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失去信仰如同“隔靴擦癢”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2W
位於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中芯國際集團,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有教堂的公司。在中芯國際集團,包括總裁張汝京在內的基督徒員工共有八百多名。

管理失去信仰如同“隔靴擦癢”

作爲一家半導體行業中舉足輕重的企業,中芯國際能夠有效地杜絕各種不正之風,建立健康廉潔的企業倫理,基督徒總裁張汝京的表率作用,以及信仰的力量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作爲道德基石的信仰具有超越的力量,這遠非人的天然能力所可比擬。如果沒有信仰爲根基,道德將無所依託,也就不可能真正成爲抵擋人類敗壞行爲的堅強盾牌。

因此,當那些本身都缺少信仰的“企業文化專家”,在面對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時,表現出來的將不僅僅是蒼白。

由於信仰缺失,中國當前的市場經濟中出現了種種敗德現象。欺詐、貪污、鑽法律的空子、爲富不仁……,面對如此嚴重和混亂的道德問題,有教堂的市場經濟顯然要大大優於無教堂的市場經濟。這已經爲西方市場經濟的成功所佐證。

自近代以來,中國對西方文明的學習大都注重其器物文化的一面,而對其精神文化的研究與吸取,直到今天都還遠遠不夠。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總是在西方精神的堂奧之外徘徊,吸收的都是一些表面化的東西。這樣說並不是妄自菲薄,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事實上,正是由於我們很難真正理解西方文化,所謂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纔會成爲問題。

這一現象在管理領域也不例外。在後現代管理時期,大多數中國人包括大多數專家對管理的理解,都暴露了我們精神的軟肋。管理是科學不錯,但它既不是自然科學也不是社會科學。在其本質層面,管理是一種文化和藝術,最高層次則是一種信仰生活的實踐。但很多人偏偏太過於強調其科學性和精確性——這或許是現代管理所敬奉的準則。這一準則在後現代管理時代已經不合時宜。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否定管理的科學性與精確性,但後現代管理卻更多地是在藝術性與模糊性的領域發揮着其無窮的魅力。

從某種角度而言,德魯克是最不象管理學家的管理學家。因爲德魯克從來都不是孤立地談管理,而是把管理置於“社會”、“文化”、“信仰”之中。他更象一個傳道士。

那麼,信仰又是什麼?它對管理究竟有那些益處?

當我們說,IBM是用信仰的力量建立其企業帝國的時候,我們是否理解信仰的本質?真正的信仰從某種角度而言,是與文化背道而馳的。文化製造的語言暴力已經使人類四分五裂,彼此充滿仇恨。而信仰之舟則使人類駛向愛與和平的海洋。建立在信仰基礎之上的企業文化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文化。

我們缺少信仰,實際上是虧缺了上帝的榮耀。我們缺少愛,是因爲我們否認世界的神聖性。於是,我們進一步失去了與鄰人之間的健康關係。這是現代人的真實處境,特別是處於現代化進程之中的中國人的真實處境。

在管理中,在信仰的根基沒有重新建立之前,通過物質主義的企業文化試圖構築一個生機的企業,無異於建造空中樓閣。

因爲我們不能過於信靠自己,我們必須認識到人類的有限和上帝的無限。這樣的信仰與科學的昌盛並不矛盾。事實上,在過去三百年三百位最偉大的科學家中,95%是有信仰的。其中包括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等這樣一些閃亮的巨星。

中國人都崇仰孫中山爲中國進步所作出的巨大歷史貢獻,以及他所提倡的博愛精神。孫中山的博愛精神並非僅僅來自西方這樣簡單。有一個重要的事實一直被我們所忽視,那就是,孫中山是一個基督徒。一個基督徒和一個非基督徒對博愛精神的理解和實踐,會有巨大的不可逾越的差距。

很多中國人以爲,信仰上帝不過是老弱病殘、孤苦無依者的虛幻的精神寄託。這種膚淺的理解暴露了我們文化的根本癥結。這使我們曲解了信仰,於是也曲解了管理與信仰的關係。因此,當我們在欽佩IBM的偉大時,卻又對其以信仰爲基石的企業精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同樣,我們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諸如通用電氣、微軟、戴爾等西方卓越企業的文化實質。因爲他們的領袖傑克。韋爾奇、比爾。蓋茨和邁克爾。戴爾等人,都具有堅定的信仰。

這樣說並不是要唯西方馬首是瞻。事實上,信仰的缺失是整個時代和人類共同的病症。我們所說的信仰之真理絕不是僅僅來自於西方。今天的西方同樣存在着嚴重的信仰危機。早在一百多年前,尼采就已經發出“上帝死了!”的呼喊。而即使在今天聲稱堅持信仰的西方人的虔誠背後,也隱藏着將信仰表層化、形式化之嚴重傾向。

我們必須逾越中西文化的真正阻隔,才能抵達信仰的山峯和管理的自由之境。否則,一切所謂的中西文化比較和文化管理都是隔靴擦癢。(張羿)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