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三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9.1K

同志們:

在全縣三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大綱

今年以來,中央和省、市相繼召開了專題工作會議,對增加農民收入、深化農村改革、創建文明生態村等工作進行了重大部署,相繼下發了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1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今天我們召開這次以“三農”爲主題的全縣三級幹部會議,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會議精神,回顧總結全縣農業工作,分析形勢,統一認識,研究並對今年農業工作進行部署安排,進一步動員全縣廣大幹部羣衆振奮精神,團結一心,突出農民增收,狠抓工作落實,奮力開創我縣農業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縣委、縣政府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會前縣委常委會進行了專題研究。縣委農工部、組織部以及文明辦等相關部門深入到鄉鎮(工委)及村街、農戶進行調查研究,出臺了關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等五個專件。剛纔,我們傳達了中央和省市會議精神,幾個村街作了很好的典型發言交流了經驗。下面,根據縣委常委會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正確分析和把握形勢,充分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業興,則百業興,天下安定;農業衰,則百業凋敝,社會動盪。”這是一條古今中外的普遍規律。今天,在我們走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進程中,如何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仍然是擺在我們各級領導幹部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因爲: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人類的歷史經驗總結。翻開中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歷代王朝的興衰,無不與農民有關。當一個朝代或國家重視農業,保護農民利益,輕徭薄賦,必將促進農村社會生產力的恢復與發展,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締造出社會的繁榮與盛世局面。譬如,西漢初期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貞觀之治”等。同樣,當一個朝代或國家輕視農業,無視農民利益,“賦斂無度”、“戍徭無已”,就會導致社會的衰敗。那麼,爲什麼農民問題總是成爲封建社會矛盾的聚焦點,並如此深刻地影響着中國歷史?其原因是農民長期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負擔着最爲繁重的體力勞動,負責爲社會生產各種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並負擔着各種兵役和賦稅;農民在社會上的地位最爲低下,掌握的社會資源極爲有限,享受文化教育的機會很少,在社會上處於弱勢地位,沒有發言權,他們的希望訴求沒有有效的渠道來表達。一旦矛盾激化,要麼是忍氣吞聲,要麼是以極端暴力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便意味着一場農民起義的暴發不可避免。從歷史經驗教訓中不難看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一直是歷朝歷代致力解決的難題。因此,我們必須以史爲鏡,清醒認識歷史興衰演變規律,深刻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新任務。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xx同志爲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三農”工作,提出了“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要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中央文件和領導講話中多次曾作過許多精闢深刻、醒人耳目的重要論述。今年初,中央發佈了《關於促進農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XX]1號),提出了增加農民收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提出關於農村工作的第六個一號文件,是建國以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名義專門就促進農民增收問題下發的一個重要文件,充分體現了以xx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是新時期、新階段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爲什麼黨和國家這樣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這是因我國當前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所面臨的客觀現實所決定的。一方面,黨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所謂“全面小康”,就是農村和城市全面實現小康,是惠及十幾億人的小康,如果沒有8億左右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面的小康社會。而我們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繁重、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重點、難點主要也在增加農民收入。據統計資料顯示,從1997年到XX年,全國農民收入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爲4%,僅爲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的一半,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同時,農村貧困和社會弱勢羣體所佔比重較大,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重,截止XX年底全國處於貧困和絕對貧困線下的農民達8000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達1.2億人,而且以每年1000萬的速度增加。從這種形勢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不僅越來越成爲制約國家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且也日益成爲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社會現實問題。另一方面,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全國gdp中工商業所佔的比值就達85%,而農業僅佔15%;農業發展緩慢,我國農業增加值平均增長不超過5%;農民收入增

長困難,生產的積極性下降,直接導致全國糧食產量逐年下滑,從90年代中期的5億噸降低到XX年的4.3億噸,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和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最近,全國各地糧油價格普遍上漲,就給我們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三農”工作,既是當前新的歷史時期的新任務,也是今後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既是農村工作的基本目標,也是整個經濟工作的重大課題;既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歸根到底,這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實現“爭先·翻番”定位目標的現實選擇。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進位·追趕”的定位,縣委、縣政府確立了“爭先·翻番”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解決好“三農”問題十分關鍵。從當前我縣農村的現狀看,近些年來雖然有明顯變化,但面臨的形勢仍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農村面積大,人口多。目前,我縣40萬常住人口中還有90%以上農民,“小縣城,大農村”的特徵突出。二是農業發展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較低。龍頭企業的規模不夠大,對農業的積聚和輻射帶動還不夠強;特別是在發展“訂單農業”和加強農民市場化組織程度方面,仍然是一家一戶“單兵作戰”或者傳統家庭作坊式生產,難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三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村的道路、學校、醫院、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面對我縣農村的新特點,我們必須警醒地看到,要實現“爭先·翻番”的目標,當前改變我縣農村落後面貌和加快推進農村發展刻不容緩。“三農”問題解決不好,農村就難以發展。因此,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加快我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小康建設的必由之路。 二、突出工作重點,創造性地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

當前,農村工作正面臨着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緊緊圍繞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不斷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全面開創全縣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1、以農民增收爲核心,推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也是農村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按照中央關於“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的轉變”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努力做深做透農民增收的文章。目前,實現增收應該在減輕農民負擔,降低生產成本,拓寬增收渠道,壯大集體經濟上狠下功夫。

一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減負就是增收。今年以來,中央和省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農民減負增收的政策措施,我們要認真抓好落實,切實取消中央明令禁收的稅種,把農業稅率總體降低3個百分點落實到位,堅決杜絕出臺新的亂收費項目,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特別是今年中央出臺了對種糧農民實行直補的政策,是中央對農民直接和具體的關懷,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工委),要對今年的糧食直補情況進行一次“回頭看”,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對農民的關懷送到農民心裏。

二是千方百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成本是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各鄉鎮(工委)、村街要切實從農民的利益角度出發,想農民所想,急農

民所急,爲農民發展種養業搞好全程服務,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指導、農資供應等,在降低生產成本中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在農資供應上,要嚴厲打擊向農民出售假劣籽種、化肥、農藥等坑農害農行爲,切實保護好農民的合法利益。

三是大力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是農民穩定就業、長期增收的基礎,已經成爲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部門要在資源、人才、投融資等方面對個體私營經濟實行政策傾斜,對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規定外,要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以此增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拓寬農民致富渠道。

四是組織好農村勞務輸出。富裕農民的關鍵在於減少農民。勞務輸出是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問題,實現農民充分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有關部門和各鄉村,要根據周邊地區勞動力需求狀況,有針對性地組織知識技能培訓,縣財政和有關部門要對農民工培訓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同時要把各鄉鎮的勞動力按照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技能結構等登記造冊,摸清底數,對外推介。要圍繞“四個轉變”調整勞務輸出結構,進一步做強勞務輸出業:推動勞務輸出由自發型、小批量輸出向有組織、大規模輸出轉變,由體能型向技

能型轉變,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京津等發達地區轉變,由短線輸出向長線輸出轉變。同時,縣裏還準備出臺一些具體政策,包括對引進的域外企業,除管理人員企業自選外,招錄一般勞動工人需優先考慮本地富餘勞動力;爲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要引導佔地企業與被佔地農民簽訂就業合同,保證失地農民收入。

五是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公益事業的基礎。我們要通過壯大集體經濟,增強村級對公益事業的投入能力。同時,也要通過建立和完善集體經濟收益的利益分配機制,使農民在發展集體經濟中獲取收益、增加收入。

2、以協調發展爲目標,推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既是改善農民生活的需要,也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

教育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我們已經提出基礎教育要分別向前拓展、向後延伸3年,爭取學齡前兒童受到三年學前教育和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覆蓋面,並確立了到XX年全縣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各有關部門對此要堅定信心,決不能動搖,確保如期完成。堅持硬件、軟件一起抓,在硬件建設的資金籌措上,要採取多元投入的辦法,充分利用民資、外資等社會資本,形成政府辦學爲主、公辦民助、民辦公助和私人辦學相結合的辦學格局;在軟件建設上,要堅持培養和引進兩條腿走路,造就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積極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以整體提高農村人口文化素質,爲農村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各鄉鎮(工委)黨委、政府要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工作具體落實到每一名國中畢業生,提高高中入學率和畢業率,從而整體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計劃生育是一項基本國策。如果說教育是着眼於提高人口素質的話,實行計劃生育主要就是控制人口數量。這不僅是落實基本國策的需要,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們的工作原則就是既要立足當前,又要着眼長遠;既要對當代人負責,又要對子孫後代負責。所以,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絲毫不容懈怠,而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實現計劃生育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規範化、經常化。各級要認真抓好落實。以此構築起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基礎。

基層文化事業是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廣大人民羣衆利益的重要方面。要按照全縣的統一部署,加大基層文化建設力度。在硬件上,各鄉鎮(工委)要統籌規劃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把圖書館、文化館列入重點建設規劃;在軟件上,要採取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辦法,組織豐富多彩的羣衆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形成農民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

基層衛生事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要圍繞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在進一步完善一鄉一院、一村一室等農村醫療基礎設施的同時,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推廣工作。總的原則是:先建機制框架,再逐步完善,規範運行,把資金落實到位。各級要把基層衛生事業作爲造福於民的一件實事來抓,做好基線調查、方案制定、宣傳發動、人員培訓、資金籌措等工作,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提高農民的醫療保健水平。

3、以創建文明生態村爲載體,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

文明生態村,是農村城鎮化的雛形,是農村人過城鎮生活的前奏曲。要充分認識到,創建文明生態村是一場偉大的革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重大舉措,是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們已經制定了實施方案,確定全縣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分三步實施,即:到XX年%以上的村街達到文明生態村標準,到2011年再完成%,到2020年全市農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態村。這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們要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做好長期艱苦努力的準備。

創建工作中,要按照“全面規劃、整體發動、梯次推進、典型引路”的思路,鄉村和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傾全縣之力抓好落實,推進農村小康進程。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要借鑑外地先進經驗,既立足當前,又着眼長遠,使規劃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具體講要做到“三個一”,即每個村有一張平面規劃圖、有一個實施方案、有一個專門的工作班子。堅持整體發動,形成合力。創建文明生態村,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必須建立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廣大羣衆廣泛參與的運作機制,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各方面的力量協調起來,形成黨政聯動、鄉村聯動、幹羣聯動、部門聯動的強大合力,心住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工作不斷深入。堅持因地制宜,梯次推進。我縣各地經濟實力差別很大,具體到各村的情況更是千差萬別,因此建設文明生態村既要堅持必要的標準,又要切合實際,不能超越階段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創建標準上,不搞一刀切,而是區分層次,針對經濟實力強、基礎條件好的村制定“示範標準”,針對中間狀態村制定“普及標準”,針對基礎條件差的村

制定“過渡型標準”,要通過制定這樣的標準促使各種類型的村在文明生態村建設中都能夠動起來,做到有任務、有目標、有進步。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創新融投資方法,通過採取以村集體和農民爲主出一點,縣鄉財政獎補結合拿一點,包村單位和有關部門的專項資金重點傾斜幫一點,動員大會社會力量籌一點等辦法,有效解決文明生態村建設的資金問題。堅持典型引路,突出特色。在選擇經濟實力比較強、地理位置相對優越、村級領導班子堅強有力、羣衆基礎比較好的小康村、文明村作爲這文明生態村的前期典型示範村,在建設模式上,不搞強求劃一,而是百花齊放,體現特色。具體講,就是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而已緊密結合,與發展特色鄉、特色村緊密結合,與彰顯自然景觀和弘揚歷史文化傳統緊密結合,與城鎮化發展緊密結合,構築風格中異、特色獨具的文明生態村建設格局。

4、以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爲重點,提高村街幹部依法辦事的能力

當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斯的新階段,黨的xx大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把政治文明提高到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新高度。要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落實到基層,就必須首先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羣衆根本利益。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是實踐“xxxx”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是完善村民自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的有效途徑,是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和發展、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必然要求。我們要認真落實上級精神,切實保障農民羣衆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要遵循“堅持、完善、弘揚、提高”的原則,努力創新推進民主議事工作的方法和制度,抓好“三級示範”工程和六項制度的落實,規範農村重大事務的民主決策和管理程序,不斷提高鄉鎮管理和村民自治的法制化、規範化、程序化水平。要進一步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逐步形成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村級民主決策機制。要切實加強村黨組織對村民自治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和村民自治的示範帶動作用,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要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經營和管理,認真落實村級民主管理制度。要抓好村務公

開工作規範和完善民主政日和民主評議村幹部等村級民主監督制度體系,健全對村務和村幹部的監督機制。要進一步鞏固、完善鄉鎮政權機關的政務公開制度,擴大農民羣衆對鄉鎮政務的民主參與。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活生生實效,堅持同發展農村各項事業和改善農民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防止搞形式、走過場。要圍繞提高各級幹部依法執政的能力,深入開展學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訓,使各級幹部學會運用法律手段、規範程序行使管理職能,使行政行爲在法律的框架內活動,轉變那些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領導方式和管理方式,變人治行政爲依法行政,促進依法治鄉、依法治鎮、依法治村。

5、以基層組織建設上水平爲目標,繼續加強村街黨組織建設

黨的基層組織是基層各項的領導核心,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實現“爭先·翻番”和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關鍵在於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貫徹“xxxx”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圍繞“五深化一開拓”,進一步探索黨員教育的新方法、新舉措,全面提升基層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使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有明顯增強,爲“爭先·翻番”目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要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抓好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的素質建設,保持鄉鎮黨政正職相對穩定,建立健全任期責任制;通過多渠道學習培訓,提高鄉鎮幹部在新形勢下駕馭全局和解決複雜問題的本領;要進一步改進並完善鄉鎮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獎勵、考覈的辦法,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愛護鄉鎮幹部,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鄉鎮工作水平。要切實加強村街黨組織建設。圍繞“五個好”目標,落實“511”工程,通過典型帶動、創新拉動、載體推動、機制促動,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核心堡壘作用和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結合宣講活動,增強“兩委”班子的向心力,切實謀劃好村街的發展規劃和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思路;結合“七一”紀念慶祝活動,普遍、多形式開展針對農村黨員幹部的黨性、黨風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教育,有效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領導,爲做好農村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切實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領導,根本在落實。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領導,狠抓工作落實,確保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第一,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努力把解決“三農”問題落到實處。市委反覆強調,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

神, 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落實到解決我縣“三農”問題上,就是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把求真務實的要求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把工作真正放在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加快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等突出問題上,一件一件抓落實。目前,解決“三農”問題的總體要求和具體措施都已明確,關鍵在於各級各部門要把市、縣黨委和政府的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要把各項任務分解細化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有關的領導幹部,落實到基層,做到工作要求要具體,措施要到位,責任要明確,檢查要嚴格,不搞形式主義,確保見到實效。

第二,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農村基層組織處在農村工作的最前沿,在帶領農民奔小康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一是要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兩講一建”主題教育活動,探索和落實讓黨員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的有效方法。二是深入開展農村黨建“三級聯創”和創建“五個好”村級黨組織的活動,努力把各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爲黨在農村的堅強戰鬥堡壘,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帶領農民發展農村經濟和增收致富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帶動力。三堅持德才兼備和羣衆認可原則,下大氣力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要把那些德才兼備、有大局意識、意志堅強、樂於奉獻、富有經濟頭腦、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能人選進村“兩委”班子。同時,要隨時瞭解和掌握在新形勢下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第三,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的文明素養。近幾年來,隨着我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有了新的變化。但是由於舊的傳統觀念和生活習俗的影響,在農村一些農民仍然思想陳舊,存在生活陋習,個別地方封建迷信和賭博現象還較爲嚴重。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樹農村文明新風尚。要以創建生態文明村爲載體,促進文明村鎮建設。繼續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推廣普及農村實用技術,開展各種有益的民俗運動、文娛活動和羣衆體育活動,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法律意識,自覺抵制迷信、xx活動。繼續開展農村“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的評選活動,樹立勤勞致富、文明生活的典型。同時,要特別重視農村改屋、改廚、改廁以及村容村貌建設,改變髒亂差的環境,轉變農民的衛生觀念和生活方式,不斷提高農民的文明素養。

同志們!希望在這次三幹會後,全縣幹部羣衆要通過紮實富有成效的工作,一個一個破解“三農”難題,一道一道攻克農村發展的“難關”,一步一步促進農民收入的增長,不斷開創我縣區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努力爲加快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