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記一次自主閱讀教學的實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5K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內容是以童年爲話題來編排的。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裏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雲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篇幅又長,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在網上搜集各種名師教學實錄及資料,深入思考後決定採用學生自主閱讀、教師適當點撥的方法教授本課。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記一次自主閱讀教學的實踐

上課伊始,我就向學生說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說說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區別,學生說不能一字一字地讀,應該快速閱讀。課標規定五六年級學生“默讀有一定速度,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我肯定了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說明略讀課文最重要的是結合老師的問題自主閱讀,略讀課文當中的讀是默讀,瀏覽讀,有一定速度甚至可以一目十行地讀,帶着問題讀,搜索讀……

我用一個個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了三遍自主快速閱讀,學生感受到祖父的園子是一個生機勃勃、應有盡有、自由快樂的園子。蕭紅在園子裏“栽花”、“拔草”、“溜土窩”、“鏟地”、“吃黃瓜”……自由自在地做了十多件事情。我再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第四遍瀏覽讀,你們覺得這十一件事情中哪件事寫得最具體,說出理由。學生在順利解決了一連串的問題後,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了,學習興致很高,學習氣氛很濃厚。

在一番七嘴八舌的爭論中,同學們最終同意“鏟地”這件事寫得最詳細,理由是它的字數、段落最多,有詳細的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啓示:以後寫作文,我們要是想把一件事寫具體點,就可以多寫點字數,多分幾個自然段,多一點語言、神態等的描寫。既然“鏟地”這件事寫得最詳細,我們就把目光聚焦到寫這件事的相關段落,默讀課文5—12自然段,“你們認爲祖父辛辛苦苦地在園子裏種穀穗的目的是什麼?”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知道祖父是爲了養家餬口,我再進一步追問“蕭紅把穀穗當野草割掉這是一般的胡鬧嗎?可是祖父是怎麼對待的?可見這是一個怎樣的祖父?”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想起自己曾經闖禍時父母的言行態度,爭先恐後地舉手分享自己的見解。抓住祖父的幾次“笑”,學生們發言積極,在自讀與討論中明確了祖父對蕭紅非常寬容,非常疼愛。通過品對話內容,抓人物神態,學生感受到祖父對蕭紅的寬容、疼愛,最後師生合作朗讀祖父與“我”的對話,教師讀爺爺的語言,學生讀“我”的語言。讀到此處:

原文: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穀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並不細看,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

不能不承認學生的創造潛力是無限的,同學們淡淡地一聲:“哦——”。這一聲“哦”,後面藏着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蕭紅馬馬虎虎地承認,更把對“馬馬虎虎”的理解轉化成貼切的表達與演繹。

最後以一個問題直指寫作意圖,“既然文章字裏行間都能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這是一個自由快樂的園子,那課文題目能否改爲《自由的園子》?”讓學生在深入閱讀的基礎上與同學進行探討,同時介紹《呼蘭河傳》,並出示矛盾對這本書的評價“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在這個評價中,最能激發學生認知衝突的是這兩個字——悽婉。在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中,學生也跟着蕭紅沉浸在自由快樂中。然而到此處,這種感覺戛然而止,怎麼會是悽婉呢?強烈的閱讀期待被激發了,一睹爲快的那種渴望多強烈!

整堂課學生自主閱讀了七八遍課文,有快速讀、瀏覽讀、搜索讀、默讀、精讀、朗讀。在一遍遍的自主閱讀中,同學們感受到了祖父園子的自由、快樂,體會到了蕭紅童年的快樂、幸福,也收穫了學習上的成功體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