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城廂古城的美文欣賞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3W

本站:作者用詳盡的語言寫出了城廂古城的城貌和歷史沉澱,讓人感到了城廂古城的魅力,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城廂古城》。

有關城廂古城的美文欣賞

上世紀六十年代由嚴寄洲導演,王心剛、王曉棠主演的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古城,他的自然風貌和歷史地位,比起我的家鄉城廂古城可要遜色多了。

我的家鄉城廂古城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作爲金堂的縣衙也有幾百年,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金堂縣政府所在地移師趙鎮。城廂古城作爲成都市青白江區的直轄城鎮得以保留,並不斷髮揮着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豐彩。

歷史上的古城城廂的功能齊全,有堅固的城牆(現家珍公園傍仍有遺止存在)。繞城一週的護城河,直到現在仍然發揮着泄洪、灌溉的功能。所以,從有記載的歷史至今,城廂還從未被洪水淹過。一九八一年青白江的一次特大洪災,區內許多廠房和街道被淹,城廂全城無一戶人家進水。“5.12”汶川大地震,周邊許多房屋被震裂和倒塌,城廂西街古老的街房和有上百年曆史的秀川書院木結構房屋、以及民國時期的縣政府大院都安然無恙。

城廂鎮地名保留痕跡彰顯出它的歷史文化底蘊。護城河上的“古城橋”、“繡川橋”、“茅家河橋”名稱幾百年使用延續到今天。城內有東、南丶西、北四條大街貫穿全城。縣衙建築宏偉大度,坐落在西街口已上百年,現在仍能見到它的風貌。城內現存的文物古蹟遺址還有彭家珍專祠、文廟、武廟(明教寺)、三清觀、繡川書院、陳家祠堂等。

城廂在近代史上有一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重要人物之一——彭家珍大將軍。1920xx年初,彭家珍潛入北京城,深入虎穴炸死清軍統帥良弼,壯烈殉國。通過彭家珍這一壯舉,加快了清廷的滅亡,爲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中山先生追贈彭家珍爲陸軍大將軍,高度評價爲“我老彭收功彈丸”。我爲有這樣一位傳奇英雄的同鄉而自豪。

彭家珍大將軍專祠坐落在城廂古城東面,佔地數十畝,大門爲仿古建築,樑架爲木結構,屋面是琉璃瓦,屋脊爲灰條脊。雙扇紅漆大門上方懸掛着原四川省主席張羣先生題寫的“彭大將軍專祠”橫額;大門兩側掛着著名辛亥革命老人、四川省前副省長張秀孰所撰、四川省原省委書記楊超所書的楹聯,上聯爲:“千載王綱一雷灰燼”,下聯爲:“將軍易水大地春城”。步入祠內,整個專祠給人古樸典雅和莊嚴凝重之感。

著名詩人、作家流沙河(餘興坦)老先生就是從城廂鎮走出來的一位大名鼎鼎的現代大作家,現在乃活躍在巴蜀文壇。

我的祖父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也曾追隨彭家珍的足跡參加北伐軍,北伐失敗後回到了故鄉城廂古城。時爲保安大隊長的祖父,爲保一方平安,利用他曾參加過北伐軍的經歷,訓練兵丁有術,與武廟明教寺的主持達成默契,分期分批地將有基礎的兵丁送到廟裏習武,增強了保一方平安的戰鬥力。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城廂爲抗日前線輸送了大批出川抗日將士,有許多人都來自城廂的保安大隊。

1950年底,我的父親藍卓卿作爲金堂縣新政府的徵糧工作隊隊長,從城廂鎮出發,帶上5、6個隊員,荷槍實彈駐紮在五鳳溪的觀音堂內。當年剛剛解放的金堂縣五鳳溪是土匪的大窩子,每天到處都有放黑槍的。當時徵糧隊的任務是向抗美援朝前線輸送的軍用糧食,任務艱鉅。父親帶領的徵糧隊既要同當地的土豪催徵糧食,又要同五鳳溪山區的土匪周旋。徵購好的糧食選定時間用雞公車一車一車地從五鳳溪山區護送到當時的金堂縣城城廂鎮。最危險的一次運糧還同小股的土匪交上了火,好在解放軍的小分隊及時趕到,才把糧食安全送到縣城。說到徵糧隊遇上土匪的事,我的同事廖子才兄長附和說:他的老岳父曾老先生也是在五十年代初在新都參加徵糧工作隊,有一次在新都的軍屯鎮被土匪圍困了五天五夜才被解救。活生生的歷史當時就有那麼殘酷。當年每當我父親擺起這段歷史都非常自豪。抗美援朝雖然沒有親自上前線,卻爲前線做出了貢獻。是啊!父輩的一生艱辛總算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我的大伯藍蔚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利用他在國內已十分有名望的編劇、作家和國內數家報刊撰稿人的特殊身份,在城廂建立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的地下交通站,吸收大量的進步青年參加革命活動,併爲延安輸送了一批批進步青年。後來成爲四川著名戲劇家、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著名編導的蘇枚,便是其中之一。

解放前夕,我的母親作爲城廂保校的教師,面對保校大多數貧苦人家的孩子,不但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輔導這些貧苦人家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還要自掏腰包爲這些孩子添制筆墨紙張等學習用具。解放後這些窮孩子大多都成爲了城廂的地方幹部。他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一直延續了很久,很久!

城廂古城,我難忘的故鄉!

公衆號:天府散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