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六篇:皮部論(三)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7W

Q0110泝然: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六篇:皮部論(三)

1、《太素》卷九《經脈皮部》注:“流逆上也,謂寒邪逆入腠理也。”

2、王冰注:“泝然,惡寒也。”

3、《類經》九卷三十一注:“溯,音素,逆流曰溯。溯然,豎起也,寒慄貌。”

4、泝,su4,通溯,魚兒逆水而上狀。泝然,毫毛直豎狀。

Q0110腠理:

1、《類經》卷九三十一注:“腠理,膚腠之文理也。”

2、腠,cou4。腠理,皮膚基底層與肌肉之間隙。

Q0111則感虛,乃陷下:

1、《類經》九卷三十一注:“感虛乃陷下,青邪所客者,必因虛乃深也。”

2、《內經校釋》譯:“是由於經氣虛而病邪乃得陷入。”

3、《素問懸解.皮部論》斷句作“則感虛,乃陷下。”並注:“則乘虛內入,脈乃陷下。”從之。

Q0111弛:

1、《內經校釋》注:“弛,與馳同。”

2、《廣雅》:“弛,緩也。”

Q0111【月囷】:jun2,肌肉隆起處。

Q0202不與:《內經校釋》注:“《太素》卷九經脈皮部注:‘在淺不療,遂生大病也。與,療也。’楊注與《甲乙》作‘愈’,義同,今從其說。”

SW57──《經絡論篇第五十七》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說明

‖SW57—D0101→D0401‖→‖SW56—D0301‖遷移說明:

1、《經絡論》乃帝教雷公之論,而本段實爲伯教黃帝之論,與《經絡論》不屬,竄篇之簡,當遷出;

2、《素問直解.經絡論》高士宗雲:“經絡,經脈、絡脈也。上篇從皮腠則入於絡脈,絡脈而入於經脈。故此復有經絡之論,論經絡之色,有常有變,所以承上篇五色,而補其未盡之義。”此言甚是;

3、《素問懸解》置於卷四《皮部論》,並雲“此段王冰分之爲《經絡論》,今正之。”黃元御之斷之處置,甚是,當從之;

4、《太素》置於卷第九《經脈皮部》後部,完整接於《素問.皮部論》SW56—D0201→Q0201“不與,而生大病也”句後,從楊上善之處置;

5、遷入本論本位,作爲前文絡脈五色之解論,與《皮部論》主題相符,義理相通。

Q0301陰絡、陽絡:

1、《內經注評》注:“深在的爲陰絡,淺在的爲陽絡。”

2、高士宗注:“絡有陰陽,陰絡在內,內繫於經,故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在外,外浮於皮,故陽絡之色變無常。”

公衆號:其人頌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