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演講稿(通用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W

信仰的演講稿 篇1

他已76歲,和妻子居住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裏。他從來沒有穿過名牌衣服,眼鏡破舊不堪,佩戴的手錶是地攤上的塑料手錶。他不愛美食,最喜歡的是價格低廉的烤奶酪西紅柿三明治。他沒有自己的小汽車,外出通常是乘坐公交車,他曾經的.公文包是個布袋。  

信仰的演講稿(通用9篇)

另外,如果你和他一起到小酒館喝上一杯啤酒,他一定會仔細覈對賬單;如果你住在他家裏,睡覺前他一定會提醒你把燈關了。一個貧窮而吝嗇的美國老頭有什麼好說的?那麼讓我們看看他76歲以前都做了哪些事。  

他曾爲康奈爾大學捐獻了5。88億美元,爲加州大學捐獻了1。25億美元,爲斯坦福大學捐獻了6000萬美元。他曾投入10億美元改造和新建了愛爾蘭的7所大學和北愛爾蘭的兩所大學。他曾建立慈善基金爲發展中國家的齶裂兒童提供免費手術……迄今爲止,他已經捐出40億美元,還有40億美元等待捐獻。  

他就是全球免稅集團DFS的創始人——查克·費尼。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都深受他的影響並已付諸行動。  

查克·費尼的善舉被披露後,大量記者涌向他的居住地。當時,大家心中都有一個疑問:查克·費尼在億萬資產面前是如何做到如此淡然的?  

面對大家的疑惑,查克·費尼微笑着給大家講了個故事。他說:“一隻狐狸看到葡萄園裏結滿了果實,想到園中美餐一頓,可是它太胖了,鑽不進柵欄。於是它三天三夜不飲不食,使身體瘦下去,終於鑽進去了!飽餐一頓後,當它要離開的時候,又鑽不出來了。無奈,它只好故伎重演,三天三夜不飲不食。結果,它出來的時候,肚子還是跟進去時一樣。”  

講完這個故事,查克·費尼說:“上帝那裏沒有銀行,每個人都是赤裸裸地誕生,最後又孑然而去,沒有人能帶走自己一生苦苦經營的財富與盛名!”  

媒體追問查克·費尼爲何非要捐得一乾二淨?他的回答很簡單,因爲:“裹屍布上沒有口袋”。

信仰的演講稿 篇2

長征,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長征,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不朽的魅力像是一部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爲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烏江天險,彎彎赤水,大渡激流,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這一切不僅沒有將這支軍隊打垮壓垮拖垮,反而使它百鍊成鋼,成爲中國革命的骨幹,民主復興的脊樑。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着紅軍戰勝了無法想象的千難萬阻?

這個問題有許多答案,諸如當時軍閥割據,交通困難等給紅軍留下了許多活動的空間和餘地。但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黨和紅軍“革命理想高於天”。

沒有崇高理想的政黨和軍隊只能是一盤散沙,不堪一擊,或逞威一時卻無法長久。具有崇高理想的政黨和軍隊方能前仆後繼、無堅不摧,千難萬險難奪其志。這樣的政黨以及其所領導的軍隊和人民,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千難萬險,由弱變強,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緬懷先輩們的業績,使我想到了伏契克的一句話:“爲了將來美好而犧牲的人都是一尊石質的雕像。”是的,爲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獻身的長征英雄們,永遠是屹立在我們心中的雕像。歲月的風沙絲毫損毀不了這座英雄羣雕,相反,隨着時間的流逝,它在我們心中刻下的印記會越來越深。

緬懷先輩們的業績,同時,我也思考着我們自己的長征路。先輩們的長征路是艱苦、漫長的,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長征中,我們的路更艱苦,更漫長。我們繼續着先輩們的事業,繼續着先輩們的理想,也經歷着新的考驗:在國際,我們國家仍將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競爭和挑戰;在國內,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這一切,對我們的意志信念提出了嚴峻挑戰,而我們應在挑戰中戰勝自我,在挑戰中實現理想!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我們這一代都具備長征的鐵骨精魂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會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並以此告慰長征路上那20幾萬不屈的英魂!

信仰的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上午好!謝謝你們叫我回家,讓我有幸再次聆聽老師的教誨,分享我親愛的學弟學妹們的特殊喜悅。

就像那首歌唱的,“記憶中最美的春天,是我難以再回去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做一段將理想“變現”的歷程,我們只是一沓面額有限的現鈔,而你們是即將上市的股票。如同從一張白紙起步書寫,前程無遠弗屆,一切皆有可能。面對你們,我甚至缺少抒發“過來人”心得的勇氣。

但我先生力勸我來,我的朋友也勸我來,他們都是84級的中文系學長。今天,他們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貧淡泊;有的已經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發了財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離了婚,生活並不如意。但在網上交流時,聽說有今天這樣一個機會,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讓我一定要來,代表他們,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學弟學妹說點什麼。

是的,跟你們一樣,我們曾在中文系就讀,甚至讀過同一門課程,青澀的背影都曾被燕園的陽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纏滿的綠牆上。但那是上個世紀的事了,我們之間橫亙着20多年的時光。那個時候我們稱爲理想的,今天或許你們笑稱其爲空想;那時的我們流行書生論政,今天的你們要面對誡勉談話;那時的我們熟悉的熱詞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們記住的是“拼爹”“躲貓貓”“打醬油”;那時的我們喜歡在三角地遊蕩,而今天的你們習慣隱形於偉大的互聯網。

我們那時的中國依然貧窮卻豪情萬丈,而今天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在苦苦尋找迷失的幸福,無數和你們一樣的青年喜歡用“囧”形容自己的處境。

20多年時光,中國到底走了多遠?存放我們青春記憶的“三角地”早已蕩然無存,見證你們少年心緒的“一塔湖圖”正在創造新的歷史。你們這一代人,有着遠比我們當年更優越的條件,更廣博的見識,更成熟的內心,站在更高的起點上。

我想說的是,站在這樣高的起點上,由北大中文系出發,你們不缺前輩大師的庇廕,更不少歷史文化的薰染。《詩經》《楚辭》的世界,老莊、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詩詞,構成了你們生命中最爲激盪的青春時光。我不需要提醒你們,未來將如何以具體瑣碎消磨這份浪漫與絢爛;也不需要提醒你們,人生將以怎樣的平庸世故消解你們的萬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們,走入社會要如何變得務實與現實——因爲你們終將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害怕的,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爲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因此,在你們走向社會之際,我想說的只是,請看護好你們曾經的激情和理想。在這個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

也許有同學會笑話:大師姐寫社論寫多了吧,這麼高的調子。可如果我告訴各位,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學,那些不管今天處於怎樣的職位,遭遇過怎樣的人生的同學共同的想法,你們是否會稍微有些重視?是否會多想一下,爲什麼20多年過去,他們依然如此?

我知道,與我們那一代人相比,你們這一代人的社會化遠在你們踏入社會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國家的盛世集中在你們的大學時代,但社會的問題也凸顯在你們的青春歲月。你們有我們不曾擁有的機遇,但也有我們不曾經歷的挑戰。

文學理論無法識別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獻擋不住地溝油的泛濫。當利益成爲唯一的價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當成交易的籌碼,我很擔心,“懷疑”會不會成爲我們時代否定一切、解構一切的“粉碎機”?我們會不會因爲心灰意冷而隨波逐流,變成錢理羣先生所言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世故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會不會像那個日本年輕人所說的,“有的是人才,卻並不培養精英”?

我有一位清華畢業的同事,從大學開始,就自稱是“北大的跟屁蟲”,對北大人甚是敬重。談到“大清王朝北大荒”的江湖傳言,他特認真地對我說:“這個社會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適應,而是北大人的堅守。”

這讓我想起中文系建系百年時,陳平原先生的一席話。他提到西南聯大時的老照片給自己的感動:一羣衣衫襤褸的知識分子,氣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間。這應當就是國人眼裏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將來的你們身處何處,不管將來的你們從事什麼職業,是否都能常常自問,作爲北大人,我們是否還存有那種浩然之氣?那種精神的魅力,充實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聖絕學”,是否還能在我們心中激起共鳴?

信仰的演講稿 篇4

二萬五千里長徵,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爲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隻腳,長驅直至兩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二萬五千裏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裏沒有浸透着紅軍戰士的不散熱血?哪裏沒有譜寫着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纔是英雄好漢。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佈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那,是什麼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後繼地奔向一個目標?是什麼讓他們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素、無所畏懼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奮鬥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說的長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爲國爲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爲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和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爲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成爲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成爲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爲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爲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着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裏,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爲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爲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爲中國人民銘記;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着中國人民朝着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信仰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_,是企業登記窗口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企業的發展,是我們永恆的目標!

我記得去年_月_日頒發第一張"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時,_x市_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_x面對記者的採訪激動地說:"預計15天領取營業執照,沒想到昨天遞交的材料今天就領到了營業執照。更沒想到領取的還是加載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一證頂三證,這得省多少時間、省多少事啊。這給了我們年輕創業者多大的支持和鼓勵啊!"

雖說現在"三證合一"穩步推進、運行順暢,我們甚至已經在全區率先推出"五證合一"改革,但大家沒想到的是,在推行"三證合一"之前,我們付出了多少個艱辛的日日夜夜!在接到_區通知的短短五天內,我們全體窗口人員加班加點、犧牲週末時間,熟練新操作,練習新系統,比全國推行"三證合一"提前了一個月!如果沒有對工作勤勤懇懇的精神,我們會無怨無悔地加班加點嗎?如果沒有對企業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們會主動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嗎?

還記得_煤業股份有限公司_市分公司來我們窗口準備註冊時,正值週五快要下班了,公司辦事人員十分着急,我們窗口的同志認真地審查了設立登記材料,發現辦事人員帶來的材料不太完整,於是又不厭其煩地指導其整理並完善資料。

已經下班了,大廳其他工作人員都回家了,但得知該公司辦事人員是從山東遠程趕來,還要急着趕火車回去,我們工作人員加班爲其辦理營業執照。該公司辦事人員感動地說:"其實我自己也知道,我的資料不太完善,沒想到,你們二話不說,不厭其煩,加班加點幫我辦理完畢。

現在,我最高興的不是能按時登上回家的火車了,而是你們對陌生人的熱心,讓我更堅定了在這裏投資的信心!及時趕回去省錢事小,關鍵是省心呀。"每當聽到企業對我們這樣說時,再苦再累也值得!

還記得一家企業拿着10戶分支機構營業執照來我們窗口辦理變更登記手續。10戶企業信息都要詳細錄入系統,數據需要仔細覈對,用時比較長,那位同志等了一會兒就十分不耐煩,衝着我們窗口的工作人員大喊:"怎麼這麼慢?能不能快點?你們都是幹啥吃喝的?能不能行?"這樣的不理解甚至誤解,我們見得太多了,如果進行過多的解釋不僅耽誤時間,可能還會激化矛盾,我們邊緊張地錄入,邊說:"請您稍等,馬上就好。"當我們緊張忙碌地辦理完畢後,企業老闆拿起營業執照,頭也不回,邊走邊說:"真是的,不罵不行。"

類似這種情況,我們窗口每個人都習以爲常。面對辦事羣衆的謾罵,我們忍氣吞聲;面對他們的無理取鬧,我們不動聲色。全市工商登記窗口的每一名同志,像這樣的酸甜苦辣誰沒有嘗過?大家的付出,又何止這些?

您是否見過身懷六甲的女同志臨近分娩仍然堅守在工作一線?您是否聽說爲了"三證合一"、"五證合一",無數個夜晚我們在挑燈夜戰?您是否知道帶病堅持工作、白加黑、5加2已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您是否體會到當辦事人員謾罵完我們後,我們依然面帶微笑時的辛酸?

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鼓勵着我們面帶微笑,克服困難?是一種什麼樣的信仰讓我們女子練就鋼鐵漢?

我們的回答是:我們是一名工商窗口的共產黨員,企業的發展,是我們永恆的目標!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信仰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據說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歐洲,教堂永遠是最華麗的建築。不同的是,歐洲人建教堂時會統籌兼顧;印度人卻會爲了建教堂而放棄建設,因爲在他們心中,神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身爲凡夫俗子的我很難理解,在一個收入水平低下、貧富差距懸殊、社會矛盾尖銳的國度裏,人們會爲了信仰甘願在物質生活上委屈自己。據說歐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費上百年的間,因爲他們只會用多餘的財富來修建教堂,印度人卻爲了建教堂而節衣縮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狂熱的信徒畢竟只是少數,沒有人可以僅憑信仰而活着。“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唯物主義者最基本的理念。縱觀人類歷史,是物質基礎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質的支撐,信仰也就很難維持下去。缺乏物質根基、溫飽難以維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社會面貌難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華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概念叫“治世”。所謂“治世”,必須是物質財富豐富,如此方能社會和諧,國家安定。正如杜甫詩中所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纔會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從沒有聽說那個朝代能夠僅憑精神力量使得國家安定和諧。從太平道到白蓮教,歷史上的這些宗教組織在遭遇許多社會問題無法解決之時,只能被迫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而驅動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貧困與飢餓!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三武滅佛”事件,就是政府爲了社會安定而採用暴力手段拆除了廟宇、道觀。結果使得社會安定,國祚綿延。由此可見,一旦宗教信仰侵佔了過多的社會資源,反而可能成爲社會發展的障礙。信仰之所以成爲信仰,便在於其催人向善,若是僅僅着眼於禮神之地、禮神之人、禮神之物的奢華,恐怕就是捨本逐末了……

許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於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給身處絕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時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國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歷代統治者用作鉗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說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論,寄希望於來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順民;道教則教百姓安於現狀,安貧樂道。歐洲的宗教也不例外,從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贖罪券”盛行,宗教領袖總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來聚斂財富。前者導致了百姓安於現狀,社會停滯不前;後者則導致了社會的動盪,百姓的貧困。這樣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過我絕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種爲了宗教信仰而放棄物質追求甚至罔顧生命的做法的得失優劣,實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信仰的演講稿 篇7

今年是紅軍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80週年。7月18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指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80年前的長征,今日已成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而且越是隨着時間推移,這段中國人民的“創業”經歷越是彌足珍貴。爲什麼偉大領袖毛澤東一生夢縈長征,爲長征寫下瑰麗詩篇?爲什麼常提長征路,告訴國人不忘初心?爲什麼全世界追求理想幸福的人們,對中國人的長征路途念茲在茲,不停長途跋涉朝拜當年紅軍走過的路?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而由長征路篳路藍縷一路走來的中國人民,一再用鮮活實踐證明,長征是一種信仰,一種革命信仰,一種追求自由幸福的信仰,一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仰。

長征是中國人乃至全世界有理想追求的人,特別是信仰堅定人所進行的偉大事業,哪一種長途跋涉表現出如此偉大決絕的獻身精神?哪一種南征北戰發生過如此多感人可歌可惜的故事?哪一些人像中國共產黨人那樣在圍追堵截中信仰不變一心爲民?哪一種道路明知兇險萬分不僅要突圍還要胸懷蒼生?

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裏讚揚長征,“這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蹟,本世紀沒有什麼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爲深遠的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注意,索爾茲伯所指的正是中國的長征。英文大寫的“Long March”指稱中國,這是地理位置的大規模轉移,更是人類最崇高精神的完美展現,它屬於中華民族,給予全世界追求自由解放和幸福的人們無盡的精神力量。

長征是戰略轉移,長征是保存革命種子,長征是南征北戰,長征是轉危爲安。從歷史角度還原長征,哪怕是最好的歷史學家也難以實現。因爲它關乎理想信念,關乎最崇高信仰。不親身經歷根本難以想像其偉大、其無私、其崇高、其卓絕。今時今日,我們紀念長征,我們瞭解長征經歷,就是要將長征精神鐫刻心中,不僅於我們個人,而且於我們的國家,乃至整個人類和平進步事業,都是無可替代的精神寶藏。

今日重溫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衆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和克服困難。革命絕不是請客吃飯,道路絕不能一走三顧。踏上長征之路意味着將生命交給事業。與崇高爲伍才知崇高之高度。當年的幾十萬人帶着理想信念,用鮮血汗水換來了革命成果,用血肉鑄成了精神豐碑。

中國人被各種壓迫身處漆黑太久,長征經歷雖然一時挫折,但及時撥亂反正,有信仰有幹勁不怕犧牲的民族脊樑,在偉大領導人的帶領之下找對了方向,不僅在困境中走上抗日之路,而且在浴火中焚身涅槃,爲中國人的解放現代之路做了最純粹的精神動員,從此讓世界驚歎,從此中華民族重回大國之列。

紅船精神、長征精神、西北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紅色精神照耀中華。一個偉大的執政黨,總得有些精神,總是有偉大的信仰。一個奮發有爲的民族,總得有精神沉澱,總得有共同記憶,總得有值得追隨的精神地標。長征讓中國人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長征精神讓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浴火重生。

爲什麼中國人在民族復興之路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因爲中國共產黨人有偉大精神,因爲中國人有卓絕信仰,而我們因歷史原因卻被壓抑的太久,今日重溫長征精神,今日以長征精神爲精神武器,全體人民奮發進取團結向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實現。

信仰的演講稿 篇8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堅強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自覺維護。黨的xx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全民守法的目標,把“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作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之一,闡明瞭守法對於法治建設的重要作用,必將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產生深刻影響。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裏”。法律要充分發揮作用,離不開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一個國家沒有法治信仰,一個社會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會成爲無本之木、無根之花、無源之水,法雖立而難行。只有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樹立法治意識,讓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才能法治在社會有效運行、持續發力、久久爲功。

培育法治信仰,離不開富有成效的宣傳教育手段。要深入開展走基層、串社區、進校園、到企業、上機關、入家庭等多種活動,深入淺出、深化創新法治宣傳,強力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同時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將法治文化和道德建設結合起來,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擴大和增進人民羣衆的法治理解,牢固樹立法治信仰,從知法懂法進而信法用法。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培育法治信仰,離不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引領示範。只有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體現出對法治的忠誠和捍衛,不違法行使權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違法者受到懲處,才能引導羣衆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之風,堅定法治信仰。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信仰最好的支撐。公正的裁判是加固法治信仰的基石,而不公正的裁判會污染法治精神的源頭。如果通過正常程序不能得到公平正義,人民羣衆對執法部門司法機關就難以形成信任,其公信力就會受到損害。只有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堅決破除各種潛規則,讓違法者付出代價,杜絕法外開恩,對每一起司法個案都公正審理,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成爲全民信仰。

法治建設有賴於實踐。人民羣衆對法治的感知,很大程度源於自己的切身體驗。只有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通過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人民羣衆依法維權、化解糾紛、利益表達等機制,暢通羣衆權益保障法律渠道,使老百姓合理訴求有地方傾述、有部門幫助維護,讓羣衆切身利益得到切實保障,就會極大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法治信仰落地生根,全社會遵法守法必然漸成風尚。

四中全會強調“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治的音量是否響亮,仰賴於社會中每一個對法治“確信”的迴音。信仰法治,是對良法善治的尊崇不違,更是對是非禁行的鐵定準則。對工藝規則的稀鬆,會砸了百年老店的招牌;對社會正常秩序的破壞與無視,則造成“法小弛則是非駁”、“福或可以詐取,而禍或可以苟免”的不公與混亂。惟其如此,誰也沒有開釋的道理,法律才具備梳理社會繁蕪的力量。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在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進程中,只要我們每個人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持之以恆爭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信仰的演講稿 篇9

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呼喚法律信仰,構建和諧社會》

翻開歷史泛黃的書頁,在人猿揖別的上游,本來沒有法律,自從氏族社會的瓦解,國家的出現,法律便應運而生。沿着歷史的長河順流而下,我們便可以找到古羅馬城堡上的《十二銅表法》,古巴比倫遺址上的《漢漠拉比法》,更可以領略我們中華民族的《商律》、《秦簡》,以及中國現行的1982年憲法及其所有子法等。這一系列法律的頒佈實施,說明人類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一直在孜孜以求着法治這一神聖的目標。亞里士多德曾說,法治包括兩重涵義:已成立的法律必須被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本身制定良好的法律。幾千年來,多少哲人爲法治所魂牽夢繞,多少智慧爲法治所激情碰撞,多少先賢又爲法治而折腰吶喊。法治已經成爲西方發達國家所接受的最具普適性的原則。換言之,法治作爲一種信仰已成爲最基本的準則。美國著名法史學家伯爾曼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他將形同虛設。當美國的總統選舉陷入僵局時,是作爲正義化身的最高法院一錘定音確立了布什的總統地位。儘管與之爭雄的戈爾存有不滿,但他還是接受了最高法院的裁決。事實上,他所服從的不僅僅是美國的最高法院,而是通過最高法院所張揚出來的法治理念和信仰。

中國正處在敏感的社會轉型階段,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也提出了新時代的榮辱觀。“以熱愛祖國爲榮,以危害祖國爲恥;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八榮八恥不僅體現了新時代的榮辱觀,更體現了莊嚴的憲法精神,告訴我們要遵守憲法和法律。只有知榮辱,才能文明守紀,只有建設更美好的法制社會,才能建設更美好的和諧。在這一背景下,完成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法治的支撐,要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根本性轉變,核心在於法律信仰的構建以及法律權威的樹立。我們知道,法治權威是一種理性權威,依賴於社會公衆對具有普適性規則的信仰和服從。而中國還遠未構建起民衆對法律的基本信仰,法治的權威仍無法在短期內達到。

沒有對法律的信仰,法律只是蒼白的條文。千百年來,世界各國的腐敗現象可謂層出不窮。如原“河北第一祕”李真、原安徽省副省長何閩旭等高層領導幹部的撤職查辦,難道這些貪官們不知法嗎?難道他們不懂法嗎?不是!他們所欠缺的不是法律知識,而是對法律的信仰!在他們心目中認爲自己位高權重,可以生活在法律的真空中,什麼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崇尚法律的法律意識在他們的腦海裏只是一張張白紙。從這一點來看,一個現代文明法治社會的標誌不在於有多少部法律的存在,而在於有多少法律信仰存在於公民腦海之中。

對於權力規制所維繫的法律信仰,北歐國家丹麥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鑑。近日“透明國際”發佈各國清廉程度排名。北歐國家丹麥、芬蘭和大洋洲的新西蘭爲清廉指數最高的國家。在他們看來,通過受賄來發財是不可能的,更是非常可恥的!如果一位官員被發現用權力做交易的話,那他將爲此付出慘痛的代價。20xx年5月一移民官收了中國一留學生7.5萬人民幣的賄賂,競成了丹麥30年來最大的醜聞和賄案!在丹麥,社會十分平等!最有權和最無權的距離很小,人人享有尊嚴和平等。部長。市長毫無領導架子,從未見下屬給領導倒水。丹麥最大的皇家菸草公司總監豪斯克夫說:老闆絕不能讓祕書倒水,如果這樣做,祕書會把水潑在他的臉上!類似狀況,在瑞典、芬蘭都大同小異!歐美各國也以清廉和民主。平等自豪。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堅決反貪治腐,根除封建特權,一個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國富民強的和諧社會定會實現。

對於我們教育部門,學校是教育的基本單位,擔負着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在當前我國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持續加快、法治日益健全的重要時期,一個學校能否辦的好,能否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辦學方略和管理理念。作爲一個學校的管理者,確立依法治校的辦學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學校管理納入科學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則是奠定辦好學校的基礎工程。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離不開學校教育。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強化學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率,這是依法治校的價值,也是我們在新的世紀不可迴避的責無旁貸的選擇。作爲教書育人的我們,讓法律的理性之光,照耀前進中的中國仍然任重而道遠。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就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點內容。身爲培育祖國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應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更好地服務於社會,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淵博的專業知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要學會用法律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辦事,不越雷池半步,增強法治意識,保持對法律最基本的信仰,以我們的努力鑄造成中國法律的萬里長城,甘願做中國法律制度建構過程中的一磚一瓦,做中國法律的遵守者和捍衛者。從現在開始,學習既非爲權,也非爲利,而是爲了天之蒼生的公共福祉。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華民族堅如磐石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19世紀偉大的德國法學家耶林發出了爲權利鬥爭的吶喊,而我們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奮力高呼:爲中國的法治和構建和諧社會而鬥爭!

我期待着有那麼一天,法律的精神信仰會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姿態悄然進入民衆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直至成爲神州大地全體公民的精神支柱。相信那時因信仰而存在的法治和諧社會會更加美好!

我演講完了,感謝各位耐心的聆聽,感謝這次難得的機會!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