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9W

全縣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全縣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2005年2月 日)

同志們:

按照全縣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安排,利用這個機會,現就全縣的經濟形勢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後,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我縣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由於地理環境的制約,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存在着許多影響發展的制約因素。如何發揮好自身優勢,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加快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的發展觀來統領我們的經濟工作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正確認識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科學發展的關係以及科學發展的內涵、實質

共產黨是先進的政黨,憑着黨的先進性,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又取得了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黨的先進性表明黨的一切舉措都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所願。有這兩個符合,黨就無往而不勝。黨的先進性表現在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及各項政策中,更重要的則是在全體黨員的具體實踐中。現在,我們黨是執政黨,我們的每一個舉動都關聯着人民的利益,人民羣衆時刻根據自己的生產、工作與生活在檢驗黨員的先進性。在革命戰爭中,廣大黨員在槍林彈雨中冒死犯難,拋頭顱、灑熱血,其先進性真是光衝牛鬥彪炳千秋。在現代化建設中,廣大黨員繼續發揚前輩的傳統,吃苦在前,享樂在後,艱苦奮鬥,努力創新,創造了轟轟烈烈、生機勃勃的經濟大發展的良好局面,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繼續表現着他們的先進性。先進性是黨的生命線。能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共中央在全黨掀起了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求全黨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都是爲了進一步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

共產黨人的先進性體現在什麼地方?就是要體現在“三個代表”中,最終落實在代表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上。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強化爲民意識,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堅持把廣大羣衆是否贊成、是否受益作爲決策和工作的重要依據,緊緊抓住人民羣衆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真正體現羣衆的願望、符合羣衆的利益,讓人民羣衆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黨中央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過程中,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強調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堅持民主集中制,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所有這些,都是爲了進一步推動黨的先進性建設。

胡錦濤強調,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始終是我們黨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性建設。抓住了先進性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關鍵。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需要同實現黨的歷史任務緊緊聯繫起來。必須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黨的先進性要求轉化爲全黨的實際行動、發展民主政治、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

什麼是發展觀?發展觀是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合理性的重大影響。堅持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發展內涵的新理解,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是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發展。科學發展觀豐富了發展的內涵,拓展了發展的思路,提出了發展的新要求。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經濟發展爲前提,爲基礎。只有加快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才能爲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爲社會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我縣是後發展地區,主要問題是發展不夠,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爲我們當前乃至今後一段相當長時間的第一要務。我們要毫不鬆勁地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精神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並不是要改變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指導思想。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根據物質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提出來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也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才能體現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實現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才能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特基礎。這一點,對經濟發展仍相對滯後的隆林來說,發展的任務和意義尤爲艱鉅和重大。

二、正確估價我縣當前的發展形勢

近年來,在自治縣縣委的正確帶領下,我縣各族人民緊密團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使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人民羣衆生活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們面臨的工作任重而道遠。當前,制約着我縣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是:

1、人口素質低。據資料顯示,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全縣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爲3.62年,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指受國民教育部分)的886人,佔總人口的0.27%;中專(含高中)學歷的11336人,佔總人口的3.4%,國中學歷的27395人,佔總人口的8.21%,文盲、半文盲佔15歲和1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的41.5%。全縣就業人口中,擁有各種技術職稱的4798人,佔就業人口的2.64%。由於民族地區文化素質低之緣故,新的農業技術得不到廣泛的推廣運用,農業生產還是普遍沿襲傳統的耕作方式,習慣於拼體力、耗資源的粗放耕作,廣種薄收,導致勞動生產力水平低、土地利用率低、商品率低和農業效益低等四低現象,生產力發展受到極大限制。

2、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公路交通、城鎮配套設施和農田基本水利設施上。由於地理環境的制約,我縣的公路里程雖多,但等級公路少,公路通達能力低。據統計,我縣的地方公路大多修建於60至70年代,有78%的路段屬等外公路。部分鄉村公路路況差,缺少必要的橋涵和防護工程,抗災能力差,雨季根本無法通車。同時,縣鄉公路大部分都是由縣城向外輻射的,有的鄉與鄉之間公路連接不上,斷頭路多,綜合運輸能力低,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城鎮配套設施落後,作爲縣城,連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這些基本設施都不齊全,每天的垃圾都是簡單地用車拉到較遠的地方棄放,就更不用說齊備的體育場館和文化教育設施了。目前,全縣只有3個建制鎮,佔全縣鄉鎮總數的14.3%,僅佔全區733個建制鎮數量的4‰。全縣城鎮人口4.15萬人,城鎮建成區面積417公頃,城鎮化水平僅爲11.8%,遠遠低於23.5%的全區平均水平,離31%的自治區建設事業“十五”計劃發展目標有很大的差距。全縣人均擁有道路(砼硬化部分)24.5平方米,遠遠落後於全區平均水平(10.87平方米),城市燃氣普及率僅爲15.2%(全區爲88.2%)。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1.5萬立方米/日(全區爲884.2萬立方米)。全縣城鎮住宅面積34.5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8.3平方米,而全區1999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積達10.85平方米。村莊建設方面更爲薄弱。全縣179個行政村共有公共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平均每個村僅爲474.9平方米;有供水設施的村莊42個,全縣尚有大半以上村莊沒有自來水供應。道路總長度208.54公里,人均道路面積4.73萬平方米,遠遠低於全區農村人均道路面積14.63平方米。全縣村鎮住宅面積423.68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7.43平方米,而全區村鎮人均居住面積爲21平方米。其中,約32%的住宅爲茅草棚、泥巴牆等簡陋住房。居住人口約10萬人。在條件較爲艱苦的德峨、豬場、蛇場等鄉,人均居住面積僅爲4平方米左右,約76.6%的住宅是茅草棚、泥巴牆等簡陋住房。農田基本水利建設的滯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縣農業發展緩慢的一大因素。這幾年來,我縣雖然花了一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興修水櫃,給水庫除險加固等等。但由於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加之有的項目因盲目上馬或在管理上缺乏科學性和規範性,致使一些急需上馬的工程沒有得到及時上馬,一些已上馬了的工程也因管理不善而未能產生應有的效益,有的甚至半途而廢,勞民傷財。就目前我縣農田基本水利建設總體狀況來說,可概括爲“設施落後,灌溉不足,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在這種狀態下,要想使農業實現旱澇保收,其難度可想而知。

3、支柱產業單一。發展烤煙生產是我縣在長期的實踐中找到的一條增收項目,南部煙區廣大幹部羣衆已把烤煙生產作爲支柱產業來發展。然而,就全縣來說,除了烤煙外,尚未形成其他的支柱產業。遇到乾旱或洪澇,烤煙生產一遭受損失,支柱產業單一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也就是說,烤煙一減產全縣的農村經濟就受到嚴重影響,就目前我縣的“三農”工作來說,農業發展的途徑不多,農民增收的渠道太少,農村的經濟尚處於緩慢發展的狀態。工業方面,目前只有水電以及鋁、工業硅等高耗能工業得到較快發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從全縣的整個工業來說,企業虧損面在擴大,全縣14家國有及規模以上企業中仍有8家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面達57%。工業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企業間的發展不平衡和月度間的發展不平衡。在企業間發展問題上,優勢企業和大企業均呈不同程度地增長,但服務型小企業始終沒有走出低谷。在月度間的發展速度問題上,各月份的發展狀況波動性比較大,沒有形成穩步增長趨勢。同時,國有工業企業和非國有工業企業經濟增長速度相差大。國有企業除了有色金屬公司、天生橋水泥廠、電業公司等三家企業增長速度較快外,其餘幾家小型企業增長速度均比較低或處於負增長狀態;非國有企業經濟雖增長速度比較快,經濟運行質量也好於國有企業,但由於供電量和電價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使部份企業擴建工程完工後不能投入生產。若無法解決工業用電負荷問題,全縣工業要取得新一輪發展,可以說難上加難。

4、城鎮規劃佈局不合理。由於受地理條件的制約,大部分城鎮都是坐落在河流與峽谷之間所形成的狹小地段,發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又由於規劃佈局的科學性、前瞻性不夠,使大部分城鎮佈局都不甚合理。首先,縣城工業佈局不合理,工業企業大都處於城市主導風向處,致使居住在附近的城鎮居民長期承受廢氣、煙塵、粉塵、噪音的污染。其次是城市分區也不明顯,沒有形成以政治、金融、商業、居住、文教娛樂爲中心的區域劃分,多種功能混爲一體。再就是城市規劃的前瞻性不夠,排水系統極不完善,一下大雨,街面就成了排水溝。供電、供水、通信、廣播電視等配套設施也沒能協同到位,部門各自爲政,亂拉、亂掛現象嚴重。公共空間或綠地較少,有些區域幾乎就是鴿子籠般的房子連着房子。垃圾處理能力不高,沒有污水處理能力,水質環境正在遭受破壞。同時,鄉鎮的規劃與管理還是步履艱難,村屯建設處於放任自流狀況;建築市場秩序還須進一步整頓提高,工程招標投標活動還不夠規範;街道繁華路段、商貿區停車場所設施不配套,縣城交通秩序比較混亂,城建監察工作中文明執法、規範管理方面還有所欠缺等等。

5、發展資金嚴重不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離不開雄厚的資金。以我縣的財力,每年能夠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並不多,這是我縣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據統計,1994年全縣城建投入爲252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只有813.3萬元,私人建房投入高達1714.7萬元;城建投入最多的1999年中,全縣城建投入共768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爲2826萬元,私人建房投入爲4858萬元;2002年,我縣迎來了自治縣成立50週年的好機遇,在上級黨委、政府以及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大批縣慶項目得以開工建設,全年地方財政投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首次達到6000萬元,才使縣城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三、正確運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當前的工作

要研究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找出影響發展的制約因素,首先要注意的是以人爲本,正確處理好城鄉貧困問題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經濟不發展而導致的貧困,這是許多落後民族地區普遍存在的現象。經濟不發達狀況下, 整個社會生產的物質財富不足,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這種貧困的典型特徵是區域性的人均收入低下, 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不足, 經濟生產活動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 社會能提供的公共醫療和教育等社會服務水平低下, 嬰兒死亡率較高,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較短, 等等。我縣目前的農村貧困問題也屬於這一類模式。在這種貧困模式中, 反貧困的基本要求是通過實施區域性的經濟發展計劃來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並給貧困人口和弱勢羣體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關鍵在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質是改變重城市、輕農村及“城鄉分治”的傳統觀念,通過不斷改革和政策調整,清除城鄉之間的體制障礙,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鄉之間人口、產品、資金、技術、信息有效流動。把城鄉作爲一個整體,實行城鄉統一籌劃,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和發展。爲實現這一重大戰略,我們必須緊緊圍繞自治縣“12345”工作思路,以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社會穩定爲目標,增強五種意識和做好五項工作:

(一)增強發展意識,加速發展步伐。我們必須緊緊咬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集全縣之智,舉全縣之力來發展和壯大我縣經濟。我們能否做好執政爲民,要用發展來檢驗。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我縣是國定少數民族自治貧困縣,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困難大、問題多,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任務,我們必須奮起急追,迎頭趕上。要加快發展,必須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作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在思想觀念上要做到“四破四立”:一是破除按部就班的思想,樹立敢闖敢冒、敢爲天下先的勇氣,以只爭朝夕、時不待我的精神從傳統的思想體制束縛中解放出來;二是破除無所作爲的思想,樹立艱苦奮鬥的觀念,奉行“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的創業精神,開拓奮進,充分發揮發展落後地區的後發優勢,走出一條加快發展的新路子;三是破除狹隘地域的思想,樹立開放的意識,加快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開放格局,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四是樹立大局觀念,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自覺地把思想統一到改革發展的大局上來,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同心同德幹事業的良好氛圍。要堅持從隆林的實際出發,用足用好國家和自治區給予西部大開發和少數民族自治縣的各項優惠政策來加快我縣的發展。今後,無論是哪個地方,哪個系統,哪個部門,在進行的重大項目決策時,不能單從自身的政績出發,要從整個隆林經濟與社會發展上來考慮,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體系,減少決策失誤帶來的不必要損失。如在農業的發展上,必須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的發展觀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就是以廣大農民能否持續地增加收入,能否不斷地提高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爲衡量政績的標準。就農業來說,樹立科學統籌的發展觀就是要跳出種、養抓農業,瞄準市場抓農業,圍繞小康抓農業,在“三農”工作中正確處理好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的關係,樹立“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發展農業必須推進工業化”的發展觀念,堅持城鄉統籌,走城鄉互動、工農互促的協調發展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