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年級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課題實施方案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1W

一、問題的提出

“初七年級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課題實施方案

數學課要不要預習這個傳統的話題一直是引發廣大數學教師爭論的一個焦點。當前國中數學教師中主要存在着這樣兩種觀點:一是怕,怕浪費時間,認爲學生自己看書看不懂。因此,數學課堂有時呈現出“滿堂灌”,總認爲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預習,其效果並不是很好。其實仔細想一想,學生沒有時間預習,他的潛力也就發揮不出來,就會等待老師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路自然就會跟不上。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雖然知道了預習的重要性,但是卻苦於不知道用何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預習才能取得預設的效果。於是,產生了以下幾種後果:預習要求不具體,預習不到位;沒有預習方法,學生無從下手;佈置了預習作業,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老師卻不管不問,讓學生感覺預習、不預習一個樣,得不到及時的反饋。 

國中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如果對學生的預習方法加以指導,學生就能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預習時學生會努力蒐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好習慣,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題的界定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於學生的數學學習有着重要的作用。這就是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他們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他們自學的過程。因此,預習是上好數學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養成基本的預習習慣,掌握基本的預習方法,然後逐步放手讓學生學會自主、獨立地探索知識,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實現“教”是爲了不“教”的理念。

三、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1.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國中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數學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佈置學生進行預習後,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於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5. 發揮學生預習的作用,真正實現“以學定教”和“雙主體互動”的有效課堂。

四、研究的思路(課題研究的方法、實施步驟、時間安排及研究措施)

研究步驟

1.申報階段:(xx年12月):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xx年12月-xx年4月):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xx年5月-6月):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瞭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於在研究中對症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國中數學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鑑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 :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研究措施

制定好研究方案、並對方案的實施進行調控,及時總結研究成果,確保課題研究正確、有效的開展。

堅持學生“人人蔘與”促使教師課題研究的深入。經常學習有關理論,提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加強課題研究,讓課題研究深入課堂。

定期撰寫階段報告,積極探討,確保課題研究的進行。

圍繞課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是課題研究更好的爲課堂教學服務。

加強與同課頭老師的討論,精心設計實驗課公開課公開課的教案,推出優質課。

五、預期成果:

1.通過本課題研究,培養了學生主動預習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4.真正實現“以學定教”和“雙主體互動”的有效課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