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5W

經濟是一定時期的生產關係的總和,它是政治和思想意識等上層建築賴以建立起來的基礎。下面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希望大家喜歡!

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大綱
篇一

同志們:

這次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xx年經濟工作,部署20xx年經濟工作。

今天的會議有兩項議程:一是我就明年經濟工作強調幾點意見;二是朝暉縣長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具體部署。

永興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明確提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準確把握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突出發展產業振興實體,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產業主導、全面發展,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對於明年的經濟工作,等下朝暉縣長還要作出安排部署。這裏,我先講五點意見。

一、20xx年全縣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全年目標任務總體完成,爲今後更可持續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20xx年,我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產業主導、全面發展”總戰略,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兩讓理念、四大戰略、四大重點、五個永興”發展思路,創新黨建工作“四聯四包”機制,壓實“三重”工作,突出縣處級領導這一“關鍵少數”,帶動全縣黨員幹部羣衆這一“絕大多數”,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爲永興今後的發展夯實了基礎、孕育了潛力。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主動適應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縣域經濟發展在下行壓力下保持“穩中有進”良好態勢,基本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2%(預計,下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4%、7.8%、11.6%,就業、物價穩定發展。順應人民要求和發展實際,調減財政總收入,財稅質量顯著提升,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0%以上。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2.5個百分點,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內外資增幅穩居全市前列。

(二)產業提質成效顯現。穩步推進千億園區、千億產業、千億投資、千家企業“四千”工程,傳統產業煥發生機,新興動能不斷孕育,產業實力、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園區技工貿總收入達720億元,實繳稅金增長12%,三季度考覈排名全市第一,千億園區規模初顯。稀貴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取得實質性突破,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速壯大,農工、農旅、農商深度融合發展,“碧水丹霞‧橙源銀都”文化旅遊品牌日益響亮,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服務業佔比逐年上升。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城鄉安全引水和“兩區四園”污水處理項目被列入中央財政第三批PPP示範項目,民間投資大幅回升。引導企業靠大聯強、集羣發展,推動市場主體從低端生產邁向中高端水平,榮鵬、衆德等17家稀貴金屬企業進入湖南省有色金屬50強,“聯合國銀”銀飾等9個產品認定爲湖南名牌產品。

(三)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政務服務“一次辦結”、“多證合一”商事登記制度、國地稅合作、不動產交易登記一體化、司法體制等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果,公車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新增認定衆德環保、金榮材料、佳盛有色3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全市率先取得國內領先水平科技成果2項,全民創新創業園成功創建“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堅持“五個面向”精準招商,在全省率先成立“便商之家”(客商服務中心),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升,招商引資工作穩居全市第一方陣。永興丹霞國家森林公園獲批副處級單位。

(四)城鄉面貌持續改善。深入推進“四創”工作,紮實推進智慧城市二期、城南新區一期等重點城建項目,圓滿完成省級衛生縣城、園林縣城複查驗收,縣城品位不斷提升。進一步優化“一核三心”空間佈局,推動特色鎮建設,增強建制鎮輻射功能,馬田鎮榮獲全國科學發展千強鎮、全省美麗鄉鎮示範鎮,便江鎮獲評全市十大美麗鄉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高亭司板樑村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村、全省首批經典文化村,湘陰渡松柏村獲評全市十大美麗鄉村。深入推進“潔淨鄉村”行動,被列爲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受到張德江委員長等中央領導讚譽。

(五)民生福祉不斷提升。堅持財力向民生傾斜,財政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76.9%。用心用情用力抓實脫貧攻堅,在全省率先構建“永興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嚴格落實“三走訪、三簽字”責任,實現年內12個貧困村退出、5668名貧困人口脫貧。統籌推進教育、醫療、就業、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各項民生事業,水、電、路、訊基礎設施“四張網”建設穩步實施。積極配合中央環保督察,“河長制”大力推進,綠色永興建設成效顯著。創新“五位一體”信訪工作機制,綜治工作連續八年榮獲“全省先進縣”、連續六年保持“全省平安縣”。計生工作連續兩年保持“全省良好”類型。全面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一單四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向好。

一年來的艱苦努力,讓我們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各級各部門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羣衆同心同德、頑強拼搏的結果。實踐充分證明,必須始終堅定“四個意識”、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始終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推進“一二四四五”發展藍圖,堅持不懈搶抓機遇,持之以恆深化改革,鍥而不捨深謀發展;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些都是永興發展最根本、最有力的保證。

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主要是:一些領導幹部思想觀念、能力素質與新常態、新理念、高質量發展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產業基礎薄弱、結構有待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亟待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的創新意識、開放意識、現代企業管理意識還不夠強,實體經濟發展成效還不夠明顯;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仍存在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鉅;財源建設乏力,多點支撐局面還未形成;生態環境與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還有差距;幹部隊伍建設和作風效能提升亟待進一步加強。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爲遵循,認真加以解決。

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以新思想引領新發展

黨的xx大以來,形成了以“五個一”爲體系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是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引領縣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根本遵循。第一是“一個思想”,即“5年來,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爲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第二是“一個判斷”,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第三是“一個根本要求”,即“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第四是“一個原則”,“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第一次寫進了中央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第五是“一個總基調”,明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並要求把“穩”和“進”作爲一個整體來把握。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主要內涵可以概括爲“七個堅持”: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中央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保證我國經濟沿着正確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明確回答了我國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的問題,有力引導了全黨全社會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作爲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爲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爲經濟工作的主線,爲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開出治本良藥;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以穩中求進爲工作總基調,把握宏觀調控的度,堅持底線思維,爲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xx大以來的5年我國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性概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正是有這一思想的指引,在短短5年裏,我國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新動能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一些關鍵性、基礎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推動對外開放深入發展,對全球經濟治理的話語權大幅度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羣體;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

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把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到實處,切實把“七個堅持”貫穿到永興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去,我們就一定能確保明年經濟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讓永興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長出綠色和效益,讓永興的每一個人都得到尊嚴和全面發展。

三、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確20xx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基本思路

要做好20xx年的經濟工作,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科學研判和準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面臨的形勢。從全國來看,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強有力,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宏觀政策連續穩定,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全面深化改革讓經濟更具動力活力。特別是黨的十九大爲經濟發展在理念、戰略、舉措、預期上注入了強大動能。從省市看,我省“一帶一部”定位和“三個着力”要求思路精準,省委“創新引領開放崛起”、市委“產業主導全面發展”的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趨勢向好,產業支撐有力。國家支持中部崛起、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享受優惠政策等等都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從縣內看,經過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縣委召開的八次全體會議,我縣的發展思路更加科學明晰,體制機制更加完備有效,縣、鄉領導班子換屆後開局良好,全縣274個村(社區)圓滿完成換屆,尤其是通過“三重”工作、黨建工作“四聯四包”、“五位一體”信訪工作的推動,我們的幹部成長更快,黨羣幹羣關係更加融洽,加上我們已經擁有的“兩區四園三組團”發展載體和相對較好的產業基礎、產業規模、重點項目、國字名片、特色品牌,這些都是我們的底氣和動力。我們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鼓足幹勁,更加奮發有爲地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我縣決勝脫貧攻堅、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之年。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落實省委“創新引領開放崛起”、市委“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和縣委“一二四四五”發展思路,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永興經濟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加協調、更可持續發展。

縣委考慮,明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爲:GDP增長8.5%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財政收入增長7.2%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9%左右。

縣委對主要經濟指標設定這些目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一是保持平穩發展的需要。多年來,我縣發展一直排在省市第一方陣,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很容易被後發者趕超,唯有憋足勁頭往前衝方是制勝之道。20xx年我縣在全省全面小康經濟強縣考評中排名第九,今年的排名雖然還沒有出來,但是可以預見各地發展競相前進的態勢非常激烈。主要經濟指標定高一點,就是爲了傳導幹、爭、創的壓力。二是貫徹落實省市經濟工作安排部署的需要。省裏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8%左右,市裏也是增長8%左右。我們適當比省市高一點,纔有迴旋餘地。三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的需要。我縣“十三五”規劃要求經濟增速繼續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保持中高速增長,雖然我們基礎較好、基數較高,但我們仍要緊盯規劃設定的平均增速,不能偏離太遠。四是建設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的需要。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明確了我縣用五年時間分兩步走建成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的目標,第一步是在小康已經達標的基礎上奮鬥三年,到20xx年躋身全省經濟前“六強”,實現全面建設現代化的良好開局;第二步是在推進基本現代化的征程中再奮鬥兩年,也就是20xx年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實現建成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的目標。兩步走的目標要求我們不猶豫、不停留,每步都要走好、走穩、走實,年度經濟指標的設定必須體現這一點。五是與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這個速度是在綜合分析我縣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比較穩健的預期指標,既考慮了可能性,又考慮了可行性,在執行過程中,我們既要有壓力,更要有信心。

關於明年的經濟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五個一”指導思想、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六個要求”,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四個特別注重”。對於永興而言,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做到“五個特別注重”:一要特別注重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創新才能提高傳統生產要素的效率、創造新的生產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組合,爲我縣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協調才能促進區域、領域平衡發展,促進“五位一體”“四個全面”聯動發展,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綠色才能破解我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消除人民羣衆的“心頭之患”,實現產業轉型、環境變美、生活提質。開放才能將一縣的發展置於廣闊的省際、國際空間來謀劃,才能獲得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乃至機遇和理念,才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創造更多社會財富。共享才能解決我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促進公平正義和社會安定,實現黨心民心聯成“一心”。二要特別注重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彰顯的發展。具體到永興來說,必須持之以恆“興產業、強實體、提品質、增實效”,以促創新爲重點推動質量變革,以優服務爲重點推動效率變革,以抓改革爲重點推動動力變革,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三要特別注重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根基在產業、在實體。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發達地區之所以發達,就在於培育了一批競爭力強、市場份額大的產業實體。世界500強企業分佈比例中,美國佔絕對優勢(177家),佔500強營業總額的35.8%;日本穩居第二(81家),佔500強營業總額的13.3%。日美相加500強企業總數過半(258家),佔500強營業總額50%;再加上英、法、德,五國佔世界500強總實力的74%。中國500強企業也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達365家,佔比73%。可以說,沒有強勁的產業實體,就不可能有發達的經濟。四要特別注重轉換髮展動能。我縣靠生產要素堆積的傳統發展動能已經由強變弱,產出與市場不匹配的現象日趨明顯,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必須推動以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爲代表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把優勢產業做新做精做優。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羣,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必須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使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五要特別注重穩中求進。這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要鞏固“穩”的基礎,增強“進”的動能,如果不穩,就是冒進。經濟再發展,如果風險防控不住,一切就會功虧一簣。“12.8”株山衝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就是前車之鑑。除了安全生產,還有其他的社會風險點,例如政府債務、民間融資、環境污染、醫藥食品、防災防疫、信訪維穩等領域的風險,容不得半點疏忽,必須一杆子管到底、一盤棋抓到底。

四、堅持“兩讓”理念,把握工作重點,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爲中心的基本方略,落實到永興就是“兩讓”理念。實現“兩讓”理念,必須要有高質量的發展,要有讓人民能感覺到的變化、能感知到的成果、能感受到的幸福。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證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管理模式、科技創新、政策配套等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生產要素的組織端、產業政策的供應端發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優化要素配置,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匹配性。也就是說,市場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供給側就調動什麼樣的生產要素來進行生產。例如市場需要高端銀工藝品,我們就要引進高技術白銀加工工藝和工匠型人才來組織生產;市場還沒有出現的需求,供給側可以通過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吸引力來引導消費潮流。例如手機沒有出現之前,沒有人對手機產生需求,手機出現之後給生活帶來了便利,人們都去趕時髦而爭相購買,這就是用科技手段引導消費需求。如果沒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沒有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要麼是重複投資(市場需求少),要麼是無效投資(沒有市場需求),要麼是不安全的投資(沒有技改保障)。需求是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供給是需求導向的結果,纔是有效供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三去一降一補”。去要更堅決。對於無市場、無效益、高污染、高風險而沒有能力實現轉型的落後產能和殭屍企業,要注重運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堅決淘汰退出。引導煤炭、造紙、煙花爆竹等落後產能市場化退出。房地產去庫存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把拓需求與控供給、去庫存與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穩妥有序地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增量控制和存量化解相結合,整頓和規範政府債務、平臺債務,讓債務規模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降要見實效。繼續清查規範涉企收費,查處和整治亂收費行爲,落實降低企業用地、用工、物流以及水、電、燃氣成本的措施,按法規兌現稅負優惠和獎補,打好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等“組合拳”,讓企業“輕裝”前行。補要有突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培育新動能。着力在產業鏈上部署創新鏈,重點要繼續組織力量進行研發,突破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永興冰糖橙等傳統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積極培育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設永興丹霞國家森林公園,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高旅遊服務水平,增強文化旅遊供給能力。

(二)大力培育實體經濟。實現永興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就是要大力培育實體經濟,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一要抓實項目建設。項目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要對接省“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和“五個100”工程,爭取更多項目列入省計劃籠子。明年我們安排重大項目90個以上,年內計劃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要繼續完善項目建設“五個一”工作機制,每個項目都要拿出時間表任務書,對錶推進。充分發揮項目指揮部和牽頭領導的調度協調推進作用。二要抓實產業發展。實施“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以技術創新爲動力,通過加快裝備更新,提升工藝水平,推動稀貴金屬產業不斷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價值鏈高端升級,構築稀貴金屬全產業鏈條及產業集羣。引進新材料、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加快形成“1+4”工業新體系。要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唱響“碧水丹霞、橙源銀都”品牌,發展現代旅遊,集中力量抓好長鹿國際旅遊度假區等重大項目。發展“互聯網+”經濟,打造電商產業發展高地,帶動現代服務業大發展。三要抓實園區平臺。園區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主平臺,是拉動工業增長、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核心區域。落實“1+9”政策體系,堅持定位分明、錯位發展、耦合發展。圍繞“智慧園區、生態園區、效益園區”的總體要求,按照園區、城區、景區“三區融合”原則,在實施鎖邊、覆綠、提質、增效四大工程的同時,要把體制改革、完善配套、盤活存量、引進主體作爲重點、着力解決。完善園區生產生活和政務服務設施,築牢實體經濟載體,引導全縣工業向“兩區四園”集聚,把園區打造成舞動經濟發展的龍頭。四要抓實企業培育。發展實體經濟,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歸根到底要靠企業。實施“領軍工業企業培育計劃”,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爲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出發點,把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作爲抓好永興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要大力激發企業發展活力,推動資金、土地、人才等各種要素向企業聚集,保障各類生產要素供給,爲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實施“小微企業成長計劃”,大力支持衆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開展企業幫扶活動,發揮“四聯四包”機制的積極作用,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手續辦理、政策支持、發展環境和融資等問題,幫助困難企業恢復生產,促使有潛力的企業儘快成長爲優質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五要抓實招商引資。充分發揮“便商之家”優勢,不斷完善招商機制,主動融入區域性產業鏈和生產網絡,面向“金三角”(珠三角、長三角、渝三角)招商、面向永興人招商、面向稀貴金屬產業鏈招商、面向新的增長點招商、面向500強招商,強化內聯外引。每個季度舉辦一次招商引資洽談會,確保有一批新的重大項目簽約、一批項目落地。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美麗鄉村建設爲載體、以城鄉融合發展爲途徑,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推進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就沒有農村的現代化。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做強做優永興冰糖橙、烤煙、油茶等特色農業產業,推動農業產業由基地建設向精深加工轉化,力促規模以上企業農產品加工值增量增效。抓實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建設,加快建設以精細農業爲特色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把農產品銷售作爲重大經濟問題和民生問題,引導農產品控制增量、提高質量,切實構建以銷售爲導向的現代農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發展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等多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充分銜接的有效途徑。深化農村改革。落實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發揮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作用,壯大集體經濟。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整域推進西河鄉村旅遊示範區建設,逐步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爲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示範區和鄉村振興試驗區。繼續實施“潔淨鄉村”四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廁所革命、規範村民建房、污水收集處理”四大重點整治行動,紮實開展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建設工作,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高標準農田、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改造、光纖進村入戶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強化基層隊伍建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四)打好“三大攻堅戰”。這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必須抓實抓好、抓出成效。一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當務之急是防範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中央已經作了部署,省市在開展政府性債務清理覈查方面肯定還會有動作。對此,要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制定專門工作方案。政府性融資平臺要抓好自查自糾,摸清債務底數,編制公佈政府資產負債率,按照“嚴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的原則,積極做好化債安排。堅持底線思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紮實開展綜治信訪“五大活動”,深化平安創建,對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生態環境、民間融資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風險,要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防患於未然。二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要聚焦脫貧目標,緊扣“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下足繡花功夫,全面落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各項扶貧措施和“三走訪三簽字”要求,瞄準羣衆返貧的重點因素,扭住產業脫貧這個關鍵,更加註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要強化考覈,落實“縣級領導掛點、責任單位幫扶、工作隊和鎮村幹部抓實”工作機制。要充分發揮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管理、分析、調度、考覈的作用。要向深度貧困人口聚焦發力,解決最困難、最有代表性的貧困戶的問題,爲扶貧工作提供解決問題的標杆和示範,彰顯扶貧工作的成效。要定期抓好“回頭看”“回頭查”“回頭幫”,實行攻堅期內脫貧不脫政策,確保可持續穩固脫貧。三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再到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中央對綠色發展的要求是逐步深化的。要繼續鞏固中央環保督察成果,持續實施“青山、碧水、藍天、淨土”工程,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攻堅戰,解決一批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要加快園區污水集中處理等設施建設,強化環保執法監察,堅決打擊違法排污行爲。強化工地揚塵監管,持續推進空氣質量達標創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水十條”,落細落小落實河長制各項職責任務,抓實飲用水源地、工業園區等重點流域、重點區域水污染防治。全面實施“土十條”,組織實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項目,不斷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五)推動改革政策落地。堅定改革方向,保持政治定力,着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繼續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確保推動發展的機制體制更加理順、經濟社會發展更具活力、人民羣衆的獲得感更多更好。抓好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抓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改革,爭取啓動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探索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機制,抓好環保稅等一批稅收改革事項落地,抓好政府性投資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抓好以放管服爲主要內容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改革,抓好“一次辦結”改革的落實落細,進一步抓好商事制度改革,深入開展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繼續深入推進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按照上級要求切實抓好環保、審計部門的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深化事業單位專技人員發展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供銷社改革。抓好民生領域各項改革。推進分級診療的運行體系建設,繼續深入推進新媒體融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大城管工作格局,嚴格落實生態紅線保護制度改革和推進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改革,紮實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改革。抓好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推進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內設機構改革,推進全縣綜治中心和網格員隊伍建設,全面加強共青團、婦聯、工會、僑聯、殘聯、工商聯等羣團組織的改革工作,深化文化系統綜合執法改革,制定出臺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並落實相關改革任務,繼續抓好黨建“四聯四包”和信訪“五位一體”改革,認真落實監察體制改革。

(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全面推進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按照“現代山水田園城市”的定位,推進城市提質建設,加快寶塔山公園、環城東路等城市基礎工程建設,深入開展“四創”工作,提高城市經營管理水平,爲城區羣衆營造一個良好生活環境。繼續實施“十大惠民”工程,盡心竭力辦好穩定擴大就業等一批實事項目,紮實搞好與人民羣衆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微建設”“微服務”。加快一中南校區建設,繼續抓好化解大班額、醫療衛生服務等“三年行動計劃”,努力解決上學難、看病貴的問題。紮實做好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清理,探索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辛苦勞動的農民工拿到汗水錢。要抓實民生保障。統籌做好社會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性住房、社會救助等民生工作,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問題導向,既要盡力而爲,又要量力而行,不能爲了改變形象而盲目舉債搞工程。

五、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指出,能不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取決於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我們必須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提升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切實強化黨的建設。做好經濟工作,關鍵在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關鍵在以黨建促發展,關鍵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務必增強“四個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縣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一二四四五”發展思路上來,統一到縣委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上來,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確保各項工作執行到位、有序推進,激盪起永興經濟發展的新氣象。要全面增強“黨建引領、帶動全面”的作用,以黨建工作“四聯四包”爲總抓手,抓住縣處級領導這個“關鍵少數”,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對標工作思路、分解目標任務,確保人人身上有擔子、個個肩上有責任。要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堅強戰鬥堡壘。經濟發展離不開社會各方的支持和參與,要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朝着加快建設“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打造“五個永興”的目標奮勇前行。

(二)切實理順工作機制。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面臨的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深化改革等發展任務艱鉅繁重,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前所未有,要集中精力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充分認識“三重”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三重”工作推進機制,加快“三重”工作大數據平臺建設,找準摸清“三重”工作的規律和特點,着力提升水平、提升質量、提升效益,把事情辦好、辦實、辦快。要完善對縣委決策部署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努力解決好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質量和效率的問題、公平和效益的問題,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實現常態長效、持續發力。要完善幹部考覈評價機制,大力營造“鼓勵擔當有爲、寬容改革失誤、關心愛護幹部”的良好氛圍,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三)切實提升能力水平。現在,無論是分析形勢還是作出決策,無論是破解發展難題還是解決涉及羣衆利益的問題,都需要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方法。各級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要圍繞縣委發展大局,認真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經濟思想,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法治思維、創新思維,努力成爲新常態下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裏手。要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注重調研思考和實踐歷練,找準短板弱項,解決實際問題。做好經濟工作,既要埋頭幹事,咬定目標不放鬆,又要擡頭看路,抓好環境優化、入庫入統、宣傳推介等各個事項,推動各項工作“幹精品、爭第一、創一流”。

(四)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推進永興經濟發展,憑的是真抓實幹,靠的是狠抓落實。要堅持從縣情、鄉情和民情實際出發,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多想管全局、惠民生的措施,真正使每一項決策都符合客觀規律、基層實際和羣衆意願。要牢記使命、強化擔當,把加快永興發展作爲應盡之責、“我”的責任,只要是對加快發展有利、對羣衆福祉有益的工作,就千方百計予以落實,絕不能錯失良機、貽誤時機。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嚴肅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爲,堅決糾正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等“四風”問題,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政務服務。要堅持做到“五講五規”,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真正做到想幹事、幹成事、不出事。

同志們,惟其艱難,更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保持決戰決勝定力,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全面完成20xx年各項目標任務,爲讓永興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長出綠色和效益、讓永興的每一個人都得到尊嚴和全面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篇二

同志們:

剛纔,趙宇書記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今年經濟工作,重點解讀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深入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結合實際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各級各部門要深刻領會精神,抓好貫徹落實。現在,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客觀估價成績,堅定發展信心

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一個目標、兩讓理念、四大戰略、四大重點、五個永興”發展思路,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挑戰中爭取主動,在困難中砥礪前行,較好的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是經濟增長穩中有進。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推進責任化、責任落實具體化,通過擴大有效投資鞏固“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力量。預計(下同),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1.3億元,同比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326.6億元,增長14%,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8億元,增長1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爲19.2億元、13.9億元,分別下降16.3%、24.2%(其中,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爲72.2%,比上年提高20.66個百分點;地方稅收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爲61.44%,比上年提高22.26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93.3億元、貸款餘額80.8億元,分別增長8.3 %、27.9%;爭取到位中省資金15.34億元,被列爲國家首批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試點縣。

二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產業主導、全面發展,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爲8.2:51:4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提高1.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下降7%。強力推進“鎖邊、提質、增效、復綠”四大工程,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0億元,實現技工貿總收入720億元。堅定不移實施“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着力破解企業產能分配、證照辦理、工藝改造、要素保障等關鍵瓶頸,銀都集團與縣農商行合作建立10億元稀貴金屬產業基金,30家綜合回收利用主體企業、18家精深加工企業入駐園區,17家企業進入湖南省有色金屬50強。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着力構建優勢農業“六大體系”,新開發油茶基地1.2萬畝、低改3萬畝,收購烤煙10.98萬擔,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1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省三星級以上休閒農莊達11家,我縣榮獲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永興冰糖橙榮獲省、市農博會金獎。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長鹿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基礎工程持續推進,西河沿線鄉村休閒旅遊走廊日趨完善,黃克誠故居創建爲國家3A級旅遊景區,板樑古村獲評全市十佳旅遊目的地,沙子江電商產業園投入營運,電商交易總額同比增長13%。

三是發展活力競相迸發。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創新促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關閉退出落後煤礦1家、煙花爆竹企業2家;消化房地產庫存面積21.6萬平方米;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97億元,置換債券11.8億元,申報發行銀都集團企業債券15億元;取消、停徵、降低收費基金34項,直接減少企業稅費900餘萬元;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3項,清理規範中介服務事項59項。創新創業日趨活躍,新增認定3家高新技術企業,獲專利授權120件,2項科技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全民創新創業園成功創建“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900戶。開放水平不斷提升,打好節會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鄉情招商“組合拳”,全年新簽約項目62個,已落地動工48個,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到位內資45.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4億美元。

四是城鄉建設協同共進。堅持產城互動、城鄉融合,突出“四創”工作,着力打造“品質主城區、特色小城鎮、美麗新農村”。啓動寶塔山公園、城東公園等12個城區提質項目規劃設計,智慧城市二期、城南新區綜合開發一期工程等項目進展順利,實現主城區燃氣主幹管網全覆蓋,順利通過省級衛生縣城複審驗收和省級園林縣城複查初評,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紮實開展“潔淨鄉村”行動,全面推進33個縣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和21個小康新村建設,被列爲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加快完善水電路訊基礎建設,農村電力網改造升級工程、城鄉無線工程全面推進,解決2.28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完成縣鄉道硬化27公里、農村窄路面加寬81公里、通組公路106公里,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經驗在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推廣。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狠抓中央環保督察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全面推行“河長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50.9平方公里,完成荒山荒地造林4.96萬畝、封山育林170萬畝、通道綠化460公里、水系綠化137公里,便江、永樂江、西河、注江等主要河道水質全部達標,縣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年優良率達87%。

五是發展成果更加惠民。堅持民生優先、共建共享,財政民生支出28.67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8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8.9%。紮實推進精準脫貧,縣財政整合投入扶貧資金1.39億元,在全省率先構建“永興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893戶3067人,建成60千瓦的光伏電站29座,發放扶貧貸款837.6萬元、貧困助學資金717萬元、“兜底”保障資金433.6萬元,實現12個貧困村退出、5668名貧困人口脫貧。突出教育優先發展,投入教育項目資金3.5億元,新增城區學位5490個,順利通過湖南省教育工作兩項督導考覈評估。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有序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繼續保持“全省人口計生工作良好單位”稱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27個,成功舉辦郴州市第23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和郴州市太極拳(劍)暨永興縣第二屆中華武術大賽。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新增城鎮就業421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480人,幫助農民工追繳拖欠工資1324萬元,發放城鄉低保金4657萬元、特困供養金1532萬元,完成棚戶區改造拆遷1265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727戶。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安全生產形勢基本平穩。狠抓綜治信訪“五大活動”,紮實開展整治村霸及宗族惡勢力、雷霆掃毒、“三打兩治一清”等專項行動,繼續保持全省平安縣、全省綜治工作先進縣稱號,人民羣衆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斷提高。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永興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發展動能轉換不快,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項目特別是重大產業項目不多;二是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大,主導產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不強,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仍然偏緊,財政可持續增收的基礎不牢,收支矛盾比較突出;三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改善民生和脫貧攻堅的任務仍然艱鉅;四是安全生產、環境治理、信訪維穩金融債務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防控風險的形勢依然嚴峻;五是少數幹部不想爲、不會爲、不敢爲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仍有發生。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注重質量效益,提升發展水平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我縣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要全面把握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緊緊圍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五次黨代會和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以及剛纔趙宇書記重要講話中明確的20xx年全縣經濟工作總體要求、預期目標、工作重點,保持定力、搶抓機遇、主動作爲、合力攻堅,努力推動永興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一)抓項目,擴大有效投資。項目是縣域發展的重要支撐,關係發展質量,決定發展後勁,無論是穩增長、促轉型,還是搞建設、惠民生,最終都要落實到項目上。一要注重提高項目投資的有效性。對接落實全省“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和全市產業建設“六個一”工程,深入實施項目建設“151”計劃,圍繞“全年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90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200億元以上”的目標,按照項目投資70%以上必須是產業項目、民生項目70%以上必須是剛性需求的基礎設施項目的要求,把擴大投資總量與優化投資結構、穩定投資預期與引導投資方向結合起來,抓緊把項目敲定下來,把責任落實下去。落實重大項目“五個一”“一單五制”工作機制,實行大數據平臺管理,健全重點項目聯動協調快速反應機制,抓實項目前期,主動靠前服務,強化要素保障,確保項目安全優質高效推進。二要注重提高立項爭資的預見性。堅持以規劃定項目、以項目爭資金,以中省重大戰略、重大專項和工程包爲風向標,敏銳把握動態,加強政策研究,找準契合點,做實項目庫,及時謀劃包裝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提高爭項目、搶資金的預見性和成功率,推動更多項目納入中省投資計劃籠子,全年向上爭取資金12億元以上。三要注重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堅持“五個面向”精準招商,更好發揮“便商之家”親商、安商、招商作用,發揮招商小分隊“精、專、準”優勢,圍繞“五大重點產業”引進一批總部型、引領型、補鏈型的產業提升項目和附加值高的項目。強化簽約項目跟蹤落實,完善“引進~落地~投產~幫扶”全過程服務機制,切實提高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開工率,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到位內資均增長15%以上。

(二)抓產業,壯大實體經濟。產業不興,實體不強,經濟發展就是空中樓閣。要堅持擴大產業體量與提升產業質量並重,改造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並重,着力優化產業結構,振興實體經濟。一要聚力打造園區增長極。深入推進“四千計劃”,突出抓好園區改革創新、基礎配套、產業承接、企業培育,努力把園區打造成爲經濟發展引領區、現代產業集聚區、對外開放示範區。推進園區、城區、景區“三區合一”,把園區建設與城鎮建設、基礎功能與產業功能統一起來,對照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驗收標準,加快完善園區水電路氣、污水處理、餐飲商貿、娛樂休閒、寫字樓等生產生活性服務配套,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始終突出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主導產業,堅持“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引導企業靠大聯強、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全面提速整合主體企業園區項目建設,推進產業高端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年內新增10家以上企業竣工投產,力促20家企業進入全省有色金屬工業50強、2家進入全省民營企業100強。引導企業研發納米銀、電子銀、鉍合金等新型複合材料和銀製工藝品,提高稀貴金屬就地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支持發展以晶訊光電爲龍頭的電子信息業、以朗豐高分子爲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加大上下游企業引進力度,加快形成“核心引領、板塊聯動、差異定位、多點支撐”的園區產業發展格局。二要致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按照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要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守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促進糧食生產穩定、提質、增效。鞏固提質永興冰糖橙、油茶、烤煙三大富民產業,突出老果園和油茶低產林改造增效,落實烤煙種植面積4萬畝。加快養殖產業化進程,培育永興四黃雞扶貧產業,積極跟進新希望六和集團生豬養殖全產業鏈條基地落戶永興。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三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爲契機,重點推進長鹿國際旅遊度假區、中國銀都文化產業園、便江景區恢復性保護開發、板樑古村提質改造二期、西河鄉村旅遊示範區等文化旅遊項目,創響“碧水丹霞∙橙源銀都”品牌。深入推進“互聯網+商貿流通”行動,鞏固提升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成果,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渠道。實施城區市場提質工程、邊貿市場促進工程、縣鄉流通再造工程、快遞下鄉工程,繁榮城市商貿、現代物流。落實房地產去庫存措施,致力化解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加快城市棚戶區改造,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拓展工業地產、旅遊地產、休閒地產、養老地產,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積極培育文化創意、體育產業、科技信息、中介諮詢、健康養老等新型服務業態,形成新的增長點。四要着力優化發展軟環境。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來對待。大力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專項行動,進一步降低企業在稅費、融資、用工、用能、物流、制度性交易等方面成本。對稀貴金屬、煤炭、煙花爆竹、造紙等重點領域落後產能、不安全產能和殭屍企業,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堅決淘汰退出,把騰出來的市場要素、環境容量配置到更有效益、更有潛力的產業和企業。落實促進民間投資“六大專項行動”,規範推進PPP項目實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更好地激活社會資本。從嚴規範行政行爲,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監督測評和窗口服務明查暗訪,嚴肅查處“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和“索、拿、卡、要”等行爲。

(三)抓改革,激活發展動能。以改革創新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新舊動能轉換,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一要強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推進政務服務“一次辦結”和項目建設智能化審批。全面推進縣級市場監管、城市管理、勞動監察、衛生計生等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深化稅收制度、預算制度、財政體制機制、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等四大領域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動銀都集團企業化、市場化轉型,降低融資成本,做大做強國有資本。深化戶籍及相關配套制度改革,着力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承包地“三權”分置,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爲“資本下鄉”掃清障礙。繼續推進文化、教育、衛生、就業、社保等民生領域改革,讓人民羣衆有更多的改革獲得感。二要堅決落實創新引領戰略。以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爲總攬,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突出主導產業關鍵技術攻關、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技術研發平臺、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以上,完成專利申請150件、專利授權80件。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實施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積極創建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全年完成商標註冊260個以上。三要深度激發全民創業熱情。深化“多證合一”“證照分離”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和創業擔保貸款發展,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大力推進雙創平臺建設,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鼓勵企業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孵化平臺,支持閒置辦公場所、舊廠房、倉庫等用於創業,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衆創空間。全年新增創業主體3000個以上。

(四)抓統籌,推動城鄉融合。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體現了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也體現了中央堅持問題導向的深謀遠慮和對農業農村工作定位的再思考。我們要搶抓國家戰略契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科學制定實施方案,推動鄉村加快振興。一要全域建設美麗鄉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開啓鄉村振興新徵程。全面實施新農村建設提質升級行動,抓實“潔淨鄉村四年行動”“農村‘雙改’三年行動”和“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打造一批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和示範片、示範帶,積極構建佈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五美”鄉村格局。要紮實推進農村公路提質改造、農村斷頭路聯接、貧困村通組公路、“五小”水利、城鄉供水一體化、農網升級改造、寬帶鄉村工程、農村黨建+綜合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村公共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短板。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傳承優秀鄉土文化,建設文明鄉風,讓農村的“內在氣質”和“外在顏值”同步提升。要健全城鄉融合、產鎮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集聚鄉村特色資源,吸引城市資源要素,集中力量建設馬田、柏林、鯉魚塘、高亭司等一批中心鎮、特色鎮,增強內生髮展能力。二要全力提升城市品質。圍繞“現代山水田園城市”總體定位,以“四創”工作爲抓手,不斷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質、產業品質、文化品質、生態品質。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強化規劃引領和城市設計,突出抓好城南新區開發,加快乾勁西路、龍山北路、園丁路提質改造,推進軍山路、城南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促進城市擴容提質。構建城市生態體系,深化城市“雙修”,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和黑臭水體治理,強力推進便江兩岸風光帶延伸段、龍山湖治理、寶塔山公園、龍王嶺公園、雞公嶺公園等項目建設,抓好永興丹霞國家森林公園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構建“城在園中、人在綠中、城依水、水抱城”的城市景觀。完善城市功能設施,紮實推進市民服務中心、五環文體廣場、社會體育中心、城市慢行系統、公共停車設施、無障礙環境改造、背街小巷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宜居水平。強化城市管理,加快智慧永興建設,努力實現管理的法治化、精細化、人性化、智能化,着力打造“一公里服務圈”,增強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三要全面保護生態環境。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全民共治、標本兼治,嚴格重大環境問題責任追究,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爲。鞏固中央環保督查整治成果,加快格林美工業危險廢物綜合處置服務中心、園區四個新污水集中處理廠等重點項目建設。嚴格落實資源環境生態紅線保護制度,大力實施退耕還林、生態修復等生態工程,完成植樹造林4.2萬畝、森林撫育15萬畝、精準提質3.9萬畝、封山育林30萬畝。全面落實河長制,抓實湘江保護與治理第二個“行動計劃”年度任務,加快推進“江河湖庫”生態綜合治理,確保各監測斷面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紮實開展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建設工作,持續推進城區環境綜合整治,確保縣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8天以上。全面落實“土十條”,堅持土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切實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五)抓民生,增進人民福祉。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盡力而爲、又量力而行,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讓永興發展更有溫度,讓羣衆生活更加美好。一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堅持一手抓保障,一手抓增收,夯實發展基礎,突出產業培植,注重“思想脫貧”,把扶貧、扶志、扶智結合起來,衆志成城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抓住“關鍵少數”,嚴格落實“縣級領導掛點、責任單位幫扶、工作隊和鎮村幹部抓實”工作機制,用好“永興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確保真扶貧、真脫貧。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帶動、羣衆參與”的原則,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構建大扶貧格局,促使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堅持扶貧先扶志,把貧困羣衆的思想更新、幹勁鼓足,喚起貧困羣衆自我脫貧的鬥志和決心。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培訓,落實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措施,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深入推進“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扶貧”“安居扶貧”等扶貧工程,真正把“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到位。二是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堅持就業優先,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民工、困難羣體的就業創業工作,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8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00人以上,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深入推進全民參保登記,深化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改革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一體化建設,確保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達到98%以上、基金使用率達到95%以上。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三是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普職高協調發展,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加快一中南校區、碧塘中學改擴建和龍山國小二期工程建設,擴容縣二中、縣職中、實驗中學和6所鄉鎮學校,支持長郡文昌中學搬遷新建,力爭全年新增學位7780個,努力讓永興的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推進健康永興建設,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組建醫聯體(醫共體),加快縣人民醫院遷建、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和縣二人民醫院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實施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創建,加快構建運行有序的分級診療體系,着力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不斷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開通“永興人民廣播電臺”,加快“全國武術之鄉”創建進程,推動板樑古建築羣、湘南起義舊址羣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興花鼓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努力讓廣大羣衆享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構建社會治理新模式。要把防控金融風險作爲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的重中之重,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要建立健全金融監管體制,依法查處非法吸收公衆存款、集資詐騙、高利轉貸、暴力催收債務等違法違規行爲,及時消除非法集資引發重大的社會不穩定隱患,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要切實做好財政金融風險監測評估,規範融資舉債行爲,嚴控政府性債務規模,積極置換存量債務,優化政府債務結構,降低政府債務成本。要樹牢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深刻汲取“12.8株山衝煤礦”事故教訓,深入開展“五到五嚴五真五個一批”安全專項行動,全面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一單四制”,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讓人民吃得放心。鞏固平安永興、法治永興建設成果,縱深推進以“三化一制”爲重點的綜治工作創新,突出抓好矛盾糾紛排查、信訪積案化解、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源頭防範穩控,始終保持打黑除惡、雷霆掃毒、治安突出問題整治、反恐防暴高壓態勢,強化重點青少年羣體、吸毒人員、艾滋病患者等管理服務,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創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積極推進依法治縣,縱深開展“七五”普法,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水平。

三、緊盯全年目標,築牢發展基礎

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開好局、起好步,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當前,正值年終歲首,市“兩會”即將召開,元旦、春節即將來臨,各項工作比較繁重。全縣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做好20xx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緊盯全年目標任務,毫不鬆懈地立足當前、突破當前,早計劃、早安排、早着手,確保實現良好開局。

一要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元旦、春節前後的經濟運行,關係到整個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經濟指標的完成,要緊緊盯住全年目標,一定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加強調度,確保實現“開門紅”。要着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精神狀態,抓開工、抓推進、抓落地,放手大幹、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爲完成全年工作贏得主動。要認真落實企業幫扶工作機制,加強煤電氣油運等生產要素的調度和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對規模企業的生產調度,支持企業做好產銷銜接和市場開拓,合理安排好節日期間的生產經營。要切實保障節日市場供應,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和行政監管手段作用,保證糧油肉蛋菜奶等重要農副產品市場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規範商品和服務營銷活動,依法維護消費者權益。

二要抓實農業“四冬”工作。要積極做好冬種、冬修、冬造、冬防工作,加快冬修水利,推進造林綠化,加大農業開發力度,做好油菜等冬季作物生產培管,加強養殖業生產和動物防疫工作。認真做好春耕備耕,加強種子、肥料和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儲運和調劑,爲春耕生產提供物質和技術保障。特別要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嚴格防火職責,嚴控野外用火,消除火災隱患。

三要關心保障羣衆生活。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羣衆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突出落實好各項扶貧惠民政策,廣泛開展走訪慰問、幫扶救助、送溫暖等活動,解決貧困地區、困難羣衆、困難職工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加大對空巢老人和孤殘棄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救助幫扶和安全保護力度,及時救助陷入困境、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生活無着人員。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摸清底數、抓緊清欠,嚴厲打擊惡意欠薪行爲。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排查和專項治理,嚴防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保障羣衆飲食用藥安全。精心組織好豐富多彩的羣衆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四要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兩節”前後歷來是安全維穩的關鍵時期。要全力抓好煤礦、非煤礦山、煙花爆竹、交通、消防、建築、環保、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安全監管和專項整治,及時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確保萬無一失。統籌抓好春運組織協調和春運安保,確保羣衆安全便捷順暢出行。深入開展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妥善處理各類矛盾問題,加大信訪工作力度,及時就地解決信訪問題,有效防範各類羣體性事件發生。加強社會面整體防控,嚴密落實重點部位安全管理措施,深入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強化社會面巡邏管控,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爲,加強節假日值班值守,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五要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深入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新修訂的實施細則精神,帶頭轉變作風、糾正“四風”;帶頭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決杜絕“節日腐敗”,倡導勤儉文明過節新風尚,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爲。緊盯“四風”新動向,有針對性地治理隱形變異的違規問題。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對違規違紀行爲嚴查快辦,對典型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氛圍,讓政治生態更加清朗純淨。

同志們,新的征程任重道遠,新的使命催人奮進。做好20xx年的經濟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務實創新、砥礪奮進,確保圓滿完成20xx年各項工作任務,爲加快建設“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作出積極貢獻!

篇三

剛纔,王忠書記的重要講話,爲我們解讀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中央、省對經濟工作的部署要求,對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就做好明年全市經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政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紮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市委常委會研究的意見,我再講三點。

一、關於今年經濟工作

今年以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體平穩增長、轉型逐步加快、質量不斷提升、活力明顯增強、民生持續改善的良好態勢,一些重點領域、重要環節實現新突破、取得新進展。主要有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穩增長來之不易。今年以來,全市經濟總體回暖。去年1—11月,支撐我市工業經濟的煤、電、鋼、材產品產量全線負增長,但今年同期止跌回升,分別同比增長7.3%、20.9%、4.8%、2.1%。然而,因多方面原因,煤炭產業增加值到三季度才實現正增長,1—11月僅增長0.2%,而去年同期增速爲3.9%。煤炭產業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60%左右,佔地區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以上,煤炭工業的緩慢增長嚴重影響了全市經濟增速。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預計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仍能達到11%左右,高於全省1個百分點左右,總量可達到1460億元。這主要得益於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增加。

二是調結構全面推進。預計三次產業結構從去年的9.6:50.2:40.2,調整到今年的9.2:50:40.8,三產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從一產看,糧經比由去年的32:68調整爲31:69;畜牧業增加值佔農林牧漁增加值比重預計達到28%,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7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4.1%。從二產看,採煤機械化程度78.3%,煤炭資源就地轉化率80.8%,煤層氣利用率45%,煤矸石綜合利用率56%,均較去年有所提高,其中採煤機械化程度提高9.3個百分點。1—11月,電子信息、智能終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18.6%。從三產看,成功創建2個國家4A級景區,獲批3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全年接待遊客有望超過3000萬人次、旅遊收入有望超過200億元,分別增長57%和60%以上,持續保持“井噴”。貴州首座萬達廣場在我市建成營業。服務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3%左右。

三是增效益成效明顯。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2.98億元,同比增長301.7%。稅收收入完成97.12億元,同比增長15.2%,非稅收入佔比24.7%,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在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的同時,生態效益明顯改善,全市森林覆蓋率預計達到56.9%以上,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考覈排名全省第一。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達標率保持100%;水城河綜合治理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四個監測斷面全部達到功能區水質要求。城鎮污水處理率、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7%和91%,分別比上年提高1個和9.94個百分點。率先在全省實現縣縣醫療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置。

四是惠民生力度加大。脫貧攻堅再戰告捷,預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3.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去年的11.91%下降至7.3%。“十件民生實事”涉及的79個項目全部完成,完成投資116億元,爲年投資計劃的182%,是20xx年實施“十件民生實事”以來,投資完成情況最好的一年。大力推進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建成“組組通”公路2793公里。高中本站建成招生;對全市2.9萬餘名教師實行目標考覈,實現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極大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今年大學聯考全市一本、本科和專科上線率在全省排名均比去年上升1位,擺脫了掛末的被動局面。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率先在全省開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基本建成涼都醫院,全市26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實現了藥品零差率銷售。實施棚戶區改造33540戶,住房保障工作全省考覈排名第一。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0.1%和15.3%。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1.4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9.46萬人。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8.8%和9.7%。

五是促改革多點突破。啓動132項改革任務、制定90項改革方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縱深推進。“三變”改革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榮登“20xx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我市被確定爲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央、省屬駐市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進展順利。企業“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改革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取消行政許可事項16項、其他行政權力事項8項,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項。再次對行政許可事項審查與決定環節的法定期限進行壓縮,壓縮率達66%。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實施民族文化產業“10個10工程”,大型史詩舞劇《支格阿魯》獲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音樂創作獎,實現20xx年來零的突破。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進展,引進500強企業4家,一批全國行業龍頭優強企業落戶我市,全球市場銷售額第一的專業索道公司奧地利多貝瑪亞進駐六盤水。

六是防風險有力有效。全市政府綜合債務率控制在100%警戒線以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大力實施安全生產強基固本兩年攻堅,率先在全省構建“1+N”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成爲全國遏制重特大事故試點城市之一,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連續3年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成功預報10起地質災害,緊急轉移受脅羣衆7000多人,全年未發生地質災害人員傷亡。圍繞“迎接十九大·合力保穩定”,建立“3+X”專班機制,安保信訪維穩工作系統對接、高效運行、整體推進,實現了“七個堅決防止”目標,人民羣衆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有:一是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貧困人口依然較多,今年國家脫貧成效評估後預計還有18.6萬貧困人口,深度貧困地區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較爲薄弱,產業扶貧還需加強,越往後脫貧難度越大。二是項目投資質量不優。大項目好項目謀劃不足,項目存量持續緊張,產業投資佔比持續下降,支撐投資持續較快增長的壓力加大。三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城鄉二元結構、城市二元結構、農村二元結構矛盾依然突出,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與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四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壓力仍然較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融資渠道收緊,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地方政府性債務等風險隱患不容忽視。這些問題,是發展質量不夠高的具體體現,也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所在,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關於明年經濟工作主要預期目標和基本考慮

20xx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實施“十三五”規劃至關重要的一年,也是六盤水建市40週年。我們要擁抱新時代、聚焦新目標、落實新部署、實現新作爲,爲到20xx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方面取得紮實進展,加強和改善民生,守好發展、生態、安全“三條底線”,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後發優勢,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開啓新時代六盤水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全面建設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先行市,奮力續寫新時代六盤水改革發展新篇章。

市委綜合考慮,明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定爲12%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左右,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8%和22%,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左右和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任務。

明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定爲12%左右,充分考慮了需要和可能。在需要方面。省委確定明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定爲12%左右,是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爲省既定目標完成提供支撐的需要,也是完成我市“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需要。在可能方面。從產業看,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農業、規上工業、服務業需分別增長6.8%、10.6%和13.5%。經分析,20xx年“3155工程”逐步進入盛產期,預計新增投產面積45萬畝左右;茶葉、蔬菜、食用菌、生態家禽和林下經濟等產業效益將進一步顯現。煤炭、電力、鋼材等7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穩定,新興產業增量釋放,5個省級經開區將建成投產項目32個。旅遊業將繼續保持“井噴”態勢,拉動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快速增長。從投資看,一大批招商項目特別是產業項目將陸續開工建設。以交通“383”、水利“181”和信息“131”工程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預計投資比今年增長30%左右。這些都爲明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提供了條件。當然,這個預期目標是指導性的,實際執行時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增速適當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三、關於明年工作重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以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下更大力氣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全市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的進步。一要促進人的高質量發展。從我市當前實際來看,重中之重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同時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尤其要讓人民羣衆享受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二要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企業要按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爲社會提供優質產品,提供有效供給;另一方面,企業的發展必須是有效益的,是“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的發展。三要促進區域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區域發展的經濟效益;通過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生態文明,提升區域發展的生態效益;通過維護公平正義,促進和諧穩定,提升區域發展的社會效益。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有一個過程。我們既要有緊迫感,又要克服一蹴而就的思想,切實做到遠謀近施、堅持不懈、久久爲功,紮紮實實地向前推進。

圍繞王忠書記提出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爲指導,全力開啓新時代六盤水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的要求,實現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關係到我們能不能成功跨越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特有的關口,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順利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堅定跨越關口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打贏三大攻堅戰。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一要強化政府性債務風險管控。進一步加大存量政府性債務的置換力度,明年6月底前完成存量政府性債務債券置換,有序推進展期降息和債務剝離,多渠道籌集資金償還到期債務。堅決落實政府性債務管理“七嚴禁”,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舉債,防止形成新的隱形債務。穩步推進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實體化轉型,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機制,改進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率。要學會在國家加強監管的情況下合紀合規拓寬融資渠道,用好國家允許發行收費公路專項債券、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允許垃圾污水處理項目採取PPP模式建設等方面的政策,積極爭取省脫貧攻堅投資基金、交通產業發展基金、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文化旅遊產業基金等支持,發揮涼都“三變”產業基金作用,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保障。二要強化金融領域的風險管控。加強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監管,持續做好防範、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建立健全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加快推進六枝聯社、盤縣聯社、水城聯社改制農商行,強化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的日常業務監管,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三要強化安全生產和社會矛盾風險管控。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推進遏制重特大事故試點工作,完成安全生產強基固本兩年攻堅任務,全力抓好煤礦、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消防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隱患排查整治,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全面深化“平安涼都”建設,着力創新完善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統籌推進“雪亮工程”“涼都警務雲”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四要強化政府投資項目風險管控。審計指出,近年來我市政府投資項目監管總體是有效的,但也存在基本建設程序不完善、項目建設管理不到位、結算初審不認真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從嚴控制工程造價,加強過程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和糾正項目建設管理中的不規範行爲。

精準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明年要按照“兩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決勝,確保如期全面小康”的總體思路,打好打贏“四場硬仗”,鞏固盤州、決戰六枝、攻堅水城,實現六枝特區按國家標準“減貧摘帽”,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萬人,213個貧困村出列。一要繼續打好基礎設施硬仗,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全面實現組組通硬化路,建成“組組通”公路3868公里。二要繼續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加快安置點項目建設,確保20xx年項目在20xx年6月底全部搬遷入住,20xx年項目按時完成房屋主體工程。要提前謀劃和啓動搬遷動員工作,確保貧困羣衆按時搬遷入住。要超前謀劃羣衆入住後的社區管理和教育、醫療、就業等問題,全面落實“五個三”配套措施,確保移民社區能夠成爲和諧社區、活力社區。建設活力社區,一是要有人,有一定的人口密度,這樣社區纔有活力。二是要有經濟活動,讓搬遷羣衆有就業、有收入,這樣羣衆的生活才能欣欣向榮。三是要形成內部循環、打通外部循環,在社區內部要配套完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和理髮、餐飲等配套商業設施,滿足羣衆日常生產生活需要;在社區外部要與城市或城鎮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各類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對剛搬遷入住的社區,要實時關注入住羣衆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尤其在入住的第一年,對供電、給排水、社會治安以及買菜、購物等具體而微的事情都要高度關注,確保羣衆住得安心、住得踏實、穩得下來。三要繼續打好產業扶貧硬仗,把貧困羣衆眼前的脫貧需要與長遠的增收致富結合起來,對今年要達到脫貧目標的貧困羣衆,如果已謀劃實施的產業扶貧項目眼前還不能見到效益,要抓緊實施一批蔬菜和食用菌種植、家禽養殖等短平快項目,爲收入達標提供實實在在的有力支撐。對已脫貧的羣衆,要逐一梳理,每家每戶都要有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切實防止脫完貧就返貧。對明年以後才脫貧的羣衆,從現在開始就要考慮長短結合,既滿足眼前脫貧的需要,又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四要繼續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繼續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於教育精準扶貧,全面落實教育扶貧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對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確保每戶貧困家庭至少1人熟練掌握一門實用技能。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兜底性保障,擴大大病救治病種範圍,醫療救助應助盡助。全面建成五級遠程醫療體系,使羣衆就近享受到較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全面推進“六個攻堅”工作,嚴格落實“危改”工程“五主體,四到場”制度,完成農村“危改”“三改”9005戶,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和深度貧困地區危房改造全覆蓋。五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不論是對貧困戶的納入、退出,還是對每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脫貧措施等,都要逐戶覈實,並進行動態管理,確保經得起看、經得起查。要心裏裝着“脫貧賬”,幫助羣衆算清收支賬和大小賬,算清總賬和細賬,一次算不清算兩次、兩次算不清算三次,直到羣衆真正認可。特別是對農村的貧困老年人,要耐心細緻做工作,幫助他們把每一筆賬都算明白、記清楚。要紮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行動,用心用情用力扶真貧、真扶貧。要強化考覈監督,對弄虛作假、數字脫貧的堅決嚴肅處理。

污染防治,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之舉。要以中央環保督察發現問題的整改爲牽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要着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督促落實“以氣代煤壓減燃煤污染三年行動”,儘快實現城區“無煤化”,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4%以上,主要污染物PM10、PM2.5濃度控制在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內。加強水環境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啓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劃定雙橋水庫水源保護區,推進北盤江、三岔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省控以上斷面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到94.1%以上。加強土環境治理,開展廢渣及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攻堅,危險廢物依法得到安全處置。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二要着力推進綠色經濟發展。深入實施新一輪綠色貴州建設行動計劃,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9%以上。深入實施綠色經濟倍增計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四型十五種”產業,紮實開展綠色製造三年專項行動,力爭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0%。三要着力推動環保體制創新。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覈。完成重點管理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開展水權、排污權交易及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試點。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建立“查、處、移”一條線和快查快辦快移的行政處罰模式。探索建立“1+N”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孫志剛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爲主攻方向,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淨化市場環境,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增強治理能力。”我們要按照孫志剛書記的要求,把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作爲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更加突出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切實增強實體經濟的市場競爭力。

(一)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要按照“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的發展思路,深化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工業實現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一要大力實施“雙百工程”,通過改造盤活提升存量,通過引進形成優質增量。積極引入國內外頂級解決方案提供商參與我市“百企改造”,督促指導企業制定實施技術改造升級方案,確保明年改造企業100家以上。以產業大招商突破年爲統攬,圍繞關鍵領域、重點產業、薄弱環節,建鏈補鏈強鏈,拓展現有產業上下游,引進500強企業4家以上,落地省外投資項目500個以上。二要推動傳統產業穩定發展。堅持把煤炭產業作爲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快提升煤炭工業發展質量,啓動20處煤礦智能機械化改造,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淘汰落後產能93萬噸/年以上。加大煤層氣抽採使用力度,抽採量達到15億立方米、利用率達到46%。深入實施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紮實做好電煤保供。延長傳統煤焦化及下游加工產業鏈,加快推進水礦鑫晟煤化工技改升級。大力發展新型建材,加快發耳、兩河新型建材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引導建材企業規模化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延長鋁加工產業鏈,建成鋁王鋁業項目,電解鋁產量達到14萬噸。三要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多貝瑪亞索道公司貴州工廠建設,啓動5條索道建設,培育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推動玄武岩二期項目建成投產,正常生產玄武岩連續纖維產能達到1.5萬噸,開發複合板材、複合管道、光伏支架等產品。啓動10萬噸高純硫酸錳項目二期生產線和萬噸級氫氧化鋰項目建設,完成銅箔產量3000噸以上,加快打造新能源產業。推廣金指紋“智慧社區平臺”運用,依託納米鍍膜生產線引進上下游產業。

在發展過程中,既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要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今年省裏出臺了《貴州省外來投資服務和保障條例》,並採用世界銀行制定的《企業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對各市州營商環境進行評估。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條例》要求,對照評價標準,逐條進行梳理和自查,特別是要通過評價形成“倒逼機制”,爲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要加快產業園區建設。今年10月,全省統一開展產業園區標準廠房摸底調查,我市園區標準廠房空置共有10.8萬平方米、空置率2.9%,其中六枝特區空置5.1萬平方米、空置率22.4%。12個園區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大河經開區大灣、汪家寨等污水處理設施實際運行效率低。各園區要對未有效利用的標準廠房、閒置土地等資源進行盤活,讓其儘快產生效益。要加快污水收集管網建設,讓污水處理廠發揮作用。加快雙水紅橋董地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建工作。三要推動產業成鏈條發展。不少企業反映的物流成本高問題,究其原因是產業不配套,沒有形成上下游聯動的全產業鏈條。要認真梳理園區已落地項目和投產企業的上下游產業,引進關聯產業建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發展成龍配套。要抓緊編制全市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明年5個省級開發區要分別形成2個全產業鏈集羣,其他開發區要形成1個以上集羣。市經信委要牽頭抓緊研究制定推進全產業鏈集羣發展的具體措施和評定標準。四要大力培育現代產業工人。目前,企業普遍面臨招工難和員工管理難的問題,對企業正常生產造成較大影響。要利用春節等重點節假日,開展各類招聘活動,並通過到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開展慰問看望我市外出務工人員等方式,吸引他們返鄉就業創業。要把招工範圍擴大到周邊鄰縣,吸引外地勞動力在我市就業,積極擁抱並善待他們,增加勞動力供給。從農民轉變爲產業工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方面要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技能;另一方面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要幫助企業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和引導,使員工加快成爲有組織、有紀律的現代產業工人。

(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要把旱地基本農田全部種植經濟作物,徹底改變種玉米的傳統習慣。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必須不折不扣抓好落實。近年來,我們一直強調削減玉米種植面積,但成效並不大,主要原因:一是勞動力缺乏,留在農村的大多是老弱婦孺,難以發展玉米之外的其他產業;二是勞動技能缺乏,不會種技術要求高的其他經濟作物;三是土地零散破碎,即便有一些特色經濟作物,規模也不大,沒有市場競爭力,農民擴大種植的積極性不高;四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依然存在,農民吃肉靠自己養豬、養雞,飼料主要靠自己種植玉米。這些既是玉米退不下來的原因,也是我們發展現代農業面臨的障礙。要堅持問題導向,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堅決把玉米退下來,徹底解決“祖祖輩輩種玉米的傳統沒有根本改變,農業產業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的問題。

把旱地玉米退下來,把現代農業搞上去,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一要堅決落實“旱地基本農田全部種植經濟作物”的要求。省下達我市明年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42.27萬畝,其中23.27萬畝用於退耕還林還草,119萬畝主要改種蔬菜、中藥材和其他特色糧食作物。目前東北玉米調運到我市,價格比本地玉米還低。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以後,農民養殖對玉米的需求,可通過從市場購買來滿足。二要鞏固提升山地特色農業。近年來,我們以“3155工程”爲抓手,建成了獼猴桃、刺梨、軟籽石榴等特色農業基地320萬畝。要繼續鞏固提升,加強補植補種和後續管護,統籌抓好病蟲害防治,確保投產面積150萬畝以上。加快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城市建設,申報10個以上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申報1個國家級、3個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三要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加大對基層的農技服務力度,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大力推廣適合我市農業發展的良種良法。要通過發展設施農業,推廣農業先進技術,減少傳統勞動力的投入。尤其要高度重視加強農業物聯網建設,在“1+10”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推廣物聯網技術運用,建設2個農業園區物聯網試點示範,打造1—2個具有特色的農業科技園區。明年省裏將優化整合規模化農業物聯網基地10個,建設50個大型農業企業產品智能質量追溯,六盤水要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四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化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而真正要把玉米退下來,也需要把農民手裏的土地資源整合起來,依託園區實現規模化經營,使土地的產出大幅高於原來種玉米的產出,從而形成鼓勵農民調整結構的正向激勵。今年我們出臺了《創建山地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明年要大力推動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大力支持已經明確的11個園區的現代化建設,把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一枝獨秀”,變爲各個現代農業園區全面發展的“滿園春色”。五要培育現代職業農民。當前在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的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大學畢業生和有一定技能、一定財富積累的外出務工人員開始回鄉發展農業,對推動農業現代化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典型,大力宣傳推廣,鼓勵返鄉農民工、大學生創業就業,支持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村、紮根基層,讓他們把闖勁、幹勁和想法變成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具體成效。同時加大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力度,明年要培育知識型、創新型、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20xx人以上。六要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引進和培育一個龍頭企業,能夠帶動發展一個產業。目前養豬方面已引進大北農和溫氏集團,養羊方面有努比亞,養牛方面有伊賽,蔬菜種植方面有廣東粵旺集團。要推動與這些企業合作項目的加快落地,早日建成見效。要加大企業培育引進力度,通過龍頭企業建設基地、開拓市場、做大產業規模。明年要分別培育省級、市級龍頭企業41家和30家。七要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政府支持農業發展,從某種角度上講根本目的是爲了幫助貧困羣衆增收致富。因此,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把完善與貧困羣衆的利益聯結機制擺在突出位置來抓。要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全面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明確貧困戶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環節和份額,幫助貧困戶穩定獲得訂單生產、勞動務工、反租倒包、政策紅利、資產扶貧、入股分紅等收益,在產業發展中實現穩定增收。八要大力推進農業“接二連三”。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就農業抓農業遠遠不夠,要大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延長產業鏈提高農業發展的附加值。得益於關心關注,“人民小酒”和“盤縣火腿”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在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對兩個產品的全產業鏈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要積極作爲,把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支持儘快轉化爲產業發展的實績和羣衆增收的實惠。針對我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在全省排名靠後的實際,要依託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農產品,通過引進優強企業、爭取省裏資金支持等多種措施,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明年重點抓好刺梨、小黃姜、獼猴桃加工以及肉類加工等項目的實施。與此同時,要結合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現縣市區冷庫全覆蓋。

(三)推動旅遊業發展持續“井噴”。通過近年來的傾力打造,我市旅遊業從無到有,形成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旅遊產品,吸引了八方來客,展現了燦爛前景。旅遊之樹種下去了,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讓這棵樹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變成帶動區域發展、增加羣衆收入的“搖錢樹”。針對我市旅遊產品大多爲政府主導打造的實際,要大力推進這些產品的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核心是要引進實力強、業績好的運營商參與經營,這既可按照規範的程序由企業來收購景區,也可以由企業以輕資產的方式主導景區運營,只要能讓景區產生效益,只要能逐步把政府投進去的錢收回來,都可以商量。明年要爭取引進4家以上品牌管理企業參與景區運營、8家以上品牌管理企業參與酒店經營。

當前我們正在編制全域旅遊規劃,這項工作市旅遊發展委要高質量加快推進,儘快拿出一個比較成熟的方案。十九大期間在貴州省代表團強調,既要鼓勵發展鄉村農家樂,也要對鄉村旅遊作分析和預測,提前制定措施,確保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客觀冷靜。我們強調發展全域旅遊,不是要遍地開花,而是要通過旅遊的發展,把區域內的產業、文化等資源整合起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環境質量和羣衆文明素質的提升。所以,不能有條件無條件都要建景區、都要搞旅遊,即便是有旅遊資源的地方,也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和全市旅遊發展的總體佈局來統籌考慮資源開發的時序。按照省的要求,對旅遊資源大普查發現的五級、四級旅遊資源和溫泉資源的開發利用,或投資超過3億元的旅遊項目,須報省旅遊發展和改革領導小組審覈;三級及以下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或投資規模爲2—3億元的旅遊項目,須報市旅遊發展和改革領導小組審覈。各縣市區要堅持規劃先行,嚴格落實審批,統籌開發利用,強化資源保護,加強監督問責,防止低價賤賣、亂開發和小、散、低開發。當前,首要是把已建成的一批旅遊景區經營好,形成一條條有人氣、有效益的旅遊精品線路,在此基礎上再來考慮新旅遊產品的配套開發。與此同時,要堅持治痛點、疏堵點,切實解決制約和影響旅遊發展的交通不配套、接待設施不完善、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大力營造支持旅遊業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對旅遊產品的推介和市場開拓,要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一個是政府的積極性,重點抓好全市和各縣市區的旅遊整體宣傳推介,另一個是旅遊企業的積極性,具體旅遊產品的推銷要靠旅遊企業來完成。這裏還需強調的是,我市即將迎來冬季旅遊旺季,特別是我們在南方獨有的高山滑雪已經對遊客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要切實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和服務,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和景區安全管理,確保遊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四)大力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當前全省大數據產業發展風生水起。六盤水在工業化時代領跑全省,在大數據時代也要努力佔有一席之地。不論信息技術也好,數據技術也好,發展到今天,人們關注的重點已從應用轉向了平臺。不是應用不重要,而是沒有平臺不但應用的作用不能實現最大化,還會造成重複建設和無效投資。因此,現在發展大數據產業,一定要先搞好頂層設計,先搭建好數據平臺,消除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真正實現一網打盡、一匡天下、一勞永逸。最近,我們正重點謀劃與國內優強企業合作,打造“智慧涼都”這個大平臺,這個平臺一定要是一個包容性好、拓展性好的平臺,並且儘可能地整合現有的存量資源。互聯網之後的時代是物聯網時代。我們還要以天人合一、萬物互聯爲追求,積極迎接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些工作請市經信委抓緊推進。

要大力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力爭在工業智能化控制、智慧農業、智慧旅遊、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要推動NB—IoT網絡與“智慧涼都”建設融合發展,建成智慧城市體驗中心。實施1個以上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對有條件的規上工業企業實施大數據、物聯網、智能製造等技術改造。實施數字經濟倍增計劃,培育大數據龍頭企業4家以上。實施電子商務“百鄉千村”工程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農民工返鄉創業等專項計劃,支持和鼓勵年輕人開辦電商,網絡零售額增長30%以上。加快4A級景區智能化升級,抓緊開發並大力推廣六盤水旅遊APP和微信公衆號。推動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安全生產等領域的運用,提高技防能力和水平。深入推進政府數據“聚通用”,完成已遷入“雲上貴州”應用系統100%數據目錄梳理、100%綠色數據上架,實現跨行業、跨部門數據共享,在教育、醫療衛生、環保等方面建設3個以上政府大數據應用典型示範項目。

(五)着力擴大有效投資。諶貽琴省長強調,“要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下大力氣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並爭取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投資增速。”目前各地各部門梳理出的明年要實施的一批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總數629個、總投資5100億元以上、明年完成投資1150億元以上。但總的來看數量還不夠、質量還不高。要結合我市發展的實際需要,準確把握國家投資政策,把握投資方向和重點,進一步梳理和謀劃項目,把項目庫做得更大、更實、更優,並加強向上溝通銜接,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的盤子。要狠抓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爭建成安六城際鐵路線上工程並具備聯調聯試條件,開工盤州至興義城際鐵路。建成六威高速公路,完成普盤高速、納興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併力爭開工建設,加快玉普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並爭取納入省高速公路網加密規劃,推進赫六高速、大坪子至董地、六枝至黃果樹等公路建設。完成國省道改造60公里。開工建設月照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英武水庫可研報告編制工作,開工建設2座中型水庫、10座小型水庫。

第三,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孫志剛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把落腳點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上,放在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多樣化的美好生活需求上,使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要持續改善和保障民生。堅持就業優先。全面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完善就業創業聯動協調工作機制,完成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2.2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9萬人以上。以創業帶動就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2億元,實現5000名以上大學畢業生和5.6萬名農民工就業創業,讓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要優先發展教育。今年我們召開了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未來三年將新建改擴建600多個教育項目、投入100多億元,力度之大、投入之大前所未有。明年是教育綜合改革的落實年,要對標對錶,狠抓落實,啓動建設397所各級各類學校新建改擴建項目,消除中心城區義務教育階段66人以上“大班額”。要紮實推動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確保六枝特區、水城縣、鐘山區通過國家評估認定。要紮實推進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試點、“管辦評”分離等各項改革,確保抓出成效。要落實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學生幫扶資助政策,讓寒門學子求學無憂。要大力推進貴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申建工作,力爭明年獲批,同時爭取引進省內外重點高校到盤州市辦學取得突破。要全力推進健康六盤水建設。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百院大戰”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市二醫改擴建等3個項目,確保市婦保院醫技保健綜合樓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在總結六枝特區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盤州市、水城縣、鐘山區“醫共體”改革,垂直整合市縣鄉村四級醫療資源,實現深度貧困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衛生室建設、農村中國小校醫務室標準化建設、縣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遠程醫療、疫苗數字化監控和追溯系統建設“五個全覆蓋”,讓基層羣衆享受優質的醫療資源。要兜牢民生網底。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推進單病種付費模式改革,有效提高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要加強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羣體的關愛保護,抓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臨近春節,要高度重視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切實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鎮化水平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羣衆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要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爲核心,加快“三地同城化”發展,繼續推進“創文”工作,城鎮化率提高到51.5%。要推進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做好德塢、七十三、火車站、塔山等棚戶區城市設計,啓動魚塘片區等區域規劃建設,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提高吸引力和輻射帶動力。要用好“多規合一”試點成果,實現空間開發全程監管。要着力提高城市發展質量。積極推進市中心城區集中供熱項目建設,對集中供熱規劃進行修編,新建供熱管網100公里,集中供熱面積增加180萬平方米,讓六盤水成爲“夏天涼爽、冬天溫暖”的城市。要完善城市交通網,推進烏蒙大道、鳳凰路東段、人民路東段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鋼城大道二期、六威高速連接線與麒麟北路立交互通,實施水西北路和人民路、水西路至麒麟路段提升改造,積極解決城市擁堵問題。要抓緊完成城市管網優化方案,充分發揮現有污水管網作用,對破損、堵塞點等進行修復疏通,根據實際需要新建污水管網,啓動水鋼、德塢、火車站等片區污水管網建設,加快實現雨污分流,從根本上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要在完成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管線入廊並正式投入運營。要規範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推動物業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大力培育守望相助的社區文化和鄰里關係。要加快特色小城鎮建設,加大對郎岱和玉舍兩個國家特色小鎮的培育建設力度,啓動10個特色小鎮建設,加快10個示範小城鎮建設。

“鄉村讓城市更向往”。鄉村不僅是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田園,更是寄託鄉愁的故園、親近自然的樂園。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實際編制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堅持規劃引領,深入開展村莊規劃農房設計大會戰,明年實現行政村和30戶以上居民點村莊規劃全覆蓋。要切實改善農村環境,開展500個行政村“三型”村莊建設,實施162個深度貧困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實施小康業、路、水、電、訊、房、綠、寨“八個小康行動計劃”,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堅持農村基礎設施建管並重,堅決杜絕“只建不管”造成資源閒置和浪費。要建設良好鄉風,推進村民自治,堅決整治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聚衆賭博、封建迷信等活動,引導羣衆移風易俗。

第四,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要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動力活力。我們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通過改革推動、開放帶動,讓激發活力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加快發展的動力更有效率。

要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圍繞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加大財政資金整合使用和金融保險支持力度,建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要大力鞏固農村“三變”改革成效,着力打造“三變”改革升級版。圍繞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對已經承接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開展“回頭看”,深入開展“稅收任性執法”專項治理,全面清理涉企收費,堅決防止已“瘦身”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反彈。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園區整合優化發展。完成景區、公園實施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圍繞激發市場活力,不斷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實現註冊登記全程電子化,全面實行“多證合一”,推進“證照分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抓好中央、省屬駐市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組建市商貿物流投資公司和市供銷集團公司。圍繞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和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構建縣鄉村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穩步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殯葬服務改革,統籌推進生態文明體制、轄區內鹽業監管體制、財稅體制等改革。

要全面推進對外開放。用好省數博會、酒博會、茶博會等平臺,把我市優質產品推出去,把優強企業、高端人才、先進技術引進來。繼續辦好中國—東盟國際產能合作妥樂論壇,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充分發揮六盤水海關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六盤水保稅物流中心和紅果公用保稅倉庫申建,啓動臨時航空口岸籌建,引導和支持現有外貿企業發展成爲進出口主體。

同志們,新時代意味着新起點新要求,新時代呼喚新氣象新作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囑託、感恩奮進,苦幹實幹、銳意進取,爲新時代六盤水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