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1W

一、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

教師如何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什麼是職業?《現代漢語詞典》:是指人們從事某種社會活動謀求個人生活的工作。 《勞動人事大辭典》:職業是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爲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職業是從業人員爲獲取主要生活來源所從事的社會工作類別

現代職業特徵:

1、職業知識:結構與過程。 結構:知識是經驗、價值及文字化的信息;過程:知識是創造與建構。

2、職業能力:基礎與核心

(1)基礎能力

(2)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一個人的素質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的綜合體現,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

3、職業品質:信念與道德

首先是以“人” 的概念成爲社會的一分子,因此優秀的職員必須同時也是一個“大寫” 的人。在品質上應具備以下條件:

(1)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和追求真理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它與人的求知慾望、興趣以及對真理的追求相聯繫。一個有理智感的人,他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會表現出堅定的信心和樂觀的精神 。

(2)道德感:是根據組織的行爲規範,在評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合乎道德標準時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能夠體現強烈責任心,並密切與他人的關係。

4、職業心態:積極而健康

美國心理學家通過長期研究認爲:個性與成就的關係大於智力與成就的關係,同樣都是高智商的人,有的成績卓著,有的一無所成,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個性差異。因此,必須擁有健康的職業心態,以下四種心理特徵尤其具有代表性:

(1)自知和自信:自知,即自知之明。一個聰明的人往往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職業生涯中善於揚長避短,善於決定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這樣就能幫助自己走上成功之路。自信就是始終對自己抱有足夠的信心,保持旺盛的勇氣。缺乏自信,不敢行動的人,往往都有許多“理由”來爲自己辯護,以此安慰自己,求得心理平衡。

(2)意志和膽識:意志堅強、富有膽識的人,能超越世俗,戰勝自我,善於在工作中抓住最本質、最有價值的因素,敢於面對權威的挑戰,敢於承受輿論 的壓力, 達到一種非常有益的“心理自由”境界。

(3)寬容和忍耐:寬容主要表現在對人上,它有兩層意思:一是對有過錯誤的人或反對過自己的人要寬容,一是對比自己能力強的人不嫉妒。忍耐則更多地表現在對事上,對條件、局勢、時間的承受能力上。

(4)開放和追求:一個成功者必須要心態開放和追求卓越,只有開放的心態才能在日益膨脹的信息時代持續進取,保持創新的活力。在與同行業、不同行業的信息交流中,完善自我。只有追求卓越,才能使自己不斷髮展,在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發展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什麼是生涯規劃?

生涯實際上就是人的生命成長曆程。人的生涯發展,既是一個自然生命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自覺生命的生成過程,更是一個自我設計與創造的奮鬥過程 舒伯的定義(1976)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和歷程,它統合了人的一生中的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

專家認爲生涯是指一個人他所有的教育背景、工作情況,甚至家庭,還有他的生活角色,各種經驗的整合。

生涯規劃是指能充分認識自己,客觀分析環境,科學確立目標,正確選擇職業,並運用適當的方法,採取有效的措施,克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避免人生的陷阱,獲得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快樂。

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教師在自我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嘗試地去統合各種生活、工作、學習經驗,並特別透過學習、工作、生活的認同來實踐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的職業人生。

二、教師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應具有哪些知識基礎?

(一)學習人力資源理論 :人力資源規劃、培訓開發計劃、人員激勵計劃。

(二)確立現代思維方式

1、思維方式:思維是指人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對事物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形成概念,並應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認識事物一般的和本質的特徵及規律性聯繫的心理過程。思維方式則是指人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方式。在創新求發展的年代,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方式決定行爲方式。學習、掌握和靈活運用現代思維方式可以用全新的觀點提問題、看事物;更好地應對和解決多樣化世界提出的各種挑戰性問題;更有效地促進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

2、傳統的“機械論”思維方式

16世紀後以笛卡爾爲代表,其哲學基礎是要素還原主義,基本假設包括三個方面:所有的事物可以分解還原成要素,並且要素可以由其他事物替換;所有的要素加到一起,便可得到事物的整體;如果解決了各個要素的問題,就相當於解決了整體的問題。

笛卡爾思維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確認問題;收集、分析數據;確定“毛病”出在哪裏;將出了“毛病”的要素替換或除去。

20世紀80年代笛卡爾思維出現了碰壁,由於將問題細分爲許多小部分,致使獲得一個範圍廣泛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的可能性大大減小;過度的分析容易導致分析麻痹症。無助於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案;將問題分成離散要素的結果是,解決問題的方案缺乏協同性和相互依存性;由於不同要素間缺乏相互理解,容易產生文化衝突。

3、現代思維 基於“有機體論”的展開?整合思維

現代思維的本質內涵:現代思維是基於東方的整體論和西方的系統論的整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笛卡爾思維“從事物的分析開始”,思維方式是內向的;現代思維“從整體看事物”,思維方式是外向的。

現代思維是預防和解決問題的思維,現代思維方式可以概括爲,多維性、開放性、超前性、綜合性的系統思維。

(三)把握生命週期發展曲線

1、第一生命週期曲線:一般的生命週期,現實中人的發展軌跡。

2、第二曲線:全新的生命週期

1996年美國揚?莫里森提出了“第二曲線”理論。他認爲,第一曲線代表着傳統的、現實的發展狀態,是指一個人在熟悉的環境中開展工作所經歷的生命週期;第二曲線則代表着個人未來的發展狀態,是一個人面對未來的新技術、新的服務對象、新的市場所進行的一場徹底的、不可逆轉的變革並由此而展開的一次全新的生命週期。

(三)員工發展第二曲線

概念:在教師成功或陷入困境之後,爲了尋求新的突破,達到一種新的發展目標而實施的一種面向未來的發展戰略。

實質:教師發展的第二曲線理論實質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實現第二曲線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尋求發展策略的過程。

第二曲線理論的認識:許多成功教師的發展客觀上說是符合第二曲線理論的;要不斷尋求實施第二曲線的策略,即尋求發展的新的生長點。

第二曲線的核心觀點:要有明確的發展定位;把握轉換兩條曲線的時機;實現職業的專業化發展;不斷地學習與反思實踐。

三、教師怎樣科學設計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一)職業生涯規劃應考慮哪些要素?

1.關於自我認識方面:(1)個人的興趣、愛好與特長;(2)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3) 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4)個人的情商; (5)個人的工作經驗; (6)個人的優缺點;(7) 個人的學歷與能力;(8)個人的生理情況。

2.關於外部環境方面:(1)學校的需要;(2)家庭的期望;(3)社會的需求;(4)科技的發展;(5)經濟的興衰;(6)政策、法律的影響。

3.關於個人目標選擇方面:(1) 設定該目標的原因;(2) 欲達到該目標的途徑;(3) 欲達到該目標所需的能力、訓練及教育;(4) 達到該目標可能得到的助力;(5) 達到該目標可能遇到的阻力。

4.落實生涯目標措施方面:(1) 教育、訓練的安排;(2) 獲得發展的安排;(3) 排除各種阻力的計劃與措施;(4) 爭取各種助力的計劃與措施。

(二)職業生涯規劃三要素的關係

生涯規劃 = 知己 + 知彼 + 抉擇

(三)職業生涯規劃有哪些步驟和方法?

1.確定志向;2.自我評估和環境分析;3.選擇職業生涯路線,設定職業生涯目標;4.制定行動計劃、考覈措施,進行反饋和調整 。

具體實施:將規劃轉化成具體行動,採取有效措施,並達成規劃的目標。(1)操作化 (2)效率化 (3)控制化

四、職業生涯規劃應防止哪些誤區?

認爲是以後的事,認爲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認爲是升遷之道,認爲是勞而無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