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的導遊詞(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4W

梅州的導遊詞(通用18篇)

梅州的導遊詞 篇1

各位貴賓,大家好.今天,我將爲大家介紹的是梅州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

早在晉代黃河流域的漢人因避亂遷到長江流域和贛、閩地區。這些保存着“純漢人”血統、語音、習俗和文化的移民,被當地官府編入“客籍”,稱作“客戶”;他們也自稱“客人”。在唐末自北宋年間,他們又多次南移到廣東的韶、循、梅、惠各州。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江西客家籍右丞相文天祥起兵爲王事效力,許多客家人紛紛響應,直抵梅州。戰罷便散落邊遠山區定居。後來,贛、閩的客家更是大規模地遷居至梅州。這就是梅州地區廣東客家人主要聚居地的歷史原因。

客家人無論遷徒到哪裏,當地良田早有歸屬,他們只能鑽進山區,常常受當地土著的排擠和山賊土匪的侵擾。因此,他們聚居而住,把房屋連成一起,變成具有防禦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裏面的生活基本設施力求一應俱全。客家人依傳統禮制和家族倫理秩序構建生活空間,以祖堂爲中心,主次分明,體現了和諧族羣的感性情懷,而且其裝飾佈置營造耕讀文化氣氛,凸顯儒家思想觀念。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他們建屋時特別注重“風水”,選址的地理環境和住宅的建築佈局都要依照堪輿術要求,符合“堂局”的準則,追求居所與自然的平衡協調。

看看前面的一片稻田,在以前是半月的池塘。說起半月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或瞭解,宏村的半月池位於整個宏村的中心,但我們眼前的半月池其地理位置並不像宏村那樣,但它們都符合“堂局”的要求,對風水起着促進的作用,有異曲同工之效。

我們進屋前看看這座石像,他就是前面這間。

“光祿第”是一座近似殿堂式的客家圍龍屋,它是客家人建築理念的最好體現,我們看看正門頂上灰塑的“光祿第”三個字,這是李鴻章的手書,它建於清光緒34年。方位座東向西,地勢西高東低,被認爲是旺宅。平面佈局爲“三堂而橫一圍”。整座建築面積達4180平方米,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間房。前有曬場,後有花頂、書齋等。建築物爲土木結構,工藝精緻,繪畫木雕較多,算得上是堂皇大觀。

中堂大廳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集、議事的場所。現在佈置光祿第的主人張弼士的生平事蹟及相關資料圖文展覽。張弼士以創辦實業獲得成功而聞名中外,他艱苦創業,爲的是以實業興邦。他誓言“生爲中華民族,當效力於中華民族”,

後來,他投身於政界,成爲一名政界名人。清光緒年間,張弼士曾任檳榔嶼領事、新加波總領事。民國初年,張弼士被委任爲袁世凱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南洋宣慰使、立法會議員、參政院參政、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等職務。他著名的成就,讓他名列“客家八賢”之中。

上堂大廳是安置張弼士牌位及舉行祭祀活動的地方。大家請看,這大廳左側第一間房就是張弼士的起居室。正屋後與圍龍邊的圓弧空地就是客家稱之爲“花頭”的光祿第上花園。上花園內,種植了荔枝、木瓜等近百種名優水果。其中的幾棵荔枝樹,已有百年樹齡,據說還是張弼士親手種下。

1982年.張弼士在山東煙臺創辦的“張裕釀酒公司”生產的紅葡萄酒,1914年曾在山東物品展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同年又獲得南洋勸業會最優等獎章。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所以孫中山先生給它題贈“品重醴泉”獎匾。1913年,該公司出品的白葡萄酒“美味思”也享有盛名。解放後,這兩種酒連續多年被評爲國家名酒。

客家民俗文化村除了“光祿第”外,還有許多可以遊覽的地方,如我們左側的釀酒作坊和酒局,在那裏我們可以知道釀酒的過程和步驟。在我們右側有許多具有農家特色的作坊和餐館,在那裏我們可以返璞歸真,感受農家文化和享受農家美食。在釀酒作坊那邊,還有一條極具特色的美食街,在那裏我們可以吃到美味的小吃和著名的客家菜。

希望大家能通過這次遊覽感受和了解傳統而富有韻味的客家文化。

梅州的導遊詞 篇2

早上好!大-家-早-上-好!(見客人沒反映時補上一句),很好,大家都睡醒了,現在請大家擡起高貴的頭看看車的正前方,看到什麼了?導遊?對!我就是你們今天的導遊,那麼請大家務必記住我這張長得不算美,但總算對得起觀衆的臉(笑聲),把我留在腦海中,旅途快樂又輕鬆。古語有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天我們同吃、同遊、同樂還同“居”(駒),哎,怎麼就同居了,有些遊客問,古時候不就把車叫駒嗎?難道我們還不是同居嗎?只要你需要我,我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面前。

那麼羅嗦完自己之後呢,隆重給大家介紹一位重要人物,一般呀重要人物出場都會有一種聲音-----,好,謝謝大家的掌聲,他就是我們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男人見了喝醋、女人見了喝蜜的^^師傅(笑聲),從後腦勺看就很像梁朝偉嘛,大家想不想看看師傅正面呀?想呀?——那是不可能滴,他站起來誰給我們開車呀?好了,我替_傅謝謝大家的掌聲。好,那現在進入正題,歡迎大家來到有“世界客都”之稱的梅州!竟然來到了“客都”那就先跟你們介紹一下客家人的歷史吧!客家,是中華民族中漢族的一支特殊民系,兩千多年來,中原地區的漢人因逃避戰亂、饑荒、迫害或因政府調遷大量南遷,集中定居在閩、粵、贛地區,又進而擴散至四川、廣西、海南、臺灣、香港、東南亞等各地。相對於這些地區的原居民而言,他們是客,因而稱爲“客家人”。從目前掌握的歷史資料看,古代中原人發生過六次大規模南遷。第一次是秦始皇時期派兵50萬駐紮南嶺地區;第二次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和三國兩晉時期;第三次是唐朝中時至五代十國的動盪時期;第四次是南宋時期金兵南下漢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敗而遷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間“移湖廣,填四川”,大量客家人向廣西、四川等地遷移。近一兩個世紀,客家人向海外的遷移逐漸增多。在客家人的遷移歷史中,梅州是最主要的集散中心;由於元代梅州的原居民畲族人起義抗元失敗而大量外逃,至明代梅州已不設“畲官”,幾乎全爲客家人所佔據,成爲客家人主要聚居區(現在僅在大埔有少量畲族人居住)。從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這兩個方面而言,梅州也就成爲了客家文

化的代表區域。

而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西北與江西省毗鄰,東北部與福建省接壤,西界本省河源市,南聯揭陽潮汕。梅州市地處五嶺山脈以南,全市85%左右的面積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山地,故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市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人口470萬,轄六縣一市一區。分別是:梅縣、豐順、蕉嶺、大埔、平遠、五華六縣,一市是興寧市,一區是梅江區。梅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南漢置敬州始,至北宋改爲梅州,清朝設直隸嘉應州。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2年8月併入汕頭專區,1965年建立梅縣專區,後改爲梅縣地區,1988年改建爲梅州市。現梅州城區是一歷史文化名城,98年建城區26.6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25萬。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總面積一點五八萬平方公里。人口主要爲漢族,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巖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地,有“客鄉”之稱,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因此,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同時,梅州也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稱譽。

稱之爲“文化之鄉”是因爲梅州的客家先民,從中原“衣冠南遷”,大都出身於“書香門第”,讀書爲上品的思想較爲強烈,讀書風氣極盛。到了明清科甲鼎盛,蜚聲海內外,清乾隆年間,嘉應州官王之正在署前樹立“人文秀區”牌坊。八十年代,文教事業發展更快,設立嘉應大學、嘉應教育學院等大專院校三間。1990年在全市實行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而“華僑之鄉”是因爲梅州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海外僑胞人數多、分佈廣、實力強,對故鄉貢獻極大,梅州華僑、華人分佈於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300多萬人;臺灣客家同胞400萬人中,多數是祖籍梅州人,僅蕉嶺籍人就有近50萬。他們一向熱愛家鄉,關心鄉梓建設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關心支持鄉梓建設熱情更加高漲,改革開放至今全市“三胞”捐贈金額達16多億元,目前有三資企業1419家。

還有“足球之鄉”是由於梅州足球運動,有近百年曆史。1956年國家體委正式授予梅縣“足球之鄉”的稱號。1979年被列爲全國16個足球運動重點地區之一。目前,梅州市和梅縣各有一支具有相當實力的專業青年足球隊和女子足球

隊。全市有足球傳統項目學校11間,大小足球場170多個,業餘足球隊20__多支。全市先後輸送到省級以上的運動員200多名,其中國家隊30多名。四十年代的亞洲球王李惠堂就是梅州市五華縣人。

近年隨着梅州社會各行業的不斷髮展,特別是開發性農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梅州又有了“新三鄉”之美稱。分別是“金柚之鄉、單叢茶之鄉、山歌之鄉”。

金柚之鄉:梅縣是全國沙田柚最大生產基地。沙田柚又稱“金柚”。全市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量20萬噸。其中梅縣種植25萬畝,年產量18萬噸,1995年3月被國家授予“金柚之鄉”稱號。

單叢茶之鄉:全市種植的優良品種單叢茶16萬畝,年總產量達6000噸,佔廣東省70%,在1997年全國茶葉博覽會上被譽爲“單叢茶之鄉”。

山歌之鄉:梅州素有“山歌之鄉”之譽;1996年5月梅縣被文化部正式授予“山歌藝術之鄉”稱號。客家山歌是我國著名的民歌之一,上承詩經十五國風,它常用比喻、起興、雙關、疊字和尾駁尾等手法。傳統山歌豐富多彩,尤以情歌更美,有一百多種唱腔。舊時客家人每逢佳節喜慶習慣進行山歌活動,1983年起梅州定中秋節爲山歌節,開展山歌打擂臺等山歌表演活動,山歌劇演出活動則遍及海內外,山歌成了連結海內外客家人親情的紐帶,也是外地遊客較爲欣賞的一種民間藝術。

梅州名勝古蹟很多,雖經歷代滄桑湮沒,今仍存或重新修復的有人境廬、千佛塔、靈光寺,這些古建築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視察梅州時,寫下“文物由來第一流”的詩句。梅州名人輩出,清乾嘉間的嶺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黃遵憲;抗日誌士、傑出詩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洋務運動家、軍事家、全國四大藏書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愛國僑領張弼士和現代亞洲球王李惠堂及葉劍英元帥都是梅州市人。梅州城區人口近30萬,佔地26.1平方公里,以梅江河爲界分江北、江南,河上建有通往南北的六座大橋。其中最早的是1931年興建的梅江橋,改革開放以來新建了東山、嘉應、梅州、劍英、憲梓等五座大橋,這五座大橋成爲連接江北和江南的主要交通樞紐。

遊覽梅州,你可以瞻仰葉劍英、黃遵憲、丘逢甲等客家名人的故居,參觀中國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圍屋,欣賞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品嚐正宗的客家美食,學說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客家話,感受客家人尊師重教、勤勞熱誠的人文

精神,還可以遊覽新建成的“綠野明珠”雁南飛茶田和文化精品千佛塔寺,泡一泡有益身心的溫泉,帶上一些客家娘酒、白渡牛肉乾和平遠梅菜開心而歸。

以上就是關於梅州的一個概括了,希望在這裏能夠爲大家留下最溫馨的一段回憶,讓大家滿載而歸!

梅州的導遊詞 篇3

今天下午,晴空萬里。我和媽媽懷着高興的心情和踏着輕快的步伐到了院士廣場,來飽覽院士廣場的美景。

到了院士廣場門口,我發現門口擺着一個比我大兩倍的石頭,石頭上刻着四個大字“院士廣場”,可謂是龍飛鳳舞,剛勁有力。

走進院士廣場,裏面的景色美不勝收。廣場中央矗立着三根石杆,大約高達二十米,造型美觀,直插雲霄,很是壯麗。我拿出手機搜索這三根石柱的名稱,不一會兒就查詢出來了——石媚杆,又粗又壯,還在杆身側刻了很多圖案,比如,鯉魚,荷花,龍。石媚杆的圖案精巧,美觀,造型獨特,精美,我忍不住在石媚杆旁與媽媽合影留念呢。

繞過石媚杆,我走到廣場右邊,那有一羣鴿子,雪白的羽毛,呆萌的樣子,可愛至極。鴿子代表和平,因此,許多大人帶領着小孩用食物給鴿子餵食,人們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再往右走,我看到了一個約十五人大的花壇,花壇裏的花五顏六色,有富貴的牡丹,有幽雅的蘭花,還有不知名的野花,似一張五彩斑斕的地毯。清涼的風吹拂,濃郁的花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樹木也跟着翩躚起舞,樹葉嘩啦啦打着節奏,啊,真是大自然的饋贈,讓我欣賞到如水墨畫雋永的情景。

走到廣場的左邊,有好幾個供遊客乘涼或嬉鬧的亭子,亭子的外形像森林裏的蘑菇,又似大大的雨傘。再往左走,有幾個小賣部,小攤,人們可以在這開始饕餮盛宴,我也買了點吃的,肚子都吃的像圓滾滾的皮球。

美好的時光總像長了大長腿的飛快過去,我和媽媽見天色已晚,自是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院士廣場,我還是會再回來的。

梅州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梅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理位置座標爲北緯23°23′~24°56′,東經115°18′~116°56′之間。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轄梅江區、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代管興寧市。總面積15876.06平方公里。

梅州市地質構造比較複雜,主要由花崗岩、噴出巖、變質岩、砂頁岩、紅色巖和灰巖六大岩石構成臺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全市山地面積佔24.3%;丘陵及臺地、階地面積佔56.6%;平原面積佔13.7%;河流和水庫等水面積佔5.4%。

山脈市境地處五嶺山脈以南,地勢北高南低,山系主要由武夷山脈、蓮花山脈、鳳凰山脈等三列山脈組成。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峯有140多座,其中位於豐順縣的銅鼓嶂海拔1560米,是梅州第一高峯。

盆地境內主要盆地有興寧盆地,面積320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積約110平方公里;蕉嶺谷地,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湯坑盆地,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河流境內主要河流有韓江,全長470公里(梅州境內長343平方公里),流域30112平方公里(梅州境內14673平方公里);梅江,全長307公里(梅州境內長271公里),流域面積13329平方公里(梅州境內10888平方公里);汀江,全長323公里(梅州境內55公里),流域面積11802平方公里(梅州境內1333平方公里);同時還有琴江、五華河、寧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鬆源河、豐良河等。此外,東江亦沿市境西北的興寧市邊境流過,在梅州境內河段長24.8公里,流域面積260平方公里。

繼善樓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雁洋橋溪村,屬列槓式客家圍屋,七排橫屋由五個大門聯結而成。就是由印尼僑商朱汀源等五兄弟聯合興建的。栩栩如生的寶瓶花卉,展露出一百年前的逼真與鮮活,這座始建於晚清末期即1902年的繼善樓,前後歷時12年,耗費光洋12萬。、

梅縣雁洋橋溪村的繼善樓屬列槓式客家圍屋,七排橫屋由五個大門聯結而成,中軸對稱,左右均衡。屋內處處瀰漫着濃郁的儒家傳統文化,保存有許多典雅的雕刻和精緻的繪畫及別具一格的書法,數量之多品質之優爲各地少見。

繼善樓由橋溪村朱氏十八世祖朱芷秀聯合兄弟五人於清光緒廿八年(1902年)動工興建,就當年的交通運輸條件來說,建造過程中的艱難程度簡直令人無法想象,屋內廳堂的石柱及檐角、臺階所用的條石皆由福建連城特製運來,水泥(當時叫作"紅毛灰")也只能從海外購進,雕刻和繪畫的工匠從外地高價聘請,石材木料及建築工藝均力求精益求精。前後歷時12年,花耗大洋12萬,被稱爲"十廳九井"的大屋才大功告成。其時兄弟五人均在海外經商,所用資金均來源於海外。

走進氣派堂皇的堂屋,只見娟秀的石柱托起粗壯的大梁,顯得高深空曠、氣勢軒昂。樑柱、斗拱、屏風和門窗都裝飾有或精美的動物雕刻或色彩斑斕梅蘭菊竹等的花鳥圖畫,僅雕刻就有鏤空見彼的透雕、打磨圓滑的圓雕和深淺起伏的浮雕,繪畫形式不但有傳統的國畫還有精美的工筆畫。雖已歷經百餘年之久,但色彩依然鮮豔奪目,強烈地反映出濃郁的儒家傳統治家文化。

造房建屋,朱氏先輩的的意願無非是企求族人安居樂業,繁榮昌盛。然而,再安樂溫暖的房屋也經不住歷史風雨沖刷,一個富有詩意的田園夢想也會在離亂中成爲過眼煙雲。繼善樓的第一次損傷來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屋內或鐵製或銅製的門、窗、欄杆統統補拆除,投進熊熊燃燒的爐膛中。

第二次損傷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彷彿是在一夜之間,繼善樓內各種祥禽瑞獸凡突顯部分或被鐵錘錘平或被鐵鏟鏟實,就連大門上方突顯的"繼善樓"三字也被鏟去。更爲可悲的是,本屬朱氏後裔的一個年青後生,也在有意和無意間做了一件蠢事。當年二樓上廳左邊書房住着一對年輕夫婦,做丈夫者那時正好在部隊服役,特修書一封,叫家人將房間硬木屏風板上精美的陰烙家訓鏟去,家人豈敢怠慢,特僱工花了幾天時間才做完此事。有趣的是,住在右邊的一對年輕夫婦當時都在家耕田,根本無心去做這既花錢又不討好的事,故無意中保存了右邊的"朱子家訓",實爲不幸之中的幸事。

第三次劫難是在20__年3月一個月黑風高的雨夜,一夥盜賊潛入山村,悄無聲息進入繼善樓,將28塊價值連城的窗花木雕全部撬走,使繼善樓留下永遠的遺憾。難怪現如今還在守護繼善樓的一位朱氏村民,凡有遊客參觀,談及此事時都會感慨萬千地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哪"。

風雨的的侵蝕,人爲的破壞,使繼善樓元氣大傷,好在因其工藝精品大多,樑柱上的雕刻還在,牆壁上的繪畫還在,屏風上的陰刻文字還在,整體建築風格還在……,精華部分還被大量完整地保存下來,人們仍能從中感悟出當年的豪華與氣派,解讀出儒家治家文化的真諦。

梅州的導遊詞 篇5

一、葉劍英元帥故居、紀念館

葉劍英生平葉劍英(1897—1986),原名葉宜偉,字滄白,1897年4月28日出生在梅縣雁洋鎮一個貧苦農民家裏,1986年10月22日逝世於北京,享年90歲。

葉劍英是在一個動盪的年代中成長起來的。少年時代就曾參加過“剪辮子”,打“潮勇”等反抗清王朝的鬥爭。1913年,葉劍英參與創建梅縣私立東山中學。在東中時,他品學兼優,連續兩屆被選爲學生自治會會長。他曾登上學校後山“油巖”揮筆寫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詩篇:“放眼高歌氣吐虹,也曾拔劍角羣雄。我來無限興亡感,慰祝蒼生樂大同”。

葉劍於1917年夏就讀於雲南陸軍講武堂,1920年夏畢業後,投身於孫中山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曾先後參加北伐與東征,立下赫赫戰功。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廣州起義軍事指揮部副總指揮、八路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北平市市長、廣東省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重要職務,是十大元帥之一,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設鞠躬盡瘁。他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勳、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卓越領導人之一。

葉劍英的突出貢獻在葉帥的一生中,有三次爲人民作出了特殊的偉大貢獻。第次,是在南昌起義前夕,冒險送情報給葉挺等起義領導,粉碎了國民黨企圖撲滅起義部隊的陰謀,使起義取得勝利。第二次,1935年7月,葉劍英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在長征中,他爲維護全黨和全軍的團結,機智勇敢地同張國燾分裂軍、危害黨中央的陰謀作鬥爭,爲黨中央和紅軍北上立了大功。後來,毛澤東曾多次談到這件事,並且讚揚葉劍英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有一次,毛澤東摸着自己的腦袋,對人風趣地說:“葉劍英同志在關鍵時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了”。第三次,是1976年,葉帥和中央一些領導一起,周密計劃,一舉粉碎了“___”反黨集團,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的命運。在這場鬥爭中,葉劍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他得到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尊敬、愛戴和懷念。所以,凡到了梅縣的海內外遊客都希望到葉劍英元帥故居、紀念館看看。

葉帥故居故居位於梅縣雁洋鎮虎形村,始建於清代,爲他祖父所建,系客家單門樓式兩槓平房,共有15間房子,其中4間爲葉帥家所有。右側第一間是廚房,第二間爲葉帥父母的臥室,牆上懸掛着葉帥雙親的遺像,左側后角二間分別是葉帥少年的臥室及雜室。1897年4月28日葉帥誕生在這裏,並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進入葉帥臥室,牆上掛着一幅他少年時期的半身照片,牆角擺有兩張木凳加木板的鋪板牀,吊着蚊帳、棉被,枕頭整齊疊着,還有一個老式櫃子。故居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劍英元帥紀念館爲緬懷葉劍英元帥的光輝業績,由海內外鄉親捐資興建“葉劍英元帥紀念館”。紀念館位於葉帥故居右側,1987年7月動工興建,1989年10月竣工,1993年冬擴建。葉帥紀念館佔地約10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爲3546平方米,結構佈局分前庭和側庭組成,建築物依庭而建,平面圖呈“矩形與馬蹄形”組合,其風格具有客家民居的特性和現代園林建築的手法相結合,獨具一格。

館內現有基本陳列面積約1500平方米,展線全長280米,有5個展覽室,分別以大量的照片、史料、實物、書畫共5個專題向人們展示葉劍英元帥光輝偉大的一生。該館現有藏品資料3000多件,其中實物藏品150件,主要是葉劍英元帥生前用過的實物。1994年經全國革命文物鑑定組鑑定,有2件爲一級革命文物。“光昭日月豐碑在,風範長存勵後人”。葉帥光輝的革命業績,偉大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品質,激勵我們抓住一切機遇,抓住梅州經濟發展,讓“世界客都,文化梅州”享譽海內外。

二、黃遵憲與人境廬

黃遵憲生平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梅縣東區(今梅江區)人,29歲中舉人,後任清廷駐日本、英國使館參贊,駐美國、新加坡總領事,湖南署理按察使等職。駐外其間,在溝通中日文化交流、抵制美國排華、保護華僑權益、創立南洋護照制度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回國後,大力宣揚維新變法,深受光緒皇帝賞識,特頒旨召見。他的著作主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誌]、[日

本雜事詩]等,爲清末外交家、政治家、啓蒙思想家和愛國詩人。

黃遵憲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未光緒年間。雖然只是一位舉人,但他博學多才,又有一顆愛國憂民之心。光緒3年(1877年)被朝廷破格晉升爲駐日使館參贊,成爲駐日參使何如璋的最得力助手與參謀。在駐日友贊4年內,着重研究日本歷史,特別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後寫成一部50多萬字的《日本國誌》。這部書不僅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日本歷史的專著,同時也成爲日本的第一部“國史”,它爲當時中國的政治改革運動---即戊戌變法維新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從日本回國後,黃遵憲又先後任駐美參贊、駐美國舊金山及新加坡領事。他在擔任十多年外交官期間,爲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建議政府實行護照辦法與保護華僑做了大量工作,受到華僑和中外人士的敬仰。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黃遵憲被召回國,任江寧洋務局總辦。並積極投身於救國圖存的維新運動,提倡科學救國,興辦實業,加強國防和改革維新,推行新政,主張對外開放,先後參與強學會和創辦《時務報》,得到光緒皇帝賞識,下旨召見,當面諮詢。在署理湖南按察使期間,大力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卓有成效。

戊戌政變失敗後,黃遵憲因涉嫌被清政府解職放歸故里後,邀集地方人士創設嘉應教育學會,大力倡辦新學,爲推動梅州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倡辦教育的同時,在人境廬內潛心著述,先後著有《日本雜事詩》、《人境廬詩草》等,他的詩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史詩”之稱。他的詩論主張“我手寫我口”,提倡反映現實,被稱爲“詩界革命的鉅子。因此,他被列爲“中國十大愛國詩人”之一。可以說,黃遵憲是在100多年前,提倡科學救國,主張改革開放的先驅,也是詩壇革命的榜樣。

人境廬人境廬取意於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名句,是我國著名愛國詩人、傑出的外交家黃遵憲的故居,爲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在市區東山大橋下的小溪脣,於1884年由黃遵憲親自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這座故居佔地面積不大,但建築精巧,佈局合理,裏面有會客廳、書房、臥室、藏書室、無壁樓、五步樓、十步閣、息亭、花壇、假山等,藏書室內有黃遵憲的各種著作和讀過的書共8000多冊。廬中保留着黃遵

憲親自撰寫的對聯,如會客廳對聯:“萬丈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另有一聯:“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從五步樓、十步閣、望百步長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繪了這故居的環境。進入人境廬,你就會感到這是別開生面的文化景觀。

三、丘逢甲及其故居

丘逢甲生平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名倉海,祖籍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出生於臺灣苗栗縣。1889年赴京考試中進士,任清廷工部主事。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即辭官返臺,首倡自救,督辦團練,任義軍副統領,率義軍堅持抗日、衛國護臺,威震敵膽。後返鄉辦學,主講韓山書院、東山書院、景韓書院,任廣東教育總會會長、教育司長等職,一生創作詩歌數千首,傳世1700多首,是晚清時期的愛國先驅、抗日誌士、傑出的教育家與詩人。

丘逢甲故居位於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現改名爲逢甲村。來到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末狀元夏同和書寫的“澹定邨”3個大字。舉目四望,但見山巒疊翠,草木蒼蒼。農家房舍鱗次櫛比。村中心有一座典型的客家兩堂四橫圍屋,這就是1896年丘逢甲內渡後經過一年多建成的“培遠堂”。

故居大門懸掛着清末翰林溫仲和題寫的“培遠堂”匾額,兩側的對聯“培栽後進,遠繼先芬”,系丘逢甲所撰,其意境清新,內涵深遠。進入大門,下廳的右邊是表現丘逢甲1895年在臺灣保衛戰中奮勇殺敵的油畫《抗倭守土》,英雄氣概躍然紙上。左邊是丘逢甲陳列室,有生平事蹟年表和《春愁》詩手跡。上堂匾額“積善餘慶”爲臺灣巡撫唐景崧所書。內堂匾額“心泰平草廬”,爲當年廣州巡撫許振緯所書,兩側是丘逢甲自己撰寫的對聯:“西枕廬峯,東朝玉筆,山水本多情,耕讀漁樵俱適意;南騰天馬,北度仙橋,林泉皆勝境,用藏出處盡隨心。”其實,他的心並不平靜,只不過藉此撫慰自己。他一心要報仇雪恥,收復臺灣,面向臺島,他立下了“十年如未死,捲土定重來”的誓言!陳列的詩稿和抗日保臺時繳獲的3把日本軍刀爲他作證。

故居左屋“蟄庵”,是丘逢甲當年吟詠詩聯的地方,《春愁》就是在這裏寫成的。這座極富客家色彩又能反映思念臺灣的圍龍屋,背倚廬山峯,南接天馬騰空,東對玉筆峯,北傍仙橋飛渡。丘逢甲將他的圍屋座向安置在坐西向東,其用意是

時時面向臺灣。在南北廂房上的樓窗也可以發現與其窗戶不同,窗頂成三角形,下端成四字形,不難看出是個“臺”字,丘逢甲抗日保臺的強烈意識,活靈活現在我們眼前,令人肅然起敬。

四、張弼士與光祿第

張弼士生平張弼士(字振勳1840——1916)是大埔縣西河車龍村人,16歲隨人赴南洋,從事椰子、咖啡、橡膠、錫礦等的開發經營,後成鉅富,業績輝煌,商官兼備,仕途發達,名聞中外。清光緒年間,曾任檳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光緒29年,光緒皇帝賜張弼士太僕待卿、光祿大夫;民國初年,張弼士被委任爲袁世凱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南洋宣慰使、立法會議員、參政院參政、全國商會聯合會長等職務。他先後投資興辦粵漢鐵路、廣三鐵路、煙臺張裕釀酒公司等企業,所產“金獎白蘭地”酒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章。同時,他捐巨資爲國內、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興建學校多座,貢獻巨大,爲名揚四海的愛國華僑實業家。張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愛國僑領,是客家八賢之一,他艱苦創業、實業興邦的民族精神和“生爲中華民族,當效力於中華民衆”的愛國思想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

光祿第張弼士故居“光祿第”位於大埔縣西河鎮車龍坪村,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築座東向西,土木結構,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築面積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橫一圍構成,是客家圍龍屋的一種。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還有前後花園及書齋等。整座建築工藝精緻、繪雕並齊、中廳兩旁斗拱有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大廳兩旁斗拱有木鑿鎏金通花金獅滾球,正六頂灰塑李鴻章手書的“光祿第”屋名。

客家民俗文化暨張裕酒文化展覽館設在“光祿第”左側第一排橫屋內,一樓下堂房間、中廳爲客家民俗文化展廳,展出客家民俗文化相關圖片,特別突出表現大埔各種類型的客家民居及民俗活動的風采;一樓上堂房間爲張裕酒文化展廳,展出張裕釀酒公司的一百多年曆史釀酒產品實物。二樓房間擺設客家民俗實物,展出客家古代生活用具、傢俱等實物。

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合、議事的場所。也是整個大屋講究的建築空間。

梅州的導遊詞 篇6

一座風景如畫的山城:悠悠的梅江水,古老的梅江橋,婉轉動聽的客家山歌,還有郊外那古樸雅緻的圍龍屋,那滿山金黃誘人的柚子……這就是我的故鄉——梅州。

這裏有世界“客都”之稱,是有名的“文化之鄉”、“足球之鄉”、“華僑之鄉”、“金柚之鄉”、“單叢茶之鄉”。這裏人才輩出,古有愛國詩人黃宗憲、丘逢甲等,今有開國元帥葉劍英,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和慈善家田家炳等。

這裏青山綠水,空氣清新,是有名的宜居城市。體閒到梅州,享受慢生活”!遊覽的景點衆多:有千年古剎靈光寺,雁南飛茶田,雁明湖,客天下,千佛塔,客家公園等。每處景色秀麗迷人,各俱特色,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你站在裝飾一新的梅江橋上,腳下是寬闊的梅江河,放眼望去,不禁會驚歎客家人的勤勞和智慧。兩岸堅固的長堤,守衛着一江兩岸人民的安寧,兩岸高樓林立,熱鬧繁華。沿江半島,沿江金岸,東山教育基地,親水公園,院士廣場……。當你慢慢地走在親水公園的河堤上,看!清澈的河水中一羣羣小魚在水中互相潑着水,在嬉戲打鬧着。大理石構建的河堤欄杆光潔明亮,路邊相見的鵝卵石特別好看。路旁一顆棵柳樹在舒展着自己美麗的長頭髮,一羣羣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一隻只小蟲子在草叢中開舞會……走着走着,我來到東山教育基地,那裏有一排排整齊的學校,幽雅的環境,寬敞的街道,到處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院士廣場正中的噴泉配上輕柔的音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一羣羣白鴿在廣場上飛來飛去,吃着休閒人們給的食物,歡快的叫着。不遠處,可更熱鬧啦!老人們在下棋,打太極拳,小孩子們在玩滑板車,踢鍵子,捉迷藏……到了晚上,霓虹燈的裝飾讓這裏顯得更加絢麗,人們在廣場上盡情地跳舞,唱歌,在公園散步……

最後我們再一起去嚐嚐我們客家美食。梅州最出名的美食有:客家釀豆腐,鹽焗雞、梅菜扣肉,客家釀酒,梅州醃等面等。還有醇香的客家釀酒,喝了肯定會令你深深地陶醉……

故鄉,你是如此的美麗,你像巨龍一樣騰飛。我現在一定好好學習,將來要讓可愛的故鄉更加繁榮昌盛!

梅州的導遊詞 篇7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漢族民居建築,福建西南部及廣西北部、廣東傳統客家住房樣式。遍佈於梅州(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蕉嶺縣、平遠縣共2區1市5縣)全市8縣(市、區),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曆史。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被衆多國內外專家譽爲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築奇葩、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且開始啓動客家圍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其主要結構類型有:

兩堂兩橫一圍龍、兩堂四橫一圍龍、三堂兩橫一圍龍、三堂四橫一圍龍及二圍龍、三圍龍甚至六圍龍等。一般以中間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爲基礎,周圍的圍屋層層擴建自由組合。從一個屋的規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興衰。儘管規模大小不同,但圍龍屋的基本設施卻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主要包括:風水塘、禾坪、大門、斗門、伸手、正堂、花胎、龍廳、排水溝、遊廊、天井、巷道、正屋、花廳、花階、圍屋、雜屋、廁所、畜棚等。關閉了通向外界的大門,這裏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最多時100多戶人家同住在一個大圍龍屋內。

梅州的導遊詞 篇8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漢族民居建築,福建西南部及廣西北部、廣東傳統客家住房樣式。遍佈於梅州(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蕉嶺縣、平遠縣共2區1市5縣)全市8縣(市、區),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曆史。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被衆多國內外專家譽爲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築奇葩、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且開始啓動客家圍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其主要結構類型有:

兩堂兩橫一圍龍、兩堂四橫一圍龍、三堂兩橫一圍龍、三堂四橫一圍龍及二圍龍、三圍龍甚至六圍龍等。一般以中間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爲基礎,周圍的圍屋層層擴建自由組合。從一個屋的規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興衰。儘管規模大小不同,但圍龍屋的基本設施卻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主要包括:風水塘、禾坪、大門、斗門、伸手、正堂、花胎、龍廳、排水溝、遊廊、天井、巷道、正屋、花廳、花階、圍屋、雜屋、廁所、畜棚等。關閉了通向外界的大門,這裏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最多時100多戶人家同住在一個大圍龍屋內。

梅州的導遊詞 篇9

梅縣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廣東省梅縣雁洋鎮,總面積450公頃,是廣東寶麗華集團公司飽蘸着祖國茶文化, 在青山綠水間濃墨重彩揮灑而就的融茶葉生產、加工和旅遊度假於一體的山區“三高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農業”的開放型旅遊度假區。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風光、旅遊勝地”爲發展方向, 通過茶葉種植、加工、茶藝、茶詩詞等形式營造了濃厚的茶文化內涵並融客家文化於其中,既有自然風光,又有農業開發、度假功能。在雁南飛茶田裏,你將發現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美景,層巒疊翠的茶園,古樸雅緻的別墅,潺潺的流泉,花團錦簇,綠草如茵……,你不但可以飽覽美景,而且可在遊覽中增長不少茶的知識,領略古今中外茶文化內涵,同時還可以享用傳統的客家菜,如開鍋肉丸,山溪香螺、梅菜扣肉以及茶田特色的香茶燉烏雞等新式菜餚。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研製開發的系列茗茶,香氣清高幽深,滋味 鮮爽,乃茶中珍品。其中金單叢烏龍茶己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自1997年10月開業以來,雁南飛茶田先後被評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省級旅遊度假區”、“省生態旅遊示範區”、“省文明窗口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雁南飛是一座非常美麗的茶園,也是一個非常雅緻的度假村。它1997年10月才建成開放,得到了國內外遊客的一致好評,被贊爲“綠野明珠”,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爲省級旅遊度假區。在這裏,你將發現你心目中“世外桃源”的美景:層巒疊翠的茶園,雅緻的別墅,潺潺的流泉,如茵的綠草……你肯定會忍不住拍掉很多膠捲的。不僅如此,這裏的服務十分熱情,你可以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免費品嚐這裏出產的各種茶葉。它的茶葉包裝精美,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內涵,還有很多造型各異的茶壺出售呢!如果你喜愛中國茶文化,雁南飛值得一遊,它的茶葉加工廠歡迎參觀。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旅遊農業,雁南飛更是一個很好的窗口。

一旦你在雁南飛住下度假,就更能領略它的美麗了,它有16幢大小不同的別墅,按幢出租,住在這裏,十分安靜,完全沒有城市的喧囂,你可以在綿軟如絮的綠草上散步,或者打網球、做美容、釣魚、游泳。這裏有三個露天泳池,各不相同。泳池水和飲用水都是清澈甘甜的山泉水,可以想象,這裏的飯菜和茶當然也就特別香了!

雁南飛對遊客有兩項優惠,一是泳池和茶藝館免費開放,而且憑門票可以在景區內作同樣金額的免費消費呢!

雁南飛距梅州45公里,交通方便,它緊鄰靈光寺和葉劍英故居,建議你同時遊覽這三個景點。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門票

門票50元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交通

交通:雁南飛距梅州45公里,交通方便,它緊鄰靈光寺和葉劍英故居,建議同時遊覽這三個景點。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住宿

最方便的是住在園內,因園內有16幢大小不同的別墅,按幢出租,旅客可以盡情在茶園裏享受.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美食

不但可飽覽美景,而且可以在瀏覽中增長不少茶葉的知識,領略古今中外茶文化的內涵,還可以品嚐當地的客家菜,如開鍋肉丸,山溪香螺,梅菜扣肉以及茶田特色的香茶烏雞等新品菜式。

梅州的導遊詞 篇10

在嶺南山區客家人聚居的村子裏,人們隨處可看到許多風格獨具、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築: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客家圍龍屋存世最多,也最爲著名,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爲最具中國民居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客家圍龍屋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擡樑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在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爲“一進三廳兩廂一圍”。普通圍龍屋佔8畝、10畝,大的佔地30 畝以上。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壘。屋內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是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生活的典型縮影。

客家圍龍屋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梅州客家圍龍屋那一座座羅圈式的圍龍屋穩坐山腳下,隨着山腳地勢參差,朝向各異,一字形排開,猶如一羣剛獲得豐收的老農自得地坐在田頭,把酒話桑麻。一般來說,客家圍龍屋都是繞着水塘倚山而建。於是在梅州客家圍龍屋等鄉村,你常常可以見到幾十座圍龍屋錯落有致地、成網狀分佈在池塘邊--此爲風水師所說的“網狀風水”。網能打魚,而魚在中國文化裏常有吉利、富餘、多子多孫之意。 圍龍屋的整體佈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客家圍龍屋的特點:

以土樓、圍龍屋、殿堂式圍屋爲代表的客家傳統民居,類型不一,風格有異。然而,其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則是它們突出的共同特點。

1.堅固性:現在的福建、廣東梅州一帶的圓形、方形土樓,一般都有200-320xx年乃至500-620xx年的歷史。它們歷經風雨洗刷,強烈地震,颱風襲擊,至今安然無恙,巍然屹立在叢山峻嶺之中。

2.安全性:歷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漢人,他們南遷至閩粵贛邊區山區後,爲防止土著和盜匪的打劫及猛獸的襲擊,他們建造的土樓、圍屋,皆防範嚴密,甚爲安全。

3.封閉性:客家民居,不論土樓還是圍屋,五鳳樓,裏面的每一個房間,廳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樓梯相通,住戶生活方便。然而,它們對外則是全封閉的。土樓一般只開一個正門一個後門,或一個正門兩個側門,圍屋,圍龍屋的各橫屋,半環形圍屋,皆設有門樓。萬一有盜匪打劫,只要把門一關,便封閉得嚴嚴實實的。

4.合族聚居性:客家土樓,圍龍屋,五鳳樓等,一般都規模龐大。永定“承啓樓”有300多個房間,面積5376平方米。“遺經樓”有五層樓,面積10336平方米,光是廳堂便有51個。難怪日本一位建築學教授看了永定土樓後寫道:“這動人的客家土樓,與其說是一幢龐大的住宅,不如說是一座小城市”。

看過"

梅州的導遊詞 篇11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爲粵東第一家AAAA-旅遊景區,是由廣東寶麗華集團公司於1995年1月投資開發的,佔地總面積4.50平方公里,1997年10月8日對外營業。度假村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圍龍大酒店建築工藝精湛,20xx年榮獲建設部授予的“魯班獎”。景區以茶文化爲主題,處處是羣山環抱,百花繁盛,茶田疊嶂,四季如春的自然景觀。

雁南飛神石是度假村的標誌性建築,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本認同:“茶中情”表達了雁南飛經茶文化爲內涵,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目前,雁南飛已種植白葉單叢爲主的標準化茶田2600畝,建起了現代化的茶葉工廠。

雁南飛大道兩邊種植有小葉榕樹和鳳凰木,樹下種上各種季節性的鮮花並擺放大小溪石作園林景觀,山崖上種植的是勒杜鵑、炮仗花等花卉進行立體綠化,右邊種植的生態龍眼園、荔枝園以及改造種植的馬佔相思速生林;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樹、種草和種花,不但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兩邊美麗的園林景觀,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圍龍大酒店是根據客家圍龍屋的反圍龍結構建造,建築面積120xx多平方米,樓高6層,從大堂進入直接到第4層,上下各3層,共有標準房、套房和單間138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個特別設置陽臺,站在陽臺上可以盡情觀賞度假村的美景,這是酒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酒店非常注重文化內涵的建設,在每個客房和過道上都裝裱了客家名人詩畫和名人格言。首層爲美容美髮、桑拿健身等娛樂設施。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溫馨宜人的服務,幽雅的環境,讓您領略到客家獨特的款待之道所蘊含的正宗與傳統,品嚐特作精緻的佳饌美餚和甘滑香濃的雁南飛茗茶,讓您在青山綠水之間,心情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茶文化和客家文化。

交通信息

雁南飛距梅州45公里,交通方便,它緊鄰靈光寺和-故居,建議同時遊覽這三個景點。

住宿信息

景區內有酒店可以入住,園內還有16幢大小不同的別墅,按幢出租,旅客可以盡情在茶園裏享受。

梅州的導遊詞 篇12

梅縣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廣東省梅縣雁洋鎮,總面積450公頃,是廣東寶麗華集團公司飽蘸着祖國茶文化, 在青山綠水間濃墨重彩揮灑而就的融茶葉生產、加工和旅遊度假於一體的山區“三高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農業”的開放型旅遊度假區。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風光、旅遊勝地”爲發展方向, 通過茶葉種植、加工、茶藝、茶詩詞等形式營造了濃厚的茶文化內涵並融客家文化於其中,既有自然風光,又有農業開發、度假功能。在雁南飛茶田裏,你將發現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美景,層巒疊翠的茶園,古樸雅緻的別墅,潺潺的流泉,花團錦簇,綠草如茵……,你不但可以飽覽美景,而且可在遊覽中增長不少茶的知識,領略古今中外茶文化內涵,同時還可以享用傳統的客家菜,如開鍋肉丸,山溪香螺、梅菜扣肉以及茶田特色的香茶燉烏雞等新式菜餚。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研製開發的系列茗茶,香氣清高幽深,滋味 鮮爽,乃茶中珍品。其中金單叢烏龍茶己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自1997年10月開業以來,雁南飛茶田先後被評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省級旅遊度假區”、“省生態旅遊示範區”、“省文明窗口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雁南飛是一座非常美麗的茶園,也是一個非常雅緻的度假村。它1997年10月才建成開放,得到了國內外遊客的一致好評,被贊爲“綠野明珠”,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爲省級旅遊度假區。在這裏,你將發現你心目中“世外桃源”的美景:層巒疊翠的茶園,雅緻的別墅,潺潺的流泉,如茵的綠草……你肯定會忍不住拍掉很多膠捲的。不僅如此,這裏的服務十分熱情,你可以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免費品嚐這裏出產的各種茶葉。它的茶葉包裝精美,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內涵,還有很多造型各異的茶壺出售呢!如果你喜愛中國茶文化,雁南飛值得一遊,它的茶葉加工廠歡迎參觀。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旅遊農業,雁南飛更是一個很好的窗口。

一旦你在雁南飛住下度假,就更能領略它的美麗了,它有16幢大小不同的別墅,按幢出租,住在這裏,十分安靜,完全沒有城市的喧囂,你可以在綿軟如絮的綠草上散步,或者打網球、做美容、釣魚、游泳。這裏有三個露天泳池,各不相同。泳池水和飲用水都是清澈甘甜的山泉水,可以想象,這裏的飯菜和茶當然也就特別香了!

雁南飛對遊客有兩項優惠,一是泳池和茶藝館免費開放,而且憑門票可以在景區內作同樣金額的免費消費呢!

雁南飛距梅州45公里,交通方便,它緊鄰靈光寺和葉劍英故居,建議你同時遊覽這三個景點。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門票

門票50元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交通

交通:雁南飛距梅州45公里,交通方便,它緊鄰靈光寺和葉劍英故居,建議同時遊覽這三個景點。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住宿

最方便的是住在園內,因園內有16幢大小不同的別墅,按幢出租,旅客可以盡情在茶園裏享受.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美食

不但可飽覽美景,而且可以在瀏覽中增長不少茶葉的知識,領略古今中外茶文化的內涵,還可以品嚐當地的客家菜,如開鍋肉丸,山溪香螺,梅菜扣肉以及茶田特色的香茶烏雞等新品菜式。

梅州的導遊詞 篇13

梅縣雁南飛茶田景區坐落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梅縣雁洋鎮,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景區以客家文化、茶文化和生態旅遊文化爲主題。

在這裏,你可以欣賞原生態的客家歌舞表演、品嚐可口的客家美食,或是在精美的園林藝術和滿園鮮花中,欣賞清雅的茶藝表演;你也可以盡情地呼吸充滿負離子的清新空氣,靜心享受遠離喧囂的生活。此外,你還能品嚐客家鹽焗雞、農家梅菜扣肉等傳統客家菜。

景區主要有雁南飛神石、雁南飛大道、遊客中心和茶情閣、茶藝表演、笑傲江湖瀑布、龍那山生態谷、仙茶閣、高級別墅區等景點及設施。

雁南飛神石是度假村的標誌性建築,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茶中情”表爲內涵,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的茶藝表演,茶藝功夫茶分爲傳統功夫茶和現代功夫茶兩種,泡飲流程黃有18道工序,前12道由茶藝小姐表演沖泡流程,後6道主要品飲,在這表山綠水之間把盞聞香,細品甘露,可以親身體會茶文化的內涵。

“笑傲江湖”瀑布,全長168米,高4.8米。瀑布下面的石碑上刻有各種名人格言,非常耐人尋味。龍那山生態谷有峯戀疊嶂的原始次生林區,一個天然大氧吧。

梅州的導遊詞 篇14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極具嶺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它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內涵,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更是廣東文化的重要代表,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被譽爲“世界民居建築奇葩”的梅州圍龍屋。

梅州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因戰亂饑荒逐漸南遷的客家人,爲防止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選擇邊遠的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起了圍龍屋。

圍龍屋採用的是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擡樑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以“一進三廳兩廂一圍”爲主體結構,其建築形式有磚瓦和特殊土坯兩種。客家工匠們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稠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這些高大堅固的土樓。

圍龍屋內分別建有多間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普通的圍龍屋佔地8到10畝,而大圍龍屋的面積甚至可達30畝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圍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長時間。

圍龍屋的主體是堂屋,堂屋後面則建築半月形的圍屋,與兩邊橫屋的頂端相接,將正屋圍在中間。圍龍屋多依山而建,整座屋宇跨在山坡與平地之間,形成前低後高、兩邊低中間高的雙拱曲線。屋宇層層疊疊,從屋後最高處向前看,是一片開闊的前景。從高處向下看,前面是半月形池塘,後面是圍龍屋,兩個半圓相合,包圍了正屋,形成一個圓形的整體。

圍龍屋的中軸線房間爲龍廳,正對上堂祖龕,是存放公共物品的保管廳。在圍屋與正堂之間有一塊半月形空地,稱“化胎”。“化胎”的斜面並不鋪平,而是種植花木或用碎石鋪砌,寓有龍氣不會閉塞而化爲胎息之意,是全屋的風水寶地。

屋前必有半月形池塘,屋後必有半月形化胎,這就是梅州圍龍屋的第一大特點。兩個半圓形同陰陽兩儀,圍繞着方正的堂屋,寓意“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而在正屋與化胎之間,一般還會開一深溝,作爲圍屋與正屋的分界,其作用在於有利排水,以免正屋潮溼。

梅州圍龍屋第二大特點就是中軸對稱,主次有序,以廳堂爲中心組織院落。在中軸線上,分爲上、中、下三堂,上堂主要爲祭祀場所;中堂爲議事、宴會場所;下堂爲婚喪禮儀時樂壇和轎伕席位。上堂與中堂、中堂與下堂之間左右兩廳,爲南北廳。亦稱“十字廳”,是公共會客廳。並排在上、中、下三堂兩側的房間爲正房;中堂與下堂先靠橫屋的正房爲花廳,是本族子弟讀書場所,內設小天井、假山、花圃等。圍屋前面與池塘之間的場地,可作爲曬穀場。

梅州圍龍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整體遵循“網狀風水”,幾十座圍龍屋錯落有致,成網狀分佈在池塘邊,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而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壘,兼顧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羣體。

現存的梅州客家圍龍屋,遍佈梅州二區一市五縣。其中以興寧市最爲集中,近5000多座佔了梅州6縣2區總數量的一半,是梅州的圍龍王國,梅縣區、梅江區、大埔縣也有不少價值高、規模大的圍龍屋留存。

結束語:梅州圍龍屋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傳統宗族觀念和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其建築設計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更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它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閃耀着光輝的人文精神,不愧是東方一顆璀璨的明珠。

梅州的導遊詞 篇15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爲粵東第一家AAAA-旅遊景區,是由廣東寶麗華集團公司於1995年1月投資開發的,佔地總面積4.50平方公里,1997年10月8日對外營業。度假村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圍龍大酒店建築工藝精湛,20__年榮獲建設部授予的“魯班獎”。景區以茶文化爲主題,處處是羣山環抱,百花繁盛,茶田疊嶂,四季如春的自然景觀。

雁南飛神石是度假村的標誌性建築,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本認同:“茶中情”表達了雁南飛經茶文化爲內涵,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目前,雁南飛已種植白葉單叢爲主的標準化茶田2600畝,建起了現代化的茶葉工廠。

雁南飛大道兩邊種植有小葉榕樹和鳳凰木,樹下種上各種季節性的鮮花並擺放大小溪石作園林景觀,山崖上種植的是勒杜鵑、炮仗花等花卉進行立體綠化,右邊種植的生態龍眼園、荔枝園以及改造種植的馬佔相思速生林;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樹、種草和種花,不但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兩邊美麗的園林景觀,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圍龍大酒店是根據客家圍龍屋的反圍龍結構建造,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樓高6層,從大堂進入直接到第4層,上下各3層,共有標準房、套房和單間138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個特別設置陽臺,站在陽臺上可以盡情觀賞度假村的美景,這是酒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酒店非常注重文化內涵的建設,在每個客房和過道上都裝裱了客家名人詩畫和名人格言。首層爲美容美髮、桑拿健身等娛樂設施。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溫馨宜人的服務,幽雅的環境,讓您領略到客家獨特的款待之道所蘊含的正宗與傳統,品嚐特作精緻的佳饌美餚和甘滑香濃的雁南飛茗茶,讓您在青山綠水之間,心情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茶文化和客家文化。

交通信息

雁南飛距梅州45公里,交通方便,它緊鄰靈光寺和-故居,建議同時遊覽這三個景點。

住宿信息

景區內有酒店可以入住,園內還有16幢大小不同的別墅,按幢出租,旅客可以盡情在茶園裏享受。

梅州的導遊詞 篇16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極具嶺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它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內涵,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更是廣東文化的重要代表,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被譽爲“世界民居建築奇葩”的梅州圍龍屋。

梅州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因戰亂饑荒逐漸南遷的客家人,爲防止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選擇邊遠的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起了圍龍屋。

圍龍屋採用的是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擡樑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以“一進三廳兩廂一圍”爲主體結構,其建築形式有磚瓦和特殊土坯兩種。客家工匠們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稠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這些高大堅固的土樓。

圍龍屋內分別建有多間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普通的圍龍屋佔地8到10畝,而大圍龍屋的面積甚至可達30畝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圍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長時間。

圍龍屋的主體是堂屋,堂屋後面則建築半月形的圍屋,與兩邊橫屋的頂端相接,將正屋圍在中間。圍龍屋多依山而建,整座屋宇跨在山坡與平地之間,形成前低後高、兩邊低中間高的雙拱曲線。屋宇層層疊疊,從屋後最高處向前看,是一片開闊的前景。從高處向下看,前面是半月形池塘,後面是圍龍屋,兩個半圓相合,包圍了正屋,形成一個圓形的整體。

圍龍屋的中軸線房間爲龍廳,正對上堂祖龕,是存放公共物品的保管廳。在圍屋與正堂之間有一塊半月形空地,稱“化胎”。“化胎”的斜面並不鋪平,而是種植花木或用碎石鋪砌,寓有龍氣不會閉塞而化爲胎息之意,是全屋的風水寶地。

屋前必有半月形池塘,屋後必有半月形化胎,這就是梅州圍龍屋的第一大特點。兩個半圓形同陰陽兩儀,圍繞着方正的堂屋,寓意“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而在正屋與化胎之間,一般還會開一深溝,作爲圍屋與正屋的分界,其作用在於有利排水,以免正屋潮溼。

梅州圍龍屋第二大特點就是中軸對稱,主次有序,以廳堂爲中心組織院落。在中軸線上,分爲上、中、下三堂,上堂主要爲祭祀場所;中堂爲議事、宴會場所;下堂爲婚喪禮儀時樂壇和轎伕席位。上堂與中堂、中堂與下堂之間左右兩廳,爲南北廳。亦稱“十字廳”,是公共會客廳。並排在上、中、下三堂兩側的房間爲正房;中堂與下堂先靠橫屋的正房爲花廳,是本族子弟讀書場所,內設小天井、假山、花圃等。圍屋前面與池塘之間的場地,可作爲曬穀場。

梅州圍龍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整體遵循“網狀風水”,幾十座圍龍屋錯落有致,成網狀分佈在池塘邊,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而一座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壘,兼顧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羣體。

現存的梅州客家圍龍屋,遍佈梅州二區一市五縣。其中以興寧市最爲集中,近5000多座佔了梅州6縣2區總數量的一半,是梅州的圍龍王國,梅縣區、梅江區、大埔縣也有不少價值高、規模大的圍龍屋留存。

結束語:梅州圍龍屋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傳統宗族觀念和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其建築設計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更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它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閃耀着光輝的人文精神,不愧是東方一顆璀璨的明珠。

梅州的導遊詞 篇17

梅縣雁南飛茶田景區坐落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梅縣雁洋鎮,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景區以客家文化、茶文化和生態旅遊文化爲主題。

在這裏,你可以欣賞原生態的客家歌舞表演、品嚐可口的客家美食,或是在精美的園林藝術和滿園鮮花中,欣賞清雅的茶藝表演;你也可以盡情地呼吸充滿負離子的清新空氣,靜心享受遠離喧囂的生活。此外,你還能品嚐客家鹽焗雞、農家梅菜扣肉等傳統客家菜。

景區主要有雁南飛神石、雁南飛大道、遊客中心和茶情閣、茶藝表演、笑傲江湖瀑布、龍那山生態谷、仙茶閣、高級別墅區等景點及設施。

雁南飛神石是度假村的標誌性建築,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茶中情”表爲內涵,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的茶藝表演,茶藝功夫茶分爲傳統功夫茶和現代功夫茶兩種,泡飲流程黃有18道工序,前12道由茶藝小姐表演沖泡流程,後6道主要品飲,在這表山綠水之間把盞聞香,細品甘露,可以親身體會茶文化的內涵。

“笑傲江湖”瀑布,全長168米,高4.8米。瀑布下面的石碑上刻有各種名人格言,非常耐人尋味。龍那山生態谷有峯戀疊嶂的原始次生林區,一個天然大氧吧。

梅州的導遊詞 篇18

靈光寺坐落於梅縣雁洋鎮陰那山腰海拔約500米處,寺內面闊三間、進深七間,面積6000多平方米。與韶關南華寺、廣州光孝寺,潮州開元寺並稱廣東四大名寺。唐代高僧潘了拳來此開山建茅,圓寂後,唐朝鹹通二年(公元861年)人們開始建寺,原名聖壽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粵東御史梅鼎來此捐錢擴建,更名靈光寺。梅州靈光寺爲什麼要改名靈光寺呢?這裏有一段傳說。相傳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粵東監察御史梅鼎出巡視察,忽遇狂風暴雨。就在這危急之時,一位和尚救了他。一天,梅御史來到梅州陰那山聖壽寺進香,發現一尊佛像與救命恩人一模一樣。梅御史撥出白銀千兩,擴建修寺。梅御史念開山祖潘了拳威靈光大,便將"聖壽寺"改名爲"靈光寺。與全國各地的寺廟相比,靈光寺有三個非常與衆不同的地方,被稱爲“三絕”或“三怪”。接下來請大家隨我參觀靈光寺。

前面就是是由香港嘉應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曾憲梓先生捐建的山門,碉龍畫風,極其華麗。因因爲寺院大多數居於山林之中,故又稱山門殿,現已成爲專門名詞,即使在平原也稱山門。因有空門(中)、無相門(東)、無作門(西)象徵三解脫,所以又稱三門。

再往前走幾十個階梯,便可以看到寺前的草坪上有兩棵柏樹,一生一死,一枯一榮,這就是靈光寺三絕中的一絕——生死樹,當地人也叫它“愛情樹、夫妻樹、神樹”,也被譽爲“廣東寶樹的生死柏”生者高約30米,枝繁葉茂,傲然挺立;死的那棵高約27米,雖無半片葉子,但卻鐵骨錚錚,直指長空,枯而不朽。這兩棵柏樹是潘了拳在建聖壽寺之前栽種的,至今已經有1100多年了。死的那棵已經死了300多年,卻與生的那株幾乎同樣高大,前幾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株樹爲背景。

來到靈光寺門口大家可以看到門匾上的“靈光寺”三字便是由梅鼎所寫的,下面嵌有一副對聯“陰那開山第一祖,靈光古剎不二門”。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琢磨琢磨!進入寺門,是四大天王殿,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掛着的是清康熙嘉應州舉人陳鶚薦所題的匾“頂外無山”,還有佛檐下的“空中有月”。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彌勒佛,據佛教說法,他是釋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不過,他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能降臨人世,所以,彌勒佛是我們人間崇拜的“未來佛”。而且當他出世的時候便會佛光普照、五穀豐登,百姓都很期待他的降臨。在我國,彌勒佛的形象來源於一個布袋和尚。唐末五代的樑朝,浙江的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叫“契此”他長得矮矮胖胖,肚子特別大。平時他瘋瘋癲癲,常常背一個布袋,面帶笑容的四處化緣,又常常示人兇吉,還十分靈驗,所以有很多百姓信仰他,人們都稱他爲布袋和尚。臨終時,他說了一句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爲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我們現在看到的彌勒佛,大耳垂肩,橫額方面,一副細眉善目的笑模樣。正因爲他整天歡天喜地的迎接大家,世人一見就會覺得“皆大歡喜”,所以我們中國在建寺廟的時候,都喜歡吧彌勒佛像放到前面。

彌勒佛兩邊的是四大天王像。據佛教說法,四大天王各持一方,護國安民、揚善除惡。大家看,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持蛇,分別象徵風調雨順,代表了人們想要國泰民安的心願。

來到後面的屏風,我們看到的是佛教護法天神韋馱。據佛教傳說,韋馱以善走如著稱,佛祖圓寂後,有邪魔把佛祖的遺骨偷走了,是韋馱奮力追回,所以,他被認爲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這尊韋馱頭像威風凜凜,手持降魔金剛杵。其實韋馱的不同姿勢對於行者僧有不同的含義,如果是雙手合掌捧杵,則表示寺廟歡迎掛單和尚,可以讓他們白吃白住。而如果是像這尊一樣握杵拄地,則表示這個寺廟是不歡迎掛單和尚的。

寺裏最壯觀的主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佛教舉行儀式的主要場所。在古印度佛教徒都尊稱釋迦牟尼爲“大雄”,意爲他像大勇士一樣無所畏懼,所以大雄寶殿供奉的主尊佛像是釋迦牟尼。現在我們看到的三尊佛像,中間那位就是釋迦牟尼,他坐在蓮臺上,顯得出淤泥而不染,十分聖潔;頭部後面的是摩尼鏡,象徵智慧和光明。左邊這位手託小塔的佛祖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叫做“清災消炎藥佛師”;右邊這位手託蓮臺的佛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叫做“阿彌陀佛”。在大雄寶殿裏,供奉着橫三世佛,在橫三世佛面前還供奉一尊身穿黃袍的道人,他就是靈光寺的開山祖師爺潘了拳,法號叫慚愧祖師。說起這位開山祖師,還有一段故事。潘了拳是福建沙縣人,出生時便握拳不張,故潘父給他取名潘拳。

三個月後,來了一位高僧,見到小潘拳便十分喜愛,在他的左手上寫了個了字,神奇的是,寫完後小潘拳的手就張開了,爲了感謝這位高僧,就把兒子的名字改爲潘了拳。高僧在臨行前對潘父說:“一定要好生照料此兒,長大後必成佛祖”,說完就不見了。果真如他所言,潘了拳十多歲的時候便雲遊四方,一天來到大埔蓮花山脈遙望陰那山主峯,形似五指拿雲,覺得這個地方跟自己很有緣分,於是決定不再雲遊,在此開山建茅。潘了拳爲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實事,他想用更多的時間爲百姓祈福消災,不過七七四十九歲就圓寂了,心生內疚,自號慚愧,於是後人尊稱他爲慚愧祖師。

大雄寶殿裏經常香菸鼎盛,但不管任何情況下,都沒有香菸薰人,是什麼原因呢?傳說是因爲殿頂的藻井所起的作用。這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製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稱爲菠蘿頂,結構巧妙奇特,是寺廟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我國這樣的菠蘿頂僅有兩處,另一個是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這個菠蘿頂妙就妙在它會把大殿內的香菸及時吸到殿頂迅速排出,而不會使殿內遊人被煙嗆着。這就是我們靈光寺的“二絕”。

那麼第三絕是什麼呢?大家請看,在大雄寶殿後面山上綠樹繁蔭,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請大家好好想想,相信你們會想出很好的理由來。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十八羅漢堂。我國在晚唐和五代時期,多以十六羅漢爲主,北宋後纔開始盛行十八羅漢。那麼多出來的這兩位是哪兩位羅漢呢?一般民俗的說法是降龍和伏虎羅漢,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親傳弟子,佛祖圓寂時特意囑咐讓他們不入涅槃,永駐人間,弘揚佛法。

與十八羅漢堂相對應的就是二十四諸天堂,他們是掌管日月星辰、水火、風雨雷電等的天神,他們的法器和兵器都是神通廣大的象徵。據有關部門考證,我國的諸天神像在宋代以後纔有,而且他們的形象是摹仿我國封建王朝百官的。靈光寺除了所介紹的這些殿宇外,還有金剛殿、觀音閣、鐘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此外靈光寺還有不少的傳說,例如:五色雀、片生熟魚、無篤石螺等,其中無篤是客家話,意思是沒有尾巴,這些傳說都給靈光寺增添了一層神祕感。

在此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還可以親眼目睹靈光寺三絕。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座古老而神祕的寺廟一定會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更加吸引遊人前來參拜、遊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