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調查報告範文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1W
本文目錄養老調查報告範文農村養老問題調查報告關於公衆對養老金看法調查報告範文關於公衆對養老金看法的調查報告

隨着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農村人口的大量流動、農村稅費的全面取消、民主自治的深入推進,之前靠地緣、血緣、親緣、人緣維繫的相對緊密的農村社會結構受到了巨大挑戰,農村社會關係正在迅速調整變化。

養老調查報告範文4篇

“失位”的鄉村幹部

鄉村幹部長期擔負着傳達政策、分配資源、組織羣衆的作用。在農業稅費全面取消前,鄉村幹部實際上是國家權力在基層的代表,具有相當大的資源分配和強制權力,並且擁有相對較高的收入,在農村生活中佔有相當高的地位,處於農村社會的上層。

當前,各類媒體的快速普及,使法律、政策的傳播速度空前加快,村民接受政策和各類信息的來源和渠道空前拓展,致使鄉村幹部的政策傳導作用降到最低。稅費取消,加上各類惠農資金直接發放到戶,鄉村幹部實際的資源分配權力也相對縮小。

加上鄉村幹部待遇普遍較低,在我們調查的區域裏,一般幹部工資掙不過小工,收入趕不上種菜,幹部地位在農村社會中的地位不斷下降。特別是村委會直選後,村幹部與村民的關係進一步變化,由村務的領導者轉化爲村民意願的執行者,鄉鎮幹部由指導者變爲服務者,村民能夠真正當家作主的領域越來越大,鄉村幹部的地位明顯下降,普遍存在失落、茫然。

稅費取消後,沒有了一年一度的下鄉收稅討費,鄉村幹部、特別是鄉鎮幹部與村民接觸的機會與時間明顯減少,村民對鄉村幹部根本不關心,有的村民和包村幹部從來沒見過面,連名都說不上來,更不要說其他鄉鎮幹部了。

“易位”的鄉村精英

在傳統的農村社會中,家中長輩、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文化人”,在村民糾紛和家族內部衝突中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他們的意見就決定着事件的走向,這種靠親緣關係、經驗傳授和道德說教化解矛盾糾紛的方式起着社會調節器的作用。

隨着生活範圍的迅速擴大、生活內容的日漸豐富,靠經驗已經不能有效解決問題。農村文化程度較高的羣體大多外出打工,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根本不願再回到出生的農村,村莊居民老齡化、低文化水平狀況日趨嚴重。

加上農村學校撤併後,教師從普通村莊基本撤出,學齡兒童在長輩陪護下進入城鎮讀書,農村的文化氣息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村中的致富帶頭人,以及能夠維護村民權益的“上訪代表”等人,鄉村精英由原來的秩序調控者變換爲利益代言人,他們一般都有過多年的外出務工經驗,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或者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或者熟悉政策法律,或者敢於直言,在村中擁有較多的話語權,有較強的組織動員能力,比普通村民具有更強的權利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即使是鄉村幹部對他們也存在尊重或忌憚心理。

“離位”的親戚關係

傳統中國社會是以血緣遠近排序的熟人社會,有着極強的親疏遠近秩序,尤其在婚喪嫁娶等重大場合,不同人有不同的座位、出不同的份錢。坐首席的是舅舅、姑姑、姨姨等親屬,當前這一次序雖然存在,但已經不太嚴格,關係較遠的親戚已不太講究位次,按出錢多少,很多時候排在前面的也變成兄弟、伯叔、同學、戰友。

農閒時節“走親戚”已經成爲老年人的舊日回憶,一些往日的至親也成爲偶爾的話題,除直系親屬還保持較爲緊密的關係外,其他關係稍遠的親屬關係則被很多人遺忘。原來有“姑表親,代代親”的說法,當前大多數人除了與父親的姐妹、母親兄弟的子女較爲親近外,稍遠的親戚關係除婚喪嫁娶偶有來往,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沒有接觸。

隨着生活空間的擴大,人際關係的地域越來越廣闊,在外出務工人員中,同一個鄉鎮、同一個縣,甚至是同省人之內都有較爲明顯的親切感。但在農村,親緣關係的地位在逐漸下降,這種現象越年輕表現越明顯,80、90後出生的一代,親戚關係基本上侷限在直系血緣的範圍之內。另一方面,通婚範圍的擴大,和計劃生育帶來的親屬關係簡單化,也使親戚交往的難度和範圍進一步縮小。

“換位”的夫妻關係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夫妻關係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女方地位明顯提升,更多地在家庭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決定着家庭對外交往的走向。雖然婚姻的支出費用主要由男方支付,並且越來越多,在中部地區或北方地區,農村一樁婚姻支出一般在15萬元左右,其中主要是彩禮和結婚所用房屋,彩禮由男方家長支付給女方家長。

近年來,彩禮的數額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最高已經超過10萬元,房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爲年輕一代已經不在農村生活,城裏買房已經成爲結婚的重要條件。結婚費用往往與男方家庭情況、男女雙方文化程度有着密切的關係,往往是家庭越困難、文化程度越低的年輕人,結婚費用越高。與此相反的是,妻子在家庭親友關係處置中,往往處於更主動地位,妻族親友與家庭關係,往往要優先於夫方親友,特別是雙方父母贍養上,女方父母更容易也更經常得到女兒、女婿的資助。

“錯位”的代際關係

傳統的中國農村是聚族而居,一大家子,互依互助,父子不分家,三代同住、四世同堂現象相當常見,在土地承包制實行初期,一家人共享土地、牲畜等重要生產資料,組成生產共同體也比較普遍,當前這種現象已經基本消失。

兒子一結婚就分家單過,成爲農村生活中的常態。成家後與父母不分家的現象相當罕見,這種情況往往是兒子的經濟能力不能自養,要依賴父母的結果。父母撫養子女、資助兒子成家立業,被認爲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往往在步入老年時,很多家庭也被拖入貧困。

年輕一代因爲相對緊張的工作、不高的經濟收入和相對較高的生活要求,使他們在成家立業後仍然要求父母資助,農村“啃老”現象不斷出現和蔓延。外出務工的子女更多地把孩子留給父母撫養,老一代的撫養責任被進一步放大。

另一方面,子女贍養父母責任卻在淡化,傳統的親情上的盡忠盡孝的道德約束力越來越小,“養兒防老”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一般父母對養老的態度是順其自然、聽天由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養老很淡薄,“父母對兒子是大愛無聲,兒子對父母是精打細算”,老年人自養時間在延長,子女養老時間日益縮短,很多老年人在進入老年階段後主動放棄生活標準,“進入老年就意味着生活質量的下降”。

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照料父母的機會成本日益提高,即使在村,由於分家單過,兒媳與父母、公婆的相互接觸較少,感情也相當淡漠,不少家庭由於公婆與媳婦兒子的關係緊張而互不來往。

“移位”的村民關係

傳統農村是個人情社會,關係往往要比金錢更重要。隨着市場經濟的推進,利益原則已經成爲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交往的重要砝碼。以往,村民之間有事大家幫忙,蓋房砌牆等生活大事,都是無償幫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打欠條,不計利息,不算工錢。

當前,民間借款已經被民間借貸取代,利息一般高於銀行貸款利息,關係特殊的,利息是一分(月利1%),比較普遍的是2分利,個別達到3分利甚至更高。無償勞務已經被有償勞動代替,以前,一般只有木工、建築大工等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才賺取工錢,現在幾乎所有的民間用工都需要貨幣支付,工錢一般按日常僱工的平均價格計算。

過去,村民之間相互守望,串門聊天是鄉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平時聚集在大牆下、空地上海闊天空的閒談,是村中常見的風景,大家“鍋底冷熱”彼此清楚,大事小情互相明瞭。現在獨門獨院、各忙各的,平常交流較少,見面打個招呼、點個頭,關係越來越疏遠,瞭解越來越淺,彼此之間照應越來越少。

農村養老問題調查報告養老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摘要: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如何解決好廣大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已成爲事關和諧社會構建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事。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絕大部分地區尚未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即使是農村新型醫療制度也還處於試點階段,因此造成了目前農村養老、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深入瞭解和分析農村養老所面臨的困境,探討現階段農村養老的可行路徑,是理論和現實都亟需解決的問題。爲此我們我們在崇陽縣路口鎮進行了一次養老情況調查。

關鍵:養老方式;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崇陽縣路口鎮;家庭養老

一、調查背景

(一)社會背景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農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狀態如何,關乎整個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而由於受生活環境、經濟狀況、文化素養等方面的限制,農村老年人更是社會的弱勢羣體。如今老齡化日益嚴重,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廣大的農民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已成爲亟待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解決好農村養老問題,不僅是關係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繼承發展的精神文明建設,而且更關係着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的問題。

(二)宏觀政策背景

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提出,到XX年已經在全國10%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再至XX年開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由試點開始逐步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影響逐步擴大。

根據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順利開展的指示精神,各試點縣市在研究各自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

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的偉大落實,是持續多年的惠農政策的又一亮點,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原則,從農村實際出發,低水平起步,籌資,標準和待遇標準要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同時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並且實行政府主導和農民自願相結合,引導農村居民普遍參保由中央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訂具體辦法,對參保居民實行屬地管理。

XX年9月1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標誌着全國新農保試點工作正式啓動,以後逐步擴大試點,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以解決廣大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從而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新的社會轉型期,“養兒防老”的意義日漸衰微,尤其是對於那些既無勞動能力、又無人贍養的貧困老人來說,晚景更令人堪憂。而“新農保”制度是“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的重要舉措,對解決農村老年人口養老問題有着重大意義。

(三)當地實況

截止XX年底,崇陽縣有60歲以上的老人56361人,約佔總人口的14%;其中70歲以上的老人32374人, 80歲以上的老人23969人,100歲以上的18人。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稱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顯然,崇陽縣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因此養老問題顯得尤爲重要和緊迫。而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對解決老年人口養老問題有着重大意義。通過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及隊員間的討論,確定了這次調研的主題

二、調研內容

(一)調研準備

通過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及隊員間的討論,確定了這次調研的主題“農村養老情況的調查”,查看了相關文獻並且閱覽了網上的部分團隊的相關報告確定了這次調研所用的調研問卷。最後,準備了一些到當地與居民談話時的問題、注意事項。

(二)調研階段

調查時間:20**年7月

調查地點: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路口鎮

調查對象: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路口鎮居民

調查隊員:李凌燕、龍雪晴、曹傑茜、曹雪霜

調查方式:文獻調研法、問卷調研法、訪談法

調查目的:調研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狀況發現其中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我們的建議和意見,同時推廣和宣揚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推行模式。

此活動開展期間,我們主要是以問卷調查和訪問的方式,着重瞭解當地的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現狀,如果實行是否願意購買養老保險,對現今養老保險政策的評價和期望來了解居民對養老保險政策的基本認識以及居民們對養老的打算與計劃。與此同時,我們還向居民宣傳養老保險政策的相關的制度。

(三)結果分析

1.養老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主要還依賴家庭養老,家庭養老佔92% , 社會化養老的實行很有限。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及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這種養老保障格局將受到嚴峻挑戰。

所謂家庭養老,即以家庭爲單位,由家庭成員主要是年輕子女或孫子女贍養年老家庭成員的養老方式。家庭養老實際上是以終身積累爲基礎,在家庭內部進行代際交換的反哺式養老。目前農村家庭養老有以下特點:

(1)絕大多數老年人依託家庭養老;

(2)老年人絕大部分與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

(3)分而不離的家庭居多。

就現階段中國農村養老的實踐結果來看,家庭養老已被證明是切實可行的養老方式。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滿足老年人安享天倫之樂的宿願,又能緩解並不富裕的中國社會所要承擔的養 老社會壓力。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一方面農村人口流動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邊的空巢家庭日漸增多, 家庭養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另一方面,農村人口出生率明顯下降,家庭的規模趨向小型化、核心化, 這使家庭養老的負擔加重,再加上農民收入水平較低, 致使部分年輕人可能無力承擔或不願承擔養老重任。總之, 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養老功能呈現日漸削弱的趨勢, 這就要求社會化養老的普及和加強。

2.存在的問題

(1)村民對於養老保險概念相當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然而調查情況卻不那麼令人高興,當我們向村民們提及“您是否有辦理養老保險?”時,他們大都面帶疑色,並不瞭解究竟何謂養老保險。有的以爲農村醫療保險就是養老保險,有的以爲是一般的商業保險,最後一位比較瞭解養老保險知識的人士才向我們透露,直到前幾個月該地都還沒有落實養老保險政策。這幾個月開始,鎮政府才先爲年過六十的老人辦理了養老保險證,而其中大多數的老人對前來爲他們照登記照的事情也是糊里糊塗,並不知其然,只知道政府是要給他們錢。由此可見,當地居民對於養老保險的概念還相當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分析原因,主要還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範圍太小,宣傳力度不夠。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農村,據統計,未納

入社會保障的農村人口還很多,建立社會保障網絡的鄉鎮1998年僅佔全國鄉鎮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一。而現在農村的老人其文化水平也並不高,多數是國小都沒有畢業,既不瞭解相關法律法規,也無法閱讀相關文獻,電視上的新聞有時也是一知半解,沒有專人的講解,使得他們對農村養老保險的事知之甚少。大大的減少他們應有的福利。

所謂養老保險(或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爲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2)村民對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實行工程不信任

但當我們試圖使村民瞭解何謂農村養老保險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則表示如果有養老保險,他們也不願意購買。有的人是認爲自己無法負擔參保的資金,有的人卻說要兒子養或者自己勞動養活自己,而更多是的對這個政策實行的不信任。村民擔心自己交了錢到時候自己反而拿不到一分錢養老。

從中可以看出這樣一項十分惠民的政策,村民並不十分給面子。這也主要還是率先實現該政策的地方在資金籌集和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讓村民感到害怕。農村養老保險需求水平相對較低,但是如果考慮到城市化、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等諸多因素,今天爲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後進入老年期時,現在交納的數額很少的養老保險金,就會出現養不了老,保不了險的情況。而有些地方籌集的養老保險金不能專款專用,少數地方以種種藉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風險,損害被保險人的利益。基金的管理級別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這也不禁讓人要想,連那一筆錢都沒有辦法保住,又哪裏有錢來養老呢?

我們在查閱資料時還發現,關於此類問題,國家並沒有具體的獨立的法律規範,關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推行,只有1992年1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佈實行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國家沒有根據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及時地對法律做出調整。立法的力度不夠,也給許多人有空子可鑽,致使我們對此推行的困難又增加了。而面對村民們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證,保險並不保險。

(3)四十歲左右的村民對自己的養老並沒有規劃

我們在調查過程中也對四十歲以下,比較年輕的村民的詢問了他們有關養老的看法,但當提到對自己養老的看法時,他們基本都表示沒有什麼規劃,或者直接說讓子女養。反觀城市地區,各種商業保險相當活躍。有些養老保險甚至專門針對十幾歲的小孩子的。雖然小孩購買養老保險不能夠算得上很明智,但起碼在養老方面村民還沒有很強的意識,對自己的未來也不能做到眼光長遠。

3.原因分析

(1)資金來源不盡合理,未體現全社會責任

資金是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民政部1992年印發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明文規定,在保險基金的籌集上,“堅持以個人繳納爲主,集體補助爲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這樣的規定使國家和集體所體現的社會責任過小。我國政府用於社會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中央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佔中央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加拿大爲39%,日本爲37%,澳大利亞爲35%,我國只有10%左右,而這10%的投入絕大部分給了城鎮職工。由於長期以來國家對農村投入過低,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重要來源實際是依靠傳統農村的集體補助和投入。但改革開放以來實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使集體經濟力量受到嚴重削弱,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財政能力和集體經濟實力有限,已無力承擔當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由集體經濟負擔的農村軍烈屬優待、“五保戶”供養變爲農民直接負擔,而國家幹部、城市居民、工人不負擔,這樣一來既不利於增加統籌金額,也不利於標準統一。此外,農民個人的養老和醫療保險基金,集體補助也微乎其微,幾乎完全由個人繳費。這樣的社會保障不僅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而且也影響了農民參加養老、醫療等保障項目的積極性,加大了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難度。

(2)缺乏法制保障

社會保障制度需要有力的法律法規來支撐。從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立法的狀況來看,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立法層次低、立法主體混亂、立法層級無序。我國政府自1998年開始設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但迄今還沒有一部專門涉及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國務院已經制定的條例中,也極少涉及規範社會保障制度的法規。雖然我國過去在農村社會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規、條例和規章,但多是單項的,功能單一,缺乏力度,沒有形成有機的法規體系,而且地區不同,內容亦有所不同。由於農村社會保障尚未立法,更沒有形成法律體系,使

得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處於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境地。

(3)全社會老齡意識不太強,社會支持力度不夠

有些地方和單位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老齡工作沒有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措施不力,成效不大。基層老年人協會的普及率達不到要求。由於缺乏老齡意識,致使不少人有岐視老年人的現象。特別是有個別公汽上的乘務員和司機,由於受利益驅使,在路上見到老年人搭車,不願意停靠讓老年人乘坐並予以方便,使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同時,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中臥牀老人大量增多,無人護理、照料的問題越來越嚴峻。特別是對於喪偶、子女都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無人照顧的問題也十分突出。空巢老人突發疾病時搶救不及時,生命也時常受到威協。因此,在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況下,老齡問題已成爲不容忽視的重大社會問題,將直接影響家庭和睦和社會穩定,對縣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4)老年服務業滯後,農村老年人享受社會公共服務相對較少

一是鄉鎮老年福利服務設施數量少。目前崇陽縣12個鄉鎮除了只能滿足“五保戶”需要的福利院外,面向其他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幾乎沒有,農村老年人能享受到的各種養老服務特別是生活照料服務幾乎是空白。二是居家養老服務欠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全、服務組織欠缺、志願者服務隊伍不穩定,能夠提供的服務項目很少,不能適應老年人的需求,面向農村老人的社會服務更是嚴重缺乏。

(5)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農村養老保險統籌級別低。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縣級統籌,這使得養老保險關係在省際甚至縣際轉移很困難甚至不可能,這實際上也就是限制了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如農民工羣體,長年在外使得他們不能在戶口所在地參加養老保險。現有的這種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忽視了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脫離了現實情況,這也是多年來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政府資金支持力度不夠。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的籌集方式是以個人交費爲主、集體補助爲輔,政府給予政策扶持。實行減免農業稅改革後,農村集體經濟與從前相比變得薄弱,集體分擔的那部分養老金很難兌現。而政府那部分養老資金的投入有限,對大部分農民起不到太大的現實意義。

(6)農民收入不穩定且增長緩慢導致養老資金短缺

由於我國長期實行農業支持工業的產業政策,致使農業發展緩慢,農民收入低下。 而農民的收入除用於生活消費和農業生產外,還要承擔子女教育和人情往來的費用。因此農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沒有足夠的經濟剩餘作爲養老資金。

三、提出建議及對策

(一)及時宣傳新政策,讓農民切實感受新農保的惠民之處

在政策進行修改完善後加強必要宣傳,讓廣大農民羣衆自覺認識自己的權力和義務,瞭解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積極主動參保,自覺自願繳費。不定期進行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民自身素質,瞭解國家大政方針和實時動態,提高覺悟水平。

其次,加大農村教育力度,增強農戶接受新知識、理解新政策的能力。通過調查分析,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參加新農保的意願越強烈。

(二)提高農民收入,加強養老支持力度

提高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是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社會和政府要真正爲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並積極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和專業技能,以擴大農民就業面。途徑二是強化土地保障功能在農村養老中的作用。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鼓勵和引導農民適當增加土地種植面積。雖然目前農村土地功能有所弱化,農民來自土地的收入也有所減少,但土地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政府應引導農民合理利用土地並在技術、資金上給與支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其次,還要變革與更新土地的保障模式,積極摸索多種形式的土地資本化,將土地變爲一種可以資本化的資源。同時,各地應儘快建立與不斷完善土地流轉制度,使土地合理有償的流轉起來,使農民獲得相應的收入。

(三)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實行差額補助的制度,是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措施。因此,建立和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於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科學的方法確定保障線標

準,使生活水平低於保障線的農村老人都能獲得基本的物質需要。其次將農村養老保險法制化。經過一段時期、在一定地區試行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政府應當及時將可行有效的保險制度通過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並在實踐中逐步補充或完善,使農村養老保險走上法制化軌道。由於城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在養老保障需求、基本原則、經濟發展水平、人們思想價值等方面存在差異。我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應當根據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政策。

(三)完善相關經辦機構設施, 規範業務操作,提高人員業務素質

要不斷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網絡系統,所有信息實行公開透明化。對養老金的收繳和發放都及時錄入信息系統,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確保每一位參保農民都有真實的參保信息。保障養老金能及時發放,養老金賬戶安全可靠。

經辦人員要熟悉相關業務,提高操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程序。經辦機構應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設置下級經辦點,便於高齡老人繳納和領取保險金,真正把惠農政策做實到位。

關於公衆對養老金看法調查報告範文養老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調查時間:20xx年3月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於公衆對養老金看法的調查

調查方式:在線調查

20xx年全國兩會x月初將在北京召開,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就公衆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調查。截止目前,“社會保障”高居榜首。

本次調查涉及二十個熱點問題,包括房價調控、社會保障、醫療改革、食品安全、環境問題、交通問題、物價問題、收入分配、小微企業、三農問題、社會道德、社會管理、基層民主、三公經費、事業單位改革、文化體制改革、教育公平、法治建設、網絡問政、反腐倡廉等。

截至2月20日8時,在20xx年你最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調查中,“社會保障”以198541票暫居榜首。“收入分配”與“社會管理”分別位居第二、三位。

調查還顯示,目前共有227xx5萬人參與了“社會保障”分項調查,其中45%的網友表示參加了養老保險,30%網友參加了醫療保險。在“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是否滿意”的調查中,92%網友希望提高養老金的上漲幅度和速度。關於醫療保險制度改進,27% 網友期望擴大可報銷病種和藥物種類,42%網友認爲應提高個人報銷金額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間銜接,實現異地報銷。關於是否支持彈性退休制,58%的網友支持,42% 網友表示反對。

回顧近年的兩會調查,20xx年兩會調查中,社會保障以71xx0票位於榜首;XX年的兩會調查中,養老保險以104304票排在首位;20xx年的兩會調查,社會保險位居第八位;20xx年社保養老也進入兩會調查前十。歷年調查來看,社會保障已三度位居榜首,有關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越來越受到網民關注。

20xx年x月29日,國務院召開會議,確定在上海、廣東等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試點的主要內容包括:養老保險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退休待遇與繳費相聯繫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

20xx年兩會期間,改革養老“雙軌制”成爲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當時,******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xx年要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迴應,表示將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時隔一年,改革時間表尚無跡象。

20xx年xx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等各類社會保險覆蓋範圍,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落實好各項保障措施和救助機制。

國家“xx”規劃綱要重點提出,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落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切實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逐步推進城鄉養老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預防、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完善失業、生育保險制度。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繼續通過劃撥國有資產、擴大彩票發行等渠道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

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範管理,分類施保,實現應保盡保。健全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提高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加強城鄉低保與最低工資、失業保險和扶貧開發等政策的銜接。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完善臨時救助制度,保障低保邊緣羣體的基本生活。

除了企業職工養老,******總理特別關心農民的養老。不久前,在徵求對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意見時,******總理表示,要把農業現代化擺在重要位置,培養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農民。建立適合國情的社會保障體系,有了完善的社會保障,才能讓農民安心在農村生活。

關於公衆對養老金看法的調查報告養老調查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調查時間:20xx年3月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於公衆對養老金看法的調查

調查方式:在線調查

20xx年全國兩會x月初將在北京召開,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就公衆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調查。截止目前,“社會保障”高居榜首。

本次調查涉及二十個熱點問題,包括房價調控、社會保障、醫療改革、食品安全、環境問題、交通問題、物價問題、收入分配、小微企業、三農問題、社會道德、社會管理、基層民主、三公經費、事業單位改革、文化體制改革、教育公平、法治建設、網絡問政、反腐倡廉等。

截至2月20日8時,在20xx年你最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調查中,“社會保障”以198541票暫居榜首。“收入分配”與“社會管理”分別位居第二、三位。

調查還顯示,目前共有227xx5萬人參與了“社會保障”分項調查,其中45%的網友表示參加了養老保險,30%網友參加了醫療保險。在“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是否滿意”的調查中,92%網友希望提高養老金的上漲幅度和速度。關於醫療保險制度改進,27% 網友期望擴大可報銷病種和藥物種類,42%網友認爲應提高個人報銷金額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間銜接,實現異地報銷。關於是否支持彈性退休制,58%的網友支持,42% 網友表示反對。

回顧近年的兩會調查,20xx年兩會調查中,社會保障以71xx0票位於榜首;XX年的兩會調查中,養老保險以104304票排在首位;20xx年的兩會調查,社會保險位居第八位;20xx年社保養老也進入兩會調查前十。歷年調查來看,社會保障已三度位居榜首,有關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越來越受到網民關注。

20xx年x月29日,國務院召開會議,確定在上海、廣東等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試點的主要內容包括:養老保險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退休待遇與繳費相聯繫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

20xx年兩會期間,改革養老“雙軌制”成爲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當時,xx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xx年要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迴應,表示將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時隔一年,改革時間表尚無跡象。

20xx年xx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等各類社會保險覆蓋範圍,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落實好各項保障措施和救助機制。

國家“xx”規劃綱要重點提出,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落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切實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逐步推進城鄉養老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預防、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完善失業、生育保險制度。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繼續通過劃撥國有資產、擴大彩票發行等渠道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

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範管理,分類施保,實現應保盡保。健全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提高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加強城鄉低保與最低工資、失業保險和扶貧開發等政策的銜接。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完善臨時救助制度,保障低保邊緣羣體的基本生活。

除了企業職工養老,xx總理特別關心農民的養老。不久前,在徵求對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意見時,xx總理表示,要把農業現代化擺在重要位置,培養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農民。建立適合國情的社會保障體系,有了完善的社會保障,才能讓農民安心在農村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