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古詩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教案(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4W

四年級《古詩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四年級《古詩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教案(精選5篇)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江南春》。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

2.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3.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生憑藉課文中的註釋,聯繫上下文進行嘗試學習,讓學生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理解詩意。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領悟詩意,感悟詩情(難點)

一、導學: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詩你能背幾首?

(你來!流利!真有感情!你會的真多!)

(圖片以及古詩)

1、這幅畫面,是正在淺吟低唱《靜夜思》的李白,無論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遊子都有一種怎樣的情懷?——

是啊,這是一個鄉愁滿懷的李白。(板書:鄉愁滿懷)

2、《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豪情萬丈啊,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正是,瀟灑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書:寄情山水)

3、《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怎樣的李白?

(請你回答。你也想說,請,)——正如你們感受到的,這是有情有義的李白。(板書:有情有義)

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李白,他是思鄉的遊子,是豪邁的俠客,是重情重義的真漢子,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李白的詩,你將會看到又一個不同的李白。

二、自學

(一)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古詩。

2、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二)出示自學指導:

1、結合工具書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重點詞意,充分發揮想象來理解詩意。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感情。

三、互學。

1、以小組爲單位,組內合作討論詩意,請小組代表發言。

2、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後進生。

四、展示

(一)、初讀古詩

1、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

有誰知道敬亭山?你來說說。(圖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稱爲“江南詩山”。自李白《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篇傳頌後,敬亭山聲名鵲起。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等許多名人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也因而飲譽海內外。

2、再讀課題:敬亭山前面加了個“獨坐”,應該怎樣讀?你爲什麼這麼讀?

(你讀得很慢,因爲——哦,是因爲傷感;你讀得很輕,因爲——哦,很孤獨;你怎麼讀這麼重?——哦,是在感嘆!)

3、讀課文:帶着你體會到的情感,按自己的節奏自由讀兩遍。開始——

好!誰來試試!

(讀得多好啊!字正腔圓。)誰再來?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裏聽出了什麼感覺?(好孤獨!好無奈!好傷感!好寂寥!恩,很有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

4、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得出你很善於思索!)

(二)、細品詩意

1、李白到底爲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麼?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獨”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2、這首詩裏分明寫了好幾樣景物,爲何李白要說“獨自坐在”敬亭山呢?請在詩中劃一劃,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詞語。

好,你找到了什麼詞語?(“飛盡”是指——)是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敬亭山靜悄悄了。你呢?(“獨去閒”是指——),滿山不見一隻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雲……這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覺一樣)(是啊,好一座寂靜清幽的敬亭山!)

3、讀讀這兩句:“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誰了?詩人凝視着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着詩人。

3、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裏,還有云麼?還有鳥麼?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句話是說——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來看去,誰也看不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啊!再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山脈脈相望,緊緊融合。——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三)、感悟孤獨

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遊歷了那麼多名山,你曾豪情萬丈,你曾廣交朋友,爲什麼此刻這麼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獨)

你從哪裏感受到了“孤獨”呢?

1、我們一起讀前兩句。“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在李白的眼裏,那是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那是高傲的雲在棄他而去。

再讀: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其實在自然環境中,鳥飛雲走,是很自然的。爲什麼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麼孤獨?你想過麼?(你們很善於推測。)

(介紹背景)的確,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時候。李白曾經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遊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10年以後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爲點綴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現在你明白了麼?誰再來讀讀前2句。(聽得出,同學們感悟很深)齊讀。

2、老師也來試一試。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配樂,範讀。

同學們來!(齊讀)

3、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麼話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麼話對李白說呢?

(1)練筆: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引讀:

啊!鳥兒和雲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裏真有點死氣沉沉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李白啊!”

五、測評

1、課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讀,感受下這首詩裏是怎樣的李白?

你來讀讀。請你讀讀。很深情。讓我們齊讀《秋浦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嗎?

李白,這麼多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樂觀、堅強、開朗起來。

你還記得《贈汪倫》嗎?同學們齊——

還記得《靜夜思》嗎?

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

李白啊李白,我們都在懷念你,你並不孤獨!

讓我們再來齊誦這首詩《獨坐敬亭山》。

2作業:背誦並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會背誦古詩。

2、讀懂古詩,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洞庭湖的讚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

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色。

三、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

四、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通過上網、翻閱書籍,瞭解洞庭湖的相關知識。

2、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學;

1、出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同學們, 你知道這句諺語的意思嗎?今天,我們就去領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2、出示資料來簡介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風光極爲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麼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面積約3900平方公里。君山在洞庭湖中,山上有諸多名勝。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自學:

(一)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古詩。

2、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作者對洞庭湖的讚美之情。

(二)出示自學指導:

1、結合工具書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重點詞意,充分發揮想象來理解詩意。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感情。

三、互學:

1、以小組爲單位,組內合作討論詩意,請小組代表發言。

2、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後進生。

四、展示:

1、初讀全詩。

2、再讀“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

(1) “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2)“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

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鏡未磨。

3、細讀“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遙望:遠望。山就是指君山。

洞庭湖 和 君山 ,就像 “白銀盤裏一青螺”。

師:這句詩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翠,

白銀‖盤裏/ 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並背誦。

5、 知人論世,悟詩情

五、測評:

(1)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2)作業:

1、背熟《望洞庭》。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2、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註釋等方式讀懂這首詞的意思。

3、通過對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瞭解兩首詞的意思,根據這兩首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並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一、導學: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3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麼是詞嗎?(學生可根據“預習”或蒐集到的有關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麼區別?

二、自學:

(一)出示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2、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註釋等方式讀懂這首詞的意思。

3、通過對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出示自學指導:

1、結合工具書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重點詞意,充分發揮想象來理解詩意。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感情。

三、互學:

1、以小組爲單位,組內合作討論詩意,請小組代表發言。

2、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後進生。

四、展示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爲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2)教師補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後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白居易在50歲至55歲期間,曾先後到江南名郡杭州、蘇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長官),秀麗的江南景色和燦爛的吳越文化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陽閒居後,還時常回味這段令人愉悅的回憶。這首《憶江南》同就是他在67歲時爲追憶十多年前的蘇杭生活而作。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麼聯繫,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的用意所在吧。

(3)全班彙報交流。

(各小組之間、同學之間互相補充,有不同看法可以爭議。)

首句“江南好”,直寫“江南”之所以值得回憶,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惟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

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是自己舊時早就感受到、體驗過、熟悉了的,並非得之傳聞。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爲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那麼,江南的好風光究竟“好”在哪裏?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裏爲我們另外開闢了一個新的詩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教師指導學生反覆朗讀、仔細體會這兩句,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春天的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江邊盛開的鮮花上,紅紅的花朵顯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顯得綠波粼粼,江花、江水兩相輝映,紅的更紅(紅勝火),綠的更綠(綠如藍)。如此強烈的色彩渲染,給人留下了濃得抹不開的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着色的技巧。(可欣賞插圖。)

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即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於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這首詞,寫的是詩人自己的江南之憶,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讀者的遐想,讓人玩味不盡,不失爲大手筆。

(5)有感情地朗讀並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五、測評

三、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憶江南》。

四年級《古詩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教案 篇2

《獨坐敬亭山》

(一)導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

課件

:(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着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衆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羣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着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着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過錘鍊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望洞庭》

一、導入新課

(一)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古詩,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二)剛纔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中國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遊登臨

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

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的詩人劉禹錫。

(三)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的文學家,詩人。代表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一)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提問: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二)學習一下生字詞: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三)再讀一讀,結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

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四)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1.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諧。

② 後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2.白銀盤裏一青螺: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裏放一個青螺。結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

的什麼?“青螺”有指的什麼?之後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

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瞭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爲作者對

於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麼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於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實中

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着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佈置作業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並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憶江南》

一、詩詞對照,導入課題。

1、出示詩歌,學生自由讀議。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這些詩句都是寫什麼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歷代文人騷客所吟唱歌詠的,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寫江南春景的詞,題目是《憶江南》。(板書課題)出示文本,讀一讀,比較詩詞有什麼不同。

3、簡介詞及詞牌名。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詞有各種不同的詞牌,比如:憶江南漁歌子。我們本節課將要學習的這首詞,詞牌名原是謝秋娘,自從白居易用憶江南爲題填了三首詞之後,詞牌名就由謝秋娘變成憶江南了。

二、檢查預習,瞭解學情。

通過課前預習,你瞭解了哪些有關本文的知識?(學生參照蒐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老師適當補充。)

1、作者簡介: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大多反映中唐社會生活的重大問題,着重描寫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爲。白居易還是詞創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爲文人詞發展開拓了道路。

2、朗讀情況:注意諳讀作ān;最後一句讀出反問的語氣。

3、詩意理解。(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自由說。)

4、提出不懂的問題。(能解決的互相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簡要板書,留待課中解決。)

三、朗讀感悟,理解詞意。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帶着以上問題,分組讀課文,小組內進行討論。

2、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探究。

(1)江南好

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江南春景的詩詞想象:一個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鶯歌燕舞、綠柳紅花)可以換成什麼字?(美妙)好不好?爲什麼?從這個好字,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感情?(讚美、嚮往)

這正是作者憶江南的原因。

(2)風景舊曾諳

諳:熟悉。這兒風景之好並不是傳聞,而是作者親身體驗、親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青年時期,他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着相當的瞭解。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即六十七歲時,寫下了包括本首詞在內的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作者寫江南好,重點寫了什麼?(江花、江水)運用了什麼方法?(比較:紅勝火;比喻:綠如藍)

這種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裏也可以見到,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能不憶江南?

這是個什麼句子?(反問句)再讀體會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和懷念,把讀者也帶入了無限遐想之中。)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江南真美呀,那兒的風景我曾經非常熟悉:太陽升起,江邊的野花比火還紅豔,春天來了,江水碧綠見底,如同藍草一般。這能不讓我回憶起江南嗎?

4、指導背誦。

(1)再讀體會。

(2)根據詩意想象畫面。

四、閱讀拓展,深入賞析。

白居易的《憶江南》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爲後人吟詠贊頌,那麼這寥寥數語爲何能成爲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三首《憶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3、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四年級《古詩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並由此想象畫面。

3.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閒”“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蒐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重難點:

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藉助註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蒐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課時:2-3節

第一節

教學目標: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裏,很多同學都出去旅遊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麼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導讀準後鼻音

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讀熟三首詩

2.藉助註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彙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讀、背三首詩。

第二、三節

教學目標:通過想象,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麼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雲:少(孤)慢慢飄走(閒)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

閒、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手法。

3.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瞭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鬱悶時所作,因此通過衆鳥高飛、孤雲閒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節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2)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裏的月色很美。2.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詩人通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請找出詩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釋題: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爲詞牌。

2.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註釋。(舊:過去勝:超過)

3.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佈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着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比較、比喻)

4.請聯繫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後的反問句寫完整。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

5.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蒐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的畫面。

教後記:通過蒐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增長學生的知識積累。

四年級《古詩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田鼠弗雷德裏克》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五課課文。第二單元由[明]陳獻章的“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引出,單元的教學主要方向爲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問質疑,交流思考,解決問題。此單元的四篇課文《小田鼠弗雷德裏克》《蝙蝠和雷達》《小電影院》《呼風喚雨的世紀》在學習前對學生的要求都是“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和思考,試着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根據文章的內容消化吸收,領悟出深層含義。

《小田鼠弗雷德裏克》的作者是美國的李歐.李奧尼,原文是其創作的繪本故事,並獲得美國凱迪克大獎。雖課文有內容改動,但文中的插圖依然可以看出此篇文章充滿着童趣。文中的5只小田鼠是和睦的一家,在深秋時節都忙碌着爲過冬做準備,不過它們中的4只收集的是栗子、乾草、玉米等物質食糧,本文的主人公弗雷德裏克收集的是陽光、色彩、語言等精神食糧,到了寒冷的冬天,當栗子、乾草、玉米等食物消耗始盡,弗雷德裏克的精神食糧一詩,給了小田鼠們生活下去的希望和熱情。文中小田鼠創作的詩屬於一首現代詩,現代詩在本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也編排了兩首,此篇課文中出現的現代詩加深了學生對現代詩的理解。全文共31個自然段,生字條中共14個生字,課後習題以提問題、小組交流爲主,最後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收穫對課文的認知。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課堂上的識字教學以考察學生掌握的生字情況爲主。在閱讀方面,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且可以做到默讀不出聲,不指讀。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夠複述出敘事性故事的大意,不遺漏重要情節。從本單元課程內容開始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並提出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把“讀”和“思”結合起米,把讀引向深層。除了引導學生提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特點,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 -些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情境,結合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一-起,進入到探究問題的學習過程。

三、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條中的14個生字,並找到課文中該字的組詞,理解詞義。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不出聲,不指讀。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中要表達的情感,提出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交流感受。

4.知道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專長。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無論是理解內容,還是體會感情。通過獨立閱讀,把課文弄懂,並能提出問題,集合學生自己的體會,通過師生、生生討論交流,互相啓發、補充、加深理解與感受。

五、教學難點 組織好生生交流,有效的小組問題交流,開展合作學習,通過交流、探究、讓學生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知,引導學生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向深處。

六、課時分配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預習單

1、用課後生字條中的生字組詞。

2、第-遍讀課文,我發現需要弄懂的詞有

3、第二遍讀課文,我發現可以提出一個問題

4、第三遍讀課文,我發現我還有弄不清楚的問題是

(一)激趣導入

1.動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 ( 出示課什--連連看) 松鼠 冬眼 蛇、熊、青蛙 : 飛到南方(遷徙)候鳥 儲備食物獅子、山羊換毛保暖

2.通過預習,小田鼠是通過什麼方式過冬的? 儲備食物

3.收集學生預習單,瞭解學生提問質疑的情況,爲引導提問做準備。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動物過冬的方式引出課文,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收集學生的預習單,瞭解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從學生提問的問題內容,隨時調整引導方向,把握課堂節奏。

(二)字詞教學

1.出示課件生字組詞表, 隨機點名認讀。

蔥綠一堵牆牲口棚穀倉遺棄撿拾收集乏味閒談焦急描述嗓音腳丫

2.多音字教學 [ji0o]嚼咽嚼、 [jue ]咀嚼 [jioo]倒嚼

3.生詞解釋 遺棄:拋棄:丟棄。

打盹:小睡。多指坐着或靠着斷續地入睡。

閒談:沒有一定中心地談,聊天。

焦急:指非常着急。

搖曳:輕輕地擺盪。

羞澀:心裏害羞而舉動拘束不自然。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前三年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的識字能力,所以完成識字任務主要靠學生的自學自查,教師可在學生自學自查的基礎上做適當檢查,在教學中,不再單一的去識字,而是結合組詞教學,認知生字。

教師在生字的教學上,把重點放在多音字教學和生詞解釋,讓學生在積累詞語的同時,明白其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解析課文 1.默讀1-3自然段。(教師注意學生默讀能力並給予指導,不出聲不指讀)

2.預設提問:

①在課文的1-3自然段中,出現了幾種動物? (牛、 羊、馬、田鼠。)

②爲什麼田鼠要四處尋找食物? ( 因爲農夫們搬家了,穀倉空了,冬天要來了。

③田鼠們準備靠什麼食物過冬? (玉米、 栗子、乾草等)④它們工作的辛苦嗎? ( 辛苦,不分白天黑夜的收集食物)

3.分角色朗讀4-10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的語調,大夥的困惑,弗雷德裏克回答時帶的自信感)

4.預設提問:

①大夥幹活的時候,弗雷德裏克在做什麼? (收集陽光、收集色彩、收集語言。)

②爲什麼大家在收集糧食的時候,弗香德里克沒有和大家做同樣的事情? (因爲它覺得冬天同樣也需要溫暖的陽光,需要五彩繽紛的顏色,需要多彩的語言度過漫長的冬日。

③大家對弗雷德裏克的做法理解嗎? ( 不理解,因爲它們認爲弗雷德里 克在閒着盯着草地看或者在打噸,並沒有爲過冬做準備)

4.冬天即將到來,弗雷德裏克的這些準備到底有沒有用呢?留到第二節課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課堂上分別通過默讀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帶學生走進課文,一方面鍛鍊學生默讀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文章中小田鼠們的思想感情,邊讀邊展開想象。通過預設提問,幫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再深入內容,加深感受。

四年級《古詩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在四年級基礎上,進一步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達到課標的“閱讀”要求。(課標要求略)

二、價值取向

情趣閱讀,互動閱讀。

三、活動措施

1.制定讀書計劃書

2.舉辦讀書博覽會

◆每個學生每學期要讀5本書以上,並精讀其中5篇文章。

◆每天上午課前十分鐘,各班級舉辦“讀書博覽會”,以“名人名言”、 “書海拾貝”、“我最喜歡的___”、“好書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自己看圍。

◆出讀書小報

3.建立少年小書庫

(1) 讀書活動中,各班召開題爲“我是這樣建立小書庫的”班隊會,大家集思廣益,談論如何買書、存書、讀書。

(2) 在校級圖書室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建立起個人小書庫,每個班級建立起班級圖書角。

4. 建立好書交換站

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可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着看”的活動;每個學生每學期向學校捐一本書,書後附上一篇自己的讀書心得,進一步充實校級圖書室,把校圖書室建成最大的圖書交換站和交流站。

5.召開讀書報告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