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慢跑的先行者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6W
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一種生活,有些生活也許你想都沒有想過,你想也想不出來,總是不經意呼之即出,擋也擋不住。

王喆:慢跑的先行者

王喆沒有想到自己會一頭扎進中國最原汁原味的房地產市場,戴着一頂“發展經濟學”碩士的帽子,那時候是在海南,那時候還是1992年,那時候的那時候,房地產還只是一個像股票一樣怯生生的外鄉人,走到哪裏都象是在徘徊,一切都只是想象與摸索。

2005年8月18日,這是一個被安排好的日子,王喆早就計劃好了,要熱鬧一番。這一天還在日曆上,再過10個日落與日出,這一頁將被掀開。5年前,王喆開始精心打造的“大房子”要開盤了。王喆猛吸了一口雪茄,輕輕吐出,這是一種古巴產的雪茄,牌子是“羅米歐與朱麗葉”。王喆不知道爲什麼就喜歡上了。王喆承認,輕輕吞吐間,他的情緒會得到放鬆,他也需要一種調節。辦公室裏雪茄味的濃度在不斷增加,每天從中午開始,王喆會習慣性地開始點燃一支。他需要一種心情來迎接他的大房子的開盤。172幢1500平米的大房子,每幢價值2000萬元。這是一個可以衝破人們心理預期的樓盤――財富公館。這是一個樓王時代的開始。

溫榆河畔的大房子

王喆有心理準備來面對一切市場的變化。

2000年的時候,王喆就準備做財富公館這個項目。

財富公館的項目前前後後經過了5輪細緻地的論證,有好幾家諮詢公司投了反對票。5年前,北京就沒有哪一家房地產商會那樣做,當時只有300—400平的房子,偶爾也有700-800平的“樓王”,但不會很多。諮詢公司給王喆開出的應對方案是留20%的部分做1500平米的大戶。事情似乎進入了疆局。

王喆考察了上海、深圳、廣州,這一圈跑完之後,他決定只做大盤,計劃172棟,2007年,趕在奧運會之前全部蓋完。

王喆爲他的固執尋找理由,“我與許多朋友在聊天時,他們說700平的房子已經不夠用了,希望能不能有大一點房子。一方面可以強調社交功能,朋友來時不至於太擁擠;另外一方面又可以充分滿足居住的需要,這樣生意與生活一舉兩得。”

經過對國內外諸如紐約長島、法國地中海、香港半山及淺水灣等長達兩年的市場調研和對幾十個富豪生活方式的摸底,財富公館的主題曲總算寫成:財富+生活+生意=中國富豪生活方式。

王喆已經明白了他爲什麼要造這樣的大房子了。

“作爲別墅本身來說首先是生活,要有居住功能,要求其各種生活配套都非常完善。其次是生意,我覺得別墅除了居住功能外,還應該有商務、宴請、娛樂等功能,就像當年的舊上海,商界名流、知名大亨、政界要員都住在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公館中,洽談生意、享受生活。”

2001年,財富公館正式啓動。這塊地距離國貿僅15分鐘,儼然成了一個天然氧吧。附近散落的高爾夫球場,馬場似乎也在映襯着財富公館生活的底色。

而第一期動工的24棟大房子,王喆爲這個由美國EDSA公司設計的歐式建築物做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公館,就是與其他的別墅定位不一樣。財富公館完全屬於大戶型,每一棟建築面積至少是1500平方米,而且室內挑空達到八米以上,內設弧形雙樓梯,中間還有室內庭院,非常舒適,所以呆在家裏可以進行聚會,生意上的交流和洽談。

爲了突出這種品質生活的內涵,大量的經典元素被加入財富公館。私家保險庫滿足了業主的貴重收藏、房契、股票、家傳的信物亦或一些對個人具有特殊價值的紀念物妥帖安全地保藏,並可以隨時把玩歡賞,以生活的品質成就了藝術的品位。類似的特製細節不勝枚舉,水族游泳池、歐式燕尾弧形雙梯和畫廊鑑賞室等,不但能滿足業主們的特殊生活需求,同時也營造出一系列闊綽氣派的場景感和居家空間,讓高層人士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伴隨着第一期24棟的大房子的封頂,超萬平米的會所也已經封頂。這個爲財富創造者打造的全新生活空間將成了一個新的社區,她甚至可以是一種社會資源的重新凝聚,可以計算的市場將達340億元的相對抵值。而這一切就不是王喆所能掌控得了的,王喆需要不時地看看市場的臉色。

慢跑者的吆喝

一個半月前,財富公館的銷售還是一片空白。王喆有壓力,王喆身邊的人更有壓力。

“我們不是爲了賺錢,或者不是單純爲了賺錢。我們想爲北京市的規劃留下一點東西。1000畝的綠色公園,還有歐式人性化的大宅。”

王喆這一點想法,至少佔去了整整5年的時間,這也讓王喆錯過了理論上地產黃金期。顯然,王喆不是在那黑夜裏打馬狂奔的人,他是一個慢跑者,也是一個先行者,嘗試着他的財富公館能夠成爲北京的一種標誌,至少在地產界。

隨着第一期開盤的日期的臨近,王喆的情緒與市場的反應連得更緊了。這是一種壓力,這種壓力需要從營銷來尋找出口。

2004年4月,在財富地產的總部辦公室裏,李世濠見到了王喆。在地產界打拼了14年的李世濠被留住了。李世濠的加盟加快了財富公館的營銷節奏。先是與賓利轎車的聯姻,然後設私人看房專機,近期“財富公館高爾夫年度俱樂部盃賽”也正在進行中——這一系列的營銷舉措着實在業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財富公館之“中國財富第一居所”的名聲也堪稱有名有實了。

李世濠明白,財富公館倡導的“生活+生意”理念不僅要爲尊榮的業主提供美侖美奐的交際場所和舒適貼心的家居環境,還要配備只有少數顛峯人士才匹配的罕有服務。財富公館需要爲客戶提供全程的大管家服務標準。而這些標準的建立遵循的基本價值即是“物以類聚”。通俗的說就是,什麼樣的人住什麼樣的房子,什麼樣的房子泊什麼樣的車子。

2005年初,財富公館與賓利成功聯姻,頂級名車與高端別墅的財富對話,一度驚豔京城。4月中旬,財富公館又與金鹿航空達成了戰略聯盟。這是財富公館繼聯姻世界頂級轎車賓利後又推出的中國首例看房空中客車,攜手金鹿航空公司先進的豪客800XP噴氣式公務機專屬接送貴賓看房,從陸地御駕升級到空中交通,私人包機看房的創新之舉毫無疑問的成爲中國地產界營銷方式的大手筆。今年6月至8月期間舉辦“財富公館高爾夫年度公開賽”,先後有8站比賽,與貴族運動的交相輝映也提升了財富公館在營銷領域內的品牌內涵。

而王喆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加入了這場營銷運動中來,除了與一些老闆們打打高爾夫,喜歡航海的王喆,也會叫上一些朋友一道揚帆濟海,享受這份藍色之旅的快樂。

也許是由於大房子的緣故,王喆在宣傳上還是有些低調。他怕財富公館變成豪宅的同義詞,但一點兒不宣傳,似乎買家有些不滿意,他們總得讓一些朋友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吧。王喆對記者說了一句心理話,財富公館似乎在任何一個環節上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市場的臉色

進入夏天,北京的天氣多多少少有些反常,先是下冰雹、很快就迎來高溫警報,不過也有大雨之後的涼爽。7月的北京街頭,你依然能夠偶爾感受到這份清涼裏的舒適。這個季節裏,財富公館的銷售工作卻硬是頭頂着烈日不敢打傘。

“誰要那麼大的房子?”與財富公館的零銷售記錄讓主管銷售的李世濠有些不安。這個零記錄也成了一家地產雜誌最醒目的報道,不過,很快這個零銷售記錄就被改寫。

6月初,一位愛好紅酒的女士來看房子,她先生是一個音樂愛好者,顯然原先的600平的房子已經不能滿足這對夫婦的需要了。她的先生需要一個空間來滿足他對音樂的愛好,這位女士也需要一個空間來做紅酒窖,而財富公館1500平米的超大空間恰恰滿足了這對夫妻的特殊需求,按個人喜好裝修成的室內音樂廳所提供的專業混音效果實現了這位先生的情趣愛好,加之窖藏千瓶紅酒的紅酒坊更贏得了女主人的歡心。她看了兩次房子,第三次是她先生來看的房子。從飛機上看到廣告簽單,總共10天時間,這10天時間也是財富公館5年來第一次展開笑臉,那一天,對雪茄有着與王喆同樣愛好的李世濠非常開心:第一單,給了整個銷售團隊極大的信心。

有了第一單,也就有了第二單,第三單,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接連認購了七套房子,銷售接近2個億。

這裏似乎也有着許多戲劇性的故事。

有一個在高爾夫比賽的老闆,上週帶着兩個朋友來看房子。他自己沒有說話,兩個朋友投了兩個否決票。這一次照面,不歡而散。銷售員的電話問候裏得到的反饋也非常的冷淡。

用李世濠的話講,這是一筆懸在空中的單子。過了幾天,高爾夫球賽,老闆與從國外回來的兒子一起被邀請來了。美國大學畢業的兒子也順便看了看房子。這一看,來了一個峯迴路轉,兒子的大加讚賞,讓久居國內的老爸有了點現代的需求,一點頭,單子簽下來了。

老闆們買房子,沒有理性可循,這是李世濠的總結。

北漂11年記

開始加速的銷售進度,王喆壓力減輕了不少。他每天都會抽至少兩根長長的雪茄,中間還會夾雜着幾根小的雪茄。濃濃的雪茄味飄散在財富地產王喆的辦公室裏,這時候已經是北京的下午3點。

王喆有一些心情來梳理大學畢業之後的這一段歷史。算算從海南到北京,他竟然過了11年的“北漂”生活。

1984年,王喆出生在南京,生長在徐州的王喆進入了武漢華中理工大學(現名華中科技大學)。那一年他15歲,王喆算是一個南方人,一個吃過麪食的南方人。

大學時代,王喆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儘管看起來有些溫文爾雅,但王喆的血液裏天生着一種不安定的因素,且他的臉上看不出一點冒險的表情。大學三年的時候,王喆搞了一個樂隊,他是主唱,當時的想法也很簡單,想玩。王喆心裏明白,一個真正在大學裏受歡迎的人,絕對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對音樂的偏好,王喆的四年大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1988年,大學畢業的王喆繼續留存學校,一年後考上研究生。1992年,王喆的頭上就有一頂“發展經濟學碩士”的帽子。這頂帽子很快讓他結束了在廣東、深圳找工作時的失落。

1992年,王喆的導師是海南三亞市副市長江上舟特別敬重的學者,所以,王喆也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了三亞市發展規劃局。在這裏,王喆開始實現了房地產事業的夢想。

1994年,在規劃局裏看不到海南地產未來的王喆決定離開海南。這個決定,王喆用了10分鐘時間,他的頂頭上司規劃局局長卻用了幾個小時來挽留他。人生沒反悔的事情,這是一個好朋友的提醒。

就這樣,王喆從政府機關辭職下海,就帶一個包,一路來到北京。

還是地產,王喆沒有離開這個他熟悉的行業,不用他選擇,就象當初找工作一樣,他也不用選擇,也沒得選擇。

廣州、上海、北京是王喆可能的選擇,但他沒有來過北京,等到他來了之後,也不想再走了,北京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城市。

1996年王喆被聘請爲北京財富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往後的經歷裏如果還能找到當初學生時代的影子的話,那就是2003年,王喆投資拍攝的電視劇《男才女貌》,這部片子成爲當年最受歡迎的國產電視劇之一,2004年拍攝的電視劇《女才男貌》及電影《情人結》,播出後均反響強烈。

似乎王喆的性格多少有些娛樂的成份。

2005年,剛剛過了本命年的王喆依然是一個王老五。工作的緊張讓王喆不敢分心,他偶爾也會與他的下屬聊一些情感話題。(董文勝)

來源:《當代經理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