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全市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2K

同志們:

市長在全市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今天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省、**市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會議精神,對我市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剛纔,幾個單位作了發言,都講得很好。一會兒,高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希望同志們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開展創建,重在共識

去年,省委書記白克明提出了在全省開展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並在唐山進行了試點。今年2月23日召開的省委六屆五次全會,要求把開展這一活動作爲全省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重點任務。4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專門召開會議,對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具體要求。爲什麼省委、省政府如此重視這項工作,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達成共識:

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現在有個新的提法,叫“綠色gdp”,就是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再單單看增長速度,而是對經濟運行質量、社會發展程度以及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評價。我省已經制定了新的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水平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了更加註重以人爲本,更加註重統籌兼顧的思想。國家提出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但是對物質 文明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而且也要求我們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活動,就是要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把“三個文明”有機地結合起來,落實到廣大農村,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實現經濟與社會、農村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二是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需要。大家知道,由於歷史和社會的原因,在我國農村特別是北方農村,落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以及由此造成髒亂差的居住環境,已經存在千百年了。隨着向全面小康社會的邁進,廣大農民對改變這種狀況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落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髒亂差的居住環境並沒有根本改變。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活動,使農村面貌有一個質的改變,是我們倡導務實作風、親民宗旨的應有之意,對農村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如白克明書記所講,這無疑是一場偉大的革命。

三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五個統籌”,而“五個統籌”無不涉及“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主要解決的就是農村發展落後的問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解決的是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農村表現得最爲突出;統籌區域發展,無論東西差距還是南北差距,一定程度上講也是表現在農村的差距上;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不和諧的是農村,廣大農村是生態最爲脆弱而又往往被人們忽視的地方;即便在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這個更爲宏觀的問題上,“三農”問題也是繞不過去的坎。可以說,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大舉措。

總之,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符合省情、符合市情、更符合民意。對於各級幹部而言,能不能抓好這項工作,是對自身工作能力、工作作風的考驗;對於廣大羣衆而言,投身於這項活動,就是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對於社會各界而言,參與和支持這項活動,就是共建屬於我們大家的美好家園。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出發,把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爲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的一項重大工程,切實抓緊抓好。

二、搞好創建,重在建設

當前,我市已經涌現出了“白莊模式”、“孔店樣板”等一批典型,這爲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各鄉鎮、有關部門一定要按照會議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重點、有步驟地紮實推進。

第一,以工強村,建設“白莊式”村莊。我經常講,項目是一切,有了項目,就有了稅收,就可以解決就業。不用說大項目,如果一個村引進幾個投資幾萬元的小項目,至少還能解決十幾個人的就業。尤其是農民走出田地,到工廠當工人,文明程度也會大不一樣。大家可以比一比,要說現在**經濟排頭幾號的村,我想首屈一指的應該數白莊,這是不爭的事實。爲什麼會是白莊,因爲他們認準了一個理,就是“種不成莊稼種項目,當不成農民當工人”。我可以給大家算這樣一筆帳,白莊總人口785人,現在村辦企業有職工1300人,也就是說,一個村的人都在工廠上班,還得招外來的。XX年白莊人均純收入5000元,戶均收入達2萬多元,人均實現工業產值31萬元、稅

金1.2萬元,這樣的村能不富嗎?羣衆生活能不好嗎?而且,不但老百姓富裕,集體有了錢,還改善了村莊面貌,提高了羣衆的生活質量。白莊先後用於村莊建設的資金已達140多萬元,修建了高標準的環村公路,統一規劃的磚瓦房,建立了圖書室、電教室、體育場、老年活動中心、展覽中心等。同時,聚金工業新區建成後,白莊還將發生更大的變化。如果沒有項目,這一切都是空談。所以,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根本的還是堅定不移地上項目。

第二,以棗富村,建設“孔店式”村莊。我來**後最大的不適應就是色彩上的不適應,太缺乏綠色,按生態學的說法,沒有綠色就是不適合人類居住。一個缺少綠色的地方,何談建設生態村,又怎麼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首要的一條就是綠化。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條改善生態的好路子,就是種冬棗。“種冬棗生活好,要想富種棗 樹”,這已成爲全市上下的共識。孔店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XX年全村僅種棗收入人均就達3000多元,而且是全省有名的生態示範村。我有個設想,就是**路邊都是工廠、遍地全是棗樹,到那時,我們的經濟就會真正強起來、農民真正富起來、**大地也會綠起來。最近國家林業局的領導來我市調研,他們也算了一筆帳,在**這片土地上,農民最直接、最現實的收入,還是種冬棗。今年**風調雨順,當前最緊迫的是,要抓住天時,利用雨季,抓緊種樹,適合種什麼,就種什麼,打好秋季植樹攻堅戰。同時,要進一步深化林業產權改革,不管是村莊綠化也好,溝渠河沿種植也好,四旁植樹也好,一定要把樹種起來,希望各鄉鎮要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第三,以路興村,建設“城鎮式”村莊。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改善村莊落後面貌,還需從道路入手。對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省和**市重點提出要加快鄉村道路建設,這是個機遇,我們要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借這個機會切實解決一些村交通落後的問題。同時,各鄉鎮還要多方籌措資金,對有條件的村全面進行街道硬化。交通局要實施好“村村通工程”,確保按期完成18個村、41.9公里的鄉村道路建設,使我市農村交通設施有一個大的變化。

第四,以淨美村,建設“家園式”村莊。柴草亂垛、糞土亂堆、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禽畜亂跑的“五亂”問題,既是農村髒亂差的具體表現,也是陳舊落後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賴以存在的土壤。外國人有一句話,叫“三代培養一個貴族”,這也說明,一個人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從日常做起、從我們每個人做起。要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推廣新型沼氣池、改水改廁,設立垃圾存放點,發展循環式生態庭院經濟。對城區16村和其他有條件的村,要建立衛生清掃隊伍,落實“門前三包、戶內達標”責任制,實行羣衆性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形成長效機制。

三、深化創建,重在方法

與千百年來的陳規陋習做鬥爭,肯定是一項複雜、長遠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常抓不懈。工作中,我們要用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來指導、來推動。要充分認識到,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爲了實實在在地讓人民羣衆天天有個好心情,人人有個好生活,處處有個好環境,而不是爲了應付上級檢查、圖有虛名。這樣認識、這樣做,我們的創建 工作既經得起上級的檢查,更經得住老百姓和歷史的檢驗。

(一)要注重發展規劃與

實際情況的相互結合。一是科學規劃。各鄉鎮要在搞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儘快制定本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以科學的思維、實在的目標、有效的措施推動工作開展。二是羣衆自願。要充分尊重農民羣衆的意願,決不能搞強迫命令,做到引導而不強求,幫助而不包辦。三是循序漸進。要充分考慮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充分考慮農村現狀和農民的承受能力,堅持實是求事。在創建標準上,要因村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二)要注重農村環境與羣衆文化的相互交融。要在加強農村硬件環境建設的同時,抓好農村文化建設,豐富羣衆文化生活。結合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切實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認真開展文化教育活動,改變農村信息閉塞、文化貧乏、教育落後的狀況。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並使之經常化、制度化。大力開展多種形式、各具特色的羣衆性文化體育活動,促進農村生活品位的提高。

(三)要注重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的相互促進。在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中,不但要抓好農村社會穩定,而且更要注重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

奉獻”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宣傳教育,做到家喻戶曉。搞好“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發揮好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羣衆自治組織的作用,抵制封建迷信活動,樹立科學文明新風尚。有針對性地組織農村羣衆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及科技、法律等知識,轉變觀念,提高素質。

(四)要注重農村創建與城鎮創建的相輔相成。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思維,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與文明鎮或文明社區建設結合起來,想實招、求實效,着力形成三種效應:一是互動效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活動要與衛生、科普、文體、計生、教育、綜治、小城鎮建設等互動結合,綜合推進。二是連鎖效應。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在全市農村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活動的意見》,切實把活動向基層延伸,向羣衆貼近,形成從上到下的活動鏈,產生連鎖反應。三是示範效應。要重點培育一批典型村、樣板村,做到抓有示範、學有樣板、趕有目標,調動各村開展創建活動的積極性。

同志們,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人民羣衆的強烈願望,爲我市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讓我們攜起手來,與廣大農村羣衆一道,爲開闢農村生產提高、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