進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黃文秀甘於奉獻勇於實幹的精神。作爲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年間就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羣衆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書寫下了非凡的業績。黃文秀的感人事蹟,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勇往直前。

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不忘初心,才能踐行使命。不忘初心,黃文秀用奮鬥鍛造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作風,用真情踐行心繫羣衆、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用畢生書寫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9

王婭作爲普通的電網退休女工,默默堅守心願30年,幫助着有需要的人。即便生活清貧也要傾其所有,即便生命的最後也未曾猶豫。她像蠟燭,燃盡自己最後一點能量,照亮寒門學子的求學路。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得的是堅持三十餘載毫無保留地做好事。她把小我融入了人間大愛,把愛心傳播給廣大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電業爲人民”的生動實踐,體現了新時代國網人的責任擔當。

每當想到王婭大姐,我就感覺充滿了力量!工作的26年間,她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先後擔任北郊220千伏變電站值長、海光寺基地站值長,她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默默堅守在變電運行的崗位上,從未發生過安全責任事故。大姐愛崗敬業、專業專注的職業操守讓我十分欽佩。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考察時寄語國網人“繼續努力,再創新高!”作爲新時代產業工人,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履職是責任,更是使命。對於我而言,被授予了“創新型一線勞動者”的榮譽,要牢記囑託,以新時代奮鬥者的姿態只爭朝夕、苦幹實幹;用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響身邊的黨員羣衆,用擔當、進取、作爲的實際行動激勵公司的幹部員工,切實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走在建設“三型兩網”,爭當“四個先鋒”的前列。

從1985年開始,王婭大姐已經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再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她無私忘我、一心爲民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着我。作爲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要牢固樹立黨員意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帶領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創新開展“黎明+”活動,沿着她的足跡,將人間大愛和志願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用真心、真情、真意點亮萬家燈火。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0

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中最珍貴的,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愛國的.感情在一切感情之上,它是一種紐帶,是一種號令。沒有愛國,國家就不存在了;不講愛國,國家將一盤散沙;沒有愛國主義,就不可能抵禦外侮,一擊就破。

愛國,就意味着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就意味着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的召喚。當我們在巨大的個人利益的誘惑面前,當我們通過自身努力有所成時,當國家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時,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我們的國家。我們要用生命和汗水扞衛我們國家的尊嚴。如果因爲一己私利而損害了國家利益,其人將成爲歷史的罪人,永遠遭人唾棄!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1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十位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張桂梅了。

12年來,張桂梅同志爲1804名學生圓了“夢”,她是大山裏當之無愧的“圓夢者”。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爭做“圓夢者”。

要有“圓夢”的赤誠心。她是學生們心裏的“張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正是張桂梅同志把孩子們視爲己出,纔有了這樣深沉的愛。這背後是一顆黨員的赤誠之心,把對黨的忠誠化作對人民最真實的愛。用心用情爲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是把羣衆當親人和家人。在爲民實踐中,我們要有這樣的自覺和態度,讓羣衆少跑腿,自己腳下多沾泥,堅實步子;讓羣衆多開口,自己少插話,耐住性子;讓羣衆少爲難,自己多辛苦,厚實裏子。要跨前一步,主動爲羣衆的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關切提早謀劃,及早落實,多一些“暖心包”“溫馨袋”,少一些消極應付,把忠誠和熱愛融入到爲民的點滴之中,融入到爲民的“圓夢”之中。

要有“圓夢”的硬本領。張桂梅同志帶領華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打鐵還需自身硬,爲民還要有能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化解這一矛盾,沒有本領是不行的。斗轉星移,“能”要與“時”進,要更強,這樣遇事纔不會一籌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學習,向羣衆學,向先進學,向優秀學,尤其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好黨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要加緊到爲民的事上去練。積極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去,在具體事務的“練”中不斷錘鍊意志,總結經驗,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幹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短板就能補得越齊,本事就越高強。

要有“圓夢”的無我境。張桂梅同志以學校爲家,把培養學生作爲一生追求。即使學生們離開了校園,成家立業,她也時刻關注着她們的人生和成長。無我無私,白璧無瑕。在爲民“圓夢”的路上,我們要涵養這樣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堅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奮進,全心全意、不留餘地爲民做好每樁事,幹好每茬活,答好每張發展卷。爲民無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礎、管長遠”的潛績。面對這樣的事業,我們更要踏踏實實、無怨無悔、久久爲功地埋頭苦幹,把追求潛績作爲內心爲民擔當的“基石”。有這樣的“基石”,我們就能去除浮躁之氣,真正行穩致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讓人民羣衆生活更美好,就是圓了人民羣衆的夢,也是圓了每個黨員幹部的夢。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2

“女排奪冠的過程和登山過程非常像,都會碰到很多困難,都要努力去克服。”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北大山鷹社社長趙萬榮向中國女排講述了這個有着27年曆史的社團。35次攀登,22座山峯,是他們已完成但不會停止的目標:20__年北大120週年校慶之際他們將攀登珠穆朗瑪峯。北大山鷹社社訓是: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志而凌雲,習鷹之性以涉遠,融鷹之神在山巔,和女排精神,同一血脈,張揚的是北大風骨,亦是女排精魂。“任何情況,永不言棄”,展現了當代青年最自信昂揚的姿態。

與女排姑娘同樣身着一襲紅衣,搖着輪椅的矣曉沅早已是清華園裏的小名人。這位只能生活在輪椅上的清華學子憑着自己的堅強與努力拿下了清華本科生的榮譽——特等獎學金,把這樣一個問題拋給了同樣也曾飽受傷病困擾的女排隊長惠若琪:“在榮譽和努力之外,我們也面臨着很多現實的挑戰,運動員總會遭遇很多傷痛。您有沒有想過選擇另一條道路,去追求另外一種輕鬆些的人生?”“我選擇了排球,就是因爲它是我最熱愛的事業。當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熱愛之中,就會覺得放棄一切都是值得的。”面龐清秀的惠若琪一臉堅毅,“雖然路途上可能會有很多困難和挫折,但當一切過去就是一筆精神財富,它沒有解決之前叫困難,解決之後叫經歷。”!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3

十位感動中國人物中,有老有少,有貴有賤,有貧有富,人雖不同,而他們的事蹟卻都使人感動,令人動容。我想,他們之所以都有如此高的道德魅力,便是因爲他們都有一種奉獻精神,一種先人後己的品質。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生,只因祖國的需要便毫不猶豫的奉獻了自己,他的毫不猶豫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試想,若是接下了這個工作,不僅要從零開始研究,在高度危險且極其簡陋的地方工作,更要隱姓埋名,遠離妻兒甚至連實情也不能告訴他們,多年不得一見,只能將牽掛與思念藏在心底,在簡陋的工作室中默默祝福他們。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困難的工作和生命的威脅或許並不算什麼,而親情的隔離和疏遠纔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面對這諸多的困難與犧牲,他卻能不假思索的挑起重擔,可見祖國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奉獻對於他來說可不僅僅是嘴上的空話,他是用生命去落實,彈指一揮間,便是幾十載春秋。這纔是真正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更有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立娜二老,他們都是飽學之士,是有身份、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而他們卻自願放棄在北京的優越生活,到窮鄉僻壤之處做鄉村教師,要知道他們早已年過半百,身體衰弱。但他們做出的決定卻是許多年富力強之人所不能做出的。如果他們呆在北京,那朱敏才完全可以活到耄耋之年,孫麗娜也不至於患上眼疾,他們完全是在用生命支教。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的活。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會永遠被人民記住,被擡舉很高、很高。

除去這三位,其餘人也都是奉獻自己,成就他人之人,是當代中國之楷模。

我想,他們的奉獻之所以能讓中國爲之感動,或許便是因爲我們這個社會充斥着太多的自私自利,太多的爾虞我詐,奉獻已成爲一種稀少之物。我希望,有一天,這些奉獻精神不需要在電視上宣傳,而是這種現象出現在每一個角落,在每一個人心中,讓中國時時刻刻都被感動。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4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普通共產黨員。論職務,她並不高;論工齡,她並不長;論年齡,她也並不算大,可就是這麼一位平凡的同志,心中堅守着入黨的誓言,在極其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執着地追求着、無言地奉獻着,創造出了非凡的業績,成爲我們學習的楷模。她就是我們無錫國稅優秀共產黨員,市局徵收計統處會計覈算科副科長——許陽同志。

是的,許陽是一個平凡的人,但黨員的稱號賦予了她不平凡的勇敢和堅強。

作爲一名女性,許陽和其他女同志一樣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耄耋之年的奶奶,需要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年幼懵懂的孩子,需要她耐心細緻的教導;而工作繁忙的丈夫,又無法爲她分擔更多的壓力。在工作與家庭的兩難選擇之間,許陽選擇了工作,選擇了勇敢和堅強。在全市集中徵收、會計一級覈算試點工作中,作爲稅收會計的許陽承擔了大量的核對、調帳工作。在那段一個多月的難忘日子裏,許陽對待工作是認真的,對待自己卻又是殘酷的。每天她總是第一個來到辦公室,而當她離開時卻早已是滿天星斗。最後由於過度疲勞,許陽病了,但她堅持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直到把最後一筆帳調整好,覈對正確,才匆匆趕去醫院。正是憑藉這種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女性特有的細緻,她把住了集中徵收的最後一道關口,使無錫市局在全省率先實現集中徵收,一級覈算,並且引起了全國稅務系統的廣泛關注。其實又何止這一次,處於集中徵收匯集點上的稅收會計,每個月都要面對來自全市國稅系統大量的徵收數據信息,多少個白天,她面對電腦熬紅了雙眼;多少個夜晚,她熄滅辦公樓內最後一盞明燈;多少個節假日,她嫺熟的鍵盤聲打破了國稅大樓的寂靜。然而這就是她的選擇,而這背後卻折射出一位共產黨人平凡而感人的敬業精神,那份執著和追求,那份熱愛和深情,那份無怨和無悔。

是的,許陽是一個平凡的人,但黨員的稱號煉就了她不平凡的精湛技能。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5

20xx年2月16日,堅持30年捐資助學的國網天津電力退休女工王婭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卻用一生踐行照亮了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一位普普通通的國家電網退休職工,用她的善舉詮釋了生命意義、人生的價值。

王婭同志曾擔任北郊220千伏變電站值長、海光寺基地站值長。長達20xx年的電力職業生涯,對她的人生道路影響極大。“人民電業爲人民”的國家電網企業宗旨,電力行業的優良傳統,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熱土沃土,培育了她的職業素養,更培育了她古道熱腸、鞠躬盡瘁的高尚品質。她不僅用20餘年安全運行無任何差錯的工作業績守護着萬家燈火,更用其30餘年熱心公益、扶貧濟困的行動觸及了億萬羣體的心靈。

她的第一次捐助是在1985年,當時有一個捐助國寶大熊貓的愛心捐贈活動,王婭捐出了5塊錢,這是她的第一次捐款。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成立,王婭毫不猶豫地捐出了100元,而當時她每月的工資收入還不足200元。她30餘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王婭留下的愛心。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王婭也記不清,大家只能從那一份份捐贈證書、一張張匯款收據中瞭解大概情況:汶川地震、南方水災20xx元,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市慈善基金會也都留下了她愛心捐贈的痕跡。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變電運維中心變電運維正值趙穎是王婭的徒弟。幾年前,來到師傅王婭家中做客,在素雅質樸的房內,兩座書架吸引了她,她拿起幾本圖書翻閱,一個當作書籤的紅色小本吸引了她,“那是一個獻血本,被順手當作書籤使用了。”讓她驚訝的是,在隨後的閱讀中,她竟陸續翻出了四五本獻血證,“獻血地點不一樣,此前她從來沒說過。”趙穎這才知道,從1986年開始,王婭用平凡的行動踐行着不平凡的事業。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得的是堅持三十餘載毫無保留。王婭把小我融入了人間大愛,把愛心傳播給廣大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人民電業爲人民”的生動實踐。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6

說到中國女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國體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各種項目的世界冠軍數不勝數,但冠軍背後能夠總結成精神的項目卻不多。改革開放前,中國體育界有兩面紅旗:一個是中國登山隊,另一個是中國乒乓球隊。這兩支隊伍是當時中國體育界最優秀的團隊,分別創造了“中國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開放後,“女排精神”叫得更響,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盃上,中國女排同樣以七戰全勝的戰績,先後戰勝美國、日本等世界勁旅,首得世界冠軍。從排球運動本身來講,東方人能夠拿到排球項目的世界冠軍並非易事。排球是集體項目,又是“高人”項目,有它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訓練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種精神和動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拼搏的身影,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

比賽結束第二天,時任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在《體育報》上發表了題爲《各行各業都來學習女排精神》的文章。文中寫道:“各行各業人民羣衆都要學習中國女排精神,樹立遠大的志向,發揚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作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將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此後,以袁偉民指導爲教練核心的團隊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在“五連冠”(1981—1986年)中凝聚締造了“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爲國爭光”的女排精神。

袁偉民受到了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啓發,他認爲陳景潤在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攻克了這個數學謎題,靠的就是“迷”。於是,袁偉民將這股“迷”勁兒帶入中國女排,要求隊員們對排球也要極度專注和熱愛。在訓練時,他要求隊員們拼盡全力,克服苦累和傷病等困難。在比賽中,他要求隊員們極度專注,無論對手強弱都不能鬆懈。爲了讓隊員記住比賽中的一個教訓,袁偉民會在賽後把所有球員留下加練,一直練到很晚才離開。

精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從嘴裏喊出來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比賽中奮鬥出來的,歷練出來的,凝聚出來的。袁偉民一再強調“拼搏”“嚴格”“協作”,說出來感覺很虛,但這正是女排精神的體現。憑着在日常訓練中鍛煉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和紮實的技術,中國女排連續拿下了五個世界冠軍,創造了輝煌,成爲中國女排不斷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傳家寶”。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7

曇花一現,雖短暫,可她畢竟綻放過;鳥兒在天空中沒有留下痕跡,可他畢竟飛翔過;煙花,雖然終究煙消無蹤,可它畢竟絢爛過……我們雖不認識您,但您給我們帶來的太多太多。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1林俊德,您雖然走了,但我們永遠懷念您。

林俊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人。他1952年入伍,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的任務。但在20x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爲“膽管癌晚期”。爲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牀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衆人的攙擡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衝鋒……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衝鋒,但是他還沒有完成他的遺願……

他帶給我們的,我想,是忠於職責。現在的社會上官員貪污、以公徇私的現象很普遍。他是一個普通人,但他卻默默無聞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他是真正的戰士,他爲的是國家、是人民的利益,他用50年默默堅守信念,讓我們永遠記住他,記住他那可貴的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正是因爲有了這些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纔是我們中國更加強大起來。作爲一個普通人,只要獻出微不足道的小力量,就能感動中國。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每一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觸動了我們心靈深處那一柔軟的地方。讓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8

毛卓雲,男,1963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爲寧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隊民警。

12月4日晚,中央電視臺《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落下帷幕,毛卓雲作通過層層評選推薦,當選爲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

12月4日是全國第6個“國家憲法日”和第15個法制宣傳日,“CCTV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由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舉辦,緊緊圍繞“弘揚憲法精神、傳遞法治力量”這一主題,全面梳理20__年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領域的重大成果,對優秀法治人物進行表彰,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波瀾壯闊的法治進程進行特別回顧。

獲得該獎項者,必要代表着“過去一年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領域法治中國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從不同角度展現和詮釋出20__中國法治進程的腳步”。

20__年起,毛卓雲一直從事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管教工作。

據悉,毛卓雲還作爲“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候選人赴北京參加了公安部的評選活動,接下來他很有希望再添一項全國級榮譽。下步,寧波公安將持續開展向毛卓雲同志學習的活動,以此全面提振寧波公安隊伍的精氣神,進一步激發廣大民警輔警幹事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寧波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19

站在大劇院的講臺上,黨徽在朱麗華胸前格外鮮豔,而她穿的條紋襯衫,正是今年9月20日在杭州接受“浙江省道德模範”表彰時的那一件。

朱麗華1994年10月入黨,現任省盲協副主席、市政協委員、市盲協主席,是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40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爲全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爲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似乎感受到臺下灼灼的目光,朱麗華讓志願者扶着她走到講臺旁,向在場的聽衆深深鞠了一躬。頓時,嘉興大劇院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在掌聲中,朱麗華摸索着走到講臺上,將她的初心故事娓娓道來。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

掌握推拿治療的方法是她夢想的啓航。爲22萬多人次緩解病痛,治療308例腦癱患兒的背後,是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

一次,爲了抱住突然抽筋的腦癱患兒,她因急性扭傷造成腰椎間盤突出,那年春節她是在醫院度過的。剛剛出院回到家,市福利院領導趕到她家說,來自全國各地的20個腦癱患兒正在等她治療。當時,朱麗華的母親含着淚送她出門。

說到母親,朱麗華聲音開始顫抖,一時哽咽,久久說不出話。在她失明後,是母親晝夜陪伴她,後來不論是開設診所還是捐資助學,母親一直支持着她,攙扶着她參加各種場合。但在去年4月2日,母親永遠離開了她,25天后,朱麗華鄭重地簽下了器官捐獻書。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0

周秀芳一邊在支教,一邊想着怎樣改變這裏的現狀,爲孩子們爭取支援,她將桐林國小的圖片配上文字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她早年在寧波教過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後,親自趕到桐林國小考察,當場決定出資40萬元,委託周秀芳重建學校。

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房子裏,周秀芳住了下來。白天,她在借來的教室爲孩子們上課,課餘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和村幹部一起,與村民商量着解決一些建校中遇到的問題。在建設桐林國小期間,周秀芳和孫紹富還抽空走訪了九溪江另外九所村小和一所中心國小。一次次的微信溝通、現場接待,周秀芳和孫紹富爲4所村小找到了援建人。周秀芳目前已經籌款近300萬,爲山裏的孩子籌建9所希望國小。

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圖書……除了籌建希望國小,周秀芳和孫紹富還通過各種途徑,爲當地孩子籌集了大批物資。“這些東西來自一個叫寧波的愛心城市,我只是個‘愛心搬運工’。”周秀芳說。

愛心接力,一個人影響一羣人

周秀芳膝蓋不好,有恐高症,血壓也高,但說起山區孩子的事情她滔滔不絕,卻很少和別人說自己的苦。九江溪鎮政府考慮在山區生活條件差,主動提出讓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鎮政府裏,被她婉言謝絕。她說,“要是享福,我還不如直接回寧波去。”

爲了省下錢用於助學,周秀芳老師過着清貧的生活。一張木板牀,一個電磁爐,一隻行李箱,就是她在漵浦縣九溪江中心國小宿舍的全部家當。但周秀芳爲孩子們花錢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常送上幾百元錢;留守兒童過生日,她常買來生日蛋糕。爲了使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募集資金給當地學校買來電腦。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1

周秀芳,20__“感動湖南人物”,懷化市第四屆“十大道德模範”。她已古稀,卻甘於奉獻,支教扶貧,募款建十校。

20__ 年,爲了實現自己的“支教夢”,從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李惠利國小退休的周秀芳放棄高薪返聘機會,來到漵浦縣北斗溪鎮支教。兩年裏,她籌款300餘萬元,讓一個又一個愛心學校在漵浦的大山深處拔地而起。

“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國小考察的情景。當時正下着雪,30 多個孩子擠在教室裏,小臉凍得發紅,渾身瑟瑟發抖。”回憶起20__ 年3 月在北斗溪鎮桐林國小看到的那一幕, 周秀芳說,她看到的是永遠也忘不了的情景:教室是用茅草棚搭建起來的, 沒有玻璃窗, 沒有水泥磚頭,孩子們蜷縮在火盆旁,聽着一位拄着柺杖、口音濃厚的老先生講課,這也是桐林國小唯一的老師。

見此情景, 周秀芳當即決定,留在北斗溪鎮支教。

漫漫助學之路,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來回學校的路坡陡彎急,有恐高症的周秀芳上下山坐車都要閉着眼睛;山上的學校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風,古稀之年的她身體明顯吃不消;山裏的學生住得分散,走訪一個學生要走半天路,每天她都累癱在學校……

勞累、艱辛,並沒有阻擋住周秀芳前進的腳步。“聽着活潑可愛的孩子叫我一聲‘周奶奶’,我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周秀芳說,就這樣,她留在了桐林國小。

僅僅支教,並不能完全改變孩子們的境遇。爲此,周秀芳將在漵浦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微信朋友圈裏,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大山裏的孩子們。周秀芳早年的學生、愛心人士張剛在朋友圈看到愛心召集後,專程從上海趕到北斗溪鎮去看望周秀芳。

“房子的門都關不住,風一刮裏面冷得刺骨。並且房子看上去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晚上四處都是黑咕隆咚的,看着都害怕。”採訪中, 張剛告訴記者, 那一刻,他震驚了。

於是當即決定,捐資30 餘萬元重建桐林國小,並配齊學校的教學設施。

20__ 年4 月份,桐林弘盛希望國小開始動工了。作爲支教老師的周秀芳,一邊教書,一邊監督建設進展。

“老師的大愛情懷深深感染着我,我一定要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回去後,張剛把所見所聞告訴身邊好友。大夥一致決定,再在北斗溪鎮捐款建一所希望國小。

20__ 年9 月,這兩所三層樓高的希望國小全部建成,學生們全部搬進了新校舍。

周秀芳支教的故事,感染着一批又一批人。

愛的火焰,在漵浦已燃起燎原之勢。在兩年多的支教時間裏, 周秀芳愛心團隊先後籌集302 萬元愛心款,在北斗溪鎮牽線建成了10 所高標準的村級希望國小。1700 多名孩子搬進新教室,穿上新校服,背上新書包,有了新文具。愛心人士還結對幫扶212 名貧困生上學,將直至其大學畢業,累計資助已達400 餘萬元。

愛心零距離,溫情天下傳。古稀奶奶周秀芳,用她的大愛情懷,在異鄉漵浦,爲大山裏的孩子們點燃了希望之燈。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2

告別儀式啊,你慢一點吧,讓我們再多看看她,多看看挑起莘莘學子希望的瘦弱肩膀。告別儀式啊,你快一點吧,讓我們的王婭安安靜靜地走好吧。

單身的王婭,一直不孤單!

我們是你的兒女,是你的兄弟姐妹,是你的摯友,也是你的戰友。我們是你善良勇敢的仰慕者,是你精神感召下的志願者,是把愛的接力一直傳遞下去的西青人!

親愛的王婭,你沒有走。你化作種子,把大愛播撒在這片熱土上,你化作旗幟,把高尚插進這希望的田野。在西青大地上,無數的志願者都飽含你的名字。無數西青好人與你一樣,在學校、工廠、社區和萬家燈火中傳播愛與希望。

單身的王婭,永遠不孤單!

無數的西青王婭,會繼續用渺小塑造偉大。王婭,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西青的良心。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3

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閒着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閒着,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閒,會覺得不知幹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閒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麼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麼窮嗎,再說政府幹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爲沒有同情困難人羣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爲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說,讓所謂溫室裏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xx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淨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爲大家,爲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4

69歲的周秀芳,兩年前爲了實現自己的“支教夢”,從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放棄高薪返聘機會,輾轉貴州、湖南兩地進行長期支教。兩年裏,她籌款近200萬元,讓一個又一個愛心學校在漵浦縣拔地而起。

“我要當老師!”16歲那年,周秀芳許下了這樣的心願。1971年,周秀芳如願到象山縣東門島上做代課老師。兩年後,周秀芳被調入象山縣石浦國小,教科學、數學和音樂等課,並擔任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情誼。

20__年退休後,她又被一所私立學校返聘。然而,就算拿着與年輕教師不相上下的豐厚薪水,周秀芳的內心卻依然不平靜,只因她還有另外一個未實現的夢想。“50歲那年,聽說江東區教育局招募去貴州支教的老師,就去報了名,但因爲年齡過大被拒絕了。”

直到20__年,周秀芳偶然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教師去支教,內心又燃起了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她帶着簡單的行囊奔赴貴州,毅然踏上了“大齡支教路”。剛到貴州,周秀芳就急着家訪。四五個小時的山路,讓她帶病的膝蓋陣陣刺痛。醫生曾告誡過她如果不善保養膝蓋,晚年就得在輪椅上度過。而她說:“只有實地瞭解情況,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不到半年,她訪遍了代課班級所有學生的家庭。

20__年春節,周秀芳聽好友說湖南省漵浦縣九溪江鄉或許更加需要支援,便決定去看看。3月初,當她站在九溪江鄉桐林國小門口時,她看到的是永遠也忘不了的情景——教室是用茅草棚搭建起來的,沒有玻璃窗,沒有水泥磚頭,17個孩子蜷縮在火盆旁,聽着一位拄着柺杖、口音濃厚的老先生講課,這也是桐林國小唯一的老師。見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貴州的周秀芳當即決定留在湖南。

孩子學到了知識,可境遇如何改變?周秀芳一直琢磨着,她把貴州學校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周老師,您竟然在支教。”“周老師,我能幫上什麼忙?”……朋友圈頓時熱鬧起來。建羣、設基金會、購買物資,她原來的一些學生反應迅速,沒過多久,就爲孩子們送去了100張鐵牀和300條被子。小小的成功啓發了周秀芳。到了湖南,她又將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聊天羣裏。早年的學生張剛看到,立即出資捐建了漵浦縣第一所希望國小。在周秀芳的牽線搭橋下,張剛及其大學同學、愛心企業家、石浦鎮政府又陸續出資近200萬元建立起5所愛心學校。目前,第六所希望國小正在緊張籌備中。

短短兩年間,從高薪返聘教師到大齡支教老師,再到“愛心搬運工”,周秀芳不斷轉換着角色,卻更加堅定了決心。“只要我的膝蓋允許我走路,我就會一直留在這裏。”周秀芳說。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5

1979年8月,三機部發出《關於對殲8飛機實現全面技術改裝可能性論證的通知》,要求601所組織力量進行研究,提出一個殲8大改方案,並進行相應的技術可行性論證和性能估算。之後,顧誦芬和601所領導班子毅然調整了方向,以主要精力投入殲8大改。

1981年5月18~26日,三機部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殲8Ⅱ飛機方案論證會,國防工辦副主任鄒家華在會上宣佈了國務院國防工辦任命顧誦芬爲殲8Ⅱ飛機型號總設計師的命令。隨後,三機部下發了《國家重點型號總設計師系統和行政指揮系統名單》,何文治擔任殲8Ⅱ行政總指揮。

此後經過反覆論證,確定了殲8Ⅱ改進的重點是突出低空機動性和超視距作戰,並對與之相應的分系統進行更改。要實現超視距作戰,最主要的是將原機頭進氣改爲兩側進氣,以便安裝高性能雷達。殲8Ⅱ飛機作爲殲8飛機的改進型,具有全天候攔射攻擊能力。採用兩側進氣,外壓式二元三波系超聲速進氣道設計;換裝增大推力的發動機;改進武器、火控系統和電子設備,火控系統的第一步爲雷達和光學瞄準具,第二步爲雷達和平顯火控系統。

殲8Ⅱ飛機的研製,是我國首次在型號研製任務中運用現代系統工程管理方法。作爲項目總設計師,顧誦芬根據我國航空工業當時體制的實際情況,在創建殲8Ⅱ飛機總設計師系統和相應的一系列工程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思路和辦法,並在初建的幾年中認真檢查和總結經驗,使之成爲根據國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隨後由航空工業部相繼建立了行政指揮、研製經費和工程質量的管理系統,結合我國航空工業和科技的實際現狀,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這些管理制度,也爲我國各個飛機廠所在以後設計、研製新一代飛機提供了經驗和借鑑。

作爲型號總設計師,顧誦芬在殲8Ⅱ研製過程中,顯現出了出色的協調能力和遠見卓識。在配套發動機的選擇上,當時發動機總師溫俊峯向其提出了採用高溫渦輪的設想,這樣可以將發動機推力提高到6600千克。這項研製改進得到了顧誦芬的大力支持。這對於渦噴13AⅡ的研製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的應用,使得殲8Ⅱ飛機的研製時間大大縮短。殲8Ⅱ飛機從立項到1984年6月12日完成首飛,前後總計4年時間,創造了新機研製的速度紀錄並且大大節省了研製費用。

1989年,殲8Ⅱ飛機參加了巴黎航展受到世界的矚目。殲8Ⅱ飛機也成爲我國第一次在國外以實物的形式展出自行設計的高性能殲擊機。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6

“投身到祖國和人民羣衆最需要的地方,將知識落地生根,將百色革命先烈們奮勇前進、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作爲一名黨員,作爲青年一代,我們責無旁貸。”這是黃文秀生前留下的工作視頻中所表達的紮根基層的決心,她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對共產黨員的使命做了最好的詮釋。

89年出生的黃文秀,是百色本地人。20__年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家鄉工作。20__年3月,她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挑起了當地脫貧攻堅的重任。20__年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她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百坭村,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響應號召,幫扶脫貧。畢業後,黃文秀放棄高薪工作,響應國家號召來到百坭村。脫貧攻堅,使命責任重大艱鉅,黃文秀一對一幫扶走訪,與幫扶對象面對面、心貼心,爲他們帶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展現了新時代黨員幹部的務實作風和爲民情懷,駐村短短1年多時間裏,黃文秀深入田間地頭,瞭解當地實際情況,並帶領當地村民將砂糖橘種植面積從不到1000畝擴大到20__多畝,村裏88戶418人穩定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71%,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8萬元,被評爲20__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

深入基層,走進羣衆。黨員幹部要走進基層深入羣衆,切實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只有主動深入羣衆、聯繫羣衆,聽取羣衆的呼聲,虛心接受羣衆的意見或建議,才能瞭解羣衆所需、所急和所盼,切實解決實際困難。黃文秀經常入戶瞭解村民情況,力所能及的幫助貧困戶。她幫助貧困戶學生申請貧困補助,經常向他們傳達國際有關幫扶政策,在黃文秀的帶動下,幫扶戶家種了22畝茶油樹,申請到含撫育補助在內的7000元補助,4-5年後將有產出。一年來黃文秀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羣衆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工作造就人格,不忘初心奮勇前行。”這是黃文秀駐村前,貼在百色市委宣傳部辦公室欄上關於她的一句人生格言。她用美好的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爲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7

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

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

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爲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

……

一串串數字

拼湊出盲人中醫師朱麗華

不平凡的人生

朱麗華生於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黨,現任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四十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爲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爲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9月22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對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爲,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中共嘉興市委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嘉興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決定》指出,朱麗華是嘉興市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代表,值得嘉興市黨員和有關幹部認真學習: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學習朱麗華同志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學習朱麗華同志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朱麗華同志勇於擔當,奮發有爲的崇高追求。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8

我要比洋人強。這句話是我國着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小時候立下的承諾。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有一天,小振寧家來了幾位客人,他們問小振寧長大想不想做大官,而小振寧卻說他不想做大官,還說:我要比洋人強!原來小振寧一天在大街上撿樹葉時看見一個車伕正在很努力的拉着黃包車,而車上的洋人卻破口大罵車伕,還用皮鞋蹬車伕的脊背。小振寧看後很生氣,很憤怒;還有一次,小振寧看到幾個持槍的洋人正在欺侮一個佝僂着背的盲人乞丐。從此,小振寧就立下承諾:我要比洋人強。後來小振寧發奮學習,1945年,他前往美國深造,受到費爾米教授的高度評價。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從我要比洋人強這句話,從中我體會到楊振寧從小就有愛國的精神,他寧願自己不做大官,也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這種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像楊振寧這樣愛國的人士很多,徐悲鴻就是其中一個。徐悲鴻年輕時就在法國巴黎徐樑畫院和巴黎國力高等學校學習繪畫。他在畫院向一個外國學生挑戰,看看誰是人才。從此,徐悲鴻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繪畫,爲祖國爭氣,爲中華民族爭光!他經常到羅浮宮,凡爾賽宮和巴黎各大博物館去臨摹世界名畫,一去就是一整天。最後,徐悲鴻用他自己的努力爲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你們看,徐悲鴻和楊振寧這兩位愛國人士爲我們祖國爭了多少口氣啊!但是也有部分中國人不知道愛國,不把愛國放在第一位,只是爲了自身的利益,就出賣祖國利益,這真是中華民族的敗類。例如日本侵略中國時有些人爲了身存,竟然投靠侵略者,去和日本小鬼子並肩作戰,他們還配得叫中國人嗎!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繫祖國科教事業,爲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29

1939年出生的鬱期青已經將近80高齡,從一名江南書生到成爲千里跋涉的測繪者,從1956年進隊到1996年退休,40年的測繪生涯,他的足跡踏遍崑崙山、祁連山、天山等各地高山深裏,並隨着1965年底中科院開始組建科學考察隊考察西藏,1966年、1968年、1975年,三次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下全程參與珠穆朗瑪峯的科學考察,和團隊成員成功登上海拔7050米的北坳頂部,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瑪峯高程測量,向世界公佈珠峯的精確高程爲海拔8848.13米,打破了長期以來爲外國壟斷的珠峯科學勘測。

在荒涼的戈壁、浩瀚的沙漠、險峻的高山、蒼茫的荒原,他親身經歷了生死相依的戰友,因雪崩墜崖、沙漠乾渴、突發疾病、土匪襲擊等等原因,爲測繪事業獻出年輕美好的生命。長期極高山區的野外作業,他自己也是九死一生,那次珠峯測量從北坳下來,因爲又連續爬過幾座雪山,嚴寒缺氧體力透支太多,他從重感冒轉成肺水腫、胸膜炎併發症,體重由141斤下降到70斤,在醫院搶救治療了200多天方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卻也從此落下了動脈硬化、胸膜粘連的後遺症。

老先生平時樂觀開朗,很樂於聊天,朋友圈玩得也很熟練,還常常拿出過去的老照片分享給大家看。惟有當我們誇他身體狀態好時,他回了一句“裏面都是問題”後,像是回憶起什麼似的,停頓了一會,勉強笑了笑說,還好。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學習心得 篇30

1986年,庫爾班·尼亞孜從新疆大學漢語言專業畢業後,成爲阿克蘇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名國家通用語言教師。“我是大學纔開始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我教學生國家通用語言,發音並不標準,自我評價只能得30分,而即使這樣的水平,我依然被評爲學校最優秀的老師,我覺得在耽誤學生的未來,並一直內疚慚愧。”庫爾班·尼亞孜說,當了20xx年教師後,他決定去外面闖一闖。

雖然對自己上課不滿意,但跑調的普通話並不影響他與義烏、溫州的商人交流。他從內地購進物美價廉的商品,回家鄉開批發城、超市和藥店,兩三年就賺了120萬元。此時他卻苦惱起來,“誰都能做生意,可我是個大學生啊!總覺得有一種負罪感,高興不起來。”

一天,他和3個背書包的國小生擠上了一輛車,閒聊着問:“幹啥去?”孩子們答:“去學校。”“鄉里不是有學校嗎?”“我們要去烏什縣上國家通用語言國小!”

孩子們的話好像驚醒了庫爾班·尼亞孜,下了車,他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

幾年沿海發達地區的闖蕩經歷讓他感受到,那裏的人們觀念開放、重視教育,在他從小長大的前進鎮,很多維吾爾族鄉親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烏什縣。

庫爾班·尼亞孜說,語言不通是一些少數民族羣衆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障礙之一,讓孩子們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就等於爲他們搭建一座橋樑。

20xx年,庫爾班辦國小的想法得到了前進鎮黨委的大力支持,場地確定後,庫爾班拿出60萬元積蓄建設校舍。同一年,新疆開始實施雙語教育,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從國小習國家通用語言。

庫爾班有着長遠的考量:“爲了讓農村孩子從小接受正宗的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彌補我當老師時發音不準的尷尬問題,國小的教師必須由漢族老師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適合的教師就在託什幹河對岸。

“前進鎮旁邊有一條託什幹河,河的另一邊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四團。”庫爾班回憶道,自己小時候,“用砍土曼耕種的爸爸看到河對岸的漢族人用拖拉機種地,科學又高產,就帶着我們舉家搬遷到了緊鄰四團的英阿瓦提鄉三村居住。”

兩種不同的文化衝擊着少年庫爾班,從小想當木匠的夢想漸漸被改變。

“我的夢想變成了考大學!”後來,庫爾班果然成爲前進鎮第一個考出去的大學生。

託朋友介紹,庫爾班找到了適合當教師的“兵團二代”李永紅。眼前這個維吾爾青年有理想、有熱情,剛當媽媽的李永紅被他的夢想激勵得溼了眼眶,不顧家人反對,和另外4名漢族教師加入了庫爾班的教學團隊。

回到前進鎮,庫爾班租了一輛麪包車,扯出一條橫幅,在巴扎最熱鬧的地方支張桌子,開始宣傳他的國小:“爲什麼要學國家通用語言?農民種地養羊購買肥料,說明書看不懂怎麼辦?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沒出過烏什縣,我們的國家很大,你們不好奇嗎?”

兩三個星期裏,庫爾班轉遍了全鄉,招了87名孩子,他和漢族教師們開始在學校等孩子入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