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逝世10週年心得體會感想隨筆範文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7W

20xx年10月31日,是錢學森逝世10週年 。他少學有成,遠赴重洋蔘物理之奧,而立之年便成爲一流火箭專家;美國人說他抵得上5個師,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他被軟禁5年,用香菸紙發出求助信,周總理過問才得以脫身。五年回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錢學森逝世十週年的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錢學森逝世10週年心得體會感想隨筆範文精選5篇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心得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曾經形容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被軟禁5年,用香菸紙發出求助信,周總理過問才得以脫身......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20xx年10月31日,錢學森同志逝世。故人已去,但錢老說過的那些話你可曾記得?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1935年8月,錢學森作爲一名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曾擔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由於發表了“時速爲一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爲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在美國是一個屈指可數的傑出人才。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商量着早日趕回祖國,爲自己的國家效力。然而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爲首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並在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僱員效忠美國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熱。錢學森因被懷疑爲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這使他非常氣憤。錢學森以此作爲要求回國的理由。

1950年,錢學森來到當地港口準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從此,美國對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的1.5萬美金鉅額保釋金後他才被釋放。後來,海關又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他們硬說裏面有機密材料。其實,在打包之前,錢學森已叫他們檢查過。美國檢察官再次審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後,證明他是光明磊落的。1955年8月4日,錢學森終於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1955年10月,錢學森一家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僅僅一個月後,錢學森就深入東北地區的有關廠礦、大學和研究所考察調研。在訪問哈軍工時,院長陳賡大將從北京飛抵哈爾濱,與錢學森商談研製導彈事宜

錢學森(生前採訪):“他就問我,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我那個時候正憋着一肚子氣,中國人怎麼不行?所以回答很乾脆,我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陳賡大將聽了以後非常高興,說好極了,就要你這句話。”

1956年2月,錢學森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爲我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創建與發展提供了極爲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10月8日,是錢學森回到祖國一週年的日子。這一天,由錢學森受命組建的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20xx年之後,1966年10月,兩彈試驗結合成功。從此,中國的核導彈終於具備了威懾與實戰能力。

“我這一輩子已經有了三次非常激動的時刻。”

在一次採訪中,錢老表示:“我這一輩子已經有了三次非常激動的時刻。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許回國了,我的恩師跟我說:'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 我一聽他這句話我激動極了;第二次心情激動(是)在建國十年的時候(被)接受爲中國共產黨的黨員,我心情是非常激動的;第三次心情激動,(是)讀了《史來賀傳》的序......”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有感

爲紀念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逝世十週年,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27日舉辦學術研討會、主題座談會等系列活動,通過回顧錢學森愛國奮鬥、功昭德重的一生,重溫他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和超凡脫俗的精神品質。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進一步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爲核心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學習以錢學森爲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初心爲國、科學報國”的使命擔當。

專家學者齊聚錢館,共議“錢學森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0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主辦的“錢學森與當代中國”第二屆論壇暨“錢學森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在開幕致辭中表示,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創業奠基人和技術領導人,他畢生追逐科學報國夢想,爲中國的科技事業、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堪稱老一輩愛國科學家羣體中以身報國的典型代表。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剛表示,本次研討會既是向歷史致敬,也是向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致敬。海外知識分子回國參加祖國建設是黨史、國史研究的重要課題。1949年到1957年,共有2500餘名海外知識分子響應國家號召,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爲國家建立起完整現代工業體系、現代科研體系和現代高等教育體系。錢學森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深挖錢學森精神內核,推進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弘揚

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名譽院長劉吉、xx科技委大校、錢學森原祕書顧吉環、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則淵、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原院長孫東川、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黨委書記胡士強、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現民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主旨報告與交流發言,圍繞“錢學森與中國國防科技事業”“錢學森與改革開放”“錢學森學術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三個方面,就錢學森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等進行研討。

學院場館通力合作,打造高質量思政育人新樣板

在打造高質量思政教育上,錢學森圖書館始終積極探索更多育人方式。10月25日下午,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學院和錢學森圖書館聯合開展了“弘揚錢學森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教育活動。在向錢學森銅像獻花後,全體黨員在航空航天學院黨委書記胡士強的帶領下重溫入黨誓詞。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體會

十年前,錢老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留下了愛黨愛國的政治品格、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以及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供後來人學習傳承。

他所起草的《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爲我國導彈、火箭研製提供了極爲重要的實施方案。在主持中國航天關鍵技術攻關和型號研製的過程中,他將技術科學思想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確立結合航天和國防建設需要開展科研的指導原則,突破了大量關鍵技術,爲許多重大航天項目的成功實施奠定了理論基礎,爲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獻。國慶閱兵式上的東風-17常規導彈是採用“錢學森彈道”設計、可突破美日海基和陸基反導、讓攔截變得不可能的精確打擊尖刀。

今天,讓我們回顧錢學森爲了報效祖國而奉獻的歷程,共同緬懷錢老,緬懷他自學生時代就立下的科學報國之志,緬懷他始終堅持爲民族復興選人生。

投身國家科研建設

是引路人,亦是開拓者

“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讓我的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錢學森”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

錢學森親自倡導並謀劃組建我國空氣動力學研究試驗機構,與郭永懷等做出了建設低速、高速和超高聲速風洞設備,同時建設模型自由飛和計算空氣動力學設備的長遠規劃。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實驗技術”獲20xx年度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地面試驗獎(AIAA Ground Testing Award 20xx)。世界最大的激波風洞(JF12),是國際首座可復現飛行條件的高超聲速風洞,解決了困擾高超聲速地面試驗六十年的世界難題,引領了國際先進風洞實驗技術的發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錢學森培養造就的一支航天醫學科技人才隊伍,爲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由他建議成立的“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現已發展成爲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從“神舟五號”實現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錢學森積極倡導並大力支持的載人航天從飛船起步的戰略,使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得到了科學地穩步發展。

他緊跟科學技術發展步伐,數十年如一日,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跟蹤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成爲科學技術前沿的開拓者,保持着一位傑出科學家崇高的學術操守和價值追求。

1978年9月27日,錢學森撰寫的《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一文在《文匯報》上發表。經過四十年的推廣、應用和發展,“系統工程”從概念走向理論、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航天型號研製部門走向國家決策機構、從工程技術型號設計走向國家管理頂層設計,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對國家戰略、國防工程和經濟建設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場合指出,要從改革開放興衰成敗的高度,用系統工程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解決我國當前帶有全局性、複雜性、整體性的社會問題。

從產業革命到教育事業

胸懷祖國,服務人民

錢學森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從行政崗位退下後,錢學森從未停止思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錢學森提出要開展第六次產業革命。他認爲,第六次產業革命是由現代生物技術推動的大農業產業革命,它將提高農業生產力,達到資源集約、物質循環、科學管理、生態良好、產品優質、效益提高的新形態。第六次產業革命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戰略意義。三十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錢學森的遠見。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

東起科爾沁沙地,西至天山南北的廣大荒漠地區,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按照沙產業的理論,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原則爲指導,開始因地制宜探索踐行沙產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爲保護當地生態和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

教育事業是錢學森十分重視的基礎大業

1994年,錢學森首次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其核心理念分別是新的通才教育觀和現代科學教育體系。他認爲不僅理工科要結合,而且要理工文結合,甚至科學還要與藝術結合。因爲科學培養的是邏輯思維,藝術培養的是形象思維,邏輯與形象思維要相輔相成。

錢老離開的十年時間

發現、學習、傳承從未停歇

現在全國有46個大學、中學、國小分別設立了“錢學森班”,遍佈19個省市自治區。學校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結合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理念,提出各自“錢學森班”的建設方案,並付諸實施。

對於深挖錢學森生平事蹟、研究錢學森學術思想,學習錢學森道德品格,弘揚錢學森科學家精神,十年時間遠遠不夠!但是行動一直都在進行,用多樣化、創新性的方式...

一部部著作還原錢學森的人生歷程、釐清錢學森重要事件真相、解讀錢學森科學思想。

一場場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的展覽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講述錢學森的人生與思想。

一次次不同主題的錢學森思想研討廣邀專家學者暢談錢學森研究的最新進展。

20xx年12月11日

錢學森圖書館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正式開館,成爲全國錢學森精神宣講的中心。從這個中心出發,錢老“愛國、奉獻、求真、創新”的精神風範輻射全國。

20xx年10月1日

當“致敬”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我們在3號車上看到錢老的榮譽牌。在那一刻淚目,也在那一刻肅然起敬……64年前,錢學森爲實現“讓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的偉大理想返回祖國。64年後,錢學森“出現”在國慶閱兵式上,見證如今祖國的繁榮強大!

回首錢老離開我們的20xx年時光,

感謝錢老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正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使我們能夠勇立潮頭。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讓我們以錢學森成長經歷爲參照、

以錢學森精神品質爲標杆、

以錢學森人生功績爲示範砥礪前行!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感想

十年前的10月31日,98歲高齡的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於北京逝世。他在航天、國防等領域留下的一顆顆重大科研碩果,成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邁入新時代的重要基石,他留下的“錢學森之問”更是激勵着我們砥礪前行。

10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主辦的“錢學森與當代中國”第二屆論壇暨“錢學森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

通過回顧錢學森愛國奮鬥、功昭德重的一生,與會者重溫他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和超凡脫俗的精神品質。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進一步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爲核心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學習以錢學森爲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初心爲國、科學報國”的使命擔當。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創業奠基人和技術領導人,他畢生追逐科學報國夢想,爲中國的科技事業、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堪稱老一輩愛國科學家羣體中以身報國的典型代表。當前,我們學習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就是要像錢學森那樣,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堅定信念,許黨報國。”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丁奎嶺在開幕式的致辭中說,作爲錢學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現在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將聚焦新時代人才培養新模式、模式變革、體系重構,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培養更多走在世界前列的高素質人才。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剛介紹,本次研討會既是向歷史致敬,也是向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致敬。海外知識分子回國參加祖國建設是黨史、國史研究的重要課題。1949年到1957年,共有2500餘名海外知識分子響應國家號召,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爲國家建立起完整現代工業體系、現代科研體系和現代高等教育體系,錢學森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時至今日我們可喜地看到,從海外學成歸來建設國家的人才越來越多。“在美國任教時,與交大同行的交流讓我深切感受到國家對航空工業人才的渴望,最終決心與家人歸國,來到母校上海交大工作。”信控系教師陸蓓追隨錢學森走過的道路,改進教學方法、圍繞國家需求開展研究,踐行着“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飛設系教師徐輝同樣表示,是強烈的家國情懷與民族認同感讓旅居海外多年的自己選擇歸國:“作爲一線教師,要忠誠擔當,淡泊明志,以解決實際問題爲最大自豪感,面向國家需求攻堅克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現在正是我國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時刻,中國的科技人才的培養,中國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對我國完成現代化建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需要加強對錢學森的研究,加強對中國科學家這一羣體的研究,同時還需加強對科學家、科學思想以及科學精神的宣傳。這對於鼓勵青年學子勵志,爲國家的科技進步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章百家在會上如是說。

20xx錢學森逝世十週年紀念

20xx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逝世十週年。

錢學森的一生是愛國奮鬥、功昭德重的一生。立航空救國之志、懷赤心報國之願、築科學報國之夢、謀富民強國之業,他以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沉情懷和忠誠擔當,詮釋着一位愛國科學家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崇高境界,是科學家精神的自覺踐行者。

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對祖國無限忠誠,是錢學森愛國主義情懷的核心要素和突出寫照。中學畢業,他選擇報考以工科見長的交通大學,立志實業救國;大學階段,他親歷國家屈辱和民族苦難,毅然轉向航空工程,矢志航空救國;留美期間,他深感振興祖國航空工業現實需要,從航空工程轉向航空理論研究,成爲空氣動力學與應用力學領域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回國以後,他捨棄個人專業興趣,服從國家需要,投身“兩彈一星”工程,成爲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到了晚年,他退出國防科研一線領導崗位,迴歸學術研究,構建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這一人類全部知識的宏偉大廈。錢學森通過人生五次選擇,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赤子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勇攀高峯、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錢學森勇於探索,開創科學技術未知領域。他以敢爲人先、敢立潮頭、敢於超越的勇氣,探索科學新領域,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開創和發展了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思維科學等諸多新興學科。

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錢學森嚴格遵守學術規範,對待科學實事求是。他向來尊重科學規律,堅持以學術本身作爲判斷學術是非的標準,尤其對具有挑戰性、批判性創新觀點的年輕學者更是大力扶植、積極勉勵。

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錢學森毅然回到祖國服務,投身國防科技事業。錢學森一生不謀權位,對“官”不在意;不圖功名,對“名”不在意;不求富貴,對“錢”不在意。他對事業極爲熱愛,對工作極爲投入,詮釋着堅定的理想信念,體現了崇高的大師風範。

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在中國航天創建過程中,錢學森一直強調協同攻關、總體設計,並將其應用於社會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之中,做到了身體力行、創新發展。在錢學森帶領下,廣大航天科技人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鑄就了偉大的航天精神,成爲中國航天事業成功的基石。

甘爲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才成爲最稀缺的資源,這在代表科學技術最高水平的國防航空工業領域尤爲突出。錢學森以淵博學識和師表情懷,通過親自爲大學生和青年科技人員講授“導彈概論”“星際航行概論”課程,作爲主要負責人開辦力學研究班,培養了新中國第一批導彈航天和力學專業人才。他大力提攜專家型帥才,着力培養領導型將才,包括孫家棟、王永志在內一大批堪當重任的科技領軍人才脫穎而出。錢學森爲國謀才,他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着眼人的全面發展和國家長遠發展,對於國家科教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