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農民工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6W

xxxx縣現有農村勞動力10.8萬人,外出務工年均6.5萬人左右。近兩年,受經濟下行和政策調控的影響,沿海及發達城市一些資本少、技術裝備程度低的企業陸續停產或倒閉,在外務工人員就業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和衝擊。如何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成爲影響我縣當前發展與穩定的重要問題。近期,筆者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就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提出幾點建議。

返鄉農民工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一、我縣農民工就業情況分析

(一)返鄉農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於發達城市企業受經濟下行和政策調控影響,部分企業停產倒閉,出口生產企業訂單減少,企業遭遇困難,不得不裁員,而城市生活費用較高,被解僱的農民工大部分選擇返鄉;二是受待遇低下的打擊,不少民工在城裏居無定所,職業穩定性差,生活壓力加大,萌發回鄉念頭;三是受惠農支農政策影響,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面對就業壓力,許多農民工選擇返鄉從事農業;四是一些農民工經過數年打拼,積累了一定規模的資金,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重返家鄉進行二次創業。

(二)返鄉農民工就業壓力增大。一是受土地資源限制,我縣農業經濟的現狀不能容納,也不需要這麼多的勞動力同時就業;二是隨着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縣許多農民從高山搬遷到城鎮、社區集中居住,原耕地無法耕種,爲這一部分羣衆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成爲當前工作的重點之一;三是我縣一些重點建設項目陸續完工,原本就近務工的農民必須尋求新的就業崗位。

(三)農民工就地創業人員增多。調查表明,部分返鄉農民工不願再外出,希望在本縣經濟發展中尋找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不想再務農,由於在外務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和資金,想在家鄉自主創業,搞一些特色種植、養殖業以及創辦企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各鎮涌現出了一批在本地搞種、養殖的農民工,以傳統養殖業養豬、雞、羊爲主,也有部分從事梅花鹿、孔雀、野豬等特色養殖,這部分人具有創新性思維和開拓精神,積極關注市場和信息,具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期望政府能夠在資金、技術和信息上多給予扶持。

二、目前我縣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採取的主要措施

面對複雜就業形勢,我縣採取多項舉措,幫助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和外出轉移就業,已初見成效。

(一)強化就業服務,讓農民工就業有門路,求職有信息。針對農民工節前返鄉時間提前的情況,一方面,加強勞務合作和交流,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強化信息蒐集和發佈工作,舉辦大型專場勞務招聘洽談會、啓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組織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截至全縣共舉辦8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6500個,1580名求職人員與企業和用工單位達成用工協議。另一方面,大力開發本地就業崗位,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開發縣內公益性崗位,吸納安置返鄉人員就業。藉助“十大工程”、獅子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建設高潮的機遇,搞好本縣企業和用工單位與農民工供需對接,農村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與農民工供需對接,以項目帶動返鄉農民工就業。目前,就地轉移就業近1.3萬人。

(二)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用工需求帶來衝擊的影響,加大財政投入,擴大培訓規模,按照“新增勞動力一個不少”、“返鄉人員一個不閒”的要求,組織返鄉農民工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解決目前崗位需求和勞動力技能不相匹配的問題,優化勞務產業結構,提高農民工市場就業創業能力,推進轉移就業和提升創業能力。今年以來,全縣已開展計算機應用、電子電工、電氣焊、電動縫紉、風味小吃等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2236人。

(三)搭建創業就業服務平臺,提供項目推薦、創業指導、跟蹤服務等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在資金、場地、證照辦理、經費等方面給予優惠。縣上設立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健全縣、鄉、村三級創業就業和勞務經濟組織領導服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從項目論證、項目孵化、項目落實、開業指導等各個方面搞好服務,指導、幫助返鄉農民工選好、選準創業項目,實現自主創業,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今年全縣已累計發放小額創業貸款2615萬元,扶持創業423戶。

三、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勞動力就業盲目性大。往年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節後返城、返廠的時間都比較規律,但近兩年不少返鄉農民工對節後出行方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還處於觀望狀態。城市企業對農民工的用工數量有所擴大,但農民工的工資需求與就業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導致一些務工者因未找到工作又再次返鄉。

(二)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主要是現有農村勞動力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專業技能等與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部分有技術的人員受經濟波動影響相對小,即使失業也能很快重新找到工作,而技術單一或無一技之長的人只能回家觀望。從我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調查情況看,大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屬國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數人掌握部分專業技能。由於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專業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競爭中與城市勞動力相比明顯處於劣勢,農村勞動力缺乏就業競爭力。

(三)返鄉農民工對政府給予就業方面的支持表現出較高的期待。通過走訪調查,在就業問題上,一是農民工期望政府在就業門路上予以幫助,特別是提供就業崗位。在宏觀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農民工更希望得到來自政府及有關部門權威準確的就業信息和更直接的就業幫助。二是在自主創業上提供支持,特別是資金扶持。調查顯示,考慮返鄉留在本地自主創業的農民工,期望“提供信貸資金優惠和支持”和“提供創業服務指導”是農民工自主創業時最希望政府能給予的幫助。

四、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充分利用好上級扶持政策,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投資少、吸納勞動力多、技術操作規程簡便、資金週轉較快等特點,對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羣衆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意見》〔安政發(XX)9號〕,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力度。從XX 年起,市、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5000 萬元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其中:市本級1000 萬元、每縣不少於400萬元,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並以不少於當年新增地方財力的10%逐年補充,到XX 年年度預算達到1 億元以上,並從財政貼息、項目扶持、融資擔保、稅費優惠、用地保障、培訓補助、社保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利用這些優惠政策,把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爲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來抓,發展好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就業。

(二)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能力。切實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能意識,有效緩解產業升級與經濟波動所帶來的就業困局,纔是應對農民工就業問題的根本所在。針對企業用工需求創新培訓模式,調整培訓方向,豐富培訓內容,根據農民工自身特點,制定相應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集中開展農民工轉移、轉崗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就業技能,適應新形勢工作需要。一是對技術水平不高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回爐培訓,提升新一輪輸出人員擇業競爭力;二是組織沒有技術的返鄉農民工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鼓勵他們自主擇業,以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三是對有志於迴歸創業和有一定創業基礎的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提升自主創業能力;四是對有意繼續從事農業的返鄉農民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對年齡偏大、知識水平偏低,不願再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展特色種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技能,實現科技種養增收。

(三)深挖市場,拓寬農村轉移就業渠道。一要靠血緣、人緣、地緣關係,增加輸出數量、擴大輸出規模。二靠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勞務輸出能人的作用,積極鼓勵他們爲家鄉的勞務輸出獻計獻策,幫助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家門。三靠政府推動,構建農民工輸出轉移平臺。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勞務輸出組織作用,積極開展人力資源市場跨區域協作,爲勞務輸出尋求新的途徑,引導返鄉農民工實現跨區域轉崗轉業。四是要加大本縣建設項目的爭取力度,利用農村交通水利、生態移民、新農村、產業示範園等項目建設就近就地轉移一批。五是支持發展勞務中介組織。鼓勵發展各類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逐步形成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服務規範化的勞務中介服務體系,切實爲農民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法律諮詢等各項服務。六是加強就業信息服務,開闢綠色通道,爲農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同時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配合,及時溝通農民工就業和返鄉信息,爲農民工提供更爲周到的就業服務。七是加快建立健全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依託政府、部門、中介組織、勞務經紀人,在用工量大的地區、城市建立勞務信息服務站,廣泛收集、篩選和發佈勞務信息。積極利用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短信等媒體向農民工傳播勞務信息,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範化和組織化程度。

(四)大力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就業。農民工自主創業,這將是今後農民工轉移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對有關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增強投資的吸引力;二是要在項目、資金上給予一定支持,幫助他們把企業辦成、辦好;三是要貼近服務,及時爲創業農民工提供生產技術、致富門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諮詢和指導,積極幫助解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四是要典型引路,發掘和報道一批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好典型,激勵返鄉農民工勇於創業。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轉換思路,利用他們在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鼓勵、引導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立足本地資源,創辦個體私營企業和發展各類經濟實體,實現自主創業。同時,引導他們創辦養殖業、農業產業化以及農村服務業等項目,實現自主創業、轉移就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落實力度,各級政府應採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幫助他們解決融資、招工和行政審批等問題,統籌規劃安排,優化自主創業的環境。

(五)營造全社會關心返鄉農民工、支持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從思想上、組織上、經濟建設上、文化建設上以及社會綜合治理等各方面做出努力,統籌部署,加強指導,多角度掌握農民工返鄉動態。黨政領導、司法服務、勞動保障、農林水教育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農民工在返鄉潮中實現良性迴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