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做好羣衆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3W

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緊緊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時期踐行黨的羣衆路線的長效機制,着力解決如何激發內在動力、如何推動有效落實、如何完善實現方式三大問題。

關於如何做好羣衆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在價值層面,突出宗旨意識和羣衆觀點教育,解決內在動力的問題

羣衆路線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來自我們黨的實踐自覺,也來自我們黨對實踐認識的理論自覺。這是一個實踐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一個認識不斷昇華的過程。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進行一次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羣衆觀點的再學習、再教育、再武裝。這種再學習、再教育、再武裝,既要着眼於認識層面,又要跳出認識層面,從確立信念、構建文化、知行統一等三個方面加以強化。

促進認識到信念的轉化。對黨的羣衆路線,現在缺的不是“認識”,而是“信念”。講到黨的羣衆路線,似乎都耳熟能詳,“講”得非常好,“說”得很到位。但在不少黨員幹部中這種認識並沒有真正在思想深處紮根,並沒有做到真講、真信、真遵守、真落實。信念是一種更牢固、更穩定、更持久的認識。從認識轉化爲信念,最爲關鍵的是要促進思想理論的自覺。要緊緊圍繞“爲了誰、依靠誰”這一根本問題,深入進行唯物史觀和黨的性質、宗旨教育,幫助廣大黨員幹部真正確立起馬克思主義羣衆路線的基本觀點。要用好歷史這本“最好的教科書”,從1940年陳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風和《甲申三百年祭》,從1945年毛澤東和黃炎培的“週期律”對話到1949年的“進京趕考”和“兩個務必”,從上世紀50年代一代新風的開創到後來的曲折探索,從“文革”的重大挫折到改革開放以後不靠“運動”靠“制度”的新路……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深刻地啓示我們:我們黨的發展、成長始終與黨的羣衆路線相伴隨行,羣衆路線貫徹執行得如何,直接決定我們黨的興衰成敗。此外,還要結合現階段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的深刻變化,黨員隊伍尤其是幹部隊伍結構的深刻變化,長期執政條件下黨所面臨的“四大危險”“四大挑戰”以及黨的作風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的高度,把這個問題講到位、講清楚。

促進認識到行動的轉化。踐行黨的羣衆路線重在實踐。檢驗黨的羣衆路線貫徹得如何,不僅要看“說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幫助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實現由“知”到“行”的轉變,實現在理論自覺、文化自覺基礎上的實踐自覺,做羣衆路線的自覺踐行者。堅持以科學認識引領實踐、指導行動,不擺“花架子”、不搞“一陣風”、不做“應景文章”,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深入生活,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心裏裝着羣衆、凡事想着羣衆、工作依靠羣衆、一切爲了羣衆,多幹讓人民羣衆滿意的好事實事。堅持在實踐基礎上不斷豐富和深化對黨的羣衆路線的認識,更加自覺地從根本立場、世界觀和黨性高度上牢固確立宗旨意識和羣衆觀點,實現“內化於心”與“外化於行”的有機統一。

在實踐層面,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解決有效落實的問題

踐行黨的羣衆路線,要與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相結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面向羣衆、面向基層、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問題意識”,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着力解決影響黨羣幹羣關係、影響羣衆切身利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

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相結合。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是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爲、解決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的社會管理面臨許多新的課題和嚴峻的挑戰。社會的主體是人,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貫徹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羣衆工作作爲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來抓,積極探索結合社會管理加強和改進羣衆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要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引導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發揮羣衆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性作用。要圍繞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這一主題,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羣衆合法權益。

與解決人民羣衆切身利益問題相結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要把黨的主張與人民羣衆的意願更好地結合起來,把黨的政策與人民羣衆的利益更好地結合起來,把黨的目標與人民羣衆的追求更好地結合起來,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羣衆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羣體的特殊利益的關係,統籌兼顧各方面羣衆的利益關切。以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爲重點,堅決糾正損害羣衆利益的不正之風。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在住房、就業、教育、醫療、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徵地拆遷、涉法涉訴等羣衆關注度高、與切身利益聯繫緊、關乎社會和諧穩定的實際問題。

在制度層面,不斷完善體制機制,解決實現方式的問題

堅持黨的羣衆路線,關鍵在於建立長效機制;長效機制的建立,關鍵要解決制度層面的問題。要在政治制度、幹部制度、組織制度的整體框架內形成良性互動,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約幹部權力的“鐵籠子”與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發揮綜合效應,使黨的羣衆路線獲得有效的實現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真正成爲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羣衆路線,密切黨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充分發揮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得以實現。人大代表要樹立羣衆觀點,真心誠意地對人民羣衆負責,密切聯繫羣衆,與羣衆打成一片,與羣衆廣交朋友,圍繞羣衆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同時,要發揮人民代表的橋樑紐帶作用,積極參政議政,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積極迴應人民羣衆的關切。

幹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幹部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要提高制度設計的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完善幹部評價體系,不僅要看領導幹部會不會抓經濟發展,更要看領導幹部會不會做羣衆工作、會不會抓社會管理,不僅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民生賬、發展成本賬、羣衆滿意賬。進一步改革幹部評價機制,逐步改變幹部考覈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會組織和社會公衆相對“缺位”的狀況,真正把對幹部的評判權交給廣大人民羣衆。完善權力約束機制,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引導廣大幹部敬畏手中權力、慎用手中權力、用好手中權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組織制度方面,加快構建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黨羣幹羣關係不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廣大人民羣衆評價黨的作風,是從一個個“具體”的個體出發的,正是這一個個具體的“個體”狀況,構成了黨的作風建設的“整體”風貌。黨要完成歷史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首先必須始終保持黨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體現在組織建設上,不僅要重“量”,更要重“質”。一方面,要嚴把“入口關”,針對“有的黨組織對發展黨員把關不嚴,發展黨員質量需要提高”的狀況,進一步收緊入口;另一方面,按照黨的xx大“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的要求,加快構建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暢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漠、組織紀律不強,甚至思想蛻變、腐化墮落的黨員”及時清理出黨的隊伍,切實增強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爲人民執好政、掌好權、服好務。

範文二

做羣衆工作的態度決定做羣衆工作的成效。做好了羣衆工作,能調動人民羣衆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人民羣衆能釋放出不可估量的正能量。羣衆工作做不好,那就會適得其反。

做好羣衆工作,要有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熱心羣衆工作,耐心做羣衆工作,是從心理上接受羣衆的具體表現。沒有耐心,就很難體現出愛心;沒有愛心,羣衆就很難體會到真正的關心。作家冰心說得好:“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我們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只有心中有愛,才能真正貼近羣衆、關心羣衆,才能解決好羣衆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找準羣衆工作的切入點,用心體驗羣衆生活,用心感受百姓疾苦,只有心向羣衆,才能把羣衆工作做好。

用熱心和耐心貼近羣衆的身。羣衆在我們心裏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羣衆心裏的分量就有多重。做好羣衆工作要貼近羣衆的身,要以焦裕祿同志和蘭考人民一起治理風沙爲榜樣,不嫌羣衆的事情麻煩,不嫌羣衆的話語逆耳,不嫌羣衆的衣着不潔,不嫌羣衆的房屋低矮,和羣衆近距離接觸、零距離相處。

用熱心和耐心讀懂羣衆的心。真心實意地紓民困、解民憂、排民難,首先要讀懂羣衆的心,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入手,滿足羣衆的需求,實現羣衆的願望,維護羣衆的利益。這樣,羣衆就會把心交給你,真心實意配合你,我們的工作就會得心應手。

用熱心和耐心溝通羣衆的情。放下架子,耐着性子,平等交流,溫情融合,和羣衆坐在一起,拉家常、談家事,把羣衆當家人,我們的工作就會得到羣衆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幹羣關係改善了,黨羣關係密切了,我們的工作就會突飛猛進。

用熱心和耐心凝聚羣衆的神。我們要帶着深厚的感情,走到羣衆中去,集思廣益,化解矛盾。始終植根於人民羣衆之中,滿足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更好地爲人民羣衆服務,凝聚羣衆幹事創業的精神,調動羣衆的積極性。

羣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民心工程,來不得半點虛誇,更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只有傾注熱心和耐心,才能把羣衆的思想做通,把羣衆工作做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