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會議講話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W

旅遊業又稱爲朝陽產業和無煙工業,是二戰以來發展最快的第三產業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旅遊會議講話稿,僅供參考。

旅遊會議講話稿
旅遊會議講話稿(一):

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切實增強加快旅遊發展建設旅遊大區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旅遊是當今世界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可持續發展產業,已成爲世界各國謀求發展的戰略選擇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於推動旅遊業從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向戰略性支柱產業轉變;市委、市政府也把大力發展旅遊業作爲助推全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各地諸如**、**、**等都把發展旅遊作爲助推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渝東南各區縣也紛紛強打綠色生態牌,把旅遊業作爲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因此,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建設旅遊大區,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需要。

第一,加快旅遊發展建設旅遊大區是貫徹落實國市精神、促進生態保護髮展的具體舉措。黨的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五位一體”國家發展戰略,旅遊業由此成爲“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和先導產業。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將“堅持綠色發展”作爲我國“十三五”期間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強調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在積極踐行國家發展戰略中,通過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推進全市差異化協調發展,並要求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要“突出保護生態的首要任務”,並把“大力發展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業”作爲渝東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七大重點任務之一。市委四屆七次全會通過的全市“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爲重點的渝東南生態經濟走廊”。這些都爲包括**在內的渝東南旅遊發展指明瞭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區把旅遊業作爲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致力於建設旅遊大區,是區委、區政府認真分析我區產業結構,圍繞我區生態優勢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支撐點作出的戰略選擇,既是用新的理念貫徹落實國市精神的具體實踐,也是**加快發展的重要舉措。

第二,加快旅遊發展建設旅遊大區是優化產業結構、加快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是市委、市政府定位的渝東南中心城市,如何讓中心城市名符其實?就是要快速做大經濟總量,大力優化產業結構,成爲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而加快旅遊發展,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崛起的現實選擇。從優化產業結構看,我區雖然近年來在穩定農業、壯大工業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但目前在產業發展上多點支撐的格局還未形成,**年全區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爲9.3:56.5:34.2,三產業的佔比明顯偏低;同時我區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仍很典型,特別是隨着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步伐加快,人口、產業快速集聚,導致環境資源要素日益趨緊,必須在轉方式、調結構上求突破。旅遊業的崛起能快速帶動三產業發展,從而起到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作用。從建設中心城市看,但凡一個經濟中心基本都是旅遊集散中心。國家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年接待國內遊客數量分別達到2.57億人次、2.68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分別達到3997億元、3415.96億元;區域性中心城市如毗鄰的湖北**市、湖南**市、**市**年的遊客數量也分別達到1100萬、915萬、388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分別爲75億元、58.8億元、248.7億元。**要建成名副其實的渝東南中心城市,必須通過做強產業基礎來推動發展,亟需把旅遊產業作爲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與工業化、城鎮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抓,充分發揮旅遊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催化、調節和帶動作用,促進第三產業的成長和壯大,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發展旅遊對於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聚集城市人口都有重要作用。

第三,加快旅遊發展建設旅遊大區是凸顯我區自然生態優勢、增添發展動力的快捷途徑。“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全市“十三五”重點建設任務之一。對**來講,既是機遇,更是責任。從生態優勢上看,我區旅遊資源豐富,有旅遊單體300多個,涵蓋山水、民俗、古蹟等8大主類、31個亞類,集山水峽谷一體,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兼備,資源品味獨特;區域性立體交通樞紐基本形成,已經與**、銅仁、**、**等旅遊景區形成**旅遊環線;目前全區擁有小南海、**古鎮、蒲花暗河3個國家4a景區,擁有國家地質公園等5個國家級品牌,具備建設旅遊大區的基礎條件。從發展動力上看,旅遊業是一個帶動性強、關聯度高、覆蓋面廣、消費潛力大並對多個領域都可發揮促進作用的優勢產業。旅遊業關聯109個行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旅遊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5元;旅遊投資每增加1元,可帶動其他行業投資5元,產生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因此,加快發展旅遊業,必將爲推動我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強大動力。

第四,加快旅遊發展建設旅遊大區是順應百姓期盼、增進民生福祉的現實需要。加快發展旅遊業,不僅能強勁帶動經濟發展,而且能有效改善民生,提升羣衆的幸福指數。對比周邊旅遊發展**不能落後。近幾年,周邊區縣通過發展旅遊,實現了旅遊產業引領綠色經濟崛起。武隆按照“世界震撼、百年不落後”的要求,成功創建以仙女山5a級景區爲代表的旅遊品牌,**年遊客數量、旅遊綜合收入分別達到1**8萬人次、56.6億元,在全國叫響了“自然的遺產·世界的武隆”等旅遊形象品牌;酉陽僅用短短兩年時間就成功地把桃花源從國家4a級景區打造成5a級景區,**年全縣遊客數量與旅遊綜合收入分別達到了700.2萬人次、25億元,那句“世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你的心中,一個在**酉陽”傳遍了大江南北;彭水更是在一個沒有華夏三祖之一的蚩尤祭祀地的背景下,在新城劃地10000畝,無中生有地打造蚩尤九黎城,成爲全國目前唯一的蚩尤祭祀地,**年全縣遊客數量與旅遊綜合收入分別達到了1042萬人次、33.5億元。周邊旅遊都被演繹得風生水起,但**作爲渝東南中心城市,旅遊發展反而落後,且面臨被周邊區縣旅遊強勁發展態勢屏蔽化的危機。發展旅遊業可以促進富民增收。旅遊業作爲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相對較低,對不同層次勞動力吸納能力強,1個旅遊直接就業人員能帶來5個社會就業機會,可以爲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返鄉農民工等羣體創造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我區是國定貧困區,明年脫貧摘帽任務艱鉅,旅遊業是促進財富流動和再分配的產業,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一部分城市購買力向農村轉移,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旅遊業利於改善人居環境。發展旅遊業能有效帶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幸福感。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又能促進旅遊業上檔升級,形成良性互動。我們正在推進“兩城同創”工作,其核心就是要把城市做靚,讓城鄉環境得到改善,從而更有利於吸引外來遊客休閒觀光。發展“農家樂”、“農業園”等鄉村生態旅遊,也是爲了美化、亮化鄉村環境,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條件,進而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贏。

總之,加快發展旅遊業,關乎民計民生,事關發展大局。全區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羣衆必須保持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建設旅遊大區這一戰略決策上來,切實增強發展旅遊產業、建設旅遊大區的信心和決心。

二、完善思路,確目標,全面開啓建設旅遊大區新徵程

歷屆區委、區政府都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不斷探索完善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思路舉措,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特別是全市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以來,我區遵循“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的原則,把生態旅遊作爲發展重點任務之一進行部署。建設渝東南地區中心城市、**區重要經濟中心,旅遊不能缺席,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全區旅遊發展思路,對全區旅遊發展進行重新定位、重新佈局。

第一,完善旅遊發展思路,以新的思路謀新的出路。圍繞“旅遊大區”建設,我們在“十三五”期間推動旅遊大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市委四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立足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強力實施“旅遊大區”戰略,以“城市靚區爲依託、山水峽谷爲特色、民族文化爲靈魂、休閒度假爲目的”,堅持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並舉,收緊拳頭突出重心,傾力打造**核心景區,同步打造精品線路,深度拓展旅遊市場,在5年內把旅遊業培育發展成爲全區戰略性支柱產業,力爭將**打造成爲**區重要旅遊集散中心、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第二,細化發展目標,以細分指標保總體目標。圍繞發展思路,對我區“十三五”旅遊發展目標進行細化明確,按“兩年強基礎、三年上臺階、四年成規模、五年上水平”的總體安排,分年度有序實施。20xx年,**景區硬件基本達到國家5a景區標準,阿蓬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峽谷峽江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景區;全年接待遊客7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區gdp的比重達5%以上。20xx年,**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景區,基本建成阿蓬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全年接待遊客突破**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8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區gdp的比重達5.5%以上。20xx年,建成小南海世界地質公園,城市峽谷峽江景區基本達到國家5a景區標準;全年接待遊客達1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8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區gdp的比重達6%。20xx年,城市峽谷峽江景區力爭成功創建國家5a景區,建成**重要旅遊集散中心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年接待遊客達13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8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區gdp的比重達6.5%以上。20xx年,建成國家旅遊度假區,成爲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全年接待遊客突破1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7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區gdp的比重達7%以上。

第三,優化開發時序,以點面結合促有序推進。**旅遊資源豐富,景區景點衆多,而財力又十分有限,短期內全面實施旅遊開發建設不符合區情實際。必須進一步優化旅遊開發時序,做到每一個階段都有旅遊“引爆點”,每一個階段都有吸引遊客的亮點景區。一是以**景區爲近期旅遊大發展的引爆點,集中精力推進**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二是圍繞休閒農業及鄉村旅遊示範區建設,打造馮家街道至阿蓬江鎮阿蓬江“一江兩岸”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三是以城市峽谷峽江景區爲**中期旅遊發展引爆點,爭取創建國家5a級景區;四是統籌推進全區面上旅遊開發。

第四,把握六大原則,以合理開發保持續發展。一是堅持全域佈局,核心帶動。樹立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把**作爲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建設,以**景區等核心景區爲龍頭,帶動全區全域旅遊發展;二是堅持統一規劃,有序開發。正確處理好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嚴格遵循空間佈局,有序推進旅遊要素建設,使旅遊資源得到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堅持突出特色,錯位發展。我區景點豐富,要認真思考每一個景點的特色優勢,有的可突出民俗風情,有的可突出休閒觀光,有的可突出娛樂參與。四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充分發揮政府統籌規劃、政策推動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手段彙集各類資源、吸納各方力量;五是堅持建管並重,管理爲要。要在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完善的同時,強化現有成熟景區的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提升遊客的認同度和滿意度。六是堅持區域聯動,融合發展。把**旅遊置於渝東南、**區域旅遊發展大局中,與周邊地區融合聯動、錯位發展。

三、突出重點,強化舉措,全面開創建設旅遊大區新局面

當前及今後幾年,加快旅遊業發展特別是**景區創5a的任務艱鉅。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堅決按照這次旅遊工作會既定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抓重點、強舉措、求突破,紮紮實實推動全區旅遊大發展,力爭早日建成旅遊大區。

第一,編好一套規劃——以一張藍圖定未來旅遊發展前景。一要在《**區“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下,邀請知名規劃團隊,高水平完善旅遊規劃。在編制我區旅遊發展規劃過程中,既不能目光短淺,也不能好高騖遠,更不能搞概念性的紙上談兵,要做到與資源稟賦、市場需求、主題形象、目標任務、經濟水平等“五個結合”。二要在做好旅遊總體規劃的前提下,認真做好旅遊交通、涉旅產業等方面的專項規劃,形成全區旅遊發展“1+x”規劃體系。三要嚴格遵循“先規劃設計、後開發建設”的基本原則,特別是新景區,規劃沒做好,絕不能進行開發建設。規劃一經確定後,要嚴格按照規劃組織實施,杜絕規劃懸空、有規不依、隨意變規等現象,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連續性,以科學規劃引領旅遊資源的有序開發和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力求在景區建設上不留敗筆、少留遺憾。

第二,突出一個核心——全力推進**景區創5a級旅遊景區。**景區擁有兩個4a級景區,是目前我區創建5a條件最成熟的景區,創建成功將對全區旅遊產業起到引領和撬動作用。因此,應舉全區之力創建**景區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整合資源,打通景區,把**古鎮、蒲花暗河以及蒲花農業園連成一片,形成品質上乘、觀假並存、動靜結合的綜合旅遊區。一要嚴格把握創5a評定標準。創建旅遊品牌是一項複雜系統的工程,考覈評定內容繁多,每項基本上要得到滿分或者高分,纔可能確保創建成功。可以說,每一分都是我們工作的目標,每一分都是我們創建的成效,我們要以滿分的標準做好工作。二要推進景區硬件項目建設。在完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系列規劃基礎上,按照時序推進風雨廊橋延伸工程、蒲花水鄉、水上樂園等7大景觀項目,迅速提升景區整體形象;加快實施遊客接待服務中心、蒲花暗河環線等5大基礎設施項目,提升景區基礎設施水平。三要推進景區服務設施建設。要開通主城到**景區的旅遊客運班線,適時開通汽車站、火車站、機場連接景區的旅遊大巴,形成便捷、快速、安全、舒適的交通網絡;加快建設遊客集散中心,成爲對外的形象窗口;要合理設置旅遊購物場所,開發具有**特色的旅遊商品,讓旅客把旅遊產品帶回家;要確保旅遊景點通訊暢通,實現景區移動信號和wifi全覆蓋;要在景區增設郵政服務網點,爲遊客提供郵政紀念服務。四要推進景區保障設施建設。要加強環境衛生整治,確保景區無“三亂”(亂堆、亂放、亂建)現象,確保垃圾污水達標排放;要對景區廁所進行改造,提升旅遊檔次。要全面落實安全機制,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和監控管理,打造“平安景區”。全區上下要擰成一股繩,發揮各自作用,確保20xx年**景區創建5a景區取得成功。

第三,打造一批精品——推動**旅遊點面結合整體推進。一是打造阿蓬江“鄉村旅遊示範區”。立足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建設,按照“總體規劃、突出重點,整合資源、梯度推進”原則,在阿蓬江“一江兩岸”特別是馮家漁灘至**一帶,大力發展集民俗風情、土家民居、古鎮文化、休閒農業、生態文明、體育賽事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積極打造阿蓬江國家溼地公園。二是打造城市峽谷峽江5a景區。分步推進城市峽谷峽江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春節前對外開放一期工程,20xx年成功創建國家4a景區,20xx年力爭建成國家5a景區。城市峽谷峽江景區是我區旅遊發展的又一個“引爆點”,5a景區的成功創建將會擎領我區旅遊產業大旗,引領旅遊跨越發展。三是打造其他旅遊優勢品牌。以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爲基礎,申創世界地質公園;依託板夾溪等資源,建設小南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發揮**國家森林公園優勢,保護性開發神龜峽、武陵仙山、仰頭山景區。四是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鼓勵鎮鄉依託自身優勢發展鄉村旅遊,集中打造白土山塘蓋、石會中元村、水市麒麟蓋高山避暑納涼等一批特色鄉村旅遊示範點。

第四,推進一批項目——加快旅遊服務上檔升級。一是打造旅遊立體交通樞紐。按照4c等級標準,推進**機場擴建升級工作,開闢新的旅遊航線,力爭“十三五”末旅客吞吐量達到30萬人次。加快推進渝懷鐵路複線、黔張常鐵路、黔畢昭鐵路、黔石高速公路、黔遵高速公路等陸上交通幹線建設,努力爭取開工建設**至**主城高鐵。開通黔恩高速公路**北互通,擴建渝湘高速公路**南、**西互通。二是完善升級區內旅遊交通。升級改造小南海、板夾溪十三寨、峽谷峽江、**古鎮-蒲花暗河、神龜峽、武陵仙山等重點景區內外公路和遊道,整治**古鎮、蒲花暗河、小南海和神龜峽碼頭,提高旅遊景區通行能力。三是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根據景區的特徵建設具有特色化和個性化的主題酒店,圍繞大衆消費建設經濟型旅遊酒店。適度建設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星級賓館、農家客棧、遊客中心等旅遊配套設施,不斷提升景區遊客接待能力。全面開通景區wifi網絡,推進景區智能化管理。

第五,開闢一條新路——實現旅遊與其它產業融合發展。一要推動城旅融合。借實施“兩城同創”之機,突出清新清涼特色,旅遊空間與城市空間高度疊加,功能上高度融合,建設山水園林現代旅遊城市;加快推進民族風情城、天生湖溼地公園、城市地質生態公園等城市項目建設,建成全國優秀旅遊城市。二要推動文旅融合。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資源稟賦高、民族文化底蘊深厚,要堅持走文化與山水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文旅之路。文化部門要做好旅遊景點的文化挖掘、整理和包裝,增強我區旅遊文化軟實力,增加旅遊景區吸引力。三要推動商旅融合。利用“互聯網+旅遊”,推進旅遊與商貿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發展旅遊特色商品,推出**八寶、**十絕等旅遊商品精品。打造特色商業街區,豐富節慶商業活動,從美食、購物、休閒、演藝、會展等多形式吸引遊客,拉動旅遊消費。加快發展旅遊產品電子商務,將**的土特產品集中展示、推銷給外地遊客,做大做強在線旅遊市場,積極迎合旅遊市場“散客時代”。四要推動農旅融合。支持發展家庭農場、生態農業觀光園和體驗農業等現代農業,培育發展特色農產品,着力打造富有特色、服務健全的都市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和體驗農業,加快形成全區農旅一體化格局。五要推動區域融合。區域融合利於增強產業競爭能力,我們已在**、渝東南旅遊聯盟發展上作了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需要進一步拓展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要在旅遊交通、旅遊景區和旅遊線路等方面加強務實融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融合推動區域性旅遊大發展。

第六,拓展一片市場——大力宣傳營銷壯大客源市場。一是儘快總結提煉**旅遊主題形象。**的旅遊景區較多,但一直沒有一個具有特色、吸引眼球的主題形象品牌。首先,應圍繞“葩拉胡”、阿蓬江等旅遊品牌,認真研究策劃,將所有景區的形象特色進行深度提煉、總結、歸納,充分吸納各方意見,提煉一個既有內涵又有深度還很響亮的口號。其次,要將**所有的景區景點串在一起,實施整體包裝,打捆宣傳。再次,要儘快製作**旅遊形象宣傳片,通過電視、網絡等各類媒體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多維度的旅遊宣傳營銷,迅速擴大品牌效應。二是認真策劃推出精品線路品牌。以**景區爲中心,輻射其它旅遊組團,形成1—3日遊精品旅遊線路。重點以航線市場培育爲依託,鞏固發展廣州、成都、上海、**、昆明、杭州到**至周邊的跨區域旅遊線路,培育打造一線城市到**至武隆、**、鳳凰古城、長江三峽、神龍架、梵淨山的世界級旅遊線路品牌。三是探索多樣化旅遊營銷方式。以實施“互聯網+”爲契機,着力構建“互聯網+旅遊”的營銷體系。充分發揮航旅聯盟的作用,精心策劃包裝渝東南乃至**片區跨區域特色精品旅遊線路,合作拓展旅遊市場。抓好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結合,做到線上推廣、線下互動。積極打造國際溪釣節、水上運動會、“鐵人三項賽”、土家摸秋節、女兒會等節會賽事品牌,並加大宣傳力度,吸引世界遊客、國際友人。

四、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全力保障建設旅遊大區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旅遊事業既是德政工程,也是惠民工程,攸關我區民生福祉和發展大計。我們必須繼續高度重視,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思維、開放的視野,精心安排組織,落實保障措施,調動各方力量,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一抓到底,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實現旅遊產業華麗轉身、差異化崛起。

第一,要強化組織領導。爲加強對旅遊工作的組織領導,區委對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分管領導進行了調整充實,由區長**同志任領導小組組長,區委副書記吳靜任常務副組長負責抓總,相關區級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要在研究制定全區旅遊業發展戰略與改革措施、指導編制旅遊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協調解決旅遊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等方面切實負起責來,拿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同時,成立了**5a景區創建指揮部,由吳靜同志任指揮長,黃南成、劉儀、林光同志任副指揮長,從相關單位和部門抽調骨幹力量組建4個創建工作辦公室。區創5a指揮部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創建小組、各級各部門要服從工作大局,務實、高效、有序推進。全區涉旅部門和單位要把旅遊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拿在手上來抓;旅遊主管部門要切實肩負行業管理主體責任,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形成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強化資金保障。一是打好政策“組合拳”。要研究好、利用好國市旅遊產業發展政策,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整合產業發展、扶貧攻堅、中心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生態保護等扶持政策,激發和釋放政策最大紅利。二是搭建旅遊投資平臺。組建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建立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對旅遊景區規劃、開發、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探索“ppp”投融資發展模式,引進社會資本投向旅遊產業,通過混合所有制方式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建共享。三是加大財政剛性投入。從20xx年起,區政府每年預算3000萬元財政資金作爲旅遊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城市形象宣傳、目標市場、宣傳營銷和舉辦具有較大影響的旅遊品牌活動,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寬鬆投資環境,制定行業准入標準,力爭引進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大型企業,真正將我區旅遊產業基礎做強、品牌做優、市場做大。

第三,要強化隊伍建設。一是配強旅遊工作隊伍。調整充實旅遊局的職能職責,適當增加人員編制,增設相應工作機構。增強旅遊部門對旅遊行業的統籌管理、駕馭旅遊要素的執行能力。同時,適當充實4個管委會特別是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的人員力量,爲旅遊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二是強化旅遊人才培訓。依託旅遊職業學院和區職教中心,對旅遊行政管理人員、旅遊服務人員開展常態化、長效化的教育培訓。積極推行持證上崗和技術等級評定製度,推進導遊社會化進程,優化旅遊導遊隊伍結構。提升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增強全民旅遊意識,創造良好的旅遊發展軟環境。三是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制定旅遊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工作方案,建立符合我區旅遊發展現實需要的人才培養和進入機制,構建優勝劣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用人生態。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執行力,提升工作質量,統籌高效推進各項工作,加快旅遊產業發展。

第四,要強化協調配合。全區各級各部門要站在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的高度,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與全域旅遊發展理念,增強“旅遊發展、人人有責”的意識。全區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的各項工作規劃、建設思路、項目佈局都要結合旅遊發展來打造,做到政策向旅遊傾斜、資金向旅遊集中、人才向旅遊聚集,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所能的工作格局。要加強宣傳引導,切實推進“兩城同創”,打造城市靚區,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形成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旅遊發展的良好氛圍。

第五,要強化監督考覈。一是切實加強依法治旅工作。依法治旅是建設旅遊大區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行業自律、齊抓共管”的原則,建立依法治旅工作長效機制,迅速在全區形成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管理規範、運作有序的旅遊發展新局面。二是加強對涉旅單位的考覈。區旅遊局和區統計局要研究確定旅遊產業發展考覈主要指標,區考覈辦、區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制定具體考覈辦法,進行數據的整理、分析、彙總,開展日常考覈。三是加強對旅遊企業的考覈。區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制定針對旅遊企業和旅遊從業人員的考覈獎懲辦法,對升級達標、經營業績突出、獲得國家和市級表彰的旅遊企業和旅遊從業人員給予獎勵;對在開拓市場、組織客源、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突出貢獻的旅遊企業和相關人員給予補助和獎勵;對遊客投訴率高、經營管理不善、破壞資源環境的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取消從業資格,責令退出旅遊市場,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四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快制定《加快發展旅遊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建立工作臺賬和倒逼機制,明確各項工作的指導部門和執行單位。區旅遊發展領導小組對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和效果評估,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各單位根據分工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把各項目標任務分解到人、責任到人,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旅遊會議講話稿(二):

同志們:

這次全國旅遊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xx”全國旅遊業發展情況,分析研究“xx”旅遊業發展形勢和任務,部署20xx年重點工作。

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xx同志聽取了國家旅遊局黨組的工作彙報,對過去一年來旅遊業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做好今年和“xx”旅遊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王志發同志剛纔傳達了岐山副的重要講話精神。岐山副強調,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深入持久地貫徹落實國務院41號文件,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推動旅遊業創新發展,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xx、溫家寶、xx副等中央領導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下面,我代表國家旅遊局,講幾點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國旅遊行業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保持了旅遊業平穩較快發展。

(一)全面貫徹落實國發41號文件,形成了全國旅遊業發展的新格局

――確立了實現旅遊業“兩大戰略目標”的工作思路。國家旅遊局和各級旅遊部門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要通過加強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來培育戰略性支柱產業,要通過信息化帶動旅遊業發展成爲現代服務業的工作思路。全國旅遊行業按照建設大產業、推進大融合、加快市場化、促進產業化、提升現代化的要求,在服務國家大局中找準旅遊業的工作定位,在服務國家戰略發展中找準旅遊業的發展方向,不斷爭創旅遊業發展新優勢。

――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推進旅遊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辦121號文件,將41號文件的各項重點工作分解到中央國家機關47個部門分工負責抓落實。20個省區市已經出臺或即將出臺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19個省區市已經召開或近期將召開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省級旅遊產業領導小組組長大都調整爲主要領導擔任,各級財政對旅遊業投入較大幅度增加。發改、財政、農業、工信、交通、鐵道、民航、金融、通信、文化、外宣、廣電等相關部門切實加大了對旅遊業的支持力度,國家旅遊局與9個部門簽訂了支持旅遊業發展的合作文件。旅遊業發展的軟硬件環境明顯改善,各類資本和企業進入中國旅遊業的熱情普遍高漲。我國旅遊業正在由小產業向大產業轉變,“大旅遊”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重點工作加快推進。積極配合全國人大財經委做好《旅遊法》起草工作。完成了設立“旅遊日”的方案徵集工作。啓動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編制。完善了安全保障機制,旅行社責任險統保範圍穩步擴大。大力提升旅遊服務質量,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在全國組織開展了“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年”系列活動。組織了《旅行社條例》宣貫工作和全國執法大檢查,開展旅遊市場秩序專項檢查。組織制訂修訂了9項旅遊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在全國11個省市縣、67家企業開展了旅遊標準化試點工作。完善了五星級飯店和5A級景區退出機制。首次召開全國旅遊飯店業發展暨五星級飯店質量提升工作會議,對全國五星級飯店服務質量進行了一次全面督導。開展了“品質旅遊伴你遠行”、“旅遊服務進社區”活動。按季度開展並公佈了全國50個旅遊重點城市遊客滿意度調查結果,初步建立起以遊客爲主體的旅遊目的地評價機制。按季度開展旅遊經濟形勢分析和市場預測,認真完成了黃金週等假日旅遊市場預測、安全保障和組織協調工作。

(二)着力深化旅遊業改革創新,在促進旅遊業科學發展上邁出了新步伐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啓動了全國首批旅遊綜合改革城市試點工作,推進了廣東旅遊、雲南旅遊、海南旅遊、重慶旅遊、福建旅遊等省市旅遊改革先行先試。深化了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新一輪省級機構改革中,旅遊局(委)都進入行政序列,並相應增加了職能。積極探索不同形式和發展模式的旅遊產業園區建設,設立了廣東南海西岸旅遊產業園和蘇州旅遊國家商務旅遊示範區。進一步推動了旅遊國有企業改革改制步伐,外資、民資等各類資本和各類企業投資旅遊業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制定頒佈了中外合資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試點辦法。

――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加強了對鄉村旅遊、休閒度假旅遊、商務會展旅遊、郵輪旅遊遊艇旅遊、醫療健康旅遊、文化體育旅遊的指導和引導,舉辦了中國旅遊產業節、旅遊商品博覽會,推動了旅遊裝備製造業和旅遊新業態發展。在全行業廣泛開展節能減排,制定下發了賓館飯店、景區景點節能減排指導意見和工作指南,與相關部門建立了加強旅遊資源環境保護的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了促進鄉村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文物旅遊健康發展的措施。

――旅遊培訓創新發展。各級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大規模開展從業人員培訓,國家旅遊局直接組織舉辦了各類培訓班90期,全行業培訓總量超過400萬人次。開展了高級導遊員考試試點。在34個城市舉辦了46場“名導進課堂”專題講座,120名導遊爲3.3萬名在校學生及一線導遊員授課,38名知名導遊被旅遊院校聘爲客座教授或兼職講師。在全國自下而上開展了導遊員大賽和飯店服務技能大賽,評選出12名全國模範導遊員、285名全國優秀導遊員,推出了一批全國崗位服務技能標兵。

――規劃體系不斷健全。適應新時期新階段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新要求,精心組織了“xx”旅遊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一批區域旅遊規劃,開展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公共服務、旅遊信息化發展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形成了國家規劃綱要、要素專項規劃、重點區域規劃、各省區市地方規劃相互銜接、有機結合的“xx”旅遊規劃體系。

(三)貫徹中央重大部署,認真完成上海旅遊世博旅遊等重要任務

――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旅遊各項任務。按照上海世博組委會的要求,在海內外廣泛開展世博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在全球27個國家、237個城市推出“全球百城世博旅遊推廣月”,組織了1000多場世博旅遊推廣活動,在國內123座城市組織開展“全國百城世博旅遊推廣周”和世博旅遊大篷車等系列大型活動。實現了上海世博入園遊客7308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425萬人次、團隊遊客2088萬人次,超過預期目標。認真做好世博旅遊接待服務,廣泛開展了“文明觀博旅遊團隊”活動,旅遊團隊實現了旅遊安全和服務質量零責任事故,爲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要指出的是,上海市旅遊局和全市旅遊系統在世博會前後全力以赴、顧全大局、真誠奉獻,江蘇旅遊、浙江旅遊、安徽旅遊、江西旅遊等周邊省份和全國旅遊行業與上海密切配合,共同爲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重要貢獻。全國旅遊系統涌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爲全行業贏得了榮譽。

――積極開展旅遊對外交流合作。擴大開放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目前已達140個、其中已實施110個。與6個國家簽署了7項旅遊交流合作協議。xx先後出席了中國與加拿大旅遊目的地協議簽字儀式、中國與葡萄牙旅遊合作協定簽字儀式。組織召開了第十屆世界旅遊旅行大會、第五屆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第四屆中美省州旅遊局長對話會議、海南博鰲國際旅遊論壇,積極參加了世界旅遊組織執委會會議、T20旅遊部長會議、中美商貿聯委會和中俄人文分委會旅遊工作組會議。中國在國際旅遊事務中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進一步深化兩岸四地旅遊交流合作。成立了海峽兩岸旅遊協會臺北辦事處,舉辦了一系列海峽兩岸旅遊交流活動。沉着應對和妥善處理了大陸赴臺遊客“10•21”災害事故,贏得海峽兩岸的好評。有序推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新開放內蒙古旅遊、西藏旅遊、甘肅旅遊、青海旅遊、寧夏旅遊、新疆旅遊六省區赴臺旅遊業務,全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達到12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3%。進一步完善了內地與香港旅遊、澳門旅遊工作磋商機制,開展了高層互訪和業界的深度交流,加大了對港澳旅遊要多少錢' href='/hongkong/'>港澳遊地區的旅遊宣傳推廣,推進了CEPA補充協議中旅遊條款的全面落實。

――積極推動紅色旅遊健康發展。全面完成了第一期紅色旅遊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紅色旅遊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推進紅色旅遊區域合作,推動了全國紅色旅遊城市戰略合作和重點區域聯合。統籌推進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推出了一批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加強紅色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各地組織培訓班1100多期,培訓了9萬餘人。會同國家發改委、中宣部、財政部等部門,組織力量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完成第二期全國紅色旅遊規劃綱要和第二期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編制工作。全年紅色旅遊接待遊客4.27億人次,增長21%,綜合收入達1302億元。

此外,全國旅遊系統,特別是青海、甘肅兩省旅遊部門,全力參加青海玉樹地震抗震救災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搶險救災工作,爲災後旅遊業恢復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xx年,我國旅遊業三大市場實現了全面恢復並較快增長。國內旅遊人數達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6%;國內旅遊收入1.26萬億元,增長23.5%;入境旅遊人數1.34億人次,增長5.8%;入境過夜旅遊人數5566萬人次,增長9.4%;旅遊外匯收入458億美元,增長15.5%;出境旅遊人數5739萬人次,增長20.4%;全國旅遊業總收入1.57萬億元,增長21.7%。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國旅遊行業廣大幹部員工團結拼搏、奮發有爲、紮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國家旅遊局對各級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各部門的全力支持和旅遊戰線的同志們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旅遊業發展中的問題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旅遊市場秩序長期失範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零負團費”、掛靠承包、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等欺客宰客“頑症”沒有得到根本治理,市場秩序還沒有根本好轉。二是人才不足和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的狀況尚未得到明顯改善。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導遊結構不合理,尤其中高級導遊和外語導遊數量偏少。賓館飯店業高層次管理人才缺乏,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旅遊專業技能人才不足。適應旅遊新業態發展的專業化人才不能有效地滿足市場需求。三是旅遊中介機構發育不健全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改善。推進旅遊行業協會改革的力度還不夠大,行業協會自我發展、自主辦會、行業自律水平還比較低,橋樑紐帶作用、行業自律作用發揮不充分、不明顯,與整個旅遊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情況不相適應。四是旅遊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粗放經營比較普遍,市場集中度較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少,有影響力的旅遊品牌少。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分析原因,找準工作對策,從工作力度、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上加以推進。

二、“xx”旅遊業發展啓示和“xx”的主要任務

過去的五年,是新中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中國旅遊業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國旅遊行業緊緊抓住國家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重大戰略機遇和北京旅遊奧運會、建國60週年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旅遊亞運會等有利時機,妥善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甲型流感疫情和國際金融危機等衆多不利因素的衝擊,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奮發進取,努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了旅遊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素質不斷提升、綜合功能全面彰顯,完成了“xx”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旅遊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國內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2%,入境過夜旅遊人數年均增長3.5%,出境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9%,全國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5%。我國躍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亞洲旅遊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居民人均出遊率達1.5次,旅遊直接就業達1350萬人,旅遊消費對社會消費的貢獻超過10%,旅遊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更加明顯。

“xx”旅遊業發展實踐表明,全國旅遊行業服務國家大局的能力明顯提高,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明顯提高,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能力明顯提高,把握旅遊業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特徵的能力明顯提高,推進旅遊業科學發展的能力明顯提高。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十分寶貴,帶來的啓示影響長遠。

一是必須堅持把發展旅遊業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努力爲國家發展大局服務。五年來,各級旅遊部門自覺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在貫徹國家戰略中找位置、謀發展、作貢獻,表現出強烈的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面對重大冰凍災害、特大地震災害、嚴重流感疫情和各種突發事件,全行業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全面投入救災救險和災後重建工作。面對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方針,以國內旅遊爲重點,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擴大旅遊消費,千方百計爲保持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穩定,爲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髮揮了積極作用。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署,我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爲廣大農民增收致富開闢了新的途徑,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我們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爲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加大就業指導和培訓力度,實現了每年新增直接就業50萬人的目標。認真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大力支持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旅遊振興和東部率先發展,全力支持地震災區和新疆、西藏、青海等邊疆民族地區發展。自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有序推進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開放,建立了多種形式的旅遊交流合作機制,提升旅遊對外交流合作水平。認真落實CEPA補充協議,擴大內地居民赴港澳旅遊,促進了香港澳門繁榮穩定。積極推動海峽兩岸旅遊交流,開放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團體業務,促進了兩岸旅遊業雙向交流。實踐證明,只有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大局,善抓機遇、順勢而爲,才能不斷爭創旅遊業發展新優勢。

二是必須始終把滿足人民羣衆不斷增長和變化的旅遊需求作爲旅遊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主動適應“xx”時期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旅遊需求快速增長和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在努力增加旅遊供給的同時,大力推進旅遊產品升級。在進一步鞏固觀光旅遊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推動了度假休閒、商務會展和專項旅遊的快速發展。過去五年,我們大力推進了鄉村旅遊、紅色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的發展,積極推動了郵輪遊艇旅遊、冰雪滑雪旅遊、醫療健康旅遊、體育文化旅遊、濱海海洋旅遊,推出了一批旅遊新產品,培育了一批旅遊新業態,形成了一批旅遊消費熱點。實踐證明,只有緊緊抓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乘勢而上、開拓創新,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羣衆的旅遊需求,旅遊業才能實現持續較快發展。

三是必須始終把以人爲本貫穿旅遊業發展的全過程,千方百計提高人民羣衆對旅遊業的滿意度。旅遊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以人爲本的要求,就是要盡最大的努力保障廣大人民羣衆的旅遊權利,提升國民的旅遊福祉,讓人民羣衆更大範圍、更高程度分享旅遊業發展的成果。五年來,我們始終把抓好旅遊質量、優化市場秩序和保障遊客安全作爲重要任務,注重強化公共服務職能,積極推進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了公共信息服務,構建旅遊安全保障機制,切實維護遊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努力加強旅遊法制建設和旅遊標準化建設,推進了旅遊誠信體系建設,針對旅遊市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檢查和聯合執法,推動旅遊市場規範有序發展。我們積極發揮旅遊在就業、富民方面的優勢,促進了廣大農村居民、下崗職工、高校畢業生等特定人羣的就業,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等特定區域的轉型和發展。實踐證明,以人爲本、服務遊客,讓旅遊業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是科學發展觀在旅遊業重要體現,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四是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和創新作爲促進旅遊業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和創新是我們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力量源泉,我國旅遊業30年來不斷髮展壯大,靠的就是改革開放和不斷創新。五年來,我們積極培育旅遊市場主體,推動國有旅遊企業改組改制,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大企業集團的支持力度,旅遊企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我們開展了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推動了海南國際旅遊島、海峽西岸旅遊區、桂林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不斷創新區域旅遊合作模式,推動了資源共享、市場共享、互利共贏的區域旅遊發展機制的形成。我們積極擴大開放領域,提高開放質量,創新對外交流合作方式,推動中國旅遊業更好地融入世界旅遊業發展格局。推進了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了旅遊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建設,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服務型機關建設不斷推進。實踐證明,只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才能保持旅遊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形成有利於旅遊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五是必須把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作爲旅遊業發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珍貴的歷史文化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基礎。隨着我國旅遊業發展,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五年來,我們全面貫徹“保護與開發並重、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與環保、建設等部門建立工作機制,着力加強旅遊資源保護,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推進旅遊小城鎮建設,加強對旅遊開發經營過程的監管,在全行業開展節能減排,積極倡導低碳旅遊、綠色消費,取得了明顯進展。實踐證明,只有在旅遊業發展中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才能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旅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功能才能凸顯。

同志們,“xx”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我國旅遊業培育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黃金髮展期和建設人民羣衆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轉型攻堅期,旅遊業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旅遊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收入增加,旅遊需求更爲旺盛;我國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旅遊更爲便利;國際旅遊市場將實現恢復性增長。同時也存在不利的因素:國內經濟通脹預期可能對居民旅遊消費帶來一定程度影響;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對旅遊業的影響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國際國內各類傳統的和非傳統的安全因素,以及各種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對旅遊業發展將帶來不確定性;經濟發展中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對旅遊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因此,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旅遊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十分緊迫。

各級旅遊部門和全國旅遊行業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緊緊圍繞實現旅遊業兩大戰略目標,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銳意改革、勇於創新,紮實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爲建設世界旅遊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優化發展環境。要圍繞實現兩大戰略目標,全面優化旅遊業發展的軟硬件環境。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增強旅遊意識,營造有利於旅遊業發展的觀念環境。要加強旅遊法規建設,推動旅遊綜合立法和專項立法,優化旅遊業發展的法制環境。要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加強對旅遊業領導,制定出臺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措施,優化旅遊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要着力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建立健全旅遊誠信體系,優化旅遊業發展的消費環境。要加快旅遊人才資源開發,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完善人才獎勵激勵機制,優化旅遊人才發展環境。要切實保證遊客安全,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旅遊保險制度。要繼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旅遊接待設施佈局,推進綜合配套,提高便利化、舒適度和利用率。

——大力拓展發展空間。要按照國家對旅遊產業的定位要求,推動有條件的地區把旅遊業擺到與之相適應的位置,提升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要抓住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機遇,整合利用各類資源,拓寬旅遊產業領域,在推進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形成新的產業支撐。要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的趨勢,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旅遊新業態,培育新的市場熱點。要統籌開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入境市場要切實鞏固港澳臺、東南亞等傳統市場,鞏固發展日韓、歐美、澳新等重點市場,加快開發新興市場,積極培育潛力市場,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國內市場要繼續挖掘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主要客源市場的潛力,深入開發大中城市客源市場,加快培育農村和中西部市場。要大力拓展區域旅遊合作空間,豐富內容、創新模式,搭建更多合作平臺,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區旅遊業發展,推進沿海、沿邊、沿江(河)、沿骨幹交通線旅遊帶和城市旅遊圈發展,培育新興旅遊目的地,形成旅遊發展新的增長極。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繼續擴大旅遊規模的同時,更加註重旅遊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註重旅遊資源的綜合利用、旅遊市場的綜合開發和旅遊目的地綜合建設,提高綜合效益。更加註重發揮旅遊業的教育文化功能,促進旅遊業爲人的全面發展服務。更加註重運用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提升旅遊業現代化水平。更加註重提高遊客滿意度,創新服務方式,形成旅遊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和旅遊市場規範有序的長效機制。更加註重普惠國民,讓旅遊、休閒成爲普遍性需求,保障國民旅遊權益。更加註重資源環境保護,推進旅遊節能減排,倡導綠色消費,實現綠色發展。

力爭到20xx年,國內旅遊人數達33億人次,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6630萬人次,出境旅遊人數達837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3萬億元。每年新增旅遊直接就業70萬人,到20xx年直接就業人數達到1700萬人。

三、20xx年重點工作安排

20xx年全國旅遊工作的總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適應我國旅遊業發展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以科學發展爲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爲主線,全面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着力推進改革開放,着力擴大旅遊消費,着力提升服務質量,着力推動轉型升級,保持旅遊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加快把旅遊業培育成爲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羣衆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爲“xx”旅遊業發展開好頭、起好步。

20xx年全國旅遊業發展的預期目標爲:國內旅遊人數23億人次,增長9%;國內旅遊收入1.4萬億元,增長12%。入境旅遊人數1.38億人次,增長3%;入境過夜旅遊人數5850萬人次,增長5%;旅遊外匯收入495億美元,增長8%。出境旅遊人數6500萬人次,增長13%。旅遊業總收入1.72萬億元,增長10%。

今年全國旅遊工作要繼續全力抓好41號文件的貫徹落實,各級旅遊部門要在貫徹文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進一步推動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切實把文件提出的各項任務和要求落實到位。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下大力氣抓好旅遊質量、秩序和安全工作。今年旅遊行業監管的重點是開展“零負團費”、掛靠承包經營和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專項整治,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標本兼治的對策。要按照屬地原則,聯合相關部門,加大旅遊市場執法監督力度,提高旅遊聯合執法水平。要繼續開展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活動,進一步完善以遊客評價爲主體的旅遊目的地評價體系。針對我國出遊人數快速增長、境內外旅遊突發事件日趨多發的情況,要加快建立健全旅遊安全保障體制機制。要切實加強與港澳臺地區在旅遊安全保障方面的溝通協調,推動建立健全兩岸四地旅遊安全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旅遊目的地安全風險評估、旅遊應急處置、旅遊保險等重點工作,特別要抓好旅遊黃金週、高峯時段和突發事件情況下的旅遊安全。

第二,積極推進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要推動桂林、成都旅遊、秦皇島、舟山、張家界旅遊等城市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實效,支持有條件的省區市深化旅遊業改革,因地制宜地解決影響旅遊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大力支持國有旅遊企業市場化改革與戰略重組,支持民營旅遊企業、中小旅遊企業發展,推動旅遊企業集團加快發展。要創新區域旅遊合作機制,推動重點區域在打破旅遊市場壁壘等方面積極探索。要加快推進行業協會改革,中國旅遊協會改革要有新舉措,地方旅遊協會要邁出實質性步伐。中外合資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業務試點工作開展後,要及時總結經驗,適時擴大試點範圍。

第三,加強旅遊宣傳推廣和對外交流。要圍繞“中華文化遊”主題,抓好國家旅遊形象推廣,在海內外開展系列宣傳推廣活動,促進旅遊市場繁榮發展。在國內,要通過主題年宣傳帶動旅遊消費和文化消費,促進居民消費。在境外,要在重點市場形成主題年宣傳熱潮,以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促進入境市場的持續增長。各地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有效整合資源,制定實施更具有針對性的旅遊市場推廣方案,切實提高宣傳推廣效果。要與北京市政府共同辦好亞太旅遊協會(PATA)成立60週年大會,組織好中國-亞歐旅遊博覽會和中國國際、國內旅遊交易會。充分發揮中美、中俄、中日韓、中澳以及中國與歐盟、中國與東盟等交流平臺和機制的作用,爲國家總體外交服務。

第四,推動與港澳臺旅遊合作與發展。在全球國際旅遊市場增長趨緩的情況下,要繼續鞏固和拓展港澳臺市場。要積極推廣兩岸四地“一程多站”旅遊,共同打造“海峽旅遊”和“粵港澳旅遊”品牌。要有序擴大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適時啓動赴臺“個人遊”業務試點工作,穩步推動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發展,認真落實CEPA補充協議有關旅遊的條款。要與港澳臺旅遊業界合作開展“品質旅遊”活動,保持赴港澳臺旅遊市場有序健康發展。在培育旅遊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進程中,加強與臺灣旅遊、香港、澳門的合作,共同開發市場,合作搭建平臺,共享發展成果。

第五,推動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20xx-20xx年全國紅色旅遊規劃綱要》即將印發,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要組織召開全國紅色旅遊工作會議,表彰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部署今後五年紅色旅遊工作。要積極穩步推進二期經典景區項目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要認真做好紅色旅遊從業人員特別是導遊員、講解員培訓工作,切實提高人員素質。要加大紅色旅遊宣傳力度,圍繞紀念建黨90週年等,開展系列主題活動。辦好中國網絡電視臺紅色旅遊頻道。

第六,加快推動旅遊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要抓住三網融合快速推進、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等機遇,推動旅遊業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旅遊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要大力發展旅遊電子商務,鼓勵和支持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開展網絡營銷、網上預訂、網上支付,發展在線旅遊業務,鼓勵各類旅遊信息化發展模式創新。選擇一批有條件的旅遊城市,開展“智慧旅遊城市”試點,大力推進賓館飯店、景區景點和各類旅遊接待單位信息化建設。要與金融部門合作開發適合中國公民出遊消費的金融產品,減少旅遊消費中現金攜帶和支付帶來的風險。要繼續推進旅遊裝備製造業和旅遊新業態發展。辦好中國旅遊產業節、旅遊商品博覽會、旅遊休閒用品博覽會和旅遊服裝服飾賽博會。要加快《國民旅遊休閒綱要》編制工作,積極推動休閒旅遊產業發展。

第七,認真配合旅遊立法工作,加強旅遊標準化和統計工作。國家旅遊局和各級旅遊部門都要全力以赴配合全國人大財經委,加強對旅遊綜合立法中重大問題的研究,按計劃完成各環節起草任務。要繼續支持地方立法工作。要加大旅遊標準化工作力度,認真做好新的飯店星級評定標準宣貫工作,切實抓好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加快旅遊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步伐。旅遊統計工作是建設戰略性支柱產業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紮實推動在國民經濟覈算中旅遊業增加值和貢獻率的研究,重點解決好國內旅遊統計不完善、評價不科學、出境旅遊統計不健全的問題,逐步建立覆蓋三大旅遊市場、比較科學完善的統計覈算體系。

第八,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全行業要進一步強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國家旅遊局要會同發改委、環保部抓緊制定生態旅遊發展指導意見,對保護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各級旅遊部門要加強對旅遊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建設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旅遊資源開發監測體系。要推動地方政府採取鼓勵措施,對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推行節能節水減排指標約束。要按照41號文件提出的“五年內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的目標,分解任務,明確責任,確保旅遊節能減排任務如期完成。

第九,紮實推進旅遊人才隊伍建設。要積極推進導遊體制改革,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制約導遊隊伍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要組織好高級導遊員考試工作,研究探索特聘導遊制度。要抓住《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的機遇,推動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鑑定體系。研究制定旅遊職業經理人標準,開展旅遊企業人才開發示範試點工作。要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進一步推動旅遊高等教育,繼續開展旅遊行政管理人員、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的分級分類培訓。要繼續做好“名導進課堂”工程。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旅遊人才培養力度,繼續做好旅遊人才援藏、援疆工作。認真做好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

第十,加強旅遊部門自身建設和行風建設。國家旅遊局和各級旅遊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第xx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部署,把xx強調的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理念貫徹到各項工作之中。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艱苦奮鬥的作風,振奮精神,真抓實幹。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要進一步轉變職能,着力解決行政越位、錯位、缺位的問題,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把各級旅遊部門建設成清正廉潔、務實高效的服務型機關。要將旅遊行風建設融入到行業監管、法規建設、執法檢查和誠信建設之中,堅持標本兼治、注重治本,重點解決損害遊客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使行風建設成爲推進各項工作的重要載體。

同志們,促進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旅遊業兩大戰略目標,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爲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狠抓落實,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

旅遊會議講話稿(三):

各位、委員,同志們:

這次全市旅遊項目建設情況視察,是市政協今年的一項重點視察活動。我們利用一上午時間,實地察看了榮成的歡樂家園、金石灣書畫城、成山林場,環翠區鳳凰溼地公園、開心農場和經區安然納米國際大酒店等6個旅遊建設項目,直觀瞭解感受了全市旅遊項目建設情況。市旅遊局於勝濤局長全面介紹了我市旅遊業發展情況,既有旅遊項目規劃建設的情況,又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情況,既有提升旅遊品牌的情況,又有旅遊目的地建設的情況,既有現狀與問題分析,又有下一步的措施打算等,思路清晰,信息量大,事實準確,客觀實在。幾位和委員圍繞旅遊業發展談感受、提建議、講對策,評價公道,分析客觀,意見中肯,很值得參考借鑑。總之,這次視察組織周密,形式靈活,效果很好。在此,我代表市政協,對市旅遊局及有關單位的積極支持與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謝!

從與委員的交談和發言中可以看出,這次視察對大家觸動很大,普遍的感覺有“三開”:一是開眼。全市規劃建設了48個旅遊重點項目,總投資567億元。這些項目不僅投資大、氣勢大,而且特色多、亮點多,對於豐富我市旅遊業內涵、優化產業佈局作用明顯。今天看到的鳳凰溼地公園、開心農場、成山林場等項目,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都體現了生態遊、“紅色遊”、度假遊等休閒旅遊的新動向,開發理念別具匠心,開闢了休閒度假新去處。總投資3億元的安然納米國際大酒店,是經區第一家五星級賓館和又一標誌性建築,酒店內1800多平方米的生態園和20xx多平方米的預應力採光頂更是目前國內之最。這些新項目、好項目,是我市旅遊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新成果,讓人看了耳目一新。二是開智。發展旅遊業,我市既抓大項目、大投入,同時注重旅遊業與城市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的銜接與融合,把城市作爲一個大的旅遊景區來規劃運作,全力構建大旅遊、大市場。在這一思路指導下,旅遊業鏈條越拉越長,服務功能越來越強,旅遊品牌越擦越亮,旅遊市場越做越大,經濟效益越來越火,體現出我市旅遊業發展的大手筆、大智慧,讓人心智大開,深受啓發。三是開心。規劃開發中的雙島灣、九龍灣等休閒旅遊度假區,與榮成好運角、文登南海新區、大乳山等旅遊示範區遙相呼應,將有力拉動濱海旅遊業上檔升級。正在開發建設的溫泉、海水熱療、海上運動、葡萄酒莊等高端旅遊產品,將有利於破解旅遊受季節限制的瓶頸,提升旅遊業核心競爭力,使真正成爲人們心儀、嚮往的旅遊目的地。

我市旅遊業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成效顯著,主要得益於三個重要因素: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推動。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放在全市發展大局中來定位和統籌,召開了全市旅遊業發展大會,出臺了《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設立了旅遊業發展專項資金,將旅遊列入重點工作目標績效考覈,形成了推動旅遊業發展的組織領導體系、政策支撐體系和資金投入體系,有力推動了旅遊業快速發展。二是全社會各方面熱情高漲、全力投入。發展旅遊業不僅成爲“共識”,而且成爲一種社會共同行動,全社會辦旅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政府抓旅遊、企業辦旅遊、農村辦旅遊、家庭辦旅遊、個人搞旅遊蔚成風氣。一大批工、商、農字號大企業紛紛投入巨資搞旅遊項目,一大批鎮村成爲旅遊強鎮、特色村和農業旅遊示範點,從櫻桃節到溫泉節,從海島游到農家樂,從度假村到生態園,全市旅遊項目開發到處開花,方興未艾。三是市旅遊局發展理念超前、工作主動高效。我市旅遊業起點較高,今年以來又取得這麼多可喜成績,這與市旅遊局領導班子和幹部職工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凝結着大家的智慧、心血與汗水。今天的視察更讓我們感受到,市旅遊局有一個團結創新、求真務實的領導班子,保持了超前的發展理念和強烈的進取意識;有一個心齊勁足、甘於奉獻的幹部職工羣體,是一支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的過硬隊伍。從你們身上,看到了人不鬆勁、不懈怠的奮鬥精神,看到了旅遊業大發展、快發展的美好前景。

以上大家談到,旅遊業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重大戰略機遇期。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旅遊業已超過石油業和汽車業,成爲發展最快的產業,也是最大的創匯產業。全世界每10美元的GDP中,就有1美元來自於旅遊業;旅遊業每投資1美元,就能帶動相關產業增收5美元左右;旅遊業每直接就業1人,就可帶動間接就業5—6人;旅遊業“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直接涉及14個產業,間接影響47個行業,幾乎覆蓋了從傳統服務業到現代服務業的所有行業和門類。據國際旅遊聯合會預測,到20xx年,全世界旅遊人數將達到16億人次,旅遊相關消費超過2萬億歐元,充分表明旅遊業市場巨大、前景廣闊、商機無限。去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爲5%,北京、深圳的這個比重分別是20%、14%,青島、煙臺的比重分別是10.2%、7.6%,我市這一比重達到11.3%,十分天下有其一,是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市委、市政府確定,要把旅遊業作爲全市國民經濟的戰略性主導產業來培植和發展,重點打造四大特色旅遊體系:一是千公里海岸沿線景區的濱海觀光旅遊;二是集溫泉洗浴、養生、療養、美容等爲一體的溫泉養生旅遊;三是由城市旅遊項目、休閒度假基地及城郊遊、鎮村遊等構成的休閒度假旅遊;四是以帆船、遊艇、海上垂釣、沙灘運動等爲代表的新興高端旅遊。我們相信,有目前良好的產業基礎,加之所具有的經濟比較發達、對外開放領先、交通便捷通暢、海陸資源豐富等優勢,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早日建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濱休閒旅遊目的地,成爲名副其實的“藍色休閒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從旅遊產業基礎與發展前景看,我認爲,實現旅遊業更好更快發展,重點應作好“三篇文章”。 一枝筆寫作事務所

第一,作好“文旅融合”這篇文章。最近召開的黨的xx屆六中全會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員令,提出了文化與旅遊互融共贏的課題,強調“要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文化與旅遊的聯繫密不可分。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旅遊爲文化增添活力,文化使旅遊充滿魅力。一次難忘的旅遊,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傳統的觀光型風景即使再漂亮,看上一兩次就不會再來了。只有不斷增加文化元素,豐富文化含量,旅遊才能充滿魅力和吸引力,使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常回首,感到有看頭、有說頭、有吃頭、有玩頭、有買頭、常回頭。搞好“文旅融合”,應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抓規劃銜接,建立文化和旅遊產業規劃共編、政策共享、市場共推、品牌共建、互爲支撐、互爲促進的良性發展機制;二是抓文化發掘,將的海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和時尚文化等融入旅遊業,讓地下的東西走上來、書本的東西走出來、死的東西活起來、靜的東西動起來,爲旅遊業注入鮮活而持久的生命力;三是抓業態融合,積極推動演藝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民間工藝品業等與旅遊業的深度融合,實現文化產業與旅遊業互利共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