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三大法寶之一羣衆路線學習心得

來源:瑞文範文網 5.35K

羣衆路線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不竭源泉。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黨的三大法寶之一羣衆路線學習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黨的三大法寶之一羣衆路線學習心得
黨的三大法寶之一羣衆路線學習心得一

羣衆路線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不竭源泉。羣衆路線秉承的是黨的宗旨,遵循的是黨的原則,採用的是黨的方法,執行的是黨的意志。作爲一名國小教師,堅持羣衆路線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校訓,因爲真理來自實踐,廣大的人民羣衆的實踐是最廣泛的實踐,是社會最大的實事,來自人民羣衆實踐的真理是顛簸不破的真理;堅持羣衆路線就是堅持信黨愛校的原則,因爲我們黨是代表廣大人羣衆利益的黨,黨的羣衆路線是我們党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不堅持羣衆路線就是背離黨的基本經驗,偏離黨的基本路線。

一、善於思,領會堅持羣衆路線的理念與內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正確、理念先進,則行動果決、富有成效。羣衆路線說來簡單,行動起來(特別在艱苦條件下持久的踐行)卻十分不易,關鍵在於要真真切切、徹徹底底地把握羣衆路線的思想理念和科學內涵,並將其內化成理想信念,成爲支撐自己實踐的動力源泉。爲此,首先要從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角度,站在人民羣衆的立場來理解堅持羣衆路線;其次,要具備時代觀念,堅持與時俱進地豐富羣衆路線的內涵;再次,要有空間感,堅持因地制宜地應用羣衆路線,做到靈活應用羣衆路線的基本原則具體地分析具體問題。作爲國小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堅持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來理解羣衆路線,而且通過時空觀念豐富羣衆路線的邏輯內涵,更要結合教學工作的規律來具化實現羣衆路線的具體形式。

二、勤於學,加強堅持羣衆路線的技能與本領

思而不學則罔,光是思考而不積極學習與借鑑,必將陷入迷惘。特別是要徹底的、有效的貫徹好、執行好黨羣衆路線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要求我們要勤於學習,勤於積累。首先,要提升學習的意識,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換代加速,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人民羣衆也發生了新的變化,要做到把握時代脈搏,掌握羣衆真實情況,須提升學習意識;其次,要充實學習的內容,我們黨從建黨至今,關於羣衆路線的科學論述很多,開展羣衆路線的具體方法很多,因此我們要廣泛地學習這些理念與方法,特別是作爲國小教師,要更好地做到堅持羣衆路線,還需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學習反映國小教學規律的實務知識;再次,要擴大學習的對象,要堅持向黨組織學,向專家學者學,更要向基層羣衆學習,作爲國小教師還要向教育戰線上的前輩學,要向要先進分子學;最後,要豐富學習的形式,要學會應用書籍、網絡、電視等多種學習渠道,採取培訓、座談、辯論、討教等多種學習形式。當學習意識提升了,學習內容充實了,學習對象擴大了,學習的形式豐富了,學習成爲一種習慣了,成爲一種樂趣了,那麼,關於堅持羣衆路線的技能和本領則會自然增強了。

三、躬於行,創新堅持羣衆路線的方式與方法

思想與理念外化於實踐,技巧與本領見諸於行動,堅持羣衆路線最終只能通過實踐來彰顯。如何做到孜孜不倦地踐行羣衆路線?首先,要有一份持之以恆的執著,無論是在順利環境或者遭遇困境,堅持羣衆路線的意念從未停止,順利時不忘乎所以,脫離羣衆;困難時不望而卻步,背離羣衆。其次,要有一種寵辱不驚的淡然,無論是爲一萬衆矚目的壯舉或是在做一不爲人知的小事,堅持羣衆路線的本質從未變化,萬衆矚目時不妄自尊大,藐視羣衆;不爲人知時不妄自菲薄,愧於面衆。最後,要有一種大膽創新的豪氣,因爲創新驅動發展。只要時機成熟,要勇於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不要害怕失敗。任何不經實踐的絕妙想法都不可能成爲服務人民的現實方案,只有通過實踐、大膽創新,方式與方法纔會得到檢驗、得以改進。作爲一名國小教師,要俯下身子,踏踏實實地做好教學工作,同時也要開動腦筋,創新教學方法,如此才能確保更好地服務羣衆。

四、廉於身,爭做堅持羣衆路線的先鋒與表率

廉潔清正是我黨和政府執政爲民的重要承諾,決定着民心所向。對於國小教師而言,廉潔清正並非於己無關,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廉潔清正於國小教師有着更高的要求。因爲,國小教師從崗位職責上來說奠基之師,個人對於學生具有示範作用,而作爲受教育者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因此保持清廉,才能保持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才能通過國小及學生的奠基和帶動作用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黨的三大法寶之一羣衆路線學習心得二

不管時代怎麼變革,經濟如何發展,但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丟,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線不能變,以下《技術人員黨羣衆路線學習心得體會》由本站學習心得體會頻道爲您獨家提供,歡迎大家參考。

現今,羣衆路線教育活動的開展在我們身邊乃至全國都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大家都在有針對性的就羣衆路線的主題“三個一切”開展大討論,先從思想上認識“三個一切”的重要意義,並在實際工作中踐行“三個一切”羣衆路線。作爲一名有志青年,我當然也不例外,積極的參與到羣衆路線教育活動中來, 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對於“三個一切”羣衆路線的認識,端正爲大家服務的態度,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服務於我所熱愛的環評事業。

一、羣衆路線教育活動,首先要深刻認識羣衆路線主題“三個一切”的重要意義。

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也是生命線。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程,就是一部依靠羣衆、發動羣衆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也是一部爲了羣衆、服務羣衆的鮮活歷史。所以,“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一切服務羣衆”這“三個一切”它集中體現了黨的羣衆路線、羣衆立場和羣衆觀點。羣衆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堅持爲了人民、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爲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羣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羣衆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羣衆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中國共產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爲實現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而奮鬥。這些表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體現了我們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黨生存發展的根本,體現了我們黨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正因爲我們黨始終堅持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並且創造性地貫徹於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貫徹於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動中,我們黨纔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羣衆的真誠擁護。

二、 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黨員幹部深刻剖析黨羣、幹羣關係,擺正位置,更好的爲人民服務。

目前,我們正面臨着國際形勢的複雜變化和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長期執政、市場經濟、跨越式發展等等,都給我們黨的執政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已經清楚地向我們證明了: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唯物史觀,就要堅持羣衆觀點,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線。共產黨員要自覺堅持羣衆觀點、羣衆路線,毫不動搖地相信和依靠羣衆,始終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始終心繫羣衆,密切聯繫羣衆,真心實意地爲人民羣衆謀利益。堅持羣衆觀點是黨的優良作風和政治優勢,也是黨的工作路線,更是共產黨員的行爲標準:要深入聯繫羣衆;要真心體貼羣衆;要真情感動羣衆;要正確引導羣衆。在羣衆路線的教育活動和工作實踐中,黨員幹部要深刻剖析黨羣、幹羣關係,擺正同人民羣衆的關係,知道“我是誰”;藉助各種形式的、鮮活有效的活動載體,讓黨員幹部走基層、接地氣、轉作風,始終與羣衆站在一起,明確“依靠誰”;加強制度建設、 作風建設,將深入基層、走進羣衆固化爲黨員幹部的常態行爲,一切爲了羣衆着想,弄懂“爲了誰”。通過紮實有效的實踐活動,讓黨員幹部增強宗旨意識,真正把 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全黨和廣大黨員中增強羣衆觀點,大力克服脫離羣衆的種種問題,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作爲執政者和決策者,黨員幹部務必要做 到“三個堅持”:一是緊扣發展要務,堅持與羣衆合轍。二是多幹平凡實事,堅持與羣衆合意。三是樹立平民意識,堅持與羣衆合羣。

三、羣衆路線教育活動,關鍵在於把“三個一切”落實到羣衆工作中去,踐行羣衆路線。

羣衆路線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除了要求思想上到位,更要求在行動中到位。在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以羣衆爲中心,以羣衆的利益爲出發點, 樹立羣衆觀點,站在羣衆的角度看問題,主動靠攏羣衆,努力做好羣衆工作,確實解決好羣衆關心的問題和實際困難,全心全意爲人民羣衆服務。關鍵做好以下幾點:一要做到尊重人民羣衆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可以說,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歷史前進和社會變革的最終決定力量,是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二要做到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爲官者,就應當帶領廣大人民羣衆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務必要做到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即順應人民的願望和要求,爲人民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最終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要在工作中注重解決羣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注重解決羣衆的實際困難,不斷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在細微之處見真情。“金盃銀盃不如羣衆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的誇獎”。三要做到深入基層,聽民生解民憂。要堅持一線工作法,把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要把基層一線 作爲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在與羣衆的相處中增進感情,增強服務羣衆的本領。

四、與時俱進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動環境評價技術評估事業健康發展。

儘管執政者與社會大衆之間說到底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但因爲兩者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難以形成類似市場交易那樣的平等關係,前者的服務可能“過度供給”,甚至將公權“私人化”,而後者監督前者很難。執政黨及其成員的自律意識是緩解這個困難的必要條件。和平建設時期執政黨的羣衆路線,說到底就是服務大衆。用毛澤東的話來講,就是“爲人民服務”。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作爲從決策的源頭預防環境影響的制度安排與技術手段,環境評價在過去優化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發展轉型和通過公衆參與培育公衆環境意識的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現實的制度體制機制侷限,環境評價制度的有效性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如何在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升環境評價制度的有效性,是我們從事環境評價技術評估人員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環境評價技術評估只是一種社會分工,環境評價技術評估與業主和環評單位都是平等的。在環境影響評價的業務鏈中,包括了業主(規劃單位)、環境評價單位、技術評估和行政審批各個主體,各自的分工把關只是爲了更有效地實施環境評價制度,確保制度設計宗旨的實現,在法律地位和民事權利上都是平等的,在環境保護和環境評價的技術標準與規範門前都是平等的。因此,作爲我們履行國家級項目環境評價技術評估的機構與人員,必須高度自律,自覺接受業主、環評單位和社會公衆的監督,確保環境評價技術評估的公開、公平、公正與透明,從而確保環境評價制度的有效性。

以上便是我參加羣衆路線教育活動的心得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黨的三大法寶之一羣衆路線學習心得三

“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黨的科學的領導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動體現。羣衆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密切聯繫羣衆,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羣衆密切聯繫、共同戰鬥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黨學習黨的羣衆路線心得體會文章4篇。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

3月6日我委機關召開了羣衆路線教育督導會議,決定從現在開始,在全委機關自上而下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爲重點,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教育,進一步突出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着力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發揮黨密切聯繫羣衆的優勢,爲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要貫穿“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

通過近來的學習,下面就談談自己學習的體會。黨的報告提出要在全黨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黨在此時重新強調羣衆路線,是對歷史的回顧、對現在的反思和對實現中國夢的鋪墊,體現了黨堅持選擇走羣衆路線的正確性、必要性和求實性。我的體會就是“明思路、清思想、立志願、成志向”。

羣衆路線是我們黨領導國家的重要保障,是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多次提出並具體闡述過中國夢,而實現中國夢就要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奮鬥,在此基礎上只有堅持羣衆路線,把全國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凝聚廣大人民的智慧,黨才能在現代複雜多變的社會條件下,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而奮鬥。我的體會就是,當前,我個人認爲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各類需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當然,不是所有需求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必須要有一個道德底線,所以必須要統一思想和認識,因此,到羣衆中去了解問題就是走羣衆路線,才能解決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各類需求,切實解決問題。

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夢的實現,取決於我們每個中國人和黨的領導。只有依靠羣衆路線,團結凝聚全國人民,沿着正確的前進方向,積極奮鬥、勇於開拓創新,才能一點點積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羣衆、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我的體會就是,黨的報告也明確指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能力。

作爲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是一部依靠羣衆、發動羣衆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是一部爲了羣衆、服務羣衆的鮮活歷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