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通用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8W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1

本節課我積極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地學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成功。開課伊始,談話導入:秋天到了,我們一般會做什麼?引出有一羣孩子要去遠足。那麼遠足前,孩子們會做什麼呢?老師通過從孩子們身邊的事情入手,然後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答案。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啓發學生思考那個孩子爲什麼睡不着?孩子們在老師的啓發下,結合自己出遊前的親身體會,踊躍發言。然後老師順勢問“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鼓勵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通用13篇)

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兒童詩,學生讀後很快能聯繫生活實際,切身體會到文中作者的心情。在學生熟讀理解之後,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想一想,是自己去哪裏的時候呢?“學生甲說:”爸爸告訴我去長沙的時候,我晚上睡不着。“學生乙說:”媽媽告訴我說去漯河的時候,我睡不着。我想早點去。“我繼續追問:“將來你打算去哪裏?想看看哪裏的什麼景色?“學生丙說:”我想去長城,看看長城長不長?“學生丁說:”我想去沙漠,想去那裏看看,那裏的是不是金黃的?“出示詩的第一小節,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 嗎?”你能不能用你剛纔的發言,完成這樣的填空呢?”一生說:“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黃 嗎?”我聽出孩子們在用詞上,還缺乏行文的優美。於是我追問道:“大家聽一聽,比較一下,那個句子優美好聽些?1、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黃?2、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金黃金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第二句好聽。”老師鼓勵道:“那我們再來讀讀我們寫的詩句吧。大家都成了會寫詩的小詩人了。”通過這樣的填空和朗讀,幫助孩子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話:“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2

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兒童詩,學生讀後很快能聯繫生活實際,切身體會到文中作者的心情。在學生熟讀理解之後,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想一想,是自己去哪裏的時候呢?“學生甲說:”爸爸告訴我去長沙的時候,我晚上睡不着。“學生乙說:”媽媽告訴我說去漯河的時候,我睡不着。我想早點去。“我繼續追問:“將來你打算去哪裏?想看看哪裏的什麼景色?“學生丙說:”我想去長城,看看長城長不長?“學生丁說:”我想去沙漠,想去那裏看看,那裏的是不是金黃的?“出示詩的第一小節,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 嗎?”你能不能用你剛纔的發言,完成這樣的填空呢?”

一生說:“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黃 嗎?”我聽出孩子們在用詞上,還缺乏行文的優美。於是我追問道:“大家聽一聽,比較一下,那個句子優美好聽些?1、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黃?2、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金黃金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第二句好聽。”老師鼓勵道:“那我們再來讀讀我們寫的詩句吧。大家都成了會寫詩的小詩人了。”通過這樣的填空和朗讀,幫助孩子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話:“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3

本節課我積極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地學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成功。開課伊始,談話導入:秋天到了,我們一般會做什麼?引出有一羣孩子要去遠足。那麼遠足前,孩子們會做什麼呢?老師通過從孩子們身邊的事情入手,然後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答案。

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啓發學生思考那個孩子爲什麼睡不着?孩子們在老師的啓發下,結合自己出遊前的親身體會,踊躍發言。然後老師順勢問“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鼓勵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4

本節課我積極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地學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成功。開課伊始,談話導入:秋天到了,我們一般會做什麼?引出有一羣孩子要去遠足。那麼遠足前,孩子們會做什麼呢?老師通過從孩子們身邊的事情入手,然後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答案。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啓發學生思考那個孩子爲什麼睡不着?孩子們在老師的啓發下,結合自己出遊前的親身體會,踊躍發言。然後老師順勢問“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鼓勵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兒童詩,學生讀後很快能聯繫生活實際,切身體會到文中作者的心情。在學生熟讀理解之後,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想一想,是自己去哪裏的時候呢?“學生甲說:”爸爸告訴我去長沙的時候,我晚上睡不着。“學生乙說:”媽媽告訴我說去漯河的時候,我睡不着。我想早點去。“我繼續追問:“將來你打算去哪裏?想看看哪裏的什麼景色?“學生丙說:”我想去長城,看看長城長不長?“學生丁說:”我想去沙漠,想去那裏看看,那裏的是不是金黃的?“出示詩的第一小節,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 嗎?”你能不能用你剛纔的發言,完成這樣的填空呢?”一生說:“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黃 嗎?”我聽出孩子們在用詞上,還缺乏行文的優美。於是我追問道:“大家聽一聽,比較一下,那個句子優美好聽些?1、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黃?2、翻過來,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金黃金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第二句好聽。”老師鼓勵道:“那我們再來讀讀我們寫的詩句吧。大家都成了會寫詩的小詩人了。”通過這樣的填空和朗讀,幫助孩子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話:“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5

易翠花

在新的學年裏,帶領新的班級,身爲語文老師的我既緊張又欣喜。雖然只有一個班的語文課,但我對每一堂課都認真地和其他老師討論、積極準備着。這次彙報課《詠雪》,文章篇幅短小,文意簡單,文章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雖然沒有直觀評論,但文章最後對謝道韞身份的補充;讓我們很快就可以瞭解到誰的更好。現階段學生接觸的文言文較爲簡單,理解不是難事。

文章簡短,自以爲備課充分,預設環節清晰簡潔,自然流暢。課前,我預設是:以誦讀帶領學生疏通文意。首先,聽朗文。過程中我讓學生注意生字詞和朗讀節奏,並整體感知課文。隨後分小組齊讀,找同學示讀,在他們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讀錯的字,然後就寫在黑板上,讀完後給他們糾正。然而,由於我的疏忽朗文出現錯誤,同時多音字板書時沒有將詞語書寫出來。沒有做到嚴謹教學。將近十分鐘的時間,我認爲很有必要。讀了幾遍課文,學生從整體上對文章的內容有所感知。

隨後進入到了“譯讀課文”環節。我原本設定,先讓同學提出預學階段不理解的重點字詞由學生協助講解,隨後小組討論通篇文章的翻譯。這樣可以培養了學生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許是因爲緊張看錯時間,將學生展示時間縮短;同時又沒有將“詠雪”的精采句子進行解析。隨着鈴聲的響起,就不得不中間掐斷;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做爲一個語文教師,必需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成爲一個合格的導學者。學習控制課堂、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經過這次的講課和聽課活動,感覺到了很大的差距。自己還有非常多需要修煉的地方,教學之任於我,任重而道遠。感謝這堂課給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的機會。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6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音樂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鐘錶的認識。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7

課間得知電視臺要到我班錄製節目。校長交待課堂要具有觀賞性和實效性。多體現學生的活動。於是原有的課堂小練習的計劃擱淺。緣於即將開始的學校語文興趣小組的教學,對課本劇的初探已有一段時日。但終究是自己懶惰,淺嘗輒止,沒有建構好知識上的體系。今天到有了這樣的逼迫,於是開始構思課本劇《詠雪》的教學流程。

《詠雪》是一篇淺顯的文言文,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全文微言大義,不足100字,卻生動地記敘了東晉名士謝安與晚輩謝朗、謝道韞講論文義,通過二晚輩回答的對比,讚賞了才女謝道韞的智慧和才華。文章在對人物的刻畫以語言爲主,摹寫三人僅用三句對答,人物性格卻躍然紙上。這點也正可以作爲課本劇的突破口。擬讓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設計和創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通過合理的想象和聯想,以表演的形式,從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豐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立體化。通過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內化刻畫人物的方法,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人記事的水平。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由於是第二課時。便在扼要的內容回顧和字詞複習上,小結了人物的性格。結合記敘文六要素的梳理和刻畫人物方法的總結,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分配角色,結合人物的特點,從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設計表演。在課上,我一共邀請了四組的同學進行了表演。小演員們力所能及的演繹着角色,得到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連最調皮的孩子也大膽的上臺進行了表演。最後我們總結了表演的成功和不足。除去人物描寫方法內化這一教學目標的落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通過這節課,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所謂好學者不如樂學者,想必也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課後,看着手上的準備的關於《詠雪》的翻譯小練習,感受頗多。經過多年的教學,應該說自己在課堂教學流程的操作上和具體教學技能的掌握上,還是比較的成熟。前幾年,很重視課堂教學精心雅緻的語言的錘鍊,也醉心於化繁爲簡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學習。但近兩年,教學上卻越來越功利。常常通過練習檢測讓學生落實過手,夯實基礎。在優化課堂教學,精細過程管理上下的功夫卻越來越少。忽視了學生的智力參與和思維訓練,忽視了薰陶漸染在母語習得中的重大作用。過分的強調了以練代講,而有悖於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感謝這堂課給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的機會。對許久渾噩的我無異於當頭棒喝。真該多花點心思在自己的教學上,少點閒思閒話閒事。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8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打破了日常一板一眼的教學,抓住幾個重點來突破,使得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整堂課上笑聲陣陣,每個人都在快樂中收穫着。

笑點之一:我是壞蛋!

學習“蛋”字,我讓孩子們組組詞看,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於是乎,一連串與“蛋”有關的詞語就撲面而來:雞蛋、鴨蛋、恐龍蛋、鳥蛋、鵝蛋、龜蛋、蛇蛋……“炸蛋!”一個聲音突然響起,教室裏一下子靜默了下來,也就1、2兩秒的時間吧,馬上有人說:“不對!不對!炸彈不是這個‘蛋’。”也有人說:“對的,炸蛋!”爲了事態不至於發展成爭論,我馬上示意孩子們看着我,並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炸彈”二字,一本正經地說:“不好意思,‘炸彈’應該這樣寫。”

接着,孩子們繼續爲“蛋”組詞。有個孩子說“王八蛋”,引起下面一陣鬨笑。我連忙說:“這個詞我們一般不太用,也希望大家不要用到它。”又有一個孩子說:“滾蛋!”再一次引起鬨笑,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翻過生字卡片說:“我們再來讀讀卡片上的詞語吧。”於是,學生們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鳥蛋、蛋白、壞蛋。孩子們讀完,我笑眯眯地說:“嗯,壞蛋。我們這裏誰是‘壞蛋’啊?”想不到孩子們幾乎同時用手指指向我,還一臉的壞笑呢。

“原來我纔是那個‘大壞蛋’啊!”——我只能這麼自我解嘲地說了。

笑點之二:捧、擡、投

“捧、擡、投”這三個生字都是帶有提手旁的,表示手的動作的詞。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三者之間的相同點:一都是動詞;二都是帶有提手旁,說明與手有關。但如何區別這三個動詞呢?我採用了讓學生模擬練習的方法來理解。

【捧】:首先做做捧的動作,再問孩子們都捧過些什麼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鳥蛋、雞蛋、飯碗、書……我繼續問:你爲什麼要捧着呢?孩子們說着各種理由:怕它掉地上破(碎)了;胖弄髒,等等。於是,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得出:原來,“捧着”的東西往往是易碎的,小小的,你非常喜歡的,很珍惜的東西。

【擡】:你在什麼情況下要用“擡”?第一個爽爽迫不及待舉手了,嗯嗯呀呀了好久才表達清楚,說是小的東西要用“擡”。馬上被顥顥反駁,說:“小的東西還需要‘擡’嗎?你一個人就可以拿了。‘擡’的東西肯定是大大的,你一個人拿不動的,就需要兩個人一起來擡嘛。”一番話引得大家再次哈哈大笑。看他那一臉的激動樣,我忙說:“那你都擡過些什麼呀?”他接着說:“我幫爸爸擡過電視機。”“嗯,電視機是很大,又很重的,爸爸一個人搬不動,需要有人來幫忙。”然後,其他孩子還說道:來客人了,幫爸爸擡餐桌;全家人一起擡鋼琴……

看大家說得起勁,我話鋒一轉,說:“那麼‘擡頭’是怎麼‘擡’的呢?”孩子們馬上一個個擡起頭,我問:“擡頭,你看到了什麼?”“天花板!”“電燈!”孩子們喊成一片。

【投】:我問大家:“你有沒有投過什麼東西?”“沙包!”一個孩子喊道。“好!投沙包,試試看!”孩子們快樂地投着、笑着。“還投過什麼?”“壘球!”“好!投壘球,開始!”“還投過什麼?”“鉛球!”“嗯,鉛球來了,看好了!”我做出投鉛球的樣子,惹得孩子們一個個向我學。“注意了,現在把目光投向我!”孩子們一下子很茫然,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又說:“目光怎麼投向我呢?也把目光丟過來嗎?”哈哈哈哈……孩子們笑成一片。“這當然不行,那誰聰明的告訴大家該怎麼做呢?”有孩子說:“把目光投向沈老師其實就是看着沈老師的意思。”“你太聰明瞭,這裏的‘投’啊,不再是丟出去了,目光怎麼丟啊,所以在這裏‘投’其實就是什麼意思。”“看——!”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

在這個過程中,教室裏笑聲不斷,孩子們一直沉浸在快樂之中,而就在這個說說、玩玩、笑笑的過程中,掌握了“捧、擡、投”三個動詞的不同用法。

笑點之三:理解詞語方法多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採取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再交流的方法,期間孩子們善於讀書、善於學習的鑽研勁兒感動了我。

1.畫圖理解“樹杈”。讀完第1小節,彤彤就率先亮出讀後的收穫:“這兩個鳥蛋是從樹杈上取下來的。”那麼,樹的哪個部位是“樹杈”呢?我讓孩子們通過畫簡筆畫【畫在黑板上】的方式進行直觀理解。儘管花了一點時間,請了三個孩子,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樹杈”和“鳥蛋”大家都認爲“可以”了。而在畫的整個過程中,大家的心情是愉悅的。【沒有把這張畫拍下來,挺可惜。】

2.體會“小小的鳥蛋涼涼的”。從這裏可以獲得兩個信息:一這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二這鳥蛋摸上去的感覺是涼涼的。於是,我讓孩子們跟着我畫一畫:小小的鳥蛋、鳥蛋涼涼的。再結合課後“我會讀”,引導學生讀後發現:前後的位置調換了。然後,再讓學生進行拓展說話,孩子們說得興致勃勃,如:小草綠綠的,綠綠的小草;蘋果紅紅的,紅紅的蘋果;月亮彎彎的,彎彎的月亮……從課內到課外,學生的思維發散了,答案是多元化的,這也可與《課堂作業本》上的作業結合起來完成。

3.感受“焦急不安”。首先讓學生用換詞的方法,說說“焦急”可以換成什麼?(着急)再利用學生已有的經歷,讓他們說說你有沒有曾經讓媽媽“焦急(或着急)”的事?孩子們思考一下後,說出以下事例:過年和小夥伴玩,媽媽找不到我了;放學時和媽媽沒有約定好在哪裏接,媽媽接不到我的時候【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因爲我也參與了其中,看到了這位媽媽當時的焦急樣,滿臉通紅,大冬天的已經出汗了,看到我們直嚷嚷,伸開雙臂摟住兩孩子。】然後,再來感受鳥媽媽的“焦急”,孩子們也就說得有模有樣了。

4.細細品味“小心地、連忙、輕輕地”。在品讀第3小節時,孩子們不再浮躁,沉靜了下來,細細地讀着,便有了不小的發現,從“小心地、連忙、輕輕地”讀出了這個小朋友很聽媽媽的話、知錯就改、小心翼翼、生怕傷害了小鳥或鳥媽媽、對鳥蛋的愛護等。

讓我感到激動的是,以上的發現都來自於孩子們,可見他們真的已經慢慢學會了讀書,學會了讀懂一篇課文,這次的笑不僅在學生,更在我的心中。

當下課的鈴聲響起時,孩子們不禁感嘆道:“這節課怎麼這麼快呀?”是啊,快樂總能把時間縮短,讓我們意猶未盡。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9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以詩的形式描寫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小畫家們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卻正在冬眠呢!課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利用課件出示美麗雪景圖,伴隨着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隨即,我問學生,看到這麼美的雪景,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想怎麼表達你的高興心情呢?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經過,無法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於是,我就出示了課文的第一句話:“下雪啦,下雪啦!”讓學生把自己的高興讀出來。學生在教師一次次的引導中,終於體會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興心情了, “這美麗的雪景吸引了一羣小動物來作畫,他們是誰呢?他們在雪地上畫了些什麼呢?”帶着疑問,學生進入了一個如詩如畫般的雪地世界裏。

二、自主學習,合作識字。

在初讀環節中,我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在讀中初步識字。然後,把生字圈出來自己認讀。再同桌互助,互相檢查讀音。最後是大家交流識字的方法。在識字環節中滲透了多種的識字方法,如:加一筆、換一筆、換部首、形聲字規律識字等方法。我還設計“開小火車”、等多種遊戲活動鞏固識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以讀爲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要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讀的時間,以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師生合作讀、引讀、男女問答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例如,在學習課文第四句時,我利用貼畫讓學生了解了動物作畫的成果。我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種小動物,你什麼都不用就畫出了這麼美的畫,你的心情怎樣?帶着你的心情來讀一讀。這樣不但讓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樹立開放意識”是課改所倡導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有的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很豐富,他們說出了“蛇、狗熊、烏龜”等動物。於是我讓學生仿編詩句,把課文最後兩句改成這些動物的名字。在一問一答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這課時設計的內容較多,雖然是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還可以,但總覺得教學過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夠實。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10

《山青青》這首兒歌很美,山青,水青,樹青,草青,苗青,田青,鳥兒鳴叫,花兒歡笑,這一切都沐浴在春風春雨裏。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些又讓他們難以感知和消化,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導入階段,我用最能夠活躍學生思維的話題引入新課:大家喜歡春天嗎?那麼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感受春天的美麗吧!隨着畫面的切換和輕音樂的響起,不由的把孩子帶入了課文情境,隨即,孩子們帶着對春天的嚮往和熱愛進入課文,聽老師範讀,然後自由讀,在讀的過程中,把不認識的生字用鉛筆畫出來,

其次,是在生字教學上,學習生字課本來就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認識的時候,我採用自由識記生字的辦法,運用學過的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編兒歌等方式識記,學生興趣較濃,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男女生比賽、開火車,摘水果等多種形式加強記憶。學生在輕鬆歡快的氣氛中掃除了生字的障礙,爲我順利進行下一個目標打下了基礎。

最後就是在朗讀上下功夫,當學生在對於課文讀熟的情況下,接着就是理解和感悟。由於在課前,我先找了幾幅春天的美景圖片,讓學生充分體會春天景色的美麗,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緊接着,我讓學生讀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昇華他們的感情,讓他們自己說一說讀了這篇美課文後對春景的熱愛之情。在讀的過程中,我善於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以多種形式激發他們朗讀的熱情,比如說:“聽到你的讀聲,我感覺到山更青了,水更青了”等等,

在課文擴展方面,等同學們體會到了詩歌的美之後,由於他們還不能準確完整的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心中的春天,用肢體語言也可以,用歌聲來讚美春天也可以,孩子們各抒己見,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教無定法,設計規設計,思路規思路,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於生字的講解,特別是二類生字的指導不夠到位,沒有顧及到後進生的接受程度,學生的書寫以及朗讀不夠準確,比如,前後鼻音的區分,字的間架結構。

其次是學生的朗讀不夠,我叫讀的大都是平常朗讀的比較好的,對於接受能力慢一點的,感悟差一點的,沒有具體落實,有蜻蜓點水之意。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11

在我校本次賽課決賽中,我執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畫家鄉》一課。本課描寫了浩瀚的大海、遼闊的草原、連綿的羣山以及一座座現代化城市。孩子們通過欣賞,能夠從中懂得從小要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用五彩的畫筆,絢麗的色彩,畫祖國,畫家鄉。

這次我教的是這一課的第二課時,因此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主要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引導學生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使學生產生畫一畫自己美麗的家鄉的願望和行動。根據低年級教材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基礎及認識,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感受家鄉的美麗。這一教學重點在課堂上做得還不夠,只顧着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花更多的時間讓同學去朗讀、去感悟。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模仿課文我也來說一說自己的家鄉。這一教學難點我卻沒能去突破它,能上來說的學生寥寥無幾,真是這節課的一大遺憾,因爲本來還想以此做爲突破點,來昇華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把課堂氣氛推到最高潮,真是亮點不成反成缺點啊。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去深究,也許是我平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得不夠;也許是我引導的方法不科學;也許……

根據本課特點,我以課件設計教學爲主線,體現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利用課件來組織教學顯得新穎形象,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本課課文段落相似的特點,我先指導學生精讀一段,從中習得學習方法後,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爲:

首先是複習導入。一是再整體感知課文,加深瞭解五位小畫家以及他們的家鄉;二是複習鞏固生字詞,爲後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其次是細細品讀第二自然段,畫中感悟。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濤濤家鄉的美麗,並適時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家鄉的美麗。還讓學生把濤濤家鄉當成自己的家鄉來介紹,鞏固課文內容,積累語言,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接着是讓學生運用從第二自然段中學到的方法(看圖讀文——找喜歡的句子讀一讀——看圖介紹)分組學習其中的一個家鄉。在這一環節上,如果組長組織能力強,那麼本組的合作學習還有模有樣,能紮紮實實的交流互動。反之,小組合作學習就流於形式。看來小組建設中小組長的培養很關鍵。

最後是創設情境,昇華感情。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欣賞我們家鄉具有代表性的風光景物(正氣廣場、青原山、吉安大橋),在欣賞中喚起學生愛家鄉,想畫家鄉的情感。這一環節在寫話的設計上我做得不夠好,給了學生一個根據家鄉圖片寫話的框架,有點拔高難度,也有點限制學生的思維。真是矛盾呀,不給學生框架又怕學生不知從何說起,給了學生框架又怕會限制學生的思維。

整堂課下來,我覺得我在教學機智上還不夠成熟,還不能隨機應變地、合理地處理一些課堂上沒有預設到的問題。因此,在“高效課堂”課改道路上,我還要不斷摸索,不斷前進。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12

《 認識鐘錶》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爲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

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爲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識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

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很不滿意,雖然大部分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但也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

上課一開始,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猜謎語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鍾,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反饋交流,讓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讓操作成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早上幾時上學,上午幾時放學,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本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於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4、學生所帶的選舉學具模型表不太夠用,有的學生沒有,在操作的時候只能坐在那看別人撥。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纔會使學生學會數學、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一年級明天要遠足反思 篇13

這篇課文中出現了人物的對話,學生對此很感興趣,特別是我引導學生:你現在就是小雨點兒,老師就是大雨點兒,我們來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興趣濃厚,一個個都躍躍欲試,由於創設了角色體驗的情景,學生們彷彿自己就是雨點兒,讀得很投入,也讀出了大雨點和小雨點的不同語氣,特別是問句的朗讀也比較到位。

本課的難點就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係,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啓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雖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但通過學習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可是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我覺得學生能有這樣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已達到了目標。在課上關鍵還在於朗讀的指導。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關鍵要在學生對本篇課文熟悉的情況下,但這節課學生顯然讀課文不熟悉,讀起來不能很好的表現他想要表現的感情,有些唱的味道,這是以後的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