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6W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精選12篇)

1.默讀課文,能理清課文描寫的四個激動人心場面的相關小節;並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簡要複述這幾個場面。

2.能背誦課文第7、8節。

3.能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國人民熱愛黨、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能背誦課文第7、8節。

教學難點:

能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國人民熱愛黨、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揭示課題。

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這就是開國大典。

2.板書課題,齊讀。

3.理解"開國、大典"之意。(建立新的國家;隆重的規模宏大的儀式)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隨機糾正讀音,學習生字。

2.交流自己讀資料的體會。

3.展示自己畫的平面圖,小組讀第2節討論。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己讀讀課文,開國大典中的哪個場面令你很激動?

2.交流讀課文片段,要求讀好。

教師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加入引語,並隨機板書

入場

典禮

閱兵式

羣衆

3.默讀課文,找到與標題相應的小節。

交流。(1一4;5一10;11一13;14一15)

4.小結:課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先後順序,記敘了這四個場面。引讀。

我們先來讀讀開國大典進行時的盛況——"典禮"和"閱兵式"。

四、重點研讀,簡要複述。

1.開國大典包含了這些議程,出示。

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毛主席宣佈新中國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讀申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禮炮響起來。

下午三時正,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

毛主席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閱兵式開始。

默讀課文5一10節,按順序圈出有關詞語。

2.討論。(2、3、6、5、1、4、7)

3.加上必要的連接詞,簡要複述。

同桌複述;交流。

4.引讀有關片段。

5.小結。(師:每一項議程的進行,都有激動人心的場面。因爲那是隆重的規模宏大的儀式。)

五、品詞品句,感悟"隆重、規模宏大"。

1.觀看資料片,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2.小組自學。

要求:自選一個場面描寫的內容。

讀讀有關小節,圈出重點詞。

小組配合有感情的朗讀。

3.交流。

隨機出示有關句子:(抓重點詞理解,指導誦讀)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傳到白山黑水之間,使全國人民的心一起歡躍起來。

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擡頭,瞻仰着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到了正午,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象海上的波浪。

4.小結:這些句子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熱烈氣氛,突出了慶典的莊嚴、隆重、規模宏大的盛況,表達了羣衆對新中國成立的自豪之情、熱愛之情。

5.引讀,讀出感情。

6.如果你是一位參加開國大典的新聞記者,請將開國大典的過程寫成一份通訊稿。

提示:客觀地進行過程敘述。

簡要的進行場面描寫。

學生習作。

交流。

7.小結。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開國大典》通過對新中國成立盛況的記敘,表達了全國人民爲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衆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瞭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學習排比句。學有餘力的學生可認識雙關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6~8自然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開國大典盛況,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

難點:含義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時間:第三週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3個生字,理解部分新詞。

2、掌握課文大意,按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段,感受會場上喜慶的氣氛。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根據課題提出疑問。

二、自學

要求:1、讀通課文,學會字詞。

2、劃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4、解決疑難,發現疑難。

三、交流

1、試說課題意思。

2、分段。(根據會場、典禮、閱兵、遊行四個動人場面可以分爲四段)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隨機學習生字新詞。

四、閱讀(第一段)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4、隨機學習重點句。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完成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衆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背誦第6~8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閱讀第二段。

1、理清典禮過程。

默讀本段,理一理典禮的過程。

(典禮開始,領導就位)——(奏國歌)——(毛主席宣佈政府成立)——(升國旗,鳴禮炮)——(宣讀公告)

簡要敘述開國大典的典禮過程。

2、自由讀,感受人民羣衆的心情。(激動、興奮、喜悅)

3、劃出反映人們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礎上練習朗讀。

用“人民羣衆爲……而激動”說話。

隨機點撥句子:這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朗讀(自豪,揚眉吐氣)

3、描寫人民羣衆的心情,課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聲;轟雷似的掌聲。排比:四個“傳到”。體會排比氣勢,朗讀排比句。

4、背誦6~8節。

二、閱讀第三段

1、自由讀,用一個詞概括閱兵式的特點,劃出寫人民羣衆觀看閱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組合作,交流成果

歡喜和激動的心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選讀句子。

三、作業

1、背誦6~8節。

2、完成作業本3、5題。

3、聯繫課文內容寫排比句:

全場30萬人,爲____而_____;爲____而____;爲____而______。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衆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瞭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寫。

2、背誦6~8節。

二、閱讀第四段

1、默讀,劃出概括節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話。

2、理解。

3、朗讀第14小節,讀出歡慶的氣氛。

4、讀結尾兩句,領會句子的意思。

“兩股紅流”指什麼?這樣比喻寫出了什麼?

“光明”指什麼?象徵什麼?

讀好這兩句話,讀出內含的意思。

三、總結全文,領會中心。

1、連起來說說課文記敘了4個怎樣的場面。

2、整理語言,歸納主要內容。

3、作者爲什麼反反覆覆寫廣場的“紅旗”、“紅燈”,羣衆的“掌聲”、“歡呼聲”?反映了什麼思想感情?

4、完成作業本6、7題,交流。

5、學習“單元提示”。聯繫這一課的學習,說說怎樣憑藉主要內容領悟中心思想。

四、作業

選做:

1、摘錄、朗誦最令你激動的句子。

2、寫一寫你讀後的感受。

3、寫一段話: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門廣場上……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6開國大典

熱愛、激動、自豪

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宣佈典禮開始奏國歌升國旗放禮炮

重點突出宣讀公告閱兵式羣衆遊行

有詳有略

教學反思: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就是隻顧得“授人以魚”,忘記了 “授人以漁”,只引導學生寫出梗概,沒有告訴學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 所以有部分學生在寫時,各部分之間缺少連接的語言。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認識六個生字:皖、殲、郝、鈕、堡、鈞;

2、寫摘錄筆記,積累好詞: 豫皖蘇平原 圍殲戰 郝副營長

電鈕 地堡 千鈞一髮 憧憬 璀璨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章脈絡和線索,知道倒敘、首尾呼應寫法,學習使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師:同學們,燈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平常都在哪裏見過它呢?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燈光》。(齊讀課題。)

3、釋題質疑:當你讀着課題,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師小結: 是啊,每當晚霞帶走最後一抹陽光時,夜幕就悄然降臨了。每逢此時,人們有的在燈光下敘說親情;有的在燈光下愉快讀書;還有的則徜徉於五彩繽紛的霓虹燈下,盡情地享受着休閒時光……燈光是人們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麼,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師過渡:學貴有疑。同學們都很善於思考,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可是要想解決同學們的這些疑問,就要好好地讀課文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2、彙報交流:

(1)指名讀詞語: 豫皖蘇平原 圍殲戰 郝副營長

電鈕 地堡 千鈞一髮 憧憬 璀璨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介紹倒敘)

師:第1、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現在,中間寫的都是往事。先說現在再回到過去,這樣的敘述順序就叫倒敘。 這樣寫,文章條理清晰,還能吸引讀者去閱讀過去的事。

2、同學們,請你們讀讀課文開頭兩段和最後一段,看看作者在這兩部分都寫了什麼? (燈光)

3、首尾都寫燈光,這樣的寫法叫什麼? (首尾呼應)

4、課文除了首尾寫“燈光”外,還有哪些句子也與“燈光”有關?

這些句子中寫到了什麼光?

過渡:學到這兒,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如果說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顆珍珠,那麼串聯這些珍珠的線索是什麼呢?(燈光)

師總結:這條線索就是燈光,課文圍繞着燈光寫了“廣場上的燈光——火柴微弱的光——給孩子照明的電燈——燃燒書本的光——廣場上的燈光”。這電燈、這火柴光、燃燒書本的光,組成了一組激動人心的悲壯而光輝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個讀者的心,使全文始終像詩一樣熠熠生輝。

四、作業:

1、再讀課文,找出三個帶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

2、積累好詞,抄寫關於描寫燈光、火光的句子。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千鈞一髮”在課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點語句揣摩人物內心世界,體會郝副營長爲了崇高的理想而勇於獻身的奉獻精神,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練習在理解人物時追問他是爲了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燈光》這篇課文,誰來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燈光》,讓我們循着燈光走近郝副營長,認識郝副營長。

二、深入課文,感受郝副營長的崇高品質

(一)出示自學提示: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8~11段,思考:

1、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他的願望實現沒有?

2、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二)彙報交流:

●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 (能讓孩子們在燈光底下學習)

1、你是哪兒知道的?

2、什麼原因讓他有這種想法? 什麼樣的圖畫?

3、看完圖畫郝副營長說了什麼? 什麼“多好啊”?

4、從這一聲“多好啊”你體會到什麼? (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

5指導朗讀:你能讀出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嗎?

(師過渡:正是因爲對書中孩子的羨慕,所以郝副營長才有了這個美好的願望,誰再來讀讀寫郝副營長願望的句子。)

6、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板書:美好憧憬)

7、指導朗讀。

●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師過渡:郝副營長的願望實現了嗎?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他是怎麼做的呢?)

PPT出示: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爲後續部隊指了路。

1、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板書:英勇獻身)

2、師:“千鈞一髮”是什麼意思?

3、文中的“千鈞一髮”指的是什麼時刻?

4、爲什麼說這是“千鈞一髮”的時刻?

PPT出示: 在突擊連與後續部隊失去聯繫的時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擊連的戰友就會(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們所精心部署的計劃就會(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這場戰役就會( )。

5、說說郝副營長這樣做意味着什麼?

(師過渡:這真是千鈞一髮的時刻啊!可是,郝副營長,您知道這樣做意味着什麼嗎?大家說這意味着什麼? 郝副營長知道嗎?)

6、探討郝副營長爲什麼要這樣做。

(師過渡:明知道這樣做會暴露自己,明知道這樣做會被敵人打中,明知道這樣做會有生命危險,但郝副營長爲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此時此刻,他可能會怎麼想?)

PPT出示:爲了( ),我必須這麼做!

7、指導朗讀。

(師過渡:多麼崇高的理想啊!這位年輕的戰友,這位偉大的戰士,他帶着美好的願望走了。他用壯烈地犧牲換來了圍殲戰的勝利,換來了孩子們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時此刻,面對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戰士,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您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爲後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敵人打中了。

8、大家將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課文中的原句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這樣改動有什麼不一樣?

(好像和郝副營長在面對面說話;更能表達對郝副營長的崇敬之情;表達的語氣更強烈一些……)

9、再次指導朗讀。

三、拓展昇華:

1、讀完此文,我和同學們一樣被郝副營長英勇的獻身精神深深感動了,此時此刻,你想對郝副營長說點什麼呢?趕快拿起筆寫一寫吧。

2、在泱泱歷史長河中,像郝副營長這樣爲了崇高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不計其數。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也像郝副營長一樣值得我們崇敬,值得我們懷念呢?

3、探討課文爲什麼以“燈光”爲題?

(師過渡: 同學們,在下課鈴即將敲響之前,老師還想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課文爲什麼要以“燈光”爲題?)最後,讓我們再次帶着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齊讀課題:燈光再深情一些:燈光孩子們,讓我們將這美好的燈光永遠留在心中吧!

四、課外拓展

1、好書推薦:課下可閱讀王願堅短篇小說《金色的魚鉤》或《三人行》。

2、寫寫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燈 光

美好憧憬 英勇獻身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詩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經典詩句,感受朋友間的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感受朋友之間的知音情誼。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讀題——未成曲調先有情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圖”)(指名讀課題,讀準“弦”)

2.理解題目的意思。

3.師:理解了意思,再讀題。(生讀題)

二、練讀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把不太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說一說哪些句子不太好讀(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導學生讀好停頓和語氣詞“哉”“兮”。

3.指名讀,師配樂範讀,齊讀。

4.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結合註釋理解意思,師巡視)

三、品讀“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學習最後一句話,設置懸念

1.師:題目是“伯牙絕弦”,那麼,伯牙爲什麼絕弦呢?(指名回答)

你是從文中的哪一句話看出來的呢?(課件出示最後一句話)指名讀

2.師:這句話什麼意思?

(二)學習前三句話,瞭解知音

1.師:從這句話我們能看出來,伯牙和子期是什麼關係(知音),我們從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來子期的確是伯牙的知音呢?(課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現了四次,意思一樣嗎?(指名回答)

2.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句話吧

師:那麼伯牙究竟有多麼擅長彈琴呢?讓我們看看《荀子 勸學篇》裏是怎麼說的。(出示課件,指名讀,理解擅長)

3.師:(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聽的子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泰山呢?(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想象)指導朗讀

4. 出示第二個句子: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此時,伯牙轉軫撥絃,將琴再鼓,洋洋的流水彷彿從他的指間浩蕩而出,——(聽音樂)子期,此時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江河?

(指名說,指導朗讀)

5.師:真好。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充分發揮想象力!

6.句式練習

師:同學們,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時,子期會怎麼讚歎呢,(出示課件)伯牙鼓琴時心裏還會想到什麼,子期又會怎麼讚歎呢?請同學們從以下詞語中任選一個仿照書上的句式說一說好嗎。(指名答)

7.師:是的,不管伯牙心裏想什麼,子期一定能準確地知道他的心意,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其實,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聲啊,他還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請同學們來看看這個小故事。(指名讀)

(出示鏈接,生閱讀)

師: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樣的心胸、怎樣的志向呢

師:是的,這種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伯牙通過琴聲表現了出來,而子期也通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了,這才叫—一起讀(課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也只有這樣知志又知心的纔是真正的知音。(板書: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

8.相傳,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宮廷演奏的,但是在諸侯大夫中、在宮廷樂師間,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更沒有人能聽懂他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達官貴族們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還連連搖手:“這是什麼曲子?換換換……”伯牙此時會是什麼心情啊?(孤獨傷心)他多麼渴望能有一個知音啊。 現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該多麼(指名答:興奮、幸福、激動)讓我們帶着這種激動、幸福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吧。(齊讀)

9.同學們,如果你就是伯牙,你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出示 “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10.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11.(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着來讀。

四、知音離世,斷然絕弦

1.師出示音樂,拓展知識,語言渲染,指導朗讀讀最後一句話。

2.師: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斷了他的前程、斷了他的心絃、斷了他的希望……)

3.齊讀最後一句話。

4.出示短歌,師配樂範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五、回味絕弦,餘音嫋嫋

1.故事學完了,此時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2.是啊,正是因爲知音難覓,才演繹出這悽美動人的“伯牙絕弦”。相信,現在你們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讀一讀這篇這個故事了,是嗎?(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背一背這篇古文。

2.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3.蒐集一些描寫友情的詩句。

附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俞伯牙 善鼓琴 絕弦

知音

鍾子期 善聽 去世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頹、疙、瘩”等13個生字,會寫“豁、凜、磕”等16個生字。會寫“威風凜凜、疲倦、跺腳”等18個詞語。

2.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體會作者語言的誇張色彩和幽默詼諧。

3.能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 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並能概括故事情節。

2.難點:

(1)通過學習“竹節人”的製作指南和教別人玩“鬥竹節人”遊戲的內容,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2)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童年》音頻、微課《快樂的童年》、童年玩過的玩具圖片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童年》音頻)師伴隨着音樂導入新課: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過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們想不想知道範錫林的童年玩過什麼玩具?範錫林小的時候,家裏很窮,他非常聰明,就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竹節人的玩具。你瞧,(課件出示竹節人的圖片)這就是竹節人,你們玩過嗎?想不想知道怎麼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看看,範錫林和小夥伴們是怎麼玩的吧!生齊讀課題:《竹節人》,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等掌握不認識的字,並標註讀一讀。

2.以開火車的形式讀生字,指名讀生字。

重點指導:風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竇(dóu)爾敦(dūn)儼(yǎn)然

3.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豁、凜、雕、磕、跺、頹”。並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豁”是左右結構,注意“害”“谷”,相互要結合緊湊。

“凜”是左右結構,右邊書寫時要瘦一點寫。

“雕”是左右結構,左右書寫時要緊湊一些。

“磕”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左邊要小一點。

“跺”是左右結構,右邊是“朵”,注意正確寫法。

“頹”是左右結構,左邊下“幾”最後一筆是提,右邊的“頁”要瘦一點最後一筆是點。

4.趣味識字詞

(1)出示詞語:

威風凜凜 叱吒風雲 弄巧成拙 虎視眈眈 赫赫偉績 津津有味 全神貫注

(2)指名讀,正音。

(3)開火車,練讀。

(4)做遊戲鞏固字詞。

a.“貼字”遊戲: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找到和圖片有關的生詞。

b.玩找字遊戲:抽出生字,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到相應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感情飽滿的朗讀課文。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長句子注意停頓。

如“把穿着/九個竹節的鞋線/嵌入課桌裂縫裏,在下面一拉緊,那立在/裂縫上的竹節們/就站成一個/壯士模樣。”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同學們,全文圍繞“我們都迷上了鬥竹節人”展開了描寫,仔細閱讀全文,標註段落,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請簡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學生交流分享:

根據學生的交流分享,概括爲: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小時候,“我”和小夥伴自己做玩具,“我們”全都迷上了玩竹節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紹竹節人的製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鬥竹節人給“我”打童年帶來的快樂。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敘述了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偷偷玩竹節人,“我”和同桌在辦公室外看到,從沮喪到心滿意足的情感變化。

3.複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生交流:

師總結:《竹節人》講的是作者小時候和小夥伴們製作竹節人、鬥竹節人、迷上

竹節人和老師沒收竹節人,我和同桌想從老師那裏拿回竹節人,結果卻看到老師也在玩竹節人,心滿意足。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複習舊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誰能複述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生:回憶課文內容並複述。

3.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習作者語言的誇張色彩和幽默詼諧,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小聲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1)師: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關注課文內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內容。

師點撥:

①作者寫“竹節人”製作指南時,可採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關注如何製作“竹節人”的步驟內容。

②作者寫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鬥竹節人”遊戲時,可採用仔細閱讀和反覆閱讀的方法,關注“鬥竹節人”遊戲入迷的細節描寫,體會傳統玩具“鬥竹節人”遊戲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③作者在寫老師沒收“竹節人”玩具後的故事時,可採用瀏覽閱讀的方法,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引導學生從寫作方法分析。

學生交流:開篇直接點題“我”小的時候自己製作玩具,有一段時間我們迷上“鬥竹節人”的遊戲。

(2)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呢?

學生交流:這樣開篇直接點出主題來寫,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3-19自然段。

(1)思考:竹節人是怎樣製作的呢?

師:引導學生用原文來回答問題。

學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筆竿鋸成寸把長一截……弄不好一個個崩裂,前功盡棄。(課件出示:竹節人圖片,及製作方法的字幕,讓學生齊讀。)

(2)仔細閱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引導學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裏掉下去了。”

學生通過“像”“黃河長江”兩個關鍵詞說出: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考張的修辭。這樣寫的好處是:把桌子上的裂縫比喻成“黃河長江”生動形象的寫出豁口很大,也表現出課桌的破舊,語言幽默詼諧,爲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細閱讀課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採用了什麼寫作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

生交流:作者運用五個感嘆號。

師:引導學生談出這樣寫的好處。(營造出一種緊張、熱烈的氛圍,彷彿一場激戰即將開始,襯托出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表現出孩子們對鬥竹節人的投入、癡迷和喜愛。)

(4)反覆閱讀課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方法?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攢着”“跺腳拍手”“咋咋呼呼”來分析寫作方法。

學生通過引導談出方法:作者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側面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通過這些細節描寫,烘托出我們“鬥竹節人”的入迷,表現出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師:採用分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來反覆朗讀,讀出“我們”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聲音表現出我們的入迷,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四)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3.請同學們瀏覽閱讀課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師把“竹節人”沒收後,怎麼做的?你怎麼看待老師的行爲?

師:引導學生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正確看待老師的態度。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沒收後自己玩竹節人了。我覺得竹節人得到老師的青睞,讓我們感到自豪,同時也能感受到與老師志趣相近、心靈契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突出老師童心未泯,活潑親切的形象。(意思對即可)

三、開展活動,昇華主題。

1.播放微課《快樂的童年》拓寬學生的視野面。

學生談談觀看後的感想,也能介紹出一種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達出真情實感即可。

2.引導學生介紹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你的老師是什麼樣的性格?和你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令你難忘?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講。

學習上 生活中話語裏 心理上

句式練習:學習上對我的細心引導……

生活中對我的親切關懷……

話語裏對我的鼓勵支持……

心理上我對老師的感激……

四、鞏固延伸,作業設計。

2.小練筆:寫一篇有關老師的故事。

要求:(1)題目自擬。

(2)能運用上本節課所學的修辭和描寫等寫作方法,給語言增添色彩。

(3)記敘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真情實感。

(4)書寫認真,卷面規範、整潔、大方。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6

教學重、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 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文中寫了幾個窮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裏想到些什麼?

課文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桑娜和漁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⑴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爲幾段?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體悟“窮”

1. 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2. 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爲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②讀第一個句子。

“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爲桑娜在當時的情形下,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只知道自己應該也必須這樣做,才能挽救那兩個孩子。這是桑娜本能的行爲,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②5個孩子已經夠他們受得了,爲什麼還抱來兩個,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

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

②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

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爲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

⑵找找:對話中幾次寫到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爲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⑷教師過渡:剛纔,我們在體會桑娜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

②議議:漁夫的臉爲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b.討論:這裏爲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體會:“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願自己多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

⑹“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

課文的結尾耐人尋味。“‘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帳子。”此時,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釋重負,外表平靜而內心激動。

三、課堂小結

3.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四、作業設計

4. 體悟那四處流溢的“富有”

5. 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找找哪些內容體現了他們精神上的“富有”?

7. 交流。

小結:讀了這些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的內心理世界。(多麼勤勞、多麼善良)我們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所感動。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

四、抄寫生字詞

板書:

窮人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作者,積累重點實詞的意思,默寫本詩。

2、反覆誦讀,體會含義,理解主題,品味詩的意境。

3、學會與朋友相處。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

朗讀、研討。

課型:

新授課。

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文學長河中,有一顆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詩。有成就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個。以前,學過幾首孟浩然的詩,誰來背一下?學生背誦《春曉》、《宿建德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浩然的另一首詩《過故人莊》。

二、整體感知

1、“過”,訪,探望。“故人”,老朋友。意思是拜訪老朋友居住的村莊。

2、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陽人。早年隱居家鄉的鹿門山,閉門讀書,以詩自娛,後往吳越等地漫遊。他的詩多寫山林靜趣和懷材不遇的苦悶。由於生活面窄,詩中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不多,但其藝術造詣較高,寫景詩有不少刻畫入微的名句。

3、孟浩然一生的大半歲月是在家鄉隱居和到各地漫遊,他的詩就是這種生活的反映。這首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時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請到家裏做客,因而寫了這首詩。

三、細讀品味

1、首聯寫老朋友邀請“我”去做客。表現了樸實真摯的友情,“具雞黍”可謂盛情,又有着田家風味,“邀我”表達了朋友之間的親密關係。語言平實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綿長。

2、頷聯寫詩人進村見到的景色。“綠樹”爲近,“青山”爲遠,一遠一近把小村青山遠映、綠樹環繞的景象表現得生動逼真,傳達出詩人愉快的心情。正是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賓主心情才能如此暢快。

3、頸聯寫詩人到故人家裏開窗暢飲,親切談話的情景。打開窗子,對着窗外的穀場和菜園子喝酒,真是別有一番情趣。端着酒杯款款敘談農事,說莊稼收成如何,表達了關切之意。此聯對仗工整,融爲一景,勾畫了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生活畫卷。

4、尾聯寫詩人和故人相約再來。老朋友之間推杯換盞,盤桓一日,說不盡的知心語,道不完的依戀情。最後,以相約分別,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再來賞菊花,再來喝酒。尾聯收束,卻又開出了新意,更覺老朋友之間情深意厚,使人讀後回味無窮。

四、教師小結

這首詩語言自然,不事雕琢,平白如話,全是敘事寫景,但很有韻味。詩人以喜悅的感情,寫出了一個生活和平、美麗恬靜的農村情景。 這首詩敘述了作者到農家做客受到熱情款待的經過,描繪了恬靜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老朋友之間的誠摯友誼,也流露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五、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板書設計:

過故人莊

具雞黍、邀——真摯;樹合、山斜——清幽;

面場圃、話桑麻——陶醉;

待、還來——情深。

————田園風光、情深意厚。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2、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來源於生活而遠遠高於生活,是毛澤東《七律長征》的真實體現。我們曾經拜讀過他的《沁園春雪》,領略了他的雄韜偉略。而這首二萬五千里長徵現實生活的概括,提煉而來的《七律長征》又有怎樣的氣魄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它。根據題目,我們瞭解到這是一首寫於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時,誰能說得更好,更具體呢?交流、總結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悅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文體介紹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

四、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五、指導朗讀

1、要求: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學生齊讀課文。

六、整體感知

要求:結合書下注釋及個人理解,自主質疑,合作釋疑,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討論交流後,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爲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着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着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七、文本賞析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爲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遊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後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這裏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並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爲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明確:這首詩爲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2、面對這長征途中的的困難,紅軍的態度如何?通過哪些字詞反應出來?

明確:“更喜”“盡開顏”從這幾個字上體現了紅軍一種樂觀主義精神。體會重點字句

3、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中你瞭解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過程應該用什麼字來概括?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紅軍有沒有退卻,從哪裏可以斷定?體現出了紅軍戰士怎樣的精神和意志?

明確:“難”、“不怕”“只等閒”、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4、其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可毛澤東卻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爲什麼?

明確:因爲毛澤東希望並相信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從而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同志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

5、從最初的“不怕”“只等閒”到最後的“更喜”“盡開顏”我們可以體會到全詩怎樣的感情基調?

明確:輕快豪邁、氣度不凡

九、總結歸納

1、主題:本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2、藝術特色: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A、本詩以“萬水千山”作爲貫穿全篇的線索,通過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凸現長征精神;B、依據生活的真實順序敘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首聯直接抒情除外)——“騰”“走”以動寫靜、“暖”“寒”賦予雲崖、鐵索以感情色彩、“更喜”“開顏”將雪山之貌與紅軍之情相交融;

(2)本詩巧用誇張手法——頷聯,體現了詩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氣魄,體現了詩作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

十、課堂鞏固

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毛澤東

翻越五嶺

長 疾跨烏蒙 氣勢磅礴

巧渡金沙江 語言

徵 飛奪瀘定橋 含義豐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胯、拜、廚”等13個生字和“一望無際、祭祀、彷彿”等詞語。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主背誦第1自然段。

3.學習課文寫的四件稀奇事,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瞭解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聰明能幹、見多識廣的農家少年,感受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四件稀奇事,瞭解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文章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

2.重點感悟四件稀奇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同學們,大家瞭解魯迅嗎?看過哪些魯迅寫的作品和有關與他的故事。(生說……)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朋友。【課件出示1:課題】(板書課題:少年閏土)課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師介紹魯迅:【課件出示2】魯迅(1881~1936) 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7~1935年期間的雜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鬥精神,對中國革命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二、 初讀課文,引導質疑

1.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利用字典,自學生字和新詞。抄寫出認爲最難的生字和新詞,說說哪些地方難以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點交流一些不常見的字詞(視學生掌握的情況而定):【課件出示3-6:詞語圖片】祭祀 忙月 秕穀 鵓鴣……

2.老師引導:請大家根據課題、單元的主要目標和課後的習題,以及對課文的印象,確定自己最想解決的問題。

(討論,誰的問題最有價值?)

學生列舉,老師歸納出“主問題”:

(1)課文寫了哪幾件稀奇事,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2)課文是怎樣寫閏土的?

(3)根據單元目標,找出課文的幾句難理解的句子,採用怎樣的方法去理解,含義又是什麼?

(4)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師導語:魯迅的文章中有許多我們不常見的字詞,文章也比較長,讀課文時。請同學們抓住課文敘述的主要事例。

3.劃分課文層次:【課件出示7】

全文共19個自然段,可分爲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記憶中的閏土勇敢機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寫“我”和閏土是主僕,他來“我”家幫忙,所以“我”和他認識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閏土見面,他很怕羞,但我們很快就熟識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寫閏土給“我”講捕鳥,拾貝殼,看瓜,看跳魚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閏土和“我”分別了,友誼也中斷了,但“我”很懷念他。

三、小組合作,自主釋疑。

重點學習關於閏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讀、感悟。

(1)出示總括的句子。

出示:【課件8】“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

(2)教師引導學生確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課文中是指哪些?閏土的什麼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學習。

師引:快速讀課文第四部分,看看講了幾件事?(師板書:雪地捕鳥 瓜地刺猹 海灘拾貝 看跳魚兒)

說說“稀奇”的意思,對我們來說,什麼樣的事是稀奇事?

(3) 說說你準備怎麼學習這幾件事?可以用什麼方法學?(有感情地朗讀,邊畫邊讀,角色扮演互相說……)(學生選擇學習方法)出示:

【課件9】雪地上捕鳥 瓜地裏刺猹 海灘上拾貝 海邊看魚

(4)讓學生選擇以上學習方法學這四件事。用上學習記號,並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夥伴進行交流。可以按課文的順序來學,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歡的事先來學。(選擇學習內容)彈性填空:閏土是一個__________的人。

四、教師引導,集體評議

①雪地捕鳥(角色扮演)。

師:閏土啊,你會捕鳥嗎?能不能幫我捕鳥呀?

生:……

師:快教教我,怎樣捕鳥?

生:……

學生評價,評價標準:說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地朗讀。

②有類似的方法學習“瓜地刺猹”“海灘拾貝”“海邊看魚”。

教師引導,朗讀“瓜地刺猹”時要讀得輕一些,讀出當時的情境,讀其餘兩件事要有聲有色。學生評價。

③說說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爲什麼?用課文中的話來說。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少年閏土。我們也很佩服這位農村少年,他竟然會做那麼多事情,有機會看見那麼多的事物,讓人羨慕。

作業:1.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生字、新詞抄寫的遍數。

2.讀課文,看看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背誦,積累第1自然段。

2.學生爭議,教師調控,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抓關鍵詞語,瞭解作者的內心的情感。

3.自主遷移,抓住對閏土的外貌描寫,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整體回顧,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四件稀奇事,“我”對哪件事印象最深,爲什麼?(是瓜地刺猹,因爲課文一開始就寫,而且寫了兩處,寫得最詳細。)

二、想象情景,自主背誦

(1)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感情地試讀第1自然段。(啓發引導:月夜下,少年閏土怎樣去刺猹?)

(2)出示有關課文圖片的課件,仔細觀察,用橫線畫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插圖的?

(3)自由練讀。

(4)回憶背誦的方法,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一種背誦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裏,把第一段背下來。

(5)指名讓背得最快的同學介紹背誦的經驗。

(6)全體嘗試背誦。

過渡語:閏土真是見多識廣,那麼,“我”和“我”的朋友們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又是怎樣的?請找出有關的句子。

三、出示句子,引導理解

1.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

【課件10】“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結合引導課堂爭議:課文中的“我”與閏土相比,到底誰的知識更多?

(1)質疑問難。根據句子,你有哪些問題?(他們指誰?“四角天空”說明了什麼?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聯繫上下文,自由獨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級裏最喜歡的同學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綜合意見。(“他們”指的是作者往常的朋友。“四角天空”說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爺們生活圈子小,知識面狹窄。這些話表達了“我”對閏土的廣闊生活天地的嚮往和對現狀的不滿。)

得出結論:

“我”:書本知識豐富。

少年閏土:聰明能幹 機智勇敢 見多識廣 熱愛自然(板書)

四、分析外貌,瞭解作用

1.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想一想:外貌與生活環境有什麼聯繫?

2.教師讀:“他正在廚房裏,一張圓臉,頭戴一頂帽子……”讓學生仔細聽,把老師漏讀的字(紫色、小氈帽、銀項圈)用鉛筆輕輕畫去,(訓練學生的聽力)對比着讀,仔細品味與課文有什麼區別。

3.討論交流。(紫色說明閏土生活在大海邊,身體十分健康;小氈帽說明閏土生活在農村;銀項圈說明閏土的父親十分疼愛他。)

4.師生小結: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環境、身份有密切的關係。

五、兩相對比,自主遷移

過渡:“我”生活在高牆大院裏,閏土生活在大海邊,生活環境有很大差別。除了這一點,“我”與少年閏土之間還有哪些區別?

師生討論、小結: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導遷移。

作者在課文中爲什麼沒有寫“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魯迅忘了寫呢?請你根據剛纔我們討論的結果和課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補寫完整。

(2)自由選擇學習夥伴,展開討論。

(3)補寫。

(4)交流、修改。

(5)選擇學生寫的片段介紹:“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爺嗎?頭戴瓜帽,長得又白又胖,腦後拖着一條長辮子,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脖子上掛着一塊小巧玲瓏的玉佩,一雙烏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點兒精神……”

(6)說說爲什麼樣寫?有什麼好處?

6.結課,拓展。

7.選做題:

(1)“我”與閏土分別之後,會不會再見面呢?三十年後,“我”和閏土又見面了,想象一下,可愛的閏土會變成什麼樣?

出示:【課件11】一眼就認出走進來的人,灰黃的皮膚,尖長的臉,又腫又紅的眼睛配着一張毫無生氣的嘴,他就是閏土。

——節選自《故鄉》

想一想健康、活潑、可愛的少年閏土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2)以小組爲單位,自主選擇夥伴,進行研究,尋找當時社會的背景資料,研究少年閏土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課後寫一份小結。

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雪地捕鳥 聰明能幹

海邊拾貝 機智勇敢

看瓜刺猹 見多識廣

看跳魚兒 熱愛自然

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本文節選自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爲主體,探究發現爲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 )的少年閏土。” 並以此爲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我認爲爭辯研讀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引活動於課堂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學生的心靈自由,在爭辯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我覺得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不夠鮮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課文內容。反思之後,我要再設計,儘量做到脈絡更清晰,主題鮮明。

總之,教學中我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學習,完全地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熱情高漲,不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我所沒有預料的精彩。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生字新詞。

2.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生命存在的條件和人類探索宇宙生命的過程。

3.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合作意識及運用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科學嚴謹的敘述與分析,瞭解人類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的過程。【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瞭解地球之外離我們比較近的星體嗎?你知道關於火星的情況嗎?

2.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認爲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爭論了一百多年。隨着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個謎已經揭開了。本課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宇宙生命之謎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默讀課文,看到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

三、深入閱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着“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麼?(找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

2.討論交流明確:

(1)宇宙是無限的。

(2)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呢?

(3)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

(4)太陽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過對火星的考察,發現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還是個謎。

3.你對課文中講到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爲什麼?

(1)朗讀相關的課文並說明理由。

預設:

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從分析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上說,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這四點的星球:一是保證一定的溫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因爲這四點是人類和生命存在的必須條件,而宇宙之大,還有我們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會有保證這四個條件的星球。

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據四點生命存活的條件,科學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條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運用列舉法,把這幾個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給我們一一進行了列舉,使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六個星球的特點。

作者根據四個條件證明,認爲火星唯一符合這些條件,但卻一直被科學家們所爭論。

……

(2)總結

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這是一個謎,這就需要我們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後去探索宇宙的奧祕,親自去揭開這個謎,給人類提供更廣闊的生命空間。

四、探究擴展

1.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2.教師展示相關圖片、錄像資料。

【板書設計】

火星

與地球相似點很多——乾燥、土壤無有機分子、表面無微生物黑色線條(運河)——環形山、斑點表面顏色隨季節變化(植物顏色)——風吹塵土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藝術特色。

2.學習課文,瞭解京劇更多的奧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奧祕及藝術特色。體會課文表達的條理性。

2.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作者簡介

在課前,大家已經蒐集了一些關於京劇的資料,你瞭解到了哪些?你認爲京劇有哪些藝術和奧祕?談談你的認識和體會。(學生暢談,教師指導。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

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並反覆認讀:

馳騁 尷尬 徹底 虛擬 鞝鞋底 僕人 凸顯 戛然而止

2.小組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教師抽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自主閱讀《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閱讀結束後,請簡要說一說作者爲我們介紹了京劇哪些方面的藝術。(指名答)

2.師:“馬鞭”和“亮相”在京劇藝術中有何妙用?請結合課文列舉相關語句自由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可以高揚,可以;可以,可以。

(2)俗話說,古詩也說。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介紹馬鞭的內容。

(1)師:中國古人時常要騎馬,可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原因是什麼? 京劇表演中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

(2)爲什麼說馬鞭可以漂亮地解決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的問題?請結合課文舉例說明。(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3)作者介紹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爲什麼還要介紹京劇中一些虛擬的道具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與本課的第一個小標題——馬鞭,是否衝突?(指名說)

明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爲了突出京劇的表演藝術,與馬鞭這種實在的道具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因而與小標題不衝突。

2.自由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介紹亮相的內容。

(1)靜態亮相是如何體現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請結合具體事例說一說。(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明確:課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印證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同時作者通過俗語和古詩,進一步論證靜態亮相的妙處。

(2)京劇中動態亮相有何高妙之處,作者是怎樣論述的?(指名說)

明確:課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體論述動態亮相的高妙之處的,作者通過動態亮相的具體表現,引出雜技表演的藝術,以此印證動態亮相不愧是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五、寫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學生交流)

歸納:(1)語言通俗幽默,親切自然;(2)舞臺場景描寫生動傳神;(3)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六、拓展延伸

蒐集有關京劇表演藝術的資料,或觀看一些京劇戲曲視頻,瞭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和奧祕。同學之間進一步交流。

【教學板書】

23京劇趣談

馬鞭亮相

馬鞭的功用 靜態 亮相——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虛擬的馬鞭 動態 亮相——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裝飾的美 實在的道具 虛擬的道具

【教學反思】

京劇的藝術特色有很多,作者通過對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京劇的一些藝術特色。在“馬鞭”一節中,馬鞭在京劇表演藝術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決了哪些問題?實在的道具和虛擬的道具起着什麼作用?這些是我們探究的主要問題。在“亮相”一節中,作者通過京劇表演上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在京劇藝術上的高妙之處。舉例典型,論證有力,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不足之處在於,文本是“趣談”,而我的“趣教”體現得不夠明顯。

六年級上冊語文《開國大典》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憑藉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法提示:

1.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2.根據句子的意思來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

3.瞭解課文內容後,練習讀文、嘗試背誦。讀背中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誼。

學習準備:

蒐集並傾聽《高山流水》樂曲,積累有關友誼的古詩或文章。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

一、課文導讀

1.同學們,學習了《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單元,相信大家誦讀古詩的興趣越來越濃了。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走進有趣的古詩王國,去感受古詩的無窮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讀了之後,你一定會被古詩中濃濃的情誼所打動!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走進一篇和友誼有關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我能掃清文字障礙。

(1)讀題目,“伯牙鼓琴”中的“絕”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讀3—5遍課文,我能把帶有拼音的字讀正確,記在心裏,然後給下列字注音:

弦哉

兮峨

(3)我能將本課最難寫的生字書寫端正美觀。

2.對照註釋,查字典、讀課文,我能理解課文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意

思,並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對比閱讀,加點字的意思分別是:

善鼓琴

鍾子期善聽

善哉

4.我能根據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並能用“|”在文中標註出節奏來。

5.讀了幾遍課文後,讓我最感動的幾句話是:

6.我來盤點一下:

(1)我理解詞語的方法是:

A.查字典。B.看註釋。

C.聯繫上下文D.先理解句子中重點的字,再連起來理解。

(2)本課中我認爲難寫的字是,我是這樣記住它的

(3)課文我讀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過:

A.大聲地朗讀。

B.先讀,讀熟後再看課文註釋和查字典。

C.默讀,邊讀邊看課後的注視或查字典。

D.先通過看註釋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後,再大聲地朗讀來進一步

理解。

課中

三、合作探究

1.鏈接資料,邊讀邊思。

俞伯牙鍾子期

衣着衣着華貴,羽扇綸巾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國籍晉國楚國

身份上大夫打柴的樵夫

2.小組合作,細讀質疑。

當兩個人的資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時候,你有什麼疑問?(針對學案中的資料卡片分組進行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針對資料,展開交流和學習,其中組內1號同學發言,其餘同學補充。)

3.品詞析句,想象畫面。

(1)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用在文中畫出來,並且說說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A.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請選擇“善”在文中的意思:①擅長②表示讚歎。

B.換位體驗: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讚歎的?

C.朗讀彙報,讀中體會。(夥伴互讀、小組互讀、師生互讀)

(3)創設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

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瀟瀟竹葉、潺潺流水等。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讚歎的?我來創作——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竹葉。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4)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也不管他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子期總能知道,這就是文中所說的——,。(教師引讀)

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教師引說)

4.知音相遇,心靈相通。

(1)伯牙當時已經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身邊一定有許多讚美之聲。當他聽見別人那些不着邊際的讚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假如你就是伯牙,寫寫此時你的心情!

(2)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播放“知音”音樂)

5.痛失知音,深悟“絕弦”。

(1)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爲知音。之後的離別卻又那麼難捨。兩人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已經去世的消息。面對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抔無情的黃土,伯牙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呢?

用畫出相關的句子,帶上你的感受多讀幾遍!

(2)讀到這,你知道伯牙爲什麼破琴絕弦?對此你有何感受?

6.鏈接短歌,昇華情感。

(1)佇立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滿懷悲痛地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2)老師引讀,學生跟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3)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7.背誦課文,領悟寫法。

(1)背誦指導:課文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後寫子期死,伯牙鼓琴。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爲千古佳話。邊想象邊背誦。

(2)自由練背。

(3)背誦展示。

四、拓展延伸

1.我能把這篇古文改寫成小故事,生動地講給別人聽。

2.根據括號裏的註釋,讀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練習。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劍自(從)舟中墜於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這)吾劍之所從墜(掉下去的地方)。”舟止,從其所契者(刻着記號的地方)入水求之(尋找劍)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這樣),不亦惑乎?

(1)這是個成語故事,題目叫。

(2)理解句義我能行: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裏的“若”的意思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

課後

五、交流收穫

學習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穫?薄弱的學習環節有哪些?以後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和方法?對學習方法有哪些感悟?……

六、資料鏈接

1.關於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宋代王安石《伯牙》詩:“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這些詩都是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爲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伯牙學琴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

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你前去,讓他給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水平。”於是師徒兩人備了乾糧,駕船出發。到了東海蓬萊山後,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裏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餘,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鬱鬱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羣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生了創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於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絃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

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在你已經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後,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體會,終於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板書設計:

伯牙鼓琴

念俞伯牙破

知音

得鍾子期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