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有效性研討會發言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6W

老師們;

課堂的有效性研討會發言稿

剛剛結束了各個學科的優質課賽講,今天我們坐下來,對這次舉行的優質課賽講進行一個回顧,進行一個思考,進行一個研討,在校歷上,我把這個“研討”取了一個名字,叫做自主課堂的有效性研究,我所說的這個自主課堂和教育局講的自主課堂的含義不一樣,我這個“自主”指的是老師在參加優質課賽講的課型、模式自主確定。這樣一來,我們今天研討的任務就在課堂的有效性研究上了,故此,今天的會標定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討會,我今天的發言題目是: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和無效..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當前學校教科研工作的重點。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教學?我們的課堂上潛伏着哪些無效教學?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和這次優質課賽講活動,就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和無效勞動,談談自己的認識,也許比較膚淺,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啓示:

教學中有哪些環節是無效而又是我們熟視無睹的呢?

1、教師上課時無精打采的精神狀態,會使課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教師上課無精打采,沒有一點激情,學生的情緒也會受到感染。教師把生活、工作中的不快帶人課堂,表現出不文明的舉止、不耐煩的表情等,學生也會因此而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這也是在多次例會上談到的,我追求的學校管理是和諧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的、老師們注意工作心態的平和的主要原因。

2、雜亂無章的板書設計,錯誤混亂的語言表述、不規範的教學行爲是課堂教學的無效勞動。

板書設計相當於課堂的綱領,它可以使課堂更具有條理性、系統性、對學生系統、清晰地掌握知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有課堂總結的作用。一節課不但要有板書設計,而且教師在課前應充分準備好板書設計,並根據課堂的生成情況隨時調整,有了課件,沒有了板書,甚而是黑板上一個字兒都沒有,我覺得是不是太前衛,太信息時代了。

課堂教學是神聖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如果教師在上課時接聽手機,講課東扯西拉、囉嗦不止、遲到早退,甚至是不規範的習慣性動作,不規範的習慣性表述,都會影響課堂效益。(比如:我有一個老師只有一講課都喜歡擠眼睛,不擠眼睛,他就講不到話;還有習慣性的表述,不需要提問的提問或帶音:是不是呀,那麼等習慣性的表述。我們在培訓時,有個老師給我們講課,一節課,我們在下面清了一百多個“是吧”,他在講,我們都沒有聽,只在清“是吧”)

3、缺乏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過程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是低效。

新課改要求,學習新知識必須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可以使知識的掌握更具體,更牢固。課堂上教師應該多安排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求真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再說,當前,全縣要求自主課堂,234課堂教學模式,361課堂教學模式等其核心就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要參與。這個自主是學生的自主,要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

3、教學環節繁雜的課堂教學與有效教學相矛盾。

現有的課堂,一般用實際問題去引入知識,爲了實現這一目的,有的很牽強,有的故弄玄虛,有的擺花架子。爲了烘托課堂氣氛,教師經常組織一些根本沒有討論必要的討論活動,沒有一點探究成分的探究練習,或者是本來用言語及行爲都能簡單的表述清楚的,還複雜的設計成課件等,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這些勢必會影響教學效率,我認爲這樣的教學環節都必化簡,簡化教學環節是高效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學環節簡化了,才能使課堂的每一分鐘都發揮其最大作用。

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教學呢?

一位專家曾說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課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

1、教師較高的綜合素質,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師綜合素質包括多方面,如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書寫水平、文學功底、專業基礎和視野、綜合才藝等。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其教學纔會遊刃有餘,教學的技巧性纔會得到發揮。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給“有技巧”下過這樣一個定義:

只有在學會用15鐘聲調說“到這裏來”的時候,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做出20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才叫有技巧。這個素質要求有多高可想而知,要談在教學中有技巧,其前提必須是素質高。

2、巧妙的教學活動設計,是有效教學的載體。

課堂教學其實是由一些活動串聯起來的,設計活動時一定要考慮活動的對象是誰,活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活動的形式、內容、要求等等。如:

1、課堂教學中注意課堂的情境創設。情境的創設很有利於知識的傳授,有了那個情境,學起來自然輕鬆一些。在這個情境的創設上要捨得人力、物力、時間。也就是說要善於將學生帶人那個情境當中,這個道理很簡單:爲什麼給我的感覺語文比外語要好學一些,我想主要原因是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一直在這個情境中。

2、課堂教學中注意處理題目的形式多樣。可以是演板,也可以是學生自主做,可以是比一比,也可以是小組討論,可以是教師講解,也可以是學生互助。總之多角度、多渠道的予以刺激學生,讓其達到一個目的:會做。

3、課堂教學中注意知識規律的總結與探究。就我來,所有學科的知識與知識之間都有很多的規律可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給學生總結知識規律,或者是給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覺探究出一些知識規律,或者是提前預設一些易錯題讓學生犯,而後再糾正,這樣我估計知識的掌握會更牢一些。

4、課堂教學中注意多媒體和食物教具的應用。從我收到的信息來看,通過這次講課,有很多的教師有感觸:最深的是多媒體和食物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大,尤其是多媒體,更是作用太大。其他的學科給我的感觸還不是那麼的深,外語學科給我的感觸特別深,甚而我在外語教研組會上我說過,教育這個行業是個趕時髦的行業,它應該是走在時代最前面的,老師們也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時髦本領,才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包括能說會道,能歌善舞之類的本領,我們都要有。這個巧妙的教學活動設計包括的內容還多,我只想列舉這幾個例子。

3、精準的課堂提問,是有效教學的保障。如果我們把課堂分解來看,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問題串。判斷課堂有效與否,就是看提問的時間,提問的方式,提問的措辭,提問的幽默感,提問的動作,提問的 節奏感等等,要做到有疑而問。很多教師有這樣的困惑:無疑而問的多,公式化的問題多,“怎麼樣”“對不對”“好不好”的問題多,這些問題都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效課堂需要教師隨機提問,即在課堂的生成中提問。

4、恰當的環節過渡,使有效教學更完美。

一節課好比一篇文章,它要有中心,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好比這篇文章的一個大段落,每一個大段落都有自己的段落大意。恰當的環節過渡就是承上啓下的自然段,要自然,要順暢,使整個課堂形如流水。比如:教師出示了一幅畫,打算由這幅畫來引入新課,就要設計好課堂導語;當新課講完後,鞏固練習時,要設計好過渡語,當課講完以後要設計好結束語等等,這些細節都要預設好,這樣下來整節課纔不會有斧鑿的痕跡。

當然了,上次我參加了一個班的家長會,爲了批駁部分家長干預班級的教育教學我說了一個觀點:離開了課堂,談教學,就好像魚離開了水,談怎麼活一樣,如果再用這句話來評價我自己的話,就顯得蒼白無力,權當是一個自由演講吧!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