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視導工作彙報材料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6W

正值金秋十月,喜迎市小語課堂教學專家視導團,視導團的到來,勢必對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極大的促進。現對我校教學常規執行情況和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情況作一彙報。

語文教學視導工作彙報材料大綱

一、教學常規執行情況

在縣教育局的領導和關心下,國小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充分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深入學習,堅持以人爲本,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省規範辦學行爲相關文件精神和《中國小教學管理工作意見》,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嚴謹治學,以“實”和“嚴”的工作作風,切實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

(一)規範教學行爲,落實教學常規制度

學校根據校情制定了課堂教學常規及作業佈置和批改要求等制度,細化教學工作各環節的要求,以指導教師的日常教學。

1、細化備課要求。新學期第一週必須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由備課組長組織研討,教導處審查確定。備課要切實落實教學計劃,課時計劃中要包含目標設定、重難點分析、教學準備、課時安排、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設計、教後反思,不僅要求過程要完整、具體,還要求充分備生情,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學的落實。

2、強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落實課時計劃,達成設定目標,目標意識要強烈鮮明。教學內容要準確,抓重點破難點,關注內容的多重性、多樣性、疑問性、啓發性和開放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主題意識。重視課堂練習,以多種方式在課堂中穿插必要的訓練,鞏固所學,讓學生“一課一得”,樹立訓練意識。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瞭解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內化、生成知識,加強教學互動。

3、實化作業佈置和批改。作業的佈置要以目標和生情爲依據,及時、適量、適度,既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要推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反對簡單機械、過度的抄抄寫寫。作業的批改要求嚴格,要統一批改和訂正符號,明確批改內容和方法,各學科作業分類要求。作業是體現學生掌握知識過程和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據,我校對作業的常規要求是比較細的,如作業類別明確,像數學作業有口算本、課堂作業本、基礎訓練冊等;作業書寫規範,像數學課堂作業,每次作業前寫清日期、次數、作業內容,每小題空一行,每次作業相隔三行,訂正要寫“訂正”,中高年級統一用藍色鋼筆;作業批改細緻,像語文作業小作文的簡批要求做到:對好詞好句進行標記、對錯別字病句錯誤標點要標記明顯並及時訂正、不打大鉤打等級,對大作文要求精批,有僅做到以上幾點,還要有針對性和激勵性的評語,寫眉批和旁批。

4、量化質量評價和檢測。書面測試每學期舉行兩次,易中難按6:3:1比例進行安排。年級組和班內還可進行小型的單項內容的書面或口頭檢測。每次檢測要進行嚴格分析,以各題的得分率等數據的分析明確對後續教學的調整或加強。

我校每學期各學科還組織一次學生的小型競賽活動,以年級組爲單位,或數學口算、數學綜合能力,或拼音、演講、美文誦讀、語文綜合能力,或英語歌曲、英文朗讀,小競賽旨在提高學生興趣,拓展學生知識,延伸學習評價。

(二)加強常規檢查,嚴把教學質量關

全體教師嚴格執行課表,臨時調課需經教務處審查同意。加強對教學各環節的檢查,嚴格教學規範性,鼓勵教學創新性。

1、平時檢查與階段檢查相結合。開學初重點檢查教學計劃的制定;期中重點檢查教案設計和作業佈置和批改、推門聽課看課堂教學常規;期末重點檢查評比優秀作業、優秀教案。平時教學常規執行情況則由年級分管段行政領導總負責,各年級備課組長參與督導。平時檢查內容有相互聽評課、作業交流、課堂教學常規等。

2、單項檢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的檢查,主要是聽隨堂課和作業佈置與批改情況。在期末階段檢查時,對每個教師的各項教學、分工等進行全面檢查。教導處組織人員進行檢查情況的記錄。

3、組織檢查與教師互查相結合。階段性檢查,主要由學校教務處、教研組對每位教師的每項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平時的隨堂聽課、教案、作業抽查主要以學校領導爲主。平時的交流活動,主要以年級組教師間相互檢查交流爲主。

4、明確常規與倡導創新相結合。在檢查過程中,既以各項教學常規爲標準進行評價,也提倡老師們創新方法,如作業訂正、補缺補差、教案設計等,老師們在工作實踐可有更實用更科學的方法,這種方法一旦得到認可,則成爲一種教學常規要求得以推廣。

(三)狠抓校本研修,提高教師教研教學水平

教師是實施課程改革的主體,實施新課程,“成在教師”,顯而易見。在提升教師教學素養方面,學校採取多種舉措,形成開放、深入、求實效的教研體制。

1、實行年級組集體備課制度。我校以年級組爲單位,大家同在一個辦公室,集體備課,定時召開備課研討會,隨時開展教材研討活動。

2、實行大小教研組單雙週活動制度。學校成立了三大教研組,語文、數學、綜合,下設各年級語數教研組、英語教研組、非英語綜合學科組。單週年組教研組(小組)開展教研活動,雙週大教研組分別於週一、週二開展學習研討活動。

3、實行全員上課聽課評課制度。每學期初制定公開課安排表,分別於每週二、週三、週四上午第一、二節課開課,除年級組內教師必須到位聽評課,凡空課教師均參加聽評課。

4、實行學期主題研討制度。每學期召開一次主題研討活動,或就課堂教學有效性觀摩研討、或專題講座、或爲教師專題展評,如說課競賽、教學設計現場賽等。

5、實行城鄉攜手、異地聯誼、送教下鄉制度。我校與北岸中心校、金川學校、小川學校、森村學校、雄村學校爲手拉手結對學校,我們常年開展教學交流、送教下鄉、校際各項工作交流活動。自XX年秋季,我校與上海愛國學校結對,兩校開展了幾次有影響的教學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還與黟縣實驗國小常常有相互的交流。

6、實行個人研修與集體研討相結合制度。

二、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情況

“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的改革與實施強調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和經驗,加強課程與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核心,重視發展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總結出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的三種策略。

(一)自主學習,體現了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

語文教學要實現主體性教學,或要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首先須把握住以下一些問題:第一,教學活動中角色的定位。爲此,教師首先要進行角色轉換或讓位,應從“前臺”“退隱”到“導演”(導引)、策劃、組織的角色地位。同時,要幫助學生確立主角地位,要教育、培養並放手使學生自己成爲自己的主人。爲自己,主動而自主學習,充分表現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第二,衡量自主學習的一大量標:教學時空佔有量。學生學習活動時間與空間佔整個教學活動時空之比,愈大則愈趨於主體性教學與自主性學習。要實現導引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大膽實施一些“轉移”,觀念是教師不要做學生能做之事,變教師之說而學生能說的爲學生之說,變教師之寫而學生能寫的爲學生之寫,變教師之做(說寫之外的)而學生能做的爲學生之做。第三,從何着手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標指出:“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並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這段話包含這幾個着力點:(1)學習興趣,(2)學習態度,(3)學習習慣,(4)學習方法。第四,實施利於主體性發展和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1)主動參與策略:教師要力求使課堂形成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注重創設學習情境;少而精地設疑引趣,促思,並順應排阻和追問;鼓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感。(2)遷移爲本策略:教師要善於利用背景資料,教給學習思路方法,培養學習元認知,從而促進遷移提高遷移水平。(3)活動促學策略。(4)合作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增強對合作學習目的性認識,確保合作學習時空,培養合作學習的技能。這樣,學生的真正自主學習才能得以實現。

(二)有序組合,體現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科學性

無論哪一套版本的教材,學生作爲一種學習材料,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種侷限性。因此,教師應深入鑽研教材,系統分析教材,詳細掌握整冊、甚至整套教材的編排體系及教學內容,在準確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學生的不同要求,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實際情況,適時、靈活地對教學知識點、教學進度進行合理調整,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同時開展更爲有效的教學活動。

1、重組教學知識點。

例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我的發現”中的句子:a.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b.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擡起他們的頭。c.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羣結隊的長毛山羊,安閒地欣賞着屬於它們自己的王國。對於四年級的學生,發現句子中帶點的詞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並不難,因爲在四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四——我的發現”中就已經出現過,比如,“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等,而且讓學生在說話和作文時運用這種方法,既然四年級上冊就讓學生學以致用,那麼下冊僅僅是“發現”是否有些簡單?因此,教師就應該在“發現”的基礎上再加以引導學生在說話和習作中加以運用。這一教學內容在四年級習作教學和習作點評中要加以凸顯。教學內容的改變及深入並沒有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相反,避免了四年級上下冊內容重複出現所帶來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口語不僅得到了培養,學生在習作中還得以運用,使習作內容更形象、生動。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通常是一個單元圍繞某一主題,由幾個相關聯的教學內容按照一定順序組合成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單元目標,按照教學意圖,重新組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的安排做到前後銜接、連貫。

重組後的教學,緊緊圍繞主題層層深入,達到了讀寫結合,較好地實施了教學目標。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能力在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3、有機調整教學主題。

語文教材是編者依據整冊任務佈局編排的,但在操作過程中我們教師應根據當地的實際需要進行適當地調整。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我把這組內容調整到九月份的第三週,與“語言文字的推普周”同時進行。學生第一步,瞭解了祖國漢字的文化,也明白從哪些方面去了解漢字,並制定一個詳細的活動計劃;第二步,學生分別開展各項活動:有蒐集資料的,他們瞭解漢字的演變,漢字的起源,查找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聯等;有上街查找不規範漢字並深入瞭解爲什麼要寫不規範漢字,經過調查,有的是找商業廣告(衣衣不捨),有的是簡化字(山裏氿店)等;第三步,每人根據自己的感受,寫一份調查報告或談談個人看法或製作小報辦成果展示。調整後的教學,與推普周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而不空,有序而不亂,學得積極,學得主動,興趣學,學中樂。

(三)有機整合,體現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性

教材中所呈現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語言框架,是靜態的文字、簡單的情景。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給學生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教學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給學生呈現豐富靈活的生活語言,讓他們在生活化的課堂上充分內化語言。這樣,教學過程就會變得生動、活潑、有效,同時也彰顯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1、將生活場景引入課堂教學。

將生活實際引入教學,能夠激活靜態的語言,喚醒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提升他們主動探究的慾望,促進他們的實踐能力。通過看——議——說等活動,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熱烈討論,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形式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了生動的體現和充分發揮。

2、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實際生活。

語文課堂教學還要讓學生獲得的學習成果延伸到生活中,讓課堂教學在生活中延續,讓課堂學習成爲學生生活的精彩篇章。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六組課文《鄉下人家》古詩《鄉村四月》和略讀課文《麥哨》,一個縣城長大的孩子對農村的生活現象一無所知,老家在鄉下也僅僅是逢年過節去一次。上完《鄉下人家》後,讓學生的父母帶着真正走入鄉下農村,看農民耕田插秧,看農民收割菜籽、養蠶,看農村的人家養雞、養豬、養鴨等情景,特別是麥子收割的時候,讓學生摘其麥杆做麥哨吹吹,到桑園地裏去摘桑葚吃吃,感受田園風光帶來的無限樂趣,同時,也明白作者寫文作詩的喜悅,讓課本內容在實際生活中動起來,舞起來,而不是想象中的農村形象,讓農村也有聲有色,有苦有樂。

3、捕捉生活氣息完成課堂教學。

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只要善於發現並捕捉生活相關聯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例如,五年級下冊第六組“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本組的難點是讓學生學寫研究報告。如果學生對各方面的信息都不是很瞭解,又怎樣引導學生寫研究報告呢?有心的語文老師都不難發現。上此組內容時,正逢“端午節”前後,於是,“端午前”讓學生深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上街看看端午的氣息,做端午鞋、買綠豆糕,準備端午用的材料,插艾葉等,同時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民俗文化的寓意。“端午時”讓學生吃吃糉子,再看周圍人的行爲舉止,喝黃酒、吃蠶豆,牆角灑石灰等,問其因說是辟邪。“端午後”讓學生把親身看到的、感受到的、蒐集到的都寫在研究報告中。這樣,學生不僅學得輕鬆,還進一步瞭解了我國民風民俗,學生的情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四)語感積澱,體現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素養

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活動,圍繞什麼而進行和爲了什麼而進行,不同學科的回答是不同的。語文以其學科特質,其活動顯然是立足於語文學習,是爲了使學生獲得語言文字基本功和語言素養。這種基本功從素質內蘊的角度講,即是語感積澱。語感對於感受主體而言,是語言的感受力(對感受客體而言,是語言的感受性),是一種心智能力。研究指出,“語感積澱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根本”。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是語文教改萬變不離其宗的“宗”。那麼,語感積澱從何獲得?首先,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語文聽說讀寫基本技能或能力的形成,顯然也要靠訓練。教師過多的分析、講解肯定不合訓練要求,但如果我們不能從深層次的素質教育理念上把握住“訓練”要義,訓練也可能成爲“牽制式”的,落入陳舊教學方式之窠臼。其次,要注重語言積累。語言積累是語感生成、積澱的基礎,爲此新小語大綱有史以來最高、最重、最實地要求,小語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語言積累。第一,第一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是從形成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髮展的重要途徑的角度提出。第二,在教學內容與要求中以兩條款較多敘述來要求要“注意積累語言材料”,第一次明確規定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是150篇(含課文),並在課標後面附有古詩詞推薦篇目80首。第一次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於100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具體而實在。再次,要“注重語言的感悟”,也就是語感領悟。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強調積累,但亦十分重視通過“悟”而自“得”。如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其“見”或“作”或“吟”等都屬於悟的表現。我校小語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引導、點撥等主導作用,可以提高學生感悟率,才符合素質教育面向全體的要求,也才能促進學生語感的生成與積澱,儘快形成語文素養。

國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有多少前輩耕耘在這塊熱土之上,我們只有仰望天空,腳踏實地,以高遠的立意和紮實的工作勤勉奉獻,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纔不辜負“百年名校”這一榮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