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通用3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7W

學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

“哇,好香啊·”香噴噴的糉子終於出爐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糉子進入了我的眼簾。“啊嗚!還真不錯。”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我的心像打翻了的蜜罐甜絲絲的。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通用31篇)

那已經是去年端午節的事了。“吃糉子,賽龍舟,歡歡喜喜過端午。”我哼着小曲,一邊走在回家的路上,手裏提着幾把綠油油的竹葉。我們先把葉子放在水裏浸泡。接下來就是準備包糉子的配料了。奶奶準備了糯米,紅豆,五花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蛋黃了。真是應有盡有,色香味俱全。let's go 我來告訴你怎麼做吧!

首先,要選出2片大小几乎相同的竹葉,把它們交叉捲成圓錐形;放進糯米,接着加入餡料,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再用凸出來的竹葉向下折蓋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間。然後用麻繩紮起來。我看了會奶奶包糉子,就照着她的做法試着包了一個,可是最後不是餡溜了出來就是“犯人”逃脫了麻繩的管束。三十六計走爲上策。我有點灰心喪氣,就想溜了。奶奶說:“做什麼事不都是容易的,只要你認真學習,你一定行的。”於是我就在奶奶的指導下認真地學起來了。奶奶笑眯眯地說:“餡放進去的時候,你可以用湯匙壓平,再把竹葉緊緊蓋住,扎麻繩還是要講究技巧。就像這樣。”奶奶隨手拿起竹葉包了起來。她動作是那樣的輕巧靈活。扎糉子的手蝴蝶一樣一上一下地舞動着。過了一會兒,一個“綠裏透白”的小胖子,立刻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了。“一個,兩個,三個......”我越包越起勁,越包越熟練......

每想到端午節,我心裏總會有一種包不住的喜悅。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也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日子。因爲新冠肺炎的原因,所以我們全家就取消了端午踏青的行程安排。不過包糉子這個傳統的美食活動可是必不可少的。

天剛矇矇亮,我的耳朵就覺得癢癢的。“小懶蟲!快起來,你不是要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嗎,怎麼還在睡覺?”我一聽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頓時就沒了睏意。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和媽媽學包糉子去了。

媽媽拿出之前準備好的糉葉、糯米、還有甜甜的紅棗。開始包糉子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的步驟:他先拿出兩張選好的糉葉,把它捲成圓錐形。然後放了一些米,又放了一顆飽滿的紅棗,再放一些米包好,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我心裏暗想:原來包糉子就這麼簡單啊!然後媽媽非常細心地包了起來,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還真是熟能生巧,一眨眼的功夫,一隻胖乎乎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的,顯得有些挺拔有力。媽媽真不愧是個包糉子的高手,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個糉子了。

在看看我包的如何呢?按照媽媽說的方法,我認真地操作着。可是這糉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和我鬧點兒小脾氣,就是不聽話,不是米放多了漏了,就是捆的太緊糉葉碎了。唉!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包上。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但我並不灰心,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嗎,媽媽也在一旁的耐心地教我,果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是在我看來他就像捧在手心中的綠寶石,閃閃發亮,格外耀眼奪目。

糉子煮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糉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我今天不但和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從中還體會到了包糉子的快樂,真是難忘而愉快的一天啊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3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葉飄香時……”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糉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牀了,手接着地到菜場上買包糉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糉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說要吃肉糉,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糉!”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糉葉先洗乾淨,燒上水,然後把洗乾淨的糉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把煮熟的糉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裏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糉子來可漂亮了。”

糉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醃製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乾淨,最後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糉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在糉葉裏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糉葉,打算包一個小糉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後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糉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着三角糉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糉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糉子上繞線。這哪裏是糉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糉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傑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美的。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4

又快到端午節了,該吃糉子了,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東西,咬上一口黏黏的、軟軟的,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每年看媽媽包糉子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包糉子需要準備好三樣寶貝,首先:要準備好糉葉,挑選糉葉可有講究了,要又長又寬的,這種糉葉包的緊實,糉子下鍋纔不會漏,用她說的話,這樣的糉葉最新鮮味道最正,剛拿回家的糉葉,媽媽總是放在開水裏涮一下,這個環節火要控制好,涮的時間短了,糉葉容易斷,涮的時間長了,糉葉就太老了,失去了糉葉香,媽媽總是格外用心,再把涮好的糉葉放在涼水中一涼,這時糉葉又青又軟,要洗乾淨糯米,還要準備一段一段的線繩用來捆緊糉子。

開始包了,我在旁邊看着,也跟着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起來,媽媽摸出三張糉葉,把它理順了並排着半疊在一起,寬大的糉葉立即形成了一張綠色的手掌,媽媽嫺熟的用兩個手指夾住一頭,順勢一卷,形成了一個倒的圓錐體,媽媽用勺子舀米,往裏灌,灌滿了,在用大拇指壓一壓,接着再用糉葉的尾部把圓錐體包裹起來,爲了保險,再加一張糉葉封住灌口,最後用繩子紮緊,一個小腳形的糉子就包好了,媽媽心靈手巧,會包很多形狀,三角形,四角形,斧頭形都不在話下,可我只會包“豬爪子”。

糉子包好後,媽媽找來一大口鍋,把糉子放進去加上水,燒上大火煮起來,還沒等水開,鍋裏就漂出糉葉香,煮好了,媽媽把糉子拿出來了,分開放在盤子裏讓我們吃,咬一口,黏黏的軟軟的在蘸點白糖還甜甜的,我們吃的津津有味。

每年的端午節,都有媽媽的味道。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5

"五月五,過端午。"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一晚,包糉子是媽媽的頭等大事。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也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着。媽媽說:"要不要教你包糉子?"我看了一眼糉子說:"不就是包幾個糉子嗎,能難倒我?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聽我這樣說,媽媽笑了。

我拿起兩片糉葉就包了起來,我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糯米——呀,米從下面的小洞漏了出去。我悄悄地觀察媽媽包糉子的步驟,重新開始包。這一次操作前半部分挺順利,可是後來裝了糯米之後,米太多,鼓鼓的,捆不起來了,於是第一個糉子以失敗告終。第二個雖然勉強包好了,但在捆紮的時候用力過猛,線"嘭"的一聲斷了,又失敗了。媽媽在一旁大笑起來,學着我的口氣說:"喲,不就是包幾個糉子嗎?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這時爸爸走過來,得知詳情也大笑起來。真是氣死我了,我心想:你們等着,不就一個糉子嗎,老師常教育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我又開始包起來,吸取剛纔失敗的教訓,我卷好糉葉,裝進適量的米,用適當的力度擱好了糉子——哇,成功了,終於成功了!我得意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現給爸爸媽媽看,換來了他們的陣陣掌聲,他們爲我豎起大拇指。看着自己的"傑作",我得意地笑了。

端午節到了,主角上場了,我把煮好的糉子整齊地放在盤子裏,我們拿起糉子,蘸上白糖有滋有味地吃着,一家人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賽龍舟、包糉子、掛艾香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跟姥姥學包糉子。

端午習俗:賽龍舟,掛艾香,包糉子

端午節的前幾天,姥姥就早早地買好糯米、紅棗和糉葉,準備包糉子。姥姥先把糯米用冷水泡上一整天,再把糉葉放在鍋裏煮軟,準備好紅棗。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教我包糉子。

姥姥先拿了一片糉葉,我也拿了一片,姥姥用手把糉葉一卷,糉葉就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可我怎麼卷也卷不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有一次我卷好了。然後我們開始放糯米,一開始我掌握不好糯米的量,放得不是多就是少,我仔細地觀察,只見姥姥抓了一把糯米,我也是試着按照姥姥抓的量,這次還差不多。

哎呀!差點兒忘了放紅棗,我們把香香甜甜的紅棗放進糉子裏。最後一步是纏繩子,只見姥姥左手握着裹好的糉子,右手把繩子一纏,輕輕鬆鬆地就把糉子紮好了。在我扎的時候,我忽然發現糉葉鬆了,糯米正一點點向下漏呢。媽媽說:“失敗了沒關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又試了一遍,還是沒成功。包糉子說着簡單,但做起來難,糉子很“調皮”,“捉弄”了我好半天,我煞費苦心,竭盡全力才包好。

我包好了一個,姥姥卻已經包好了很多個,我們把糉子放在蒸籠裏,過了一會兒,廚房裏飄來了陣陣清香。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別提有多快樂了!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7

端午節假日中,我一直再幫助奶奶包糉子。

我一開始選了幾條長糉葉,又拿了一團米,把米捏成一團,遠看彷彿是一個立體的三角形;我用糉葉把米團一層又一層地包裹起來,但是,它那角中總是有一個小洞。我又看了一下奶奶怎麼包糉子的,她先用左手拿着葉子,右手用一筷子夾了一團米放在糉葉上,然後以層一層地包裹起來,最後用繩子捆,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看了看兩個糉子,一個齊心怪狀,另一個完美無瑕。我在奶奶的指導下一點一點地學。功夫不負有心,我包的糉子終於成功了!

今天玩的真開心!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8

晚上回到家後,奶奶對我喊:“康康,快做作業,做完了,幫奶奶包糉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很快做完作業,書包也沒來得及整理,就火速奔向廚房。

奶奶已經包了好幾只糉子了,它們真是又整齊又漂亮的糉子。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糉葉,先捲成圓錐形,在裏面放一塊香噴噴的豬肉,接着又把米撒在上面蓋住香豬肉,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在上面繞來繞去,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覺得不難,也拿起糉葉像模像樣地包起來,誰知,我放米時,米卻從洞裏漏出來,當我塞住這個洞,那個洞又流出米來……我擺弄了大半天才包好。咦,我包的糉子怎麼這麼大?原來,我包的糉子老是漏米,我只好用好幾張糉葉捆住一個糉子,棉線也用了一大把。

晚飯時,爸爸挑了一個的糉子給爺爺,爺爺笑眯眯地接過糉子,扒了一層又一層的糉葉,終於,一個小小的糉子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瞧,我鬧了一個大笑話。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9

今天是國際兒童節,而明天呢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媽媽在家裏包糉子,我說:我也想學學。媽媽說:好呀!

我們包的是肉餡的,媽媽先把糉葉洗好,放在邊上備用。媽媽在把米洗好,放在邊瀝乾,然後媽媽開始切肉,把肉切好後開始加調料有料酒、薑末、味精、醬油等攪拌。上述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開始最重要的工作了——包糉子。

媽媽教我先取兩片糉葉,毛面相貼,在靠近3分之2的地方對摺成60度的三角形,先放一小半米,在放些肉餡,然後在繼續加米至加滿爲止。將糉葉的往下折,並幹緊用力壓住,包緊。然後用棉線把糉葉紮緊。一個糉葉終於大功告成了,把我忙的滿頭大汗。

午飯吃着自己包的糉葉,感覺味道美極了!同學有機會也可以自己試試哦!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0

在端午節這天,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賽龍舟啦!

這天,在歧江河邊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圍都有小商鋪開着,面對這熱鬧擠擠的江邊,我很苦惱:“我這麼矮,怎麼看得到啊?”還好我趁別人不注意,“唰”一聲鑽進了第二排。比賽就快要開始了,各個運動員都磨拳又擦掌,心情激動的不得了。

“嘭”發令槍開了,每一條船都像箭一樣衝了出去。在一旁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嚨也沒有關係,我見他們的青筋若隱若現,真像自己在比校花網賽。船上的人也非常團結,動作一樣,每個船員都竭盡全力地划着,他們手上的肌肉也越來越大。在船中打鼓的人也非常努力的敲打着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聲越來越大,觀看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情都隨着船隻而改變着。

第一隻領頭羊出現了,是綠隊,綠隊的隊員的臉都變成了西紅柿一樣紅了,不用多久已經把他們甩得遠遠的,一馬當先的他們並沒有驕傲,經過了網很久,紅隊趕上了,他們兩隊各不相讓,讓我想到了兩條龍在打架的場面。究竟鹿死誰手呢?這還不知道。觀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蹦出來了,這兩隊很難分出高低,速度忽快忽慢,變幻莫測。

激動人心的時刻課件下載要到了,紅隊綠隊誰會奪冠呢?綠隊快馬加鞭,紅隊也不甘示弱。終於,冠軍還是綠隊獲得。他們開心地又蹦又跳,還抱在一起了,我也爲他們感到驕傲。

在這熱鬧的比賽中,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個賽龍舟可真好玩,下一年我還要觀看,下一年綠隊還會是冠軍嗎?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1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爲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就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

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此時如今的糉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糉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的有桂圓糉、肉糉、水晶糉等等。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繫在一齊。

比如說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就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裏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裏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爲“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眼疾!

看了我的介紹,你們明白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2

端午節,我來學習包糉子。你不要小看這一顆顆糉子,原來包起來並不簡單。首先要學會選葉子,色澤好的青綠色葉子煮出來一陣清香,另外要看葉子的大小,如果夠大,兩張葉子就可以包了,如果比較小,得要三張,然後就是學習包的手法了。

剛開始,我顧上不顧下,上面塞滿了,下面卻留出了下縫隙,練習了幾次才包了一個迷你型的,接着要用棉線紮緊。你看,我包的是不是很有樣子呢?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3

端午節的重要活動就是划龍舟、吃糉子、懸艾草,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着打掃院子,採艾草,包糉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糉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糉子的材料拿出來,於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糉子。剛開始,我不會包糉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糉子的糉葉,弄成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糉子。然後把糉子放到鍋裏蒸,熟了之後,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糉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糉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着看着,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奶奶笑着說:“是爲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糉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彷彿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爲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奶奶講完後輕輕地撫摩着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纔對。

是啊,其實共建一個和諧的家園,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只要我們遠離硝煙,遠離戰爭,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繁盛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無際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溫馨的家園!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4

端午節,都要吃糉子了,端午節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是南方、北方,天還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5

媽媽是北方人,可從來沒包 過糉子,不過爲了教我包糉子,媽媽還是專門請教了賣糉子的奶奶。

我呢,則是在剛剛學會包糉子的媽媽的指導下學習包糉子的。所以,包出來的可不像外面賣的那樣有棱有角,形狀美觀。不過,畢竟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包糉子了,我好開心呀!端午節這天,我特意請全家吃了我親手包的糉子,他們直誇好吃呢。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了,全家人都開始忙碌起來了,特別是平常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居然和我們一起包糉子,我還是有一點兒緊張和興奮,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呀!

看着已泡好的糯米,整整齊齊的糉葉,讓我渾身都充滿了幹勁。

只見媽媽手握着淡淡清香的糉葉,往裏一裹,一個糉子的形狀就出來了。媽媽又旋轉180度,對着自己,我覺得媽媽包得也太醜了,還沒我的好看。接着媽媽拿起湯米勺,緊捏着“小碗”,現在這個小碗裏裝得滿滿的。然後媽媽又換了右手,握住兩隻小兔耳朵的交叉點,左手協助右手,拖住小碗,把兩隻兔耳朵壓下去,又把另外一隻兔耳朵按住,再輕輕地拿起準備好的線,五花八門地纏起來。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慢慢地,慢慢地,小碗越纏越多,越包越多,很快,就有了一大桶了。聞着那芳香的糉子,心裏真開心。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爸爸又給我們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爲國捐軀,不忍國家受難,悲憤投江,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往江裏投入了糉子,防止江裏魚蝦咬食屈原的身軀……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充實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7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裏,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我的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願地說:“好吧!”。原來,我的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爲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划槳,同心協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絃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衝刺階段終於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願,“紅龍”我真爲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裏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爲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瞭解了關於“賽龍舟”的傳統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8

我上國小的時候就去城裏讀書了,在那裏我認識了新朋友,每天生活得很開心很快樂,可就在快放端午節假期的時候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爲我想起了爺爺奶奶。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在鄉下生活,爺爺奶奶對我可親了。每到端午節,奶奶就親手包糉子給我這“小饞貓”吃。可是我到了城裏就再也沒吃到過爺爺奶奶做的糉子,放學回家時,我心裏還在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回來我也沒有打招呼!爸爸媽媽問我怎麼了,我問爸爸:“過幾天端午節你和媽媽能陪我過嗎?”他們:“說工作太忙了。”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裏非常的傷心,我說:“你們忙吧,我讓爺爺奶奶來陪我。”然後爸爸給爺爺打了一個電話。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我就在想:爺爺奶奶今天會來嗎?剛吃過早飯一會兒,我就聽到爺爺說話的聲音。推開門一看,真的是爺爺奶奶來了!我就趕緊撲到了他們的懷裏,爺爺說:“快看,爺爺給你帶好吃的了。”我接過來一聞:“嗯,奶奶牌兒糉子。”爺爺哈哈笑起來。等我扶他們進屋的時候,我發現爺爺有點兒不一樣,就問:“爺爺,你不舒服嗎?”爺爺捶了捶自己的腰,說:“老 毛病了,腰疼。”我心裏頓時有了一絲不安,爺爺不舒服,我還讓他跑着來陪我,唉!我真不應該。我趕緊站起來,去打了一盆熱水,端到爺爺跟前,說:“爺爺,你躺下,我來給你敷一敷。”爺爺高興地說:“我的大孫子長大了。”

我給爺爺敷着腰,看着爺爺滿足的樣子,心想:我以後一定要多關心爺爺奶奶,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幸福。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最有意義。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19

終於到了星期天,戶外課終於來了。我們坐上金黃色的校車去了萬江。去了解端午節的歷史。在路上我們開開心心,一名老師給我們講解雄黃酒有什麼作用?窗外人行道上的大樹方方正正,像一名忠實的哨兵。小花正在把自己色彩明麗,五顏六色的外衣展示給人看。

終於到了萬江,我們玩了許多項目,我最喜歡的是包糉子和做風箏。包糉子首先拿兩個糉葉,交叉把上面右邊的糉葉往左按,變成了一個像漏斗形狀的樣子,這時往裏面放一些糯米,再放綠豆、肉以及鹹蛋黃,再用糯米包裹起來,再把葉子左右兩邊包好,最後用繩子綁起來,一個個美味的糉子做好了。

做風箏,首先把報紙弄成正方形,用膠布再把四邊貼好,再用竹子放在兩邊,用膠布貼好,再做尾巴。最後風箏做好了!

今天我很開心,不僅學會了糉子怎麼包,還知道屈原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0

端午節到了,我家正忙着包糉子呢。

今天,天剛矇矇亮,我們都起牀了。媽媽讓外婆做餡,讓小姨洗糉葉,讓我發糉葉和繩子,她做糉子。至於“大名鼎鼎”的“大廚”老爸嘛,就負責煮糉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綠豆,加上水和一些調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綠豆餡。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進另外一個盆裏。最後,她拿出一些豬肉,放進一個小碟子裏。只聽一陣“嘩嘩”的水聲,小姨也把糉葉洗好了。我把兩片糉葉和一條繩子遞給媽媽。

只見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糉葉折成鬥型,再把兩勺糯米、一勺綠豆和幾片豬肉放進糉葉裏,再在上面壓上一片糉葉,然後把多餘糉葉向內折,最後綁上一條繩子,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一共做了四十多個。老爸接過糉子,把它們裝在兩個壓力鍋裏,在把壓力鍋都放在煤氣爐上。他一會兒看看這鍋,一會兒看看那鍋,忙得不亦樂乎。過了二十分鐘,糉子煮好了。廚房裏充滿了糉香。

我拿了一個糉子,去了葉,便狼吞虎嚥了起來,沒到一秒鐘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糉子就是好吃,我明年還要吃。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1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牀,今日的早飯是糉子。糉子是用糉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糉子裏,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爲裏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我們出了門。我看到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說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奶奶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着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聽媽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槳,還有人敲着鼓,好象在催龍遊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2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吃糉子。是因爲要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膠蛟蝦蟹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屍體。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好聽的歌兒“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三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每到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3

今天是端午節,我來到江邊看龍舟賽。

岸上人山人海,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活潑興奮的.孩子,有青年,他們都在昂首東望,看向江面。

江面風平浪靜,泛着微波,倒映着藍色的天空,倒映着岸邊的花草樹木,還倒映着周圍的人羣,房子。就好像一個一模一樣的,世界在江中喧騰。江面上的龍舟整齊的排在江上。龍張着它的血盆大口,眼睛中帶着憤怒,它的髭鬚向外舒展着,好像世上就它最爲強大。這,是一條蓄勢待發的龍。

“轟!”的一聲巨響傳來,那聲音驚天動地,就感覺地都震動了起來。大家刷手機的,不刷了,聊天的不聊了,他們都振奮了起來,目光都齊刷刷地看向江面。只見龍舟像脫膛的子彈一樣。霎時,水花四濺,船槳飛快的劃了起來,就像飛魚的鰭一樣整齊的擺動着。“加油!加油!”岸上的人伸長了脖子大聲的吶喊着。叫聲此起彼伏,場面極爲壯觀。擂鼓的人聽了喊聲更加賣力了,他便狠狠擂鼓,划龍舟的人用船槳用力的拍打着水面——衝鋒,開始了。

龍舟不相上下,競賽進入白熱化,全舟的人用了全身的力氣划着。最後,紅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僅以微弱的優勢,得了第一。紅隊歡呼着,而其他隊便懊惱着。

一下子,江面平靜了下來,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精彩的龍舟賽結束了。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民強國的好主意,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得不得了,跳下了汨羅江。當地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灑下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外婆。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外婆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外婆包的糉子的原料及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端午節好熱鬧!我好開心!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今天,我們班帶着糯米、蜜棗和糉葉走進了教室,我們看見了。都興奮地喊了起來。

剛開始,老師打開了投影儀,播放出了一個關於端午節的視頻。降到屈原是因爲自己的祖國——楚國,滅亡而悲傷,最後跳河自盡。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把飯糰、雞蛋等食物扔到河裏,有的還划船,打撈屈原屍體。從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和賽龍舟等活動。

看完是視頻,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首先,拿一個糉葉,捲成豬籠草打開時的樣子,確保下面的角不會露餡兒,然後在裏面加上糯米和蜜棗,等到快滿的時候,把蓋子蓋上,拿繩子繫好,就大功告成了。”

聽老師解說完,我們就躍躍欲試起來,老師發了糯米、花生、蜜棗和繩子,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糉葉。開始包了,我按照老師說的,先拿了一個糉葉,捲成了豬籠草打開時的樣子,往裏面添糯米、花生和蜜棗。快滿後,我把蓋子蓋上,拿了線繫住,一個糉子終於包好了。

其他人也都包好了,樣子都奇形怪狀的:三角形、閃電形、長方形、扁圓形……老師拿出了手機,同學都爭先恐後地拿着自己的“戰利品”留下美好的瞬間。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格外不同,既知道到了好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也學會了包糉子。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6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放棄的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的端午節啊!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7

“咚咚咚咚鏘!”咦,這是什麼聲音?我揉揉眼睛,一骨碌從牀上爬了起來。只見爸爸正在門口掛艾草,媽媽呢,則在煮糉子。哦,對了對了,我一拍腦袋—今天可是端午節呀!

我洗漱完畢後便開始吃起媽媽親手包的糉子來。嗯,那味道可真是又香又糯,太美味了!

其實,端午節吃糉子也是有來源的。傳說,這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吃屈原的身體,特地包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到了後來也就慢慢演變成了吃糉子。

而賽龍舟則是因爲屈原自盡後,老百姓划船去找他的屍體,可是並沒有找到,演變到後來就變成了賽龍舟。

轉眼間到了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江邊,觀看賽龍舟。

“咚咚咚咚鏘!”江邊想起了鑼鼓聲。瞧,遠處划來了幾隻龍舟。“一二一,一二一!”壯漢們頭戴紅金,手拿船槳,奮力地向前划着。一隻船眼看就要劃到頭,爭到第一了,我心裏暗暗想着:快快快,加油啊!快,馬上就要第一了!

只聽到“譁”的一聲船竟然翻了!我的心裏立刻揪了起來:這可怎麼辦吶?!

只見另外幾隻船看到他們的船翻了,便紛紛停下劃龍船,朝落水人員劃去,救生船也劃了過來,紛紛救起了落水人員。周邊觀看的人羣不由得紛紛對他們豎起大拇指。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沒過多久,一隻花裏胡哨的船出現了在我們的眼前,原來裏面都坐着一羣老爺爺們,他們慢慢地划着船,給人帶來輕鬆的快樂感覺。剛纔的緊張氣氛一掃而空,我們都跟着船沿江而行,爲他們鼓掌加油!

鞭炮聲漸漸地散去,賽龍舟結束了,河面漸漸地平息下來,我的心中卻還在想着那場充滿了友誼而有趣的賽龍舟!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8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糉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糉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糉子,都會在這個糉香的季節紛紛涌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爲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與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糉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與屈原有關,而其實一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糉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關於端午節賽龍舟,其實現在不是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的比賽項目也是處處有。從驅邪避疫,到紀念屈原,端午節的意義起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一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蠶食”。

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箇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糉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糉。許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糉子中。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29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灑雄黃酒,佩香囊……在家鄉,端午不僅僅是因爲要紀念屈原了,還有包糉子的樂趣,吃糉子的甜蜜,賽龍舟的振奮……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的媽媽就做好糉子。先要準備糉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我的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糉子就在我的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糉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糉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着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裏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我的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我的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溼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我的爸爸說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於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麼。旌旗,浪花,赤luo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30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過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就想起了它的來歷。原來它是紀念古代的屈原。屈原是個大夫,也是一位愛國詩人,因楚王不接受屈原的改革,便把屈原流放到了汨羅,最後屈原抱着滿腔憤怒跳進了汨羅江。後人爲了不讓他的身體被小魚吃掉,就在汨羅江裏投一種用糯米做成的東西,它就是糉子。

說到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糉子的品種可多了,什麼花生糉、肉糉、紅棗糉……真是百吃不厭。

端午節還會舉行熱鬧的划龍舟大賽,聽媽媽說,是爲了給屈原驅趕鬼神,讓屈原睡得更加安寧。每個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掛上艾葉子,艾葉子可以驅趕鬼神,聞起來非常的香,在它十米之外也能聞到它的芳香。

點長香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如果長香從早上一直燒到晚上沒有滅,那就表示你們一家會幸福、平安。

端午節這麼有趣,一定會一代代流傳下去,我相信大家都會愛上這個日子。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包糉子的優秀作文 篇31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

我們當地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等,糉子也分好多種:有肉糉子、素糉子、甜糉子、我喜歡吃甜糉子,因爲甜糉子和糖一起吃,吃起來甜而不膩、口齒留香、越吃越想吃,根本停不下來呀!

小時候不懂事,我問媽媽:“爲什麼有端午節,要賽龍舟?”媽媽慢慢說: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避邪,等,賽龍舟應該是因爲糉子投入江河水裏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他們不僅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遊戲,繪圖騰神,也給自己取樂。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吧。

我也喜歡端午節,因爲端午節不僅有放假,回家還有:香噴噴的糉子吃,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