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彙報範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6W

**鄉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彙報

**鄉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彙報範例

爲加速全鄉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全鄉經濟發展,2002年,*鄉26名機關幹部建起了雙孢菇種植基地一處,整個基地佔地80畝,一期工程建棚15個。預計到本季每個雙孢菇大棚純收益可達1.5萬元,半年收回了成本,並略有盈餘,雙孢菇種植在趙廟鄉喜獲成功,併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鄉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調研,找準調整路子

*鄉地處湖西,轄6個行政村,1.4萬餘人,耕地僅8000畝。農業一直以稻麥兩季輪作爲主。受小農意識的影響,這裏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一直很緩慢。鄉黨委、政府在農業結構調整上雖然三令五申,多次召開會議宣傳發動,但效果不明顯。羣衆普遍存在不想調、不敢調、不會調的問題,更把握不準調什麼。爲此,鄉黨委、政府經過深入調研、多方考察論證,認爲我鄉發展雙孢菇種植切實可行。一是因爲全鄉有豐富的稻麥草資源,二是雙孢菇屬綠色產品,市場需求大,效益高。去年年初,鄉黨委、政府就決定要在全鄉大力發展雙孢菇種植。

二、加強領導,廣泛宣傳發動

爲把基地建設落到實處,鄉里主要把好了以下幾個關鍵環節:一是廣泛發動。對於種植雙孢菇,*鄉羣衆還是新鮮事物,沒有經驗,再加以一次投資需要1萬餘元,還要擔風險,鄉黨委雖然在侶樓村規劃了基地,並出臺了優惠政策,但羣衆們都只是觀望,沒人蔘與。針對羣衆不敢幹的實際,鄉黨委書記親自作動員,要求機關黨員幹部從講政治、講發展的高度認識結構調整的重要性,要積極參與基地建設。鄉黨委書記胡憲民帶頭決定建兩個大棚,鄉長、副書記每人建一個大棚,在鄉黨政領導的帶動下,全鄉26名機關幹部參與了基地建設,共落實大棚15個;二是加強領導。鄉里成立了以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務書記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了財務管理、材料採購、後勤保障、技術服務等四個小組,由參與基地建設的精幹人員組成,全面負責該項工作的落實;三是搞好服務。實行“六統一”,即統一購料,統一徵地,統一協調貸款,統一建棚,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鄉里還組織參與建大棚的機關黨員幹部和各村支部書記兩赴江蘇省豐縣考察學習雙孢菇種植經驗,聘請了豐縣專家長駐基地作技術指導、傳授技術。爲解決銷售問題,鄉里與豐縣食用菌中心簽訂了銷售合同;四是落實政策。鄉里出臺規定,凡是參與大棚建設的機關幹部可不按鄉機關崗位責任制考覈,對於在這項工作中幹出成績的機關幹部,優先提拔重用。

三、精心管理,取得良好收益

從去年8月3日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到8月30日止,15個大棚僅用了28天就全部竣工。9月初,15個大棚全部鋪上了漚制好的稻草,10月下旬,全部大棚都長出了雙孢菇,截止去年底,每個棚都收穫了4茬雙孢菇。在從動工建設到收穫的4個月的時間裏,26名機關幹部幾乎每天都吃住在基地上,監督工程質量,漚制稻草,採摘雙孢菇,給雙孢菇補土、澆水,任務很是繁重。負責這項總體工作的鄉農技站長李兆明同志在這4個月的時間裏瘦了十多斤肉。鄉機關近兩年剛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在大棚撒上菌種後,爲使室溫保持60度以上4天,硬是在空曠的基地上將火整整燒了兩天兩夜。雙孢菇大棚的建設,不僅激發了參與羣衆調整的積極性,更進一步轉變了幹部作風,鍛鍊了機關幹部。現在很多羣衆看到了種植雙孢菇的效益,紛紛到基地參觀學習,今年全鄉已有200餘戶羣衆打算建雙孢菇大棚。

四、拉長鏈條,建成產業鄉

鄉將把發展雙孢菇種植作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來抓,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引導羣衆大力發展雙孢菇種植。總的目標任務是“一年啓動,兩年形成規模,三年建產業鄉”,年內計劃發展雙孢菇大棚300個,種植面積達15萬平方米,總產可達1500噸;建設雙孢菇加工廠和菌種廠,此兩項目已在廈門招商活動中落實,與福建食用菌研究中心簽訂了正式建廠協議,預計今年8月份可投入生產運營,通過努力到2005年完全可以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