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毛巾教學反思(通用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2W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1

在本週執教的活動中有一節大班的數學活動《彩色毛巾》,仔細閱讀了建構上的教案後,瞭解了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學會比較寬與窄。在設計教案時,我想大班幼兒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對數量的多少、物體的大小和區別左右都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在中班下學期也對物體的粗與細有了一定的認識。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比一比、排一排、做一做的形式,能進一步掌握物體寬窄的排序。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通用13篇)

我發現在我班中,大多數孩子的數學認知都是不錯的,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對數學活動中一些抽象性地概念很難理解。因此在設計活動中,教師如何將容易孩子理解的東西巧妙地運用於課堂即非常重要的。因此爲了讓活動更具有吸引力,我以“毛巾商店”爲由,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貫穿於教學中。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2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學會比較寬與窄。在設計教案時,我想大班幼兒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對數量的多少、物體的大小和區別左右都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在中班下學期也對物體的粗與細有了一定的認識。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比一比、排一排、做一做的形式,能進一步掌握物體寬窄的排序。

在設計教案時,爲了讓教案變得更能吸引小朋友,我就以“我們班要開毛巾商店”爲由,所展開的一系列活動貫穿教學,孩子們在上課過程中也的確聽的很認真。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也有一些成功之處和不足。

成功之處:

1.教案分析較透,教具準備較充分,整個過程還是比較流暢的。

2.以“開毛巾商店”貫穿整個活動,孩子們的注意力比較集中。

3.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寬窄,對下面部分的排序活動做好鋪墊。

4.幼兒達成目標程度較高,通過作業,看到大部分幼兒能正確完成作業。

不足之處在於:

1.因爲課前沒有讓幼兒對“寬”和“窄”有一定的經驗認識,所以在活動中,用了一部分時間和孩子們一起高清什麼是“寬”,什麼“窄”,導致活動時間超出7分鐘。

2.教具可以做的更精緻一點,讓幼兒在感官上更直接認知。

3.教師對幼兒的作業評價可以用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更明白自己爲什麼做對,爲什麼不對。

4.對能力弱的小朋友,可以給予更多的鼓勵。

一堂科學活動,對老師的邏輯思維和口語表達有很多要求的,但老師更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幼兒,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比如想這堂課中的“寬”和“窄”,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前,就和孩子一起明確什麼是“寬”,什麼是“窄”,因爲有些孩子知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不能很明確的回答到這兩個字,會用“胖”表達“寬”,用“瘦”表示“窄”,我如果在課前能做到事先預知孩子的知識經驗這堂課,就能上的更加清晰,時間上也不會太長了。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3

通過整個教學活動我也及時地進行了反思,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成功之處:課前認真熟悉教材,教具準備充分,保證教學環節的流暢性。教學活動中利用“開毛巾商店”的情節貫穿這個教學活動,充滿趣味吸引孩子。在讓孩子們通過寬窄將毛巾比一比的過程中始終強化孩子語言的規範性,學會用完整地語言來表達寬窄。更爲之後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

不足之處:因爲課前沒有讓幼兒對“寬”和“窄”有一定的經驗認識,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對這兩個詞的理解不夠。部分孩子多用“胖”和“瘦”來解釋。在教師預設好的活動中孩子們能夠按照我的教學環節通過要求進行排列,但是在作業中,對於不同的兩種物體有兩個不同的要求,即從寬到窄的排列;和從窄到寬的排列。這時,有部分孩子們在獨立作業時就遇到了問題對幼兒的作業評價可以用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更明白自己爲什麼做對,爲什麼不對。同時在對能力弱的小朋友,可以給予更多的鼓勵。

一堂數學活動,對老師的邏輯思維和口語表達有很多要求的,但老師更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幼兒,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比如想這堂課中的“寬”和“窄”,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前,就和孩子一起明確什麼是“寬”,什麼是“窄”,因爲有些孩子知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不能很明確的回答到這兩個字,會用“胖”表達“寬”,用“瘦”表示“窄”,我如果在課前能做到事先預知孩子的知識經驗這堂課,就能上的更加清晰,時間上也不會太長了。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4

在傳統的美術活動中,我大都會採取讓孩子們看範例,讓他們進行臨摹作畫,或者是教師在黑板上講解示範,讓孩子們跟着老師來畫。這樣的做法往往是侷限了孩子們的創作與想象,而且太注重於幼兒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跟現代的教育理念是違背的。

爲了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行爲,我採取了引用古詩的詩句,讓每一句詩句作爲表現大白鵝的特徵,我發現這樣更易於讓幼兒接受。因爲孩子們只有在自己的體驗下才會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表現大白鵝的特徵。更何況我們的孩子是屬於城鎮的孩子,可真正近距離地觀察鵝的幼兒幾乎沒有,所以爲了幫助幼兒理解“蹼”是怎樣的,活動中我特意用紙剪了鵝的腳與雞的腳的形狀,讓幼兒直接地去比較雞腳與鵝腳的不同之處,並瞭解“蹼”的作用,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積累新的認知經驗。

在活動的最後我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評價方法,去說某某孩子的大白鵝有多好看、又有多像,而是把問題帶給孩子們:會游泳的動物而且長有蹼的動物還有誰呢?更是激發了幼兒對了解事物的探究心理,我想這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的最好時機,因爲教育的最好時機只有在特定的時機下才會產生特定的效果。當我把孩子們的繪畫作品進行展示時,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齊聲吟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種意境中來。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是初次認識乘法,所以我們這節課的設計就要從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圖,根據發現的信息來提問題,分別從開小火車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車的有多少人及跳繩的有多少人,這些問題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列出加法算式來,教師板書,繼而同學們來觀察這幾個加法算式有無共同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數。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主要注重對孩子們語言表達上的培養和行爲習慣上的養成。另外,在總結乘法算式的過程中,利用我們之前的發現使學生們意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計算。換句話說,只有有着相同加數的算式纔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在學習把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的過程中,使學生們認識到如:4+4+4+4+4這5個4相加既可以寫成5×4也可以寫成4×5,因爲之前老師在暑假作業上有一項要求整理背誦99乘法口訣表,有的學生知識單純的去記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於我讓轉換其他的加法算式爲乘法算式的過程中出現了濫用乘法口訣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首先向同學們解釋了何爲乘法口訣:爲了方便人們記憶9以內的乘法整理編排出來的一個便於記憶的口訣,他並不能代替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會分不清加數和個數,比如3+3寫成乘法算式,有個別同學會寫成3×3,針對這一情況,我會重新讓學生去回憶並理解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

這一節課是認識乘法的起始課,使學生學習並運用乘法口訣的基礎,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在平時計算過程中經常見到幾個幾相加,卻並未真正的運用過。所以,這一節課就是培養學生認識到加法與乘法關係的一個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學生們的掌握總體不錯。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應注重情感體驗。《怒吼吧,黃河》這篇課文情緒激昂,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很容易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激發學生的民族感情。爲此,整堂課我始終堅持“以讀爲本”,於讀中悟情,讀中入情,整體領會文意,培養語感,激發並強化學生樸素的愛國情感。

一、巧設情境,激活思維。這篇文章的題目極富震撼力,於是,我從課題中的“怒”字入手,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黃河的“怒”、詩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劇隊的“怒”、延安軍民的“怒”、全中國人民的“怒”,最後又以“怒”字收尾:心上一個奴!首先,我爲了激發學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騰怒吼的黃河的錄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黃河的怒吼”,緊接着讓學生把看錄像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讀相關的段落。詩人的激情又觸發了作曲家的激情,兩位藝術家的激情在碰撞,在昇華。我適時啓發學生設想兩位摯友相見時的心情,推想光未然朗誦時的情緒變化的原因,想象冼星海的激情被觸發時的激動,引領孩子們去感悟兩位藝術家的旺盛的創作激情和革命激情。《黃河大合唱》誕生了!學生無比激動和自豪。我又滿足孩子們的要求,聆聽了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真切地感受其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然後要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聯繫時代背景來談《黃河大合唱》的創作的重大意義,突破難點。最後又以“怒”字收尾,“怒”字是心上一個奴,正是因爲心中不願意成爲亡國奴,所以才發出了怒吼!至此,學生的激情高漲,熱血沸騰,我抓住時機,讓學生面對兩位民族的驕子,傾訴自己的一腔愛國情,使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

二、誦讀爲主,讀中薰陶。本課教學以誦讀爲主,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薰陶,有所啓迪。通過放聲地讀,分男女生讀,全班齊讀,師生合讀,孩子們漸漸地走進了兩位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與光未然同“激情”,同“哀傷”,同“歡快”,同“悲壯”,同“怒吼”,與冼星海同心潮澎湃,同樂思如潮,感受《黃河大合唱》的作詞家、作曲家的旺盛的革命激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和對祖國,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三、課外延伸,加大容量。生活的內涵有多深,語文的內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寬。語文教學應當體現實踐性這一學科特點。爲了突破教學難點,更深刻地理解《黃河大合唱》創作的歷史意義,我佈置學生課前蒐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課堂上讓學生聯繫時代背景來談感受。由於有了課前的情感鋪墊,學生理解這一難點也就水到渠成。同時,課內的知識自然地向課外延伸,擴展,深化,加大了課堂容量。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新時代,他們對戰爭年代的事情理解比較淺,所以對課文的時代背景的瞭解體現的很是重要。在課前,我讓學生自己先查查時代背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特意準備了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作者的簡介以及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在教學時,我在有些環節處理的不夠到位:

一、開場關於黃河的那個畫面,應該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體會,然後讓學生去看,這樣學生的理解纔有個過程。有個臺階。二、在理解作曲家譜曲的過程中,在第一個環節上花的時間較多,以至於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中,時間很倉促。對於冼星海這部分的內容講的不夠多,對於他的瞭解不不夠到位。這部分學生讀的時間也不夠充裕。在今後的教學中,在教學環節的處理方面要更一步的改進。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7

《周莊水韻》一文已經教過兩遍。此文常教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當然,也難免每每有些許遺憾。對於備好課,我思考了很多。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的生成性得到強調,教學的過程不僅僅再是教學設計的執行過程,而更多的是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這樣,備課的功能也就發生了變化。備課不僅僅是教學方案設計,還要生成教學過程的準備,包括材料的準備,內容的準備,方法的準備。這種準備,是對各種“可能性”的預知,是爲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可能性”提供支持。也就是說,備課對教學來說還處於“未定”狀態。正因爲是“未定”,所以備課必須從“方案設計”的層面上退下來,退到爲方案設計作準備的層面上。這種“退”對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我們備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過程方法。在教學實踐中,課堂裏常常出現了與我們備好的課不一致的情況,出現了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情況,這個時候,教師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放棄原來的備課,二是迫使學生按照備課裏的設計來理解和學習。顯然,第二種方式不符合我們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爲本”的理念。但是,放棄原來的備課,我們又沒有充分的準備。課堂效果不佳。

教學出現的可能性如果我們不能預測,我們可以在教學某課之前可以向學生做一個問卷調查,讓學生讀課文後,寫出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與我們準備在課堂上解決的問題進行比較,這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預想的與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有差異,甚至很大差異。這時候我們也就明白我們一直是在以我們的主觀意志設計重難點時,我們備課真的不能做到關注學生。

因此,我覺得備課要注意:

1、語文課要有“語文味”,語文課應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爲主要內容。“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語文教學的首要使命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它有別於政治課、班會課、環保課。

2、對文本要深入探究,對文本的關鍵處、精彩處品讀要到位。那些細膩的筆觸,我們要引導學生讀出來,品味出來。這樣的語文課有意義、有深度。

3、導入用的時間不要太長。我在教學本文時,就直接進入課文學習,從題目入手,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學生學習的效果就比較好。

4、分組討論要有效。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似乎分組討論是最能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課上看到的表現是:老師說討論學生就馬上開說;老師說停止,馬上鴉雀無聲。而且馬上學生就說出討論結果。咱們先不說討論的過程,單就這形式就是完全是老師牽着學生走,根本不是以學生爲主體。咱們再說討論過程存在的問題:①、有的學生根本不討論,說閒篇,或忙裏偷閒玩會;②、在學生討論之前,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沒有提示思考這一問題需要研讀課文的哪一部分內容,匆匆開始,草草結束。討論的收穫不大。其實,在思考的基礎上商討纔有意義。咱們討論一個問題,還要組織組織語言才說呢。

5、注重評價語。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評價,恰當地使用評價語,能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益。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8

《選舉風波》的閱讀與賞析已然結束,但這堂課前前後後整個過程卻有許多環節值得我去反思。

一、課前準備階段

根據創新教育觀的指導思想,在課前我借鑑了杜朗口中學的導學案來指導學生預習。這樣既可以對整個課堂進行一種“宏觀調控”,也可以避免學生沒有做好預習準備工作,以致在短短一節課內無法完成相應學習目標。在課前我把學生的這份導學案收上來看,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比較認真地根據這份導學案完成預習,但也存在三個問題:一,網絡查找答案,缺少個人見解;二,懶惰應付——有抄襲現象;三,學生還缺乏一種自主學習意識,更缺乏一種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表現在導學案中,在“字詞積累”一欄,除了給出的重點字詞外,我還留了一塊空地標明“自主歸納補充”,但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寫上幾個。不過當我發現問題時,並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糾正,也沒有提醒學生來重視這堂公開課。這是課前的一個疏忽。

二、課堂互動環節

“借班上課”意味着課堂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來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關係,調動學生積極性。由於考慮不足,我沒讓學生有一種上公開課的心理準備,以致學生課後反映“很緊張”;但作爲老師,我也沒有在課堂的前幾分鐘先舒緩學生的情緒,帶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而是直入教學主題,以致後面要讓學生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時,才發現教室有點“冷清”。以致出現了“包辦課堂”的現象,更談不上“創新”。總之學習目標達到了,但教學方法較爲傳統,未能讓學生廣泛參與課堂交流與討論。

三、問題設計

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時也跟老師的問題設計有關。比如,在這堂課上,我自認爲,在分析人物形象時,問學生“如果這些人物出現在我們班級裏,你會比較喜歡跟誰交朋友?爲什麼?”會比較符合學生的交友心理。而問學生“你如何理解人生是多滋味的,誰都不是天生的伯樂”則比較抽象,不利於啓發學生的思維。

四、作業設計

課後寫作《這使我想起》,是想讓學生從《選舉風波》中聯繫到自己的生活經歷,去說說自己的成長滋味,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人生,就應該勇敢面對。這個作業的設置是比較理想的。但課後反思了一下,也許這個作業可以在課上先設計爲“拓展延伸”式的問題討論。先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類似經歷與感受,形成一種共鳴,最後再反饋到寫作上。這樣子既能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能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也許,就課文內容而言《選舉風波》是有限的,但就如何成功教學而言它則是說不盡的。通過這次的“借班上課”,我受益匪淺。 兩年以來,我個人認爲自己在教學基本功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但若從現在的“創新教育

觀”角度來講,自己的教學方法卻有待轉變。通過這次的“教學創新比賽”,我深深地意識到,要有創新,首先就要在意識上轉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可以直接影響結果。如果你還堅守在老傳統中,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那麼學生最後便會失去“飛”的能力。

接下來則是行動,即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供學生去討論,從而在合作交流中激出知識的火花——

1、 讓學生在導學案引導下自學

課堂目標的順利完成取決於學生課前的預習準備。

老師根據學習目標預設導學案,或者先羅列出課堂學習目標,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實際上是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成爲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從中也鍛鍊了他們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總結能力等。這個環節比課堂展示環節來得重要。

2、讓學生在激發中思考

學習目標轉化爲問題要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以最終實現有所發現的預期結果。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思維的引導、點撥,使課堂活動始終圍繞一定的目標展開,通過“追問”實現“有效學習”。在課堂上我始終做到:既不將知識和盤托出、全盤授予,也沒有簡單地設置學習目標用指令性的任務去驅動學生,而是努力將一定的教學內容問題化,用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思索,從而實現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對文章主題的挖掘。

3、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取有益信息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來談談自己最喜歡或最討厭的小說中的人物。這樣同學之間就可以互相啓發,深化了對人物的認識,增強了主動探究的能力;大膽交流,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大家集思廣益,形成了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

4、讓學生在聯想中感悟

本文題材符合學生這特定年齡的心理特點。本文作者想告訴讀者的是“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當今中學生相對來說比較脆弱,總認爲自己的路很不平坦,然後怨天尤人,通過本文的學習應該會有所認識。在課堂上就針對此設計作業《這使我想起》,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遭遇,以產生與作者的共鳴,達到教學的目標。

5、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參與課堂

總之,在這次的教學比賽中,我感覺自己能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組織教學,引領學生分析課文並理解課文。然而,在教學環節中,我還是有點越俎代皰,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沒有提供足夠的時空讓學生來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再進行全班交流,因而這節課的互動體現還不夠。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9

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教學' 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 作爲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爲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以下是我在上了函數的概念之後的一點反思:

這堂課堂氣氛較爲活躍。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勇於發言,而且還敢於質疑並且能做到言之有理,還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團隊協作的成果,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這堂課是研究函數的概念。這節課主要採用了探索、發現、歸納、反饋的教學流程,達成了對函數的概念的教學。

函數性質的研究是高中階段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函數概念的學習是研究函數性質時應予以考查的一個重要方面,並且要在後續學習中體現這個性質的應用。它在計算函數值,討論函數單調性,繪製函數圖象均有用處,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概念。引進新概念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發現規律、作出歸納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沒有生硬地提出問題,而是採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繼而引出數值在直角座標系中的對應關係導出新概念,不僅順乎自然而且爲以後研究函數奇偶性的幾何意義(圖形對稱的兩條定理)埋下伏筆。

本堂課的一個亮點是反饋過程中給出幾個例題後所引起學生的思考、發言、爭執、討論以至正確答案的達成一致的過程,其中教師起了很及時和恰當的提示。學生的勇於質疑使課堂上呈現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調動,使學生對看似簡單的函數的概念也產生了不容輕視感,同時也發展了能力。一般來說學生在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點時會覺得乏味,在組織教學時充分考慮了這些淺顯、平淡的知識還有一些值得思索和注意的地方。真正體現出“淺顯中有新意,平淡中有雋永”。

我上課的最大風格是注重將新概念講清講透,能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並使學生舉一反三。難能可貴有同學能概括出的結論,因此可以以它作爲下節課研究函數奇偶性的引入語。

總體來說,這堂課較好地使學生在學習中完成了“引起關注----激發熱情----參與體驗”的過程,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遺憾之處是發言的學生由於受時間的約束,發言的人數和長度不夠理想。

(1)函數的概念,看起來比較簡單,學生學習時也往往感覺的乏味。因此,在組織教學時必須考慮到如何使學生感到這些淺顯、平淡的知識還有一些值得思索與注意的地方。

(2)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可將內容安排兩節課的教學。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10

文章除主線清楚,脈絡分明。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外還具有語言簡樸的特點,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品德。我在教學中力求讓學生通過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靈,體會“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首先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按照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個中心問題,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建議讓學生選擇從“我”的角度說,也可以從殘疾青年的角度說。爲了進一步理解課文,我讓學生了解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因爲“別餓壞了那匹馬”既是課文的題目,也是推動故事發生的關鍵句。文章用“別餓壞了那匹馬”貫穿全文,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最後,課文中有不少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的語句,集中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後用心讀一讀,想想自己爲什麼感動,或者是說說自己從中體會到人物什麼樣的品質。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11

在《水鄉歌》一課的教學中,我認爲做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導入。以畫激趣

在開始學習之前,師板畫小帆船,請學生上黑板畫,比賽看誰畫得像,畫得快,看以閒筆,實則是教者在一次下鄉試教時靈感突現偶得之,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能調動起來,學習興趣也得到激發,讓學生興奮起來了,爲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並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師生關係融洽,親近起來,便決定比賽那天也採用這個小環節,事實證明,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發揮了以上所說的作用,還爲精讀部分以畫促讀作了很好鋪墊。

二、初讀。整體感知

在放水鄉影像,讓學生對水鄉的景色有了初步感知之後,緊接着配以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文本語言,學生對教材有了較全面的認知,能夠直接反饋水鄉的典型特徵是三多,即水多、船多、歌多。通過一番看、聽,整體感知了水鄉秀麗的風光,再讓學生充分地讀,自己感知、體悟,在交流不懂的問題後,及時地把相關問題歸類,如字“渠”“駁”的理解,先教給方法,“歌”和“曲”都是人唱的,意思相近,可以組詞“歌曲”,那麼“駁”是什麼意思?學生經過老師的示範和指點,很快就能想出“駁”是“船”的意思,可組詞“船駁”,“渠”有“河”的意思(是人工開的河),可組詞“河渠”,字詞的理解也體現出目標的整合,相對地節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精讀,以畫促讀。

在三段的精讀時間內,設計以畫促讀,創設情境,學生學習興趣極大地激發出來。畫要畫好,課文必須要讀懂,學生便饒有興味地去讀課文了。三段的畫方法也有不同,第一段在充分讀之後交流水鄉的水是什麼樣的,得出水鄉水多、水綠、水清,先讀好這一段再指導學生作畫。第二段在自由讀後,請一位學生畫一隻船,教給方法,再請小朋友畫多隻帆船,教師畫上雲朵,由畫到文,想起書上哪句話?指導朗讀(白帆片片像雲朵,飄滿湖面飄滿河),由畫促想,這麼多船在幹什麼?水裏會有什麼?水上呢?水邊呢?在小組充分交流後再作畫,有感情讀第二段。第三段以畫設問、促讀,歌可以畫嗎?先自讀第三段,小組交流誰在唱歌?爲什麼唱歌?師小結,水鄉人們通過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這麼多的帆船你能聽到他們在唱歌嗎?這一段雖未畫歌,但通過圖引導學生討論兩個問題,認識到水鄉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做到以畫促讀,未着筆墨卻體悟深情的目的。

三段學完以後,繼續以畫促進詩歌內涵的理解,還可以畫什麼?樓房、小鳥、樹木等,揭示出“魚米之鄉”,進一步認識水鄉風光優美,作畫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四、積累,配樂背誦

在教師小結課文之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上音樂,會背的學生站到講臺前,以類似大合唱的形式爲一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了,但離讀美還有一些距離,畫是本文設計的一個亮點,但同樣是畫,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畫得不夠細緻,教師的具體指導沒能顯示出來等等,上好一節課是要千錘百煉的,我相信,經過不斷思考,我會上得更好!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12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單元,重點介紹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經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題策略。對於四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策略”,對策略的含義並不清楚。教學一開始,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故事《烏鴉喝水》引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選擇合適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我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但沒有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整理的方法,而是爲了講知識而直接告訴學生直接用表格形式整理信息。使學生選擇方法受到限制,約束學生思維。不能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比較,而親身體會列表法的好處,沒有做到新知識滲透。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學會收集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並按一定的結構填寫在表格裏。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初步設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題目中的信息對應地填寫在表格裏,將請填寫格式,已知條件和問題的位置。在預設時忽略了問題的存在。

對爲什麼要列表?列表有什麼好處?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地感覺“清晰、簡潔”上,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係,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學時,注意充分引導學生分別觀察表格的每一行,體會既可以從條件出發想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出發想條件,初步明確地感受綜合法和分析法這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體會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從而形成對這一解題策略的體驗。將題目中的信息對應地填寫在表格裏。對於這一點我強調的較多,從左往右看,你發現了什麼?(本數與錢數對應,每本價錢不變)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買幾本,都要先算出什麼?觀察:從上往下看,又發現什麼?(本數增加,要付的總數增加)如果買10本,要付的錢跟42元比會怎樣?對數量關係進行重點引導。

很遺憾的是我的課堂教學時間掌握的不好,缺乏練習。

我應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嘗試列表整理題目中的信息,並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這對學生進一步體驗策略是及時而有效的。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再次經歷對數量關係的完整認識,更清晰地體會分析實際問題數量關係的基本策略,積累豐富的解決問題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彩色毛巾教學反思 篇13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從人類的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裏?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讚美之情,並能熟讀成誦。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麗——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只有母親纔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爲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

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根本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都告訴我們,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爲只有一個地球。在課外補充人類對地球破壞的圖片時,學生的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越發感受到人類的做法是不對的,從而認識到今後該怎麼做,在聆聽了邁克?傑克遜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後,學生們爲地球母親寫宣傳標語,“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爲了生存,保護地球”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們的焦慮、心痛、熱情與決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