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3W

農業農村發展的大好形勢來之不易,要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提高領導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各省農村工作會議講話,僅供參考。

各省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各省農村工作會議講話(一)

同志們:

這次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炳軒書記在省委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xx”時期農業農村工作,安排部署“xx”時期特別是今年工作任務。會議召開前,炳軒書記、憲魁省長和宇新主席接見了全省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代表,剛纔又親臨會議頒獎,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下面,受炳軒書記、憲魁省長的委託,我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總結經驗,進一步堅定抓好“三農”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xx”時期,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多種自然災害、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等複雜局面,各地各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迎難而上,奮力拼搏,科學應對,全省“三農”工作呈現出良好勢頭。

一是糧食產量邁上千億斤臺階,農村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去年糧食總產達到1002.6億斤,連續7年獲得大豐收,成爲我省農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糧食商品量在800億斤以上,比上年增加130億斤左右。預計全年銷往省外糧食550億斤以上,爲糧食市場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啓動實施了奶牛和生豬“雙千萬”戰略規劃,畜牧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步伐加快,20xx年全省畜牧業產值達到960億元,5年實現翻番。我省是全國兩個沒有發生重大動物疫病的省份之一,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深入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發展戰略,加快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步伐,全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以綠色食品爲主導的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全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700戶,完成銷售收入1200億元,實現利稅105億元。打造了“寒地黑土”等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提高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發展勞務產業,全省轉移農村勞動力和實現勞務收入均創歷史新高。去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10.7元,比“十五”末增加3000元。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抓住中央擴大內需的機遇,辦了一些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實施了千億斤糧食產能水利化工程、控制性樞紐和重點水源工程、民生水利工程、重點防洪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等5大類128項工程建設。全省開工建設了14個大型灌區工程和尼爾基一期骨幹工程,新打灌溉水源井近70000眼,新建小型蓄水工程1745處,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870萬畝。大力發展新型農機裝備製造產業,引進一拖(黑龍江)東方紅、山東金億機械製造、常發佳聯、東金戈梅利農機、格蘭農機等5家農機裝備製造企業,一期投資12.7億元。20xx年全省農機生產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5億元,比20xx年增加12.5億元,增長62.5%。新組建投資1000萬元的現代農業農機作業合作社440個,機耕、機播和綜合機械化程度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水稻育苗大棚發展到51.5萬棟,大棚育苗比例達75%以上。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去年,全省涉農資金投入總額達到613.1億元,農民獲得糧食直補、深鬆整地補貼、家電(汽車)下鄉補貼、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財政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購置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水稻育秧大棚補貼、動物疫苗補貼、畜牧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助等各類補貼資金142.2億元。全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12.6億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4.3億元,各類金融機構支農貸款餘額達到2835.4億元。着眼於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力實施城鎮化建設試點工程,並納入全省“十大工程”加以推進,初步形成了以城關鎮爲龍頭、中心鎮爲重點的特色比較鮮明的新型城鎮體系。全省46個縣的城關鎮已經成爲當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00多個農墾和森工小城鎮快速發展,12個重點旅遊名鎮全力建設,一些加工型、商貿型、口岸型小城鎮作用明顯。

三是農村改革繼續深化,統籌城鄉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進農民組織化步伐,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4000多個,進入全國前10位。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全省共組建村鎮銀行和縣級農商行6家、小額貸款公司143家。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土地承包權和林權等抵質押試點,種養業經營風險有效降低,農村土地流轉步伐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按照黨的xx屆三中全會關於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初步探索了墾區帶動、林區帶動、油區帶動、礦區帶動、口岸帶動、交通水利帶動、景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比較發達的鄉村帶動、縣城和有實力的鄉鎮帶動“十條路子”,全省各地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爲推進城鄉一體化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四是農村民生改善力度加大,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在關係農民切身利益、基層羣衆熱切期盼的重點領域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村公路、安全飲水、新型能源、扶貧開發、危房改造、文化教育和社會保障等事業加快推進。五年間,建成農村公路9.2萬多公里,通暢率達到99.3%。解決了616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60%。完成泥草房改造84.2萬戶,農村泥草房減少了40%。建設大中型能源項目137個,受益農民14萬多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中國小D級危房全部改造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8%,門診統籌達到100%,在30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31.6%的農業人口納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啓動實施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計劃,15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涌現出一批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示範村、示範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黑龍江的廣袤農村正發生着深刻而喜人的變化。

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突出成績,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重要支撐,作出了積極貢獻。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科學決策,得益於各地各部門和廣大農民羣衆的艱苦努力,也凝聚着農業戰線幹部職工和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農村工作戰線的幹部職工和科技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xx”時期,是我省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改革取得階段性突破、農村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進步的時期,是農業發展最快、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5年來的實踐,我們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積累了解決“三農”問題的寶貴經驗,必將成爲加快推動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一是堅持強化領導,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省委、省政府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謀劃“三農”工作,連續7年出臺政策性文件,在工作安排、財力分配和資源配置等方面重點向“三農”傾斜,不斷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各級黨委、政府對“三農”工作高度關注,爲“三農”發展提供支持,創造條件,形成了合力攻堅、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堅持科學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三農”發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明確提出了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發展目標,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和新農村建設工程,加快建設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和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爲全省農業農村加快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探索了一條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現代化大農業建設路子。三是堅持統籌城鄉,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方針,統籌推進城鄉產業發展、勞動就業、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開展場縣共建,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着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四是堅持以人爲本,全力改善農村民生。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爲“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優先解決農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羣衆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在相信羣衆和依靠羣衆中增進農民福祉,在深入羣衆和尊重羣衆中把握農村工作脈搏,在扶農強農惠農護農中促進農村和諧穩定,實現農民安居樂業。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尤爲寶貴,值得倍加珍惜、認真總結。特別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在幹部羣衆中形成共識的一些好思路、好做法,要一以貫之,在堅持中不斷完善提高。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儘管我省農業發展很快,但農民還不富裕,不論是農民收入水平,還是生產生活條件,都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20xx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13857元,而農民人均純收入爲6210.7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04:1擴大到現在的2.23:1。農村普通國中和國小校舍危房率達18.5%,比城鎮高8.2個百分點,農村中國小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僅爲28.5%,比城鎮低21.7個百分點。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34.2%,低於全省平均水平5.6個百分點。全省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數量僅佔衛生技術人員的10%,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牀位數爲0.86張,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63張。

農民不富裕,既有歷史形成的城鄉關係、城鄉佈局、城鄉環境、城鄉條件等二元結構的原因,又有政策造成的城鄉戶籍、城鄉管理等體制機制上的原因,這些客觀因素短時期內還不能全部解決。從我省農村發展實際來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生活水平不高,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產業化水平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農產品加工業鏈條短,精深加工程度低,農民主要靠賣糧收入。二是城鎮化發展慢。城鎮發展緩慢,產業發展滯後,基礎設施薄弱,服務功能欠缺,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不強。三是商品化程度差。農村勞動力較廉價,農產品價格長期在低水平徘徊,難以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商品。各地各部門要深刻認識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複雜性和做好“三農”工作的艱鉅性,牢固樹立“重中之重”戰略思想,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全省“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戰略部署,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這是黨中央統攬全局、着眼長遠、與時俱進而做出的重大決策,是對新形勢下工農城鄉關係的深刻認識,對推動“三農”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xx強調,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少。溫家寶強調,要毫不放鬆地抓好“三農”工作,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在今年初的省委會上,炳軒書記就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作了重要講話,明確了加快推進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現代化大農業的思路。20xx年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炳軒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爲戰略任務,緊緊圍繞農機化、水利化、科技化、商品化、產業化、城鎮化目標,重點抓好糧食生產、優質畜牧業、農田水利工程、大農機工程、農業科學技術、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墾示範帶動、深化農村改革等十項任務,努力實現“xx”時期農業農村發展良好開局。

一是確保糧食高產、高效、優質。儘管我省去年糧食總產量已經突破1000億斤大關,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毫不放鬆地抓好糧食生產,要在確保高產的同時,努力實現高效、優質。要把糧食產量穩定在千億斤水平,併力爭每年有所增加。要着力發展高產高效優質農業,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充分發揮水稻品質好、需求大、效益高的優勢,加大“旱改水”力度,組織實施5000萬畝水稻工程建設,爭取到20xx年實現5000萬畝水稻種植目標。繼續擴大玉米種植面積,今年要達到8000萬畝以上,比上年增加15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優質糧生產,深入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加大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種植面積。大力推進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在地域廣闊、土質肥沃、人口集中、農業資源富集的兩大平原,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高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單位資源產出率,把兩大平原區建成全省糧食生產核心區,把黑龍江建成國家穩固可靠的大糧倉,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二是大力發展優質畜牧業。我省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和“黃金奶牛帶”,發展畜牧業資源豐富、環境良好。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畜產品需求剛性增長,畜牧業發展潛力巨大。今後一個時期,要以建設質量效益型畜牧業爲目標,全面推進畜牧規模化飼養、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努力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今年全省肉、蛋、奶產量要分別達到236萬噸、114萬噸和67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2%,畜牧業產值要比上年增長10%。力爭到20xx年,全省肉、蛋、奶產量年均遞增14%、8%和12%,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真正實現“半壁江山”的目標。要大力發展牧草種植,使之成爲新興產業、轉型產業、富民產業。今年全省苜蓿種植面積要達到50萬畝,力爭到20xx年,建成苜蓿產業化生產基地1000萬畝。今年全省治理“三化”草原255萬畝,種植專用型青貯玉米420萬畝,飼料產量達到670萬噸。力爭到20xx年,全省改良“三化”草原500萬畝,建設草原圍欄800萬畝,退耕還牧還草100萬畝,形成年產優質牧草500萬噸的能力,飼料產量達到900萬噸,把我省建成全國優質飼草料基地,爲畜牧業發展提供重要的飼料支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是大搞農田水利工程。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沒有發達的水利,就沒有現代的農業。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就必須大興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變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增強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旱能灌、澇能排,旱澇保收。近兩年來,我省水利建設步伐加快、成效明顯。去年全省水利建設投資達140億元,重點建設了尼爾基引嫩擴建一期工程等控制性工程,新建續建85處大中型灌區及配套改造項目,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900萬畝,投資規模、建設速度前所未有。要繼續以防洪除澇、抗旱興利、節水灌溉爲重點,大力推進尼爾基引嫩擴建骨幹一期工程的北引渠首、北引總乾渠烏北段擴建以及5處灌區工程和14處三江平原灌區工程建設,切實抓好13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7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設,建設以西部地區玉米膜下滴灌爲主的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44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完成150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3座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全力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水土流失治理,努力實現新增水田灌溉面積350萬畝、水田工程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旱田節水灌溉面積40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40萬畝目標。到20xx年,使全省地表水調控能力從12%提高到15%,新增旱澇保收田4000萬畝,把我省大部分農田建成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

四是大力推進大農機工程。目前,我省農村拖拉機保有量達134.7萬臺,大中型配套農機具達到76萬臺,聯合收穫機械達到6萬臺,水稻插秧機達到15萬臺。雖然我省田間作業機械化水平居各省區之首,但與現代化大農業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大馬力機械少,機械不配套,還不能實現全程標準化作業。因此,要下大力氣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尤其是大農機作業水平。組織實施農業機械化戰略工程規劃,重點裝備深鬆整地機械、玉米收穫機械、水稻插秧機械等先進配套農機具,提高我省大型農機保有量和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加快發展新型農機裝備製造業,提升我省新型農機裝備製造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今年要組織進行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七臺河、農墾松花江農場等6個農機產業園區建設,努力實現規模以上新型農機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0億元以上。爭取到20xx年,全省農村農機總動力達到4700萬千瓦,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2.5%,把我省建成東北地區最大、位居全國前列的新型農機裝備製造產業基地。

五是大力推廣農業科學技術。進一步強化規範化栽培措施,推進各類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和管護措施的推廣應用,重點研發種子醒芽、水稻超早育苗、玉米矮化高產栽培、冬小麥高產栽培、綠色植保防控等五項關鍵技術,建立起適於不同地區、不同作物和不同積溫帶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模式。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的研究實驗和推廣,充分發揮農作物優良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核心作用,加快培育適合我省生產實際的優質高產玉米、水稻新品種。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建立起以縣級推廣中心爲龍頭、區域中心站爲依託、農民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大戶爲補充的農技推廣網絡。組織農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推广部門合作共建,安排千名大學畢業生充實到鄉鎮技術推廣隊伍,組織萬名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成立農業專家技術指導組,面對面給農民提供指導服務,落實各項增產技術措施。到20xx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要達到63%,成果轉化率要達到80%。

六是大力推進產業化發展。要以農業增效爲抓手,以農民增收爲核心,以綠色食品爲主體,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大項目建設,加速培育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帶動全省綠色食品產業數量、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推進農產品生產大省向農產品加工大省轉變。今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要實現銷售收入1600億元,帶動種植基地面積1億畝,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戶300萬戶,戶均增收2300元。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企業要達到200個,10億元以上企業要達到25個,50億元以上企業要達到3個,100億元以上企業要達到3個。重點抓好水稻、玉米精深加工、乳品食品系列加工和飼料生產等140多個重點項目,集中打造九三油脂、飛鶴乳業、完達山乳業、肇東中糧、北大荒米業、大衆肉聯、嵩天薯業等一批規模骨幹型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創出一批國際知名的農牧產品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帶動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力爭到20xx年,全省糧食加工量達到4000萬噸,以綠色食品爲主的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4500億元,糧食實際加工量佔糧食總產量的85%左右,農產品精深加工比重達到55%以上。

七是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要以百鎮建設爲重點,以項目建設爲牽動,以產業園區爲支撐,以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爲目標,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圍繞301國道打造以亞布力、海林農場、帽兒山、橫道河子等爲重點的小城鎮建設示範帶,今年3月底前要完成第一批48個重點鎮的規劃編制和開工項目設計。加強城關鎮和區域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一批事關民生的道路、供水、供熱、供氣、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把農村泥草房改造同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統籌推進。積極探索墾區、林區、礦區、油區、景區與地方合作共建的新途徑,打破界限和行政區劃,科學合理規劃公用設施跨區佈局與建設,做到統一規劃、協調推進、共建共享。研究制定我省城鎮化建設試點工程“xx”規劃,科學規劃各級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間佈局,強化城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建設,優化城市空間環境,建設低碳生態宜居城市,全面提高我省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八是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農村泥草房改造。今年全省要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22萬戶、1820萬平方米,力爭五年內全部改造完畢。要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完成農村公路建設4000公里,到20xx年全省農村公路硬化路面達到11萬公里。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強鄉村供水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集中供水。解決農村15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到20xx年,解決農村8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率達到85%以上。組織實施清潔能源工程,推廣應用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新型清潔能源技術,努力實現由小型戶用能向大中型集中供能轉變,由單一沼氣項目向秸杆固化氣化、太陽能、淺層地熱等多能源轉變,由注重取暖做飯生活用能向發電、照明及生產等領域綜合利用轉變。建設農村大中型能源項目98個,受益農戶達到1.3萬戶。加強農村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加強鄉鎮醫院和村衛生所建設,加快集村務活動、培訓教育、圖書閱覽、文體娛樂等功能配套的服務中心建設,搞好鄉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不斷提高公共設施建設水平。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探索農村新型社區管理方式,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九是發揮農墾示範帶動作用。依託農墾農業機械、農業技術、水利工程等優勢,爲周邊農村代育、代耕、代種、代灌、代管、代收,採取單項合作、階段合作或全程合作,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今年,農墾要完成代耕、代種、代收面積4000萬畝,確保裴德和雙山兩個場鎮共建試點一期工程、興凱湖旅遊名鎮總體規劃和一期工程,以及農墾承擔的黑瞎子島開發和五大連池風景區建設工程順利完工。按照省級新型工業化食品工業示範園區的發展定位,農墾建三江和九三兩個經濟開發區要加快建設,走在全省縣域經濟開發區的前列。要向地方農村推廣科技、良種等社會化服務面積各4000萬畝,實現農業保險覆蓋地方面積3500萬畝,農墾龍頭企業拉動地方種植基地面積4000萬畝,使全省1/3左右的農戶納入墾地共建產業體系,實現墾地互利共贏。要充分發揮墾區小城鎮建設示範帶動作用,按照城鎮化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發展特色經濟爲支撐,搞好小城鎮產業發展規劃,搞好以農場中心場部所在地爲重點的城鎮羣建設,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齊全、功能設備完善、居住環境舒適的高水平小城鎮,爲全省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作出示範。

十是積極穩妥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要毫不動搖地堅持。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近兩年來,我省在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上進行了積極探索。依安縣豐林村推進3800畝土地向合作社流轉,實現了全村近1/3土地規模經營,平均糧食畝產增加120斤。克山縣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面積近20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60%以上,500畝以上規模經營大戶達到700多戶。目前,全省農村200畝以上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3217萬畝。實踐證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沒有土地的適度規模,就難以建成現代化大農業,但一定要尊重農民的意願,不能搞強迫命令。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大力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建設現代化大農業必須要有現代化的農村金融體系作支撐。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特色鮮明,發展農村金融大有潛力,各級政府和各類金融機構都要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通過支持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一條現代農業與金融產業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積極支持政策性和商業性農村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增加農村貸款抵押物和擔保資金投放,建立健全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大力推進政策性和商業性農業保險共同發展,減少農業生產經營風險。推廣和完善龍江銀行農業金融產業鏈產品,加快開發面向農戶和股份制形式的農機合作社業務產品。積極穩妥有序推進農信社改革。探索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儘快在城鄉規劃、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

三、加強領導,努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農業農村發展的大好形勢來之不易,要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提高領導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提高對“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在領導分工、機構設置、幹部配備上真正體現重中之重的要求。各級黨政領導要加強對“三農”工作重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圍繞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等重大任務,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和辦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下發,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實施意見,這次會議討論後下發。各地、各部門要認真研究制定配套措施,發揮和放大政策效應。要進一步加大國家和省各項惠農富民政策落實力度,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給農民的實惠不縮水,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二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各地要緊密結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切實做好村級黨組織改選換屆工作,規範和推進“兩推一選”、“公推直選”等選舉方式,選好配強村黨組織班子。強化鄉村黨組織班子建設和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加強農村黨員幹部培訓,做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落實好激勵村幹部發揮作用的各項政策。積極探索“支部加協會”、“黨羣致富聯合體”等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實現形式,深入開展黨員承諾制和黨員代理制,進一步推行城鄉黨組織的結對幫扶,推動農村基層黨的建設不斷取得新進步。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全面推進農村基層黨務公開和鄉鎮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提升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水平。

三要切實保障改善農村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最需要關注的羣體是農民。雖然這幾年農民增收較快、農村面貌變化較大,但改善民生任重道遠,絕不能有絲毫鬆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人代會提出的加快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的一系列新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在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等方面,紮紮實實辦幾件實事。今年三月底前,全省農村鄉鎮衛生院要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較大幅度降低農民在基層看病就醫費用,要繼續擴大新農保試點範圍,全省力爭達到5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農村老人集中養老的水平要進一步提升,努力使農民羣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同志們,20xx年是“xx”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任務艱鉅,意義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圓滿完成今年農業農村發展各項任務,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週年!

各省農村工作會議講話(二)

同志們:

“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那麼“三農”工作應該重在哪裏?我認爲,應該體現在重心、重任、重點、重要和重視這“五重”上。

一、“三農”工作的重心在“種養加銷”

“三農”工作,說到底,重心可以歸結爲四個字:種、養、加、銷。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農產品的銷售,這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農民增收之本,也是農產品供給之源。圍繞“種養加銷”四個字做好文章,我省“三農”工作就有了核心、有了主心骨。我們的科技服務、資金投入、政策支撐都要圍繞這個產業鏈條來進行。要把我省的種植業、養殖業做大做強,改良品種,擴大面積,確保糧食增產,確保農產品供應,爲國家糧食和農產品供應安全大局作貢獻。要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爲發揮湖北農業優勢、建設農業強省的抓手和突破口,繼續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擴大規模,培植品牌,擇優做強,大幅提升農產品加工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值。要抓好農產品銷售,唱響湖北品牌,讓更多的人知曉湖北品牌,認同湖北品牌,消費湖北品牌,實現讓更多的消費者喝長江水、吃湖北糧、品荊楚味的目標。

二、“三農”工作的重任是保糧食保增收

省委結合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提出,今年的“三農”工作要保糧食、強基礎、興加工、增收入、新農村。保糧食、保增收,是湖北“三農”工作的重任。

特別強調,13億多人口的飯碗不能讓外國人端着。民以食爲天,糧食問題是天大的問題。糧食安全關係到人民的基本生活,關係到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的大局。我省是農業大省,不但需要解決6100萬人的吃糧問題,還對保國家糧食安全負有重要責任。最近在上演一部電影,叫《1942》,講的是1942年河南大災荒,其中一個方面展現了糧食的重要性。糧食問題到了極爲重要的地步,決定戰爭局勢、人心背向。今天,糧食依然是最基本的問題,是根產業。我們現在豐衣足食,即使最困難的地方也已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對糧食問題的關注似乎有一點弱化,這是危險的。一旦糧食發生問題,就會天下大亂、世界大亂,所有事業都會喪失基礎。

農民的收入是“三農”工作最根本的一個題目,體現了民生髮展,是我們抓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務必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保農民增收。口袋是收入、是利益,農民沒有收入,一切無從談起。確保農民增收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宗旨體現,也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要作爲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責任抓好抓實。去年湖北農民收入增長實現“九連快”,農民人平純收入已經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下一步要繼續以農民增收爲核心,大力發展產業,做好“種養加銷”文章,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到20xx年全面實現農民收入倍增計劃。

三、做好“三農”工作要重點培養三類人才

抓好“三農”工作,關鍵在人。從人才角度、從基層抓落實的角度來講,重點是要培養三類人才:一是紮根鄉土、樂於奉獻的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二是見識多廣、具備市場經濟理念的農村能人;三是有眼光、善經營、重品牌的農民企業家。通過培養三類人才,引領帶動廣大農民發展致富。

第一類是帶頭人,主要是指村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個好帶頭人,全村受益。帶頭人極爲重要,一個村子的面貌、生產經營、農戶富裕程度,主要依靠帶頭人。省委、省政府在通城開現場會,總結推廣通城的經驗,就是抓農村帶頭人的培養,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注重從回鄉農民工等高素質羣體中培養黨員、選拔村支書。各地要借鑑通城做法,抓好農村帶頭人選配、培養工作。

第二類是農村能人。每個村都有能人,他們心靈手巧,信息多,見識廣,懂經營,會掙錢,敢於第一個“吃螃蟹”,他幹什麼大家跟着幹什麼,是農村生產經營的風向標。解決大市場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矛盾,發展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需要能人起帶動作用。

第三類是農民企業家。農民企業家是農業企業的領軍人物,是產業發展、生產經營、市場經濟的龍頭,可以帶領千萬農戶跟着幹,發揮組織作用,對實現“三農”工作目標非常重要。一個大的農業企業可以帶活一個縣,甚至帶動更大的範圍。湖北已經有了一大批這樣的企業家,像稻花香集團、福娃集團。現在就是要把一般的做大,把大的做成“巨無霸”。各級黨委、政府要大力培育有眼光、善經營、懂品牌,能夠帶動一村一鎮乃至一縣一市農村致富的農民企業家。

對這三類人才的培養,要成爲全省抓“三農”工作、抓“領頭雁”培養的重點,要通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大培養力度、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培養。各地都要有自己的支持重點。要通過政策扶持、交心談心、解決問題、創造條件等方式,大力支持,長期支持,幫助他們開拓市場,發展壯大。支持了一個人,就等於支持了千萬家;支持了一個企業,就等於支持了一個地區、一個行業。

四、“三農”工作最重要的是深化改革

黨的強調要全面深化體制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別強調20xx年的“三農”工作要改革創新添活力。深化農村改革的任務十分繁重,也是我們今年的工作重點。

(一)農村體制機制創新的總體思路要遵循改革開放以來成功探索的路徑,即摸着石頭過河。無論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創新、城鎮化過程中的制度創新,還是農村生產經營體制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創新,都要遵循“摸着石頭過河”的總體思路,在實踐當中不斷總結經驗。

一是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重點在基層探索,在各市(州)、縣(市、區)、鄉鎮、農村基層探索。中國農業面臨的問題,世界上沒有先例,農業人口多,氣候自然條件多樣化, 區域文化傳統、發展水平差異大。面對這樣的複雜局面,我們一定要在基層探索,根據自身的實踐去探索經驗。頂層設計,主要是確立總體上的、框架性的指導思想。要尊重人民羣衆的首創精神,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省委、省政府也會尊重各地首創,及時總結推廣各地經驗。

二是要保持政策的延續性。任何改革發展的成就都是多少年長期不懈積累的結果,不要一講改革創新,就搞花樣翻新,要注意政策的連續性,盯準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做到真正的改革創新。多年來,在歷屆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我省的“三農”工作形成一系列正確的工作思路、工作機制、政策舉措、工作部署,要一直連續不斷推下去。比如說,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要繼續推下去。大別山試驗區、武陵山試驗區、荊門“中國農谷”、鄂州等地城鄉一體化試點、山區脫貧奔小康試點等,都要持續推進。農業板塊建設的經驗也要繼續堅持。切忌在改革創新中不連續、“兜底翻”。

三是要循序漸進、漸入佳境。城鎮化的核心在“化”,“化”靠產業來支撐。拔苗助長,光讓農民上樓,沒有產業支撐,上去還得下來。城鎮化絕不是簡單的修柏油路、裝路燈、修公共服務中心,最終還是要靠經濟發展,靠生產力進步。城鎮化包含生產關係調整的內容,是生產力達到一定水平的外在體現。產業發展是個漸進的過程,土地制度、戶籍管理、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習慣等等,都要隨之變化,漸入佳境。

(二)農村體制機制創新一定要保障農民權益。保障農民權益,是農村體制機制創新的基礎。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是土地承包權。在涉及到基本經營制度、涉及到農民切身利益時,一定要慎重,我們的改革創新一定要在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進行。要守住一條底線,就是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真正做到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這是基礎,不能動搖。如果說摸着石頭過河,這個石頭已經摸到了,現在就是要踩在腳下,才能走穩。二是對農民新農保、新農合等基本保障制度要落實。只有把這些搞紮實了,改革創新纔有基礎、纔有承受力。

(三)農村體制機制創新的核心是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城鄉生產要素要按市場機制要求公平交易。計劃經濟體制下,通過統購統銷、價格“剪刀差”,變相剝奪農村,主要是爲了推進工業化,那個時候沒有別的辦法。現在城鄉要素交換機制不健全、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農村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失嚴重,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儘快形成保障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今後一個時期內,土地問題將成爲一個焦點。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確保農民共享土地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增值收益,確保失地農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長遠生計有保障。要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城鄉要素公平交換的機制。

(四)農村體制機制創新要加大三個方面的力度。一是加大惠農扶農政策的實施力度。要讓我們的農產品有國際競爭力、農民有務農積極性、農業有長期發展的可持續性,增加補貼、強化保護是客觀趨勢和必由之路。與發達國家相比、與調動農民積極性的要求相比,我們對於農業的支持還遠遠不夠,還要繼續加大力度。二是加大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要圍繞“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加燦爛地照耀農村、公共財政的雨露更加充分地滋潤農民,逐步使農民也能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三是加大農村社會管理的創新力度。當前,農村社會結構加速轉型,農村的生產關係、社會關係正在發生千年未有的大變化,需要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機制,提高農村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將宜昌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經驗推廣到農村,就是爲了促進農村社會管理創新。

五、“三農”戰線的幹部更要重視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對抓“三農”工作的同志來講尤爲重要。我們直接面對農民和繁重的農村工作,更需要講實際、講效率。要學習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做出的榜樣,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和省裏六條意見的要求,在工作中抓好貫徹落實,以新作風、新形象、新氣象推動湖北的“三農”工作。

“三萬”活動是集“三農”工作、羣衆工作、黨的基層組織工作、黨建工作於一體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也是我省創出的一個品牌。中央對我省“三萬”活動充分肯定。這項工作對密切聯繫羣衆、準確掌握農村發展的實際,對抓好“三農”工作意義非常重大。“三萬”活動,始於豬年,第一輪、第二輪都開展得非常好。第三輪總體上進展順利,馬上要進入農曆豬年,工作千萬不能虎頭蛇尾,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如果虎頭蛇尾、前重後輕,就是工作作風有問題。我們要保持虎虎生氣,反對虛與委蛇,弘揚龍馬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這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工作,不是一般性的活動。一定要落實轉變作風的要求,要抓實、抓到位。不要認爲“三萬”活動不是中心任務,這也是規定動作,必須抓好。黨的提出在全黨開展爲民務實清廉主題實踐活動,我們開展的“三萬”活動實際上就是這項主題實踐活動。之所以受到上級高度重視也是因爲這條,希望大家做明白人,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

從事“三農”工作的同志任務繁重,比其他戰線的同志更加辛苦。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從事“三農”工作的同志們表示敬意、表示問候!我們相信,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實現糧食產量500億斤和農民增收的目標,實現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祝同志們新的一年身體健康、事業取得更大成功!

各省農村工作會議講話(三)

這次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精神,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昨天剛剛閉幕的省“兩會”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會前,省委會議聽取彙報,專題討論。今天,鄧凱副書記傳達了盧展工書記在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郭庚茂省長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盧展工書記、郭庚茂省長的講話立足長遠、總攬全局、十分重要、十分深刻,對我們做好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狠抓落實。下面,我講五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增強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20xx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採取一系列舉措,實現了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民生加快改善、基礎顯著增強,全省三農工作呈現好的趨勢、態勢和氣勢。

(一)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爲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實政策、加大投入,夯實基礎、改善條件,強化管理、科學應對,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127.72億斤,比上年增產19.2億斤,連續9年創新高,連續7年超千億斤,不僅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農民收入實現九連快。堅持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去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24.94元,實際增長11.3%,增速連續3年超城鎮居民。家庭經營收入較快增加,人均達到3973.43元,同比增長10.3%。務工收入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推動因素,去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5萬人、省內就業比重接近80%。惠農政策補貼資金174.9億元,農民人均263元。農民財產性收入持續增加。

(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搶抓國家加大農業投入的機遇,實施一大批打基礎、增後勁、管長遠的重大涉農項目。紮實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鞏固、完善和新建高標準糧田1050萬畝,完成20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全年爭取水利建設投資205.8億元,較20xx年翻一番。河口村水庫和引黃調蓄工程等重要水利項目有序推進。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年度任務。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實施順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全線建設快速推進,受水區配套工程形成建設高潮,庫區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林業生態省建設紮實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實施順利,完成造林426萬畝,發展經濟林33萬畝。氣象爲農服務體系不斷加強,國家中部區域人影中心項目有序推進。

(四)農業產業化較快發展。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羣培育工程和主食產業化工程,重點打造面、肉、乳、油、果蔬等12類產業化集羣,全省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466家,其中國家級60家。獲得21箇中國名牌、31箇中國馳名商標, 16家涉農企業在境內外上市,23家涉農企業被列入上市後備名單,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爲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農業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成功舉辦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全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鄭州農業博覽會、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等。中糧、聯想、蒙牛、伊利等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落戶河南,正大等海外知名企業都在新上項目、建立基地。我省農業走出去態勢良好,建成和在建出口食品農產品示範區71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農業到境外投資特別是到中亞投資已初具規模。種養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省規模養殖場戶達到33.5萬個,生豬、肉雞、蛋雞、奶牛規模飼養比重分別達到80%、97%、77%、87%,尤其是生豬規模飼養比重高出全國9個百分點以上。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升,達到73.5%。薄弱環節機械化持續突破,玉米機收率由20xx年的5%提高到60.2%。農機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由20xx年的500家發展到4800多家,居全國前列。農機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啓動,在全國率先推進信息化與機械化有機融合。農口商會、行業協會建設取得新進展,已成立省級商(協)會83家,在全省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科技創新成效突出。着力抓好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工作,連續推出農作物新品種。農作物南繁育種基地和西北制種基地及省內育制種基地建設紮實推進,種業企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棉花轉基因育種、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動物疫苗等國家級中心和實驗室建設順利實施,新建3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5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村科技入戶工程、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深入開展。高產創建活動紮實推進,建成了一批高產創建萬畝示範片,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六)農村民生持續改善。新解決625萬名農村居民和106萬名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縣鄉公路4115公里、通村公路1090公里,完成危橋改造4萬延米。新發展農村戶用沼氣11.1萬戶,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108處,建成沼氣服務網點516個。實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2924戶、國有農場危房改造8575戶。新建各類農村超市190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成100個生態鄉鎮、465個生態村。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及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幫扶工作成效顯著。農村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蓬勃發展。成功承辦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全面啓動實施,搬遷安置深石山區貧困羣衆4?2萬人,113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農村社會養老實現全覆蓋。

(七)農村改革深入推進。全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20xx多萬畝,佔家庭承包面積的20%以上。農村金融改革穩步推進,143家縣級農信聯社全面完成股權改造,成功組建農商行19家;全省開業村鎮銀行 49家。深化集體林權改革,家庭承包率由68%提高到71.2%。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深入開展,覆蓋全省82.7%的行政村,省財政獎補36.2億元。供銷合作社體制改革、小農水改革等積極推進。新鄉、信陽兩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八)基層組織不斷加強。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全面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農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大力培養選拔“雙強”村支書,農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農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不斷深化,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完善,平安建設活動深入開展,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回顧20xx年,全省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確實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有五點體會:一是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作爲首要政治責任,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二是堅持把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爲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不斷加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力度,優化要素資源配置。三是堅持把多予、少取、放活作爲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方針,持續加大三農投入,集中力量謀劃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四是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爲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五是堅持把中央精神與河南實際相結合,準確把握省情,找準結合點、着力點,創造性地開展三農工作。

全省農業農村工作能夠取得好成績,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全省廣大幹部羣衆的同心協力,得益於全省農口乾部的埋頭苦幹。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認清形勢、提高認識,明確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

我省農業農村工作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一是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復甦緩慢,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面臨複雜嚴峻形勢,經濟高增長期已經過去,需求不足、出口下降、消費不旺呈明顯態勢,市場需求變化使得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二是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呈現成本提高、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增多。三是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劇,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動植物病蟲害等多發頻發,糧食生產在高起點上持續豐收、再創新高的難度加大。四是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勢在必行。五是城鄉二元結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問題明顯存在。六是由於農業形勢連年向好,有的領導幹部忽視農業、放鬆農業的問題不容忽視。

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任務很重、困難很多,但有利條件也不少。一是中央高度重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隨着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給予的支持力度更大,創造的發展空間更廣。三是國務院批准《中原經濟區規劃》,明確了我省建設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的戰略定位,爲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強大動力。四是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抓好農業農村工作作爲重中之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五是經過多年的奮鬥,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總體上進入到一個新階段,上了一個新臺階,爲今後的工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六是三農戰線的同志們忠誠履職、務實重幹、團結協作,形成了良好的作風,這是做好全省三農工作最重要的組織保障。因此,我們既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長期性,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定克難攻堅的信心和決心;既要增強發展意識,搶抓機遇、順勢而爲、乘勢而上,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防範風險、贏得主動。各級各部門要堅定信心、再接再厲、迎難而上、開拓創新,推動三農工作再創新局面。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實施《中原經濟區規劃》的開局之年,是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在加快信息化進程中持續探索“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要求,夯實農業基礎,強化科技支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着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創新驅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的好形勢。

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切實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黨的對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進三農發展上來。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一是加快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河南作爲農業大省,責任重大。要繼續下大氣力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穩定增產,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必須調動產糧大縣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加大獎補力度,逐步使產糧大縣財力達到全國、全省縣級平均水平;必須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耕地不減少;必須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必須着力穩定總產、提高單產;必須發揮優勢、改善結構,加強薄弱環節,提高質量。要統籌農業生產各項資金,統一規劃設計農田,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亂,集中投入、連片開發的要求,建設高標準農田。統籌推進水、電、路、林等生產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百畝方、千畝方和萬畝方,集中打造平均畝產超噸糧的高標準永久性農田,全年力爭建成高標準糧田900萬畝。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標準農田管理和服務體系。同時,抓好良種良法配套,抓好高產創建,適應農時,科學應對,確保糧食總產穩定提升。二是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重點抓好蔬菜基地建設,全省蔬菜面積穩定在2550萬畝以上。認真抓好畜牧業,確保肉、蛋、奶滿足需求,穩定提高市場供給能力。三是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科學規劃農產品流通網絡,加快提升農產品市場建設,重點抓好鄭州、商丘、周口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積極推進以城市標準化菜市場、生鮮超市、城鄉集貿市場爲主體的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加強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和食品冷鏈物流體系。要着力降低鮮活農產品物流成本,縮短運行時間,提高運行效率,爲農產品流通暢開綠燈。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系統、中儲糧系統、大型商貿企業等開展農產品流通。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信息監測體系,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生產和預警信息,穩定、規範、提升全省農產品市場。四是保障農產品和食品安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強化農業生產過程環境監測,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完善監管體制,加強協調聯動,落實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健全安全追溯體系。落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加強誠信建設,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嚴格實行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嚴厲懲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爲,確保讓人民吃上放心食品。

(二)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提高農業裝備水平。一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大力建設小農水重點縣,實現糧食主產區全覆蓋。建設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積極推進小浪底南北岸灌區、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和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工程前期工作,建成一批引黃調蓄工程。實施好賈魯河、北汝河等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及水閘除險加固項目建設。加快河口村水庫建設,年底前下閘蓄水。積極推動出山店水庫、前坪水庫前期工作。紮實推進黃河北岸標準化堤防建設。抓好農村河道綜合治理、水土保持和農村水電等水生態工程建設。持續做好新建水庫移民遷安工作,重點扶持45個萬人以上移民大縣和384個重點移民村的生產發展。實施好新一輪淮河治理工程,抓好田間排澇工程,加快滯洪區工程建設。完善小型農水長效機制建設。深化水利投融資平臺建設,大力加強水利融資造血功能,做大做強河南水投公司,充分發揮水投公司作用。二是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按照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要求,以農業綜合開發和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工程爲抓手,加大投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堅持統一規劃、規模開發,分清主次、逐步推進。堅持規劃一片,幹成一片,決不能半途而廢。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治理,做好土地復墾工作。三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新品種選育,要深入推進小麥、玉米、水稻主糧良種選育工作,保持小麥、玉米育種全國領先地位。持續推出主糧優良品種。同時要抓好花生、棉花、蔬菜、水果、花卉良種選育工作。高度重視畜禽良種選育工作。要促進集成創新與原始創新相結合,提升河南農業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力推動種業發展,鼓勵種子企業實施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支持引導優勢種子企業進行收購、兼併、重組和上市融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種業集團。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套牌侵權、仿製等違法行爲,促進種業健康發展。建設一流科技人才隊伍,大力支持農業自主創新,支持河南農科院和河南農大建成全國一流水平,做大做強農業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扶持一批優質的涉農類科研單位和高等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實施高層次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推進工程,着力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一流人才團隊,爭取在全國乃至全球有更大的話語權。繼續推動產學研結合,加強農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的聯合與合作,着力構建以企業爲主體、需求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還要切實抓好農業育種和制種基地建設,積極實施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開發工程。深入實施農業科技豐產工程,紮實推進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四是加快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着力推進薄弱環節機械化,對水稻區購置插秧機械實行補貼“普惠制”,對玉米收穫機械實行重點補貼,對花生收穫機械實行區域傾斜。鼓勵糧食大縣、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購置糧油烘乾設備。加快農機農藝融合,促進農業農機技術集成、高效、規範應用。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加快農機信息化平臺建設。組織好“三夏”、“三秋”農機會戰,確保機耕應耕盡耕,小麥機播機收率穩定在95%以上,玉米機收率達到65%以上,小麥、玉米秸稈還田率穩定在80%左右,水稻機收率達到80%、機插率突破20%,經濟作物、畜牧水產、設施農業機械化協調推進。發揮農機工業對農業機械化強力支撐作用,加大農機工業發展支持力度,加快急需的關鍵和重大共性技術研發,提升農機工業製造水平和產品質量。五是加強林業生態建設。鞏固林業生態省建設成果,實施“四區三帶”爲核心的林業生態省建設提升工程,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重點地區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建設,推進省級生態廊道網絡、農田防護林、城鎮社區林業生態、山區營造林等工程建設,全省造林400萬畝、森林撫育和改造150萬畝,發展花卉15萬畝。着力打造綠色中原、美麗中原。六是強化農業氣象服務。加快推進農村氣象信息服務和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水平。加強農業氣象試驗示範推廣基地建設,開發農業氣象預測、預報及災害預警技術,推進中部人影中心建設。七是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今年是我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決戰年,任務繁重,要打好攻堅戰,確保主體工程和受水區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實現總乾渠基本貫通。加強水源地和總乾渠沿線水質保護,實現“一渠清水送北京”。認真做好丹江口庫區移民後續工作,使移民儘快過上富裕生活。

(三)千方百計、多措並舉,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認真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做好銀企對接工作,積極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收購、兼併、重組、參股等形式,促進企業強強聯合和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功能互補的大型龍頭企業,加快龍頭企業上市步伐。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做到上游抓生產基地,中游抓精深加工,下游抓物流配送,構建由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產業鏈。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更多分享紅利。二是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促進農民致富。優化農業結構調整,提高優質專用糧食種植比重,穩定發展棉花、蔬菜、油料、菸葉等大宗經濟作物,推進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種植、產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經濟林、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優質水果、木本糧食等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花卉園藝產業,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加快發展農家樂等休閒旅遊農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三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助推農民增收。堅持穩豬、擴牛、壯禽的發展思路,着力提高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全年豬牛羊禽肉、禽蛋、牛奶總產量明顯提升。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提高畜禽養殖的集約化水平。大力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提升競爭力。加大肉製品、乳製品等品牌培育力度,打造優質畜產品品牌。認真落實各項畜牧業發展扶持政策,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做好畜禽免疫、監測預警、檢疫監督、消毒滅源、應急管理等綜合防控措施,防止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和傳播。四是落實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撬動農民增收。不斷強化農業補貼政策,加快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讓農民收入持續較快提高。完善機制,新增農業補貼重點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繼續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推進農機以舊換新試點。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規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使農民從土地、房屋、林權、水權等資源中獲得更多的收入。加快推進徵地制度改革,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確保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長遠生計有保障。五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增收本領。抓住建設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的機遇,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等培訓,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對村幹部、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農民技術人員的培訓,努力造就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積極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全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萬人。落實好農民工創業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特別是涉農大學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在農業生產領域創業,落實資金、項目、金融、戶籍、人事、社保、職稱等扶持政策。

(四)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一是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以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爲目標,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統一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發展,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廣照耀農村、公共財政的雨露更多滋潤農民,逐步使農民也能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二是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堅持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爲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和擴大內需的帶動點,完善規劃、優化佈局、積極穩妥、盡力而爲,促進新型農村社區健康發展。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要求整合資金,用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並把扶貧搬遷項目實施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三是鼓勵農民轉移市民。把推進人口城鎮化特別是農民工在城鎮落戶作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加強生產扶持、社會救助、人文關懷,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四是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農業信貸支持。落實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做強地方金融產業,提高服務能力。探索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業信用擔保體系。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籌集發展資金。五是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加快國有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抓好農村綜合改革,健全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積極推進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繼續推進新鄉、信陽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

(五)切實改善農村民生,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一是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600萬以上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步伐,改善農村居民用電和農業生產經營供電設施。加快薄弱地區鄉村公路建設,新建改建縣鄉公路40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改造危橋3萬延米。逐步完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鼓勵新技術研發應用。推進農村和涉農企業危房改造。二是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農村中國小校舍建設改造,實施農村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提高新農合補助標準,健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規範管理。加大扶貧開發投入,深入實施扶貧攻堅規劃,深入推動開發式扶貧,實現11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三是大力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加快農村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完成我省農村環境三年整治任務。積極開展生態創建活動和宜居村鎮建設。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着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加快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中原經濟區規劃》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選擇,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推動糧食穩定增產、農業再上新臺階的現實需要。

(一)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爲重點,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在工作中必須堅持:第一,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和有關法規,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第二,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不準硬性攤派;第三,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第四,立足糧食大省的基本省情,土地流轉必須以種糧爲主,確保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第五,發揮示範帶動、典型引路作用,因勢利導、循序漸進,防止和避免一哄而起;第六,強化政策導向,重點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扶持。

今年,要重點推進三項工作:一是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用5年時間完成這項工作,依法強化對農村耕地、林地等各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二是積極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採取獎勵補助等辦法,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三是加強縣級服務大廳、鄉鎮服務中心和村級服務點三級流轉服務平臺建設,提供轉前、轉中、轉後全程服務。

(二)以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羣爲重點,提高專業化水平。一是優化農業產業佈局。依託各地優勢資源,加大對傳統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力度,積極培育本地主導產業,逐步形成帶動力強、輻射面廣、連片集中的專業化生產基地,打造區域特色明顯的拳頭產品和專業村、特色鄉鎮、特色縣,變資源優勢爲產業優勢。二是培育壯大產業化集羣。按照構建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要求,重點打造面、肉、乳、果蔬、油脂、茶葉、花卉苗木等農業產業化集羣,今年要創造條件,再審定一批農業產業化集羣項目,力爭培育形成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羣100個以上。三是發展主食產業化。着力提高麪粉及面製品加工集約化水平,拓寬玉米、大米、雜糧、油料等開發利用渠道,壯大速凍食品、方便休閒食品加工產業,提升主糧附加值,提高主糧社會化服務水平。四是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完善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體系,打造品牌,保護品牌,叫響品牌,用好品牌,做大做強、形成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五是強力推動農業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和地區交流合作,放寬開放領域,大力推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流通業、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開放,着力構建農業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抓住承接產業轉移機遇,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盯住海內外知名企業、大客商和戰略投資者,吸引他們到河南投資農業。抓好已簽約重大項目的跟蹤落實,加大協調服務力度,強力督促簽約項目落地,夯實招商引資成果。進一步優化農業投資環境,切實兌現承諾、全程跟蹤服務,抓好已落戶外商企業的再融資、再發展。加快農產品出口示範園區建設,培育農業跨國經營企業,推進優勢農產品出口。

(三)以培育農民合作社爲重點,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一是優化政策環境。要把發展農民合作社作爲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大事來抓,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落實好現有財政、稅收以及用地、用水、用電、環保、商標註冊、產品認證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勵合作社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農民合作社進行多領域、多方式的合作。二是強化指導服務。進一步加強全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工作統籌協調,深入推進安陽、焦作和固始、輝縣等試點市(縣)建設。認真做好農民合作社人才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四)以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爲重點,提高社會化程度。一是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能力。認真實施農村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工程。支持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開展農業技術推廣。鼓勵種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技推廣工作,建立和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科技“最後一公里”問題。二是大力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農民合作社、農民經紀人、涉農企業等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鼓勵農業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和社會團體爲農服務,引導社會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公益性、生產性服務,提升爲農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水平。

五、務實重幹、開拓進取,切實加強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

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關鍵在加強領導,重點在轉變作風,根本在幹部隊伍。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不斷提高領導水平。

(一)強化領導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農業是重中之重的思想,不斷加強和改進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基層黨委政府要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農業農村工作上。針對本地實際,找準結合點,選準突破點,切實有力地推動三農工作。

(二)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一是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深化“三級聯創”活動,選好配強農村黨支部書記,繼續從各級機關選派年輕幹部到農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加強新型農村社區、農民合作社黨建工作,落實村幹部“一定三有”政策,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號召力。二是強化基層民主管理,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完善村務公開和鄉鎮政務公開制度。推進鄉鎮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設。三是強化權益維護,暢通和規範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引導羣衆依法理性維護自身權益。綜合發揮調解等作用,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糾紛。加大農民負擔監管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各級各部門尤其是農口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有關規定,重點做到五條:一要吃透情況、把握全局。既要了解省情、市情、縣情,更要了解農情、民情,還要結合政策、瞭解全局,做到心中有數。二要注重實效、切合實際。把上級精神、本地實際和羣衆意願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工作。決策部署、推進工作要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立足長遠,着眼當前,長短結合,工作要經得起人民、歷史和實踐的檢驗。三要以人爲本、爲民做事。做到一切爲農民着想,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下大力氣解決農民羣衆最現實、最直接、最急迫的突出問題。四要說到做到、狠抓落實。工作部署、定了的事,要敢於擔當、敢於負責,一抓到底,逐項落實。五要陽光作業、公平公正。涉農政策、資金、項目一定都要做到陽光透明、公平公正,接受農民監督。把財政支農資金用在關鍵時刻、關鍵地方,切實起到政策放大效應。

同志們,三農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實幹苦幹,進一步開創我省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局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