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方案(通用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9W

人才培養方案 篇1

1、《20__版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出臺前我校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人才培養方案(通用6篇)

我校高度重視本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自今年8月29日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啓動20__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以來,學校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講解並佈置20__版人培方案制定工作。

在10月10日的全校教職工大會詳細解讀了20__版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學校和各二級學院分別組織相關負責人到政府機關、同類院校、企業進行調研及召開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座談會、研討會40多場次,下發各類學習文件30多份。

2、《20__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意義及總體要求?

本次人培方案制定是大改,不是在原來基礎上修修補補,要爲轉設後新的廣州理工學院人才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各部門、各二級學院在制定20__版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堅持“立德樹人”,把“三全育人”的要求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與學校提出的培養“基礎知識較紮實,信息化素養較高,實踐創新能力較強,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合。

3、《20__版人才培養方案》總學分和課程體系是如何設置的?

20__版人培方案各專業的總學分控制在150-160之間,課程體系包括通識課、專業課、集中實踐課、拓展課四大類。

其中通識課分爲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由教務處和通識教育學院研究後統一安排;

專業課分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三部分;

集中實踐課是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要渠道,除學校統一安排的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外,專項課程設計、綜合性課程設計、專項工程(專業)訓練、綜合性工程(專業)訓練、創新性實驗實訓項目等方式開設實踐課程,要求能夠與理論課程剝離的儘量單獨設課,開設專門的實踐課程;

拓展課是由學生參加本專業或本學院或跨學科的教師工作室、學科專業競賽、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或選修全校開設的其他課程獲得學分。

4、《20__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及實施工作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在“對標”方面:要把20__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作爲本次人培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據,但人才培養目標設定和課程設置上要結合學校實際,切忌生搬硬套。

本次“指導意見”對思政課安排了一定實踐教學環節,學校將與通識學院一同落實好實踐環節的具體實施方案及考覈方式。

在教學大綱制定及教材選用方面,要求各部門、各二級學院改變以往根據教材寫大綱的做法,嚴格按照“確定知識點—設置課程—編寫大綱—編寫講義(製作課件)—選用教材(指定教學參考書)”的步驟實施。

在課程考覈方面,要結合課程實際,採取多種形式的考覈方式。

在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要明確設置各專業認知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校外實踐環節,並將各項實踐環節落到實處。

鼓勵各課程結合自身特點開展項目式分組教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團隊方式完成項目調研或工程(專業)實踐,撰寫調研報告或項目總結並製作PPT予以彙報,把項目的實施過程、總結匯報及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作爲成績評定的依據。

5、對於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培養,《20__版人才培養方案》有哪些新的舉措?

新版人培方案在第六學期安排了4周專業實習時間,學生可以在企業連續實習二個半月左右;第七學期後半段安排了8周時間,用於各類考證培訓、實習、專業綜合訓練、創新創業活動及畢業論文開題等環節。兩個集中時間段的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爲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造了條件。

學校計劃從下學期開始,在第11周設置“三全育人”活動周,用於學生各類素質教育的開展,由教學與學術事務部、學生工作部負責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人才培養方案 篇2

各相關單位:

爲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__﹞4號)、《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__﹞13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關於組織做好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__〕61號)等文件精神 ,對接國家教學標準,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育質量,決定開展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題培訓活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訓內容

1.學習《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2.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專題解讀。

3.“1+X”證書制度與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介紹;擴招100萬背景下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介紹。

4.研討交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製工作。

二、參加人員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相關領導,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相關領導,各省(區、市)職教行政、教研機構負責人及學科教研員,中、高職業院校校領導、教務處與專業負責人等。

三、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

承辦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四、時間、地點

1.時間:20__年10月28日至31日(28日報到,31日離會)。

2.報到地點:南京珍寶假日酒店(江寧店)(南京市江寧區雙龍大道1706號),南京水晶藍灣公寓酒店(南京市江寧區雙龍大道1568號)。

3.會議地點:南京珍寶假日酒店(江寧店)(南京市江寧區雙龍大道1706號)。

五、其他

1.本次活動收取會務費900元/人(由上海程津會務會展服務有限公司開具發票),住宿費470元/天/間(標準間合住235元/天/人,單住470元/天/人)。住宿統一安排,會務費、住宿費、往返差旅費由參加人員所在單位承擔。

2.培訓證書:活動結束後,由教育部職教所培訓中心統一頒發證書,培訓學時計入教師繼續教育學時。

3.本次會議預計接待人數600人,請參加人員於10月18日前,將基本信息按附件要求的報名方式發送回執,報滿即止。本次活

動不提供接送站(機),請自行前往。

4.會議報名及聯繫方式:

高職院校及其他與會人員:會議報名及聯繫方式詳見附件1。

中職學校及地市行政(教研機構):會議報名及聯繫方式詳見附件2。

附件:

1.高職院校及其他與會人員報名方式及會議聯繫人信息

2.中職學校及地市行政(教研機構)報名方式及會議聯繫人信息

3.乘車線路及交通示意圖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

20__年9月20日

人才培養方案 篇3

某某科技有限公司質量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爲了提高公司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證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特制定如下《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的

以弘揚五種作風、提升五種能力爲核心、按照不間斷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構建符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訓新格局,培訓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對複雜局面的複合型人才隊伍。20某某年底,通過培訓爭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比例達到20%及以上、企業經營者比例達到70%及以上、管理人員比例達到40%及以上、技術人員比例達到20%及以上,全員培訓率達到95%及以上。

二、培訓對象

公司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新招聘工作人員。

三、培訓內容

公司簡介、發展歷程、戰略目標、公司文化、工藝藝流程、目標考覈實施細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培訓形式

(1)實行“4個1”優秀人才培訓。採取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養選拔1名優秀經營人才、1名優秀管理人才、1名優秀技術人才和1名優秀技能人才。

(2)實行創新型人才培訓。在化驗、檢驗、經營、知識產權、機電設備運行控制等重要領域,重點培養1-2名後備人才,培養3-5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建設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3)實行緊缺性人才培訓。每年積極引進和培養造型、化驗、熔鍊、熱處理和財務審計等高級專業人才各1名,以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求。

(4)實行人才拓展培訓。根據昱工耐磨建設的要求,全面加強人才拓展培訓,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年內滾動開展10人次的經營管理、化驗、檢驗、安全生產、維護、行車等專業人才培養。

(5)實行學習型班組建設培訓。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昱工”爲載體,積極培育昱工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五、培訓時間

(1)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每季度培訓時間不少於5個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員初訓不少三天。

人才培養方案 篇4

一.培養目標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着力培養具有良好政治素質、合理知識結構,具備系統化的經濟學科理論基礎,系統掌握稅收與會計基本理論、方法及業務技能,具有運用財稅、會計、管理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稅收與會計複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稅收籌劃與會計管理、中介機構從事稅務代理、稅務機關從事稅務管理與納稅檢查等工作。

(二)培養要求

1.思想政治素質

具有強烈的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思想政治素質高,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

2.專業技能素質

掌握財政、稅收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熟悉我國財稅政策;掌握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稅收籌劃、納稅評估、稅收檢查等基本技術和操作技能;瞭解財稅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瞭解財稅發展歷史與現狀;具有運用財稅知識與財務會計知識等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文化與身心素質

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比較熟練查閱英文文獻,獲取專業信息。具有良好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比較熟練應用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和文字編輯能力。具備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自然科學基礎。具有良好的體魄和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有較強溝通和協調能力。

二.學制、學分、學位

1.學制

標準學制爲四年,實行3-7年彈性修業年限。

2.學分

最低畢業學分:160學分。

3.學位授予

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三.主幹學科與核心課程

1.主幹學科:經濟學

2.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基礎會計學、財政學原理、稅收經濟學、中國稅制、中級財務會計學、國際稅收、稅收管理、納稅檢查、稅務代理、納稅評估、稅收籌劃、財務管理學等。

人才培養方案 篇5

人才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科學素質和社會職責感,教學基礎紮實,具有自我學習潛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的一流人才。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訓練,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動手潛力強、綜合素質好;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較強的獲取知識潛力,具有探索精神、創新潛力並具備優秀的科學品質。

培養形式

培養人才的形式有多種,除了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進行系統教育的進修外,還可採取業餘教育,脫產或不脫產的培訓班、研討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業餘教育、電化教育等條件,提倡並鼓勵自學成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各行各業都有所不同,但總的目標是到達德、智、體全面發展。對於企業來說,人才培養是多層次的,包括了高級經營人才的培養;職能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等等。

模式改革

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有兩種評價尺度。一種是學校內部的評價尺度,另一種是學校外部的評價尺度,即社會的評價尺度。社會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顯質量特徵即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質量作爲評價依據,而對高等學校內部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太關注;社會對畢業生質量的整體評價,主要是評價畢業生羣體能否很好地適應國家、社會、市場的需求。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內部質量特徵作爲評價依據,即評價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整體上是否到達學校規定的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目標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是提高人才培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提高人才培養與培養目標的貼合程度。

人才培養質量,既要理解學校自身對高等教育內部質量特徵的評價,又要理解社會對高等教育外顯質量特徵的評價,因此,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核心的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務必遵循教育的外部關係規律與教育的內部關係規律。

教育的外部關係規律,即是教育同社會的關係的規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務必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加以引申,即可表述爲,“教育務必受必須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所制約,併爲必須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服務”。所以,當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服務時,務必對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教育的內部關係規律,即教育自身的規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會主義教育,務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或者說社會主義教育務必透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領域,則能夠表述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務必透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知識、潛力、素質結構優化,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潛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這個表述中,既包含了我國的教育方針,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的一般性要求。所以,當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貼合人才培養目標時,則務必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主要的是對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途徑進行合理的調整,使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途徑更好地與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相協調,從而使人才培養更好地貼合人才培養目標。

由此可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動因既有來自教育的外部,也有來自於教育的內部。對於高等學校而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應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關係規律,以社會需要爲參照基準,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以及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使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內部關係規律,以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爲參照基準,調整專業的培養方案、培養途徑,使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諸要素更加協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貼合程度。總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過程,就是變不適應爲適應,變不協調爲協調,實質上是主動適應社會的過程。

根據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不同類型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客觀需求,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包括國家確定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的指導下,對學校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恰當的定位;根據培養目標,設計培養規格;根據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制定培養方案;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選取培養途徑並予以實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後所反映出來的培養結果(人才培養的類型、規格、質量等),反饋到社會,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外顯特徵的評價,即學校向社會輸送的畢業生羣體是否適應本地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發展的需要;反饋到學校自身,理解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即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羣體的人才培養質量是否貼合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而且,人才培養結果還務必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予以評價。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後所反映出來的培養結果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或者滯後於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時,學校務必對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培養途徑進行調整。

人才培養方案 篇6

一.培養目標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較寬厚紮實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從事金融業務工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勝任各類金融該機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等領域的相關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金融人才。

(二)培養要求

1.思想政治素質

具有強烈的國家與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品德操行、人文修養、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有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

2.專業技能素質

掌握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較好地運用數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分析方法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熟悉國情,熟悉國家有關經濟和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瞭解金融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瞭解金融領域的最新發展狀況及國際金融活動的規則和慣例,瞭解中國金融發展與改革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3.文化與身心素質

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綜合表達能力強,口語流利,具備閱讀金融領域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通過第二課堂拓展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具備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和文字編輯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善於溝通,協調能力較強。

二.學制、學分、學位

1.學制

標準學制:四年。實行彈性修業年限:三至七年。

2.學分

最低畢業學分:160學分。

3.學位授予

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三.主幹學科與核心課程

1.主幹學科:經濟學

2.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管理學、金融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學、公司金融、國際金融學(英)、金融風險管理、金融法、財務報告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互聯網金融、信用評估理論與實務等課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