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逝世10週年的心得體會感想隨筆5篇精選

來源:瑞文範文網 3.67K

20xx年10月31日,是錢學森逝世10週年 。他少學有成,遠赴重洋蔘物理之奧,而立之年便成爲一流火箭專家;美國人說他抵得上5個師,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他被軟禁5年,用香菸紙發出求助信,周總理過問才得以脫身。五年回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錢學森逝世十週年的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錢學森逝世10週年的心得體會感想隨筆5篇精選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心得

總有一種信念,能夠跨越時空,鑄就世界科技的高峯;總有一種精神,能夠歸於永恆,照亮民族復興的征程。

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紀念日。前不久,“愛國知識分子的傑出典範——錢學森生平事蹟展”在京揭幕。錢學森以其傑出高超的才能、堅定不移的信念、坦蕩寬廣的胸懷,爲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1991年10月16日,國務院、xx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這是共和國曆史上授予中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錢學森是這一榮譽迄今唯一的獲得者。錢學森曾動情地說:“我作爲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爲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後對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滿意的話,那纔是最高的獎賞”。今天,錢學森精神成爲我們勇攀科技高峯的寶貴財富。

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中11個“第一”,錢學森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如果沒有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人打造的國之重器,就很難有科技強國的中國力量、邁向太空的中國高度。今天,站在大師們搭建的科學雲梯上,身處前輩們創造的良好環境中,我們應倍加珍惜,更加奮進,將中國的科技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我們應該如何迎接21世紀?”心懷世紀之問,錢學森從一線退下來以後,重新回到了學術理論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昭示未來的新理論,爲我們勾勒了一幅宏大的戰略願景。正是得益於錢學森的戰略遠見,中國不斷在世界航天史和科技史上,刷新了中國紀錄、創造了中國奇蹟。如今,我們有責任接力回答世紀之問,用更多創造超越歷史、引領未來。

錢學森常說:“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國際科技競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還不牢固,創新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正所謂“變能啓盛,唯變不破”,廣大科技工作者只有心懷“敢爲天下先”的雄心壯志,培育“會當凌絕頂”的戰略視野,才能創造出“非對稱性”的殺手鐗,中國科技也才能真正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晚年的錢學森曾回憶說:“我爲什麼要走回歸祖國這條道路?我認爲道理很簡單——鴉片戰爭近百年來,國人強國夢不息,抗爭不斷。革命先烈爲興邦,爲了炎黃子孫的強國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血沃中華熱土。我個人作爲炎黃子孫的一員,只能追隨先烈的足跡,在千萬般艱險中,探索追求,不顧及其他。”我們當如錢學森那樣,把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作爲始終不渝的信念,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專業之能融入偉大事業之中。

今天,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征程上,前路挑戰如荊棘密佈,但看我輩披荊斬棘。廣大科研工作者當發揚錢學森精神,立志成爲科研尖兵,建功立業新時代,一個接一個地突破核心技術以實現“彎道超車”,在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奏響最強音。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有感

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相比,當下無疑是一個信息爆炸、物質過剩的時代。在這樣的氛圍中,許多人的內心充滿了迷茫。

我們總說,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國,但傳統文化在歷經千百年的風雨之後,到了當代,似乎同人們的內心一樣有些搖搖欲墜。

在這個躁鬱時代裏,我們急於拋棄自己的根基,卻忽略了描摹世情。

舉目四望,衆聲喧譁的當下,多的是所謂的「專家」,而少見真正的「知識份子」,多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頹廢的犬儒主義者」,卻少見躬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師。

但當我們靜下心來,逆着中國百年凝目回望,歷史煙塵處,依稀有一羣孑然挺立的身影,閃爍光芒。

中國航天工程之父——錢學森就是這浩瀚羣星中熠熠生輝的一位巨匠。

他曾懷着深切沉痛的現實關懷,提出令人振聾發聵的問題:“爲什麼我們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爲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時至今日對於科技創新、對於教育模式,教育界、科學家乃至整個社會仍舊在不斷思索中前行。

10月31日是錢學森先生逝世10週年的日子,於迷惘中求索的我們不妨通過一則傳記回溯錢學森的一生。從他獨立的人格魅力,曲折的過往經歷中尋覓答案。

【歸國!錢學森的堅定選擇】

1955年9月17日,美國洛杉磯港口,“克利夫蘭總統”號整裝待發,錢學森一家早早來到了碼頭。加州理工學院的同事們趕來歡送,各大報紙的記者們也蜂擁而至。

錢學森身穿西裝,打着領帶,微卷的頭髮從前往後梳,露出欣慰的笑容;妻子蔣英,深色套裝上彆着一朵胸花;7歲的兒子錢永剛理着平頭,穿着短褲和條形襯衫,還打了一個領結,外套則是一件白夾克;5歲的女兒錢永真,一頭短髮,額前劉海整整齊齊,穿着白色的外套及蓬裙,手上抱着一個洋娃娃。

錢學森客氣地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我非常高興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國,我已經被美國當局刻意地延誤了回祖國的時間,其中原因,建議你們去問美國政府。將來我要竭盡全力,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的同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這一天,恰是錢學森與蔣英結婚8週年的紀念日,也是歷經5年磨難,他們終於盼來的時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激動不已,對夫人蔣英說:“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準備回去了。”此時的美國,麥卡錫主義逐漸興起,錢學森受到審查並被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

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Dan A. Kimball)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寧可槍斃了他也不能讓他回國。”

1950年,錢學森上港口準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了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的1.5萬美金鉅額保釋金後纔將其釋放。海關還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美國檢察官再次審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後,才證明了他是無辜的。

錢學森在美國受迫害的消息很快傳到中國,經周恩來的努力,甚至包括了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爲交換,1955年10月1日清晨,錢學森一家纔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

一心阻撓他回國的丹尼·金布爾則憤怒不已,他說:“這是美國所做過的最愚蠢的事情之一。”

【利在天下必謀之】

1920xx年12月,錢學森生於上海租界一所教會醫院,爲古代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錢氏家訓告誡子孫,“愛子莫如教子,教子讀書是第一義”“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影響深遠。

父親錢均夫幼入私塾,是清末秀才,後赴日本求學,曾擔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與魯迅是好友和同事。母親章蘭娟是大家閨秀,溫柔謙恭,喜愛荷花。

錢學森出生後不久,隨父母回到了老家杭州市小營巷。1920xx年初,父親北上赴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視學之職,錢學森隨家前往。

父親對錢學森的教育甚爲用心,沒有將其送入私塾,而是入具有現代教育精神的蒙養園學習。

5歲時,錢學森看《水滸傳》,雖然看不懂,但對書中的梁山好漢很神往,天真地問父親:“英雄好漢真的是天上的星星下凡嗎?”父親回答,那只是傳說,但只要好好讀書也能成爲英雄好漢。

父親還專門請來頗有名氣的美術老師高希舜教他學習畫畫。錢學森曾深情地說:“我的第一位老師是我的父親。”

1920xx年,不滿6歲的他進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國小校(北京第二實驗國小的前身),年齡最小,但成績卻名列前茅。兩年後,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給年幼的錢學森心底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深刻烙印。

1920xx年,他升入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校附屬中學,感受着濃厚的民主、開拓、創造風氣。此時的中國處在動亂時代,中國應該往何處去,成爲他思考的問題,“在附中上學,都感到一個問題壓在心上,就是民族、國家的存亡問題”。

錢學森漸漸樹立起“實業救國”的人生抱負,將“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作爲學習的榜樣和偶像。

1920xx年9月,錢學森以總分第三名的成績,考入了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5年後,他以全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本可以十拿九穩地在鐵道部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此時,繼續探求“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道路的錢學森,決定轉向航空工程專業。

他要像中國航空先驅馮如一樣,走“航空救國”的道路。

1934年暑假,他考取了清華大學庚款留學公費生。1935年8月,他從上海登上了“傑克遜總統”號郵輪,前往美國西海岸的西雅圖。他特意隨身帶上了兩塊白絲手絹,上面有母親章蘭娟親手繡的荷花。

【一顆明亮的星】

1935年9月,錢學森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僅1年後便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勤學上進的他,常常是一個人獨行,當年的一些同學曾回憶:“錢是一個不愛說話又比較害羞的人。”

其間,有一位美國同學當着他的面,恥笑中國人抽鴉片、裹腳、不講衛生、愚昧無知等等,他聽了很生氣,當即向對方挑戰:“我們中國作爲一個國家,是比你們美國落後;但作爲個人,你們誰敢和我比?到學期末了,看誰的成績好?”對方聽了,啞口無言。

1936年10月,個性倔強的錢學森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爲世界著名科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學生。他接受了導師的建議,專攻高速空氣動力學,這是當時航空領域最前沿的重大課題。

馮·卡門曾這樣評價這位學生:“他的這種天資是我不常遇到的。我發現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賦的數學才智。人們都這樣說,似乎是我發現了錢學森,其實,是錢學森發現了我。”

經過兩年艱苦的努力,錢學森成功解決了飛機高速飛行時機身、機翼會變形的數學計算難題,即著名的“卡門—錢近似”公式。

1939年夏,錢學森獲得了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此時,國難危急,馮·卡門極力勸他留下來:“在美國做科學研究,也能加強反法西斯的力量。”

此後,師徒二人共同投入到美國研製火箭和原子彈的計劃中,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難以言狀的默契。他們親手組建起來的實驗室,成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簡稱JPL。

1945年4月,蘇聯和美國軍隊相繼攻到柏林城下,納粹德國即將戰敗。美國國防部立即派出科學諮詢團一行36人趕往德國,力圖搶在蘇聯人之前,審訊爲德國服務的科學家,特別是火箭方面的科學家。

馮·卡門擔任團長,佩戴少將軍銜,34歲的錢學森也是成員之一,被授予上校軍銜。

此次納粹德國之行,錢學森的心靈受到強烈衝擊,他不僅感受到先進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更目睹了侵略戰爭對人類的危害。

後來,科學諮詢團提交了一份名爲《邁向新高度》的考察報告,共13卷,錢學森執筆完成了其中的5卷共7個部分。

這份報告成爲美國戰後火箭、導彈、飛機長遠發展計劃的重要藍圖,爲美國空軍未來50年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密爾頓·維奧斯曾評價道:“錢學森是幫助美國成爲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的銀河系中的一顆明亮的星。”

【中國航天之父】

1947年,短暫回國的錢學森在上海與蔣英結婚,之後共赴美國波士頓市。錢學森的父親錢均甫與蔣英的父親蔣百里早年是密友,後同赴日本求學。錢均甫日後成爲著名教育家,而蔣百里日後成爲著名軍事學家。蔣英曾前往德國學鋼琴,後則轉到比利時學習演唱,並在1946年回國,還舉辦了自己的演唱會。

1950年8月,正當錢學森一家正準備離開美國之際,美國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扣留了他們,長達5年之久。

在這段灰暗的日子,錢學森吹竹笛,蔣英彈吉他,兩人共同以音樂來排解內心的寂寞與煩悶。漸漸地,家境狀況變得很糟糕,作爲大家閨秀的蔣英,毅然辭退了女傭,一個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從而也放下了她熱愛的歌唱事業。

夫妻二人患難與共,她說:“你的決定是正確的,我永遠伴隨在你的身邊!”

正是這段時間,錢學森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工程控制論》。

回國後,錢學森將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xx年,被譽爲“中國航天之父”。毛澤東曾說:“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5個師,在我看來,對我們說來錢學森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蔣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是權威教授、著名音樂教育家。兩人共同走過62年風風雨雨,彼此用一生堅守了愛的承諾。

20xx年年初,97歲的錢學森被央視“感動中國”組委會評爲20xx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之一,夫人蔣英代臥病在牀的他到現場領獎。

頒獎詞寫道:“在他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錢學森晚年,除了繼續關注科學發展以外,還對教育問題格外關心。

20xx年7月29日,溫家寶在看望他時,錢學森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回過頭來看,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爲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他神情沉重,坦誠地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提出的這個“很大的問題”,被國人稱爲“錢學森之問”。

20xx年10月31日上午8時6分,錢學森逝世,享年98歲。11天后,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給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出一封公開信:“是時候直面“錢學森之問”了!”

身爲中國科學界的大師,跌宕一生的錢學森發出世紀之問,延續着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精神,直面當今中國的痛點與困境,時至今日仍振聾發聵,催人警醒。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體會

早在中學時代,錢學森就樹立了努力學習、振興中華的信念。那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政府腐敗、外敵入侵,這一切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心,勵志要好好學習,改變國家任人欺凌的面貌。

1935年8月,錢學森作爲一名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曾擔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由於發表了“時速爲一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爲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在美國是一個屈指可數的傑出人才。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商量着早日趕回祖國,爲自己的國家效力。

然而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爲首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並在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僱員效忠美國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熱。錢學森因被懷疑爲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這使他非常氣憤。錢學森以此作爲要求回國的理由。

然而,錢學森萬萬沒想到,他的回國之路那麼漫長!1950年,錢學森來到當地港口準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從此,美國對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的1.5萬美金鉅額保釋金後他才被釋放。後來,海關又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他們硬說裏面有機密材料。其實,在打包之前,錢學森已叫他們檢查過。美國檢察官再次審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後,證明他是光明磊落的。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1955年8月4日,錢學森終於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人們都說,由於以錢學森爲代表的一批優秀科學家回國效力,中國的導彈、原子彈發射時間至少向前推進了20xx年。

“我要盡最大力量來建設自己的國家,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有尊嚴的生活。”

錢學森說到,也做到了。

在新華社對外公佈的《錢學森同志生平》中,概括了他的11項“第一”——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發射,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中國第一次潛艇水下發射導彈……

這些“第一”,劃時代地改變了中國,也劃時代地改變了世界!上面那張照片,是錢學森戎馬生涯中留下的唯一一張敬軍禮的照片。

這張照片,向我們定格了一個彌足珍貴的歷史瞬間,也向人們展露了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另一個本色身份——共和國軍人。

那一天,是1980年6月5日,錢學森登上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看望剛剛從南太平洋執行中國首枚洲際導彈發射測量任務凱旋的船員們。

一個軍禮,一個瞬間,轉眼間過去36年。

就在錢學森敬這個軍禮那年,美國記者羅伯特·克萊伯這樣寫到:“正是因爲有了錢學森……他負責研究的火箭,正在使中國成爲同蘇聯、美國一樣能把核彈頭髮射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國家。”

其實,對於錢學森的價值,早在1950年,美國時任海軍部副部長金貝爾就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無論在哪裏,一個錢學森都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對此,毛主席則說:“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5個師,在我看來,對我們來說錢學森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錢老的價值是非同尋常的,是全世界矚目的。

這些老一輩的科學家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帶着新中國艱辛成長的民族記憶,也是我們這個多災多難民族百年苦難輝煌的親歷者、見證人。

這些老一輩大師已逝,而我們這一代的責任更重。

今天,各行各業都有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大師”“大家”的稱謂也不絕於耳,但何謂“大師”?取得巨大成績就是大師嗎?大師又該起到怎樣的示範引領作用?

從錢老身上引發的思考,並不因爲時間的流逝而淡去,反而歷久彌新,思緒綿長。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感想

逝世20xx年,“錢學森精神”仍然在他摯愛的祖國大地傳揚。

“錢學森同志是我黨難得的政治上成熟的戰略科學家,中國人民忠誠的兒子。我冒昧地將他的品德和精神概括爲‘錢學森精神’,殷切地期望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錢學森同志爲榜樣,向錢學森同志學習。”20xx年,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勁夫首次撰文提出“錢學森精神”。自此,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斷追尋這位卓越科學家的偉大事蹟,樹立起爲國爲民的理想信念。

赤子歸國 爲人民奮鬥不息

“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起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的同胞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炎炎夏日,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東北角,一座現代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錢學森圖書館。這句鏗鏘之言,懸掛在館內。

在錢學森圖書館,陳列着一批珍貴文物。一封錢學森寫給陳叔通的求援信,信裏“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的話語,至今讀來仍可以感受到他濃厚的赤子情懷。

這是一條崎嶇艱險的回家路。連行李都已經託運,即將踏上飛機的錢學森卻被迫留在異國他鄉長達5年,經歷了拘留、監視的屈辱,他和妻兒甚至還被限制了自由。

一片丹心向祖國,錢學森終於尋得機會,將寫在香菸紙上的求援信送回祖國,並最終回到了中國。他後來回憶說:“我爲什麼要走回歸祖國這條道路?道理很簡單。鴉片戰爭近百年來,國人強國夢不息,抗爭不斷。革命先烈爲興邦,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血沃中華熱土。我作爲炎黃子孫的一員,只能追隨先烈的足跡,在千萬般艱險中,探索追求,不顧及其他。”

新中國成立之初,錢學森、鄧稼先、李四光、華羅庚、郭永懷等懷着對新中國的美好憧憬,歷盡艱辛迴歸祖國,以白手起家的勇氣奠定了我國多項科學技術研究的基礎,開創了多領域科技應用的新局面。

“作爲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爲人民服務”這是錢學森堅守了一輩子的信念,踐行了一輩子的原則——爲人民奮鬥。

這位愛國、愛人民的科學家,也被人民深深愛戴着。20xx年,一項調查顯示,88.8%的人認爲錢學森身上最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質是愛國,85.3%的人感動於錢學森衝破阻力毅然回國。

“一個國家沒有科學技術,就會貧窮落後,在錢學森等科學家身上凝聚着赤誠爲國的報國情懷,他們回到國內報效祖國,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這是非常不得了的。”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表示,這值得大家不斷學習。

殫精竭慮 樹立起創新豐碑

“新一代航天人傳承了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中國航天事業以及建設科技強國的未來,一定是非常光明的。”在朱樅鵬看來,以錢學森等“兩彈一星”元勳爲代表的知識分子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自己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在老一輩科學家開創的基礎上,儘快趕上世界科技水平,“讓中國的科技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在沒有充分資料可查、沒有現成模式可依的情況下,錢學森創新性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研製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訂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發展規劃。

錢學森數十年如一日緊跟科技發展前沿,即使到了高齡也從不間斷,從不鬆懈,從不放棄,爲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時刻保持對科學技術的高度敏感性而不懈努力。

據錢學森圖書館工作人員汪長明記述,錢學森“一生的研究手稿數萬頁,剪報數百袋,出版著作數十部,參閱過的書籍數萬本,真可謂博大精深,浩如煙海。”龐大的數字背後是錢學森突破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式束縛、探索科學新領域研究科學前沿問題的敢爲人先、敢於超越的勇氣和毅力。

在航天領域的卓越成就沒有讓錢學森停下創新的腳步。在漫長的科研生涯中,錢學森始終在探索科學新領域,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他將技術科學思想方法推廣到其他工程領域,創建了“工程控制論”和“物理力學”兩門新的技術科學。

“當深度參與到國家科技進步的進程中,我覺得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談及從事科研的初衷,“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潛航員葉聰說,作爲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我們已做好一切準備,傳承老一代科學家愛國奉獻精神,知行合一,做好本職工作,將個人的理想奮鬥融入祖國建設中。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紀念

20xx年10月31日,是錢學森逝世10週年 。在他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20xx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向錢學森先生學習,要學習他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錢先生在每做一個課題,從查閱調研大量文獻資料、理論模型的提煉和建立,直到與實驗結果的對照,其中的每一步驟,甚至一筆一劃、一點一滴,他無不工整認真、一絲不苟。他從不滿足於一般性的理論推導,而是一定要通過數值計算和實驗結果相對比,使理論得到驗證。一旦發現有誤,便進行修正,甚至推倒重來,直到得到滿意的結果爲止。

學習中,我們常常爲那眼花繚亂的“數字迷宮”而不知所措;爲那背不完的英語單詞而心煩意亂,爲了那令人頭痛的作文題而抱怨不已。讓我們把對錢老的感動化爲實際的行動吧!學習錢學森爲中國的航天事業不斷攀登、刻苦攻關的精神。“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迎來“梅花撲鼻香”的豐碩成果。

向錢先生學習,學習他對祖國、對人民無限忠誠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主題班會,我們瞭解到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誕生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商量着早日趕回祖國,爲自己的國家效力。然而,錢學森萬萬沒想到,他的回國夙願竟釀成了一場劫難!美國海軍部次長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 從此,美國對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他歷盡艱辛回到祖國的懷抱,終於實現了報國之志。

而通過而後錢先生在美國的經歷更能看出他的赤子之心:“因爲在美國,一個人參加工作,總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險公司,以備晚年退休之後用。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一塊美元也不存,他們感到很奇怪。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爲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錢先生的赤子之心可見一斑,他無愧爲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我們身上永遠流着的是龍的血脈,說的是字正腔圓的中國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