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學習心得(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8W

經典學習心得 篇1

每個學生只要有好的學習習慣就能考到一個好成績。倘若你學習時一向懶懶散散,不肯用腦子去思考問題,你往往不會得到好成績。所以只要能養成下列習慣,並且一向持續着,那麼你的學習只會搖搖直上。

經典學習心得(精選23篇)

首先要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別人不督促能主動學習,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鐘學習時間。要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於學習,並能堅持始終。

其次,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學習資料,爲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並要求自己務必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做,能夠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夠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學習中去。

然後要有認真聽課的.習慣。上課時,老師不僅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中學生上課務必盯着老師聽,跟着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再來要有課後複習的習慣。課後不要急於做作業,必須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資料進行認真的複習,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繫,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構成知識結構或提要步驟式知識結構。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資料。對不同的學習資料要注意進行交替複習。

必須要有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自己選做的作業,認真思考,認真書寫,一絲不苟。作業錯了,要及時改過來。

學無止境,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也要善於借鑑他們比較好的學習經驗爲己所用。聰明的你必須能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乘風破浪,早日到達勝利的彼岸!

經典學習心得 篇2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隸屬於四川省經濟委員會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坐落在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四川省德陽市市區,20xx年成爲四川省首批建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於20xx年12月經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專家評審,列入被稱爲高職教育“211工程”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項目建設,確定爲全國首批二十八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高專院校”之一,確立了在全國一千餘所高職高專院校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的領先地位。通過對其建設方案的學習,我的學習心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國家示範性院校建設中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有其得天獨厚的區域環境和產業環境支持。它位於四川省的德陽市,德陽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國家在德陽投資建起了包括中國二重、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製造企業,這些企業爲需要大量的高級技術人才,爲其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其中在示範院校的申報項目之一,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需求比達到1:6。另外德陽市將職業教育,看成德陽市的一張名片,20xx年,德陽市政府將德陽教育學院整體併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並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2億元支持學院發展,使該院在短時間內綜合實力飛速提升,一舉成爲全國首批示範性高職學院之一。現在更是形成了由政府組建,行業支持,企業參與,院校承辦,社會共享的一種新的管理和運行機制。

其次,學校在總體建設目標及內容上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體制創新,開放辦學,努力爲行業和地方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爲辦學指導思想;以專業集羣建設爲核心,以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爲重點,全面加強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建設目標。在經過對四川省裝備製造業的市場調查研究和多方面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立4個以優勢專業集羣的建設作爲國家示範性高職學院建設的子項目。

針對於每一個項目,學校分別從項目簡要說明、項目意義、總體目標、建設內容四個大方面分別論述。其中建設內容上,又分別從;

(1)實訓基地建設;如以數控技術應用爲核心的機械製造技術類專業集羣建設方案中,實訓基地建設的總體思路:按照“實習場所要像車間一樣,實訓教師要像工程師一樣,實訓作品要像產品一樣”的思路,前廠後校模式,建設“車間型”實訓中心;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建”建設思路在中國二重、東方電機廠、東

方汽輪機廠、寧江機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以學院原有建設的“國家數控技術職業教育示範性實訓基地”,國家區域綜合大模式“德陽機電職教實訓基地”爲基礎,重點建設“公共實訓平臺”、“基礎實訓平臺”與“專業實訓平臺”,將實訓基地建設成爲一個“師資一流、設備一流、管理運作模式一流”的大型區域校企共享平臺,以“產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爲主線組織實踐性教學環節。同時進一步加快“四川省裝備產業集羣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的建設,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

(2)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培養和引進工作、“雙師型”教師培養,並制定相應的引進計劃和培訓方案。

(3)課程改革與建設

①產學結合、校企互動,由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開發優質核心課程,突出課程的開放性和職業定向性,根據企業要求和技術發展變化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職業崗位的要求。

②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上崗和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 ③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塊化、彈性化的課程體系,滿足行業和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高適應性要求。

④由企業、院校聯合調整、選定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根據企業訂單安排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走“訂單式”培養之路。

對申報項目的專業集羣爲核心建設多門工學結合的優質核心課程及配套教材、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並在區域或行業內職業院校中推廣使用。具體規劃核心課程規劃表、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投資計劃表。通過項目建設,深化課程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向職業院校提供可借鑑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共享教學資源,向區域內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正是由於這些互利互惠舉措,將學院建成全社會共享的學院,才使得學院得到了企業和地方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幫助,真正解決產學研結合、校企互動中“一頭熱、一頭冷”的問題。

再次,學校在建設方案中具體體現出了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的保障措施;

(一)實訓基地建設計劃與主要措施。

(二)師資隊伍建設計劃與主要措施。

(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主要措施。

(四)教學管理主要措施。

(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並說明了它的可行性。

在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的的資金及管理上,也具體列出了

(一)資金籌措;

(二)共建單位的支持;

(三)項目管理。成立由主管部門、德陽市政府、企業、學院共同組成的項目專門管理領導小組等機構,多方共同制定項目質量監測指標體系和管理制度,加強項目管理、協調,定期進行項目監測和年度績效考覈。

監測指標體系在建設方案中的體現。如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未來三年的投資計劃,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師資隊伍建設分階段監測指標;課程建設分階段監測指標,都一一加以列表說明。

最後,對示範院校申報成功後的預期效果進行描述,如通過項目實施,使學院在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得到進一步昇華,帶動區域內其它高職和中職院校快速

發展,提升整體辦學水平,成爲發展的示範。創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產學研深度結合上有新的突破,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成爲改革的示範。建成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具有領先水平和鮮明特色的專業或專業羣,新建、擴建與個專業建設發展相匹配的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成爲實訓基地建設、輻射服務和管理運行的示範。同時與企業簽訂“校外實訓基地協議”,“頂崗實習協議”,使80%以上的實訓教學環節都在生產型實訓車間和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形成共享型優質教學資源和和標誌性成果,供其它高職和中職院校學校共享。建設一支高水平“雙師型”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在“雙師”培養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上有新的突破,造就多名在本行業、本地區有影響的技術工藝大師和專業領軍任務,成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模範。社會服務成績突出,成爲服務的示範。開展多個工種的技術培訓。在職工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正是由於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它的整個建設發展都植根於並融合於當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在經歷了幾任黨政領導和無數教育人不懈的努力與傾心的付出,纔會有今天的生機蓬勃,處於高峯發展狀態。如今,國家最後30所左右示範院校的遴選已經開始,我們學校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期,對於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設方案其中還是有我們值得借鑑的地方,希望我們能充分吸收他們的長處,在這次申報中能大獲成功。

經典學習心得 篇3

油畫,有了前一段時間的學習,畫起來已經是比較順手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油畫,有着強烈的學習興趣,雖然現在我畫油畫的水平比以前有了些許的進步,但是離自己的目標還很遠,還需不斷地努力、不斷的完善方爲上策!

學習油畫的心得體會:畫好油畫需要老師的指導,還需要用心去畫、用腦去思考,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在畫畫的過程中拋棄一切雜念,靜下心來細細體會,並且要不斷地去思考在畫畫中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當然在課外的時間裏,還是要多看書、參考下名師的作品。看看她(他)們是怎樣畫的,爲什麼要這樣畫。對比下自己畫的作品,又是怎樣畫的,有什麼不足之處,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呢,這需要時間去檢驗,不是說明白就能畫得出來的,要用行動去實踐,時間長了,慢慢就能體會出來,也就會畫了。要不斷地畫畫,不斷地發現自己在畫畫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另外,還要往往圖書館多查找資料,多看看名師的作品,比如說現場的.畫展呀之類的東西,最好是真品。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得更多、明白得更多、而且也收穫得更多。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把學習搞好!雖是辛苦點,但也是值得的。

在畫畫的過程中,還要講究感覺觀察的方法。方法對了,畫面也就豐富了,知道自己該怎樣畫下去了。畫油畫首先不能把油畫當成素描來畫,過於強調黑白灰這幾個調子會讓自己把油畫畫一團糟,沒有色彩關係。所以在畫之前應該觀察幾個大的調子傾向並確定它(切記,這是在寫生之前擠顏料的任務)然後根據幾個主色找出這幾個色街的冷暖和黑白灰。畫面中只有你的色彩,沒有形。最後調整不要放過環境色,和補色這些東西。最後纔有形。對我們初學者來說,有些人認爲大膽塗抹就是在表達一種自我,就是在掙脫傳統的束縛,殊不知現在各藝術流派都是從傳統基礎上發展過來的,離開造型和色彩的規律原理完全主觀談後來的抽象表現藝術是不可能的,一幅好的作品必須是藝術和思想的完美結合,沒有對構圖,造型,線條,色彩,的研究,沒有紮實的表現能力做基礎那隻能叫瞎畫,現在很多畫畫的基礎還沒打好就在畫自己的風格,風格不是刻意做出來的,而是一個人的修養,性格,和技藝在畫面的自然表現,是長時間積累的表現,風格並不是符號,風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時間和個人修養的提高,個人的風格也在變化,畢加索一生就經歷了四個不同時期,不關什麼風格的好作品,應該是既有主觀的思想性又有客觀繪畫性,二者缺一不可。

任何藝術作品都包含着概括和簡化的因素,是否能做到得心應手的簡化,是衡量一個藝術家素質高低的標準。色彩的表現最能體現藝術家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是通過強化色彩和製造特定色調來實現的風格是創造的結果,模仿是形成風格的大忌。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必須具備獨

經典學習心得 篇4

一個月的手繪學習即將結束了,時間很倉促,可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有所收穫的。剛開始的時候手繪對我來說是一件辣手的差事,怎麼畫都不像,又沒點效率,我想這也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問題,雖然以前沒畫過,但是自己有興趣的,學起來也就有幹勁了!畫的還行的時候有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讚許,會有小小的成就感,我喜歡那種成就感,也更激勵我去學習。手繪不好學是因爲手繪的基礎元素只有一個----“線”,作家寫字來生活,寫的每個字都是字典裏有的,人人都會寫字,但真正成爲作家的沒幾個----每個人都會畫線,但畫出來的結果卻大相徑庭---有些人的線是僵硬的、死板的,有些人的線卻準確而充滿“生機”處處閃動着手繪線條的美感。“手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學好的,勤奮的.關鍵,誰都希望在很短時間內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計劃,達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標!但沒有不斷地練習是不行的!!

總之,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都要有個好的心態,正確的學習他,認真的對待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經典學習心得 篇5

不知不覺在市委黨校學習已經有三週的時間,這三週我們在市委黨校度過了充實、快樂而難忘的軍訓、學習時光。充分感受到了市委黨校領導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感受到了老師們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感受到了學員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濃厚學習氛圍,作爲中青班的一名學員我深感榮幸,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共享。

嚴格的紀律是學習的第一保障。對於在各個崗位上工作多年的學員來講軍訓早已是遙遠的事情,但每一位學員穿上戎裝都立刻轉變角色嚴格按照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論是執掌一方的鄉鎮黨委書記還是部門科室負責人都忘我的投入到艱苦的軍事訓練當中。雖然身體很疲勞、烈日當頭但每一位學員都自覺克服困難,做到了嚴守軍紀、一絲不苟地完成了全部訓練科目。在訓練中學員都互相提醒、團結協作用短短的一週時間實現了整齊化一的軍事動作,受到教官的充分肯定。通過一週的'軍訓,讓同學們進一步強化了紀律觀念和團隊合作意識,爲我們兩個月的培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點在進入學習階段也得到了顯現,大家都把這種嚴格遵守學習生活紀律要求的作風延續到了課堂上和生活中,遵守到校時間、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不早退不曠課,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風氣。

紮實的學風是學習的第一要求。通過兩週左右的學習,我們深刻認識到了自身知識結構上存在的各項不足之處,例如很多時候如果不提前進行預習,聽課過程中就會很吃力。學員們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對此感受很深。大家都對能有機會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感動很激動,進一步豐富了自身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爲今後的工作積蓄了動力。學習中大家都彷彿回到了求知若渴的青年學生時代,認真聽講、做筆記,課下複習討論,做到了學有所悟、學有所成。大家都在學習中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珍惜這次學習機會,以紮實的作風學深、學透、學出成效,絕不辜負組織上提供的這樣寶貴的學習機會、不辜負老師們精心傳授、不辜負黨校提供這麼好的學習環境。

理論的運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組織安排我們到黨校進修培訓深造,最終目的是爲了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們在工作能力。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最終靈活將所學理論用於指導我們的具體實踐,做到學用結合是我們每一位同學的最高標準。課堂上授課老師也把理論聯繫實際作爲重要內容進行了講授,我們都感覺深受啓發。學習中我們都意識到必須全面系統的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學有所用,指導實踐,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

總之經過這幾周的學習,給我們大家最大的感受是受益匪淺,大家在課堂上充分的汲取知識,在課堂外熱烈的討論思考,形成了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的濃厚氛圍。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必定會繼續保持好這種優良的學風,用好剩餘的學習時間,努力提高學習效率,掌握更多知識技能,爭取讓這次黨校學習成爲推動自身工作再上新臺階的新起點。同時,要再次對黨校領導、老師們在學習期間爲我們提供的優質環境表示衷心的感謝。

經典學習心得 篇6

在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等倡導下,廣東省中醫院實施名醫工程以來,先後聘請了20餘位國家級名老中醫來羊城帶徒,傳遞岐黃薪火。上世紀80年代我是名中醫張學文教授的碩士研究生,近年我又有幸拜國家首批名中醫李振華教授爲師,通過老師口傳心授,精心指導,耳濡目染,在步入不惑之年更悟出中醫學博大精深,學無止境,深感拜名師是我醫學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願將點滴跟師體會,與中青年同道共享。

一、堅信中醫理論的科學性,中醫學術的發展千萬不能離開中醫理論

李老經常強調要從思想上樹立中醫科學性的認識問題,解決思想問題是關乎中醫發展的大方向問題,不可等閒視之。記得去鄭州首次拜訪,他的第一節課就是講述中醫學的科學性,中醫學的歷史與現狀及發展前景,以及對中西醫結合如何認識等一些關鍵性問題。他雖已八十多歲高齡,仍然時刻關注中醫學的發展,參與中醫高層論壇,今年四月應邀爲河南中醫學院青年骨幹教師做關於中醫科學性與發展中醫事業造福世界人民的學術報告,長達三小時,三四百名青年中醫深有感悟,受益匪淺。

繼承名老中醫的經驗首先要繼承老中醫的學術思想,沒有學術思想就沒有靈魂。一位中醫藥學者評價到:“當今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與臨牀經驗和技術專長是他們的學術研究、臨牀實踐與中醫藥理論、前人經驗相結合的智慧結晶,代表着當前中醫學術與臨牀發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鮮活生動,更具有現實的指導性。”高度概括了名老中醫的學術價值,因而繼承名老中醫經驗決不是治療某個疾病的幾個方、幾個法的問題。李老教導徒弟們要做擔當起弘揚中醫事業的大任,要做蒼生大醫。

科學即是對事物不同思維的見解知識,所以中西醫都是科學的。他認爲中醫學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其理論核心是整體觀、對立統一觀、恆動觀、辨證觀、取類比象等。中醫學理論不但是東方科學的綜合體現,而且符合新興的複雜科學即當代科學的理論核心。

二、李老治學經歷“五字訣”爲後學指明路徑

李老出身中醫世家,幼承庭訓,少年即堅定了學醫志向,並繼承了家傳的診治經驗,回憶治學經歷,最根本在於“認真”二字,熟讀《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及歷代醫學名著,力求作到勤、恆、精、博、悟。所謂勤即學在於勤,勤學不輟,嚴於思索,勤求古訓,能者爲師,尤其名師口傳心授指示要點;恆即學持以恆,學無止境,到老堅持不懈;精即對經典著作、醫學名著、學術理論、診治經驗做到精研細讀,銘記醫理,多臨牀實踐,謹

慎診治,實踐出真知,知在於行:博即博學多聞,涉獵廣泛,博採衆方,讀有關醫學書籍,力求文理、醫理、哲理三通;悟即達悟,也是以上四步的結晶,即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在長期臨牀實踐產生心得體會的基礎上,方可心有所悟。達到臨證通變以知常,執常以應變,學古不泥,隨證施藥,以至有所創新。李老在上世紀70年代親自編著的'《常見病辨證治療》中,每個病的治療方法均師古不泥古,是其臨牀經驗的總結。我在拜師後一直在內科門診工作,堅持白天應診,其他時間反覆研讀四大經典及《脾胃論》等歷代醫著,遇到疑難病例經常電話請示先生會診。李老在我的學習筆記中批註:“讀《金匱》可善治內科一般疑難雜病,讀《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辯》除可精確樹立辨證論治觀點外,並可長於治療一般熱性病和熱,切不可等閒視之。”李老經過畢生研究溫病、《傷寒論》提出“損陰傷正是溫病的病理基礎,損陽傷正是傷寒的病理基礎”這一學術思想,用於指導流腦、乙腦等多種屬於溫病性質的熱以及傷寒病證的治療,取得卓效。他的治學經歷爲我們成就名醫指明瞭路徑,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三、脾胃學說爲指導,健脾疏肝和胃是治療脾胃病的大法

李老晚年致力於脾胃病研究,指導十屆脾胃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李老是中醫內科的大家,擅長脾胃肝膽病的診治,從他關於脾胃病的學術思想可以窺見其治學嚴謹、精研醫理、善於辨證施治、擅用中醫理論解決疑難危重症的大醫境界。他的脾胃病的學術思想和成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脾本虛證,無實證,胃多實證。

2.脾虛是氣虛,甚則陽虛,脾無陰虛而胃有陰虛。

3.治脾胃病必須緊密聯繫肝。

4.重視溼熱互結。

5.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

6.對肝腎陰虛並有脾胃氣虛的證治。

7.脾胃病胃陰虛證治。

8.承擔“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虛證的臨牀及實驗研究”,通過五年300例患者住院治療總結,經國家衛生部驗收並通過鑑定,其有效率爲98.7%,治癒率爲32%,屬國內外先進水平。

四、善於尋找四診信息的“關鍵點”,精於辨證論治是臨證的法寶

中醫四診是醫者調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現的各種信息昇華成的四種大法,蒐集的信息在綜合歸納時應四診合參。對脾胃病及其他病證舌診脈診非常重要,必要時亦有舍脈從證和舍證從脈之法。跟師後體會到要認識症候準確,才能提高療效,在李老指點下對舌診、脈診有了更精確的認識。比如脾虛舌象,舌體胖大舌質淡苔薄白爲脾胃虛寒之證;舌體胖大舌苔白膩爲脾胃氣虛、陽虛寒溼阻滯;舌體胖大舌質淡苔膩則爲脾虛溼阻;舌體胖大舌苔黃膩則爲溼熱蘊結,並據苔黃之輕重、舌質顏色的紅絳與淡白以辨其溼或熱的偏盛。在診脈上,若舌體胖大苔膩診得脾胃脈弦,系逆脈,爲木鬱克土脾胃病久不愈之證;若脈弦細舌質淡舌體肥,則多屬脾虛肝鬱日久,化熱傷陰易出現婦女更年期綜合徵等等。

今年八月我專程去鄭州跟師臨證,在與李老的討論中認識到學習老中醫經驗的關鍵在於落實到提高辨證論治的水平,李老精於辨證論治的要訣在於善於尋找四診信息與症候的“敏感點”。由於中醫學屬於複雜科學,中醫臨牀辨證複雜,有時會遇到無證可辨的境地,臨證時要善於尋找複雜性機體的“關鍵點”或者說“敏感點”,從複雜的四診信息中提取核心的信息,以使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來改變機體的狀態。他將中國科技大學朱清時校長論述的複雜事物的研究方法引入中醫的辨證論治,對於研究辨證論治的規律很有意義。對於疑難雜證和急危重證更要善於尋找症狀信息的“敏感點”,以截斷或逆轉病機。例如李老曾回憶年青時患急性闌尾炎出現高熱、劇烈腹痛、四肢冰涼、脈搏微弱的周圍循環衰竭的危象,他想到陳修園醫書中所說“絞腸痧,刺委中穴出血則不死”,急讓家人用碎碗片刺其委中穴,黑血直流,幾分鐘後四肢溫暖,絞痛緩解,生命得到挽救。臨牀中辨證論治的“關鍵點”不勝枚舉,又如跟診時有一舌麻半月女性病例,徒弟們無證可辨,經李老詳細問診,伴有胸悶症狀,從“舌爲心之苗“入手,與生脈散加味,三劑藥後症狀消失痊癒,體現了尋找四診“關鍵點”的重要性。

五、跟診和病案整理是繼承老中醫經驗的有效途徑

跟隨老中醫應診,面對臨牀病例,要從寫病例、四診入手,反覆體會老師的辨證思想、用藥經驗,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證分析、治法、用藥經驗及診療技巧。歷史上中醫師承教育的優勢在於臨證,師徒面對面,切磋提高,這是中醫教育培養名醫的必由之路。

醫案可以反映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牀經驗,李老認爲整理好一份完整的醫案比上幾節課的收穫還要大。如何整理老中醫的醫案呢?我認爲:1.最好親自診治病人。2.考慮辨證,找出病理。3.認真體會治法、方藥及隨證加減。4.按語要高度寫出疾病的要點,加深對該類疾病的認識。

綜合以上體會,我認爲傳承名老中醫經驗是學好中醫的捷徑;名師心傳口授、臨證指導是學好中醫的最好方法;學好中醫必須多臨牀、早臨牀、反覆臨牀,要在“悟”字上下功夫。名老中醫專家以對中醫事業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毫無保留地提攜後學,他們的精神時刻激勵着中青年醫生爲岐黃醫術的興旺昌盛而努力奮鬥!

經典學習心得 篇7

孔子一向誇大學思結合,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只學習不加思考就會迷亂而不明,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空泛而不實。這種見解符合人的熟悉規律,已初步揭示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孔子誇大學的重要性,反對思而不學。他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誡學生: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這說明學習是思考的基礎,離開學習往思考,其結果必然徒勞無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調思考的重要性,反對學而不思。他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主張事事處處都應運用思考,極力反對饜飫終日,無所專心(《論語?陽貨》)。孔子的學有方向,先是學德,次是學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與行結合,思與社會生活結合。學,不是漫無邊際的學;思,不是漫無邊際的思。學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領悟孔子學思結合的真諦。

孔子很誇大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論語?子路》)。也就是說,儘管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叫他往處理政務,卻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國,卻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雖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據《雍也》載,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又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再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意思是說他的學生有的果斷,有的'通達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藝,這對於治理政事會有什麼困難呢?孔子培養學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爲了推行其政治抱負,練習學生能夠出仕爲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學用結合、言行相符。

孔子在《論語》的第一句話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意思是說,學習了,然後再經常溫習、練習、實習,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爲技能,獲得了成果,內心感到快樂與滿足,不也令人喜悅麼?孔子還說溫故而知新。意思是說,溫習舊的知識而從中獲得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涉及到新舊知識關係的看法,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孔子以爲學習靠多聞多見,往僞存真。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論語?述而》),多聽多看,廣於見聞,即認真學習,對於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謹慎地說已經明白的道理,做已經明白的事情,就可以減少怨尤和造成遺憾。學習本身是不斷實踐的過程,要反覆地學習實踐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熟練了,融會貫通了,便可舉一反三,告諸往而知來,從已知探未知。故,學而時習之。

經典學習心得 篇8

20__年9月,重慶市中國小教師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學習分爲四個教學視頻。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瞭解一些比較膚淺的知識,經過此次的學習,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曹廷華教授在“國學經典與師德修養”中說到:國學是從明初到晚清這一段時期所提出的虛擬性概念。是相對於“西學”而提出來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從古到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爲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國學大師翟鴻曾經說過:“相由心生,改變內在,才能改變面容。一顆陰暗的心拖不起一張燦爛的臉,有愛心必有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這話對我們教師來說,說得太對了。我們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要有信仰,要有追求。對學生付出了愛心,你就會感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就會感受到學生對你的愛。魯迅曾經說過,不讀《道德經》就不知道人生的真諦。學習了《國學經典與教育》,我心中不斷提醒自己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就像曹教授說的,對學生就要像對待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對他們百般呵護,關心有佳。真正做到“大愛無疆”。

看完熊篤老師所講的國學經典與教育藝術,使我懂得了“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在教學過程中,不搞題海戰術,學習要和豐富的課間活動相結合。勞逸結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之中,就能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的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總是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爲的。

現在年輕人,漠視禮儀,不尊重長輩老師前輩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會、工作崗位、吃到了苦頭才意識到了“禮”的重要性。校園中有些出口成“髒”的同學是否也該引起重視,把逞一時口快的壞習慣給改改,養成基本的道德素質。國學中有許多的標準就算是在現代看來也還是絕不失色的。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功利。現代化提高了國人的生活節奏,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帶給人們快樂,反而帶給人們更大的壓力。當人們的心靈面對這煩躁的社會,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在。當大家只是以物質爲基礎,而精神上卻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是我們該靜下心來,研讀下我們聖賢的教誨時候了。讀讀這些經典的語句就知道,“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關於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祖先早就歸納在國學中了,而且到現代業一樣的適用,不僅現在而且在以後綿長的歲月裏也一樣適用。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讓這些指導我們人生的哲理從我們身邊白白溜走,然後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別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見地的,對於學習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規律方面的闡釋還是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經典學習心得 篇9

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與教育》的在線學習,這次學習分爲四個教學視頻,我用半個月的時間看了好幾遍教學視屏,總計用時20多個小時。另看完教材《國學經典與教育讀本》(一、二)。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平時教學中雖有涉及,但受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約的給國小生講解,並未更深地從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從《國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對中國人的影響上過多考慮。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爲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爲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爲: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爲是。孔子還認爲,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僞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爲,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爲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逸,遊蕩忘返,宴飲荒爲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

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爲教師,爲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爲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爲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爲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爲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爲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師不輕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也最忌諱完全說破,因爲那樣學生就會輕鬆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現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於樂纔是教師的首選。“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經典學習心得 篇10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證明,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園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啓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爲園長,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個園長的權威,說到底就是“權力+人格“。儘管園長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學者,但是園長要想管理好幼兒園,就要真正地爲教職工辦實事,善於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幼兒園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爲此,我鎮組織了對幼兒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兒文明禮貌、愛心、孝心細則,併發放到家長手中,讓孩子在園在家對照執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營造“孝”的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與教育相適應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內外環境,形成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氛圍。三是圍繞“孝心獻給父母”進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動。

(1)利用重大節日、生日音樂會等舉行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兒在一週內聽一個“孝”的故事、“愛”的歌曲、“爲父母做一項洗刷家務”、“幫父母做一種農活”、“給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務”等。使幼兒學有榜樣,愛有行動,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的優良品質。

(3)做小小“孝子”。組織幼兒開展“我自己進教室”、“我是媽媽的小乖乖”等幼兒活動,讓幼兒通過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形式,學會孝敬爸爸媽媽,養成良好的習慣。

(4)評“孝”星。通過一定階段的活動後,組織幼兒及家長召開家園聯誼會,由教師、家長、幼兒溝通參與爲每個幼兒以打星的方式評出最佳“孝”星,進行表彰獎勵。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學習了國學經典後,我認爲還可以在我們的活動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幼兒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佈置幼兒園的環境、氛圍;三是利用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每個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各地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幼兒在接受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及個性品質,促進幼兒園特色辦園。

古爲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經典學習心得 篇11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爲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爲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爲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經典學習心得 篇12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裏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啓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爲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爲“國學”。以國學啓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爲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爲“袖裏通鑑”。且反覆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瞭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啓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弟子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爲規範的國學啓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

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啓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經典學習心得 篇13

9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參加了第五屆育齡童全國國小國學經典教學觀摩培訓,時間雖短,但受益匪淺。國學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簡短精悍的文字,蘊含着無盡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學校作爲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學校文化建設是我國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經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個人成長爲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爲優雅的現代中國人。爲此,我們也積極響應,廣泛開展“讀經典”活動。讀經典能更好植根於民族傳統,掌握優雅、精緻的祖國語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從而引導學生修身立人,明禮誠信,厚仁篤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積極營造“誦讀國學經典,積澱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書香社會。

一、教師悟領經典修身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教師真切感悟經典之美,品味與書爲友的樂趣,激發熱愛祖國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經典讓教師體會以德明志、博學多才的內涵,使教師們多一些文化積澱,寫起文章來如行雲流水,說起話來字字珠璣。教師們只有深刻認識到容納下縱橫千年的文化的國學,纔會在無論什麼樣的環境下淡定從容、高雅脫俗。國學,是最質樸的人生指南,是對世界的精闢認識,對爲人處事的精準總結,日常行事的準則;學習國學,可以陶冶教師的情操,提升教師文化底蘊,實現教師的昇華。

二、學生誦讀經典促成長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誦讀就是最好的貨幣,在學生時期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長大後定會受益終身。學生通過背誦和練字潛移默化地將歷史地理,道德禮儀,生活知識和識字閱讀能力結合在一起學習語文,使學生在讀誦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從根基上自然生長獲得語感語境。經典美文誦讀可以破解當今學生“讀書苦,苦讀書”的現狀,走出一條快樂閱讀之路。爲他們今後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篇三:國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今年我有幸前往深圳參加《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聆聽了幾位老師爲我們上的精彩講課,而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錢老師與龔老師的兩節課。

來自深圳田心國小的錢愛萍老師爲我們上了一堂《昔仲尼》,她的課例設計新穎,整堂課以課前談話、課件領讀、學生誦讀貫穿始終,讓學生藉助教材註釋,自主感悟。讓學生藉助多媒體的演示,入情入境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能熟讀成誦。整堂課以“讀”貫穿,真正體現了只求誦讀,不求甚解的原則。錢老師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把課文讀得“情意”濃濃,充滿着和諧的氛圍,讓學生領悟懸樑刺骨和?Z螢映雪兩個典故的真諦,讓學生沒有一點壓力地學習了祖國的精粹文化。

而同樣來自田心國小的龔白羽老師的示範課很精彩,她爲我們上了一堂《弟子規》,龔老師的課堂是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素讀;讓學生在快樂的誦讀中學習了古詩詞,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讀書積極性,讓學生輕輕鬆鬆地學習了祖國的精粹文化。龔老師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的設計,讓孩子們在琅琅的書聲中體味到國學經典,感受我們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龔老師的課例,讓我又一次親身感受到了國學經典的魅力。

國學課到底怎樣教?錢老師和龔老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其實,我們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並熱愛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藉助教材,自主感悟。我們只需要求學生讀通了讀順了讀出美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能熟讀成誦,而不求甚解,讓學生沒有一點壓力地學習祖國的精粹文化。

這次培訓會,讓我明白了國學的教學,是我們老師要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誦讀活動中培養情趣,促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口、耳、腦並用,以習得知識,訓練能力,開發潛能,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深讀課文過程中能熟讀成誦。國學經典的教學就是要“以讀爲本”,並讀悟結合。只有通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經典學習心得 篇14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是,孔子本人並沒有提出這一名稱,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學經驗時,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是,纔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稱。實施因材施教原則的關鍵在於對學生要有深刻、全面的瞭解,正確把握學生的特點。孔子十分留意觀察、瞭解學生,對學生的個性、特長、優缺點了如指掌。然後,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和教學,對於學生所問的同一題目,常因發問者的個性、需要而給予不同的問答。如《論語?先進》載: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另外,孔子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孔子還答應或鼓勵學生有不同的專長。在他的學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但孔子在培養學生個性方面,還是傾向於培養恭敬,溫順的個性。

孔子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啓發誘導,他以爲把握知識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索領會的.過程,因此他在教學實踐中特別重視學生的主動性題目。他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啓發一詞也由此而來。宋代朱熹對這句話做了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啓,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就是說只有當學生進進積極思維狀態時教師才適時地誘導、引發,開其意,達其辭。憤、悱站在教師的角度講是啓發的契機條件,舉一反三是啓發的結果。站在學生角度看憤、悱是能思,舉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啓之待時,因勢而利導,引而不發,躍如也。啓發式教學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孔子以爲,要調動學生的

積極性,必須瞭解學生的熟悉規律,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他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教師要做不失言的智者,這樣才能使學生聞一知二,聞一知十,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發展思維能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講究教育教學方法,這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品質。正如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遂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善於啓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欲罷不能之勢,說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

經典學習心得 篇15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啓蒙開始。通過學習國學,可以讓人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爲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衆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現在年輕人一味追求“酷”,漠視禮儀,不尊重長輩老師前輩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會、工作崗位、吃到了苦頭才意識到了“禮”的重要性。校園中有些出口成“髒”的同學是否也該引起重視,把逞一時口快的壞習慣給改改,養成基本的道德素質。當然體會不是三言兩語就說盡的,只是略舉一例。有許多的標準就算是在現代看來也還是絕不失色的。

互聯網,手機,汽車等現代工具讓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功利。現代化提高了國人的生活節奏,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帶給人們快樂,反而帶給人們更大的壓力。是高科技的錯嗎?我想不是,人類要進步,社會要發展,必定要進入現代化。當人們的心靈面對這煩躁的社會,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在。當大家只是以物質爲基礎,而精神上卻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是我們該靜下心來,研讀下我們聖賢的教誨時候了。讀讀這些經典的語句就知道,“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關於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祖先早就歸納在國學中了,而且到現代業一樣的適用,不僅現在而且在以後綿長的歲月裏也一樣適用。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讓這些指導我們人生的哲理從我們身邊白白溜走,然後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別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總的來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見地的,儘管其教育思想帶有很強的階級色彩,但對於學習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規律方面的闡釋還是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的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經典學習心得 篇16

20xx年9月至11月,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與教育》的學習。這次學習分爲兩種學習方式,一是通過網絡聽教學視頻(教授講座),二是學習教材《國學經典與教育讀本》(一、二)。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平時教學中雖有涉及,但受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略的給國小生講解,並未更深地從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從《國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對中國人的影響上過多考慮。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深刻地領會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感覺國學不僅在廟堂上生輝,在民間照樣閃光。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爲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國學經典源遠流長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爲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三、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爲了國家。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爲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揚。

四、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爲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爲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爲: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爲是。孔子還認爲,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僞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爲,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爲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爲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爲教師,爲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爲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爲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爲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爲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爲國家的棟樑。

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五、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師不輕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也最忌諱完全說破,因爲那樣學生就會輕鬆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現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於樂纔是教師的首選。“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也爲我的教育事業添光加彩。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經典學習心得 篇17

中華古國,悠悠五千載;中華文明,綿綿無千年;中華經典,浩浩五千卷。中華經典的星空裏,羣星閃耀。詩情融花意一體,智慧與激情齊飛。閱讀經典就猶如與先哲同行,聆聽他們對世界、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就會被那蓉智的思想靈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經》中的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的廣闊胸襟;《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的宇宙萬物的奧妙……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偉略,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的社會理想;其中不僅蘊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澱着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靈魂。毋庸置疑,國學經典已經成爲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輔助教學書,成爲一種長效的民族素質滋養濟,更是當代學生學習的模範用書。

是這本書教會了我何爲真誠,讓我領略了真誠的無限魅力!以言語溫暖他人也是泛愛衆。人生有限,可祝福別人的機會屈指可數,利用好自會喜悅。當老師以真誠心幫助學生,昔日視若無睹的機會驟然間變得清晰可見、觸手可摸。方知沒有哪種職業會比國學經典更有功勞、最愉快,漸漸在享受經典。原來我的生活習慣不節儉,現在的習慣令人讚歎,這一切佳績源於《弟子規》潛移默化間教會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細緻、團結守信、處處爲人着想的待人處世方法,鍥而不捨、善思好學的態度。德育和教學並駕齊驅,相得益彰。

我喜歡眼見爲實。一本《弟子規》讓我明白立身處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慶幸聖賢與己如影隨形。懂得經典是拿來做的,不知何時起贏得了家長從未有過的尊敬,只因我請了古聖先賢來幫我。

樹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是我們成長的根。我們一定要從小做起,把根扎牢,讓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把孝永遠傳下去。我向善啓孝心的國學經典致敬,是你爲我們紮下了正確做人的深根。雞蛋原理中,因爲雞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們一定會心靈傷痛。我們要喚醒和保護他們那一顆生命同體的仁愛之心。那是一種很清晰的感覺——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淨化,同時,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沒有去關注的東西給喚醒了。

我相信,我們班的每個同學,自小就讀過很多中國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的,深諳其中的道理,印象都應該很深刻。可是這些寶貴的東西,在重複的考試和自我的奮鬥中,離我們越來越遠,已經和那些染塵很久的器皿一樣,被埋沒了。

現在,系又把國學經典強調走進我們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現實的行爲點上。修身,對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但對於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呢?處在全球化的時代裏,我們更身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所交匯的國家裏。日復一日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急功近利,忘了去關注自己本質的東西。可是拋掉根本,我們會變得一無所有。

古人的話語值得我們好好去聆聽。因爲這些話語歷經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奪目。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一直被當做人生的基礎課程而備受重視。在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講究禮儀已上升成爲一個國家或民族進步、開化與興旺的標誌。而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更需要學習和講究禮儀。以平等心對待別人,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有很強的優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可是也令我們感覺有些悲哀,我們趨之若鶩地去搜尋、閱讀那些外國人士寫的成功之道,卻忽視了自己祖宗留下的東西,甚而將它拱手給了別人。看看現在國外越來越熱鬧的中國文化研究潮,我們真該反省了。

人生幸福的根源確實是愛和被愛。看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獲得了成功,自己同樣地興奮和雀躍。默默地把自己的愛給予別人,自己的心同樣是溫暖的。而作爲被愛的人,我們更能感受到這一點。最真切的便是撫育我們的父母。只有他們從你一出生,即開始擔當兩個守護天使的角色。縱使你到了那遙遠的天邊,他們還是始終不離地關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們,他們卻將你時時掛在心頭。每次說到父母,正在嬉笑的我都會心有濡溼,對他們充滿了愛敬。

現在重新審視我們家幾代人對自己長輩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發現孝道在我們家隨處可見、無處不在。因爲我們從小就在孝道的氛圍中長大,認爲對長輩本來就應該這麼做。可以說孝道在我們頭腦裏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在行動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那麼平常。現在看來,所不同的就是家突出了一個孝字和身教。由於孝,兒女們聽話,母親和我的理念得以灌輸;由於孝,兒女們懂得尊敬師長,人人喜歡;由於孝,兒女們懂得仁愛,同學團結;由於孝,兒女們奮發學習,成績優異;由於孝,他們好好做人,不讓媽媽操心等等。就是因爲做到了一個孝字而一順百順。

我纔開始明白,別人沒有錯,所有的錯誤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的幸運就是聆聽到聖賢教育,然而當自己的修養沒有達到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時,很有可能出發的目的是好的,做着做着就偏離方向了。在這個假期的國學經典學習中,我深深感到像我這樣從小好逸惡勞的人,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要改習氣,立身行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自己一定要堅持改過向善,做到久自芬芳。

從小到大,我都在取,到了該予的年紀時,還是一事無成。我希望能爲別人做點事,學習儘自己的本分做人。國學經典使我明白做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大愛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國學經典,聖賢滌盪了我們心靈的污垢,淨化了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有一種脫胎換骨、再世爲人的感覺。如果把這幾天的學習用兩個字概括,我想會用這樣兩個字:感動。國學經典教我們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怎樣爲人師、爲人父、爲人母,怎樣和朋友相處,怎樣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讓我們時時刻刻都懷着感恩之心。系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係努力的將中華文化承傳,成全我們的家庭,成全我們的幸福,誰能說,國學經典不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呢?你們用自己的善行義舉實踐着聖賢的教誨,用自己的一片愛心去成就他人,爲我們做出了表率,相信你們今日種下了福田,種下了善的種子,他日定能開出世間最美麗的花朵,結出累累的善果。

學習經典,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我們要時時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與人爲善,也與己爲善。回校以後,我要積極地向全校師生、推廣力行經典的理念,讓全校師生都來接受經典教育,並通過青年路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使全校師生受益一生,來影響和帶動蘭州市經典教育的開展,讓更多的學子接受聖賢智慧的教誨,能夠擁有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一個人對父母不敬,對你的性德是最大的損傷,我不騙你,一個人只要對父母不孝,整個業障絕對快速現前。國學經典的道義、情義那厚重的力量生養了我們,我們懂得了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是我才感到自己曾經把父母傷得那麼深,可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卻永遠不會改變,那是一種最最真摯永恆的愛。我是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比起父母來說,我簡直就像金枝玉葉一樣,而父母只是卑微的小草。但是父母這株草,活得有尊嚴,有志節,不低頭,也不奢求,非常快樂,從小就知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社會的污染,從來都沒有誘惑、動搖過父母。

人的一生,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而父親母親,永遠是我源源不絕的支持力量,伴隨我,也引領我。《弟子規》正是在時時處處、引導我們如何仁愛待人,正確處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現實生活中真是隨時可以用到的啊!

經典學習心得 篇18

《黃帝內經》成編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

成爲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黃帝內經》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診斷與治療;把陰陽的對立統一看成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人體在正常情況下陰陽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生病,強調精神與社會因素對人體及疾病的影響及疾病的預防,反對迷信鬼神,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標誌着中國醫學,養生學,生命科學發展到理論總結階段。被譽爲中國奉獻給世界的三大奇書。

讀了《黃帝內經》是什麼意思呢?

內經,不少人認爲是講內在人體規律的,有的人認爲是講內科的,實際上《黃帝內經》是一部講“內求”的書,要使生命健康長壽,不要外求,要往裏求、往內求,所以叫“內經”。也就是說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麼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麼藥,這就可以引出《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的肝臟出了問題,不要指盲目的治療肝臟,還要從其他未生病的臟器着手。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心屬火,木生火。

所以也要從腎臟和心臟上着手治療。

而“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意思是說,假設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問題,造成了混亂。不要指盲目的解決當前的混亂,而要從造成混亂的原因,和混亂將會導致的後果着手。簡單的說,就是把前頭和後面兩端解決,中間的那段麻煩也就不存在了。

《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人類出現以後,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中醫醫療技術的確遠遠早於《黃帝內經》。但是中醫學作爲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爲中醫學的基礎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的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爲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黃帝內經》是一部養身寶典,其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康復、能夠長壽,這就是《黃帝內經》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黃帝內經》在科學上的意義是建立另外一種科學形態。科學也應該是多元的,科學絕不僅僅是17世紀牛頓力學以後的現代科學這種形態。現代科學有三個特徵:一是邏輯推理,二是數字描述,三是實驗驗證。他有一個物質實體和形態。而《黃帝內經》提供了以整體理論、過程論爲特點的科學形態。他具有人文科學性、強調個性、特徵性。

《黃帝內經》是一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它是以生命爲中心,裏面講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祖國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就是以皇帝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卻引起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爲他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經典學習心得 篇19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穫和體會。收穫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提高自身素養,爲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鬆應對。原本認爲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裏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爲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髮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爲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徵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麼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一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衆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爲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纔不愧爲一箇中國人。

經典學習心得 篇20

孔子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啓發誘導,他以爲把握知識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索領會的過程,因此他在教學實踐中特別重視學生的主動性題目。他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啓發一詞也由此而來。宋代朱熹對這句話做了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啓,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就是說只有當學生進進積極思維狀態時教師才適時地誘導、引發,"開其意","達其辭"。"憤"、"悱"站在教師的角度講是啓發的契機條件,"舉一反三"是啓發的結果。站在學生角度看"憤"、"悱"是能"思","舉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啓之待時,因勢而利導,"引而不發,躍如也。"啓發式教學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孔子以爲,要調動學生的

積極性,必須瞭解學生的熟悉規律,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他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教師要做不失言的智者,這樣才能使學生聞一知二,聞一知十,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發展思維能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講究教育教學方法,這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品質。正如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遂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善於啓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欲罷不能"之勢,說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

三、學思結合

孔子一向誇大學思結合,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只學習不加思考就會迷亂而不明,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空泛而不實。這種見解符合人的熟悉規律,已初步揭示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孔子誇大學的重要性,反對思而不學。他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誡學生:"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這說明學習是思考的基礎,離開學習往思考,其結果必然徒勞無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調思考的重要性,反對學而不思。他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主張事事處處都應運用思考,極力反對"饜飫終日,無所專心"(《論語?陽貨》)。孔子的學有方向,先是學德,次是學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與行結合,思與社會生活結合。學,不是漫無邊際的學;思,不是漫無邊際的思。學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領悟孔子學思結合的真諦。

四、學以致用

孔子很誇大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論語?子路》)。也就是說,儘管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叫他往處理政務,卻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國,卻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雖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據《雍也》載,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又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再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意思是說他的學生有的果斷,有的通達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藝,這對於治理政事會有什麼困難呢?孔子培養學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爲了推行其政治抱負,練習學生能夠出仕爲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學用結合、言行相符。

五、學而時習

孔子在《論語》的第一句話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意思是說,學習了,然後再經常溫習、練習、實習,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爲技能,獲得了成果,內心感到快樂與滿足,不也令人喜悅麼?孔子還說溫故而知新"。意思是說,溫習舊的知識而從中獲得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涉及到新舊知識關係的看法,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孔子以爲學習靠多聞多見,往僞存真。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論語?述而》),多聽多看,廣於見聞,即認真學習,對於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謹慎地說已經明白的道理,做已經明白的事情,就可以減少怨尤和造成遺憾。學習本身是不斷實踐的過程,要反覆地學習實踐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熟練了,融會貫通了,便可舉一反三,告諸往而知來,從已知探未知。故,學而時習之。

讓我們一起爲弘揚國學而努力吧

經典學習心得 篇21

9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參加了第五屆育齡童全國國小國學經典教學觀摩培訓,時間雖短,但受益匪淺。國學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簡短精悍的文字,蘊含着無盡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學校作爲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學校文化建設是我國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經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個人成長爲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爲優雅的現代中國人。爲此,我們也積極響應,廣泛開展“讀經典”活動。讀經典能更好植根於民族傳統,掌握優雅、精緻的祖國語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從而引導學生修身立人,明禮誠信,厚仁篤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積極營造“誦讀國學經典,積澱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書香社會。

一、教師悟領經典修身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教師真切感悟經典之美,品味與書爲友的樂趣,激發熱愛祖國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經典讓教師體會以德明志、博學多才的內涵,使教師們多一些文化積澱,寫起文章來如行雲流水,說起話來字字珠璣。教師們只有深刻認識到容納下縱橫千年的文化的國學,纔會在無論什麼樣的環境下淡定從容、高雅脫俗。國學,是最質樸的人生指南,是對世界的精闢認識,對爲人處事的精準總結,日常行事的準則;學習國學,可以陶冶教師的情操,提升教師文化底蘊,實現教師的昇華。

二、學生誦讀經典促成長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誦讀就是最好的貨幣,在學生時期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長大後定會受益終身。學生通過背誦和練字潛移默化地將歷史地理,道德禮儀,生活知識和識字閱讀能力結合在一起學習語文,使學生在讀誦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從根基上自然生長獲得語感語境。經典美文誦讀可以解決當今學生“讀書苦,苦讀書”的現狀,走出一條快樂閱讀之路。爲他們今後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經典學習心得 篇22

面對信息時代,現在的學生既聰明又成熟。特別是現在的國中生上網聊天、交友、出走、短信、早戀,打架,對生命的漠視,心靈的扭曲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可能發生,與以前相比,其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識都增強了,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原則。如果我們還像以前那樣讓學生圍着老師的指揮棒去轉,勢必會壓抑他們的思想,引起他們的反感併產生負面效應。因此,如何根據新時期學生的新特點,當好一個新時期的教師,是一個亟待研究的重大課題。

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動發展作爲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人所共知。五育並舉,德育爲首也是自上而下,不爭的事實。如何使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切實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使我們培養的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課題。時下,在全黨上下都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索學校如何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更具時代特點和現實意義。近年來,隨着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變化,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價值越來越爲更多的人認識、認同,國學發展開始復興。社會和諧需要校園和諧,建設和諧校園,必須加強國學教育。中國小加強國學教育不僅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也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形式。爲此,玉田三中結合學校九年一貫制寄宿制的特點,考察了省內外的先進做法,提出了“以國學教育爲載體,對學生進行日常生活道德教育”的德育教育新理念。它是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作爲實施德育教育的全新載體,創建三中特色德育教育。

一 國學教育能增強學生的道德禮儀修養

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有很多非常優秀的東西,對於做人,對於成才,都非常有益。中華民族“文明之邦”“禮儀之邦”的稱號,不是現代人爭來的,而是中國古人用自身的高素質文明換來的,這一點,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交口稱讚,也是世界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第一印象。但可悲的是,有些中國人正在敗壞這一稱號,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人的印象是低素質,沒教養!這是何其可悲的事。伴隨着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們的道德水平卻在下降——見義勇爲少了,看熱鬧的多了。失信現象比比皆是,人與人之間人爲地罩起了一道心靈阻隔的“安全屏障”。

現在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獨生子女,即使父母不慣着,也往往自己慣自己,再加上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幾乎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希望別人都圍着自己轉;要求於人甚多,要求於己甚少;無寬容心,不饒恕人;精神空虛,沒有支柱;行爲隨意,任意妄爲;不講公德,滿身痞子氣等等。這些方面,幾乎每位老師都有感觸,常常搖頭嘆息,牢騷滿腹。這樣的學生,無疑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難處。把學生培養成爲社會主義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加強國學教育應是學校德育教育的歷史使命和重要形式。

在德育方面,我校引入了傳統國學教育,以期盡最大可能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成健全的人格品質。我校前階段組織學生學習了《弟子規》及《新三字經》,《弟子規》中的內容,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都是講述做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長、言行要得體、要講信用等方面的內容。平時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光講尊重父母、熱愛人民,他(她)不會有明確的概念。但你告訴他(她),父母叫你時要趕快回應,出門時要給家人打招呼,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等到有一定理解力了,他(她)會知道,這就是尊重父母。學習了《弟子規》及《新三字經》之後,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在家裏的行爲與入學前有了很大區別,比以前更懂事。以前,在做了錯事,受到父母批評時,很多孩子總有打斷父母說話,大聲爲自己辯解的習慣,而現在他們學會了先聽父母說完,再發表不同的看法。

所以,國學傳統教育可以薰陶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體會到做一個“孝父母、尊師長、愛朋友、知禮儀、懂孝道、有愛心”的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提升學生的基本道德禮儀修養。

二 國學教育能讓學生了解國情國史,增強愛國情感,催其奮發

國學內容中不乏出現敘述中華民族發展歷程及描述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蹟,這對學生了解國情國史,增強愛國情感有很大幫助。如《新三字經》中關於國情國史及歷史重要人物的句子有:

“我中華 禮儀邦 講文明 國運昌 華夏史 似長河 五千年 豪傑多

先行者 孫中山 倡民主 帝制翻 建共和 扶農工 懷博愛 望大同

三字一句,句句押韻有力,朗朗上口,彷彿在唱着一首歷史長河的歌,歷史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學生讀了怎不感動?怎不催人奮發?

三 國學教育能讓校園文化更加豐富

經過觀察和了解,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到現在,我國一些地方在一些國小、國中陸陸續續地已經開展了好幾年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直接參加文化經典誦讀的少年兒童已達200多萬人,受影響的成年人超過700萬人。而且也召開了三次全球性的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大會。據報道,在開展國學教育的地方,有的重新開起了體現古典精髓的《弟子規》、《新三字經》、《千字文》、《論語》等經典的啓蒙教育;我們要通過對古典文化的結晶——經典書籍的研習,開展中華文化經典的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支柱的構建。近年來,我校都在大力開展國學教育,利用班會、級會、講座、印發書面內容等形式進行,一些班級在每天的早讀都安排十分鐘讀國學內容。這既能活躍校園氣氛,又能促進國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大大豐富了校園文化。

四 國學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輔助手段,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校德育工作千頭萬緒,形式多樣,但國學教育是重要的輔助手段,它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現代教育很多都是重才輕德,一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做人的思想言行卻得不到認同,爲什麼呢?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如何加強與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成爲了每所學校不可迴避的課題。我們發現《弟子規》當中的道德規範與學校“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要求有很多方面都不謀而合,而且三字一句,易於記憶,貼近生活,對德育工作很多枯燥的說教起到了指導作用。

總之,國學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並且要通過具體的活動形式來進行,而是要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人心,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漸養成;才能讓學生在深刻地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紮下中華傳統文化之根,進而引導學生自覺地、終身地學習,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經典學習心得 篇23

有人曾說:“讀經典猶如吃多種維生素片,雖每日一粒,亦可養身。”讓孩子在記憶的黃金時期,心靈最清澈的年齡階段誦讀經典美文、唐詩宋詞,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又能讓孩子學會做人。古韻聲聲,飄來校園書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園底蘊。誦讀經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猶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詠歎着人生的華彩,淨化着學生的靈魂,充實着思想的血脈,更支撐着師生人格的大山。國學經典誦讀讓傳統文化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範着他們的日常行爲,成爲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我校作爲重慶兩江新區開發中學校,伴隨着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校園文化愈來愈成爲學校發展的靈魂和強大引擎,鮮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爲學校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爲此,我校大力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滋養陽光人生”的校園文化建設。

一、開發經典誦讀校本教材

20_年6月,我校組織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學的校長任組長、德育處主任任副組長、年級組組長任組員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領導小組。各年級根據學校編寫的《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綱要,認真編寫了本年級校本教材的初稿,經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領導小組嚴格審稿後,我們編撰了一套“誦讀國學經典、滋養陽光人生”的經典誦讀校本教材。該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級各一本。教材的內容分爲五個篇章:山河風光篇——江山多嬌美如畫;愛國情懷篇——赤誠之心耀中華;勤學惜時篇——書山有路勤爲徑;心靈悟語篇——大道無形明心智;品德行爲篇——德行優良創和諧。配有“小光老師教你讀”、“我和陽陽誦經典”(裏邊又包括“教你讀”、“我來讀”、“我樂背”)、“陽陽伴我行”、“精彩對對碰”等不同板塊,這些板塊增加了誦讀的趣味性,特別是“陽陽伴我行”這個版塊,在學生學會一章節經典詩詞後,結合自己平時的言行給自己一個評價(笑臉或星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用所學指導自己的言行,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把經典轉化爲人文底蘊。20_年,我校二年級校本教材《經典誦讀》在全國和諧德育實驗與研究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二、營造氛圍,創設環境

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學的依據,但這還不夠,如何引導我們的廣大師生走進廣博的古詩天地,這還得在環境建設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我們打造了“百米文化牆”和“經典走廊”,將古詩文中的經典詩文、書法作品、學生誦讀經典的活動圖片等雋刻在牆上或掛在畫框中,在綠樹的掩映下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名言警句琳琅滿目,浸潤學生心靈,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每天大課間和中午誦讀時間,全體師生在優美的古典音樂縈繞中大聲整齊誦讀,與經典對話,和聖賢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以寧靜和舒暢。我們還提倡“讓班級的牆壁充滿書香”,讓班級詩意盎然,成爲學生的精神家園。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經典誦讀樂園”,包括“精彩每一天,誦讀每一天”;“與經典同行”“我來讀經典”等。學生在詩化環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親近經典。

其次,學校還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國旗下講話、親子誦讀等展示師生誦讀成果,交流師生感受,共享誦讀帶來的心靈愉悅,使整個校園充滿濃郁的書香。

再則,號召家長也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我們要求學生把在學校學習的經典詩詞背誦給家長聽,家長評出等級(作爲學生評“誦讀之星”的條件之一),並教自己的家長讀經典,同時,利用寒暑假開展“我與父母讀經典”活動,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讀經典。在學校舉辦的“童聲詩韻,做陽光少年”經典誦讀活動中,由學生和家長一起演出的親自誦讀節目受到師生的好評,不僅展示了父母與孩子誦讀的成果、收穫,更在家長與孩子心與心的交融中體味生命本質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長的樂趣。有效促進了學校誦讀活動的開展和和諧家庭建設。

三、開展活動整體推進

學校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開闢經典詩文誦

讀欄目,時間在每天中午13點40分準時播出。或請學生帶領大家朗誦,或播放主持人的朗誦古詩磁帶,或介紹詩人的奇聞逸事,讓學生耳聞目睹古往今來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欣賞中得到情感陶冶。每學期評選一次“誦讀之星”,人人蔘與,不限制名額,只要達到規定要求,均可以成爲經典誦讀之星,並根據掌握詩詞的篇數來確定“三誦讀之星”、“四誦讀之星”、“五誦讀之星”。同時評選“書香家庭”以此達到熟讀成誦和擴大誦讀範圍的效果。

一年多來,學校開展的豐富的大型經典誦讀活動:“童聲詩韻,做陽好少年”、“中華頌書寫經典比賽”、“經典誦讀主題班會”、“經典誦讀pk賽”、“經典誦讀詩畫展”、組織學生參加區裏的經典誦讀精品節目展演等。學生們通過背、唱、演、說、畫等形式,從詩詞裏感悟到了中華詩詞的精粹,感悟到了許多做人的真諦。

四、誦讀經典,收益匪淺

(一)形成了學校的特色文化

如今,經典誦讀已經作爲學校一校一品特色項目來打造。在校園裏,每天總能聽到經典詩詞的誦讀聲,一朝一夕,課內課外,校園處處散發着濃郁的書香氣息,到處閃現着一個個天真活潑、“滿腹經綸”的孩子,形成了以“經典誦讀”爲主題的特色校園文化,學校真正成爲了孕育儒雅少年的搖籃。

(二)豐盈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千百年來人們似乎已習慣於將讀書作爲一種成就未來幸福的手段,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裏有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理想憧憬;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讀書總是與考試聯在一起,這樣的讀書不僅機械、乏味,甚至是痛苦不堪的。經驗告訴我們,讓讀書變成一種享受,才能真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這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重要途經。只有讓學生在誦讀中找到了樂趣,體驗到了快樂,讀書才能真正成爲學生的一種需要。

(三)提升了師生的人文素養

誦讀要成爲一種精神享受,要豐厚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就必須走出“一切爲了分數,一切服務於考試”的怪圈,重構校園誦讀生活。真正意義上的誦讀不僅僅是一個識記認知過程,而是融入了情感、態度的全身心投入的過程,是一種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風聲、雨聲、誦讀聲,聲聲有情,讀出詩情畫意、讀出人文情懷,從而真正培育孩子的誦讀興趣,讓孩子和教師喜歡古詩,讓誦讀成爲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難怪六年級的楊曉莉同學在誦讀經典心得中這樣說:“自從開始經典誦讀以來,我再也不怕朗讀了,以前每次老師請同學們朗讀,我總是乾着急,不敢讀,即使讀了聲音也像蚊子叫。現在不同了,因爲古詩詞簡短有味道、有節奏,我很喜歡讀,常常會情不自禁地大聲朗誦。雙休日回家後,我經常召集小區裏的小夥伴背給他們聽,讒死他們了。現在有幾個小夥伴居然也在悄悄地背誦呢,還說約定時間要向我挑戰,我可得加油啦!要是輸了,那可倒八輩子黴了。”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麼種,就發什麼芽。”“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學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磚一瓦構建的,需要從現在起日積月累,奠基豐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蘊。“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誦讀中華經典之路上,我們相信,一批彬彬有禮,團結友愛、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的“陽光少年”在蔡家場國小這個充滿朝氣的陽光校園中將會不斷涌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