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精選2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7W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精選22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2.能夠聯繫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交流預習

1.出示魯迅的三句名言。

【課件2】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學們,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幾句名言。(生齊讀)

你知道這是誰的名言嗎?(生答,出示【課件3】魯迅圖片)

你對魯迅有哪些瞭解?(生交流)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魯迅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齊讀

釋題:課題中的“我”是誰?(周曄,也就是魯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預習:就在魯迅先生逝世九週年的時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兒周曄爲了紀念伯父,回憶了與他生前相處印象最爲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嗎?(生答;師板書:談《水滸傳》 說“碰壁” 救助車伕 關心女傭)

二、品讀重點,感悟品質

(一)過渡:在1936年10月19日,當時周曄還很小,可是她最敬愛的伯父魯迅先生從此離開了她,在她的記憶中,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呢?

1.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然後反覆讀一讀,想想從中能感受到什麼?

2.交流: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爲什麼?

(1)出示:【課件4】“數不清的輓聯掛滿了牆壁……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我們都來讀讀這兩句話,你還能從中感受到什麼?魯迅先生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板書:得到人們愛戴),這些句子是否也打動了你,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場面,體會人們當時的心情。

(2)出示:【課件5】“我呆呆的望着……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侄女周曄失去伯父是那樣的傷心,這是一種多麼不捨得痛啊!自己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3)讀到這裏,你有什麼要問的嗎?

過渡:那就讓我們一起聽聽周曄爲我們講述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吧!

(二)學習第一件事

1.我們先來讀一讀第一件事,邊讀邊想,“我”當時是怎樣讀《水滸傳》的?伯父的話又讓“我”懂得了什麼?

2.對於周曄讀書情況,我們可以用文中的兩個詞語來概括。(生答並出示: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誰能用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3.方法小結:剛纔理解這兩個詞語,我們可沒有請字典朋友來幫忙,只是藉助了文中的句子,這就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4.伯父的話又讓“我”懂得了什麼?(生答。師小結: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5.那天臨走的時候,伯父又送我兩本書: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約翰》,這是他翻譯的兩本外國童話。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生都在關愛着青少年兒童的成長。

(三)學習第二件事

1.我們再來看看“談碰壁”這件事,讀一讀,想一想魯迅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2.我們分角色讀一讀吧!(生讀)

從這件事中,你感覺魯迅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哪裏感受到的?

(1)交流理解【課件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2)師簡介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社會非常黑暗,人們根本沒有言論自由,而魯迅爲了喚起民衆覺悟,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不顧一切地寫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引起反動派的極度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地查禁魯迅的作品,並且對他本人進行殘酷的迫害。

面對這種.種壓迫,魯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說:(指大屏,生齊讀“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此時,你又看到了怎樣的魯迅?

(3)小結:魯迅那幽默語言的背後卻蘊含着無窮的智慧,更包含着對廣大勞動人民的關愛。

3.小結學習方法:

同學們,剛纔我們回憶這兩件事時,抓住了人物的語言、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讓我們體會到魯迅是一個關愛青少年、愛憎分明的人。

4.學習第三件事

(1)接下來我們學習一件你們也都很喜歡的事情 ——“燃放煙花”。大聲朗讀這一部分,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魯迅先生還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燃放煙花)

(2)課文中哪幾句話可以體現出“我們”膽子很小,伯父和爸爸分別是怎樣燃放煙花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那麼慈祥,那麼愉快,眉毛,眼睛,還有額上一條條的皺紋,都現出他心底的歡笑來。”這句話主要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討論)

教師指導:這一段話主要是對伯父得到表情描寫。“慈祥”“愉快”“歡笑”這些都是魯迅先生髮自內心的真實感情的流露,和孩子們在一起,魯迅先生是感到非常開心的;爲孩子們做一點點事情,魯迅先生是非常樂意的。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

(四)學習四、五件事

1、下面我們來看最後兩件事,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語句能讓我們感受到魯迅先生“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交流:【課件7】

(1)“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紮好繃帶。

同學們看課本上的插圖,邊看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師創設情景:就在一個北風怒號、天色昏暗的黃昏,一位飽經風霜、赤腳拉車的車伕腳受傷了……讓學生接讀上面出示的句子)

同學們都來讀讀這句話,看着魯迅這一系列動作,此時你最想說什麼?魯迅當時是怎樣的情感去就住車伕的?

(2)過渡:伯父的一舉一動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曄心裏。(出示【課件8】“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①反覆讀讀這段話,想一想原本談笑風生的伯父,現在爲什麼變得嚴肅起來?透過這嚴肅的表情,他心裏可能在想什麼?(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③誰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讀出來?(指名讀)讓我們帶着對反動派的恨,對社會黑暗的無奈,對勞苦大衆的同情齊讀這一段。

三、回扣全文,昇華情感

1.現在你知道魯迅爲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了嗎?(生答)

2.(配傷感的音樂)就是這樣一位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魯迅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直到逝世前三天,他還在爲曹靖華的譯作寫序;逝世前兩天,他還在寫作。可是現在我們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關愛了……就是這樣一個人,怎能不讓我們愛戴?就是這樣一個人,怎能叫我們忘懷?

四、昇華情感,課外拓展

1.魯迅先生對敵人恨之入骨,對人民大衆卻有着深厚而無私的愛。他就是這樣一位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人,讓我們永遠記住他!

2.課下上網搜一搜魯迅先生寫的的文章或者與魯迅先生有關的文章認真讀一讀,真正走近這位偉人,聆聽它的聲音吧!

板書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熱愛勞動人民,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深受廣大人民羣衆愛戴的人。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文題目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所寫。課文題目點明瞭作者與魯迅的關係,這篇課文就是通過回憶記敘了伯父魯迅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請同學們聽課文範讀,對課文內容有大概瞭解。(課件播放課文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指名學生讀。

2、朗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並加小標題。

課文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以自然空行爲標誌,把課文分爲五段。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討論,確定各段段意並加小標題。小標題是對一段內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詞語或短句標明。

3、討論、瞭解魯迅先生,爲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深入理解課文,學習第三、四段

1、回顧文章內容,瞭解“伯父”是怎樣的人,並畫出有關句子。

(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2、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1)學習第四段“救助車伕”,瞭解魯迅先生是怎樣救護、資助車伕的。

①邊讀邊想,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②從那裏可以看出來?

A、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魯迅救助車伕的動作語句,想想這一段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品質。

a請同學朗讀。想想這段話是從哪個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動作)

b請大家在書上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C(課件出示)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着,一個半跪着,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腳裏的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他們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扶、洗、敷、扎”等詞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愛護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的感情。)

d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體會這一連串動詞的用法。從這裏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B還可以從哪些從地方看出魯迅是一個同情關心勞苦大衆的人?

a(課件出示)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悅的表情了,突然變得那麼冰冷,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的話,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口氣。

b你準備抓住那些重點詞語來理解?說說你的理解。

c這一段話是從那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從這裏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神情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魯迅先生在救助車伕以後,爲什麼臉上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什麼?

④老師小結。這樣一位關心、同情勞動人民的伯父去世了,作者再也見不到他的面了。請同學們回到現實,一起讀一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2)學習第三段“笑談‘碰壁’”,體會魯迅先生爲人民羣衆的解放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

①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想:“笑談‘碰壁’”這件事反映了魯迅怎樣的品質?你從那裏看出來的?

②重點學習:“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再讀原句,結合資料談體會。

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各角色的語氣。

③老師小結。

(3)學習第二和第五段。

自主學習第二和第五段,同學交流。

學習第二段“談論《水滸傳》”,瞭解魯迅先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下一代的深切關心。

A聯繫上下文,說說“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是什麼意思,這說明“我”讀書怎樣?(態度不認真)

B“哈哈!還是我記性好。”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我”聽了伯父的話後,“羞愧”“悔恨”什麼?爲什麼比捱打捱罵還難聽受?

C完成填空練習伯父是一個(關心下一代)的人

D小結

②默讀第五段“關心女傭”,體會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情。

A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的?從魯迅的話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什麼品質?

B默讀本段,完成填空練習。

伯父是一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C小結

請大家再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的情感。

3、總結伯父的品質

(三)學習第一段“深切的懷念”

1、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一段,瞭解什麼事使“我”驚異。

2、指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思考作者驚異什麼。

3、爲什麼呢?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從三方面來找一找原因。

指導朗讀,體會作者因“年紀還小”而產生的“驚異”。

人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爲魯迅生前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因此人民愛戴他。

(四)總結全文。

1、出示填空

你覺得這是一個(關愛下一代、同情勞苦大衆、憂國憂民、愛憎分明、受人愛戴)

2、說說自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輓聯、致敬”等詞語。

2、學習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通過具體事例來悟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培養綜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課文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朗讀、小組合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知道魯迅先生是一個了不起的偉人。

教學重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學相關資源: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閏土嗎?說說閏土給你留下的印象。

閏土這個朋友是誰介紹給我們的?他在介紹閏土時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從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這節課,我們要完成以下目標。出示小黑板(熟讀課文,採取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新詞,概括各段段意,練習給各段加上小標題,初步理解課語文內容。)(明確目標)

[評:通過複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藉助字典弄清楚。

(1)讀準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練習書寫幾個重難點字:

“冠”(注意上邊沒有一點)

“嗽”(中間是“束”,不是“束”,右邊是“欠”不能寫成“攵”)

2、再瀏覽一遍,說說課文寫了哪幾件事?可分爲幾段?你怎麼知道的?

3、同桌討論。總結歸納段意(第一段講人民羣衆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第二講伯父跟“我”談《水滸傳》啓發教育“我”認真讀書。第三段講魯迅先生在談笑中抨擊舊社會。第四段講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黃包車工人。第五段講阿三對魯迅先生的回憶。)

4、剛纔大家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簡潔的語言給每個段加個小標題嗎?教師指導學生加小標題。教師講解擬小標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段意概括小標題:二是摘出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語句作小標題。

5、選擇其中一到兩個段落放聲朗讀,要讀準字音,讀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標題。

6、生分小組討論研究。

7、教師小結。(板書: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女傭回憶)

[評:通過幾次有目的的讀書,在歸納、概括段意和小標題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讀課文,想想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評:從總體上入手把握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爲後面深入體會找準了一個切入點。]

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關心女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出示中心句,齊讀兩遍。

二、學習二、四、五段(重點、難點的學習)

1、從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提出自學要求:找到相關的句子勾出來,自由讀,結合自己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想想理由,並在旁邊用鉛筆批註出來。

2、小組交流。

預設:

(一)談《水滸傳》部分(學生勾到了這段相關的句子,如: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那天臨走,伯父送我兩本書……)

師: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關心子女。)指名讀有關語句。

重點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

師:我之所以會“張冠李戴”,將一個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個人身上,是因爲我────生:“囫圇吞棗”。如果是其他的長輩見“我”這樣讀書會怎樣說?而伯父卻────生:摸着鬍子……(帶着感情讀)

師:你能聽懂伯父的話嗎?從中可以感受到什麼?(實際上是在幽默而婉轉的批評“我”讀書太馬虎)因此,聽了這句話,“我”比捱打捱罵還難受。指名再讀這件事,仔細體會魯迅先生關心子女,善於啓發教育孩子,連批評孩子時都替孩子想得多。

師:伯父不僅僅是宛轉地批評了我,而且還送給了我兩本書──《表》和《小約翰》,伯父這麼一個大文學家,居然還仍抽出時間翻譯兒童讀物給孩子們看,這不也表明他爲孩子們想得多嗎?

(二)學習“救助車伕”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讀“爸爸跑到伯父家裏……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

師:請大家看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上的內容。

師:誰能說說你課外收集到的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魯迅先生是什麼身份?想想資料上的內容,再看看圖中的魯迅先生,你有什麼感受?

師:是啊,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爲別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護資助車伕以後並沒有輕鬆,反而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些什麼呢?(魯迅可能想到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救助一個車伕不能解決問題,只有舊社會才能解救勞動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魯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學習“關心女傭”這件事。

師: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關心窮苦人)女傭阿三的話講了哪兩方面的意思?(一是魯迅病的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在乎;二是關心女傭阿三勸阿三多休息。)從阿三的話中我們分明觸摸到了先生那顆爲別人想的多,爲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評:這三個段的教學緊緊圍繞着中心句展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課外收集的資料,自讀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學了這三個故事,魯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紮根在了你的心裏。讓我們再品味這句話──他爲自己……(學生帶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讀。)

第三課時

一、激情引入

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魯迅先生一心爲別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還有個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與中心的關係,但只要我們細細品味,我們定然會有所收穫。

二、學習“談碰壁”這個故事。

1、自己讀這一段課文,看看有沒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嗎?

2、你聽說過或遇到過鼻子被牆壁碰扁的事情嗎?

3、誰收集到了關於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資料,給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學生沒收集到教師就做介紹)

4、師:那麼,伯父說的“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究竟含着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屏幕上魯迅先生的一段話──—

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牆”一般,使你隨時能“碰”。

5、聯繫魯迅那個時代的情況,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議—議:“四周圍黑洞洞的”指什麼?“碰壁”又指什麼?(生思考、討論)

6、師:同學們想一想,談“碰壁”與表現伯父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也有聯繫嗎?

7、師:生活在舊中國最黑暗時代的魯迅先生正因爲爲勞苦大衆想得多,所以他纔會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橫眉冷對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爭,讓我們一道來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學到的這兩句詩──(師生齊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評:伯父關於鼻子扁平的話含義深刻,不易理解。當時社會背景的介紹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魯迅先生的話,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學習第一段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爲別人想的多,爲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們的愛戴,(板書:愛戴)在先生去世以後,纔會有那麼多人來弔唁他。直到今天,魯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裏。

1.自讀閱讀鏈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樂齊聲朗誦。

[評:最後讀閱讀鏈接,昇華情感,在配樂朗誦詩歌中,盡情抒發對先生的愛戴之情。]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⒊藉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⒋拓展關於西湖的古詩,進行組詩積累。

教學過程:

一、詞語對接,激趣導入

1、詞語對接。君子一言, ;八仙過海, ;螳螂捕蟬,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因爲有美麗的西子湖,才聲名遠揚,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書畫來讚美西湖。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杭州任職的時候就寫了不少關於西湖的詩篇。

2、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是他在西湖觀景時,偶遇一場大雨後,即興寫下的。

3、說說你瞭解的蘇軾。教師相機補充。(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

未(wèi)遮(zhē)山(shān) 亂(luàn)入(rù)船(chuán) 忽(hū)吹(chuī)散(sàn) 水(shuǐ)如(rú)天(tiān)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師範讀,學生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4、同座互讀,並相互正音。

三、學法滲透,熟讀成誦

1、釋詩題。

讀讀詩題,從中你知道了什麼?

(“六月二十七日”寫的是時間;“望湖樓”告訴的是地點;“醉書”告訴我們這首詩是作者陶醉後而寫下的)

2、知詩人。

3、明詩意。

詩人陶醉於什麼?(雨)

那麼詩人在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象?

雨前:黑雲/翻墨//未遮山

雨時:白雨/跳珠//亂入船

雨後: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4、悟詩情。

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感悟西湖的雨有什麼特點?(變化快)

你能將西湖變幻莫測的美景讀出來嗎?

5、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寫作背景:此詩是蘇軾被貶杭州時所作,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這急來急去的雨一樣,及時得到朝廷的赦免,擁有光明前途。

2、補充蘇軾關於西湖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作業:

必做題:

⒈抄寫並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⒉說說古詩描寫了怎樣的一幅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⒊畫一畫古詩所描寫的情景,並取一個詩意的名字(小組合作)。

⒋熟讀並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

選做題:(組詩積累,二天內完成)

⒈積累蘇軾的其他詩詞(不少於2篇)。

⒉收集描寫西湖的古詩(不少於2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課文故事情節。

2、通過多種朗讀方法體驗作者在文中表達出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多種朗讀方法體驗作者在文中表達出的情感。

目標制定依據.:

1、教材分析:《竹節人》是一篇故事情節吸引人的記敘文,作者通過對製作竹節人、鬥竹節人以及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自己偷偷玩竹節人的敘述和描寫,表現了童年遊戲的樂趣,表達兒童的喜悅與滿足。文中有許多處描寫竹節人遊戲的精彩語言,鬥竹節人的場面寫得十分生動、引人入勝。

在本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明確提到:“閱讀人生故事,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就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體驗作者在文中表達出的情感。

2、學生分析:《竹節人》這篇文章的可讀性較強,預初的學生對竹節人這個遊戲雖然陌生,但有關遊戲的內容總是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文章篇幅對於預初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是比較長的,許多段落很短甚至只有一句話,這就要求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會分析歸納段意,從而明確作者的行文思路。學生應該能找到文中那些描寫鬥竹節人遊戲的精彩語句,但情感體驗不夠深入。六年級的學生喜歡朗讀,但朗讀方法還是比較欠缺的,這節課,我試圖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朗讀方法去體驗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開放式導入:

你有過動手製作玩具的經驗嗎?想一想你從中獲得了什麼?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1、環節1: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默讀課文,熟悉內容。

(2)填寫表格,梳理文章事件及情感脈絡。

(3)小組交流,完善表格。

(4)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任務驅動,整體感知課文,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小結: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像讀這樣篇幅比較長的記敘類文章,通過表格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層次、事件和人物的情感脈絡會比較清晰的理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幫助我們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環節2: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請個別學生朗讀8—19節。

(2)課文標題是“竹節人”,從全文來看,我們鬥竹節人(填空)

(3)核心問題:我們“迷上”鬥竹節人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老師示範朗讀9---19節,請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老師讀的語調、重音和節奏,圈劃出相關語句。

(4)組織同學們在班級交流。

(5)交流後再讀。

(6)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讀20---29節(老師收竹節人部分和老師鬥竹節人部分)。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結: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我們都能感受到竹節人這個遊戲給作者的童年帶來無限歡樂。我們知道了在朗讀中變化語調高低、節奏快慢、重讀能表情達意的字詞、將自己的理解與感悟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的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作業佈置:

完成語文練習部分1、2、4題

板書設計:

竹節人

範錫林

朗讀方法

語調

節奏

重音

11---13

17---18

19、21

附學案

《竹節人》學案

填寫表格,梳理文章事件及情感脈絡。

提示:課文1---2節總領全文,從第3節開始寫事。

段號事件情感

3-7自豪

我們鬥竹節人

沮喪

小小的怨恨

老師鬥竹節人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6

文本分析:

本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熟悉的事物在夏天裏是如何生長的,從而讓我們感悟到青少年時期的重要性,啓迪我們要珍惜美好時光,健康地、有力量地成長。本文的語言質樸,讀來親切有趣,對學生來說理解難度不大。文中列舉了許多夏天裏成長的事物,這些都是圍繞着中心句“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展開的。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思考,體會作者的行文特點。同時,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親近文本,走近文本,親自感受夏天裏萬物都在生長,進而感悟人也要珍惜時間,積極爭取知識、能力、經驗的增長。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重點理解“苞蕾、豐滿、諺語、儘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確文章的中心意思,體會文章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好處。

3.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明白文章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時間,也要用力成長的道理。

教學重點:

圍繞中心句,從動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長三方面來感受中心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明白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棚、蔓、苞”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苞蕾、苔蘚、甘蔗、軟綿綿”等詞語。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確文章的中心意思。

3.理清課文脈絡,大致瞭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的。

教學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思考文章是怎麼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音樂《四季歌》(林夕填詞,黃耀明演唱),引發學生暢談四季感受。

導語: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美,因爲四季輪迴,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不同面貌。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能說說原因嗎?(學生暢談)

(播放音樂,課件出示歌詞。)

紅日微風吹幼苗/雲內歸鳥知春曉/哪個愛做夢/一覺醒來/牀畔蝴蝶飛走了

船在橋底輕快搖/橋上風雨知多少/半唱半和/一首歌謠/湖上荷花初開了

四季似歌有冷暖/來又復去爭分秒/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橋下流水趕退潮/黃葉風裏輕輕跳/快快抱月睡/星星閃耀/凝望誰家偷偷笑

何地神仙把扇搖/留下霜雪知多少/螞蟻有洞穴/家有一個門/門外狂風呼呼叫

四季似歌有冷暖/來又復去爭分秒/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

過渡:剛纔大家說了自己最喜歡的季節,老師發現有許多同學喜歡夏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有關的課文——《夏天裏的成長》。(板書課題)大家剛纔提到了夏天可以穿漂亮裙子,可以吃西瓜,可以吃冰激凌,還有長長的暑假,有同學提到成長了嗎?夏天裏有哪些成長呢?我們趕緊進入本課的學習吧!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閱讀要求。

讀準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先圈起來,再把詞語放進句子中多讀幾次。遇到讀不懂的句子先畫出來,再和同學議一議。

2.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正音,小組內交流詞語的意思,教師巡視中予以指導。

豆棚 綠蔓 苞蕾 苔蘚 草坪 甘蔗 瀑布

縫隙 諺語 割谷 活生生 軟綿綿

◆需注意的字音:

“蕾”是三聲,不要讀成二聲;“蘚”是三聲,不要讀成一聲;“縫”和“蔓”是多音字,要讀準音。

◆識字方法:

根據形旁歸類識字:“苞、蕾、苔、蘚、蔗”都是草字頭,與植物有關。

◆ABB式結構的詞語:

“活生生”和“軟綿綿”都是ABB式結構的詞語。其他ABB式結構的詞語還有亮晶晶、綠油油、黃澄澄、白花花、黑乎乎等。

3.小組合作,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相互檢測生字、生詞的認讀情況,努力將句子讀得正確、流利。

預設:這篇課文篇幅較短,但涉及的描寫對象非常多,比較適合學生反覆朗讀,進而熟知課文內容並讀中有悟。多讀幾遍,學生對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意思都能很好地理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誰在夏天裏成長嗎?

(2)圍繞這一中心句,作者寫了哪些事物?請在文中標示出來。

(3)讀文章的時候,一邊讀一邊畫,把那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

2.交流問題一和問題二。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全文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方法拓展:尋找文章中心句的方法。

明確:中心句是指文章中處於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導作用,是文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也是概括段意的一種方法,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圍繞中心句寫的。我們在閱讀時找準了中心句,也就是把握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話的主要內容。那麼,如何找中心句呢?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從題目去找。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題目就是中心句。如《手術檯就是陣地》這一題目實際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②從總起句去找。文章開頭的總起句一般揭示了全文內容。③從結尾去找。有些文章的結尾往往總結全文,點明中心。④從反覆句中去找。有的文章爲了突出某種意思並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將某句話在文中反覆出現,這句反覆出現的話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句。⑤從議論句中去找。文中議論處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議論句中的關鍵句就是中心句。⑥從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中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這個句子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明確作者寫了哪些事物。課件出示表格示例,學生繪製完整表格,並填寫。

(3)學生填完表格後,引導學生觀察所填內容,分類概括。

過渡:同學們都已經填完表格了。我們發現作者在文中寫了許多事物的成長,但是要想寫出“萬物”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現在請大家仔細看一看,如果要把大家填的這麼多事物分個類,那麼可以分成幾大類呢?

明確: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人。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過渡:火熱的夏天裏,萬物充滿生機。儘管有時熾熱的太陽會把大地烘烤得蔫頭耷腦的,但夏天的雨也很熱烈,一場大雨就能把暑熱沖刷得乾乾淨淨。夏天就是這樣一個豐富多彩、充滿激情的季節,在這樣的季節裏萬物迅速生長着,唯恐辜負了這個好時節。那從萬物的成長中我們又能學到些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去仔細品讀,好好感知。

小結:今天這堂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生字新詞,明白瞭如何尋找文章的中心句,然後圍繞着中心思想去讀文章、找細節,感受到了夏天無處不在的生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彷彿回到了夏天。今天的課堂氣氛很好,真有點夏天熱烈的感覺呢!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是怎麼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2.學習本文運用淺顯而生動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

3.理解文中的諺語,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從文中明白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理解爲什麼說“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

2.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從中受到啓迪。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回憶舊知,進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反覆閱讀了課文,在閱讀時,老師要求大家圈畫出不太理解的地方。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讀懂課文,讀透課文。首先我們要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內容,有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篇課文是圍繞着什麼中心意思來寫的?(生答)圍繞着這個中心意思,作者寫了許多迅速生長的事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研讀課文,感受“成長”

1.感受植物、動物的迅速“成長”。

(1)學生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教師出示課文中提到的各種植物的圖片,讓學生認一認植物。

課件出示以下圖片:豆棚瓜架上的綠蔓;竹子、高粱;苞蕾、鮮花、果實;苔蘚;草坪菜畦。

預設: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文中提到的一些植物很平常,但是城裏的孩子不一定見過。儘管文本很簡單,但有些學生不一定有直觀的感受,因爲他們缺乏這些方面的常識。所以教師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認一認是很有必要的。

(3)思考與交流:這些生物在夏天裏的成長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文中哪句話能說明這個特點?就此進行交流。

①學生交流後明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話,這句話概括了萬物在夏天裏的成長的共同特點:“生物從小到大,本來是天天長的,不過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②這句話中,你覺得哪幾個詞用得好?寫出了夏天裏成長的什麼特點?

(“飛快”“跳躍”“活生生”,這些描寫很有畫面感和動態感。其實,生物的成長在你觀察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彷彿沒有什麼變化,但放到整個夏季的、延續的過程中來看時,就是飛快的了。)

③指導朗讀:“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讀出節奏感,語速稍快。

(4)引導學生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夏天裏動植物成長迅速的特點。

①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幾天;個把月。)

②“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鮮花,明天就變成了小果實。”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對這句話有疑問嗎?

預設: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不能侷限於字面意思。“昨天”“今天”“明天”三個詞語連用,讓我們進一步體會了夏天裏動植物生長迅速的特點。可能確實有些植物從開花到結果就是如此迅速,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植物不會生長得這麼快,這裏有種虛指的意味,是爲了強調生長之快。學生讀到此句時就自己的閱歷提出質疑是非常正常的,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昨天……今天……明天……”造個句,大多數學生通過造句能夠體會到很多時候“昨天……今天……明天……”並不是實指。

(5)合作朗讀。

①師生共讀。教師讀第一句中心句,後面描述不同生物生長的句子由不同的學生來讀,要讀出生長迅速的感覺。

②分組朗讀。每組朗讀一句話,看哪一組讀得最好。

2.感受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成長”。

過渡:在夏天裏,綠蔓、竹子、高粱、鮮花、苔蘚、草坪、菜畦、小貓、小狗、小雞、小鴨都在成長。那麼還有誰在夏天裏成長呢?誰願意把第3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1)一名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其他學生仔細聽,做標記。

(2)教師板書“因爲……所以……”,引導學生用此句式描述該段中五種事物成長的特點。

(3)小組交流、彙報;質疑探討。

?因爲草長,樹木長,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變豐滿。

?因爲稻秧長,甘蔗長,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

?因爲水長,瀑布長,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變寬變深。

?因爲鐵路的鐵軌也長,所以接茬地方的縫兒幾乎填滿了。

?因爲柏油路長,所以路面高起來。

質疑:爲什麼沒有生命的鐵軌和馬路也會長呢?

明確:這涉及物理知識,如果學生不理解,教師可做簡單的講解。夏天溫度高,鐵軌受熱會膨脹,所以會把縫隙填滿;柏油馬路是由黑色的瀝青鋪成的,瀝青吸熱能力強,如果瀝青層比較厚,到夏天瀝青馬路表面的溫度會高出氣溫十幾度,路面就會發軟,看上去路面好像變高了。

(4)指導學生理解俗語“不熱不長,不熱不大”。

預設:教師出示另一句民間諺語“該冷不冷,五穀不豐;該熱不熱,五穀不結”。農家人在年復一年的播種、收穫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而這些經驗常以樸實易記的俗語記載下來。“不熱不長,不熱不大”也是如此,夏天到了,溫度升高,莊稼就長得很快;如果氣溫不夠,節氣不到,莊稼就成熟得較慢。

(5)指名朗讀本段。

朗讀指導:火熱的夏季到處是一片熱鬧的景象,朗讀時語調要歡快,讀出萬物飛快變化的感覺。

3.體悟人也在“成長”,要用力地成長。

過渡:同學們,有生命的植物、動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水、鐵軌甚至馬路在夏天裏都在長大,說明了夏天的確是萬物迅速成長的時期,那麼人也是一樣的,也是在一天天地長大。人在夏天裏的成長有什麼特點呢?請大家讀一讀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學生結對或分組討論。

A.學生們在夏天裏是怎樣成長的?

(學生們的身體、年齡都在成長。不管升級或跳班,無論快慢,總是要長。國小生有的成了中學生,中學生有的成了大學生。)

B.讀讀文中的兩句諺語,作者引用它們是爲了說明什麼?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收成的希望。”)

預設:學生缺乏農作物方面的知識,教師可簡單地向學生解釋兩句諺語中蘊含的農作物生長的知識。“六月六,看谷秀。”這裏的六月六指的是農曆六月初六,正值炎夏。“看谷秀”就是看着莊稼抽穗。所謂“谷”,和現在的說法“穀物”之“谷”的含義一樣,不單純是指稻穀。這句民諺的意思是莊稼長勢如何,能否獲得豐收,在這一天就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即爲“出暑”,處暑節氣意味着夏天結束,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此時黃河以北地區氣溫下降。這句農諺是說到了處暑節氣,地裏的莊稼還出不了穗頭的話,就不行了,就熟不了啦,不如做飼料割掉喂牛。

C.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地長。

質疑:①這裏的“熱天”僅僅指的是夏天嗎?

②這裏的“長”只是指身體的長、在學校年級的變化嗎?

明確:“熱天”不僅僅指季節,而是指利於學習知識、利於成長的時間和環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如果說夏天是植物、動物迅速生長的時間段,那麼青少年時期就相當於人生中的夏季,這個時候是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長”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還指知識的積累、思想的成熟,比如對時間的珍惜,懂得堅持對於成長的意義等,更側重於人的精神上的成長。所以,課文最後一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時期珍惜時間,積極獲取知識、能力,不能錯過獲得知識儲備的最佳時期,否則可能成爲一事無成的人。

(2)學生自由發言,談一談對“成長”二字的理解,說一說從這一自然段中得到的啓迪。

(3)齊讀第4自然段,再一次體會人也要努力成長的道理。

小結: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裏有力量地生長着,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自己人生當中的夏天裏同樣有力量地生長,等到了秋天纔會有好的收成!

三、體會寫法,拓展延伸

1.體會文章的主要寫法。

(1)學生結合課後習題,想想本文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再和同學交流。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全文圍繞着這句話描述了植物、動物、非生物和人在夏天裏的成長,脈絡非常清晰。作者選取的事物非常有代表性,寫出了它們成長的特點。)

(2)學生結合自己多次的朗讀體驗,說說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文中的語言都是我們熟悉的語言,淺顯易懂,這種表達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彙,卻用得恰到好處,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樸實。)

2.快樂小練筆。

(1)夏天,你周圍的事物還有哪些也在生長?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創作。

示例:夏天,蘋果樹也在快速地生長着,幾日不見,豌豆大的小蘋果就長得像拳頭了;鳥窩裏嫩黃的小鳥撲騰撲騰翅膀,一夜之間便可以飛出鳥窩去覓食了!

(2)想一想夏天裏的事物,寫一首《在夏天裏成長》的小詩。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積累關於農作物生長的農諺,瞭解相關知識。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略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7

一、指導思想

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中以興趣爲先導,時刻注意培養學生對語文喜歡的態度,爲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本學期以此爲教學設計的主體理念,在分析教材、學生的基礎上制定學期計劃。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有47個學生,因爲男生人數多,難管理。本班部分學生大部分同學學習基礎紮實,但是學習沒有自覺性,依賴性較重,所以班級中學習成績總體不很理想。對於這部分學生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地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並逐漸使學習成爲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1、內容和編排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二十八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十四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四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爲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臺""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臺"安排了一次。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爲便於複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裏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裏的,有的是略讀課文裏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

2、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爲互相聯繫的整體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口語交際?習作"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養成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和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3、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6、學會理解和運用"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等讀寫方法。

7、能夠珍視自己的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

8、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做簡單的發言。

9、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二)教學難點

1、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

2、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

3、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4、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5、讓學生學寫活動總結。

五、教學措施

1、教學中努力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且注意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使理論和實踐融合爲一體。

2、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情況,適當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杜絕以往簡單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內容,廣泛參閱教學資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並與備課組的其他老師共同商討,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案。

4、授課過程中,依照設計好的教案,靈活多樣地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始終以學生爲學習主體,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變爲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5、課後,注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及時複習好所學的新知識。

6、認真、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業。

7、平時注重向別的老師學習,積極參加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和教研組的各種教研活動,以此豐富個人的教學經驗。

六、後進生轉化和優秀生提高措施

(一)後進生轉化措施

1、取得任課教師的協助,學生家長的配合(經常上門家訪)。

2、感情投資

(1)多與後進生交流,瞭解後進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

(2)對他們取得的成績及時表揚,讓他們樹立起信心。

(3)對他們所犯錯誤和缺點及時指出和批評。

(4)多關注後進生的學習

3、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後進生的思想波動較大,各方面表現反反覆覆,這樣教師必須經常不間斷進行轉化。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有一份愛心和耐心後進生一定能迎頭趕上。

(二)優秀生提高措施

1、加強對優秀生的思想教育。

優秀生學習成績好,經常得到學生的讚揚、敬慕,家庭、學校寵愛、呵護,這樣易使他們產生優越感,總覺得自己已經是很好了,而忽視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在本學期加大對優秀生的理想教育、人際關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加強對優秀生的培養和教育。

2、要適當評價,正確引導。

教師對優秀生的評價要有針對性和適當性,對優秀生學習成績的評價要適當,不能好到極處,也不能不予理睬,要具體公正。對優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績要多注意留心,並指出哪點好,爲什麼好。教師要有意識地經常和優秀生談心、溝通,傳輸一些觀念,讓他們知道教師讚揚什麼推崇什麼。如,奉獻愛心、關心同學、幫助後進、平等待人、謙虛謹慎、志存高遠都是老師推崇和嚮往的。

3、培養優秀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優秀生應作爲班級體中的普通一員,不能越出界外,要樹立班級的集體感和榮譽感,要經常組織他們參加集體完成的項目和活動,感受到集體意識和成功的喜悅,讓優秀生與他人一道爲共同的目標而奮鬥,讓他們在人與人的不斷交流與合作中感受夥伴的友誼和真情,感受到個人力量的微薄,使優秀生願意與同學交往,取長補短。

七、教學進度

第1、2周……第一單元

第3、4周……第二單元

第5、6、7周……第三單元

第8、9周……第四單元

第10、11周……期中複習、考試

第11、12周……第五單元

第13、14周……第六單元

第15、16周……第七單元

第17、18周……第八單元

第19、20周……期末複習、考試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背後所傳達的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選材的。

【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背後所傳達的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難點: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選材的。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核心問題

1、師導入:同學們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如果請你用“夏天是一個

的季節”說一句話,來表達你對夏天的感受,你會怎麼說?。

2、師質疑:那麼,在作者的眼裏夏天又是怎樣一個季節?

3、請學生齊讀第一段,“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師提問:你認爲哪些詞語比較關鍵?針對這些關鍵詞語你會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萬物是指哪些事物?爲什麼說是迅速生長?)

二、品讀語言,感受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所傳達的情感

1、師過渡:請同學們帶着“萬物是指哪些事物?”、“爲什麼說是迅速生長?”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並圈劃關鍵句子,同桌之間可互相交流。

2、學生散讀課文,圈劃語句和詞語,做好交流準備。

3、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品讀語言,讓學生體會文字所傳達的情感。

(預設交流:

品讀第2段:A.學生交流:豆棚瓜架上的綠蔓、竹子高粱拔節、植物開花結果、白石頭長苔蘚、黃泥土長草長菜、動物小貓小狗小雞小鴨、教師邊板書

B.教師引導學生品讀: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

的長......)

關注朗讀中的停頓和跳躍起伏的節奏感。

C.

師質疑:在朗讀中,我們除了能讀出生物生長的過程中的生機勃勃之外,還能

讀出什麼來呢?——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D.

請學生帶着對生命熱愛的感情再讀課文,並請學生仿寫句子。

品讀第3段:A.學生交流:草長—樹木長——山豐滿:稻秧長—甘蔗長——地高起;太陽威力增

—溫度增加—鐵路、柏油路生長)

B.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句子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爲)草

——(所以)山

C.師質疑:鐵路、柏油路都是沒有生命的事物,爲什麼作者說它們也在生長?

D.師提問:第3段作者從有生命的事物寫到沒有生命的事物的迅速生長,從字裏

行間你們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品讀第4段:A.學生交流:人的生長和成長

B.

教師請學生朗讀第4段,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在人的生長過程中,有些是看得見地長,有些是看不見地長。

C.

教師質疑:就第4段,你還有哪些沒有看懂的地方?

D.

教師總結:是啊,如果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農民都會在植物生長的最近時期,讓植物茁壯成長,這樣秋天的時候纔會有好的收成。其實我們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這也是文章要表達的主旨)

三、梳理文本:理解作者選材的用意

1、師提問:文章第2段、第3段、第4段之間有什麼聯繫?

(預設:從有生命的事物寫到沒有生命的事物,再寫到人,層層遞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最終表達了在美好的自然和生活面前,作者希望每個人都能趕時候,儘量地用力量地成長,由此可見作者選擇這些材料來寫都是爲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主旨服務的)

2、師進一步質疑:文章的第1段說“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我們能否把標題改爲“夏天裏的生長”?

四、感悟主旨,交流拓展

師提問:文章的結尾說“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學完課文後,你對這句話又有了怎樣更深的理解?(學生交流)

五、佈置作業

蒐集與夏天有關的諺語進行分享交流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9

文本分析:

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爲背景,以一列從柏林駛出的火車上的小插曲爲故事材料,通過一個家庭在戰爭中的遭遇反映了戰爭的殘酷,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控訴。這是一篇微型小說,在不足四百字的篇幅裏涉及的是一個嚴肅的話題:戰爭的殘酷性。作者截取火車上短暫的一幕,以後備役老兵的一段話爲小說情節的核心,隱去所有背景、過程的交代,而把慘烈的戰爭後果直接推到讀者面前。小說的篇幅極短,卻包孕着豐富的內涵;小說的情節非常簡單,卻有着極強的可讀性。教師在教學本課時,因爲本文篇幅極短,所以不必糾纏於小說的層次劃分,而應選取適當的句子理解,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和深沉的主旨。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沉的主旨,體會作者對殘酷戰爭的控訴。

2.感悟這篇微型小說中蓄勢和鋪墊的重要性以及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教學重點:

品味文本中的重點詞句,理解作者蘊含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小說如何運用抖包袱的手法將情節推向極致。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發現不同。

過渡: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學習的課文都是小說。在前兩課,我們學習了《橋》和《窮人》,一篇篇幅短小,一篇篇幅較長,但情節都扣人心絃。今天這篇小說大家應該已經提前看過了,大家能結合它給你的初步感覺來說說它和前兩篇小說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嗎?

預設:學生就初步印象來談,不要求詳細、深入,可從篇幅、結尾或讀後的感覺來談。

2.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讀課前導語,瞭解相關背景。(課件出示相關資料)

二戰中的柏林 1940年至1942年,柏林還是比較繁華的都市,偶爾會遭到零星轟炸。這歸功於德國空軍提供的保護傘。1942年後期至1944年,由於東線戰場的惡化,大量的防空部隊和戰鬥機聯隊被調到前線。加上盟軍的空襲力度逐漸加大和丘吉爾的轟炸德國的大中城市打擊民衆士氣的政策,柏林市民的正常生活逐漸被打亂直至崩潰。1945年,蘇聯軍隊攻陷柏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文章,概括小說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時間:(沒有小的時間點,只有大的時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地點:一列火車車廂裏。?主要人物:老兵、老婦人、兩個小姑娘。

?事件: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從柏林駛出的列車上的小插曲。一位老婦人反覆地數“一、二、三”,招致兩個小姑娘的嘲笑,在老兵的敘述中,大家才知道老婦人在戰爭中失去了三個兒子,而老兵也即將奔赴戰場。

2.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學習,課尾再進行探討。

思考:小說既然寫的是一個發生在列車車廂裏的故事,爲什麼題目叫《在柏林》呢?

預設:在學生梳理了小說的要素,概括了小說的主要情節之後,對於標題的疑問可能已經浮上了心頭。此時提出疑問,讓學生在之後的學習中隨時關注,更有利於之後的探討。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剖幽析微——尋找文章的反常之處。

過渡:同學們在之前的比較中發現這篇文章的篇幅在本單元三篇小說中最短,要在這麼有限的篇幅中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表達深刻的主旨,便要創設一些深刻的情節,引發人們的閱讀興趣,當最後揭開謎底時,才讓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那麼大家在學習這篇小說時,一定要注意其中的反常之處。

(1)學生細讀課文,根據提示尋找反常之處。(反常的情境、反常的人物。)

(2)小組交流標示出來的句子。

A.反常的情境。

一列火車緩慢地駛出柏林,車廂裏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

反常之一:火車給人的感覺總是氣勢磅礴、速度飛快的,這裏爲什麼用“緩慢”一詞呢?

反常之二:火車是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一個公共場所,男女老幼匯聚纔是正常的情形,而這列火車的車廂怎麼盡是“婦女和孩子”呢?

預設:這是作者構思精妙之處,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懸念,而這個懸念就像相聲中的包袱,直到小說結尾才抖開。教師這時可以賣個關子,或者也可以說是設個懸念,不要告訴學生答案,只需告訴學生答案要去文中找,引領學生進入文本之中去尋找答案。

B.反常的人物。

顯然她在獨自沉思,旅客們聽到她在數着“一、二、三”,聲音蓋過了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停頓了一會兒,她又重複起來。

“一、二、三”,這個神志不清的老婦人又重複數着。

①老婦人重複數“一、二、三”,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代表她失去的三個兒子。)

②老婦人的聲音怎麼會蓋過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呢?是不是不合常識?(這裏可能用了誇張的說法,是從側面表明老婦人的聲音之大。)

2.闡幽明微——探尋結局,解決疑問。

(1)學生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2)小組交流,分析老兵的形象。

過渡:原來,老婦人的三個兒子都在戰場上犧牲了,她承受不了這巨大的打擊,神智失常了。到這裏,我們才知道上文的一切都起鋪墊、襯托的作用。聯繫上下文我們知道,這個人的身份是父親,是丈夫,也是老兵。請結合文中具體的詞句說說他是怎樣一個人。

(出示課件)這是一位的父親,這是一位的丈夫,這是一位的軍人。

交流:①作爲父親:堅強隱忍。“失去了三個兒子”。

②作爲丈夫:冷靜、有責任、有擔當。“挺了挺身板”“送進瘋人院”。

③作爲軍人:悲傷無奈。“輪到我上前線了”,爲了國家有不能推卸的責任。“總得”,家破人亡卻無法顧及的悲切。

(3)再讀小說開頭反常的情境,解開謎底。

明確:這是一輛有氣無力的火車,就像戰爭烏雲籠罩下的國民情緒低落,看不見前途。火車成了一個象徵,因爲不知道希望在何方,所以文中連火車去往的方向都沒有說明,所以說這是一輛“緩慢”的火車。因爲戰爭形勢緊張,連老人都要上戰場,所以車廂裏纔會都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

3.以微知著——感悟戰爭之痛。

(1)教師出示交流問題,學生分組交流。

①戰爭的痛,車廂裏的人感受到了嗎?

明確:聽了老兵的話,車廂裏一片寂靜,靜得可怕。因爲衆人聽了老兵的話,既震驚又悲傷,心中充滿了對戰爭的憎恨。遭受到戰爭摧殘的不僅僅是老兵一家,車廂上的所有人,可能都有親人或朋友正在戰場上,或已經死在了戰場上。戰爭帶來的巨大創傷此時籠罩了整個車廂,所以他們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②戰爭的痛,你感受到了嗎?請你寫一條反對戰爭的警示語,呼籲和平。

示例:別讓戰火的硝煙泯滅人性的善良,別讓水深火熱的境遇傷害國家的希望,和平纔是我們最終的期望。(學生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但只要關注過世界新聞就知道,現在還有許多國家正處於戰亂之中,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痛應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再讀課文標題,體會其深意。

明確:德國法西斯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許多國家的人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而柏林是德國的中心城市,作爲侵略國的國民尚且遭受了如此大的創傷,付出瞭如此慘痛的代價,那麼被侵略國則更加慘烈了。在戰爭中最終受害的總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而人民總是渴望和平,反對戰爭。所以這個標題站在侵略國的國民的角度控訴了戰爭的殘酷,呼籲着和平。

四、語言訓練,課堂回顧

1.課堂語言實踐訓練。(機動)

(1)設身處地想一想,說一說。

質疑:作爲一名德國軍人,老兵的職責和義務是爲國而戰;但德國法西斯卻是侵略他國、發起戰爭的一方。他的角色實在是很尷尬。請你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說說你想對老兵說的話。

(2)讀一讀,記一記。(出示與戰爭有關的古詩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2.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收束課程。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短小精悍的微型小說,大家一定感受到了微型小說情節的精巧構思、人物的精心安排。我們學會了抓住重點語句感受情節的不尋常,生髮思考,帶着問題去學習,最終解開了謎團。而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我們更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可怕的戰爭竟然給人們帶去了那麼多的痛苦,所以我們要呼籲和平,同時也要更珍惜我們的和平生活。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理清課文描寫的四個激動人心場面的相關小節;並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簡要複述這幾個場面。

2.能背誦課文第7、8節。

3.能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國人民熱愛黨、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能背誦課文第7、8節。

教學難點:

能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國人民熱愛黨、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揭示課題。

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這就是開國大典。

2.板書課題,齊讀。

3.理解"開國、大典"之意。(建立新的國家;隆重的規模宏大的儀式)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隨機糾正讀音,學習生字。

2.交流自己讀資料的體會。

3.展示自己畫的平面圖,小組讀第2節討論。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己讀讀課文,開國大典中的哪個場面令你很激動?

2.交流讀課文片段,要求讀好。

教師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加入引語,並隨機板書

入場

典禮

閱兵式

羣衆

3.默讀課文,找到與標題相應的小節。

交流。(1一4;5一10;11一13;14一15)

4.小結:課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先後順序,記敘了這四個場面。引讀。

我們先來讀讀開國大典進行時的盛況——"典禮"和"閱兵式"。

四、重點研讀,簡要複述。

1.開國大典包含了這些議程,出示。

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毛主席宣佈新中國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讀申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禮炮響起來。

下午三時正,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

毛主席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閱兵式開始。

默讀課文5一10節,按順序圈出有關詞語。

2.討論。(2、3、6、5、1、4、7)

3.加上必要的連接詞,簡要複述。

同桌複述;交流。

4.引讀有關片段。

5.小結。(師:每一項議程的進行,都有激動人心的場面。因爲那是隆重的規模宏大的儀式。)

五、品詞品句,感悟"隆重、規模宏大"。

1.觀看資料片,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2.小組自學。

要求:自選一個場面描寫的內容。

讀讀有關小節,圈出重點詞。

小組配合有感情的朗讀。

3.交流。

隨機出示有關句子:(抓重點詞理解,指導誦讀)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傳到白山黑水之間,使全國人民的心一起歡躍起來。

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擡頭,瞻仰着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到了正午,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象海上的波浪。

4.小結:這些句子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熱烈氣氛,突出了慶典的莊嚴、隆重、規模宏大的盛況,表達了羣衆對新中國成立的自豪之情、熱愛之情。

5.引讀,讀出感情。

6.如果你是一位參加開國大典的新聞記者,請將開國大典的過程寫成一份通訊稿。

提示:客觀地進行過程敘述。

簡要的進行場面描寫。

學生習作。

交流。

7.小結。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1

教材簡析

《開國大典》通過對新中國成立盛況的記敘,表達了全國人民爲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衆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瞭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學習排比句。學有餘力的學生可認識雙關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6~8自然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開國大典盛況,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

難點:含義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時間:第三週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3個生字,理解部分新詞。

2、掌握課文大意,按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段,感受會場上喜慶的氣氛。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根據課題提出疑問。

二、自學

要求:1、讀通課文,學會字詞。

2、劃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4、解決疑難,發現疑難。

三、交流

1、試說課題意思。

2、分段。(根據會場、典禮、閱兵、遊行四個動人場面可以分爲四段)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隨機學習生字新詞。

四、閱讀(第一段)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4、隨機學習重點句。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完成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衆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背誦第6~8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閱讀第二段。

1、理清典禮過程。

默讀本段,理一理典禮的過程。

(典禮開始,領導就位)——(奏國歌)——(毛主席宣佈政府成立)——(升國旗,鳴禮炮)——(宣讀公告)

簡要敘述開國大典的典禮過程。

2、自由讀,感受人民羣衆的心情。(激動、興奮、喜悅)

3、劃出反映人們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礎上練習朗讀。

用“人民羣衆爲……而激動”說話。

隨機點撥句子:這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朗讀(自豪,揚眉吐氣)

3、描寫人民羣衆的心情,課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聲;轟雷似的掌聲。排比:四個“傳到”。體會排比氣勢,朗讀排比句。

4、背誦6~8節。

二、閱讀第三段

1、自由讀,用一個詞概括閱兵式的特點,劃出寫人民羣衆觀看閱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組合作,交流成果

歡喜和激動的心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選讀句子。

三、作業

1、背誦6~8節。

2、完成作業本3、5題。

3、聯繫課文內容寫排比句:

全場30萬人,爲____而_____;爲____而____;爲____而______。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衆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瞭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寫。

2、背誦6~8節。

二、閱讀第四段

1、默讀,劃出概括節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話。

2、理解。

3、朗讀第14小節,讀出歡慶的氣氛。

4、讀結尾兩句,領會句子的意思。

“兩股紅流”指什麼?這樣比喻寫出了什麼?

“光明”指什麼?象徵什麼?

讀好這兩句話,讀出內含的意思。

三、總結全文,領會中心。

1、連起來說說課文記敘了4個怎樣的場面。

2、整理語言,歸納主要內容。

3、作者爲什麼反反覆覆寫廣場的“紅旗”、“紅燈”,羣衆的“掌聲”、“歡呼聲”?反映了什麼思想感情?

4、完成作業本6、7題,交流。

5、學習“單元提示”。聯繫這一課的學習,說說怎樣憑藉主要內容領悟中心思想。

四、作業

選做:

1、摘錄、朗誦最令你激動的句子。

2、寫一寫你讀後的感受。

3、寫一段話: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門廣場上……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6開國大典

熱愛、激動、自豪

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宣佈典禮開始奏國歌升國旗放禮炮

重點突出宣讀公告閱兵式羣衆遊行

有詳有略

教學反思: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就是隻顧得“授人以魚”,忘記了 “授人以漁”,只引導學生寫出梗概,沒有告訴學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 所以有部分學生在寫時,各部分之間缺少連接的語言。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重點: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瞭解長征

1、同學們,在80年前,在我們中國的革命史上,有一個偉大的勝利,前不久,我們的黨和國家作了隆重的紀念,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勝利嗎?……這就是長征,就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所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2、交流對長征的認識。

課內:

課外:

課件展示課後的“資料袋”。

過渡:漫長的二五五千里長徵,發生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誕生了許多壯麗的詩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七律.長征》就是其中最輝煌的一篇。

二、自讀詩句,讀通讀順。

1、解題:體裁、題目

2、自讀,讀通讀順詩句,生字詞多讀幾遍。

3、檢測初讀情況。

(1)抽學生讀

(2)認讀生字:重點字音:磅、岷

(3)指導書寫生字

三、交流理解、指導朗讀

1、同學們,根據你對長征的認識,如果讓你也來一次長征,你會覺得怎麼樣,請選用詩歌中的一個字來表達。(難)你選“難”,面對長征之難,面對遠征之難,紅軍的態度是“不怕”,紅軍不怕遠征難,所以二萬五千裏的萬水千山在紅軍眼裏——“只等閒”。

解釋等閒:平常、平平常常、稀鬆平常。

讀出紅軍的無畏、讀出紅軍的輕蔑。

這兩句總寫“紅軍不怕遠征難”,“遠征難”難在哪裏?(萬水千山)怎樣的萬水千山啊?紅軍又是如何地不怕?這需要我們大家認真地去研讀。

2、結合課下注釋和老師提供的詞語註釋自讀理解詩意。

3、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對詩意的理解。

4、師生交流探討。

難在哪裏?又是如何地不怕?

千山:五嶺逶迤,烏蒙磅礴(結合圖片和當地山嶺認識五嶺和烏蒙山的大、高,體會千山之難。)但是在紅軍的眼裏它們不是高大的山脈,不是廣袤的山嶺,而是騰起的細小的浪花,只是滾動的泥丸。

指導朗讀。

萬水:金沙水拍,大渡橋橫(結合圖片、視頻,進行語言解說,體會萬水之難)雲崖暖,紅軍心裏也是暖的,鐵索再怎麼寒光閃閃,也嚇不住英勇的工農紅軍。

指導朗讀:

還有什麼困難?

千里岷山。怎樣的岷山?(結合圖片,語言表述,合理想象)

面對千里雪山,紅軍沒有絲毫畏懼,而且喜笑顏開,開懷大笑。

是啊,過了岷山,勝利在望,紅軍戰士怎能不喜笑顏開呢?

指導朗讀。

5、多麼壯麗的詩篇,你能把它變成通俗的語言嗎?

(1)同桌互說。

(2)抽人說,師生補充點評。

6、小結

同學們,經過我們的學習,你們想對紅軍說些什麼或者用什麼詞來讚美他們呢?(備選詞:英勇無畏、豪邁氣概、視死如歸、樂觀主義)

四、深情朗讀,深入感悟

過渡:讓我們讀出紅軍的英勇吧!

詩歌朗誦會開始了!

1、聆聽名家讀。

2、老師也想讀——來點掌聲吧。

3、同學們快快參與吧!

4、齊讀。

5、男女讀。

6、多麼鏗鏘的詩篇呀,我們一起背一背吧。

五、課外作業,拓展延伸

1、欣賞毛澤東的其他詩篇。

毛澤東同志既是偉大的領袖,也是偉大的詩人,讓我們來欣賞他的其他詩篇——《憶秦娥.類山關》《清平樂.六盤山》

2、我們不應忘記長征,課後要看一些有關長征的書和電影、電視,你一定會發現你的身上也會充滿紅軍的勇氣。

六、總結詩歌,升化情感

1、同學們,毛澤東同志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已成爲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自強不息,百折不撓”——連呼三遍。我們需要長征精神嗎?你們的父母需要長征精神嗎?我們人人都需要長征精神。

2、讓我們在“長征”之歌中揮手再見吧!(起立,行隊禮)

附: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金沙江

萬水

大渡河

五嶺

千山

烏蒙山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字。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通過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閏土的形象。

教學難點:揣摩人物的特點,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解決生字。

2.通過讀議講練法,結合重點詞句使學生了解少年閏土的特點,體會“我”與閏土之間深厚的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會寫7個字,扭胯廚套蝟畜竄。能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束縛稻雞伶俐鵓鴣”等詞語。

2.初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師敘述:魯迅在1921發表的短篇小說《故鄉》裏,提到了兒時的一個夥伴,許多年過去了,他仍然對這個小夥伴記憶猶新,他是誰呢?

2.板書課題:少年閏土提示“閏”的寫法。

二、自學指導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檢測自學情況

1.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檢測方法:學生上臺板演生字、新詞;板演內容由老師提問易錯、重點生字、新詞,或者讓學生提問自我認爲的易錯生字詞;板演後,學生集體糾正,師適時點撥。如“畜”“竄”“縛”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討論理解詞語的含義:祭祀、一望無際、無窮無盡

3.檢測課文閱讀情況:

(1)找一兩名優秀生進行閱讀課文,然後再隨機找兩名後進生進行閱讀,其他學生認真聽,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

(2)同桌互讀。

(3)再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四、整體感知,瞭解文章內容

1.文章可分爲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3)非常想看到閏土.

第二部分(4-7)我和閏土在以前玩.

第三部分(8-16)閏土給我講許多稀奇的東西我很羨慕他的見多識廣。

第四部分(17)閏土要回去了,我們都不想分開,後來還彼此寄點東西,最後一直沒有來往。

2.文章主要寫了閏土的幾件事?

第一件事:雪地捕鳥

第二件事:看瓜刺楂

第三件事:海邊拾貝

第四件事:看跳魚兒

3.教學第一自然段:

(1)出示課本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幅畫面。學生描述。

(2)輕聲讀課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學們剛纔的描述有什麼不同?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反饋交流,體味提升。

指名讀第一句。同桌互讀,並且把認爲讀得好的同桌推薦給大家。再請這些同學齊讀,學生評價,學習讀。教師點播:在閏土奔跑在一望無際的海邊,穿梭在碧綠的瓜地中時,我在哪裏?試想,每每回憶起這幅畫面時,我的心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朗讀第二句,刺猹──閏土不僅健康可愛,還非常勇敢,看插圖中的少年分明是一個小英雄。不同形式的體味朗讀,鼓勵生生之間的評價與賞識。

深情地讀讀這段話,把這幅畫面,把這個小英雄深深刻在腦中。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腦中了?閉上眼睛,再把這個形象回味一下:“其間……”

指導背誦本段。

五、拓展延伸

1.抄寫本課生字、詞。(重點寫“蝟”、“畜”、“鵓”、“鴣”)

2.熟讀課文。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再熟讀文章想想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感受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閏土》,瞭解少年閏土的故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指導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

2.同桌相互合作有感情熟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爲什麼?

2.學生自讀閏土的話,邊讀邊想象畫面。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是閏土的哪些話?

四、探究主題,昇華感情

1.學習“看瓜刺猹”

(1)作者跟閏土相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閏土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閏土,作者腦海中立即浮現處一幅畫,課文哪個自然段描述了這幅畫的內容,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讀。

(2)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幅畫面的內容是閏土給我講的4件事中的哪一件?(看瓜刺猹)

(3)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到了看瓜刺猹的內容?(10-14)

(4)指名讀第10-13自然段,討論:從看瓜刺猹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聰明、勇敢)

(5)指名讀第14自然段,思考: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我”對閏土的羨慕和敬佩)

2.學習“雪地捕鳥”

(1)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記敘了雪地捕鳥的內容。(6-7)

(2)齊讀這兩個自然段,說說閏土是怎樣捕鳥的?

(3)討論:從雪地捕鳥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聰明、能幹、機智)

3.學習“夏日拾貝”和“潮汛觀魚”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夏日拾貝”和“潮汛觀魚”的段落。

(2)全班交流:從這兩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閏土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閏土知識豐富)

4.學習相識過程

過渡:這樣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的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作者是不是一開始就認識呢?(不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他們相識過程的段落。(2-4)

(1)齊讀第2-4自然段,指名說說“我”和閏土是怎樣相識的?

(2)找一找二人初次見面時閏土是怎樣的形象。

(3)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談談這些外貌描寫,體現了什麼?(閏土的憨厚、可愛

(4)指名讀,讀後,小組進行討論:“你覺得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出閏土是一個純樸、活潑、健康的孩子)

(5)我們這些信息是怎麼獲得的?學生認識到: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的。說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6)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麼。(抓住人物特點)

(7)課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寫的優秀例子,稍作分析。

4.學習“離別”

過渡:閏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作者非常喜歡他,可惜好景不長,短暫的相聚之後就要離別,在離別之際,作者和閏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請同學們讀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作者與閏土深厚的友誼和作者對閏土的懷念)

5.品讀體會

(1)課文講了閏土幾件事?你對哪一件事情最感興趣?

(2)在這四件事中,我們還能瞭解到閏土的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學習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自由閱讀課文,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然後和老師同學交流討論。

(1)閏土是個捕鳥高手。

(2)閏土的機智勇敢。

(3)簡略學習“撿貝殼”、“看跳魚兒”部分:體會閏土的自由自在

6.研討表達,體會寫法

(1)通過本課的學習,大家有個共同的體會:閏土是個活潑可愛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還從哪些方面去寫閏土的?請同學們畫出有關句子,自己讀一讀。

(2)引導學生體會是從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畫少年閏土的形象的。學生讀所畫句子。師相機指導朗讀。

7.重點理解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們”指誰?“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麼?爲什麼“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五、教學小結:本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對故鄉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1.積累描寫人物外貌和動作的詞語。

2.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寫一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

4.好朋友總有離別的時候,可這一別就是三十年,文中說他們從此沒有見面,其實三十年他們又見面了,不過三十年後的閏土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的呢?建議大家去讀一讀魯迅的小說《故鄉》。

七、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雪地捕鳥聰明能幹喜歡

海邊拾貝見多識廣佩服

看瓜刺猹機智勇敢羨慕

潮汛看魚見多識廣懷念

八、教學小結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字。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通過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閏土的形象。

教學難點:揣摩人物的特點,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解決生字。

2.通過讀議講練法,結合重點詞句使學生了解少年閏土的特點,體會“我”與閏土之間深厚的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會寫7個字,扭胯廚套蝟畜竄。能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束縛稻雞伶俐鵓鴣”等詞語。

2.初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師敘述:魯迅在1921發表的短篇小說《故鄉》裏,提到了兒時的一個夥伴,許多年過去了,他仍然對這個小夥伴記憶猶新,他是誰呢?

2.板書課題:少年閏土提示“閏”的寫法。

二、自學指導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檢測自學情況

1.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檢測方法:學生上臺板演生字、新詞;板演內容由老師提問易錯、重點生字、新詞,或者讓學生提問自我認爲的易錯生字詞;板演後,學生集體糾正,師適時點撥。如“畜”“竄”“縛”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討論理解詞語的含義:祭祀、一望無際、無窮無盡

3.檢測課文閱讀情況:

(1)找一兩名優秀生進行閱讀課文,然後再隨機找兩名後進生進行閱讀,其他學生認真聽,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

(2)同桌互讀。

(3)再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四、整體感知,瞭解文章內容

1.文章可分爲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3)非常想看到閏土.

第二部分(4-7)我和閏土在以前玩.

第三部分(8-16)閏土給我講許多稀奇的東西我很羨慕他的見多識廣。

第四部分(17)閏土要回去了,我們都不想分開,後來還彼此寄點東西,最後一直沒有來往。

2.文章主要寫了閏土的幾件事?

第一件事:雪地捕鳥

第二件事:看瓜刺楂

第三件事:海邊拾貝

第四件事:看跳魚兒

3.教學第一自然段:

(1)出示課本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幅畫面。學生描述。

(2)輕聲讀課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學們剛纔的描述有什麼不同?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反饋交流,體味提升。

指名讀第一句。同桌互讀,並且把認爲讀得好的同桌推薦給大家。再請這些同學齊讀,學生評價,學習讀。教師點播:在閏土奔跑在一望無際的海邊,穿梭在碧綠的瓜地中時,我在哪裏?試想,每每回憶起這幅畫面時,我的心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朗讀第二句,刺猹──閏土不僅健康可愛,還非常勇敢,看插圖中的少年分明是一個小英雄。不同形式的體味朗讀,鼓勵生生之間的評價與賞識。

深情地讀讀這段話,把這幅畫面,把這個小英雄深深刻在腦中。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腦中了?閉上眼睛,再把這個形象回味一下:“其間……”

指導背誦本段。

五、拓展延伸

1.抄寫本課生字、詞。(重點寫“蝟”、“畜”、“鵓”、“鴣”)

2.熟讀課文。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再熟讀文章想想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感受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閏土》,瞭解少年閏土的故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指導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

2.同桌相互合作有感情熟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爲什麼?

2.學生自讀閏土的話,邊讀邊想象畫面。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是閏土的哪些話?

四、探究主題,昇華感情

1.學習“看瓜刺猹”

(1)作者跟閏土相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閏土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閏土,作者腦海中立即浮現處一幅畫,課文哪個自然段描述了這幅畫的內容,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讀。

(2)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幅畫面的內容是閏土給我講的4件事中的哪一件?(看瓜刺猹)

(3)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到了看瓜刺猹的內容?(10-14)

(4)指名讀第10-13自然段,討論:從看瓜刺猹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聰明、勇敢)

(5)指名讀第14自然段,思考: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我”對閏土的羨慕和敬佩)

2.學習“雪地捕鳥”

(1)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記敘了雪地捕鳥的內容。(6-7)

(2)齊讀這兩個自然段,說說閏土是怎樣捕鳥的?

(3)討論:從雪地捕鳥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聰明、能幹、機智)

3.學習“夏日拾貝”和“潮汛觀魚”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夏日拾貝”和“潮汛觀魚”的段落。

(2)全班交流:從這兩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閏土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閏土知識豐富)

4.學習相識過程

過渡:這樣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的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作者是不是一開始就認識呢?(不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他們相識過程的段落。(2-4)

(1)齊讀第2-4自然段,指名說說“我”和閏土是怎樣相識的?

(2)找一找二人初次見面時閏土是怎樣的形象。

(3)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談談這些外貌描寫,體現了什麼?(閏土的憨厚、可愛

(4)指名讀,讀後,小組進行討論:“你覺得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出閏土是一個純樸、活潑、健康的孩子)

(5)我們這些信息是怎麼獲得的?學生認識到: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的。說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6)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麼。(抓住人物特點)

(7)課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寫的優秀例子,稍作分析。

4.學習“離別”

過渡:閏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作者非常喜歡他,可惜好景不長,短暫的相聚之後就要離別,在離別之際,作者和閏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請同學們讀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作者與閏土深厚的友誼和作者對閏土的懷念)

5.品讀體會

(1)課文講了閏土幾件事?你對哪一件事情最感興趣?

(2)在這四件事中,我們還能瞭解到閏土的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學習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自由閱讀課文,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然後和老師同學交流討論。

(1)閏土是個捕鳥高手。

(2)閏土的機智勇敢。

(3)簡略學習“撿貝殼”、“看跳魚兒”部分:體會閏土的自由自在

6.研討表達,體會寫法

(1)通過本課的學習,大家有個共同的體會:閏土是個活潑可愛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還從哪些方面去寫閏土的?請同學們畫出有關句子,自己讀一讀。

(2)引導學生體會是從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畫少年閏土的形象的。學生讀所畫句子。師相機指導朗讀。

7.重點理解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們”指誰?“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麼?爲什麼“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五、教學小結:本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對故鄉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1.積累描寫人物外貌和動作的詞語。

2.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寫一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

4.好朋友總有離別的時候,可這一別就是三十年,文中說他們從此沒有見面,其實三十年他們又見面了,不過三十年後的閏土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的呢?建議大家去讀一讀魯迅的小說《故鄉》。

七、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雪地捕鳥聰明能幹喜歡

海邊拾貝見多識廣佩服

看瓜刺猹機智勇敢羨慕

潮汛看魚見多識廣懷念

八、教學小結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6個生字,會寫17個生字,正確認讀“擱板、勉強、蜷縮”等詞語;正確書寫“魁梧”;理解“忐忑不安”。

2、學習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有感情朗讀課文中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抓住“忐忑不安”、“熬”等關鍵詞,運用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等方法,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

4、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感受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抓住“忐忑不安”,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

2、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檢查預習、指導寫字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托爾斯泰寫的《窮人》,請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課題)“窮”字是本課的生字,上下結構,注意寫的時候穴寶蓋下面的兩點在田字格中的佔位,力在穴下意爲窮,來齊讀課題《窮人》。

2、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這樣說“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真如作家所說嗎?(在課題上加?)讓我們走進《窮人》來感受一下吧!

3、出示預習紙,在預習紙上,老師發現“魁梧”的“魁”字,有些同學寫的不漂亮,怎樣把它寫好?

4、師範寫,生練寫,師生評議。(展示學生寫的字)

5、通過預習看看這幾個詞你會讀了嗎?誰來讀?

6、出示 “抱怨、寡婦、熬”(糾正讀音)

“寒風呼嘯、洶涌澎湃、波濤轟鳴”(發現這幾個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描寫環境的詞語。生再讀)

“心驚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發現這幾個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描寫人心理活動的詞語。生再讀)

7、生齊讀。

二、整體感知,粗知大意

1、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誰能用簡單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主要內容?

2、指名說。(生說的囉嗦,教師點撥,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我們可以按照六要素來總結,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夜晚,什麼樣的夜晚?用上剛纔讀的詞語,寒風呼嘯的夜晚,事情的起因是什麼?鄰居西蒙死了。經過是什麼?桑娜抱回了鄰居西蒙的孩子,心情呢?忐忑不安的,結果呢?漁夫和桑娜不約而同收養了孩子。

3、你能完整的說一遍嗎?(指名說)

4、師總結,孩子們,雖然課文很長,我們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總結課文是不是更簡單?

三、品讀課文、體會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

1、切入課文,同學們,通過預習文中的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說,對漁夫和桑娜……

(我對妻子桑娜印象深刻,因爲她雖然心裏很矛盾,但還是抱回了鄰居的孩子。)

第二課時

一、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桑娜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心裏是——

2、忐忑不安的。(板書:忐忑不安)

3、指名讀9——11自然段,其他同學邊思考邊劃劃,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麼?

4、生說,(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5、如果按照先後順序應該是—(學生交流)

出示: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2)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3)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4)他會說什麼呢?

6、爲什麼課文不按這樣的順序來寫呢?

7、指名說,因爲桑娜心裏很緊張,生怕丈夫會揍她……

8、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9、這時的桑娜頭緒萬千、思緒很亂。誰來讀這個詞,讀出忐忑不安的心情來。

10、指名有感情讀“忐忑不安”。

11、請你再默讀9——11自然段,你又從哪些詞語讀出了“忐忑不安”?並用不同標記畫出來?

12、指名說(桑娜臉色蒼白……是他來了,不,沒有人。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牀前……)

13、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又讀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裏慌張、不安。

14、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的心情?(預設:仔細看文中的標點)

15、省略號。爲什麼?(因爲桑娜連想都是斷斷續續的。還有她的幻想。門嘎吱一聲……)

16、這麼多的感嘆號、問號,你讀懂了什麼?

17、說明桑娜心中已堅定了要把孩子抱過來。

18、但堅定中又有那麼多的忐忑不安。讓我們帶着這四個句子,來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

二、解讀桑娜心裏想法

1、出示:“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你是從文中哪裏看出來的?

2、課文第二自然段。

3、“受”的意思是?(夠他忙的了。夠他苦的了。夠他乾的了。夠他熬的了。)

4、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擔心他養不活我們了。生活更加艱難了。雖然窮困,他們毫不猶豫地收養了孤兒。桑娜很關心他的丈夫。——是的,這是妻子對丈夫對特別的愛……)

5、誰來讀出桑娜忐忑不安中的貧困?(指導有感情朗讀)

6、既然已經夠他受的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所以她會反問爲什麼要把他們抱過來呢?

出示: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意味着……(救了兩條孤兒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意味着……(家裏還能勉強度日。將會凍死。桑娜會心理不安,桑娜和西蒙一樣都是母親,看到孩子要死掉,會心痛……)

7、這邊是愛,是對五個孩子和丈夫的愛,那邊也是愛,是對兩個孤兒的愛。可桑娜又想到了什麼?

出示:寧可( ),也要( )。(引導學生說話)

8、但最後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麼本能?

9、善良、互相幫助的習慣、一個做母親的責任。

10、這源自一種善良、母愛、良心。

11、我想和你們合作一下,想讀的站起來。我讀旁白。(師生合作配樂朗讀)

三、解讀丈夫心理想法

1、抱是抱過來了,可怎麼對丈夫說呢?丈夫是怎麼說的呢?請你把它劃出來。(一個學生讀)

2、這裏有個字讓人聽了掉眼淚,哪個詞?(熬)

3、能給“熬”換個詞嗎?(挺——堅持——挨——撐)

4、你從“熬”中讀懂了什麼?(善良和偉大。漁夫堅強的性格,寧可自己苦點,也要抱過來。)

5、將來將更苦,他想到了嗎?

6、但他寧可以後自己苦點。做這個決定難啊,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漁夫皺起眉頭,他的臉色變得很嚴肅,憂慮。他搔搔後腦勺。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7、其實,漁夫心裏也曾想到很多,趕快動手把他寫下來吧。(學生寫漁夫心理想法,配樂朗讀評議)

8、這就是漁夫的心理想法,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鬱……(齊讀描寫漁夫的句子)

9、這就是將善良深深印近靈魂的桑娜和漁夫

四、首尾呼應,點題提升

1、這篇課文的題目是,一起告訴我—窮人。

2、而課文中卻沒有出現一個“窮”字,爲什麼?因爲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因爲他們的心靈是可愛的,美麗的。他們的窮是表面的,但他們的內在心靈卻是高貴的,高尚的。)

3、窮人不窮,一起讀課題“窮人”。

4、這節課我們通過人物的心理描寫和標點的巧妙運用,感受到了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

5、(課件出示)課下再讀一讀《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描寫窮人的文章。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自讀古詩,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音樂美。

2、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體會其中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自讀古詩,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二、指名朗讀,正音。

三、多種形式朗讀:範讀、學生各自練讀、指名讀、齊讀。

四、熟讀詩歌,對照譯文,理解詩意。

五、朗讀詩歌,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1、這兩首詩都是寫春景,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學生先自悟,再在小組進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桃紅柳綠 鳥語花香 水村山廓 酒旗招風

2、作者借景抒情,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呢?

學生先自悟,再在小組進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通過對景通過對景色的描繪,作者寓情於景,面對着尚存的佛寺樓臺,想到南朝卻都早已煙消雲散,生出許多感嘆。

3、這兩首詩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七、練習背誦:自由練習背誦,同桌互背,小組比賽背,指名背誦,齊背。

八、作業:

選擇其中的一首詩,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把詩歌中美麗的春天景色描寫出來。

色的描繪,作者寓情於景,面對着尚存的佛寺樓臺,想到南朝卻都早已煙消雲散,生出許多感嘆。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教學目標

認識皖、郝兩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瞭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先烈的寬闊胸懷、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教學構思

先指導自學。通過速讀了解大體內容,找出不懂之處。在自學的基礎上抓重點理解,理清課文條理。指導學生抓住主要內容進行縮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查找的有關革命先烈的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燈光,對於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燈光,會是怎樣呢?(學生暢所欲言)

3、許多革命先烈,從未見過燈光,但爲了讓我們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生活,他們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便圍繞着燈光回憶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根據閱讀提示,學生自主學習。

三、交流自學體會。

1、小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課文中前後出現了幾次燈光?火光?

(2)作者爲什麼要用燈光作題?

(3)戰鬥前夕,郝副營長爲什麼要看那本書?

(4)郝副營長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他可能在想什麼?

(5)郝副營長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據提出的問題,再讀書,嘗試自己解決,並在組內互相說說想法。

2、指導學生填表(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深入讀書、體會。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出現三次)討論:他們說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對學生討論要求不要過高,學生只要能根據課文內容,分清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的是什麼就可以了。)

第一次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天安門廣場廣場上千萬盞燈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國的建設發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戰鬥前夕交通溝書中插圖如果大家能夠國上這樣和平、幸福的生活該多好啊!

第三次戰鬥前夕交通溝書中插圖戰爭結束後,孩子們都能夠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學,討論寫法。

1、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

(2)哪些地方是寫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結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願望,表現內心世界,使主題昇華。)

五、你學習了本文後,有何感想?你想對革命前輩們說些什麼?怎樣才能不忘前輩呢?

六、寫一寫感想,指名讀一讀。

七、教師小結:

爲了這次戰鬥的勝利,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下學習,年僅22歲的郝副營長獻出了他的寶貴生命。當我們安享燈光的溫暖與明亮時,請不要忘記那些沒來得及見到燈光的革命先烈。

作業設計

1、把這個故事講給小夥伴們聽。

2、查找有關革命先烈事蹟的資料,開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3燈光

引起回憶

燈光 對往事的回憶

回到眼前(現實)

六年級下冊《燈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關心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學習生字詞。

3、有感情讀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郝副營長廣闊的胸懷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詞,簡介作者。

燈光,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並不特別注意它。然而,我們今天要學的《燈光》一課,卻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願堅,當代著名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

二、生讀題,再讀學習提示:看看學習這篇課文,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2.多好啊!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3.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三、出示課件,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對以下詞語的理解:挺進、豫皖蘇、圍殲戰、突擊連、

憧憬、千鈞一髮、璀璨、交通溝、胸牆。

2、學生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抽生說。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引導學生悟文章寫作方面的特色。(倒敘、前後照應)

2、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

3、交流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三次。第一次是清明節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讚美。

第二次是戰鬥打響前,郝副營長藉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上讀書。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後,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爲了戰鬥的勝利,爲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 我交談時說的話,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

下學習。)

3、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爲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怎麼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課文

五、

1、找找文中寫燈光的句子,想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麼?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第二句: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

第四句: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第五句: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句子。

六、拓展話題,讀寫結合。

(一)在這星火光中,在華燈照耀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看到郝副營長那張年輕的臉,還能見到李大釗那張什麼的臉?(平靜而慈祥的臉)還能見到誰的臉?

(設計理念:從火光引伸開發,引導學生聯繫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蹟來談)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能在電燈下學習。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以燈光爲話題寫一寫,把你內心涌動的情感化爲文字表現出來,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段話

(三)師對照板書總結全文:今天,當我們再一次回到燈光,說到多好啊!,不會忘記今天的燈光中有着那麼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動,還有着無限的懷念。相信現在可以擦去燈光後的問號了,那麼就把這點點火光與燈光一起融入我們的朗讀中吧,再次讀課題。

板書設計:

燈光

--王願堅

看到:千萬盞燈

一、引起回憶 聽到:多好啊

看書、憧憬未來關心

下一代

燈光

二、回憶往事點燃書本

三、懷念戰友獻出寶貴生命無私奉獻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學習並積累“馳騁、尷尬、虛擬、約定俗成、凸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特色。

3.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瞭解藝術帶給人們的享受。

教學重點

瞭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京劇表演特點的說明方法。

教具準備

京劇演出片段的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新課

說起中國的國粹,有些同學可能會想起京劇。京劇積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每一位中國人無不爲此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京劇藝術不僅深受炎黃子孫的喜愛,同時,她那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國酷愛藝術的人們。這節課,我們就走近京劇,瞭解一下京劇的藝術特色。【課件1:課題】(板書課題: 京劇趣談)齊讀課題。

二、讀通讀準課文

1.課文從哪兩個角度講了京劇表演的特點?請同學們帶着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課件2】出示詞語認讀:

馳騁 尷尬 虛擬 高揚 低垂 裝飾 約定俗成

鞝鞋底 酒宴 唯恐 不可開交 戛然而止 越發

三、瞭解京劇特點

1.【課件3】出示第一部分《馬鞭》學習要求。

默讀課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京劇表演騎馬時,爲什麼不用真馬?

(2)京劇表演中,用什麼道具來表演騎馬?

(3)演員拿着馬鞭代替真實的騎馬有什麼好處?

(4)作者爲了說明虛擬的道具也是可感覺可使用的舉出了哪兩個例子?

2.小組交流,明確問題答案。

3.指名彙報,教師點撥指導:

舞臺方圓太小,馬無法馳騁,所以只能找一樣東西來替代,馬鞭是比較合適的。(板書:虛擬)

演員手拿馬鞭,騎馬人特定和優美的姿態能鮮明地表現出來,演員有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隨心所欲,不受限制。(板書:馬鞭)

作者爲了說明虛擬的道具也是可感覺可使用的舉出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拾玉鐲》中小姑娘鞝鞋底用的線是虛的,一個是宴席上舉杯喝酒是虛的。

(板書:鞝鞋底 舉杯飲酒)

3.全班交流,瞭解用馬鞭虛擬表演的特點。

四、感知表達特點

1.自由讀《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馬鞭說起,爲的是說明京劇表演中的什麼特色。

2.讀第二、三自然段,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寫出這兩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演員表演鞝鞋底,針線都是虛的,但感覺可以使用。三、演員表演舉杯喝酒,實際上並不真喝。)

3.作者說京劇中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一樣感覺可以使用時,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舉例子,一是鞝鞋底,二是舉杯喝酒。)

4.京劇欣賞,看錶演領悟京劇表演的藝術特色。

(1)多媒體播放:【課件4】京劇中騎馬、鞝鞋底、舉杯飲酒的圖片。

(2)學生談觀看後的體會。

五、體會表演特點

1.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亮相》部分,要求讀懂這部分內容後,把重點講給別人聽。注意講清楚:

(1)這一部分講了京劇表演中哪兩種奇特場面?

(2)這兩種表演有什麼好處?

2.創設情境,運用方法,講給別人聽。

3.師生評議。(板書:亮相 靜止 雜技)

4.片段欣賞,體會好處。

多媒體播放:【課件5】相關的京劇片段,學生結合文字描述體會這種表演方法的好處。

六、拓展閱讀資料

出示:【課件6、7】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唸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爲主,有的以武打爲主(武淨)。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板書內容

京劇趣談

虛擬:馬鞭 鞝鞋底 舉杯飲酒

亮相:靜止 雜技

教學反思

京劇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究竟又是什麼?教學中又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呢?我們該怎麼做呢?我認爲:

一、明確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

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加強課內外聯繫,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爲聯繫課內外閱讀的橋樑,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

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爲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爲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

縱觀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質,深鑽進去,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斷的反思和改進,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爲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想象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夏日裏的蟲鳴聲;大自然的圖片;摘抄卡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2、交流反饋。

(1)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2)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3)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爲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1)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2)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纔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纔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爲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爲“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1)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①作者爲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②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③雲遊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遊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爲一羣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着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1)聯繫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2)作者認爲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3)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着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着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着,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着。)

小結: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着,勞動着,也快樂地創造着。

(三)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後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麼?

3、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4、交流反饋。

板書設計

堅硬黑甲的小蟲

花色斑斕的圓蟲

奇異的遊歷——草蟲的村落紫紅色的果實陶醉於自然

行色匆匆的小蟲忘情於自然

紅斑鳩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19

知識目標:

1、學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導入新課。

1、課前配樂欣賞西雅圖的美麗風光圖,從而引出“西雅圖”這個城市。

2、教師:西雅圖是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來,那裏可是印第安人的領地。印第安人對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15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4、齊讀課題。

5、理解“神聖”,帶着神聖的感覺再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認讀。

聖潔 駿馬 雄鷹 潺潺 迴盪 滋潤 善待

松脂 寶貴 滋養 嬰兒 眷戀 閃閃發光

2、理解課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熱愛土地)

三、精讀課文“神聖”部分。

(一)“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過渡語:印第安人深深地熱愛着自己的土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句話,最能體現他們與土地的關係,是哪句話?

1、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2、引導學生體會“出生的嬰兒”與“母親的懷抱”的關係,從而引導印第安人與土地的關係。

3、理解“眷戀”的意思,體會感情,指導讀出“深深地眷戀”之情。

(二)“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1、過渡語:正因爲他們熱愛大地,就像嬰兒眷戀母親的懷抱一樣,所以他們才說:—————————————.

2、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體會“家園”、“兄弟”、“姐妹”說明了什麼。

(三)“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隻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雲,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

過渡語:同學們,就是這樣美好的家園,就是這樣的兄弟姐妹。他們印第安人卻永遠就要與之分別了。大家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讓我們一起看一段資料。(課件出示背景資料)

1、同學們,離別之際,他們想再看看這片土地上的什麼呢?請認真讀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一讀,並說說他們留戀的是什麼。

3、對比閱讀:文中連續用了好幾個“每一”,什麼意思?把他們去掉,好不好?自己對比着讀讀這兩個句子。

4、指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5、練習讀出感情。

6、教師引讀:在印第安人的眼裏,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難忘的。沙灘美不美?嗡嗡鳴叫的昆蟲美嗎?他們永遠都看不到了。離別之際,他們心中有萬分的不捨,讓我們把這種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讀一讀。

7、齊讀。

8、想象:在他們眼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神聖的?(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四、精讀“善待”部分。

1、過渡語:西雅圖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麼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氣、動物)。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8自然段,邊讀邊想,西雅圖要求他們善待什麼呢?

2、交流。

3、這部分內容中,有一句話,作者反覆三次說了一句話,大家把它找出來,好好讀一讀。“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4、引導學生體會:同學們平時也輕言放棄嗎?在什麼情況下才放棄?你放棄一件事時,是什麼心情?

5、引讀,是呀!這是深深的無奈呀,指名讀————————;這是萬分的不捨呀,指名讀————————;這是不放心的叮囑呀,指名讀————————。

6、他們僅僅是要求善待這三種嗎?還有什麼?

7、教師小結:他們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樂朗讀:讓我們帶着深深的無奈,帶着萬分的不捨,帶

五、結尾部分。

1、過渡語:作者在文章的最後,發出了怎樣的呼籲呢?

(一)“爲了子孫後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二)“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話的含義,並好好讀讀,體會感情。

3、教師補充:他的呼籲,白人做到了。他們被西雅圖對土地的熱愛所感動,就把這座城市命名爲“西雅圖”。現在,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昇華。

1、過渡語:大地爲人類提供了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我們真應該熱愛這片熱土。

2、不少的作家、詩人,也寫出了不少熱愛土地的詩歌,下面我們共同欣賞艾青的一首詩。教師配樂朗誦《我愛這土地》。

3、小練筆:同學們,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有許多的話要對我們腳下的土地說,請拿出你的筆,用上飽含深情的語言,來表達你對土地的熱愛。

4、交流,讀一讀。

七、激情總結。

1、同學們,西雅圖說土地是神聖的,僅僅指的是他們腳下的土地嗎?(不是)齊說:所有的土地都是神聖的!

2、同學們,爲了自己的幸福,爲了子孫後代的幸福,讓我們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護大地吧!

八、作業。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藝術特色。

2.學習課文,瞭解京劇更多的奧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奧祕及藝術特色。體會課文表達的條理性。

2.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作者簡介

在課前,大家已經蒐集了一些關於京劇的資料,你瞭解到了哪些?你認爲京劇有哪些藝術和奧祕?談談你的認識和體會。(學生暢談,教師指導。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

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並反覆認讀:

馳騁 尷尬 徹底 虛擬 鞝鞋底 僕人 凸顯 戛然而止

2.小組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教師抽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自主閱讀《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閱讀結束後,請簡要說一說作者爲我們介紹了京劇哪些方面的藝術。(指名答)

2.師:“馬鞭”和“亮相”在京劇藝術中有何妙用?請結合課文列舉相關語句自由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可以高揚,可以;可以,可以。

(2)俗話說,古詩也說。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介紹馬鞭的內容。

(1)師:中國古人時常要騎馬,可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原因是什麼? 京劇表演中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

(2)爲什麼說馬鞭可以漂亮地解決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的問題?請結合課文舉例說明。(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3)作者介紹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爲什麼還要介紹京劇中一些虛擬的道具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與本課的第一個小標題——馬鞭,是否衝突?(指名說)

明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爲了突出京劇的表演藝術,與馬鞭這種實在的道具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因而與小標題不衝突。

2.自由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介紹亮相的內容。

(1)靜態亮相是如何體現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請結合具體事例說一說。(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明確:課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印證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同時作者通過俗語和古詩,進一步論證靜態亮相的妙處。

(2)京劇中動態亮相有何高妙之處,作者是怎樣論述的?(指名說)

明確:課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體論述動態亮相的高妙之處的,作者通過動態亮相的具體表現,引出雜技表演的藝術,以此印證動態亮相不愧是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五、寫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學生交流)

歸納:(1)語言通俗幽默,親切自然;(2)舞臺場景描寫生動傳神;(3)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六、拓展延伸

蒐集有關京劇表演藝術的資料,或觀看一些京劇戲曲視頻,瞭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和奧祕。同學之間進一步交流。

【教學板書】

23京劇趣談

馬鞭亮相

馬鞭的功用 靜態 亮相——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虛擬的馬鞭 動態 亮相——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裝飾的美 實在的道具 虛擬的道具

【教學反思】

京劇的藝術特色有很多,作者通過對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京劇的一些藝術特色。在“馬鞭”一節中,馬鞭在京劇表演藝術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決了哪些問題?實在的道具和虛擬的道具起着什麼作用?這些是我們探究的主要問題。在“亮相”一節中,作者通過京劇表演上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在京劇藝術上的高妙之處。舉例典型,論證有力,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不足之處在於,文本是“趣談”,而我的“趣教”體現得不夠明顯。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21

教學重、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 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文中寫了幾個窮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裏想到些什麼?

課文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桑娜和漁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⑴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爲幾段?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體悟“窮”

1. 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2. 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爲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②讀第一個句子。

“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爲桑娜在當時的情形下,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只知道自己應該也必須這樣做,才能挽救那兩個孩子。這是桑娜本能的行爲,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②5個孩子已經夠他們受得了,爲什麼還抱來兩個,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

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

②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

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爲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

⑵找找:對話中幾次寫到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爲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⑷教師過渡:剛纔,我們在體會桑娜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

②議議:漁夫的臉爲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b.討論:這裏爲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體會:“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願自己多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

⑹“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

課文的結尾耐人尋味。“‘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帳子。”此時,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釋重負,外表平靜而內心激動。

三、課堂小結

3.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四、作業設計

4. 體悟那四處流溢的“富有”

5. 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找找哪些內容體現了他們精神上的“富有”?

7. 交流。

小結:讀了這些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的內心理世界。(多麼勤勞、多麼善良)我們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所感動。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

四、抄寫生字詞

板書:

窮人

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優秀教案 篇2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重點:品味詩人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

難點:品味詩人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

教法:引導、合作、探究。

課時設計: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鋪墊:

1、介紹宋詞:宋詞是繼唐詩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名”,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宋詞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裏汲取營養,又爲後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宋詞也叫詞,著名的關於宋詞的書有:《宋詞三百首》等等。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豪放派)、柳永(婉約派)、陸游、李清照,人們說的“蘇辛”指的是蘇軾和辛棄疾。

2、介紹作者: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爲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二、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語言導入: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爲傳誦。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麼發現?(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裏,整個題目的意思等)相機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辛棄疾遭貶職後那兒多年閒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三、新授

1、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範讀。)

2、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3、師激勵學生讀

4、男女生比賽讀。

5、當堂背誦。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檢測學生對宋詞的瞭解識記

2、複習檢測學生對作者的瞭解

二、新授

讀懂——與作者對話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裏所包含的意思,這纔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一)品讀上闋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2、交流: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學生不理解“別枝”,相機出示:別枝:現主要有三種解釋:[ 1)離開枝頭;2)斜枝、樹枝;3)另外一枝。]在作者的筆下,它們是靜止不動的嗎?讓我們再讀,用心去體會。指名描繪自己的所見。“明月驚鵲”可以聯繫“月落烏啼”來理解。學生可能受插圖的誤導,認爲稻子是金黃色的,引導學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揚花灌漿,會是金黃色的嗎?B:聞到的:稻花香 體會豐收的景象。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同學們,詞中說伴隨着清風吹佛,傳來陣陣稻花香和哇鳴聲,彷彿是青蛙們在爭說豐年,那他們會說些什麼呢?同桌試着演演說說;指名演演說說(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之類)。小結:同學們演得真是太好了,說得真是太好了!這兒的“說”字,是青蛙在說嗎?那是誰在說?(青蛙、農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對呀,作者聞着飄於黃沙嶺的稻花香,多麼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出示紅字:因爲這樣,老百姓就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了。齊讀這兩句,體會詞人企盼之情。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聯繫學過的詩句,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體會以動寫靜的表現手法。3、你的腦海裏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學生自由描述,大致內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鵲兒都驚醒了,撲棱棱地離開枝頭,飛起來了,引起樹枝搖曳,半夜裏,清風徐徐地吹來,讓人感到真涼爽、舒服,風兒還送來一聲聲蟬的鳴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裏,稻花開了,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詞人辛棄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許多納涼的老農,都在說着“今年真是一個豐收年”,池塘裏,傳來一片青蛙的叫聲,似乎也在爭說豐年。教師相機評價並指點:在古詩詞的學習中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纔會感受得真真切切。)4、感情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後一句讀出“喜”。5、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麼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於這麼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着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齊讀上闋。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二)品讀下闋過渡:這麼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着走着,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準備質疑。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2、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3、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巨大喜悅之中,渾然不覺天氣的悄然變化,他猛一擡頭,看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樣?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4、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爲什麼找不到了呢?出示選擇:[(1)道路非常的彎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爲詞人沉浸在“稻花香裏說豐人,聽取哇聲一片”的愉悅心境之中。](體會詞人可能因爲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後來路轉溪橋後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峯迴路轉的驚喜,你知道嗎?(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像作者在看到舊時茅店後的神態、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指名讀,比賽讀。5、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6、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麼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事,關心農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讀透——與時空對話1、同學們,學詞的最高境界是讀透它。讀透就是要求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2、這首詞爲我們展示了兩個美好的畫面,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感受,願這美好的境界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裏——齊讀全文。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於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作技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作技法。3、師總結:相信同學們在認真完成自己設計的作業的過程中會有更大的收穫。讓我們再次帶着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三、拓展: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四、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嘗試將這首詞改寫成白話文。

板書設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