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調查報告4篇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9.64K
本文目錄2020年經濟發展調查報告關於二郎鎮***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大力發展民營農業經濟 努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關於加快石柱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關於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主題:威海市經濟發展狀況局部概況

經濟發展調查報告4篇大綱

受訪對象:威海市神龜餡餅(古寨店)經理

調查日期:XX.2.18——XX.2.21

前言:選題初衷

據筆者所知,經濟發展本身是一個立體概念,大致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經濟量的增長,它指的是產品和勞務數量的增多;第二層次,是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具體表現爲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人力資源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三層次,則是經濟質量的改善提高,與社會民生緊密相連,直接表現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筆者認爲,大學生應當摒棄好高騖遠的假大空作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切實把握實踐機會,對有限的資源作好充分的利用,故對經濟發展的第一層次未作專門、明確的涉及。而目前大學生處在就業的前夜,同時享受着也社會中的種種資源,故對經濟發展的第三層次理應有着較深的體會,對經濟發展的第二層次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基於以上考慮,XX年寒假期間,筆者會同組內成員,秉承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的理念,對基礎教育學院團委下發的選題要求進行了慎重分析,最終於寒假接近尾聲之際,採取局部抽樣的方式,着重在神龜集團的對話背景下,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對威海市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走訪調查,重點着眼於就業、民生層面,以概況—結題式調查報告的形式展現社會實踐活動成果,旨在通過對已採集的有限信息的整合達到以小見大、觀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並試圖就此對政府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

專題一:透過餐飲業發展現狀,看威海市就業形勢

(一)概況

本着團委文件中的“就近就便、因地制宜”的精神,筆者帶領組內成員首先來到了住宅附近的神龜餡餅連鎖店。(神龜餡餅是發家於威海本地的一家餐飲企業,筆者年幼時其整個店面只是十幾平米的小間房,目前已發展成爲一家以中式快餐爲主體,海鮮酒樓爲配套,集研發、加工、生產、銷售爲一體的大型餐飲連鎖機構。)在筆者表明來意後,通過與筆者的交涉,在值的沈經理接受了筆者的採訪。

對目前神龜餡餅自身的發展狀況,沈經理表示,目前威海餐飲業面臨的主要是人員問題。

其一,在當前教育體制不斷完善的條件之下,國民素質不斷提高,高學歷求職者在待分配人力資源中所佔比重逐漸提高。就餐飲行業而言,對服務員、收銀員等基層工作人員的需求量較大,而該職業對學歷要求並不高。現階段的情況是,神龜餡餅服務員職位有着較多空缺需要人員,而人才市場有着大批待就業人員需要工作,二者看似需求互補,但卻由於後者的高眼光難以協調。

其二,在對經理等高層工作人員的招聘方面,沈經理指出,學歷在招聘方的考量中所佔比重並不很大,取而代之的,招聘方更重視應聘人員在餐飲領域的思路。推而廣之,由此可見,學歷本位並非放之四海而皆能大行其道,技術與能力上的專精往往比一紙空泛的文憑更加可靠。

(二)結題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威海存在着數量可觀的人力空閒,從整體上看就業形勢良好,但並不容過分樂觀。

第二,威海目前存在着的人力空閒並不是由人力冗餘所造成的,部分行業所需人才依然稀缺。

第三,目前,威海市人才培養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完全與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相協調。

據此,筆者團隊建議政府,一方面從教育問題上尋找突破口,加大專才教育投入,努力、適度地培養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需要的專業對口型人才;另一方面,通過社會宣傳的力量,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對閒置人才進行正確引導,促進滿足條件的人才與相應就業單位的對接。

專題二:透過市民生活變化,看威海市民生動態

(一)概況

筆者團隊着重就住房與出行問題與沈經理交換了意見。

住房方面,威海屬於三線城市,市民住房壓力並不大,大學生畢業後如果選擇在本地發展往往能夠從父母手中繼承房產。然而對於外來務工人員或擬在威海發展的外地大學生來講,面對一路上揚的房價,在短期內買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也並非易事。但總體來講,相對於一線城市,住房壓力要小得多。加之近期政府對房價的宏觀調控,禁止了開發商以叫賣期房樓花的方式籠集資金牟取暴力的行爲,房價也有望被調控在某一穩定水平,甚至可能產生小幅回落。

出行方面,由於近幾年威海市家用車激增,車流量顯著增大,堵車問題出現的頻率日益升高。並且近幾年,出於某種考慮,政府重修了於十幾年前拆除的道路中心線護欄,導致個別交通樞紐的靈活程度下降,城市主幹道局部運載能力減弱,更加重了當前堵車問題的嚴重性。

(二)結題

結合專題一,以上情況可以簡單總結爲如下幾點:

第一,總體上看,威海市的教育、就業、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的整體態勢較好,但仍存在有一定數量的問題。

第二,住房方面,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合理的調控有效地抑制了房價的過度上揚,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市民的購房負擔。

第三,交通方面,新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不完全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交通擁堵問題。

據此,筆者團隊建議政府,繼續貫徹落實上級調控房地產市場的精神,促進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各項市場的繁榮穩定。此外,對城市交通狀況進行深入調查,採取如裁撤不必要的道路護欄等措施,增強道路週轉能力,輔以其它的必要的輔助措施,有效改善交通擁堵問題。

關於二郎鎮***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2020年經濟發展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關於二郎鎮***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二郎鎮**村地處合川市西北部,屬龍多山臺地區域,離二郎場鎮4公里,耕地面積1336畝,其中,田520畝,土812畝,全村現有農業人口1513人,勞動力774人,,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11.7萬元,其中,純農業收入93.3萬元,佔總收入的44%,農民人均純收入1730元,比全市農民人均收入低199元,低10.3%。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

二、影響**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從**村農業生產總體情況來看,仍然處於靠天吃飯的狀態,自然災害是影響其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如:龍多山臺地的遭遇春旱連伏旱災害導致該村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玉米、水稻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四成左右。就其原因主要是該村水利設施不健全,僅有的一座水庫(渣口子水庫),至今沒有排灌渠道,受益的只有6社部分農田,而其它5個社遇天旱連吃水都很困難,農田灌溉只有靠自然雨水。

2、農業結構不合理。一是種植業結構不合理,全村農作物播種面積2140畝,玉米、水稻、紅苕等糧食作物佔95%以上,蔬菜、水果等多經作物極少,且品種老化、分佈零星,質量低、效益差;二是養殖業發展緩慢,市場化程度不高。傳統的豬、鴨養殖由於品種改良跟不上,集約化程度低,沒有形成規模,再加上農民對“市場”知識瞭解不多,生產帶有盲目性,有時還倒虧。如:今年**村大部分農戶養殖的“花邊鴨”,由於品質差,目前市場價僅2.5元/斤,不夠飼料成本。

3、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農民增收困難。一是傳統的“糧豬”二元結構,生產效益低,嚴重地影響了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和低效益,嚴重挫傷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導致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據調查統計,全村774個勞動力長期外出的達174人,佔總勞動力的22.5%,舉家外出的有20餘戶,其結果是導致部份土地擱荒,耕作粗放,農業稅費收不起來等一列問題;二是基層組織對農民增收辦法不多,措施不力。究怎樣帶領農民羣衆致富,怎樣調整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不多;三是由於農產品供求關係的不斷變化,農業一般意義上的增產並不能使農民增收。如,今年該村鴨的養殖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但由於市場價格低迷,不僅沒增收,反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4、農民文化素質低,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不高。在我們調查中發現,大部農民連基本的農技知識都不懂,更談不上科學種田。如,該村今年大面積的玉米、水稻發生紋枯病、螟蟲等病蟲害,很少有農戶懂得防治。對於養殖方面的知識懂得更少,疫病防治,飼料配製一點不懂,依然是傳統飼養,靠運氣,以致常出現“買得多活得少,老本全蝕光”的現象。

三、**村未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思路

1、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是要加快水利設施建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渣口子水庫,儘快將排灌渠道修通,同時加強小型水利設施的修建,如,水池、小塘堰等,以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二是加強交通、信息網絡建設,主要是加強村級公路的養護和全村閉路電視網絡的建設。

2、重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根據該村地理位置和交通、土壤構成情況,建議:一是加大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主要是品質的調優,要充分利用龍多山臺地獨特的地域優勢,種植優質水稻、專用小麥和優質玉米,大力發展綠豆、高糧等小雜糧;二是適當發展優質果樹,在水源條件相對較好的二社、三社、六社發展以早熟爲主的伏淡水果;三是實現畜牧養殖的規模化、商品化。充分利用二郎“鴨鄉”這品牌,做大、做強鴨產業,實現規模養殖,在品種上要進一步優化,選擇適銷對路、品質好的品種,飼養水平要不斷提高,逐步實現產、供、銷一體化。

3、實行土地合理流轉,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從**村目前的狀況來看,土地合理流轉程度低,雖然有部分的土地無人耕種,但要擴大生產土地又集中不起來。實行土地合理流轉是實現農業集約化經營的關鍵所在,在加大業主引進的同時,村社一定要花大力氣進行土地合理流轉,實行以“業主制”爲主的規模種、養殖,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4、加大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全面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從這次調查的情況看,農民對農村實用技術需求迫切,百分之九十的羣衆強烈要求有關部門加強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特別是養殖業技術的培訓。因此,要進一步加大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將先進、實用的技術通過不同的方式傳遞到農民手中。同時,要不斷引導農民開展健康文明的娛樂活動,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可以通過開辦村夜校、村圖書館、培訓會的形式,引導農民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和實用的農業技術。

二OO二年七月十四日

大力發展民營農業經濟 努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關於加快石柱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2020年經濟發展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大力發展民營農業經濟 努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關於加快石柱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爲了摸清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加快民營農業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縣委辦、政研室《關於開展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專題調研活動的通知》(石委辦〔〕30號)要求,近期,我局組織對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等進行了一次調查研究,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取得的成效 近幾年,隨着我縣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我縣個體、私營等民營農業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得到了較快發展。據調查,我縣在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工作中,共引進扶持發展了重慶益民菌業有限公司、重慶芋富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石柱薯業製品廠、三益紅辣椒食品製造廠、黃水福吉利蓴菜加工廠、石柱縣紅源綠色食品加工廠、黃水萬盛綠色食品廠、石柱縣聯發農產品有限公司、石家蓴菜廠、東田藥業有限公司等10多家個體、私營種植業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以下簡稱民營農業企業),另外還有一定數量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的個體工商業戶,它們主要集中在香菇、蓴菜、甘薯、黃連等特色優勢產業上。這些民營農業企業多數爲企業帶動型,主要通過合同契約方式帶動農戶從事專業生產,即“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到目前爲止,我縣通過民營農業企業帶動的農戶約有2萬戶,這對發展我縣特色種植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起到了重要作用。 1、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有利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引導和扶持民營農業經濟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從事專業化生產,有利於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促進農業生產向區域化、專業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從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同時,通過民營農業企業帶動農戶生產,可以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並能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如重慶益民菌業有限公司成功引進我縣後,菌農每年每戶可增收5000元以上,增收效果顯著。 2、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有利於解決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當前農業生產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通過民營農業企業的帶動和發展,企業與農戶簽訂農產品生產購銷合同(即“訂單農業”),通過合同把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起來,從而解決了廣大弱小農戶不熟悉市場,產品賣難等問題。同時,通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利於農業經營體制創新。 3、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有利於創建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優勢,就是先進生產力。民營農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把品牌經營作爲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爭創名品,打造特色品牌,以名優特產品佔領市場,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農業效益。如我縣“林野”牌香菇、“三益”牌辣椒、“福吉利”牌、“綠晶蓴”牌、“連湖”牌蓴菜等品牌在市場競爭中得到創立和發展,擴大了我縣農產品信譽,提高了我縣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有利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慶益民菌業有限公司、東田藥業公司等民營農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以市場爲導向,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將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後各環節聯結起來,實行多種形式的一體化經營,從而加快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提高了農業整體效益,實現了發展民營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機結合。

二、我縣民營農業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存在不少問題。 1、民營農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競爭能力較弱,農業產業化經營纔剛剛起步。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種植業在農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到目前爲止,全縣涉及種植業的民營企業僅有10多家,並且這些組織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經濟實力較弱,組織形式單一,市場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多數民營農業企業只有幾十萬元的資金實力,年銷售農產品幾十噸,幾百噸,年銷售收入幾十萬元,幾百萬元。這些民營農業企業主要從事農產品初加工,加工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還處於初始階段,纔剛剛起步。 2、民營農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不穩固。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發展民營農業經濟,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是民營農業企業與農戶實現“雙贏”的基礎。目前,我縣民營農業企業與農戶的聯結方式主要是合同形式(其中不少是口頭合同,有的口頭合同也沒有),靠的是合同雙方誠實守信,一旦市場出現波動,雙方很容易不按合同辦事。如農產品走俏時農戶不把產品賣給龍頭企業,或農產品市場行情不好時,龍頭企業又很容易把風險轉嫁給農戶等。 3、民營農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作用有限。目前,我縣民營農業企業主要是爲農戶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而爲農戶提供產前、產中服務的較少。全縣通過民營農業企業帶動的農戶約有2萬戶,不到農戶總數的五分之一。除少數民營農業企業對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作用較大外,不少民營農業企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還比較有限。 4、民營農業企業的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各級爲發展民營經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目前落實的不夠理想。一些幹部對發展民營經濟重視不夠,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時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阻力和困難。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形成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共識,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加快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 加快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總體目標 針對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實際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建議加快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爲:緊緊圍繞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爲中心,以培育有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的民營農業龍頭企業爲重點,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爲基礎,以科技創新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爲動力,大力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 爲此,建議近期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爲:大力培育有競爭優勢和帶動力強的民營農業企業,力爭在5年左右發展2~3家在重慶市乃至全國有一定實力的民營農業企業,使我縣農業龍頭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和加工增值能力有一個大的提高;農業生產和區域佈局更趨合理,按照比較優勢形成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初具規模;利益聯結機制趨於完善,農民得到的實惠明顯增加;農業產業化經營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強我縣農產品競爭力中的作用得到體現。 (二)加快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措施 爲加快我縣民營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總體目標,特提出以下建議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民營農業經濟的發展。目前,我縣民營經濟整體水平不高,特別是民營農業經濟發展更是落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民營農業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搞好政策宣傳,積極提供各種有效服務,努力推動我縣民營經濟,特別是民營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全縣農業的整體效益和水平。 2、培育優勢產業,努力爲民營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條件。一個好的產業可以引來一批好的龍頭企業,一個好的龍頭企業可以帶動一方農民致富。因此,我縣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以市場爲導向,加快農業結構(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香菇、蓴菜、辣椒、魔芋、黃連等特色農業,建好各種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名牌優勢產業,積極爲民營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3、引進、扶持和壯大民營農業龍頭企業,努力增強龍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作用。龍頭企業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聯動相關產業,延長產業鏈等功能,其經濟實力、市場競爭力和產業牽動力的大小強弱,直接決定着民營農業經濟的發展規模和水平。國內不少成功實例證明,實力超強的龍頭企業對促進一方經濟發展,帶動一方農民致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縣成功引進香菇、蓴菜產業,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引導扶持和壯大龍頭企業是發展民營經濟的核心。 4、制定優惠政策,努力促進民營農業經濟發展。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和引導。建議各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特別要制定和完善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財政、稅收、金融等優惠扶持政策,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分配機制,鼓勵農村土地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等,促進我縣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努力爲把我縣早日建成三峽庫區綠色生態經濟強縣作出貢獻。

四月十二日

關於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2020年經濟發展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爲促進我市民營經濟發展,3月,財經委和財經與預算專業代表小組部分成員先後到市工商聯、市統計局、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經信委等部門進行了調查,對有關部門貫徹落實《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動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意見》(鄂政發[20xx]82號)情況進行了檢查。同時,要求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人民銀行等部門對該意見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自查,併到九江市進行了學習考察。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民營經濟在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依然呈現出民間投資不斷升溫、規模總量不斷擴大、經營領域不斷拓寬、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社會貢獻不斷提升的良好態勢。截止到20xx年末,全市登記註冊民營企業發展到14526家,從業人員64.1萬人。工業民營企業5295家,佔全市民營企業總數的36.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473家,佔全市規上工業民營企業總數的94.2%。今年一季度,全市市場主體增長較快,達到106268戶,註冊資本75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84 %、15.54 %。大量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市場主體的增加,使我市民營經濟展現出較強的生機與活力。

1、民間投資逐步升溫,民營經濟增加值不斷提高。20xx年,我市第一產業投資30億元,增長105.6%;第二產業投資429億元,增長27.6%,其中工業投資425億元,增長26.5%;第三產業投資291億元,增長18.0%,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55億元,增長29.4%。隨着我市經濟的不斷髮展,民營經濟增加值和民營經濟的比重不斷提高,民間投資的主導地位正在形成。近年來,我市先後有新鑫鋼鐵、山力興冶薄板、鑫冶礦業、勁牌二期、三期等一大批民營項目落地投產,爲我市經濟轉型跨越積蓄了後勁,注入了活力。

2、規模總量不斷擴大,市場主體增長較多。從民營經濟數量來看,截止20xx年底,我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01790戶,民營經濟主體共有95552戶,佔市場主體總數的93.87%。20xx年新增民營經濟主體26143戶,同比增長102.97%,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新增私營企業3491戶,同比增長89.32%;新增個體工商戶22348戶,同比增長106.95%;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4戶,同比增長28.27%。在各類市場主體中,個體工商戶是一種投資規模較小、經營管理靈活、運行成本低廉的經濟模式,一直以來倍受廣大投資者的青睞,在我市民營經濟數量中居於主導地位。

3、經營領域不斷拓寬,行業覆蓋範圍較廣。我市民營經濟不僅數量上迅速增加,而且行業覆蓋範圍越來越廣,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從產業分佈來看,20xx年第一產業4290戶,第二產業11007戶,第三產業80255戶,三大產業佔比分別爲4.49%、11.52%、83.99%。民營經濟已涉及到工業、農業、建築業、房地產業、運輸業、批發零售業、賓館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國民經濟的主要行業,在第二、第三產業中所佔比重逐年提高。

4、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研發成果轉化較快。近年來,我市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爲重點,積極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企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成效明顯。20xx年,全市民營企業專利申請量爲1438件,專利授權量383件。全市重新認定的59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有41家,佔69.49%。全市3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有26家,佔66.67%。全市民營企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7件,佔全市總數的58.3%;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個,佔全市總數的40%。民營企業三豐智能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邦柯、振華、馳順等7家民營企業分別進入證監會上市後備企業和省市重點培育計劃。

5、就業稅收不斷提升,社會貢獻較大。隨着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對我市就業、稅收的貢獻不斷提升。據統計,20xx年,全市民營經濟單位從業人員佔全市從業人員總數的75%以上,其中當年新增就業人員53011人,佔全市新增就業人員總數80.75%,有力地緩解了就業壓力,維護了社會穩定。20xx年,全市民營經濟單位納稅總額55.9億元,佔全市納稅總額的56.77%,同比增長29.88%;而當年全市完成地方稅收收入46.27億元,同比只增長了18.66%。據市國稅局統計,20xx年全市納稅額前10名企業中,民營企業有1戶,前20名有3戶,前30名有6戶,前50名有15戶。納稅2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有225戶,全年共納稅23.16億元,佔納稅200萬元以上企業稅收總量45.13億元的51.31%。據市地稅局統計,20xx年全市納稅總戶數爲42691戶、納稅金額42.3億元,其中民營企業有40921戶、納稅金額37.09億元,與XX年同比戶數增長6542戶,納稅金額增長6.8億元。

二、主要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市經濟發展較快,但與兄弟市州和九江相比,發展不夠、發展不快、發展質量不高仍然是我市最爲突出問題。據統計,20xx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1040.95億元,在全省排第8位,在武漢城市圈排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7.64億元,在全省排第5位,在武漢城市圈排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750.85億元,在全省排第9位,在武漢城市圈排第5位;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5.64億元,在全省排第6位,在武漢城市圈排第3位。而20xx年九江市地區生產總值爲1420.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爲621.2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爲1326.33億元,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1.87億元,分別是黃石的1.36倍、1.16倍、1.77倍、2.16倍。黃石經濟發展在省內不僅明顯落後於“一主兩副”,在武漢城市圈中的位置也不容樂觀,與九江市的差距也比較明顯。而導致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又在於我市民營經濟發展不夠、發展不快。根據本次調查瞭解的情況,當前,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主體不多,總體規模仍然較小。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我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01790戶,處於全省中游水平。20xx年,九江實有市場主體191409戶,比我市多89619戶。全市企業20626戶,在全省排第8位,佔全省企業總戶數的4.05%;註冊資本爲660.6億元,居全省第6位,佔全省企業註冊資本總量的3.11%,低於宜昌、襄陽、荊州、黃岡等地。XX年我市民營經濟全年實現增加值463.29億元,僅相當於宜昌的36.81%、襄陽的43.46%;佔全市gdp比重爲50.0%,與咸寧的72.2%、隨州的67.3%、孝感的62.1%、黃岡的61.5%和鄂州的58.6%相比,明顯偏低。同時,我市民營企業規模較小,註冊資本1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1997戶,只佔私營企業總數的13.88%。

2、要素供應不足,企業成長仍然較慢。儘管近年來我市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於一些企業缺資金、缺土地、缺人才、缺市場,從小微企業成長爲中小企業再成長爲大企業的速度比較慢,一些個體工商戶即使做到一定規模也不願擴規升級,甚至有的私營企業迴歸爲個體工商戶。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只有473家,比九江少近200家。規上工業民營企業僅佔工業民營企業總數的8.12%,絕大部分工業民營企業都處於規模以下。去年,我市沒有一家企業入選中國企業500強和民營企業500強,入選全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的也只有鑫鵬銅材和勁牌公司2家。20xx年,新設立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6701戶,其中個體工商戶22348戶,佔新發展市場主體總數的83.7%。

3、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含量仍然較低。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但總體上還處於創業發展初期,主要集中在工業和建築業,而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佈較少。民營企業多數處於產業價值鏈低端,從業者大多爲農民和手工業者,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去年,我市只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省工程實驗室1家,並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型企業,90%以上的中小企業沒有自主研發力量。

4、內外因素影響,經濟效益仍然較差。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各種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企業用工成本不斷增加,加之企業在人才、產品、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企業經濟效益整體不佳,民營中小微企業尤爲困難。在全市14000多家經濟實體中,實際運營和納稅的企業只有75%左右。20xx年,我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8.5個百分點,購進價格下降7.3個百分點。20xx年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只有46.8億元,同比下降18.9%;實現利稅90.4億元,同比下降1.8%;虧損企業80家,同比增長1.3%;虧損企業虧損額8.1億元,同比增長30.2%。

對上述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濃厚的創業氛圍,全民創業意識不強。儘管去年我市被評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但少數職能部門主動性不強,羣衆對相關政策瞭解度、知曉度、認可度較差;民營企業家隊伍現狀堪憂,我市民營企業家主要來源於改制企業、自身資本積累企業和外來投資辦廠企業,整體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老化,部分民營企業家小富即安,做強做大的願望不強;部分創業人員思想守舊,行爲保守,技能不高,全民創業的氛圍不夠濃。二是缺乏科學的企業運行,企業核心競爭力不突出。我市多數民營企業爲家族式企業,單打獨鬥型的較多,聯合集羣的較少,並且生產經營粗放,裝備水平低,缺乏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生命力不強。三是缺乏低成本的融資,資金滿足率不高。由於民營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門檻高、融資的綜合成本高、貸款的風險高等問題,加大了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四是缺乏優良的公共服務,企業發展環境不優。主要是政府承諾的部分優惠政策難以落實,生產要素供應不足,服務體系不健全,企業的隱形負擔較重等。

三、幾點建議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發展、活躍城鄉市場、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勞動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爲促進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我們建議:

1、加快出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要集中精力全面梳理國務院及各部委、省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出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結合我市民營企業的實際和需要,儘快出臺切實可行的落實政策,真正把上級各項優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到位。要依法分級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並向民營小微企業傾斜,支持民營小微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提升產品檔次和品質,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推動我市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

2、加快培育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要加強對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的領導,按照“抓大壯小扶微”的工作思路,明確各部門職責,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放手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民間投資、全民創業,培植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型企業,形成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有機互補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兩大支柱、八大重點”產業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努力引進一批強鏈、補鏈、建鏈產業,實現產業規模的擴張。同時,鼓勵本地民營企業圍繞我市產業鏈與大企業進行配套協作。

3、加快建立完善的融資服務體系。要搭建民營企業和銀行信貸需求交流平臺,實現銀行和企業資金供需對接。要加強與風險投資機構的聯繫,引進風險投資基金,促進高成長性、高技術含量的中小科技型民營企業快速發展。要認真落實各項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要協調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探索適應民營企業的貸款新產品。要積極發展表外業務、中間業務和理財服務,積極運用表外融資形式滿足民營企業資金需求。要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信用培植,規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完善民營企業擔保機制,壯大擔保公司及擔保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對民營企業的擔保面。

4、加快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要以“春雷行動”爲契機,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並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費維權機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要建立健全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借鑑九江做法,組建“黃石市中小企業服務超市”,推行項目審批代辦制度,在全市選調優秀年輕幹部作爲項目審批代辦員,全程服務項目審批。要搭建“智力平臺”,聘請知名院校教授爲民營企業家進行培訓輔導,爲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要認真研究民營企業生產要素供給問題,在我市各類工業園區中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微企業創業園,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