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通用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9W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 篇1

書,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它就像一雙雙翅膀,幫助鳥兒飛翔,我們學習離不開它,生活離不開它,處處離不開它……回望巍巍中華五千年,有多少文人墨客對書籍情有獨鍾,對於讀書,他們又有多麼熱烈的情懷:還記得那一聲“爲中華崛起而讀書”嗎?這一聲呼喊留給後代幾多震撼,幾多警覺?!因此,無論從民族進步還是人人發展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提倡讀書。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通用8篇)

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的更快。

我愛讀書,書可以開闊我的視野。俗話說:“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讀書可以使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無限神奇。

我愛讀書,因爲書還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雷鋒日記》讓我明白奉獻的一生最美麗;《老人與海》中那位不屈服於風暴,勇於抗擊的老者讓我肅然起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使我明白人活着的真正的意義。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醜惡。當白雪公主逃脫了惡毒的皇后的詭計之後,我禁不住大聲叫好;當看到小獅子王辛巴通過自己勇敢的拼搏重獲王位的時候,我快樂無比;當福爾摩斯巧妙地揭穿騙局時,我懸着的心才漸漸平靜……

我愛讀書,因爲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是啊,讀一本好書使我們可以從聖賢和智者的叮嚀中頓悟人生的真諦,從偉人的人生記錄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從科學家奮鬥的文字裏體會攀登的艱辛和執着,從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他們同命運搏擊的堅強意志。

一本好書總是把真善美放在最高的席位,以此端正讀者的人生態度,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經得起歲月的打磨;一本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一本好書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我們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書是知識的寶庫,是她,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書,是人類的階梯,是她,幫助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書,是快樂的源泉,是她,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讀書,真好!

我不敢想象,如果沒有書,世界將會怎樣?如果沒有書,我們是否會欣賞到《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那些精彩奇妙的故事?如果沒有書,我們是否能夠吸取到《雷鋒日記》、《鋼鐵是怎樣煉成》中人生活的真諦?如果沒有書,人類會在原始社會裏止步;如果沒有書,人類將永遠矇昧無知;如果沒有書,我們將不能生活,不能進步,不能發展!高爾基曾說過:“讀書,這個習以爲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偉大智慧的結合體。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們的精神食糧。

讀書能促使人更好的反思,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反思對於教師很重要,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反思,是一個自我總結、積累、提高的過程。

教師,作爲知識的播種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沒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的確就失掉了“教師的一切”。但是這些的取得與廣泛的讀書是分不開的。讀書,會使人增加思考的深度,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讓自己的教學更有睿智和創造。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閒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

人生活在社會中是離不開讀書的,人的發展也是離不開學習的,人生的任何階段,都要保持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更需要如此。時刻做到“學生要一滴,教師要有一桶”的準備,現實中讀書可以緩解教學中捉襟見肘、底氣不足、不能遊刃有餘的窘況。所以,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並自覺把讀書和教學結合起來,做到博覽、精思、熟讀,更好的指導自己的工作,讓自己不斷成長。

讀書就如漫步春天,感受“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生機;讀書就如徘徊夏日,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瑰麗;讀書就如回味秋天,領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讀書就如追憶冬季,感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精神。

人累了,喜歡獨坐窗邊,讓疲憊之身得以安寧。心累了,喜歡捧起一本書,讓浮躁的心得以清靜;書是奔騰的血液,書是跳動的生命,書是涌動的源泉,書是神祕的舞步,在書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釋放,是無限的寧靜,是澎湃的激情……歲月如梭,轉眼它已走過三四十年,只要一觸摸充滿萬種風情的紙頁,觸摸書中所訴的故事的脈動,研讀書中人物的笑顏,品書中文章的內涵,頓時,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輸入心房,頃刻間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

擁有了書,實際上就是擁有了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那時候,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會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前蘇聯着名的大文豪說過:“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鬆;它會友愛地幫助你瞭解紛繁複雜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會教你尊重別人和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和平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讓研讀教育名着成爲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成爲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書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作爲給予尚未出生的後代的禮物,代代相傳,我們更要認真研讀,讓我們的生活再添幾縷書香吧!

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犯錯時,教我怎麼做人。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驕傲時,教我要謙虛。啊,書,我的朋友,是你在我喪氣時,給了我無限自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帶領我們遨遊瑰麗多姿的知識海洋。古今中外的許多偉人都將一本好書視爲無價珍寶。孔子讀書可“三月不識肉味”。魯迅說“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高爾基說“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飢餓的人撲面包上一樣”。“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與書爲友,以書爲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一個嬰兒降臨到人間,讀書就是他的邏輯起點。讀書可以讓我們在知識中長大,搖身變成有文化之人,懂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讀書使我們成長,知識使我們豐富,它宛如麪包,需我們咬它,啃它,消化它!把它當作一件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一個讀者,把讀書定爲邏輯起點,只要努力積累知識,勤奮讀開慧益智的書,最終就會發現到書中的黃金屋與顏如玉,就會達到最高境界。則這最高境界也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重視和追求的終極目標。

我愛讀書,因爲它使我懂得世間的黑白是非,它教我做高尚正直的“君子”,它給了我生活,它給了我長大的感覺,現在它依舊伴着我成長。成長其實也很快樂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有讀書相伴。我知道不頂千里浪,哪來萬斤魚。我要時時刻刻都讀書,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我知道學無止境,所以要讀書,要成長。我知道只有開好花,才能結好果,我還要見縫插針,分秒必奪,使自己能長大。如今,我仍舊在讀書,從中懂得了更多的知識,使它們成爲養分讓我快樂的成長。在我的努力奮鬥中,懂得了爲別人分擔不開心,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懂得了助人爲樂。我要成長,所以我要讀書,要讀萬卷書。人是鐵,書是剛,一天不讀書悶得慌。

讀書就是美容。喝完功夫茶後,喝一杯水,會覺得那水特別甜潤。熱鬧的聚會後,沉靜下來,會覺得那沉靜格外清澄。厭倦了案板之後,恍然回憶,會覺得那平和的歲月使人嚮往。平和的歲月是讀書的歲月,讀書的歲月也是改變自己的機會。其實每個人都是在讀書中慢慢成長,漸漸領悟人生的意義的。

讀書,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功課,只有多讀書,才能成爲真正有文化、有內涵的人。在讀書中成長。讀書,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生活樂趣;成長中的伴侶;生命中的一部分。讀書,一項快樂的行程,有開心,也有傷心。那是生活中的五味瓶也是掌控成長中讀書的方向盤。書似海洋,如星星,像天空,那樣浩瀚無邊,那樣數不勝數;那樣的多,讓大家總迷茫在知識的迷宮之中。所以總需要人們去發現,探索,明白,這便是在讀書中成長的一點一滴的汗水。讀書讓你更懂得關心別人,學會了助人爲樂,明白了讀書的來之不易。這便又是成長的第一步起跑線。

書是一個萬能的電腦,它雖沒有多媒體,不能聽mp3,看電視,唱卡拉ok……但他具有一種萬能的工具,那就是迷惑,沉浸,他讓我們沉浸在書的海洋界中,迷惑在書的夢幻中?他也是個萬能的魔術師,總讓人毫不猶豫地喜歡上他。不知不覺地在讀書的快樂中漸漸成長,知識的累積越來越多。你是否也曾在讀書的成長中快樂呢

我喜歡潔白的書香,是因爲它永遠美麗。我總深情地告訴所有愛美的青春:世上再名貴的美容霜,只能給你一時的漂亮,而書香卻能爲你的美麗永遠保溼……我喜歡潔白的書香,是因爲它永遠神奇。首先,它是時間長河中一脈最清澈的泉流,涓涓細流,潤物無聲,洗濯出一顆又一顆乾淨的心靈;其實,它又是真正的靈丹妙藥,可以療治憂傷的心,癒合破碎的魂;它還是人類一種既無形又無窮的力量。哦,只要時間不老,書香就會永遠永遠……活到老學到老。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因爲讀書如同和無數的聖賢交談,因爲讀書能讓人分辨是非曲直,因爲讀書促使人們不斷成長,因爲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因爲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爲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爲讀書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因爲書是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爲只有讀書,人類社會纔有了文明,有了文明才能生存、發展,因爲讀書,所以成長,所以快樂。

書是我的好朋友,它帶給我知識,帶給我快樂,帶給我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走進書中,和裏面的主人公分享喜怒哀樂,向海的女兒學會了寬容,向埃里斯學會了善良,向打敗了巨人的小匠學會了機智,向把魔鬼關回了瓶子的漁夫學會了鎮定。看到惡毒的王后一次一次暗害白雪公主,我的心揪到了嗓子眼;讀到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痛哭流涕。讀書的時候,我忘記了外面的一切,所有的煩惱都一股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書,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天使;書,一盞照亮前方的燈;書,一棵幼小的樹苗。它曾經在我喜怒哀樂的時候,大顯神通,這使我感到有你這樣一個朋友而感到榮幸。

讀書,就像蜜蜂採蜜,只有採過許多種花蜜,才能釀出香甜可口的蜂蜜:如果只圍着一種花轉,得到的東西就十分單一,原料有限,釀出的花蜜也不會有獨特的味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博採衆家之長”。因爲人讀書,知識才顯得豐富;因爲多讀書,人才變得美麗;因爲愛讀書,成績才那麼顯着。

我愛讀書,書像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不斷地啓迪着我,教育着我,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面對面交談。朋友,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付出,纔有收穫,如果你堅持不懈在書的海洋裏遨遊,就會嚐到更多閱讀的甜頭。讀書使我成長敞開窗戶,輕風吹起,整個房間都溢滿了書的香味。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啊,范仲淹曾經劃粥充飢來讀書,最終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一篇文章——《岳陽樓記》,好奇妙。俄國作家別林斯基說的好:“好的書籍是最寶貴的珍寶”。對啊,文學家陶淵明最喜歡讀書,每次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時,就會高興的忘記吃飯,所以我們應該好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因爲書是最貴的珍寶。

錢泳也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確,古時候的文學家宋濂不畏嚴寒的借別人的書來讀,大冷天的手指都不能屈伸了還依然堅持用手把書抄下來。看來,讀書真的可以增長許多知識,讀過一本好書,就象交了一個益友,所以,我們一定要讀好書,多讀書。無論是世界名着還是現代小說都會使我們產生許多不同的感觸。我們都會同情高爾基令人髮指的童年生活和魯濱孫在荒島上的遭遇;還有羨慕孫悟空一個跟頭就翻了十萬八千里;還有祥子從一個親切、上進的車伕變成了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的經歷。每當夜晚,我懷裏都會揣着一本名着品讀。敞開窗戶,輕風吹起,整個房間都溢滿了書的香;月光如水,窗外潔白的夜來香隨之搖曳,香味禰謾了書房,書香摻拌着花香,讓這夜更幽雅了。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 篇2

讓閱讀成爲習慣有一種習慣,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爲終有所成,所以永不褪色。——題記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短短几十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當垂暮之年,回憶過去種種作爲,不禁潸然淚下,後悔當初的年少輕狂,但爲時已晚。對於我們來說,唯一的幸運便是我們手中還擁有一份相對其而言比較充足的時間。眼下,我們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珍惜時間,好好讀書。

千古詞人蘇東坡有詩曰:“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由此可見,書的好處有多大。多讀書,不僅可以拓寬視野,還可以修身養性。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會領悟人生的真諦,懂得品味生活的美好。沉浸在淡淡的墨香中,去享受陶潛“採菊東籬下”的悠閒自在,去領略李太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豪邁清高,去欣賞李易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純潔爛漫,去學習陸放翁“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的愛國情懷。沉浸在歷史的清香中,流連……

高爾基曾經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確實不錯,但書籍也有好壞之分。樂讀好書,會受益匪淺,甚至會一生受益;偏愛不好的書,會影響人生的航向,甚至會誤入歧途。所以說,不僅要好讀書,還要讀好書。讀文學書,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打造文學功底;讀科學書,可以活躍思維,培養創新意識;讀旅行遊記,可以開闊視野,增廣見聞。這三類書,皆有益處。

據說偉大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仲尼晚年酷愛閱讀《周易》,他愛不釋手,總是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筒的皮條斷了好幾次。可以見得,孔子讀書多麼勤奮,多麼深入,並不是囫圇吞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孔子大概就是在對書的精品細思中得到了啓迪,然後創建了偉大的儒家學派,被後人尊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吧。鑿壁偷光的匡衡應是家喻戶曉的了。在那種艱苦的年代,匡衡都能有如此興趣和志向,那在現代美好的生活裏,何不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用知識來武裝頭腦呢?作爲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有着雄心壯志,卻不失豪邁灑脫,也不忘體恤民情。如此周密的心思、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難能可貴的高尚品質是怎樣養成的呢?毛澤東在轉戰全國期間,雖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但只要一有空閒時間,他就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書來讀上幾篇,體味人生百態,學習軍事方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吃飯的時候,毛澤東也會一邊吃着乾糧一邊看書,通常夜晚在煤油燈下要讀到深夜。

讀書的時間,就是這樣一點點擠出來的。面對現實繁複的世界,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好的辦法應該就是讀書。從書中,隱約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陶潛滿目憂傷的樣子站在菊花叢中,一襲青衫,一壺濁酒。無限惆悵,借酒消愁後皆雲飛霧散。讀史以明志。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點點星辰,朵朵奇葩,座座城堡,無不散發出迷人的光芒。四大名着無疑是中國古代文壇上最亮麗的一朵奇葩。三國亂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代梟雄曹操,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他胸懷大志,從容不迫,卻飛揚跋扈,縱橫恣肆。仁者劉備,寄人籬下,一味謙恭,但他知人善任,用人唯才。千古良相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空城妙計、巧借東風,無不彰顯他的亙世才能。紛爭戰亂,爾虞我詐之間,尋找爲人治世之道,安邦治國之理。浪漫西遊,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纔取得真經。

人生就像西遊,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苦難的磨礪是不能看到天邊絢爛的彩虹的。悽美紅樓,寶黛的愛情悲劇正因封建社會的落後所釀成的,無奈讓黛玉抱憾終生。所以,社會在進步,思想也要緊跟時代潮流。仗義水滸,一百零單八將齊聚梁山,奸臣當道,他們無懼無畏,爲兄弟而戰,爲正義而戰。即使結局悲慘,可過程不也轟轟烈烈嗎?兄弟與正義不可拋棄,不可放棄,更不可背叛。陽光肆意地灑向大地的每個角落,和煦的春風颳過,帶走了冬日的寒冷,帶來了希望。柔美的小花,在嫩綠的小草的襯托下,五顏六色,分外妖嬈。

捧一本好書,靜坐窗邊。窗外河裏的冰,好似被一縷陽光腐蝕得解凍了。潺潺的溪水劃過心房,不僅吟道:“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多麼美好的意境啊!陽光炙烤着炎熱的大地,蟬鳴穿過蔫頭耷腦的綠葉,劃過耳畔。在夏天這種快節奏、亂旋律的生活裏,尋一棵古柳,靜坐柳蔭下,默讀一本好書,即使再熱的天氣,心也會平靜水。秋風席捲,吹落了枯萎的落葉。看那蝶舞秋風,別具韻味。黃昏時分,坐在草地上,品味唐詩宋詞的韻味,任憑“夕陽無限好”,卻已近黃昏。暮色蒼涼,心如止水。冬天在落葉的呼喚下,終於邁着優雅的舞步款款走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開”。一夜之間,滿樹枝頭已經盛開了一簇簇潔白的花朵。白色。冷漠。淒涼。不禁想起“花落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你是否後悔過你的癡情柔腸呢?穿越五千年的悠悠歲月,回到現代紛繁複雜的的世界。黎明,車水馬龍。夜晚,燈紅酒綠。尋找一份心靈上的淨土,可謂難得。此時此刻,如果去野外,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聽那潺潺流水,嗅那淡淡花香,黃昏時分,看百鳥歸巢。這應該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吧。當職場失意,跌落在人生最低谷時,找尋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伴着陣陣鳥語,閱讀勵志的書籍,看那細水長流,會覺得人生雖曲折變化,但只要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總會成功的。從此,在工作上兢兢業業,領導和同事好評如潮,事業蒸蒸日上。只緣於那本書的精心開導。

當很長一段時間,總是三點一線地來回,重複地做着一件事情,感到厭煩的時候,不如停下來休息一下。心平氣和地捧着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當你在這本書中迷失自我時,你便會忘記工作的煩惱,腦海中只有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扣人心絃,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美好,所有煩惱,通通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當好奇心不期而至,面對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無以作答,這時,如果有一本關於科學的書籍,便會如飢似渴地讀起來。遨遊科學的海洋,強烈的好奇心終於得到了滿足。當感到累,想一個人去長途旅行,行李已經收拾好,但卻無從選擇目的地的時候,會覺得自己這些年雖然一直在辛苦工作着,但除了對工作的事情瞭如指掌外,似乎,一無所知。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這時,不妨找一本旅行遊記或風景指南一類的書來讀,當閱讀得知某地的名勝吸引的遊客以億計數時,絕對會歎爲觀止的。就這樣,訂上了機票。一個人的旅途中,有書爲伴,不覺寂寞。當因爲一點小事生氣時,便會突然想起書中的一句話:生氣時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頓時會覺得生氣是毫無意義的,是沒有絲毫積極作用的。然後心頭的濃煙繚霧就會散去。

不管是在混亂的戰爭歲月,在貧苦的封建社會,在繁華的開元盛世,還是在紛繁複雜的21世紀,始終有人不離不棄地以書爲友,與書同行。古有孫康囊螢映雪,他家境貧苦,卻勤於讀書。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孫康就是一個樂於讀書的人。東漢時期,孫敬懸樑刺股,以警醒自己。天道酬勤,他終於成爲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近代有林海音,着有《竊讀記》,她少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會衝進書店,不,是衝向書店,然後“偷偷”進入書店,並躲在人羣裏看書,還得時刻關心着書店老闆是否注意到自己。有時也會感到飢餓,但她把書籍作爲精神食糧,如飢似渴地讀書。這也是後來她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受愛戴的領袖,也是至今美國人仍然念念不忘引以爲榮的偉大人物。林肯有年家境淒涼,到學校受的教育加起來不到一年。他的仁慈、智慧和卓越的能力基本上是自學成才。小時候,林肯沒機會上學,每天跟着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裏也總揣着一本書。當他得知鄰居家有許多藏書之後便去鄰居家借來了一本《華盛頓傳》,休息的時候,一邊啃着粗硬冰涼的麪包,一邊津津有味地讀書。晚上,他在油燈下常常讀書讀到深夜。少年的勤學苦讀,是後來他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礎。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書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實現了一位又一位有志者的夢想。書籍使人類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好知,從好知到樂知。書籍培養了各行各業的有用之才,推動了人類思想的快速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者。不必驚歎於他人的出色才能,不必厭惡自己的過分愚笨,因爲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與衆不同的,獨一無二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善讀,可以,醫愚。如果你還有一顆上進的心,如果你還想超越某人,如果你還希望變得智慧,如果你還想保持一顆平靜的心,那就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現在,你可以選擇贊成閱讀,抑或是反對。但在絕版的青春裏,不能猶豫,更不能選擇一個錯誤的選項。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 篇3

週日到今天爲止,連續四天利用空閒時間,纔讀完這本書《大敗局》,《大敗局》一書,作者吳曉波,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記者出身。讀上一本《激盪三十年》書,也是他寫的,這本書又被評爲“影響中國商界”二十本書之一。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在浙大讀研的好友劉志通,說吳曉波給他們上課,是本書的作者,感覺何時有幸也能現場聽一聽本書作者的授課,本書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尋著名企業“中國式失敗”的基因。詳細分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失敗的著名企業的原因以及給後來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愛多、巨人、玫瑰園、飛龍、三株、太陽神、南德、亞細亞、健力寶、科隆、德隆、中科創業、華晨、順馳、鐵本、三九、託普中國新興企業盛極而衰的失敗基因。

當我準備寫讀後感的時候,感覺又是不知道如何寫,有一些壓力,雖然知道自己也寫不出什麼精彩的亮點,但我覺得每次寫一點東西的時候,養成自己思考的行爲習慣,也許後面很多情況下,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顧及閱讀,這樣就會讓自己越來越缺少讀書的思維,缺少思考問題的行爲,也擔心到時候自己不會寫東西,現在經常也面對很多話題,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討論說起。所以只想讓語言這種文字一直伴隨我們的生活與生命!希望身邊更多的朋友們,不論多忙碌的時候,在自己空閒的時候去寫一點讀書與生活的感想,讓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隨,這樣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對每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語權,雖然很多的時候我們評論並不是那麼完美,並不是那麼讓人信服,因爲我們年輕,還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觀,但我還是要說的,因爲如果你沒有說,那麼以後有可能自責會一直伴着你,一次一次沒有說,那麼我不知道自己以後還會不會“說”。所以我決定寫點什麼,不管每次寫的好與不好,盡成一家之言,難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聽之,沒看過這本書的可以看看,看過的大家一起說觀點。簡單有時候想,做企業和做一起人又有什麼分別呢?其實很多的問題,探究其本質,原理都是一樣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後出生的時候,中國的社會正在進行着深層次的改革,這是怎樣的一場變革呢?我們沒有機會趕上,我想用一個“狂風驟雨”來形容。在經歷了動盪的十年之後,中國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進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風口浪尖領導這場該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說我們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認爲他們這一羣人更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誰又能說我們不是呢?)他們更是那個時代的引領者,就像作者說的“我們應該給失敗者掌聲”也是因爲太需要了,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們又忽略了什麼,就如同我們如果太喜歡一個東西的話,總會不自覺地忽略它的某些缺點,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業裏忽略了某些卻能造成永久的遺憾。那是一個瘋狂追求財富的年代,他們總是把企業的利益放到了高於一切的位置上,剛剛興起的廣告行業成了造就他們神話的利器,我想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廣告似乎對於剛剛從災難中出來的人們有着異乎尋常的魔力,人們太容易受廣告的影響了。當我們回過頭再看的時候,發現那時的廣告甚至比我們現在的許多廣告更加的瘋狂,誇大,處處體現了一種浮躁,一種自欺欺人的欺騙。憑藉這樣的利器雖然能獲得成功,卻並不能讓成功留住,正所謂“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我想也許那個年代的人們註定是很難“知難”的,因爲他們忽略了,他們的激情,熱情,瘋狂,那種爲挽救中國民族企業的豪情,讓他們不得不忽略某些東西,而這也註定了他們的悲劇命運。

有時候“做企業和做人的分別”。這裏面的深層次的本質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我們容易浮躁,容易瘋狂,容易受成功的影響,也許失敗了對我們是好的,而成功卻給了我們更深層的危害,一些小的,暫時的成功讓我們相信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似乎我們就是那華山之巔的英雄,正在“比武論劍,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讓人來不及思量就轟然崩到了。我們做人是不是該思考一些讓自己更加沉靜的東西呢?但同時我還是非常欽佩他們的那股豪情壯志,激情滿懷的,我想在我們沉穩理性的背後更應該有激情的理性,我們是自豪的一代,我們有他們沒有的東西的但同時我們也缺少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擁有的東西----激情。

總結《大敗局》中企業失敗的原因基本如下:

1、企業戰略,跨界延伸

巨人、愛多在VCD領域成功後,瘋狂向地產領域擴張,造成主業精力不夠,造成了企業資源分散,而且不斷用主業利潤去彌補跨界延伸的行業。無論巨人、還是愛多,最終都是由於資金鍊斷裂,而讓企業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對於多元化跨界戰略,必須有幾個前提,首先不影響主業,其次資金佔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後善於退出,而不是一味前進。 比我們的董事長俞敏洪老師,雖然他也投資很多,今年也創立投資公司,互聯網公司,但是他始終定位到他的核心戰略-教育培訓的核心主打產品。

2、產品戰略傷害品牌戰略,

每一個品牌都有一個特定形象,而產品則是形象載體,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擴張的話,短期看,銷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對品牌是巨大的傷害。 大敗局最爲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廣告語,喚起了國人無限的思鄉之情,但在成功後,孔府家從10元—300元產品,全線擴充,最後極大影響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終造成消費者的購買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產品質量

市場龐大需求,極大刺激了企業慾望,爲了快速滿足市場需求,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嚴重忽略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最終在山東演繹了一場場假白酒、勾兌酒、喝死人等一系列風波。再強大品牌,如果沒有卓越產品支撐,那該品牌職能是空中樓閣,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

4、自大,忽略了媒體力量

曾經的三株帝國,因爲媒體誤導而損落,當時在湖南市場,一場三株喝死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全國媒體對三株是口誅筆伐,而三株也沒有重視,造成倒三株現象越來越嚴重。從最終判決來看,三株根本沒有喝死人,但該判決顯然來的太遲,此時三株已經倒閉,判決只能還企業一個公道,但不能挽回三株的命運。

5、忽略了政府力量

企業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確實國家的,看來健力寶李經緯忽略了中國市場特徵。健力寶在自己最輝煌時刻,確因政府的介入而走下坡路,最後三水市政府寧願低價賣給新加坡企業,也不願高價賣個李經緯團隊,最終李經緯也鋃鐺入獄直至今天。如果當時李經緯團隊能有柳氏智慧,健力寶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柳傳志爲了能將聯想私營化,拐過了三次政策大彎,最終夢想成真。

6、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

這裏並不是指經營者本身的個人品質,而是指他們的市場行爲。他們對民衆智商極度地蔑視,在營銷和推廣上無不誇大其詞,隨心所欲(特別是在保健品行業)。同時,他們對市場遊戲規則十分漠然,對待競爭對手冷酷無情,兵行詭異,例如當年VCD行業老二的愛多不惜重金,大打行業價格戰,使中國的VCD行業從暴利的天堂進入微利時期,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在家電行業頻頻上演。

7、普遍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

這些失敗的案例中,他們有相當一部分人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爲標榜,於是他們天馬行空,百無禁忌,他們所獲取的超額利潤,其實是以傷害大多數按牌理出牌的人的利益爲前提的,是通過以破壞市場秩序爲策略而亂中取勝的。可是這樣的後果就是,就在很多企業家兵敗落難之際,往往冷眼旁觀者、落井下石者、冷嘲熱諷者多,挺身救險、雪中送炭者少。

例如當年一夜之間聲名鵲起的標王秦池,那個要實現年營業額15億的秦池,就因爲一則關於“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新聞報道,引來了全國上下,各大媒體、行業同仁的一致嚴厲聲討,不到兩年時間,就一蹶不振,從傳媒視野中消逝。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看到其他企業的快速發展的同時,更應該思考我們本身,努力找到一個適合我們企業長期發展的道路,一步一步從內部打好堅實的基礎.更要注意的是,我們還必須學着警惕及防範純思維之外的種.種風險.這種環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應對智慧,不是西方管理學或歐美大牌商學院教授所能傳授的.企業家馮侖甚至認爲:"面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代替、附屬而不超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自如,持續發展."雖然未必全面,但有其參考價值.

失敗是後來者的養料。企業的發展是複雜的、多種因素的綜合體,特別是在多元化的今天。書中介紹的那些草創的企業家們,用一個個鮮活的失敗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了後來者一個道理: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僅僅靠一個創意或一則神話取得長久的成功,我們應該吸取教訓,謹慎發展佈局。

8不信不立,不誠不行。

首先說說《大敗局1》,有兩個基本印象:白手起家、廣告宣傳(甚至是虛假廣告宣傳)。當看到史玉柱懷揣4000元準備進行一場豪賭的時候,就像那時候視他爲偶像的上萬年輕人一樣,我也很佩服他的勇氣。可是後來他把企業領域由電腦擴寬到保健品和藥品不由覺得他急功近利。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是那時候的企業家的共同手段,但是誇大功效的虛假廣告,讓他把社會責任拋諸腦後,最終喪失人心。在這點上,同樣是以保健品壯大的“三株”有着相似的經歷,最終這個“帝國”在創下80億的銷售記錄後轟然倒塌。吳曉波曾在書中這麼形容:“一家年銷售額曾經高達80億元——迄今中國尚無一家食品飲料或保健品企業超過這一記錄——累計上繳利稅18億元、擁有15萬員工的龐大“帝國”就這樣轟然倒塌,淡出舞臺,竟聽不到一聲惋惜和同情。”

以前大學時候記得老師曾在課堂上留下“泰諾危機”的案列。同樣是藥品出問題,強生集團用於承擔社會責任,及時的補救,最終換來了更多的消費者的信任。三株與強生的不同做法告訴我們,企業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只有誠信經營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9、管理是通過其他人來完成工作的藝術。

管理,是企業經營必不可缺的一個名詞。 吳曉波在寫鄭州亞細亞這一商界航母時說:“王遂舟在商場形象塑造及商業活動策劃方面堪稱高手,可是對於管理他卻始終提不起興趣。在華麗高貴的外衣下面,亞細亞的經營管理卻顯然頗無章法,缺乏監督約束機制。”然而,在我個人看來愛多VCD更是有許多荒謬之舉,第一批隨胡志標出徵的業務員可謂千奇百怪,其中有賣鹹魚的,有賣雪糕的,有賣假肢的,有賣水泥的,還有剛剛賣完三株口服液的,惟獨沒有賣過家電的。

或許,愛多危機的導火索是那份“律師聲明”,可是愛多不遵循管理學的基本規律早已爲愛多的衰敗埋下了種子。

10、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健力寶這一案例,是最令我惱火的一個案例,尤其是爲李經緯不平。怎麼也不能理解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就在三水政府的無理干預下日漸衰落。健力寶成爲人盡皆知的品牌,最大的功臣是李經緯,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健力寶日後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三水政府的大力扶植,但最後健力寶最後被兼併卻也同樣是因爲三水政府的“搞鬼”,最終,健力寶這一“東方魔水”成了宏觀調控的犧牲品。同樣,秦池,這一代“標王”的悲劇也有相似之處。秦池的興起是以最高價標下了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但也是因此,秦池成爲衆人焦點,被查出用川酒代替最終滅亡。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句話形容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沒有永恆的完美,同時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太驕傲,否則就會吃虧。孫宏斌本可能成爲聯想的接班人,卻因過於自滿想建立屬於自己王國而被最器重自己的人送入監獄。當看到柳傳志對孫宏斌說:“我從來沒對人說過誰是我的朋友,現在,你可以對別人說,柳傳志是你的朋友”的時候,不禁爲柳傳志的惜才而感動。但是,在離開聯想後,孫宏斌依然傲慢,大勢購入土地,和萬科作對,最終導致他的慘敗。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孫宏斌,最終敗在了自己的性格下。

邁克爾·舒馬赫是地球上開汽車最快的人。 這位“速度的寵兒”在F1 比賽中獲得過7 次年度總冠軍,舉世無人可及。有人問舒馬赫:“賽車最關鍵的技術是什麼?” 他說:“剎車。”同時,史玉柱、吳炳新等也因爲不懂得“剎車”,最終墜入懸崖。

11、只有遵循規律才能運用規律。

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一句話,運用規律的前提是認識規律遵循規律。企業的管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也就是管理學的科學性,只要是違反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企業就會失敗,企業的失敗往往都是因爲違背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或幾條。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這些基本定律,企業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爲企業成功只有必要條件,沒有充分條件。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講,無論應用什麼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都必須首先遵循而不是違背這些基本定律,以它們爲戰略起點,只有這樣,企業才具備了基本的安全性。張海,一個28歲的小夥子,居然忽悠了三水,控制了紅極一時的健力寶,玩的是資本。託普的宋如華更無意做實業,在全國各地建高科技園,炒作高科技概念,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盲目心理,在全國建了12000畝的科技園,風光一時。但所有玩弄別人的人也必將被別人所拋棄,騎虎難下,不是每個人販了鴉片能金盆洗手的。

在《大敗局》中有不少案例是企業成爲國家宏觀調控或則國有企業改革的犧牲品,例如鐵本、健力寶等。“自古凡革命,無不流血犧牲者”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原話,看到這兩個案例時不禁有些憤怒,兩個還算“規矩”的企業就犧牲在了宏觀調控下。近10 多年來,中國商界風雲詭譎,每隔一兩年便有一些龐大而知名的企業轟然倒地。我們或許只看到了仍然傲立羣雄的企業的輝煌,遺忘了那些曾經璀璨的明珠。但是,不論是成事敗,每個企業經營管理都有值得我們借鑑和反思的地方。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 篇4

最後來說說之前提到的那許多小說中的技術硬傷。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科幻小說,又不是學術論文,這麼較真幹嘛。 但,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著名的科幻、科普小說家(同時也是物理專業人士)卡爾·薩根在寫一部太空史詩的科幻小說的時候,爲了讓自己的“星門”的設定和性質更加真實,請教了自己的理論物理朋友,廣義相對論大師索恩(當然,當時還不是大師……)。索恩在開車前往親戚家的時候看了這部小說,然後提議用廣義相對論中的“蟲洞”概念來構造“星門”,卡爾·薩根採納了。但,更重要的是,就是因爲索恩看了薩根的這部小說,開始認真地對蟲洞的各種行爲和性質進行思考,最後和霍金一同提出了一系列關於蟲洞的猜想、理論和定理,並且後來結合自己關於時間機器的思考,與霍金一同提出了許多很有意思同時也很認真的猜測與限制。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科幻與科學互動的例子。

這裏並不是說要讓劉慈欣等國內科幻寫手找個物理或者別的學科的專業人士搞科研,而是要說:科幻大師們對科幻小說中的技術細節是很看重的,而且副作用是這點會促使專業人士思考,達到雙贏——當然,這是副作用。而且,充分的合理的技術細節可以將幻想中的場景渲染得更真實,從而讓讀者有更強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就好比如果出現這麼一個場景,恐怕你會感到很彆扭把:一塊一公斤重的小石頭,其強大的引力在一米的距離上就可以把一塊鋼板扭曲成廢柴。

如果沒有傳統信道中的信息,那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什麼都不是,因爲真實信息本身是由這兩個信道同時負責的。所謂量子信息的安全性,就是量子信道的信息絕地安全,不可複製,你一旦複製了信息就被破壞了。這和傳統信道中的信息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說智子的量子通訊可以讓相隔四光年的人實時通訊,是極度不合理的。而且,相對論已經說了:任何有意義的信息傳遞速度都不可大於光速。所以,在沒有任何附加的情況下說這是量子通訊,是對兩者的無用。

修正方法:說這是“超量子通訊”,以某種特殊的方法(名字隨便起,比如什麼“量子無失真退相干法”)使得量子塌縮本身就可以完整地傳遞信息。至於相對論的限制,就說三體人發現相對論限制對微觀的量子效應無關——這點其實和現有物理有一點點衝突,但是雖然主流物理選擇保留微觀定域性,但這點並沒有說死。貝爾不等式發現以後也有一些非主流物理學家選擇了拋棄微觀定域性。

所以,說相對論對微觀量子效應不適用是可以的。然後還是智子:智子是低維展開的質子,所以質量等性質不變,所以低維展開以後不可能“停”在那裏讓你刻電路,因爲量子效應決定了質子必然是出於位置-動量不確定的狀態的。

你要它在位置上固定,那麼速度就是無窮大的隨機性,從而下一個時刻不知道會在哪裏;如果你要它的速度固定爲零,那麼這質子就不可能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瀰漫全空間。畢竟,不確定關係是位置和動量的不確定關係,就算質子現在已經通過低維展開成宏觀尺度的物質,其質量還是沒有變,所以不確定性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在量子不確定性中,判斷是否是宏觀的標準不是東西是否夠大,而是東西是否夠重。

修正方法:用某種未知的特殊力場固定質子,或者說維度展開以後量子不確定關係被修改了——總之不能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說就是說滿足現有理論,那就錯了。

依然是智子,干擾地球上的物理實驗的時候必然是要和物質發生作用的吧?那它自己就消失至少也是改變了(這點比較專業一點)。這是因爲現代物理中,特別是控制高能物理的場論中,所謂發生相互作用,就是一個東西

A和另外一個東西B通過交換某些成分(規範媒介粒子)來發生性質的變化。特別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組成都會被修改。而如果智子是要破壞高能物理,就不能避免弱相互作用。而且,智子本身是個質子,會通過弱作用變成中子——至少在相互作用的海夸克過程中是純在的。所以,保證智子本身不變是個問題。

修正方案:說智子裏有某種特殊的力場保護着智子。反正,遇到搞不定的東西,就說有某種力場——但是,這招用多了也會讓人乏味的。

關於智子的最後一個問題:智子本身是質子,但是質子是有內部結構的,這個在智子構造中沒體現出來。這個有點信息誤傳遞的意思。

三體I中的硬傷差不多就是這樣——當然,還有一個是天文的,那就是比鄰星的的三星系統,事實上是視三星,它是一個雙星系統和一個單恆星系統構成的複合系統,只不過這段時間(天文學意義上的“這段時間”)裏看起來三顆恆星貌似在一起罷了,所以叫做“視三星系統”,也因此不可能存在三體中的三星運動場景。當然,這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就說在一個平行宇宙裏,那裏太陽系旁邊的比鄰星是一個三星系統好了。而且,太陽附近15光年裏的三星系統有三四個,大不了改一個名字就好了。所以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三體II中的問題其實不多,關鍵就是黑暗森林打擊,是有一點邏輯問題的:

黑暗森林原則是建立在猜疑鏈和技術爆炸上的,其根本思想就是不要暴露自己,暴露了就會被打擊。但是,打擊這件事情上是有問題的,因爲如果是如書中所描述的光粒打擊的話,那通過被打擊星體的座標被廣播的時間,星體的位置,以及該星體被打擊的時間,我們可以估算出打記者距離被打擊者的大致距離——兩個時間差的一半乘以光速。當然,由於打擊者會由於種.種原因而耽誤,所以這個距離是上限。隨後,光粒打擊的話,會通過留下的痕跡(比如恆星爆炸時候的極化方向等)來給出打擊者相對被打記者的角度。有了角度和距離,打擊者的位置就可以鎖定在兩個宇域內,從而暴露自己。

因而,如果是採用光粒攻擊(或者別的任何需要從自己所在位置發動之間攻擊的方式)都會使自己暴露,那麼按照黑暗森林原則,我就不應該打擊。

從而,陷入悖論。

因此,一個合理的設定,應該就是打擊者派出艦隊去打擊目標。該艦隊具有光速巡航能力(如果是翹曲引擎,那就可以超光速巡航)。

所以,這一點在三體III中就直接衝擊了黑暗森林打擊原則中的“廉價”性。

而且,如果只有發展出了(超)光速巡航能力了纔會出來打擊,那事實上就陷入了這麼一個情況:具有(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與不具備這種能力的文明構成兩個等級,前者對後者具有絕對奴役的力量,從而前者可以進行跨星系殖民,並且前者的各不同陣營之間將爆發戰爭——這就表示,用黑暗森林原則來解釋費米悖論是不可能的。

所以,打擊出現這件事情本身就與黑暗森林原則違背。但是,如果打擊不出現,那就不可能形成黑暗森林狀態——只有在局部(天文學意義上的局部)文明羣恰好處於差不多的科技水平,而且彼此發現彼此的時候,纔會建立黑暗森林狀態。這也就是三體和地球的狀態。

而,如果堅持使用光粒打擊,那就說明打記者根本不怕黑暗森林狀態,從而費米悖論一樣無法解釋——三體II中費米悖論得以解釋識的唯一理由,就是宇宙整體處於黑暗森林狀態。

當然,如果不要求對費米悖論進行解釋的話,那其實就無所謂了,黑暗森林狀態可以作爲初級星際文明所要面臨的狀態,而高級星際文明(擁有光速巡航能力或者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則對初級星際文明可以隨意奴役——這很類似國外著名網頁遊戲OG中的情況。高級星際文明之間還可以處於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戰爭狀態。

但如果是這樣,那三體II的意義與內涵將大幅度降低。因爲三體II最大的價值就是讓人類意識到宇宙整體是一片黑暗森林,那種極度孤寂又充滿危機與緊張,時刻都擔心自己暴露在森林中別的獵人的狙擊鏡中的感覺。因此,如果放開了黑暗森林狀態,那三體II就和一般的星際題材科幻小說沒多大區別了。

三體III中,問題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楊東和綠眼鏡之間的討論。楊東的問題本身是:是否存在上帝。而綠眼鏡爲了說明生命的存在不是上帝所安排的而進行了模擬。但是這個模擬本身有問題——生命能否被簡單地勾劃掉?事實上,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生命的出現是給定環境的必然結果,還是偶然結果?而無論選擇是哪個,都不能派出上帝的存在——如果生命的存在是某個環境的必然結果,那這個環境的出現就能體現上帝的安排;而如果生命的出現是某個環境中的隨機現象,那這種隨機性就能體現上帝的存在。所以,綠眼鏡用何種方式來說明上帝不存在是站不住腳的。

當然,如果無論環境怎麼變,生命都必然存在,那就和上帝無關了——但這顯然不是事實。

然後,人類在末日戰役以後的威懾紀元中,將藍色空間號和青銅時代號定個反人類罪是不應該的。考慮到三體人可能的打擊(比如通過某種方法--了威懾平衡),給人類留下一點火種是應該的。所以人類在這裏作出的選擇有點無厘頭。當然,這不是技術細節問題。

下一個技術問題,是關於四維碎塊。

如果出現文中所描述的四維碎塊,那麼任何進入其中的三維生物都見死亡。

以人體來說,人體血管對血液是有血壓的,在四維空間裏,血管不再可以完全包裹住血液——血液可以從第四個方向上逃走。因而,在血管壓力作用下,進入四維空間的人體內所有的血液應該瞬間噴射出去而死。同理,此而高維也需要低維的資源。最簡單的,就是低維下能量的聚集性更好,可以參考點電荷、無窮長線電荷、無窮大面電荷產生的電場。

事實上,不同維度的生物之間並不存在“高級”和“低級”的區別,這有兩層意思:一,智慧的進化和你是幾維生物是無關的,和自身的能力以及進化速度有關;二,並不一定高維就更復雜,低維就更簡單,這點數學家已經多次證明了,有的問題維度越低越容易,而有的問題維度越高越容易,比如彭加萊問題,三維沒答案,四維看情況,五維及以上則早就解決了。

另一方面,在四維碎塊(或者說“翹曲點”)的“邊緣”,文中的描述也有問題。比如在萬有引力號的船艙裏就出現過一些描述,但是這個描述是有問題的。

首先,進入四維碎塊的物體不應該看不到,至少不可能一進入就看不到。這個道理很簡單,部分進入四維碎塊的肢體肯定與外面的肢體處於“同一個第四維高度”上,這樣它發出的光線可以按照“原路”離開四維碎塊進入人的眼睛。

另一方面,對於部分在碎塊裏部分在碎塊外的那些分子原子等離子,由於外面的部分還是按照三維的物理定律,而裏面的部分是四維的物理定律,而且四維中能量散逸速度更快,從而將存在一個能量差,因而引起各種能量激射——尤其對於強相互作用,如果一個強子一半在裏一半在外,那色禁閉將打破,從而引起極大的強相互作用。同樣的,對於生物來說,內部的生物電流將完全開放在第四維方向上,從而散逸掉,於是生物體在四維碎塊(翹曲點)內的部分將神經失調,而且感到很冷。

當然,這部分你可以用各種手段來彌補,比如說三維到四維是漸變的(那和肢體突然就看不到矛盾),或者說有特殊力場保護——又是特殊力場。

之後是程心醒來阻止維德的曲率引擎計劃的部分,這裏關於微黑洞的計算是明顯錯誤的。

文中說,環日對撞機產生了很容易蒸發掉的微黑洞,然後讓這個微黑洞吸收了木衛十三(5.68×10^15千克),從而形成了一個21納米大的黑洞,其壽命爲半個世界。但是,這裏三個數據彼此都相互矛盾。

假定黑洞半徑21納米,那麼這個黑洞的質量爲1.4×10^19千克,遠超木衛十三,因而這個黑洞在吸收木衛十三以前就是這麼重了。而這麼重的黑洞的壽命爲1.5×10^66秒,也就是4.8×10^56個世紀,因此完全沒必要擔心蒸發過快的問題。

而如果假定黑洞的主要質量來自木衛十三(這樣才需要擔心原始微黑洞的蒸發問題),那這個黑洞的半徑爲8.4×10^(-3)納米,而壽命爲3.1×10^46個世紀,也不是文中的半個世紀。

所以,這一段的數據是完全錯誤的。

另一方面,這裏寫到高Way落入黑洞,然後很科普地告訴我們,從他看來他已經通過黑洞視界接觸到了奇點已經死亡了,但是從外界看來他仍停在視界面上,而且還能看到他,還有人擔心如果現在做實驗刺激黑洞的話會讓他真正跌入黑洞而死。

這段描述也是完全錯誤的。

首先,落入黑洞的物體會反過來影響黑洞的視界面,使得它隆起,然後隆起的部分接觸到落入物體,最後他進就如黑洞了,所以從外界看來他也已經進入黑洞了。

其次,物體停留在視界外的話,附帶的效應是引力無限紅移,所以發出的光不但顏色變了,而且能量極微弱,所以事實上是看不到的。第三,後來的刺激必然位於高Way更外的地方,所以不用擔心會刺激到黑洞而殺死高Way。

而黑域的描述也是錯的。修改光速的本質,其實是修改時空的幾何結構。最明顯的就是史瓦西解(劉慈欣也提到了)中視界位置爲r=2GM/c^2處,c如果發生變化,視界位置也就發生了變化。所以黑域不是隻吸引光,而是一個真正的黑洞。因而,後來在已經進入黑域狀態的DX3906恆星系中,程心、關一帆、AA和雲天明私人根本就只能朝一個方向移動,不可能活得如此瀟灑。

另一方面,修改光速c以後,量子理論也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物質結構的變化,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現在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強度會發生改變,因而生物根本不可能在c變化後的時空裏生存下去——當然,c小小地變化是沒問題的。

二向箔的問題前面說過了,這裏再說一個三維物體二維化的問題。劉慈欣說:1,二向箔其實是維度蜷縮以後的空間;2,三維物體二維化以後沒有任何細節被遺漏;3,二維化以後的三維物體不重疊。

從1和2可以推出,三維物體的細節是以蜷縮維的尺度爲極限的,只能比這個尺度小,不能比這個尺度大,因爲大了二維膜“放不下”,就成三維的了,和二維化這個大前提矛盾。同時,從2單獨出發可知,物體的尺寸不能被任意修改,否則就會有細節遺漏。而由3可知,不同粒子所佔的位置不同,或者更準確一點,三維的費米子在二維還是滿足費米統計。

好,以這個前提出發,我們可以計算一下(當然,蜷縮爲的尺度,因爲文中多次提到以弦論爲基礎,所以就取弦論中的尺度,Planck長度),一個邊長爲一米的正方體,按照上述條件二維化以後,其面積將爲驚人的692平方光年。

所以,這裏索性不說保留所有細節和不重疊。

當然,所有的作爲都可以交給那個特殊的“力場”來完成。

在DX3906星域,發現那些石板的過程也有問題。文中說降落的位置不變,而石板就在他們腳下,這是不可能的。一百八十萬年的時間,地質會發生巨大的變動,所以那些字的位置不應該還在他們的腳下。這種運動不單是板塊運動(以地球爲例,每年1~6釐米左右,一百萬年可以移動十到六十公里),還包括各不同岩石層的運動(地震)和土層的移動(比如南極洲的冰面滑移,當然,土層的話這個效應非常小)。既然這裏最後石塊已經到了地下二十二到二十八米這樣的深度,這表明這一百萬年裏地質活動還是比較活躍的,所以岩石層的運動帶來的影響就不能忽略。

除了上面所說的,還有許多細節問題。比如太空城中的風層,文中看來太空城裏似乎天氣不錯,但事實上會出現類似科里奧利力的效應,從而使得不同“高度”的空氣之間存在風層。

還有,木星等類木行星附近的太空城,從文中“靠近木星的一側”這句話可以看出,太空城的轉軸是指向木星的,因而太空城轉軸與木星自轉軸垂直。這樣的話,由於潮汐鎖定效應,太空城其實會多消耗不少能量,因爲太空城會自然地產生一個與木星自轉同方向的轉矩。當然,這個方向的好處是方便調整高度,但是爲此付出的可能比較大。

所以,一個好的方法是太空城自轉軸與木星自轉軸同向平行,然後在中段的一些支撐位置建造不旋轉的固定環,環上有推進器,用這個推進器調節高度。或者就是不構造這樣的支撐環,就在旋轉的外表面安裝可以改變方向的推進器,然後計算好旋轉的角度來控制方向和推進器的開關。後面一個方案比較適合無中軸(也就是無骨架型的太空城)。

而且,事實上,考慮到太空城最終在打擊到來的時候需要作出各種不可預知方向上的規避動作,這種建築在環(或者球等各種不同形狀)上的多方向推進器本身也是必須的,不然規避動作只靠兩極附近的推進器是很難完成的。

而對於太平洋一號這種當作衛星在運動的,就更加應該和木星的自轉方向一致了,不然潮汐鎖定效應會對整體造成極大的影響(包括導致無謂的機械金屬疲勞)。而且,就算太平洋一號不自轉,在木星強大潮汐力下還是會自轉的,這就是潮汐鎖定的威力。木星對其衛星的潮汐鎖定效應就是造成其衛星表面冰層裂縫、地下火山活動和高溫的一個重要影響源,所以不能小看。

當然,這依然是小問題,因爲說不定未來科技的推進器完全不用考慮能耗、機械疲勞和方向問題。

比較好的技術設定,就比如說通過將空間降到零維,然後“再降低”來實現全部十個維度都廣延的“新世界”。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 篇5

週日到今天爲止,連續四天利用空閒時間,纔讀完這本書《大敗局》,《大敗局》一書,作者吳曉波,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記者出身。讀上一本《激盪三十年》書,也是他寫的,這本書又被評爲“影響中國商界”二十本書之一。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在浙大讀研的好友劉志通,說吳曉波給他們上課,是本書的作者,感覺何時有幸也能現場聽一聽本書作者的授課,本書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尋著名企業“中國式失敗”的基因。詳細分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失敗的著名企業的原因以及給後來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愛多、巨人、玫瑰園、飛龍、三株、太陽神、南德、亞細亞、健力寶、科隆、德隆、中科創業、華晨、順馳、鐵本、三九、託普中國新興企業盛極而衰的失敗基因。

當我準備寫讀後感的時候,感覺又是不知道如何寫,有一些壓力,雖然知道自己也寫不出什麼精彩的亮點,但我覺得每次寫一點東西的時候,養成自己思考的行爲習慣,也許後面很多情況下,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顧及閱讀,這樣就會讓自己越來越缺少讀書的思維,缺少思考問題的行爲,也擔心到時候自己不會寫東西,現在經常也面對很多話題,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討論說起。所以只想讓語言這種文字一直伴隨我們的生活與生命!希望身邊更多的朋友們,不論多忙碌的時候,在自己空閒的時候去寫一點讀書與生活的感想,讓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隨,這樣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對每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語權,雖然很多的時候我們評論並不是那麼完美,並不是那麼讓人信服,因爲我們年輕,還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觀,但我還是要說的,因爲如果你沒有說,那麼以後有可能自責會一直伴着你,一次一次沒有說,那麼我不知道自己以後還會不會“說”。所以我決定寫點什麼,不管每次寫的好與不好,盡成一家之言,難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聽之,沒看過這本書的可以看看,看過的大家一起說觀點。簡單有時候想,做企業和做一起人又有什麼分別呢?其實很多的問題,探究其本質,原理都是一樣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後出生的時候,中國的社會正在進行着深層次的改革,這是怎樣的一場變革呢?我們沒有機會趕上,我想用一個“狂風驟雨”來形容。在經歷了動盪的十年之後,中國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進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風口浪尖領導這場該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說我們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認爲他們這一羣人更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誰又能說我們不是呢?)他們更是那個時代的引領者,就像作者說的“我們應該給失敗者掌聲”也是因爲太需要了,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們又忽略了什麼,就如同我們如果太喜歡一個東西的話,總會不自覺地忽略它的某些缺點,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業裏忽略了某些卻能造成永久的遺憾。那是一個瘋狂追求財富的年代,他們總是把企業的利益放到了高於一切的位置上,剛剛興起的廣告行業成了造就他們神話的利器,我想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廣告似乎對於剛剛從災難中出來的人們有着異乎尋常的魔力,人們太容易受廣告的影響了。當我們回過頭再看的時候,發現那時的廣告甚至比我們現在的許多廣告更加的瘋狂,誇大,處處體現了一種浮躁,一種自欺欺人的欺騙。憑藉這樣的利器雖然能獲得成功,卻並不能讓成功留住,正所謂“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我想也許那個年代的人們註定是很難“知難”的,因爲他們忽略了,他們的激情,熱情,瘋狂,那種爲挽救中國民族企業的豪情,讓他們不得不忽略某些東西,而這也註定了他們的悲劇命運。

有時候“做企業和做人的分別”。這裏面的深層次的本質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我們容易浮躁,容易瘋狂,容易受成功的影響,也許失敗了對我們是好的,而成功卻給了我們更深層的危害,一些小的,暫時的成功讓我們相信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似乎我們就是那華山之巔的英雄,正在“比武論劍,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讓人來不及思量就轟然崩到了。我們做人是不是該思考一些讓自己更加沉靜的東西呢?但同時我還是非常欽佩他們的那股豪情壯志,激情滿懷的,我想在我們沉穩理性的背後更應該有激情的理性,我們是自豪的一代,我們有他們沒有的東西的但同時我們也缺少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擁有的東西----激情。

浮躁讓他們忽略的東西是什麼呢,如此致命,讓我們曾以爲那些不會倒下的“巨人”們,一個一個的倒下了。這裏面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只是說我的一家之見,我想最主要的是他們忽略了一個企業的靈魂的培養,正如我們所知,一個人如果沒有靈魂那無非是一具行屍走肉。試想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形成它的靈魂,那麼短命也許是必然。一個企業的靈魂代表了這個企業的文化,精神,內涵,制度,管理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個企業向心力,沒有他就算聚到一起的人們最後還是會分散。那個年代的人們我想大概是受毛澤東思想影響最深的一代吧!他們成長在把毛主席當神的時期,所以對毛主席頂禮膜拜,深受其思想的影響,當毛主席去世,剛好他們將到而立之年所以難免的將毛主席的一些思想用到了企業裏。就像開頭史玉柱說的買毛澤東的書,但在那個“狂風驟雨”的年代人們崇拜的更多的是毛主席的戰爭理論,而沒有看到的毛主席思想更深層的東西,或者說是忽略了吧,他們將毛主席的戰爭理論一次一次的用到了自己企業發展當中,在初期爲自己爲企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到後期就不行了,激情總有退卻的時候。沒有靈魂的支撐,是很難長久的。

總結《大敗局》中企業失敗的原因基本如下:

1、企業戰略,跨界延伸

巨人、愛多在VCD領域成功後,瘋狂向地產領域擴張,造成主業精力不夠,造成了企業資源分散,而且不斷用主業利潤去彌補跨界延伸的行業。無論巨人、還是愛多,最終都是由於資金鍊斷裂,而讓企業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對於多元化跨界戰略,必須有幾個前提,首先不影響主業,其次資金佔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後善於退出,而不是一味前進。 比我們的董事長俞敏洪老師,雖然他也投資很多,今年也創立投資公司,互聯網公司,但是他始終定位到他的核心戰略-教育培訓的核心主打產品。

2、產品戰略傷害品牌戰略,

每一個品牌都有一個特定形象,而產品則是形象載體,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擴張的話,短期看,銷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對品牌是巨大的傷害。 大敗局最爲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廣告語,喚起了國人無限的思鄉之情,但在成功後,孔府家從10元—300元產品,全線擴充,最後極大影響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終造成消費者的購買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產品質量

市場龐大需求,極大刺激了企業慾望,爲了快速滿足市場需求,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嚴重忽略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最終在山東演繹了一場場假白酒、勾兌酒、喝死人等一系列風波。再強大品牌,如果沒有卓越產品支撐,那該品牌職能是空中樓閣,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

4、自大,忽略了媒體力量

曾經的三株帝國,因爲媒體誤導而損落,當時在湖南市場,一場三株喝死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全國媒體對三株是口誅筆伐,而三株也沒有重視,造成倒三株現象越來越嚴重。從最終判決來看,三株根本沒有喝死人,但該判決顯然來的太遲,此時三株已經倒閉,判決只能還企業一個公道,但不能挽回三株的命運。

5、忽略了政府力量

企業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確實國家的,看來健力寶李經緯忽略了中國市場特徵。健力寶在自己最輝煌時刻,確因政府的介入而走下坡路,最後三水市政府寧願低價賣給新加坡企業,也不願高價賣個李經緯團隊,最終李經緯也鋃鐺入獄直至今天。如果當時李經緯團隊能有柳氏智慧,健力寶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柳傳志爲了能將聯想私營化,拐過了三次政策大彎,最終夢想成真。

6、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

這裏並不是指經營者本身的個人品質,而是指他們的市場行爲。他們對民衆智商極度地蔑視,在營銷和推廣上無不誇大其詞,隨心所欲(特別是在保健品行業)。同時,他們對市場遊戲規則十分漠然,對待競爭對手冷酷無情,兵行詭異,例如當年VCD行業老二的愛多不惜重金,大打行業價格戰,使中國的VCD行業從暴利的天堂進入微利時期,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在家電行業頻頻上演。

7、普遍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

這些失敗的案例中,他們有相當一部分人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爲標榜,於是他們天馬行空,百無禁忌,他們所獲取的超額利潤,其實是以傷害大多數按牌理出牌的人的利益爲前提的,是通過以破壞市場秩序爲策略而亂中取勝的。可是這樣的後果就是,就在很多企業家兵敗落難之際,往往冷眼旁觀者、落井下石者、冷嘲熱諷者多,挺身救險、雪中送炭者少。

例如當年一夜之間聲名鵲起的標王秦池,那個要實現年營業額15億的秦池,就因爲一則關於“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新聞報道,引來了全國上下,各大媒體、行業同仁的一致嚴厲聲討,不到兩年時間,就一蹶不振,從傳媒視野中消逝。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看到其他企業的快速發展的同時,更應該思考我們本身,努力找到一個適合我們企業長期發展的道路,一步一步從內部打好堅實的基礎.更要注意的是,我們還必須學着警惕及防範純思維之外的種種風險.這種環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應對智慧,不是西方管理學或歐美大牌商學院教授所能傳授的.企業家馮侖甚至認爲:"面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代替、附屬而不超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自如,持續發展."雖然未必全面,但有其參考價值.

失敗是後來者的養料。企業的發展是複雜的、多種因素的綜合體,特別是在多元化的今天。書中介紹的那些草創的企業家們,用一個個鮮活的失敗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了後來者一個道理: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僅僅靠一個創意或一則神話取得長久的成功,我們應該吸取教訓,謹慎發展佈局。

8不信不立,不誠不行。

首先說說《大敗局1》,有兩個基本印象:白手起家、廣告宣傳(甚至是虛假廣告宣傳)。當看到史玉柱懷揣4000元準備進行一場豪賭的時候,就像那時候視他爲偶像的上萬年輕人一樣,我也很佩服他的勇氣。可是後來他把企業領域由電腦擴寬到保健品和藥品不由覺得他急功近利。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是那時候的企業家的共同手段,但是誇大功效的虛假廣告,讓他把社會責任拋諸腦後,最終喪失人心。在這點上,同樣是以保健品壯大的“三株”有着相似的經歷,最終這個“帝國”在創下80億的銷售記錄後轟然倒塌。吳曉波曾在書中這麼形容:“一家年銷售額曾經高達80億元——迄今中國尚無一家食品飲料或保健品企業超過這一記錄——累計上繳利稅18億元、擁有15萬員工的龐大“帝國”就這樣轟然倒塌,淡出舞臺,竟聽不到一聲惋惜和同情。”

以前大學時候記得老師曾在課堂上留下“泰諾危機”的案列。同樣是藥品出問題,強生集團用於承擔社會責任,及時的補救,最終換來了更多的消費者的信任。三株與強生的不同做法告訴我們,企業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只有誠信經營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9、管理是通過其他人來完成工作的藝術。

管理,是企業經營必不可缺的一個名詞。 吳曉波在寫鄭州亞細亞這一商界航母時說:“王遂舟在商場形象塑造及商業活動策劃方面堪稱高手,可是對於管理他卻始終提不起興趣。在華麗高貴的外衣下面,亞細亞的經營管理卻顯然頗無章法,缺乏監督約束機制。”然而,在我個人看來愛多VCD更是有許多荒謬之舉,第一批隨胡志標出徵的業務員可謂千奇百怪,其中有賣鹹魚的,有賣雪糕的,有賣假肢的,有賣水泥的,還有剛剛賣完三株口服液的,惟獨沒有賣過家電的。

或許,愛多危機的導火索是那份“律師聲明”,可是愛多不遵循管理學的基本規律早已爲愛多的衰敗埋下了種子。

10、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健力寶這一案例,是最令我惱火的一個案例,尤其是爲李經緯不平。怎麼也不能理解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就在三水政府的無理干預下日漸衰落。健力寶成爲人盡皆知的品牌,最大的功臣是李經緯,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健力寶日後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三水政府的大力扶植,但最後健力寶最後被兼併卻也同樣是因爲三水政府的“搞鬼”,最終,健力寶這一“東方魔水”成了宏觀調控的犧牲品。同樣,秦池,這一代“標王”的悲劇也有相似之處。秦池的興起是以最高價標下了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但也是因此,秦池成爲衆人焦點,被查出用川酒代替最終滅亡。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句話形容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沒有永恆的完美,同時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太驕傲,否則就會吃虧。孫宏斌本可能成爲聯想的接班人,卻因過於自滿想建立屬於自己王國而被最器重自己的人送入監獄。當看到柳傳志對孫宏斌說:“我從來沒對人說過誰是我的朋友,現在,你可以對別人說,柳傳志是你的朋友”的時候,不禁爲柳傳志的惜才而感動。但是,在離開聯想後,孫宏斌依然傲慢,大勢購入土地,和萬科作對,最終導致他的慘敗。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孫宏斌,最終敗在了自己的性格下。

邁克爾·舒馬赫是地球上開汽車最快的人。 這位“速度的寵兒”在F1 比賽中獲得過7 次年度總冠軍,舉世無人可及。有人問舒馬赫:“賽車最關鍵的技術是什麼?” 他說:“剎車。”同時,史玉柱、吳炳新等也因爲不懂得“剎車”,最終墜入懸崖。

11、只有遵循規律才能運用規律。

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一句話,運用規律的前提是認識規律遵循規律。企業的管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也就是管理學的科學性,只要是違反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企業就會失敗,企業的失敗往往都是因爲違背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或幾條。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這些基本定律,企業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爲企業成功只有必要條件,沒有充分條件。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講,無論應用什麼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都必須首先遵循而不是違背這些基本定律,以它們爲戰略起點,只有這樣,企業才具備了基本的安全性。張海,一個28歲的小夥子,居然忽悠了三水,控制了紅極一時的健力寶,玩的是資本。託普的宋如華更無意做實業,在全國各地建高科技園,炒作高科技概念,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盲目心理,在全國建了120xx畝的科技園,風光一時。但所有玩弄別人的人也必將被別人所拋棄,騎虎難下,不是每個人販了鴉片能金盆洗手的。

在《大敗局》中有不少案例是企業成爲國家宏觀調控或則國有企業改革的犧牲品,例如鐵本、健力寶等。“自古凡革命,無不流血犧牲者”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原話,看到這兩個案例時不禁有些憤怒,兩個還算“規矩”的企業就犧牲在了宏觀調控下。近10 多年來,中國商界風雲詭譎,每隔一兩年便有一些龐大而知名的企業轟然倒地。我們或許只看到了仍然傲立羣雄的企業的輝煌,遺忘了那些曾經璀璨的明珠。但是,不論是成事敗,每個企業經營管理都有值得我們借鑑和反思的地方。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 篇6

幾乎所有人都說《茶館》是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成功之作。——題記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叫做裕泰的茶館裏。一部簡簡單單的三幕話劇,藉助於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館,將半個世紀的歲月濃縮,將許許多多符合時代特徵的小人物涵蓋,將一個國家在那些個特定時代的悲哀訴盡。

這部話劇主要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走向破滅的故事。歷經了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裕泰茶館,在當權者和小人的謀劃下最終被改成了“花花聯合公司”。而一生守護着茶館的王利發掌櫃選擇了在他的茶館裏自殺。《茶館》該劇可以說是很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而惡人不一定有惡報。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被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先談談這幕話劇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階級的不同羣體。看似多達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複。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爲一個掌櫃,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

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後院自殺。這一情節,彷彿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麼一個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櫃,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爲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再談談這部話劇的特殊之處。《茶館》的成功在於語言的成功和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話劇全憑臺詞塑造人物,一個人的性格全體現於他的每一個字眼中。“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力令人歎爲觀止。《茶館》中每個人物的臺詞都有生活氣息卻意味深長。在戲劇結構上,《茶館》可以說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話劇雖年代跨度大,沒有主線故事,但毫不顯得零散難懂。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主要人物,從壯到老,貫穿全劇。這樣,故事雖鬆散但有了連貫性。其次,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雖然年代變化了,但每個人物所代表着的羣體依舊存在,並隨着時間的遷移有了細微的變化。令故事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最後,每個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有人評論說《茶館》是一曲舊時代的葬歌,也是一曲輓歌。《茶館》這三幕共佔了五十年的時間,而老舍先生僅僅用一些個小人物怎麼活着和怎麼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當你合上書本的一瞬,你會感覺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過了漫長艱辛的五十年。

《茶館》是以北京一座茶館爲舞臺,事實上,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以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和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統治崩潰前夕三個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茶館》是老舍最優秀的戲劇創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說,它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階級的不同羣體。看似多達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複。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爲一個掌櫃,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後院自殺。這一情節,彷彿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麼一個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櫃,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爲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在《茶館》裏,我們處處可以看到老舍其作爲一個語言大師的風範。《茶館》中,十幾個人物依次登臺,卻個個形象立體,性格鮮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寫作語言的性格化,時代化,應人切景;老舍以笑寫悲,寓莊於諧,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於三個時代中光怪陸離的醜類;北京化的口語也是本劇一大特色,給穿梭於茶館中的人物注入生命。

茶館讀書筆記2

《茶館》裏有的對白能引人一笑,但是這笑中更多的是苦笑,是無奈的自嘲。這些發笑的對白,要麼出自那些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人無奈之下說出的無奈之話,要麼就是那些令人厭惡的角色的溜鬚拍馬。笑過之後,不禁感到一絲悲涼——“人活着總得有條路走啊,可是哪有路可走啊!”願爲國家排憂解難的人們飄零四方,一輩子只想太太平平的老掌櫃被逼上吊自殺,見風使舵溜鬚拍馬毫無良心的人卻有錢有勢,不惜讓別人用命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打學生的老師追殺愛學生的老師,給官差兩個洋錢就能免去殺身之禍,官差指誰就殺誰——“這什麼世道啊?”

《茶館》最後的一部分,三位氣數將盡的老人碰在一起,回顧自己的一輩子,讓人頗感心酸:心懷浩然正氣的常四爺幹了一輩子的活卻“一事無成”,心懷實業救國理想的秦二爺耗了四十年心血建的工廠“拆了”,安分守己的王掌櫃“做了一輩子順民”,到了讓人趕出自己開了50年的茶館。這就是“愛國”“順民”的“下場”……

茶館讀書筆記3

花了兩個晚上把《茶館》讀完了,這個話劇我是有很深的印象。爲什麼呢?

在我記憶中,我是在國中就學過這個話劇的節選(國小時《茶館》的小人書我早就看過),在這裏面記得有幾個當兵的到茶館敲詐還拿走了幾塊桌布,並且說了句,男同學基本都感興趣的話“屌”!在上國小時,我們都會說但都不會寫,高年級男生一般都會在男廁所中“男”中間加一點,告訴我們這個字讀“diao”!有時他們也如法炮製在女廁所中“女”字加一點,那個我就不說了。後來到了國中,學到《茶館》這個話劇節選,才知道原來這個字這麼寫,而且上了課本!

下面談談這部話劇的文學價值,大作家之所以偉大,我想是他們擅長於“以小見大”。在茶館這麼小的舞臺上,三教九流、生、旦、淨、末、醜依次登場,時間橫跨了清末到民國末年,深刻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說到這裏,我就想起了-,像老舍這些大家,都被迫害致死!我真不知道,老毛躺在水晶棺材裏,有何感想?

茶館讀書筆記4

這一天,我隨意打開書架,不經意間看到書架的角落裏有一本老舍先生寫的《茶館》,這本書好像還沒看過。於是,我就拿起這本書來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本書的故事很精彩,很有哲理。這本書寫的是戲劇,一個悲劇,一共分爲三個幕,分別寫了清末民初、民國中期,民國後期的人們生活經歷與狀態。這本書寫了一個掌櫃王利發的茶館由興盛到衰敗的過程,最後被軍閥勢力逼死的事。同時,也寫了一個農民——康六欠了別人的錢,被迫賣女兒被太監當老婆,結果害了自己女兒一生的事。

我看完這本書,竟然掉下了淚水。王利發一生中都趨炎附勢,見到別人總打招呼,只是爲了在亂世中得到生存。但是他的好話、他的鞠躬仍然不能讓他順利過完一輩子,結果落得個被軍閥逼到上吊自殺的下場。康六的女兒在太監家裏不敢出一聲哼,直到太監死了,纔得到了自由。但等到自由後,仍遭到別人的追殺,被迫一路逃亡。唉,這是傅儀的錯。傅儀統治時期,閉關鎖國政策讓人們的生活窮困潦倒,而傅儀卻認識不到這個錯誤,以致於自己做了亡國君王,被剝奪了自由與權利。但這一生是不能後悔的,這就是錯誤所付出的代價。在這本書中,我爲但是社會的黑暗而感到悲哀,爲人們的自私自利而痛心疾首。其實,這不應該把過錯歸咎於普通百姓上,爲了生計,每個人不得不變得狠心冷血。錯就錯在了軍閥勢力的統治衰敗,讓人們無處謀生,只得阿諛奉承,頷首低眉,像狗一樣生活着。

其實,現在的社會這樣的人也並不少。很多公司職員爲了搏得老闆的器重,爲了在公司有一席之地,用盡各種骯髒的手段陷害別人,擡高自己。這些人難道不像那個時候的老百姓嗎?但他們並沒有看清楚這是個民主社會,這是個知識決定命運的社會。只要我們有本領,有知識,何愁沒有伯樂呢?何處不是容身之所呢?

親愛的人們呀,拿起你們的尊嚴,拿出你們的本領吧,不要做個絞盡腦汁的陷害別人的人吧,要做一個憑本領脫穎而出的強者。

茶館讀書筆記5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茶館》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這三個年代。《茶館》非常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瞭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爲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裏有那麼一股傲氣,怎麼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麪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裏,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幹活就有錢拿。後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並沒有像他的好朋友鬆二爺一樣捱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 篇7

幾乎是一口氣把《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讀完,坐在書桌前,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這種感覺不是單單“震撼”二字所能囊括的。尤其是當我再次仰望星空之時,頭頂的星空早已不是兒時那個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浪漫銀河”了。此時,心中最大的一個疑問就是——“這宇宙,真的有外星人嗎?”

看似一個最簡單最幼稚的感性疑問,實際上卻已經不自覺地與“費米悖論”[1]聯繫到了一起。費米悖論闡述的主要是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按照費米的觀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各個星球,那麼,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悖論: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早於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於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爲止,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費米悖論”在天文學界廣有市場,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對此持贊成的態度。

然而,費米所提出的這種矛盾真的是無懈可擊、無法解答嗎?實則不然,劉慈欣就在《黑暗森林》中爲這個看似無法解答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可能性的答案,即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爲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在“黑暗森林法則”下,技術等級較高的文明傾向於隱藏自己,使其他文明難以探查;而暴露自己的文明在黑暗森林打擊中被消滅。生存選擇的結果是所有的文明都變得難以發現。這也就是小說中歌者的職責——“隱藏自己,做好清理”。

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極大地震撼了我的神經系統和認知體系,難道這宇宙中沒有愛嗎?難道這宇宙,他們真的等於地獄嗎?難道在蒼茫寥廓的宇宙叢林中不存在着更高等的秩序嗎?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我情不自禁地想要近距離地窺探這個黑暗、殘酷法則的裏裏外外,看看它究竟是怎麼回事。

從科幻的維度來看,當然,這也是作者在小說中的推理過程,“黑暗森林法則”起源於宇宙社會學的兩條不證自明的基本公理:其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其二,文明不斷增長與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從這兩條基本公理出發,必然得出有限的宇宙資源與無限發展的宇宙文明之間的基本矛盾。此時,作者又別出心裁地引入了兩個重要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前者是指兩個文明在沒交流前對對方猜疑,而且在不同文明交流難度非常大的宇宙中,這樣的猜疑在沒有進行交流前會一直循環下去,形成一條鏈,即猜疑鏈。具體的鏈條如下:“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爲本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她是善意或惡意的……”[2];後者是指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進而威脅到後者的生存。這種超越可能由內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發。總而言之,在這種宇宙背景下,無論是讓你知道我的存在,還是讓你存在下去,對我的生存來說都是危險的,都是違反第一條公理的。因此,在有限的宇宙資源與無限發展的宇宙文明的基本矛盾之下,不同文明基於猜疑鏈的存在和對技術爆炸的恐懼,爲了自身文明的生存,必須會選擇“先下手爲強”,即在對方發現自己或者可能威脅到自己之前,先行消滅之!顯然,作者的論證邏輯是嚴絲合縫的、站得住腳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當羅輯帶大史推導出宇宙的黑暗森林圖景時,大史在領悟的那一刻脫口而出了一句話——“黑,真他媽的黑啊”。那麼,這個“黑”字是否同樣適用於當今的人類社會呢?當今人類社會與小說中處於黑暗森林狀態的宇宙社會到底有何不同呢?

首先,劉慈欣設定的兩條公理在當今人類社會仍然是適用的,所以,當今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與宇宙社會的基本矛盾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各個文明發展的無限性與可利用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當今各國對諸如石油、天然氣等戰略性資源的爭奪即體現了這一點。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各國之間是“你死我活”式的零和關係。現今世界雖然局部衝突不斷,但是總體上仍然是以和平與發展爲主流即證明了這一點。宇宙的黑暗森林狀態要想在當今人類社會完全複製,還需要猜疑鏈的建立和技術爆炸的存在。

其次,在當今人類社會,不同文明之間的競爭雖然激烈,但是處於競爭關係的不同地球文明之間並不存在猜疑鏈,或者猜疑鏈不會像宇宙社會中不同文明之間的那般牢不可破。談及於此,很多人會質疑宇宙社會中不同文明之間的猜疑鏈——認爲兩個文明之間完全可以通過交流來消除隔閡、避免生存死局的出現。其實,這是由於質疑者忽視了不同星系文明之間的生物差異、交流成本以及可能帶來的生存威脅。在宇宙社會中,兩個文明之間動輒以光年爲單位的距離間隔、不可想象的文化隔閡以及可能達到門甚至界一級別的物種差異,都使得交流的成本極大地增加,而且交流可能引發的毀滅,對於強調生存第一的宇宙文明來說,是永遠無法承受的巨大成本。因此,宇宙文明之間的猜疑鏈一經形成就堅不可摧;反觀當今人類社會的不同文明則不然,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近在咫尺的距離,在這樣的環境下,猜疑鏈只能延伸一至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

再次,在當今人類社會,各種文明產生技術爆炸的可能性與危害性相對於宇宙社會中的不同文明而言,都要小的許多。雖然目前人類所取得的技術成就在宇宙社會中可能是低級的,但是已經足以使得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地球村”。這也就意味着,即使地球各個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於地球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聯繫日益密切,強大文明很難保持其文明的絕對先進性,弱小文明可能逐漸向強大文明靠攏卻也很難做到短期內迅速超越,進而威脅到其生存。整體而言,地球上不同文明的發展具有相對一致性,這從兩次工業革命在不同文明之間迅速傳播與蔓延即可看出。此外,對當今地球社會而言,由於全球範圍內現代文明與社會秩序的建立,技術爆炸導致的某一文明的領先也並不會對其他文明的生死存亡產生實質性的直接威脅。

最後,在當今人類社會,各種文明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套基本上可以適用整個人類世界的基本道德規範和法律準則,並且存在特定的政治組織機構來保證其實施。而這種規則及其實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地球上不同文明在生存、發展過程所產生的矛盾和摩擦,從而避免其陷入宇宙間那般只能通過“你死我活”的鬥爭來解決糾紛的不可控狀態。例如,國家主權和基本人權觀念在世界範圍內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強大文明不會隨意入侵或者毀滅弱小文明;二戰之後聯合國的建立,和平與發展的趨勢使得具有毀滅性的世界大戰基本上處於一個可控狀態。個人認爲,或許這是目前人類社會與小說中的宇宙社會最大的不同。顯然,後者是一個缺乏統一道德規範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矛盾發展成衝突甚至戰爭不可避免。於是,整個宇宙成爲一個充滿隱藏着的獵手的黑暗森林。

然而,人類卻沒有真正去珍惜這種規範和秩序所帶來的光明。小至缺乏規則意識的行人隨意闖紅燈,大至有的國家無視聯合會國憲章肆意發動戰爭,極至人類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踐踏人與自然之間脆弱的生態秩序導致自然災難頻發和大量物種滅絕,這一切的一切都揭露人性自大與貪婪的醜惡本質。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三體》中的一句警世名言——“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既然如此,在地球世界無視規則與秩序的傲慢人類,有何資格奢求在宇宙社會中繼續享受規則和程序所帶來的生存樂趣呢?那麼小說中歌者“要一張二向箔,清理用”,並以之隨手毀滅人類文明便沒有什麼值得惋惜與遺憾的。言及於此,我不得不也“跟風似”地承認——以科幻的故事來批判、警醒現實的人類,劉慈欣確實是個高手、高手、高高手!

總之,謝謝你,大劉!是你在我埋頭現實的路上,拍了拍我的肩膀,讓我仰望星空!

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_讀書筆記3000字 篇8

我們學中文的學生們讀了很多文學作品。但是,我覺得老舍的《茶館》是很特別的,讀者可以把《茶館》作爲歷史材料,就能更深的瞭解從清朝到國民黨時代人民生活上的問題。雖然這個時代不算長,只是一個人的一輩子。這段期間中國經過了好多的改變,這時候,中國是災難深重的。

從《茶館》裏,讀者不但瞭解到那時候的政治,而且也可以看到人民生活的方式。老舍先生的話劇包括了各種各樣的中國人,從有權有勢的龐太監到最可憐的康六。我想每一個讀者一定會找到一個你同情的人物。

因爲我在大學上了中國歷史課,所以我覺得《茶館》特別有意思。我們大學生唸了好多政治家的書,但是我們很少有機會學中國歷史,尤其是從老百姓的觀點。爲了徹底地瞭解中國歷史,我們應該學文學作品,雖然我念了好多歷史書,但是沒有一本象《茶館》那樣,給我那麼深的印象。我以前唸了一些有關中國政府貪污的情形。但是到我看王掌櫃被壓迫,我才明白政府的貪污到那麼厲害的程度。

美國人不容易承認共產主義有好處,現代的中國跟舊時代的中國無可比擬,在老舍先生的《舊時代的畫卷》裏,捱餓的人很普遍;賣女兒的人多,雖然我沒有看見過很富有的現代中國人,但是我也沒看到很貧窮的中國人。我覺得現在的中國是值得讚許的。

除了學中國立時以外,我也享受了學老舍的文學作品,他寫得太好了,而且真有地道的北京味兒。我真羨慕他的寫作技巧和才能。他能包括那麼多人物在一個短話劇裏。每一個人的性格分別的很清楚,他們說的話也明顯地表示他的社會地位。

因爲我是個女人,我特別對女性人物有興趣。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康順子,所以我很高興地演那個角色。從康順子的性格,讀者可以看出中國女人的能力,他受了一輩子的苦,但是他的精神還很堅強,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快樂。舊時代的女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但是《茶館》的故事也暗示這個情況會慢慢兒地改善。小花代表下一代人;雖然她是個女孩,她的父親,爺爺,和康婆婆都鼓勵她要好好唸書,我看了這些女人的情況之後,我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有一次,一個人問我:“如果你可以見到任何一個人,你想選擇誰?”我回答說,“我的曾祖母。”因爲我很想了解我家的歷史,我不知道《茶館》裏哪一個女性人物象我的曾祖母。

《茶館》裏有些語言我特別喜歡。大傻楊的話是一個非常巧妙的開幕辦法。我從來沒聽過數來寶。(我也覺得木坤演得非常好!)觀衆一看大傻楊的樣子就馬上知道當時人民的情況,在第一幕時,他說得很活潑,但是到第三幕,他的樣子是“半死半活”的。我發覺了中國人跟美國人說話的法子很不一樣,差別相當大!中國人是比較含蓄;他們常用客氣話和婉轉的話,這是中文最難學的地方!在《茶館》我們學了地道的中國人的說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兩個拜把子兄弟想娶一個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訴劉麻子他們的奇怪要求,他們當然不直說出來,反而他們說,“這兩個人穿一條褲子的交情……沒人笑話俺們的交情。”劉麻子同意,“沒人恥笑。”他們又說,“那你說這三個人的交情也沒人恥笑吧?”我也很喜歡劉麻子的反應。“平常都說這小兩口兒,小兩口兒,誰聽說過小三口兒的呢?”中文裏真有微妙的意義!

從王掌櫃的臺詞裏,我學了一些客氣話,他專門說客氣話;他自己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見着誰我都鞠躬,請安,作揖,”所以,我現在知道一些話;比方“我的臉上有光”或者“那兒的話”,我聽到新加坡人用這兩句話,所以我學到的東西真有用!

老舍先生寫的對白也包括了面譽背譭的話,比方秦二爺跟龐太監似乎彼此標榜,但是秦二爺一走後,龐太監馬上很兇地說他的壞話,顯示他看不起秦二爺。

還有一些說法我以前沒聽過的,比方說人人常稱呼“某某人的媽”,當然這也表現出大家對女人的看法:中國女人最重要的任務是生孩子!我想如果人叫我媽媽“禾火王利的媽”她一定會生氣。我們現代的中國女人堅持我們有自己的名字!

《茶館》對我來說還有另外的意義,我發現了中國人佩服“洋人”,我覺得莫名其妙。爲什麼中國人想象洋人?爲什麼中國人會想洋人比他們好?在《茶館》裏的第一幕可以看得到洋人的地位越來越高。在第一幕,馬五爺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茶客也說劉麻子的洋服,洋玩藝兒很巧妙,在第二幕跟第三幕,洋人的習慣慢慢地變成中國人的習慣,連他們的通貨也叫“現大洋”,人聽得音樂有洋味兒,不想再聽傳統的評書。小劉麻子最受洋人的影響。他說洋人的話很吃香。甚至有洋味的話比普通說的話有力量。小劉麻子說“你看人家不說‘好’人家說‘蒿hāo’”,連王掌櫃也會說外國話的“alright!”!中國人越來越脫離中國人含蓄的習慣。小丁寶乾脆說小劉麻子他的計劃用“缺

德公司”最好,我覺得太愛洋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我看這種態度的時候覺得不舒服,可能我是特別敏感的,因爲我有一些華裔美國人的朋友有這個態度。

我最同意秦二爺,我相信他的心是好,他的志願好,不管他本來那麼驕傲,我也想做社會服務的工作。我聽了秦二爺最後的幾句話我自己問“我會不會象他那樣後悔呢?”我們年輕人應該不應該聽他的勸告“吃喝嫖賭”?我的父母親常告訴我,我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秦二爺說的是實話嗎?我並不相信!

“茶館”不但是好的文學教材,《茶館》也幫助了我瞭解中國的歷史,我家的歷史和我自己的理想。並且,《茶館》給我們機會發揮我們的演戲才能。我上了三年的中文課,但是我從來沒有看過學生們對教材有那麼大的興趣。我唯一遺憾的是別的同學不全聽懂我們的表演,《茶館》真留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老舍先生是人民公認的人民藝術家,他塑造的很多任務也早已經深入人心。老舍先生早年留學英國,而他也正是在那時開始了自己的創作。

而《茶館》則是老舍先生最成功的劇本之一,這其中的故事、人物以及語言都爲人們津津樂道。

讀過《茶館》的人都知道,這個劇本是通過對一個小茶館,名曰裕泰茶館的地方所發生的故事進行描寫,從而表現出中國從清末到民國的變遷。《茶館》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各階層人民的生存狀況,不論是他們的掙扎,抑或是他們的無奈,都被拉入故事中進行生動的展示。這部戲劇彷彿是一幅萬生相,將我們完全帶入了那個年代。在這部戲劇中並沒有絕對的主人公,各個人物他們之間的關係交織成一張人物網,共同推進着這個故事前進。老舍先生好似一個可親的老者,臉上帶着淺淺的憂傷,向我們講述着那個時代的悲與喜。我想他生活在那個年代,他了解那個年代。

在小時候,我初次閱讀《茶館》時,並不能理解這其中蘊含着的深刻的哀傷。但當我長大後,再次閱讀這部戲劇的時候,卻生動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創作《茶館》時,心中既憤怒而又無奈的悲傷。

在整部戲劇中,有兩個場景是我始終都不能釋懷的。我不能理解,我不能釋懷,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中國人。

其一就是龐太監在買媳婦的時候,中間人剋扣了人家賣女兒的銀子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一絲一毫的羞愧。最終老人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養育多年的女兒。我不知道十兩銀子夠不夠養活一家人,但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只是爲了讓家裏人活下去。這到底是那個時代的悲哀,還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被賣的姑娘昏了過去,龐太監卻依舊在旁邊大聲叫囂着,“我要活的。”在姑娘醒過來的時候,龐太監大笑着說:“她又活了。”我不禁要問,這樣的姑娘,到底是人還是個玩物?既是這樣的玩物,那姑娘以後過什麼樣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想在那個年代,下層人民的生活大概皆是如此吧。貧苦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富貴人家裏的一隻狗。就像是杜甫曾經說過的,“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人活着,竟然不如一隻狗。我又不禁要問,難道只有富貴人家的孩子是孩子,貧苦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試問誰家的孩子不是十月懷胎呢?誰家的孩子又不是含辛茹苦養大的呢?

其二便是小花與爺爺告別的那一幕,我讀到了老掌櫃的無奈,也讀到了老掌櫃的不捨。可他爲了讓孫女活下去,卻也只能與她告別。這一幕與前一段寫老人賣女兒的那一幕又異曲同工之處,離別皆是爲了過活。每每讀到這裏,我都忍不住眼眶溼潤,但正當這時小唐鐵嘴便出現了,恰如其分的搞笑將氣氛重新調動起來。我想這一定是老舍先生的精心安排。但在笑過之後,心中又不免有些淡淡的苦澀。不知道到底是該笑還是該哭。正是因爲這樣見風使舵的人太多,也正是因爲這樣欺軟怕硬的人太多,才使得中國久久不能振興,甚至險些亡國。想到這些,在看到這個本應搞笑的人物,又怎能笑得起來?

當然,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同樣還有劇中充滿京味的語言,每次讀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我都忍不住嘴角牽動。因爲在他的作品中,那些早已沉睡多年的北京土話又變得活靈活現起來。兒化音加的恰到好處,老北京人的幽默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總是在腦海裏想象着一個慈祥老者的形象,將聽過的故事用口語化到極點的北京土話一一娓娓道來。

在《茶館》中,大力媽向老掌櫃道別的時候說的“硬硬朗朗兒”,老掌櫃在請客人落座時說的“您請着”都蘊含着濃郁的老北京特色。就像飄香的炸醬麪,就像濃郁的豆汁,就像蜿蜒曲折的衚衕,這都是屬於老北京獨一無二的味道。老舍先生作爲一位地道的京城作家,作爲一位血統純正的旗人作家,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最地道、最純正的北京。

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爲下一頓飯在哪裏而擔憂。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這一篇《茶館》道盡了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而這些歷史的滄桑也終將伴着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

老舍,《茶館》,無可復加的戲劇傑作。讀過很多遍,也看過電影,有人稱它爲三個黑暗時代的送葬曲,揭露了種.種不公平的社會現實。而那張掛在茶館裏的“莫談國事”的大字如同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招牌在掌着市儈百姓的嘴,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上臺的人物所發生的故事,無論悲喜,只要追溯一下因爲所以,總是那檔子破國事,萬花筒也好,西洋鏡也罷,茶館就是如此一個社會矛盾集中的體現,跑不了。

至於劇情的再現此處就不表了,王利發劉麻子等一摞人物已經隨着這部經典作品一遍又一遍的被閱讀被再現深深紮根於讀者的心中,我看來,《茶館》的大範圍傳播有兩個原因。一方面,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與作者蜚聲海內外的名望互爲表裏有着互相宣傳的意味,另一方面,《茶館》通俗易懂的語言也在傳播上提供了客觀性的便利,就像讀完《水滸傳》總能說上句“賊廝鳥”,連我不喜讀書的朋友看完《茶館》也能津津樂道幾句:“屌!揍他個小舅子!”

這幾句隨不登大雅之堂,然而頗具江湖之風市井之氣,作品中常含有這類平易近人的詞語,自然能較爲簡易地被大部分讀者所接受和認識。在《茶館》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話是劇末了,常四爺的那段感嘆:“我自己呢?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

我竊以爲,這句話,可以當做劇中大多數人物心聲的總結。常四爺不必說,一輩子不服軟,敢作敢當,看不慣洋人願自食其力;深究王利發,也可以歸納於這句話之中的,在這個人物避重就輕,懦弱無奈的背後,是對和平年代的單純嚮往,是對國泰民安的一種本能渴望,而這種嚮往與渴望在羣魔亂舞的社會現實中被壓抑,被限制,使其產生了對於政治的恐懼心理,對於時局的迴避態度。除了趁亂而起的既得利益勢力,無論是革命者,農民,民族資本家,都抱着一定的拳拳愛國之心,而《茶館》以描述這些人的冷暖人生,悲痛無奈,將社會之狡詐黑暗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些《茶館》的品鑑者將老舍歸結爲“他是一個嘲諷舊世界腐朽生活的能手,卻是描寫新生活的蹩腳者。”將《茶館》的意義歸結爲“《茶館》是反映北京小市民生活的傑作。這部作品通過揭露鞭笞舊世界的腐朽黑暗,從而,從側面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這是作品的潛在主題。”我覺得都是非常的不科學的,在第一點上,描寫新生活的任務不應該也不合適存在於《茶館》的歷史背景之中,《茶館》的三幕劇分別處於戊戌維新失敗後,北洋軍閥割據時期與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這些時候,時局混亂,中國都是處於一種對於前途摸着石子過橋的階段,茶館位於的北平更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因爲它具有的強烈的政治意義,意味着北京的政治立場的轉變必須是陣痛而不是循序漸進,既黑又紅的重疊一來不符合歷史背景也平白增加了寫作的難度。可能很多人抱着“不破不立”的想法,而強加給了這個時代以展示革命力量的責任,在我看來,這已經違反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了。

第二點,雖然老舍對於舊社會的種.種不公有着深惡痛絕的鞭笞,但在這部話劇本身看來,並沒有明確的政治指向性,所謂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命題確實是穿鑿附會上的。王利發不是潘冬子,沈處長也不是胡漢三,《茶館》中百姓與官員政治力量的對立並不是對等的,也沒有什麼逼急了走上革命道路的義舉,而是一種更爲典型的上下級被壓迫的關係。這種不平等的關係,更具有普遍性,因爲無論是軍閥還是國民政府,都是國家的掌控者,是一種暴力的象徵,反抗的代價是巨大的,甚至是戲劇中可通過閱讀預見的。因此王利發最後的自盡也並非什麼無聲的抗議,而是無奈的自絕。倘若非得加上點紅色氣息,那也得再寫部什麼《康大力智取沈處長》才行。在《茶館》的劇本當中,應該說是見不到的。

雖然《茶館》並沒有展示出太濃厚的作者的政治立場,但是它所展現的階級矛盾,社會矛盾,依然可作爲我們政府部門管理工作時候現在值得借鑑參考的案例,宋恩子吳祥子這類仗權魚肉的惡霸現在有沒有?唐鐵嘴這樣的封建餘毒清沒清?說不好,也不能亂說,然而我們理論上可以開誠佈公地去談,因爲現在這可是人民內部矛盾。至於管理的效果如何,那也不妨留心一些坊間有沒有大傻楊這樣打竹板的調侃世事的段子,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愛恨情仇皆故事,止不定調研出個猛料,百姓的生活也就能更太平些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