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珍珠鳥》教學設計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2W

編者按:《珍珠鳥》是一篇散文,作者爲課程內容的講解做了準備,《珍珠鳥》教學設計需要老師們精心準備並做合理安排的。

語文課《珍珠鳥》教學設計

《珍珠鳥》,無疑是篇散文。還是篇當代大家的散文。

說實話,教材中的《珍珠鳥》一直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太直,太露,太工整,太規範。

好的散文,不在於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在於題旨的玄奧深奇。汪曾祺說:“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好的散文,就應該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但又饒有趣味。季羨林、林清玄、龍應臺,莫不如此。

教材中的《珍珠鳥》,明顯有種修剪、雕琢的感覺,過於精緻,精緻得只能遠觀,於是與讀者就有了距離感,這是違背散文寫作的初衷的。比如自然段第一句“我把它掛在窗前。”這的確是個完整的句子,卻又與後面的句子之間有明顯的割裂。第四自然段,非常緊湊、簡潔,水銀瀉地般,但卻少了藏在文字中的那份閒散的生活意趣,似乎就是爲了指向那幾個表示先後順序的連詞。最不能接受的是最後一句“看着這可愛的小傢伙,我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一聲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還“呼喚”?似乎就怕讀者讀不懂,這分明就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的寫法。可怕的是,不少老師上課時拼命抓住這個反問句。

讀完原文後,我印證了自己的想法。平淡、謙和、從容,讓人自然隨着作者的慢慢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許編者覺得,原文的語言過於隨意甚而不規範,原文的主旨含蓄有餘鮮明不足。也許編者覺得,四年級孩子更適合讀修改後的“教材體”。我覺得,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高下立判,尤其是被刪掉的“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和被修改的“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簡直讓文章失掉了靈魂。

作者| 田小秋

公衆號:時間的流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