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7W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篇1

同志們: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通用5篇)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落實省市科技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首先,我就全縣的科技工作先談兩點意見,供大家參考。等一下徐立縣長和科技局國平局長還要作具體佈置,請大家按照他們的部署安排做好今年的工作。

一、要高度重視科技工作

黨的xx大報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要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就是要轉變現有的生產方式,要把自主創新作爲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縣委也高度重視科技工作,20xx年12月11日我縣新一屆縣委產生,12月12日緊接着召開的第一個會議就是全縣科技大會,在家的全體四大家領導都出席了,國家到現在還只開過四次全國科技大會,而我們召開的那次大會是第五次,說明縣委很重視科技工作。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是競爭資源還是人力?都不對,競爭的是科技,競爭的是科技發展能力,競爭的是科技創新能力。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沒有很多的資源,人口只有1.27億,但他們的GDP 20xx年底是4.9萬億美元,我們號稱物產豐富、地大物博,人口13億多,GDP總量卻只有2.6萬億美元,只有日本的一半,美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大國,20xx年他們的GDP總量是13.22萬億美元,是中國的5倍多,產生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是科技落後,所以xx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而且把它放在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的八項措施之首,希望大家回去看一看xx大報告中的原文,好好領會一下。20xx年是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的落實年,是我們融入武漢城市圈、着力建設"兩型社會"的起步年,是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實現跨越提速的關鍵年。如何實現跨越,消耗資源是不行的,要大力發展科技,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努力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對我縣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二、要切實做好科技工作

現在大家都在提科學發展觀,提提口號容易,但是如何在具體工作中去落實,就需要我們下功夫了。我們所處的地方不同、單位不同、行業不同,發展就會有千差萬別,我想首先要解決的還是思想觀念問題。

(一)自主創新,誰是主體?我認爲企業應該是主體,以往一提到研究、創新,大家總認爲是科研機構的事,我們應該改變這種認識,要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這裏,我舉一個例子,我縣天雄汽車零部件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實施自己的專利技術生產"徑向密封式汽車動力轉向油罐"後,市場得到迅速拓展,產品深受福田、東風、華菱、宇通、柳汽等多家知名汽車廠家認可並出口到印度等國家,受到熱烈歡迎,現在年產值已達到億元。目前他們正在申報省高新技術企業,我們還要動員它到中小板上市,融資擴大規模。企業作爲創新的主體,它應該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創新,應該知道如何應用創新成果。

(二)要抓好成果轉化。剛纔我們表彰了六家成果轉化應用得很好的企業。現在東部的技術、設備、產業在向中西部轉移,有些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我們再去研究,得走不少的彎路。我們該怎麼辦,把別人的拿來,實行"拿來主義",在它們的基礎上去創新,做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技術創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這方面,我縣科技特派員工作是一個亮點,科技特派員在成果應用轉化上起了帶頭作用,僅20xx年就引進農業動植物新品種近30個,引進種、養、加新技術新模式20多個,實施科技開發項目19項,其中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5項,承擔UNDP資助計劃項目6項,科技特派員自行開發項目8項。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等科技成果的引進和推廣,科技開發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了農業技術進步,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縣域經濟發展。希望我縣工業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引進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

(三)加大科技投入。縣政府每年財政預算對科技有部分投入,靠這一點行嗎,肯定不行,每個企業撒一點,起不到多大作用。我們只能有針對性地向一些優勢企業傾斜,其他企業怎麼辦,等明年後年我們有資金給你的時候再動行嗎?再說我們給你的只有一點啓動資金,大筆的資金還得你們自己想辦法。那爲什麼有些企業不願投入,我想主要是意識有問題,科技意識淡薄,嫌科技投入見效慢。當然,科技投入,不會像企業生產的流水線那樣,這邊剛剛投下原料,那邊就有了成品產出。但是要相信:有付出,就有回報;有投入,就有產出!少一點急功近利,多一點高瞻遠矚,少一點大轟大嗡,多一點潤物無聲,堅持不懈地投入,積少成多,你的企業就會不斷壯大。

(四)加強領導。首先各級領導、科技工作者要加強自身的學習,現今科技日新月異,我們作爲科技的主力軍,要不斷地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其次各級領導要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克服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思想,不要認爲科技對自己的政績沒有很大的顯示度,科技進步了,企業發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你的工作好搞了,你的政績就有了。縣科技局要不斷改進對科技工作的指導,加強對科技進步工作的考覈力度,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考覈方案,組織好對各級的科技進步考覈。各級領導要始終把科技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視科技工作,一把手要抓第一生產力。

同志們,這次會議開得很必要,將對我縣今年的科技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精神。會後要針對各自不同的行業特點,抓好各領域的科技工作,提升科技對我縣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希望明年召開科技工作會議時,全縣涌現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典型。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篇2

老師們、同志們、同學們:

學校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即將勝利閉幕。這次會議對於全校師生員工進一步深刻領會科技工作的神聖使命,準確把握科技工作的目標任務,着力深化科技工作的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學校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奮力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老師們知道,上半年我們勝利召開了第三次黨代會,學校黨委認真學習調研、凝聚師生智慧、反覆研究論證,作出了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提出“開啓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奮鬥目標。我曾多次強調,這一奮鬥目標在學校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現在,目標已經確定,關鍵在於落實。不抓好落實,任何宏偉的藍圖、美好的願景,都只能是空中樓閣。建設研究型大學,任務非常艱鉅,涉及到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從哪兒入手?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意見高度一致,就是把科技工作作爲轉型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所以,我們把轉型發展的第一個條線會議確定爲科技工作會議。

今天上午,袁校長作了很好的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學校科技工作五年來所取得的顯著成績,深刻分析了科技工作在研究型大學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完全贊同。剛纔,幾位同志的交流發言,非常感人,聽後很受啓發很受鼓舞。在分組討論中,大家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建議。總的來說,這次會議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內容豐富,開得很成功。在此,我和袁校長一起,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向受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爲學校科技工作、事業發展付出辛勤勞動、作出無私奉獻的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關於今後一個時期學校科技工作,我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明確使命,充分認識科技工作的重要意義

高校的科技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高校科技創新活動與高等教育質量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我們要充分認識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意義。

第一,做好科技工作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黨的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這是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立足國家發展全局作出的戰略抉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今年 9月,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爲主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在學習會上指出,從全球範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有助於加快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家知道,高校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領域原始創新的重要源頭,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相關統計顯示,近 10 年來,高校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承擔“ 863 ”項目三分之一以上,承擔“ 973 ”項目三分之二以上,每年高校作爲第一完成單位在國家科技三大獎中佔 50% 以上,高校發表 SCI 論文數佔全國的 80% 以上,高校基礎研究經費支出佔全國的55% 左右,橫向科研經費十年增長了 4 倍佔總撥入經費的 33%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校科技創新在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高校科技工作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當前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緊緊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抓住國家科技發展的“黃金期”,自覺承擔起高校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第二,做好科技工作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作爲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部,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研究顯示,美國擁有 120 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這些大學教育質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其強大的科技創新來實現的。大家知道,高等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科學研究的支撐。一所大學的科研質量、科研實力、學術水平決定了這所學校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可以說,科學研究是目前高校最豐富的資源之一,是支撐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的強大動力。當前,迫切需要我們推動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有效協同,使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爲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社會服務的資源,實現科教結合。只有實現了科教結合,科學研究纔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育人氛圍的優化和學生科研水平的提升、促進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升,最終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第三,做好科技工作是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必由之路。 黨的強調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樣,對學校來講,要實現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就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支撐,牽住了這個牛鼻子,就走好了先手棋,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從世界範圍看,研究型大學都具有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依託科技創新,他們形成了一批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學科及研究領域,產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培養了大批傑出創新人才。可以說,沒有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就難以培養出高素質創新人才,就難以培育出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就難以支撐高水平學科(領域)的形成。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科技工作對學校事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

二、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推進學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關於今後一段時期學校的科技工作,袁校長已經作了一個很好的報告,這裏不再重複。我要強調的是,科技工作要認清發展形勢,瞄準科技前沿領域,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突出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我校科技工作水平。

一是着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 袁校長在報告中提出科技工作“做大體量、做亮特色、做高水平、做強能力”四個方面的總體要求,我非常贊同。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做高水平和做強能力。大家知道,基礎性、原創性的研究在科技競爭中具有制高點的地位。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重要源頭。可以說,原始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是檢驗我們能不能躋身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準。怎樣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就學校來講,要面向國際學術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要敢於面對一些難題甚至是世界級的難題,加強基礎性研究。要重點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傑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重大合作項目上下功夫,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高端平臺上下功夫,爭取在基礎研究領域和高新技術領域產生一批原創性、標誌性的研究成果。

二是瞄準重大需求協同創新。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國家提出了 20xx 年前高校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其中有“三個轉變”:高校科學研究要超越學科導向,逐步向需求導向爲主轉變;科研組織要從個體、封閉方式,逐步向開放、協同的機制轉變;科研要素和資源要突破孤立、分散的制約,逐步向匯聚、融合的方向轉變。通過這“三個轉變”推進高校科技發展方式的根本改變,從而提升高校科學研究的創新能力、支撐教育質量提高的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我從這“三個轉變”中提煉出兩個關鍵詞:需求和協同。這兩個關鍵詞對我們有什麼指導意義?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 20xx 計劃”。目前,國家相關部委把“20xx 計劃”作爲高校科技體制改革的總抓手,放在各項重點改革任務之首。據瞭解,國家將在 20xx 年之前建設 80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去年首批認定了 14 家,今年認定了 24 家,目前江蘇高校共牽頭 5個。就我校研究型大學建設以及在全國所處的位置來看,我們應當有一席之地。因此,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目前,學校已經獲批 1 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和 1 個省級培育中心。“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今年也曾奮力衝擊國家級中心。下一步怎麼辦?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兩個關鍵詞:需求和協同。協同創新中心認定的第一標準是:國家急需。我們已經獲批的省級中心、培育中心還是準備籌建的中心都要切實領會“國家急需”這個第一標準,首先要充分證明我們所建設的中心是真正的國家急需,要系統思考國家急需什麼、我們的優勢是什麼、預計取得哪些顯著成果,從而真正破解行業、區域等最急需解決的難題。其次,要加強協同,通過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匯聚隊伍,不斷凝練、組織完成重大協同創新任務,用實實在在的成果來證明我們能牽好這個頭。做到這兩點,我們的協同創新中心才能成爲“國家急需、制度先進、水平一流、貢獻突出”的中心,才能不斷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才能大力助推學校研究型大學的建設。

三是突出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是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根本保障,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才資源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對學校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必須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作爲科技工作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源泉。因此,我們要以更大的氣魄和膽略招攬高層次人才,要改革人才選聘和培育機制,儘快實現院士的突破,要集聚更多的長江、傑青、千人等高端人才。要創新人才管理機制,採取與國際接軌的模式,實行“一人一議”、“按水平定薪”和“聘期考覈”等,確保能承擔重大項目,產出重大成果,培養傑出人才。要創新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途徑,推進“大師 + 團隊”模式,形成“以人才引人才”的集聚效應。要大力培養學術基礎紮實、發展潛力突出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形成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人才梯隊,不斷增強科技工作持續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四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加強學校科技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大家知道, 20xx 年以來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在重大科技項目、國家級科技獎勵、高水平科研論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這都得益於前些年我們科研政策和制度的調整。因此,在學校事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科技工作要圍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服務社會發展能力以及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挖掘潛力激發活力。去年以來,國家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出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和政策,比如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若干意見、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整合 973 、 863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等)、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和科技報告制度、修訂科技成果轉化法律法規等。我們要儘快熟悉、理解、吃透這些最新政策的精神,並結合學校實際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學校黨委會已決定,請袁校長牽頭,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按照“繼承、完善、創新、提高”的原則,進行新一輪規章制度的修訂完善。這裏我着重強調三個方面,一是加強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改革。今年 3 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這一《意見》在科研項目分類管理、經費預算、結餘經費使用、勞務費開支、科技成果處置收益、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責任等方面對高校科技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同時也爲解決高校科研“重申報、輕管理”、完善科研監管體系等提出了明確任務。廣大科研人員和科技管理工作者都要認真學習研究,主動謀劃我校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完善。二是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去年 11 月,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對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新世紀人才、創新團隊、科研獎勵等評價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進一步突出質量、貢獻和能力提升,突出科研和經濟、教育教學的緊密結合。我們要以此爲契機,完善我校科技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健全科技評價制度體系,把科研人員引導到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上來,引導到加強技術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來,引導到促進教學提升教育質量上來。三是進一步推進專職科研機構的建立。科技創新平臺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校已有的幾個專職科研機構已成爲學校科技工作的排頭兵,爲學校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作出了很大貢獻。今後,我們要繼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創新需求,整合學科、學院和科研團隊的優勢與資源,繼續組建一批校級專職科研機構。各學院也要結合自身特點,找準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突破點,瞄準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成立相應的院級專職科研機構,在全校形成科技創新工作的新格局。這次會議後,學校會盡快根據大家討論的意見,修改出臺相關科技政策。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科技工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學校科技工作是一項全局性、基礎性的系統工程,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全校上下要進一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真抓實幹、狠抓落實,努力實現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 要從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的高度,緊密結合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學校“十三五”科技工作發展規劃,不斷創新爭取大項目、建立大平臺、產出大成果的思路和舉措。要圍繞科技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加強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爲科技工作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各部門、各學院、各科研機構、各學科要加強協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特別是科技條線要更新觀念,完善職能,改進方式,要組織好重大項目平臺成果的申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體制機制的改革上,放在科技工作的規劃引領上,放在尋求社會的廣泛支持與合作上,實現學校科技能力和水平的持續提升。

二是營造良好氛圍。 我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風正氣則人心齊、人心齊則事業興。科研工作也是如此。優良的學風和學術道德是科研創新的重要前提。要積極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營造勤奮刻苦、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形成淡泊名利、潛心學問的科研氛圍。大家都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育人規律。同樣,在科學研究方面,“十年磨一劍”甚至“終生磨一劍”,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們要培養和發揚這種精神。這裏我特別強調兩點。一是團隊協作精神。現代科技創新越來越顯現出交叉、融合的特徵,單槍匹馬很少成功很難成功,更多的是集體團隊的力量,以團隊合作、多人共同完成一項科研任務的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所以,我們要大力培育科研創新團隊,團隊成員要有大局意識和協作精神,要堅決破除山頭主義、文人相輕的陋習,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配合,要在團隊的發展中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二是學術道德建設。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恪守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嚴禁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特別要合理規範使用科研經費。社會對高校的標準更高,標尺更嚴,不能容忍象牙塔內和科學殿堂中的違規亂紀行爲。前段時間,一些高校的個別教授因科研經費腐敗而被處理,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們要高度重視。全校教師和科研人員要嚴以律己,嚴格依據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各項規定,合法合理、科學有效地使用經費,堅決杜絕科研腐敗行爲。

三是強化責任落實。 這次會議是一次系統的部署,下一步關鍵在於落實,在於“創造性落實”。要進一步理清思路,狠抓重點,紮紮實實地開展工作,使思路舉措變成具體行動,取得實際成效。要進一步加強目標管理、科學考覈,建立權責對應、職責明確、獎罰分明的考覈激勵體系,把科技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作爲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覈的重要內容。要加強改革,真正建立起有利於組織大項目、組建大團隊、創造大成果,有利於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體制機制。相關職能部門要不斷改進科技工作的管理和服務,爲廣大科研團隊和科研人員提供一流的指導和服務。各學院各科研機構、各學科各團隊要對照學校確定的目標任務,進一步細化分解,將責任落實到人,形成“層層抓落實,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全校教職工要認真學習領會這次會議精神,腳踏實地,潛心研究,形成“人人有壓力,個個爭貢獻”的生動局面。

老師們、同志們、同學們,科技工作是學校事業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和關鍵支撐。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團結拼搏,進一步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勇攀高峯,不斷開創我校科技工作新局面,努力爲研究型大學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篇3

這次會議是公司××年以來召開的規模較大的一次科技信息座談會。公司領導十分重視這次會議,明確指示要重點開發對公司安全穩定運行和經營有益處的、實用性強、經濟效益好的項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把手要抓第一生產力,信息化工作也要一把手親自抓,公司將在適當的時候召開科技信息工作會,這次會議將爲開好公司系統科技信息工作會奠定很好基礎。這次會議既是多年工作的總結會,又是落實中央領導對科技信息工作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的部署會。

剛纔,××同志就公司科技信息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具體措施和要求做了重點發言,我完全同意。一些單位也做了發言,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總結,是大家辛勤勞動的結晶。下面結合座談會中提出的有關問題,再講幾點意見:

一、提高對科技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世界範圍內的科技進步、社會信息化正在形成新的浪潮,推動着社會經濟迅速走向知識化、信息化的發展道路,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起着強大的推動作用。我們從事科學技術和信息化工作的同志,必須緊跟形勢,跟蹤技術發展方向,真正認識到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把科技信息工作當作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

堅持把科技信息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鄧小平同志更是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黨的xx大又做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決策,號召全黨堅持科教興國,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依靠科學技術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經營和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企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顯得更爲重要。科技和信息工作在公司的重要作用已逐步得以確認和提升。公司領導一貫重視科技信息工作,對科技信息工作有明確的指示:依靠技術進步,不斷提高安全穩定運行水平。要緊緊圍繞解決安全、穩定、高效、經濟運行,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開展科技創新,要注重新技術的應用研究和推廣。重視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紮實搞好信息資源整合,以信息化推動電網管理現代化。因此,我們要從提高安全、穩定、經濟、優質運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高度,抓好科技信息工作,爲全面提高公司規劃、設計、建設、生產、運營、試驗研究和經營管理的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全方位的服務。

二、加強領導,不斷理順管理體制

⒈“一把手”的重視是搞好科技信息工作的關鍵

各單位的“一把手”也要儘快到位,完善領導機構,成立一把手擔任組長、主管領導爲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爲成員的科技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並報公司科技信息部備案。“一把手”必須真正對科技信息工作負起責任,親自抓,“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抓信息化建設。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出面都不難”,只要你們單位一把手重視,沒有錢會變成有錢,沒有人會變成有人,肯定會做好科技和信息化等各項工作。但是,不管怎麼說,總工程師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取得一把手的支持,在一把手的領導下把科技、信息工作抓好。有作纔會有爲,有爲纔會有位。要切實發揮科技信息領導小組的作用,做到科技信息工作“領導小組總體負責、主管領導具體負責、科技信息管理部門歸口管理、各部門各司其職”的要求。

⒉完善機構和充實人員,提高科技、信息成果轉化爲生產力的能力

組織機構和專業人員是搞好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基礎和關鍵,各單位應該理順管理體制,對科技信息工作的組織機構進行重新梳理和職責定位,理順工作關係。有條件的單位,也可以設立科研研究機構。公司這次機構調整,精簡了個部門,但是保留了科技信息部,充分體現公司領導對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視與支持。×公司是系統反應最快的單位,他們很快在原來科教科的基礎上設立了科教信息部,由總工程師協助局長分管。他們還成立了科研研究機構。這樣既可以做到減人增效、又爲科技成果轉化爲生產力做出了貢獻,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關於人員問題,該充實的一定要充實,但更重要的是要留住現有人員。大家一定要以感情、以環境、以事業、以待遇來留住人,營造幹事創業的環境。沒有高新的技術,就沒有必要要博士生、碩士生、大學生;只有科學技術發展了,只有幹一些高精尖的技術纔有這些人才的使用場所,不然的話,幹兩年行政,幹兩年事務性的事情,博士就變成碩士了。大家要以高新技術項目來留住人才,保持和提高人才的技術水平;待遇當然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在信息技術方面,建立一個省公司的核心層,這就是以科技信息部爲主和其他各個部門領導、專家組成,公司管的各個單位人員是我們的骨幹層;第三層就是我們外圍的專家層。我們搞信息化建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有一批大專院校的優秀人才與我們有着密切的聯繫。

⒊健全科技信息工作會議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是一項學習型、創造性的工作,不斷地學習、交流經驗,查找不足是我們搞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措施。各級政府非常重視科技、信息工作,剛剛結束的省科技大會出臺了不少的政策。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將召開科技信息大會,會議將表彰先進、出臺有關政策。科技信息部要每月召開一次月度例會,組織公司管各單位一年召開一次科技信息工作座談會,各單位也要及時召開科技信息大會,定期召開科技信息座談會,宣傳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動員、鼓勵單位內部職工參與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的熱情。

三、結合大家的發言談幾點想法

⒈落實資金問題。公司每年都拿出部分資金用於科技項目開發和信息化建設,重點支持重視科技信息工作的單位和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也鼓勵單位自籌資金進行科技攻關,公司將幫助組織成果鑑定和評獎,並在系統內予以推廣。

信息化設備更新較快,不能滿足發展應用的要求,各單位在每年的更改和成本費用預算中,應考慮信息系統的更新、維護費用,以滿足實際需要,保證信息網絡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我想,首先,要根據盧總的要求,管好、用好現有的錢,纔會有更多的錢用。其次,光要錢,用不好也是不行的。

⒉要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力度,科技成果推廣和產品轉化纔是科技開發研製的最終目標。成果推廣要充分考慮到科技成果的時效性,在當時爲領先水平的成果,過後就可能不是領先的了,因此,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敏感性,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及時將成果進行推廣應用,才能真正爲經營、管理、運行服務,真正體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英明論斷。我們將來要強力推行自己開發的成果,不再重複開發已經開發過的項目。

⒊公司對在科技信息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和有突出成績的個人,要大力表彰,給以鼓勵,對於做得不好的,當然也要進行批評。公司將出臺獎勵辦法,加大獎勵力度,希望各單位也制定本單位內的科技信息工作的獎勵辦法,以充分調動科技信息工作者和廣大員工對科技創新工作積極性、主動性。

⒋請大家認真閱讀本次會議發給大家的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和獎勵辦法,並提出修改建議,同時認真填寫發給大家的調查表,按時反饋給公司科技信息部。這次立項時,基本上每個單位都有項目,一是爲了普及科技、信息項目研究工作,提高大家的積極性。二是解決部分單位科技、信息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還有對過去項目的清理、上報工作,請大家月底前必須完成,這也是對大家的工作作風、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檢驗

公司將建立科技項目的申報、諮詢、立項、下達、進度跟蹤、評審、後評估的常態機制,即項目可以隨時申報;申報完成後立即組織專家諮詢;諮詢通過的分批下達;下達的項目必須每季報完成情況、務期必成;項目完成後進行評審和後評估。進一步完善科技項目軟、硬件的招標制,以後發展爲科技項目的招標制、合作單位的招標制。希望大家要有做好科技、信息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我們還將建立類似成果發佈形式的科技項目發佈方式,以利於科技成果的推廣利用,防止重複上報項目。 ⒌要高度重視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隨着信息系統應用的不斷深入,網絡與信息安全日益重要,公司已把網絡安全運行率納入公司的綜合考覈指標體系,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網絡與信息的安全工作。在下一步公司安全項目統一實施中,各單位要積極做好配合,整體完成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工作。

⒍關於信息網絡聯網工作。目前信息網絡還有四個單位沒有實現與公司的聯網,今年我們要完成這項工作,以全面實現公司信息網絡的互聯。前天已經召開了未聯網單位主要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的會議,要求這幾個單位立即行動、積極配合。

、關於信息資源整合工作。開展信息資源整合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信息系統應用發展的必然。但是,整合的難度也是非常之大的。公司已運作一年,今年已正式開展此項工作。目前,一期開發進入了實施階段。按照“先機關後基層,先易後難,先數據後流程”的原則推廣。

⒏公司科技信息部要作好優質服務工作,各單位也要主動積極與公司科技信息部保持聯繫,做到“及時溝通、上下同欲”,發揮科技、信息隊伍的整體優勢。我也想提醒大家一下,總工程師一定要有大局觀念,一把手安排的事要幹好,副職的急事也要辦好,同時要準確定位,一定要種好自己的地,千萬別種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四、關於會議的貫徹

會後,希望大家積極向單位黨政“一把手”彙報,取得黨政“一把手”的支持,召開一次辦公會辦公會,專題彙報本次會議情況,討論和佈置科技、信息工作,認真分析本單位的優勢和查找自己的不足,使本單位科技、信息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同志們,在座的各位都是科技信息工作的直接組織者、推動者和實施者,擔負着促進公司和本單位科技進步、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責任。希望大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以信息化帶動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各項工作,爲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篇4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今天在這裏隆重召開全縣科技大會,表明了縣委、縣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推動科技創新、實施科技興縣戰略的堅定決心;今天這個會議,既是我縣科技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也是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動員部署會。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科技創新新形勢

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有目共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0xx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科技研發力度大的國家和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甚至能夠脫穎而出;反之,科技不發達、研發力量不足的企業就明顯感覺到壓力巨大,發展艱難。當前,世界各國不約而同地認識到,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掌握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主動權,率先復甦並走向繁榮。所以說科技創新已經成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事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雖然如此,但仍然還只是“製造大國”,在國際分工中仍然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與建成“創造大國”的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還有很大距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工作,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每年召開科學技術大會,對科技的領頭人進行重獎。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工作也高度重視,20xx年9月召開了全省科技創新大會。近幾年,安徽經濟發展在中部地區屬於領先地位,在全國也居於前列,這與省委、省政府重視科技工作分不開。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出臺了《科技進步獎勵辦法》和《嶽西縣專利資助辦法》等一系列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的政策文件,特別是在我縣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每年財政預算安排400萬元做爲科技發展資金,設立縣科技創新專項基金,採取無償資助方式,對我縣骨幹規模企業和成長性好、主導產品市場前景好、發展空間大的“專、精、特、新”的產品或者是企業給予極大支持,確確實實發揮了巨大作用,今天表彰的這些企業都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有自主創新品牌,爲我縣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起到基礎甚至是支撐性作用。“”期間,在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研發投入等各項創新指標上僅次於桐城市,位居全市前列,有力促進了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農業、林業與科技也密不可分,沒有科技投入和創新,就培育不出像嶽西茭白這樣的優良地方品種,就沒有山區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主簿、石關等地老百姓運用科技創新帶來了收入的大幅增加,生產生活變化非常明顯。我縣引進的構樹種植,經濟和社會效益良好,極大提升了我縣林業經濟效益,甚至能成爲百姓脫貧致富的又一新亮點。

近年來,雖然我縣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成效,但總體上講,全縣上下創新意識還不是很強,科技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還不大,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還不是十分明顯,主動重視科技、投入科技、重視研發的企業還不是很多,部分鄉鎮認爲農業、林業創新沒有把握;另外,我縣科技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我縣科技發展新形勢,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二、激發科技創新新活力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提高創新水平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各企業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部門服務指導下,進一步增強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要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要緊緊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積極承接合肥、武漢、長三角等地區創新輻射,依託縣內骨幹企業集聚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重點在機械製造、電子、通信、光伏、生物製藥等領域建設創新孵化基地和創新研發中心,走引進創新要素帶動自主創新發展道路。鼓勵企業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大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發。要積極構建縣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縣域創新平臺,健全創新服務體系;縣科技局要加快謀劃籌建進度,鼓勵成立創新中介服務機構,爲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要提高科技創新貢獻率。科技只有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纔有強大生命力。因此,要按照“科技服務發展、創新立足需求”的原則,緊緊圍繞“四個示範縣”建設的需要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首先,要圍繞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加大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優勢產業的力度,促進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通過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推動汽配產業和機械製造產業產品向專、精、強轉變,產品結構向關鍵零部件及總成品轉變;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努力創造高端產品品牌,打造區域特色絲綢、家紡產品基地,努力實現紡織服裝產業跨越式發展;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加快升級改造步伐,提升產業層次,擴大產業規模;推動農副產品加工業實施精深加工,不斷提升產品品牌和知名度。其次,要重視市場營銷。宇鴻公司把傳統家紡研發成社會需求的新產品,適應了市場需求,並且和中石化加油站合作營銷,應該是一個跨越式發展,從這例子可以看出,傳統產業也可以進行科技創新、科技研發,實現新發展。泉源盛公司生產的路燈產品節能達到80%,這種產品必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需求。未來農業公司生產的30年、50年茶籽油,在安慶市名優農產品(合肥)年貨展銷會上,價格明顯提高,並且市場供不應求。這些都是科技創新的結果、成果。要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使我縣更多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提升產品檔次,實現企業跨越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快速提升。

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要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事業中的主導地位和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骨幹作用,形成全縣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形成多層次的創新合作機制。要深化政府公共科技投入體制改革,運用市場機制的力量配置科技資源,堅持科技資源開放和共享。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和在整個自主創新體系中的關鍵作用,促進企業成爲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主體;同時,要以縣科技創新資金爲酵母,引導廣大企業走創新驅動型發展道路,引導社會資源和創新要素向創新型企業流動,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着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要積極發展創業孵化基地,通過完善功能、提高服務能力,爲中小科技企業和個體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促進科技創新資源的共享共用。要圍繞我縣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建立完善創新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建立戰略聯盟,共建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提升企業研發(技術)中心發展水平,全面提高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

要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人才爲本。大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是實現科教興縣的重要保證。要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着力加強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動員全縣創新人才積極投身創新活動。要優化創新型人才成長環境,進一步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評價辦法,特別要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進一步完善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長效機制,用事業吸引人才,用感情凝聚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各個企業要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工作,我縣有些企業做得很不錯,拿幾十萬元聘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這些舉措縣裏都鼓勵和支持,在支持工業發展政策中專項補助企業高薪引進技術人才,補助的額度雖然不多,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的重視與關心。要進一步保護好、發揮好我縣現有科技人才作用,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來我縣工作和服務,實現人才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三、營造科技創新新氛圍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全縣科技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按照的戰略部署,紮實推進全縣科技進步與創新,推進“四個示範縣”建設和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科技創新根本在於實現觀念的創新,要打破“創新遙不可及”的觀念,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把推進科技創新做爲經濟建設的戰略基點,做爲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做爲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舉措,促進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以創新的思維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只要招商引資進駐我縣的企業有一定投入,就要堅定不移地給予大力支持,千萬不要因爲懷疑,採取否定態度。科技創新也要一樣,有些企業可能在科技創新的時候不瞭解,或者是不懂這個東西,因爲科技含義比較精深、比較專業,但我們要採取一種包容、參與、支持的態度,大力支持企業去創新、去研發,即使失敗了,也要寬容、包涵。

要進一步強化服務。要在全縣上下大力構建“黨政領導、部門參與、企業主導、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引導鼓勵企業成爲創新決策、創新組織、成果轉化和研發投入的主體。縣科技部門要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善於發現企業創新的“金點子”,勤於總結產品創新的獨特處,繼續保持我縣科技創新在全市、全省的先進位次。科技、農業、林業部門,要特別關注茭白、瓜蔞品種退化、品種提升問題。在發展茭白過程中,有的鄉鎮做得很好,工作非常得力,所以老百姓收入就高;有些鄉鎮工作做得不夠到位,茭白品種退化嚴重,影響了老百姓增收。在林業發展方面,也存在很多品種退化問題,林業部門要引進一些先進技術,解決板栗、獼猴桃品種退化問題。相關主管部門要組織和安排紮實細緻有效的工作,相關企業給予配合和支持,不斷地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水平。要放眼縣外、市外、省外,主動融於泛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不斷開闊合作區域、視野,切切實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要進一步完善投入。科技投資作爲戰略性投資,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科技投入機制;如果400萬元科技發展資金對科技創新貢獻率非常大,對縣域經濟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還可以加大投入。要大力改革科技投入體制,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建立以財政投入爲引導、企業投入爲主體、風險投資等爲補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特別是嶽西屬生態縣,特殊的環境,特殊的地形,發展受到一定限制,必須把科技放在特別重要位置,作爲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這是推進嶽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責任所在、潛力所在、優勢所在。

最新科技工作會議講話材料 篇5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等精神,總結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務。省政府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建星副省長親自到會並將做重要講話,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

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廳做工作報告。

一、20xx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科技資源優勢加快轉變爲產業優勢。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科技廳、教育廳、商務廳、工信委、財政廳、金融辦、新聞辦、知識產權局等推進組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在全省深入開展了科技成果招商及轉化對接活動,遴選梳理出數千項省內外優秀科技成果,通過舉辦“全省科技成果招商及轉化對接大會”、“哈洽會”高新技術科技成果展等多種方式,共組織201場科技成果招商及轉化對接活動,落地轉化科技成果523項,簽約額10.5億元,帶動投資95.8億元。各市地政府積極承接轉化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哈爾濱市投入1億元資金建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通過參加“國家863項目巡展”等對接活動,落地轉化項目259項;大慶市依託石油及石油裝備產業,通過參加“科技大篷車”等對接活動,落地轉化項目84項;齊齊哈爾市與哈工大對接,簽約轉化“高精密機牀研發製造戰略合作項目”等2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綏化市將科技成果招商納入“產業項目升級招商之夏”活動;雞西市以石墨產業優勢吸引省內外投資17.8億元。此外,牡丹江、佳木斯、雙鴨山、伊春、七臺河、鶴崗、黑河與大興安嶺等各市地,也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成果招商和轉化對接活動。20xx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實現112.18億元,同比增長11.62%,其中60%留在省內。

(二)實施產業技術創新行動,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一是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爭取到大型核電站關鍵部件等8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獲經費支持3.53億元,同比增長2倍以上;組織實施了“27噸軸重通用貨車關鍵技術研究”等50個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了“1000MW級核電主設備設計製造關鍵技術”等一批產業核心技術。“高層建築鋼管約束鋼筋混凝土技術研究與應用”等289項科技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二是推進生物產業建設。省市雙層推進生物產業大項目111個,生物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0億元。哈爾濱利民生物醫藥產業園聯合省醫科院、哈醫大,建設生物醫藥研發中心,已吸引63家企業入駐,售銷收入達到120億元。三是支持特色產業發展。通過組織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純石墨開發及其典型應用”項目,一批石墨深加工項目在雞西、鶴崗等地陸續投產,全省石墨產品深加工比重達到37%,石墨精粉就地轉化率達到38.5%。20xx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佔GDP比重達到13%。

(三)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提升。一是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新組建了8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企業院士工作站,全省企業研發機構達到472個。齊軌交通裝備公司組建的國家重載快捷鐵路貨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獲批,全省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7家。二是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新培育和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525家,新認定(複審)高新技術企業152家、高新技術產品547項,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635家。7家企業被認定爲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5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國家技術創新基金支持1.1億元。三是支持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20xx年,全省發明專利和企業專利申請量首次實現雙破萬,分別達到1.03萬件、1.04萬件,同比增長46.26%和22.61%。

(四)實施科技園區建設行動,企業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加快建設。已集聚國內外各類科技創新機構143個、研發項目148個、產業項目122個、高端人才2400餘名。其中,中國科學院哈爾濱產業育成中心已入駐18家中科院所屬院所,13個項目落地孵化;創新城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駐12個單位,17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正在孵化。二是創新型產業集羣加快建設。省市合力推進佳木斯新型農機裝備製造等14個創新型產業羣建設。大慶高新區謀劃生成乙烯、汽車等18條產業鏈,培育科技型企業1300多家;齊齊哈爾高新區重型數控機牀產業集羣成爲國家級試點。全省新認定了8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哈工大、東北農大、哈理工大學科技園成爲國家級創業與培訓基地。20xx年,全省5個高新區實現總產值4063.7億元,同比增長13.8%;18個科技特色產業基地實現總產值2158億元,同比增長20%。三是農業科技園區加快建設。新認定17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大慶、黑河2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成功晉升國家隊,全省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達到4個。四是科技和金融緊密融合。啓動建設省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在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設立了省創新創業天使投資基金,新增科技投融資總額5.3億元,新增專利權質押貸款1.37億元。

(五)實施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科技服務功能穩步提升。一是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有新進展。省科技大廈正式投入使用,省科技數據中心、美國通用電氣哈爾濱創新中心、上海萬達信息公司研發中心等33家科技服務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入駐,已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活動150餘場。二是行業研究院建設有新突破。省工業技術研院、省綠色食品研究院、省中醫藥科學院先後啓動運行,標誌着我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十大行業研究院成功組建7家。三是對外科技合作平臺建設有新成就。新增哈獸研、哈工大和省對俄工業技術合作中心等3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全省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達到15個。四是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覆蓋全省。“龍江平臺模式”成爲全國典型,累計加盟單位630個、大型儀器3075臺、檢測項目1.93萬項,開展服務4.2萬次,網上服務金額1.97億元。

(六)實施科技惠民行動,科技成果更多服務百姓、普惠民生。一是實施科技富民強縣計劃。組織實施了20個科技富民強縣計劃項目,新認定法人科技特派員215個、自然人科技特派員1286人,推廣新技術185項、新品種64個。省農科院佳木斯水稻所育成的“龍粳31”超級稻,成爲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爲農民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是組織實施民生科技項目。“飲用水安全保障集成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乳腺癌基因組學研究臨牀轉化應用”、“齊齊哈爾市3G-WIFI城市安全監控系統推廣”等一批民生科技項目加速推進。三是羣衆性科普活動豐富多彩。全省共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5000餘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100餘萬份,培訓260萬人次。科技活動週期間共有230餘個科研機構面向社會開放。

(七)實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行動,產學研合作更加緊密。新組建了衛星導航服務和石油鑽採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制定了石墨、衛星導航、馬鈴薯、冷水魚等產業技術創新規劃和技術路線圖,石墨、冷水魚、馬鈴薯等3個聯盟成爲國家級試點聯盟。全省32家聯盟中,有國家級聯盟5個;961家盟員單位中,有企業526家、高校147家、科研院所168家。石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企業與科研機構,成立了天然石墨加工新技術與高端應用等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25家企業,合作開展了19項新技術與新產品研發,簽約金額達到2億元。

(八)實施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行動,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一是支持科技人才創新。共組織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10項,獲經費支持4.79億元;承擔省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中,35歲以下年輕科技人員比例由16%提高到37%。二是支持人才團隊建設。啓動省科研機構創新能力提升專項計劃,重點支持了省工研院、中醫藥科學院、綠研院、農機院、石化院、農科院等6個科研院所建設人才梯隊。全省新培育創新創業團隊60個。三是通過對外科技合作支持創新創業。成功舉辦了海外學人創新創業洽談會,承辦了科技部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投資對接會等活動,吸引高端智力資源服務龍江發展。有19個項目獲國家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支持。

(九)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技工作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一是加強科技政策落實。分解落實了省委、省政府科技強省建設任務,推進了《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開展了人才強院(所)政策調研起草工作。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的若干意見》。二是加強科技計劃管理。堅持以企業需求爲導向,省級研發項目全部實現了按企業技術需求申報。開展了財政科技專項經費績效評價,初步實現了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的量化與常態化管理。三是加強科技宣傳。繼續打造《科技傳奇》電視欄目和《科技廳時間》廣播節目,廣泛營造創新創業輿論氛圍。

(十)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轉變作風。按照中央和省委第一批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部署,在省委督導組指導下,省科技廳黨組緊緊圍繞“爲民務實清廉”主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領導班子帶頭,層層傳導壓力,以整風精神聚焦“四風”問題,以講認真的態度,紮實推進學習教育和聽取意見、查擺問題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等三個環節的各項任務,規範了權力運行,取得了轉變作風、教育幹部、推動龍江科技事業加快發展的明顯成效。

雖然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着亟待破解的難題。一是企業還沒有成爲創新主體。我省建有研發機構的大中型企業只佔總數的1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9.6個百分點,企業的創新意識、研發投入、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急需加強。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不高。從全國科技進步水平監測報告看,我省科技綜合實力在全國位居第12位,但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在全國排名第25位。三是科技投入不足。我省研發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僅爲1%,只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xx年重點工作任務

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標是:按照黨的xx屆三中全會、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五大規劃”和“十大重點產業”部署,落實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強省戰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科技創新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以市場爲導向配置創新資源、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轉化科技成果,繼續實施科技“5381”工程,爲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全年組織實施50個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省內落地轉化成果500項,新孵化和引進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

重點完成五個方面任務:

(一)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以抓產業帶企業,推動企業成爲技術創新主體,支撐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深入實施產業技術創新行動。積極爭取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支持。圍繞培育壯大“新字號”、改造提升“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鼓勵支持“民字號”,以市場爲導向徵集企業技術需求,加強重大科技項目頂層設計,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標,組織實施50個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在新能源裝備、衛星應用、優良作物品種、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領域,突破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推進生物產業項目建設,加快利民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打造生物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二是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支持企業自建或與大學、院所聯合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支持專利優勢企業、專利示範企業創建。激發非公有制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新孵化和引進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以上,培育50家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爲科技“小巨人”企業。

(二)健全技術轉移機制。發揮政府搭臺、大學和院所創新、企業轉化的“三位一體”螺旋架構的作用,推動科技成果省內落地轉化與產業化。一是深入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大力開展科技成果招商和轉化對接活動,充分發揮市地主導作用,抓住招商線索,促進意向對接,落實對接合同,盯緊產業化,全年實現省內落地成果500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達到115億元。着力提升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孵化和轉化功能,促進哈工大等高校、科研機構的一批優秀科研成果在龍江落地產業化。充分發揮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場作用,建立起覆蓋全省的技術交易服務體系,集聚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服務成果轉化對接、促進技術轉移。加快科技和金融結合,搭建科技金融平臺,集聚金融機構,新設立股權投資和債權融資2支子基金,專利權質押貸款新增支持2億元,天使基金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項目20項。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採用後補助方式,擇優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轉化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深入實施科技園區建設行動。支持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打造全省最大的孵化經濟羣,加快產城融合,真正把哈爾濱的科技資源優勢轉變爲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優勢。支持科技園區提檔升級。大慶高新區加快發展超五百億元、上千億元的六大特色產業集羣;齊齊哈爾高新區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完善服務功能;推動有條件的省級高新區晉升國家級高新區;支持黑河、綏芬河建設以對俄科技合作爲特色的省級高新區。支持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以建三江、哈爾濱等4個國家級和33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爲重點,整合各類農業科技資源,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技術集成、示範推廣,把農業科技園區建成“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導區,打造龍江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三)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以市場爲導向配置創新資源,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一是深入實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行動。充分發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用,創新運行機制,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推動重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制訂產業技術創新規劃和技術創新路線圖,打造綠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裝備、交通裝備、機器人、衛星應用等優勢產業創新鏈。二是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進一步完善和發揮省科技大廈功能,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組建科技服務業聯盟,集聚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投融資、生產力促進、科學數據等科技服務機構,創建科技沙龍,開展論壇、講座、新產品新技術發佈、成果推介、技術難題招標等科技服務活動。支持十大行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推進省屬科研機構資源整合。支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 使我省以對俄科技合作中心爲主體的各類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系列化和網絡化。

(四)健全科技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推進計劃,加強優秀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讓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一是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行動。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加大省科學基金支持強度,重點支持20名45歲以下優秀科技人才承擔傑出青年基金項目,支持40名留學歸國人員承擔留學歸國基金項目,支持100名35歲以下青年人才承擔青年基金項目,培養和聚集一批能夠衝擊科技前沿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人才團隊建設。繼續實施科研機構創新能力提升專項計劃,支持省屬科研機構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梯隊。建設科技人才庫,新培育科技創新創業團隊60個。支持人才基地建設。推動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大慶高新區建設人才實驗區;以提升孵化功能爲核心,鼓勵各地市、園區發展大學科技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80家。支持對外科技交流合作。舉辦好第五屆“哈科會”、“綠色食品”院士龍江行和產業論壇、海外學人黑龍江創業專題洽談會,吸引高端智力資源服務龍江發展。支持科技人員創業。推進“千名專家下基層”行動,新組建一支工業領域科技特派員隊伍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繼續實施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鼓勵科技人員領辦創辦科技型企業。二是深入實施科技惠民行動。支持醫藥、環保等民生領域開展重大技術攻關,推進哈爾濱環保產業園和醫療器械產業園建設,組織實施“伊春北部林區林火遠程監控系統應用與民生安全保障”等科技惠民計劃項目。組織科技人員廣泛開展羣衆性科普活動,開展好送科技下基層、科技活動周和科普基地建設工作,讓先進技術和成果走進百姓生活。

(五)健全公開透明的科技項目和資源管理評價機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科技管理科學化水平。一是改革科技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按照“錢隨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決問題”的原則,把資金用到刀刃上,促進政府引導支持和市場導向作用有效結合,建立財政科技投入與社會資金搭配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堅持科技立項由支持項目向支持方向、由支持專家向支持團隊、由支持企業向支持產業的“三個轉變”,完善項目生成機制。二是優化科技項目審批與管理流程。建立公開透明的申報、評審、立項制度,加強過程管理和信息公開。加強各類科技計劃統籌協調與有機銜接,整合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全程記錄、痕跡管理。加強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監管,強化法人責任,健全績效評價、動態調整和終止機制。建立科研誠信和“黑名單”制度,杜絕一題多報、重複資助等現象。啓動建立科技報告制度,探索建立創新調查制度。三是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要更多地整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服務機構等省級各類平臺創新資源,更多地引入國家平臺創新資源,形成區域資源與創新服務的集成優勢。

20xx年,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動創新、服務發展。一是講政治。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對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自覺與黨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重成效。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制訂並落實好支持科技創新創業、鼓勵創新人才雙向交流的相關政策,狠抓落實、務求實效。三是建陣地。聚焦“十大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園區、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和成果轉化的核心載體。四是強隊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加強科技人才培養、科技管理幹部培訓和對市、縣科技工作的指導。鞏固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貫徹國務院第二次廉政會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

同志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爲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