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參考範文: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意見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6W

意見參考範文: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意見

意見參考範文: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意見

關於進一步加快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的意見

xx年以來,我市緊緊抓住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機遇,抓轉型、促發展、做示範,轉型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轉型發展中還存在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任務艱鉅、新興產業規模偏小、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城市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亟待加強等問題。當前,我市已進入轉型發展的攻堅期、關鍵期。爲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原經濟區規劃》和《****市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總體方案》,進一步加快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堅持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總戰略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凝心聚力、轉型攻堅、爭創一流、綠色發展”總要求,堅持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總戰略,突出抓開放、抓城鎮化、抓改革創新、抓創造新優勢四個重點,強力推進工業轉型、城市轉型、服務業轉型、農業轉型、生態文明建設、對外開放、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八項工作,加快推進“十大建設”,在堅持推動“三化”協調的同時促進“四化”同步,打造中原經濟區乃至全國經濟轉型示範市。

二、明確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主要目標

自我加壓、加快轉型、當好示範,通過三年努力,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顯着提高,人均主要經濟指標和經濟綜合競爭力走在中原經濟區前列。

xx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分別達到11%、1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8400元,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09萬噸以上,第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6%以上,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 26%,高新技術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8%以上,兩化融合評測定級企業佔規模以上企業比重達到30%,城鎮化率達到53%,森林覆蓋率達到 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35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25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16%,人均公共預算支出達到5000元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6.1%。

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0000元左右,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20萬噸,第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以上,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高新技術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5%以上,兩化融合評測定級企業佔規模以上企業比重達到50%,城鎮化率達到60%,森林覆蓋率達到3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4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10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達到16%以上,人均公共預算支出達到5600元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7%,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着提升。

三、落實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主要任務

(一)工業轉型方面,突出六大產業集羣培育,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以培育壯大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循環化工、鋁深加工、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六大產業集羣爲突破口,創新驅動、“兩化”融合,加快重點項目和產業聚集區建設,形成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鏈條完善、骨幹企業壯大、支撐體系健全的現代產業集羣,打造國家先進裝備製造、現代循環化工、生物三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到2015年,六大產業集羣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佔全部工業銷售收入比重達到60%。

1、加快發展六大產業集羣,壯大工業整體實力

突出龍頭企業帶動,強化鏈式集羣發展,着力打造千億元產業集羣。依託廈工機械、大江重工等企業,發展工程機械、礦用設備、造紙裝備等特色產業鏈,壯大裝備製造產業集羣;依託風神輪胎、瑞慶發動機、中原內配、中軸集團等企業,發展綠色輪胎、發動機、專用車等特色產業鏈,壯大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羣;依託昊華宇航、焦煤集團、多氟多、佰利聯等企業,發展氯鹼化工、氟化工、鈦白粉及高檔塗料等特色產業鏈,壯大現代循環化工產業集羣;依託中鋁中州分公司、萬方鋁業、廣東興發等企業,加快完善氧化鋁—電解鋁—高檔鋁型材及精密鋁鑄件等特色產業鏈,壯大鋁深加工產業集羣;依託廣濟藥業、輔仁藥業、健康元等企業,發展核黃素、水針劑、頭孢類抗生素等特色產業鏈,壯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羣;依託卓立燙印、飛孟金剛石、華晶科技、光源晶電等企業,發展燙印材料、超硬材料、光電材料等特色產業鏈,壯大新材料產業集羣。到2015年,裝備製造產業集羣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現代循環化工產業集羣銷售收入超過700億元,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羣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鋁深加工、生物醫藥產業集羣銷售收入均超過300億元,新材料產業集羣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

2、加快項目建設,增強產業升級支撐能力

抓住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和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政策機遇,每年謀劃實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重大轉型升級項目,以項目支撐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xx年,重點實施40個重大轉型升級項目,產業升級方面,實施瑞慶公司年產61萬臺發動機(二期)、中國兵裝****裝備產業園等十大項目;科技創新方面,實施多氟多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卓立燙印熱昇華成像技術等十大項目;高新技術方面,實施中軸集團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等十大項目;老城區企業搬遷方面,實施昊華宇航老廠區搬遷改造等十大項目。

強力推進“十大建設”能源建設,加快****電廠上大壓小異地擴建工程、龍源電廠、****東區熱電機組和城區電網改造、農村電網改造等項目建設。 xx年,****電廠上大壓小異地擴建工程完成投資15億元,主廠房全面開工建設;龍源電廠完成主廠房建設,進行主設備安裝;****東區熱電機組實現正常投產發電;城區電網改造全面啓動。到2015年,龍源電廠和****電廠兩臺機組實現正常投產發電。

3、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提升產業承載力

按照“四集一轉”的要求,強力推進“十大建設”新區和產業集聚區10億元以上項目建設,增強產業集聚發展能力。xx年,全市產業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20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億元。到2015年,全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實現“三個突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5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就業人員突破20萬人。各產業集聚區創建成省級專業示範產業集聚區,兩個以上產業聚集區進入全省“十強十快”,****高新區升格爲國家級高新區、****新區創建爲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各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1-2個特色主導產業。市工業產業集聚區發展裝備製造、現代化工產業,****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發展裝備製造、新材料產業,沁陽產業集聚區發展現代化工、鋁精深加工產業,孟州產業集聚區發展裝備製造、生物化工產業,武陟產業集聚區、博愛產業集聚區發展裝備製造產業,修武產業集聚區、溫縣產業集聚區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到2015年,特色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佔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高到70%左右,沁陽產業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市工業產業集聚區、孟州產業集聚區、武陟產業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500億元,市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博愛產業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300億元,溫縣產業集聚區、修武產業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200億元。

4、強力推進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爭創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爲目標,以企業爲主體,加快構建和完善創新主體、創新平臺、科技金融、創新人才、科技管理五大自主創新體系,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羣體。xx年,重點實施20項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重點科技攻關專項,新增國家級研發中心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以上、省級研發中心10家,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到100家。到2015年,打造160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省院士工作站達到15家。

5、實施“兩化”融合示範工程,提升信息化拉動力

加速推動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深度應用,促進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xx年,建成23家以上信息化示範企業。到2015年,重點行業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達到60%以上,建成50家以上信息化示範企業。

(二)城市轉型方面,突出多中心、組合式、緊湊型、複合型理念,建設宜居宜業特大城市

以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組團壯大爲突破口,統籌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堅持產城互動,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向宜居宜業特大城市轉型。xx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3%。到2015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

6、強力實施中心城市三年大提升行動,提升城市承載輻射能力

提升老城區。推進路、水、電、氣、暖、污水處理、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北部山區納入城市規劃範圍,嚴格規劃控制。完成棚戶區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推進四城區城鄉一體化改造提升,完成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

發展新城區。按照“產業集聚、產城融合、城鄉統籌、功能複合”要求,着力提升****新區產業聚集能力、綜合承載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到2015年,****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達到20%以上,成爲****走在中原經濟區前列的新引擎。高標準建設新河區域,打造融高端商務、生態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現代城市綜合功能複合區。

建設高效快捷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強力推進“十大建設”鐵路和公路建設,抓好鄭焦城際鐵路、環城快速通道、迎賓路南延和****黃河大橋、高速公路、國道省道、農村公路等項目,規劃建設南太行繞城高速公路,編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xx年,開工建設迎賓路南延及****黃河大橋項目,完成月山站更名****西站並啓動升級改造。xx年,鄭焦城際鐵路運行。2015年,武陟至雲臺山高速公路力爭通車。

7、加快發展城市組團,積極推進中心鎮建設

圍繞中心城區,依託產業集聚區和交通網絡,加快各城市組團與中心城區產業鏈接、交通一體、服務共享,優先實現焦修博武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其他城市組團與中心城區一體化進程。按照現代城市規劃建設標準,推動縣城老城區集中連片改造和新城區建設,啓動功能區和中心鎮建設行動計劃,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逐步發展成爲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

8、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打造新型城鎮化新亮點

按照“四規合一”和“三個集中”原則,完成新型農村社區布點規劃和建設規劃,優先推動城郊村和產業集聚區以及不適宜居住的偏遠山區村莊新型社區建設。xx年,加快推進68個已開工社區建設進度,力爭20個社區達到入住條件,再開工建設一批新型農村社區。到2015年,40個社區達到入住條件。

(三)服務業轉型方面,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服務業發展提速、總量擴張和結構優化

把服務業提升作爲轉型發展的重要標誌,以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兩區”建設爲載體,以加快文化旅遊業融合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爲突破口,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傳統商貿服務業,着力加快服務業發展、擴大服務業規模、優化服務業結構。

9、加快“兩區”建設,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平臺

加快商務中心區和10個特色商業區建設,大力培育商務服務、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業態。高水平編制實施“兩區”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積極吸納國內外資本和民營企業投資“兩區”基礎設施建設,爲高端服務業入駐“兩區”奠定良好基礎;大力開展“兩區”專題招商,吸引一批金融商務、信息服務的行業龍頭和大型服務業企業集團入駐,把“兩區”建成高端服務業集聚區、城區經濟增長中心、區域發展服務中心和城市形象新亮點。

10、實施文化旅遊業轉型提升工程,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城市

深度挖掘功夫文化、懷藥文化、名人文化、懷商文化、煤礦文化、宗教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確立一批優秀傳統文化符號,建設一批標誌性文化景觀,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壯大文化產業規模,提升文化產業檔次,努力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支柱性產業。

發展旅遊新業態。持續擴大“太極故里、山水****”兩大品牌影響力輻射力,積極開發都市休憩、農業體驗、工業觀光、太極養生、懷藥保健等旅遊新業態,推動山水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文化體驗遊、保健養生遊轉變,打造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和全國知名養生基地。

延長旅遊產業鏈。加快十大文化旅遊園區建設和雲臺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建設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開拓國內外客源市場,開發****特色文化旅遊商品,實現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推進旅遊標準化。加大旅遊標準體系建設和旅遊標準推廣力度,做好國家級旅遊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工作,創建全省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推進旅遊信息化建設,發展智慧旅遊。

11、壯大現代物流業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加快焦西物流園區等現代物流園區規劃建設,推進物流業與製造業聯動發展,培育第三方物流,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到2015年,培育15家以上aaa級物流企業,培育2家年營業收入超5億元的大型物流企業,建設農產品保鮮中心,建成焦西物流園區,打造現代物流中心。

大力支持工業企業將新產品研發、工藝設計、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物流配送等生產性服務業剝離,成立獨立覈算企業或委託專業機構經營。

(四)農業轉型方面,突出優質高效綠色安全,大力發展新型現代農業

以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和農業產業化集羣培育爲突破口,以八個新型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爲載體,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構建農業新型經營體系,進一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12、加大投入和科技創新,保持糧食高產領先地位

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步伐,xx年新增40萬畝永久性標準糧田,2015年建成100萬畝永久性標準糧田,糧食單產達到1150 公斤,繼續走在中原經濟區和全國前列。發揮全國首家市級農業機械化示範區優勢,大力實施農機裝備提升行動,2015年全面實現主要糧食生產機械化。

以“溫麥系列”、“平安系列”爲重點,擴大小麥良種種植面積。到2015年,小麥良種總產量達到5億公斤、外調率達到96%,建成輻射周邊十餘個省的全國重要小麥良種繁育集散基地。

13、加快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打造新型農業現代化示範樣板

高標準編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市新型農業現代科技園區等八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突出抓好****臺灣農民創業園,通過三年努力,將其建成大陸與臺灣合作交流基地、生態農業鄉村旅遊基地、新型農村社區示範基地、現代農產品加工基地、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14、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規模化組織化發展

壯大面品、懷藥、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調味品、飲品、林產品九大類18個農業產業化集羣,打造中國中草藥種植基地和藥材保健品基地。xx年農業產業化集羣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以上。

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xx年土地流轉面積達到90萬畝;2015年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30萬畝、佔農戶家庭承包面積60%。

大力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xx年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500家以上、覆蓋率達到38%;2015年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000家以上、覆蓋率達到50%以上。

15、加強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確保農產品綠色安全

以蔬菜、水果、四大懷藥、水產品爲重點,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種養標準化生產示範區,打造全國優質安全畜產品基地。強化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加強農產品認證制度,實施土壤整治,保障食品綠色安全。

(五)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突出綠色發展,建設美麗****

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轉型發展全過程,以城市水系和生態網絡建設爲突破口,推進綠色、循環、低碳、可持續發展,大幅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到2015 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責任目標斷面達標率超過省定目標,使****的天更藍、水更清、人與自然更和諧。

16、建設城市水系,提升生態質量

強力推進“十大建設”城市水系建設,xx年全面完成引黃入焦總乾渠工程,加快推進新河區域綜合治理,開工建設大沙河帶狀溼地景觀、影視湖水庫,開工建設東湖水庫、龍寺水庫和圓融水庫,完成幸福河引水工程,靈泉湖形成水面1000畝。到2015年,初步建成城市水系,打造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碧波盪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

17、構建林業生態網絡,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全力實施林業生態網絡建設,打造北部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南水北調河道兩岸景觀綠化帶、南太行生態景觀帶及城區公園綠地、各類帶狀溼地景觀等,形成“一區兩帶三網多點”綠色生態網絡體系,打造國家森林城市。

18、實施環境綜合整治,解決環境污染突出問題

加大力度推進北部山區生態治理恢復和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整治,實施揚塵、油煙、噪聲、尾氣污染綜合治理,開展pm2.5監測,強化水、大氣、重金屬、土壤污染防治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強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下大力氣解決事關城鄉居民切身利益的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羣衆健康。

19、推進節能減排,建設全國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大力推行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和公共領域節能,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嚴格環保準入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xx年,完成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6.1%的目標。到2015年,完成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7%的目標。

培育有色冶煉廢渣、煤炭和火電廢物、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廢舊輪胎五大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集羣,壯大資源綜合利用示範企業。xx年,利用工業固廢突破810萬噸。到2015年,利用工業固廢達到1700萬噸,建成全國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六)對外開放方面,突出區域互動和高端招商,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格局

堅持把對外開放作爲應對複雜局面和破解各種制約的綜合性戰略舉措,以深化央企戰略合作、引進行業龍頭企業爲突破口,推動對外開放向更寬領域、更高水平邁進。xx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25.7億美元。到2015年,全市五年累計進出口總額達到130億美元,使用外來資金達到31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7億美元。

20、推動區域合作,促進融合發展

依託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強化中原經濟區城市間戰略合作。緊緊抓住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新機遇,推動城市框架向南延伸,促進與鄭州都市區對接,加快與鄭州融合發展。對接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加快與晉東南在能源、旅遊、物流、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方面合作發展。

21、實施高端招商,拓展開放領域

緊盯央企和世界、國內500強企業,深化戰略合作;瞄準德國、日本、韓國等製造業發達國家,突出裝備製造業招商,提升裝備製造業水平。更加重視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教育、醫療等領域開放,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

22、打造對外開放平臺,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強力推進“十大建設”****海關及綜合保稅區建設,依託****海關監管場所及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內陸無水港”,打造綜合保稅區、“內陸無水港” 互聯互通的區港聯動體系。xx年,建成****海關監管場所,****海關開關運行。到2015年,建成綜合保稅區和“內陸無水港”。

(七)深化改革方面,突出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轉型發展動力

以行政事業體制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爲突破口,加大先行先試力度,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原經濟區改革創新先行區。

23、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突破體制性障礙

加快行政事業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激發事業單位發展活力;改革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率先實現行政部門與社會中介機構完全脫鉤。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市縣兩級財政體制,深化公共財政改革,切實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公共財政民生投入力度,創建全國地方公共財政改革示範市。

深化投融資、金融體制改革。規範發展五大投融資平臺,增強融資能力,擴大融資規模。積極引進外資銀行,推進農村金融創新示範縣(市)建設,實施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發展直接融資,引導創業投資,培育規範風險投資,加強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探索市級公立醫院改革,提升全市醫療服務能力。

24、推進機制創新,破解發展瓶頸制約

建立城鄉統一戶籍管理制度,加快農民宅基地確權發證,建立轉移農民承包地、宅基地自願有償流轉和退出機制,增強產業支撐能力,增強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能力,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建設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創新集體建設用地轉讓、作價(出資)入股、出租等流轉制度,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穩妥推進人地掛鉤試點,探索結餘建設用地指標流轉。

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制定特殊優惠政策,大力引進高層次、高技能、緊缺型人才,啓動人才服務產業園項目建設。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各類人才,創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八)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突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居民幸福程度

以統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爲突破口,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持續做好民生工作,每年辦好一批關係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實事,讓老百姓更多更好地享受轉型發展成果。

25、統籌城鄉就業,實現居民收入倍增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增加就業崗位;統籌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加快建設全省統籌城鄉就業創業試點市。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比全國提前三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xx年翻一番目標。

26、統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強力推進“十大建設”職教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創建國家職業教育基地、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推進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市建設,加快幼兒園新建改擴建,實施中國小提升工程,完成農村中國小優化改造項目,實現中國小多媒體教學網絡全覆蓋,逐步實現高中階段免費教育,促進高等教育發展。

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公共衛生服務功能,提高人民羣衆健康水平;加強人口計生服務體系建設,創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示範市。

強力推進“十大建設”國際太極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強力推進“十大建設”信息化建設,加快建設智能交通綜合信息平臺、數字社區、市民一卡通、食品溯源、數字****地理空間框架系統、雲數據(資源)中心等信息化惠民工程,打造“無線城市”和“智慧****”,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

27、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鞏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建立全市統一的城鄉醫療保險制度,推進社會保險制度的有序銜接和轉移接續。到 2015年,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同等繳費標準、享受同等待遇。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完善社會福利和養老機構基礎設施,健全困難羣體、殘疾人和優撫對象等特殊羣體社會保障機制。持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解決城鄉困難羣衆住房問題。

28、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和諧****

開展城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打造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認真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健全食品安全、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等公共安全體系,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建設平安****。

四、強化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經濟轉型示範市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綜合協調、政策研究、溝通對接、督導考覈等日常工作。組建專家諮詢委員會,充分發揮其研究對接政策、戰略諮詢和決策參考作用。

(二)堅持務實重幹。廣大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有關政策文件,深入研究轉型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轉型發展的新知識、新本領,進一步增強推動轉型發展的能力。要切實轉變作風,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真正把精力用在推進轉型、造福百姓上。要勇於負責,勇於擔當,遇到矛盾不迴避,碰到問題不推脫,敢於觸及矛盾,善於解決問題,採取強有力措施,把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各項工作推進好、落實好。

(三)提升工作標準。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要結合本地和本部門實際,變“要我轉”爲“我要轉”,找準着力點,選準突破口,對照先進找差距,加壓驅動、拉高標杆,爭創一流、打造亮點。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主要指標要爭先進位,確保完成;轉型發展中需要大膽探索、率先實現的改革創新目標,要探索路子,爭當樣板;對列入《中原經濟區規劃》的11個重大產業基地和重要平臺、23個重大項目和《****市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總體方案》中明確要求的示範、試點和基地創建工作,堅決完成,力爭提前實現。

(四)突出項目帶動。在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涉及的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重大轉型升級項目,以項目突破帶動轉型跨越。更加註重謀劃項目,圍繞轉型發展,積極謀劃大項目、新項目和好項目,不斷充實完善項目庫。更加註重項目招商,主動對接項目、積極爭取項目、大力引進項目。更加註重項目推進,科學推進、高效推進,力爭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更加註重項目服務,創優環境、創新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好項目建設中辦證、用地、融資、施工環境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五)強化責任分工。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細化責任分工、明確時間節點,加快推進實施。對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的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實行領導分包責任制和“七個一”工作法,即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本臺賬、一週一例會、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觀摩、一年一考覈。

(六)積極爭取支持。充分發揮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全國老工業基地、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轉型發展工作聯繫點等優勢,認真研究吃透政策,加強對上彙報溝通,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爭取重大產業佈局和項目入駐。認真落實與29個省直部門、金融機構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和廳市會商機制,確保各項支持政策落到實處。

(七)營造轉型氛圍。充分運用報紙、廣電、網絡等多種媒體,加大對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重大意義、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重大建設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了解轉型、關注轉型、支持轉型、投身轉型的濃厚氛圍。加大對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先進典型、亮點樣板的宣傳力度,示範引導,鼓勵先進,激勵後進。

(八)嚴格考覈獎懲。把轉型發展的成效作爲考覈部門和領導幹部的重要標準,進一步完善轉型指標評價和考覈辦法,納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體系和幹部考覈體系,考覈結果與部門評先和幹部使用掛鉤。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導督查力度,每月通報一次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進展情況。嚴格獎優罰劣,對於轉型發展快、轉型成效顯着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給予重獎,主要領導幹部優先推薦提拔重用;對於未完成轉型發展目標任務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取消評先資格,在全市通報批評。

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要根據本意見制定本地、本部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細化轉型發展目標、任務和措施,切實加快轉型發展步伐,確保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