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4W

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 篇1

××社區緊密圍繞全市黨建工作的重心,堅持黨、團建的配套聯動,不斷創新工作形式,探索工作思路,開創工作局面,通過抓機制、抓組織、抓隊伍、抓載體,逐步形成了“黨建帶團建、黨團共發展”的工作格局,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精選3篇)

一、完善工作機制,優化工作環境

社區歷來十分重視黨建帶團建工作,日常工作中區委和區委組織部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經常過問、瞭解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情況,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的彙報,對共青團工作要點和團的重大活動進行專題研究,積極出謀劃策,解決黨建帶團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目前,社區已經形成了目標共訂、內容銜接、機制配套、相互促進的基層黨建帶團建目標管理機制,其主要特點如下:一是職責明確,對黨團組織在黨建帶團建工作中各自承擔的職責以簽訂責任書的形式予以明確;二是指標量化,對完成黨委中心工作、團員發展、推優入黨和團工作保障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三是內容銜接,將黨內對後備幹部的培養和團內的推薦優秀青年人才作爲黨的發展對象工作銜接起來;四是共同考覈,對基層黨建帶團建實行雙軌考覈,保證基層黨建帶團建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圍繞素質提升,帶好隊伍建設

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把團崗作爲黨培養年輕幹部的重要基地,積極向黨組織推舉青年骨幹和團幹部作爲青年後備人才。把團幹部的培養納入全區幹部培訓規劃,實施基層團幹部專項培訓計劃,採取廣泛參與、個別輔導、季度例會、工作研討等形式實現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小型化、經常化,推行團(工)委書記爲團員青年和村級、社區團幹部上團課制度,切實提高團幹部綜合素質。

三、強化陣地意識,帶好組織建設

團建工作認真學習借鑑黨建工作經驗,藉助黨建工作在基層形成的新格局、新成果,努力使團建與黨建在工作空間、內容上緊密結合,有效整合和利用黨建資源,以青年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爲平臺,將黨的宣傳、活動陣地建設與團的陣地建設相結合,將新農村文化中心建設與團的陣地建設相結合,讓團組織把各種健康向上的活動開展起來,切實提高了基層團組織辦公自動化、工作信息化水平。

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 篇2

我村現有黨員34人,青年團員人數逐漸增加。這些青年團員絕大多數活躍在工作第一線,是一羣在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直接影響村服務質量的青年後備力量。我社區重視團支部的建設是黨總支的一貫傳統,並將團的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的工作日程,設專人負責主抓團的工作,團的工作及組織建設緊緊依靠社區黨組織建設,服務於黨組織建設,置身於黨組織配套建設之中,“黨團共建,做好四帶”是我社區開展黨建帶團建工作的一貫做法。

一、從抓思想上入手,從思想建設上帶。

團支部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學習黨的政策,學習與時代相適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社區黨總支每年的黨員黨課教育,這些黨課教育都通過團支部和青年黨員向廣大團員青年傳達,同時每次黨課學習都將團員吸收進來參加,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橫向聯動的黨團教育良性循環,使團員青年能儘早接受黨性教育,培養黨性意識。

二、從組織建設上帶,增強團支部的戰鬥力。

一是在建設團支部架構上下功夫。有一個良好的組織架構是開展好工作的前提,爲了方便管理,黨總支成立黨建帶團建領導小組,並根據情況設立了2個團支部,與黨總支部保持一致,使每一個團支部能直接在黨總支領導下開展工作。能夠直接參加黨總支舉行的各項活動。二是在團幹部的配備上下功夫。我村團支部書記、副書記各一人,村團支部委員均爲一線業務骨幹,使村團支部在日常工作中能把團的建設與黨的建設緊密聯繫。其次是重視發揮青年黨員的作用,在村幹部選拔任用中注意推薦優秀的青年黨員擔任社區重要崗位職務。三是建設黨團“推優入黨”、“推幹薦才”互動平臺,實現黨建與團建的人才共享。黨的新鮮血液主要來自於團支部,我村把“雙推”工作作爲一個重點來抓。完善“推優入黨”的工作機制。

三、從人才培養上帶,增強團支部的吸引力。

一是注意發揮團幹部的作用。黨總支本着對團幹部充分信任和培養鍛鍊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給團幹部壓擔子、交任務。在上級黨委的支持和指導下,村團支部堅持執行“文化興村,以文化人”的社區文化發展方針。各種大型活動均在黨總支的具體指導下由村團支部牽頭組織。組織開展了每年社區的迎春文藝會、慶七、一黨的知識比賽、卡拉OK演唱等,均取得圓滿成功。通過活動使團幹部的組織策劃能力得到了鍛鍊,提高了團幹部的工作熱情,更使團支部的影響力得到增強。二是加強青年業務培養和提高個人素質。青年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術能力培養是村黨總支的工作重心,村裏多次召開青年後備幹部會議專題研究,並確定由村裏團員參與,利用村現代化的教育設備,由青年後備幹部自行就個人所長展開業務知識的傳授,黨總支具體組織實施,對全體的青年後備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養。現在社區黨總支又制定了青年後備人員定期彙報工作、思想動態制度以及撰寫社區簡報任務,在社區團支部的配合下,先後精心組織開展了青年後備人員規範化培訓活動,邀請專家教授爲青年授課、加強對青年業務骨幹的挖掘和培養,儘快使青年後備人員成才。

四、從開展活動上帶,增強團支部的影響力社區黨總支對團支部開展的各類活動。

從活動經費、場地、組織形式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指導和幫助,以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凝聚青年、帶領青年。找準青年活動結合點。我村團支部在社區黨總支的指導下,以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爲突破口,將共青團工作與村各項服務工作緊密結合,在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中,把“青年文明號”的規範化要求與本職工作的優質服務掛鉤,發揮青年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同時,村團支部還以不同時期社區的中心工作爲重點,讓青年工作與社區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在村管理工作中,青年們始終堅持“以服務村民羣衆爲中心,以提高服務質量爲宗旨”,改變服務理念,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完善各項服務措施,村青年後備人員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村黨總支的好評。

幾年來,在村黨總支的正確領導下,“黨建帶團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涌現了一大批優秀個人,村團支部的影響力、號召力、戰鬥力得到了明顯提高。優秀青年經過推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村黨總支的領導和帶領下,村團支部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些不足,在今後工作中還將加強和團支部的聯繫與溝通、進一步做好推優工作,繼續結合社區中心工作,切實開展好“黨建帶團建”工作,摸索出“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新方法,再創佳績。

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 篇3

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指示,結合“爲民務實清廉”爲主題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市委市政府開展“轉作風、解難題、抓關鍵、見實效”專項活動的要求,5月-8月,我們組建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全市13個縣(市、區)、40多個鄉鎮(街道)、100多個村(社區),就全市基層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全市基層組織的基本狀況

全市現轄13個縣市區、286個鄉鎮、3856個村。目前,共設有基層黨委544個,其中鄉鎮黨委286個;基層黨支部10663個,其中村黨支部3856個;有黨員260014名,其中農村黨員128118名。近年來,尤其是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以來,我們緊緊圍繞中央、省裏“抓落實、全覆蓋、求實效、受歡迎”的工作要求,針對當前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着力在“投入保障、組織組建、隊伍建設、網格管理、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全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上檔升級,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1、組織覆蓋得到擴大。本着“哪裏有黨員哪裏就有黨的組織,哪裏有羣衆哪裏就有黨的工作”的理念,全市上下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集中組建活動。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爲重點,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採取“兩包三定”(領導包片、幹部包點,組建定人、定時、定質量)的辦法,實行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選派組建等方式組建黨組織;特別是靈活組建方式,在農村探索實行“村村聯建”、“村協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黨組織組建模式,在社區探索建立“樓宇”、“小區”、“市場”等支部,在邊遠交界地區探索跨省、市、縣建立聯合黨組織,確保基層黨組織應建必建。去年來,全市新組建“兩新”組織黨組織724家,完成省下達任務的289.6%,全省排名前列;分別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101個;在居民樓棟等建立黨組織21個;相繼在廣東、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建立流動黨支部和流動黨員聯絡站30多個。同時,選派1051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幫助目前無黨員暫不具備黨組織組建條件的“兩新”組織建立工、青、婦等羣團組織和發展黨員、開展黨的工作;幫助已建黨組織實現“六個有”(有機構、有陣地、有經費、有制度、有資料、有活動)、“三個一”(建立一個信息平臺、完善一套資料、佈置一個陣地)目標。今年以來,在農村以村民小組爲單位按2至3個村民小組、100至150戶、400人左右的標準,劃分社會管理網格,在支部以下成立網格黨小組,共建立網格黨小組9039個。

2、運轉保障得到提升。作爲武陵山邊遠山區,市縣財政十分緊張,但對基層的投入卻在逐年增長。僅去年,市、縣財政就投入約2.1億元用於基層組織建設,全市13個縣(市、區)有10個投入超過1000萬元。運轉經費大幅提升。全市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從20xx年3.5萬元/年提高到現在平均5萬元/年,其中靖州縣達到到6萬元/年。社區運轉經費從20xx年5萬元/年提高到現在平均7萬元/年,其中鶴城區提高到16萬元/年,有力保障了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待遇保障落實到位。實行鄉鎮幹部工資與機關幹部工資同工同酬、統籌統發,使鄉鎮幹部安心幹事。按照“一定三有”、“四有一化”要求,全面落實村(社區)幹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各項報酬待遇。全市村主要幹部年誤工報酬由20xx年人均4000元/年提高到現在人均6000元/年,個別集體經濟較強的村,主要幹部誤工報酬達2萬元/年,離任村幹部生活困難補助由每月60元提高到80至150元。陣地建設穩步推進。近年來,市、縣兩級共投入基層組織建設資金近3.5億元,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0xx個,佔全市3856個村總數的52.2%,改建、擴建、維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917個,佔23.8%,掛靠村國小村級活動場所564個,佔14.6%,租用村級活動場所3個;實施鄉鎮“五小工程”393個(其中縣市區自籌經費完成18個),其中新建小食堂82個、小澡堂73個、小廁所164個、小圖書室28個、小運動場46個;全市276個社區中落實辦公室用房的有275個,有自主產權的101個、租借的137個、建設單位無償提供的31個,面積200㎡以上的78個,200㎡以下的197個。

3、班子活力得到增強。各地注重以鄉鎮黨委和村級領導班子換屆爲契機,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增強了班子活力。班子結構更加合理。鄉鎮黨委換屆後,286個鄉鎮1464名鄉鎮黨委班子成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達1452人,佔99.2%,學歷層次整體提升;平均年齡35.3歲,較換屆前下降1.7歲,30歲以下的178人,31-35歲的583人,36-49歲的695人,50歲以上的8人,形成了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知識結構也更加合理。注重選優配強鄉鎮黨委書記,由換屆前平均年齡39歲下降到36.8歲,基本形成了一支以35歲左右幹部爲主體的幹事創業中堅力量。村級領導班子換屆後,平均年齡爲比上屆降低3歲,學歷結構明顯優化,整體功能得到加強。教育培訓更加有力。大力實施“萬名書記進黨校”、“千名村幹部進高校”計劃,在市委黨校舉辦創新社會管理和xx大精神基層書記專題培訓班,投入資金700多萬元對全市10806名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全面集中輪訓;依託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建立農村基層幹部培訓基地,市財政安排500萬元專項經費舉辦7期村幹部大專學歷培訓班,培訓村主要幹部350多人,沅陵縣舉辦13期大專學歷培訓班,培訓村主要幹部700餘人。各縣市區近年組織村主要幹部2019餘人次赴沿海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用人導向更加鮮明。出臺《關於建立鄉鎮站所和村(居)委會幹部政策激勵機制的實施辦法》,從定向招考、定向培訓、定向獎勵三個方面完善配套措施,暢通優秀基層幹部進入黨政幹部隊伍渠道。近年來全市從村主要幹部中招錄公務員15名,從大學生村官中招錄選調生27名、公務員23名,並從有過大學生村官經歷的人員中選拔22名擔任鄉科級副職,進一步拓寬了基層幹部出路。注重選樹基層先進典型,近年來先後選樹了周福坤、趙小林、龍四清、張建軍等一批羣衆身邊的鮮活典型,激發了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熱情。

4、黨員素質得到提升。近年來,各地加大了對基層黨員的教育、培養和管理力度。三年來,全市共發展黨員25681人,培養了一批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隊伍結構得到優化。在農村重點發展35歲以下、高中以上學歷,20xx年以來共發展35歲以下的6787人,佔農村發展黨員總數的55.5%,發展高中以上學歷的6832人,佔農村發展黨員總數的55.9%。通過整合農村遠程教育、各級黨校、懷化職院等培訓資源,加大農村黨員教育培訓、農村新型人才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全市廣大農村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緊緊圍繞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崗位學雷鋒”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築牢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大力開展“設崗爭星”活動,根據農村黨員的從業狀況、特長、年齡、愛好、文化程度、能力水平等情況合理安排崗位,做到每位黨員都有自己的工作區和責任崗,爲黨員發揮作用搭建了平臺,樹立了黨員的新形象。深入開展黨內關懷幫扶激勵活動和關愛流動黨員活動,去年全市共幫扶困難黨員56332人,查找流動黨員15639人,黨員的組織歸屬感明顯增強。

5、服務羣衆得到深化。近年來,各級黨組織堅持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圍繞羣衆所思所想所盼,大力推動基層幹部密切聯繫羣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服務能力提升。在鄉鎮幹部中深入開展 “一人學一技”活動,引導鄉鎮幹部學技能、用技能、授技能,以實用技術直接服務羣衆。目前,全市85%以上的鄉鎮幹部都掌握了1門以上的“種、養、加”實用技能或技術。20xx年,省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我市召開全省鄉鎮幹部“一人學一技”活動經驗交流會,推介我市的做法和經驗。服務載體豐富。積極探索創新服務羣衆載體,形成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生動局面。市本級深入開展農村建整扶貧,重點對98個深度貧困村採取“三聯一包”的形式進行結對幫扶。沅陵縣建立縣級農村信息服務中心和5個鄉級農村一體化服務中心,根據農戶和市場的需要,着力開展科技推廣、動物防疫、信息等服務。中方縣通過製作便民服務卡、服務承諾卡等形式,把鄉鎮幹部的姓名、技術專長、承諾事項、聯繫方式寫在卡上,免費發放到農戶家中,方便羣衆聯繫。漵浦縣推行“周例會、月座談、季議事”工作法,要求鄉鎮幹部撰寫民情日記、月工作小結,建立民情臺賬,全面瞭解民情,深入查找問題,及時解決矛盾。芷江縣推行“村民事務全程代理”服務,羣衆只需將所要辦理的事項委託給代辦員,代辦員就會按照規定流程對羣衆委託的事項提供無償代辦服務。麻陽縣在鄉鎮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在村設立“便民服務站”,實行“一箇中心”對外、“一體化”辦公、“一條龍”服務,簡化繁瑣辦事程序,方便羣衆辦事。服務成效明顯。近年來,全市各級黨員幹部聯繫幫扶困難羣衆21553人次,爲羣衆辦實事好事96455件,解決矛盾糾紛73452起,幫助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14.7萬人,新解決28.7萬農民飲水難問題,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30元,比20xx年增加2650元,農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6、工作機制得到完善。着眼於鞏固發展黨建成果,基層黨建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建責任意識明顯增強。把黨建工作以200分值納入全市綜合績效考覈範疇,將黨建工作同經濟工作、中心工作一起研究、佈置和考覈。以“三級聯述聯評聯考”爲推力,要求各級黨組織負責人自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做到述職述黨建、評議評黨建、考覈考黨建、任用幹部看黨建。目前,全市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管黨意識明顯增強,抓黨建工作力度明顯加大。規範建設逐步完善。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決定》,建立黨建工作目標管理、年度報告、分類排位、責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使基層黨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序可進。在全省率先制定《懷化市村黨組織工作暫行規定》,分別從組織設置、工作職責、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議事決策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對村黨組織和村委會工作進行了規範,促使其決策更加科學、管理更加民主、監督更加有力。實施“四千人員”工程,幫助貧困村、後進村和難點村加強黨建工作,指導非公有制企業及社會組織組建黨組織和開展黨的工作,幫助聯繫黨組織建立信息平臺、完善資料、佈置陣地。管理手段更加科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組建“六橫七縱”的立體網絡,建立4136個網格黨小組,將全市1萬多黨組織和23萬多名黨員納入網絡平臺內進行管理,取得明顯成效。這一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郭開朗充分肯定,湖南日報、紅網等媒體進行了重點推介。示範創建深入推進。堅持基層組織示範創建“十化”標準,在全市大力開展基層黨建示範創建活動,使基層黨組織聚焦品牌效應,學有榜樣、建有標準、趕有目標。目前,全市共創建基層黨建示範點539個,打造了320、209國道沿線貫穿9個縣(市、區)涉及22個鄉鎮的黨建示範長廊及主城區涉及5個街道13個社區的黨建示範帶。涌現全國、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31個,其中,沅陵、芷江兩個縣被列爲全省基層黨建示範創建縣。

二、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我市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方面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但與xx大的新要求相比,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與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的任務相比,基層基礎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尤其是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難以適應新要求。基層組織建設關鍵在人,關鍵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這個“領頭雁”。從調查情況來看,我市基層幹部隊伍建設總體情況是好的,村幹部主流是好的,但基層幹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文化偏低、素質不高、年齡老化、能力較弱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年齡文化結構不優。全市3828名現任村黨支部書記,35歲以下145人、僅佔3.8%,35-40歲362人、佔9.5%,40-45歲811人、佔21.1%,45-55歲1513人、佔39.5%,55歲以上997人、佔26%;本科以上文化的29人,僅佔0.8%,大專443人、佔11.6%,高中或中專1813人、佔47.4%,國中及以下1543人,佔40.3%;帶奔履職能力不強。相當部分村支部書記帶頭無方,致富無門,進取精神不足,工作默守陳規,守攤子,混日子,“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知識、有能力、頭腦靈活、年輕有爲的村幹部偏少。現任村書記爲致富帶頭人的只有697人、佔18.2%,具有外出務工經商經驗的165人、佔4.3%,屬復原退伍軍人的247人、佔6.4%,大學生村官5人、佔0.1%。個別村書記甚至申請吃低保。後備幹部培養不足。缺乏後備幹部培養意識,有的村還很難找出合適的村書記人選。相當部分村書記任職時間偏長,目前連續任村書記10-2019年的793人,15-20年的263人,20-25年的98人,25年以上的56人。農村一些德才公認、處事公道、管理公開,見多識廣、具有市場經濟能力、摸爬滾打實踐經驗,致富帶富能力強、有奉獻精神回村任職的優秀骨幹分子未及時充實到基層幹部隊伍中來,基層隊伍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問題仍然普遍存在。此外,一些地方對村幹部教育培訓不夠,考覈管理不嚴,少數幹部甚至違法亂紀,造成不良影響,基層幹部隊伍作風形象有待進一步提升。

2、基層運轉保障不足,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普遍較弱。近些年各地雖然把強化運轉保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作爲工作重中之重來抓,採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集體經濟實力薄弱,“無錢辦事”仍是大多數鄉鎮、村的共性問題。一是運轉保障層級不高。鄉鎮運轉經費缺口大。目前,一般是按人頭每人8000—10000元標準下撥鄉鎮運轉經費,每年每個鄉鎮財政安排的經費大概20-40萬元,但每個鄉鎮開支一般在100萬元左右,經費缺口60多萬,導致很多鄉鎮負責人把很大部分精力花在跑項目、找資金上。村級日常運轉經費低。村級運轉經費雖然普遍提高到5萬元/年,但扣除在職村幹部報酬、離任村幹部補助、辦公費、報刊水電費、培訓差旅費等,真正能開支安排的只有5000元左右。如中方縣中方鎮銅鑼村,每年縣財政下撥的運轉經費爲5萬元,其中固定用於發放4名在職村幹部生活補貼22800元,8名離任村幹部生活困難補貼7680元,8個村民小組長生活補貼11200元,加上1000多元的報刊徵訂費,實際可自由支配的運轉經費只有7320元。二是大多數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據統計,全市3856個行政村中,目前村級集體經營收入達到100萬以上的村只有2個,50-100萬的村8個,20-50萬的村25個,5-20萬的村239個,3-5萬的村283個,完全沒有集體經營收入的“空殼村”達2254個,佔58.45%。集體經濟匱乏,導致無力發展公益事業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

3、服務平臺建設滯後,服務基層羣衆不夠。基層重管理、輕服務的傾向仍比較嚴重,普遍缺乏方便辦事,服務羣衆的窗口平臺。各地便民服務設施建設處於探索起步階段,只有20%左右的鄉鎮設有便民服務中心、10%的村設有村民事務代辦點,多數羣衆仍未能享受到社會民生事務的“一站式”辦理、全程代辦等優質高效服務。鄉村幹部形式上的下基層多,實際下基層的任務目標不明確,不知道幹什麼,缺少發揮作用切入點,主動提供服務少。羣衆不清楚鄉鎮幹部下基層來幹什麼、能做什麼,對鄉鎮幹部下基層卻沒能幫助自己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問題而心存不滿。

4、基層環境仍舊艱苦,工作條件尚待改善。基礎設施跟不上。除城區鄉鎮(街道)外,目前鄉鎮工作生活條件普遍較差,特別是邊遠鄉鎮,有的辦公樓房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破舊老化,甚至成爲危房;有的配套設施少,缺食堂、澡堂、圖書室、運動場等生活基礎條件。據統計,目前還有156個鄉鎮無小澡堂、245個鄉鎮沒有小圖書室、220個鄉鎮缺運動場。生活不方便,幹部自然難安心基層。村(社區)活動場所尚待改造升級。目前,還有704個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租用或掛靠在村國小,一些村小修建於上世紀60、70年代,現已成危房。新建的20xx個村活動場所多數只有90㎡,面積偏小難以滿足需要,待升級。基層工作壓力大。每年鄉鎮(街道)一票否決工作就有計生、安全等三項,還要簽訂各類單項工作責任狀10-20個,各類檢查、考覈、評比名目繁雜,迎來送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難以集中時間精力抓工作。鄉鎮可調控手段弱。許多部門通過簽訂責任狀,把工作責任推到基層,但權利卻沒下放,變成審批、管理在上面,出事責任追究在基層。人員調配管理難。鄉鎮名義上有40-80名工作人員,但林業、國土、司法等站所人事管理權限在上級部門,鄉鎮根本管不到,實際能管到的也就20—30人。此外,一些上級部門還從鄉鎮借調人員,有的工作出現無人抓無人去落實。

5、重視激勵基層不夠,基層隊伍缺乏活力。基層幹部出路不暢。受領導職數、人員“身份”等因素限制,基層幹部上升空間很有限,提拔一般很難。特別是鄉鎮站所幹部、村(社區)幹部,因身份原因,工作實績再突出,也很難得到提拔重用。過來,我市雖探索實行了面向鄉鎮站所幹部選拔鄉鎮班子成員、面向村(社區)幹部公開招考公務員,但選拔招考規模過小,每年人數不足10名,且沒有形成長效機制。待遇報酬偏低。目前村幹部雖不全脫產,但實際工作量很大,參加家庭勞動的時間很少。一年中,村幹部大約有300天在村裏工作的佔82.6%,最少的也有180天左右,而每月誤工補貼只有500元左右,一年也就5000餘元,遠比不上外出打工和臨時工。工作考評不到位。對村(社區)幹部工作實績沒有一套科學的考評體系,幹得好不好,待遇基本一個樣。關愛尊重基層不夠。對基層幹部的形象維護有待加強。一些新聞媒體對鄉村幹部正面宣傳少,負面報道多,新聞一聚焦,好象基層幹部成天只在吃喝不幹事。有的未作深入調查,報道失實,極大地挫傷了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誤導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羣衆,鄉村幹部處於“兩頭受氣”的尷尬境地。

6、一些規定要求落實不到位,基層民主等問題仍突出。村級組織構架尚需理順。現在每個村都有黨組織、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但這幾個機構到底是什麼關係、運行的機制是什麼,還不太明確,各個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一些規定要求落實不到位。如“四議兩公開”制度,在一些村落實不嚴格,重大事項決策過程不民主、結果不公開,存在少數幹部說了算的現象;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雖然有村民理財小組、財務報賬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但依然存在財務管理混亂、收支不規範現象。如漵浦縣觀音閣鎮鐵路灣村原黨支部書記在擔任書記期間,先後從村出納處借出4.5萬元挪作他用。一些相關制度流於形式。如組織生活會出現以外出旅遊、文體活動等來代替的庸俗化傾向,發展黨員不按標準不走程序未經過羣衆推優,搞“近親繁殖”、“一個人說了算“。一些工作責任追究不到位,對違反相關制度規定的責任人處理失之於寬、失之於鬆,誡勉談話了事,紀律變成“稻草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