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沁州的美文欣賞:沁州遊記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2W

本站:文章以仿古文的形式記錄了沁州旅遊的過程,別出心裁令人印象深刻,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沁州遊記》。

有關沁州的美文欣賞:沁州遊記

欣聞沁州蓮開,又蒙文友相邀,詩友十數人不負前約,由黎都驅車而行。

太行之巔,晉人不辭愚公移山之苦,天塹已通途。夏木蒼蒼,羣山疊翠, 一路疾馳,絲毫不覺奔波之苦。餘自小生於北國,未謀蘇堤柳,西湖瘦,想一湖荷色,苒苒物華,何其美哉!不覺已至斯地。

先登二郎(2)之峯,山間廟門敞開,似迎遠客。步石階,碑碣石刻館(3)內墨跡陳陳,拓片高懸,遠至北魏,近載明清,猶以康熙帝親臨《千字文》(4)以贈吳琠(5)爲珍。另存五柳(6)之遺墨,亦爲奇觀。由此可追沁州文脈之流長。立於館內,覺古風習習,雖酷熱亦被消融。轉而進入涅水石刻館(7),隱地之佛,風采慈安。獨尊高雅,多尊生姿。佛面千容,普照衆生。石刻累累,不計其數,同行皆嘖嘖讚歎。兩館(8)遙相輝映,鋪陳沁州底蘊。華夏文明,處處生根。

沿山而下,一湖清澈,爲消溽暑,登舟遊湖。水波粼粼,魚兒歡躍。放眼二郎山,諸峯含翠,下則碧水繞舟,雖無把酒臨風,亦喜洋洋者矣!湖面如鏡,淼淼北流,冠以西湖美名,當之無愧。北方山多,沁州則依山而臥,兼以水養,其秀不言而喻。

日在中天,茅舍茶話,坊間(9)對歌。黎社沁社(10)琴瑟和諧,無絲無竹,亦可盡興。驕陽似火,踏歌尋蓮。江南之蓮,早已化秀於心,然終未親見蓮葉田田之美。水城沁州竟可滿足夙願,實乃幸事。沿湖北行,一路數裏,清蓮依依,高低生姿,皆著粉腮 ,曼舞碧紗,婆婆娑娑。若有木舟,定擺櫓而渡,藕花深處淺醉,效易安(11)飲後風情萬種。天高雲悠,留影定格,風送荷香,撩人思緒,回眸數次,方舍而去。

樹林陰翳,蜿蜒前行。覓漳源,尋聖水,詩友興致未艾。山行路盡,有石碑巍然臨於眼前,上書“漳河源頭”,其旁有泉,泉上古橋,橋頭廟宇高聳。有一樹半壁生根,枝繁葉茂。上接仙界,恭迎果老(12)踏雲而至;下俯清泉,垂詢山村煙火人家。廟內碑文數十,皆有古意。餘嘗讀不能,惟慚識淺。廟西相望,吊橋悠悠,文人不免童心未泯,登之做左右搖擺狀,霎時間,驚叫聲,歡笑聲,蕩于山野。至橋另一頭,順木梯徐下,山花搖曳,禾桑青青。日已西斜,莊內黃髮垂髫(13),悠然自得。問碾撫塵,念漳源汩汩,流清瀉玉。沁州之根,開散於此,當引後輩頂禮。黃米(14)御爲宮廷之用,歸於清泉冽冽,潤澤金顆玉粒,方始名揚天下。

青山秀水之外,更有“沁園春”(15)純,漫水(16)腳下,泉眼無聲,細流如注,昔日曾育漢武(17),今朝又潤神州。謝過切切贈水之情,日已西沉,遂別,相約再訪。

嘻!一日奔波,靈山秀水納於胸中,雖時有大汗淋漓,亦不覺苦累。當謝沁社文友一路相隨,長亭相送,叮嚀有加,盛情如此,夫復何求!吾區區數語,文不達意,聊表寸心,以謝沁州山之青、水之純、蓮之香、誼之厚、人之大美!

時戊戌(18)年仲夏大暑日。

註釋:

(1)沁州指現在山西長治市沁縣,古爲沁州。

(2)沁縣境內旅遊景點二郎山,下臨西湖公園。

(3)二郎山上有碑碣拓片石刻館。

(4)二郎山上碑碣拓片石刻館內有康熙臨寫米芾《千字文》拓片,以贈吳琠。

(5)吳琠(tian,讀上聲),(1637-1720xx年),字伯美,山西沁州(今長治市沁縣)人,清朝康雍年間一代良相。雍正年間,入祀賢良祠。

(6)因陶淵明有代表作《五柳先生》,故五柳先生一般指陶淵明。東晉末至南朝宋初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7)沁縣南涅水石刻館內收藏了很多石刻佛像,這些石像於1959年在縣城東北的南涅水村出土。

(8)指碑碣拓片石刻館與南涅水石刻館。

(9)指九間坊,一處農家飯舍,頗具田園特色。

(10)黎社指長治縣黎都詩社,創始人有長治縣詩人張華興等。沁社指沁縣的沁州詩社,創始人有沁縣陳寶柱等。

(11)易安,指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12)漳水源頭有道教廟宇漳河神廟,傳說爲張果老行教處。

(13)指老人與小孩,語出《桃花源記》。

(14)指沁縣小米沁州黃。

(15)指沁園春礦泉水,藉助沁縣純淨的水資源,依山而建,成爲沁縣乃至山西的支柱產業,列入世界500強企業。

(16)漫水,沁縣的一個小村莊,因有多處泉眼,成爲礦泉水的原產地。

(17)指漢武帝劉徹 ,史載漢武帝出生於此,靠漫鄉泉水與沁州小米的滋養。

(18)指公元20xx年,中國天干地支紀年法中的戊戌年。

公衆號:沁中文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