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13K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通用15篇)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的複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

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着算一算)

(2)彙報結果:誰來彙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彙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爲什麼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麼?(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10倍

105角就等於10.5元

(6)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後,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2

× 5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範: 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100倍

(4) 回顧對於0.72×5,剛纔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着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麼變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3.5

× 2

2. 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

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專項練習 練習一 4

二、運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書p3 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四、作業: 練習一 1、2、3

五、板書: 小數乘整數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擴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六、課後反思: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複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着算一算)

(2)彙報結果:誰來彙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彙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爲什麼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麼?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於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後,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 2

× 5

3. 6 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範: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 回顧對於0.72×5,剛纔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着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麼變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3.5

× 2

2.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 專項練習 練習一 4

二、運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四、作業: 練習一 1、2、3 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擴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後反思: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後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小數乘小數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位時,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2、比較正確地計算小數乘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教具準備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1、出示例3圖:孩子們最近我們社區宣傳欄的玻璃壞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塊玻璃嗎?怎麼列式?(板書: 0.8 ×1.2)

2、嘗試計算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想想是怎樣算的?

師: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現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1.2×0.8呢?

如果能,應該怎樣做?(指名口答,板書學生的討論結果。)

示範:

1. 2 擴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擴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縮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剛纔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1.2擴大10倍變成12,積就擴大10倍;再把乘數0.8擴大10倍變成8,積就又擴大10倍,這時的積就擴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96再縮小100倍。

4、觀察一下,例3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因數的位數和等於積的小數位數。) 想一想:6.05×0.82的積中有幾位小數?6.052×0.82呢?

5、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師:請做下面一組練習 (1)練習(先口答下列各式積的小數位數,再計算)(2)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①你是怎樣算的?(先整數法則算出積,再給積點上小數點。)

②怎樣點小數點?(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幾位,點上小數點。)

③ 計算0.56×0.04時,你們發現了什麼?那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通過通過以上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3) 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頁上的計算法則,並讓學生打開課本齊讀教材上的法則。(勾畫做記號)

(4)專項練習 ①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應用

1、在下面各式的積中點上小數點。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斷積裏應該有幾位小數,再計算。

67×0.3 2.14×6.2

3、P.8頁5題。

先讓學生說求各種商品的價錢需要知道什麼?再讓學生口答每種商品的重量,然後分組獨立列式計算。

四、體驗 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五、作業 :P8 7、9題。P9 13題。 個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據1056×27=28512,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書設計:

教後反思:小數乘小數的乘法是本單元的難點,學生在計算時錯誤較多,要繼續多練,重點練習點小數點。

小數乘小數的驗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l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學重點 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教學難點 正確點積的小數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l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具準備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P.5頁10題。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師抽卡片,學生寫結果,集體訂正。

2、不計算,說出下面的積有幾位小數。

2.4× = 1.2× =

4、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乘法。(板書課題:較複雜的小數乘法)。

二、新授:

1、教學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時,鴕鳥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鴕鳥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⑴想一想這隻非洲夠能追上這隻鴕鳥嗎?爲什麼?(鴕鳥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鴕鳥的速度除了有一個非洲狗那麼多,還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鴕鳥。)

⑵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① 怎樣列式? ②爲什麼這樣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學生明確:現在倍數關係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

⑶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⑷算得對嗎?可以怎樣驗算?

⑸通過剛纔同學們的計算、驗算,鴕鳥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時,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樣?能追上鴕鳥嗎?說明剛纔我們的想法怎樣?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題。

2、看乘數,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

①(出示練習一 10題中積和被乘數的大小)先計算。

②引導學生觀察:這兩道例題的乘數分別與l比較,你發現什麼?

③乘數比1大或者比1小時積的大小與被乘數有什麼關係?爲什麼?(因爲1.20.4的乘數是0.4比1小,求的積還不足一個1.2,所以積比被乘數小;而2. 4×3的乘數是3比1大,求的積是2.4的3倍(或3個2.4那麼多),所以積比被乘數大。

④你能得出結論嗎?(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這種關係初步判斷小數乘法的正誤。)

三、運用

1、做一做: 3.2×2.5= 0.8 2.6×1.08=2.708 先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P.9頁13題

四、體驗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P8 頁8題,P9 頁11、14題

個人修改

3、思考並回答。

(1)做小數乘法時,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2)如果積的小數位數不夠,你知道該怎麼辦嗎?如:0.02×0.4。

⑤專項練習:練習一 12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題錯在什麼地方。

板書設計:

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後反思:在指導學生在積上應怎樣點小數點,這是關鍵,也是教學難點,要強調整個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幾位小數,在積中就點幾位小數。其中的道理也要讓學生明確,把小數看成整數,是先擴大幾倍,最後也要縮小相同的倍數,所以要在積中點幾位小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過程與方法: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爲整數乘整數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工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學會轉化。

教學難點:能夠運用算理進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

教學方法:遷移類推,引導發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同學們都喜歡哪些運動呢?

(生回答自己喜歡的運動……)

2.導入:是啊,多參加戶外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老師也經常參加戶外運動,放風箏就是我的最愛。下課咱們一起去放風箏好嗎?

3.提問:但放風箏之前要先去買風箏,所以咱們就先去買幾隻風箏吧!(展示教材第2頁例l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圖中小明他們想買3個3.5元的風箏需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指學生回答:3.5×3,教師板書:3.5×3。

4.探索:觀察這一道算式,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生觀察後回答:這道算式的因數有小數。

5.揭題:以前我們學習的乘法都是整數乘整數,今天的算式中卻出現了小數,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互動新授

1.初步探究豎式計算的方法。

(1)引導學生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學生獨立計算,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師走到學生中,瞭解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指名彙報,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學生可能想出下面幾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1:

連加。展示:3.5+3.5+3.5=10.5(元)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3.5×3就表示3個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師板書意義)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後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則35角×3=105角=10.5元。

(3)追問:剛纔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豎式計算,你會算嗎?請同學們想一想,並與同桌討論:如何列豎式計算3.5×37

引導:出示(邊說邊演示):

35角

× 3

105角

3.5元

× 3

10.5元

強調:我們可以把3.5元轉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轉化成10.5元。注意在列豎式時因數的末尾要對齊。

2.自主探究,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1)教師出示算式:0.72×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還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

(2)學生彙報演示。

可能有兩種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據學生的彙報,展示這兩種方法。

(3)比較:(見板書設計)

引導: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呢,爲什麼?

生:用乘法比較簡便。

(4)追問: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把乘數轉化成整數的?

生:先把0.72小數點向右移動2位轉化成72×5=360,得出結果後再把積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是3.6。

質疑:既然把所得積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那這個積就應該是一個兩位小數,爲什麼現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所以積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學們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那麼,誰能和大家說說小數乘整數應該怎樣計算,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呢?

指導學生歸納出:計算小數乘整數的乘法,要先把小數看作整數來乘,乘完以後,看因數擴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積縮小相同的倍數。當積的末尾有“O”時,應先點上小數點,再把“0”去掉。

師:(出示教材第2頁情境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並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他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來?

學生獨立計算,彙報交流。

師:同學們順利地買完了風箏,那就讓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吧!

三、鞏固拓展

1.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1題

想一想: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2.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2題

同桌之間相互談談是怎樣點小數點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3題

4.不用計算,你能直接說出下面算式的結果嗎?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作業:教材第4頁練習練習一第1、2、3題。

第二課時

課題: 第一單元:小數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3、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熟練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與算法。

2.會運用小數乘整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小數乘整數的練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體現數學知識的運用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重點:鞏固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小數乘整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設置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練習;練習體驗,小組交流討論。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學生自己回憶,個別提問,其他同學補充,師生共同總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再看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2.導入:同學們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算法,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練習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

二、基礎練習

1.口算練習。

⑴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⑵4.1×9= 1.2×3= 5×5.8= 0.28×3= 16.5×4= 0.796×7=

教師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說一說

4.8+4.8+4.8+4.8用加法的簡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積時可看成( )×( ),先得出積( ),再從右起點出( )位小數,得( )。

3.筆算練習。

0.32×47= 1.6×52= 64×0.25= 1.37×21=

教師指名板演,學生獨立練習,然後集體訂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見特賣會時是不是都有點心動?小剛也遇見了特賣會,那你幫他算算他至少要帶多少錢纔夠?

某商店牛奶搞特賣活動,每盒牛奶1.4元,買四贈一。小剛要買20盒牛奶,至少要帶多少錢?

分析:“買四贈一”的意思就是買5盒牛奶付4盒的錢數,求買20盒需要多少錢,就是求實際應付的錢數。

方法一:先求出20盒裏有多少個(4+1)盒,再求出買4盒多少錢,最後求出一共需多少錢。

20÷(4+1)=4(個)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錢的,再求出買20盒一共需多少錢。

20÷(4+1)×4=16(盒) 1.4×16=22.4(元)

2.運用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巧計算

根據24×25=600,在( )裏填上適當的數。

(1)240×25=( )

(2)2.4×25=( )

(3)( ) ×25=0.6

思路導引

(1)24 × 25 = 600 (1)24 × 25 = 600

↓×10 ↓不變 ↓×10 ↓÷10 ↓不變 ↓÷10

240 × 25 = (6000) 2.4 × 25 = ( 60 )

(3) 24 × 25 = 600

↓÷1000 ↓不變 ↓÷1000

( 0.024 ) × 25 = 0.6X

小結:兩個數相乘時,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那麼積也會隨着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

3.出示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4題。組織學生先獨立填一填,再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小組同學共同探索歸納出因數與積之間的規律。

4.出示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5題。指名學生朗讀題目。

組織學生分析題意,引導學生根據“路程=速度×時間”列出算式。

組織學生列出豎式,0 33×4= (千米)求出結果。

教師強調:在計算過程中,先觀察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再覈對計算的結果中小數部分的小數位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課的鞏固,同學們對小數乘整數是否有更深的瞭解?

作業:

1.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3題。

2.用豎式計算。4.6×6= 8.9×7= 15.6×13=

0.18×15= 0.025×14= 3.06×36=

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

“買四贈一”

兩個數相乘時,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那麼積也會隨着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

第三課時

課題:第一單元:小數乘法——小數乘小數

教學內容:教材P5~6例3、例4及練習二第1、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筆算,並且會運用該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小組討論中探究、發現、感悟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在理解小數乘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後提問:從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麼發現?

2.列豎式計算。26×7 1.36×12 30.8×25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那麼小數乘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自主探究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出示教材第5頁例3的主題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學校有一個長 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現在學校要給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師:給宣傳欄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該怎樣計算呢?

全班交流,然後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麼怎樣求宣傳欄的面積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師:這個式子中,兩個因數都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呢?

2.4

生1可以用豎式計算: ×0.8

1.9 2

生2:也可以把它們可作整數來計算(下左)。

師:那麼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樣的方法計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師: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嗎?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加以總結。

小結:所有小數右邊的數一律對齊,其他小數位從右往左依次對齊。

師:看一看算式的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呢?

生: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有2位小數。

2.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組織學生嘗試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2)學生獨立計算後,指名板演並彙報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然後集體訂正。

(3)教學例4。 0.56×0.04

師: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通過列豎式計算,我們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這個算式中,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那麼如何點小數點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0.5 6 ……兩位小數 0.5 6

×0.0 4 ……兩位小數→×0.0 4

2 2 4 ……四位小數 0.02 24

師:觀察黑板上各題,小組討論。(出示討論提綱。)

討論提綱:①小數乘小數,我們首先怎樣想?

(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去掉,轉化爲整數乘法。)

②怎樣得到正確的積?(因數擴大到它的幾倍,積就縮小到它的幾分之一。)

③積的小數位數和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以豎式中的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爲例,說明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

3.根據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討論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出計算小數乘小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進一步得出“1看、2算、3數、4點”。

三、鞏固練習

1.不計算,說一說下列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問:怎樣判斷積有幾位小數?

2.用豎式計算。(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師: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麼?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總結。

師:一個數(0除外)乘大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O除外)乘小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四、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應注意什麼?(學生髮言,說說自己的收穫,並回答問題,教師予以點評。)

作業:教材第8~10頁練習二第1、9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使學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用字母表示和常見的數量關係。回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使學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用字母表示數。

教師:我們知道,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簡明表達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爲研究和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我們通過下面的例子,邊回憶、邊總結以前學過的內容和方法。

教師:大家先想一想,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裏,數字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相乘,應該怎樣寫?例如,a乘以4.5可以怎樣寫?S乘以h可以怎樣寫?(a乘以4.5可以寫成a×4.5或a·4.5,不可以寫成a4.5。S乘以h可以寫成S·h或Sh。)

教師指出:除了不能寫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對的。

用a表示單價,x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寫出下面的數量關係式。

已知單價和數量,求總價的公式;

已知總價和數量,求總價的公式;

已知總價和單價,求數量的公式。

如果每隻圓珠筆的價錢是3.75元,要計算買8支圓珠筆要用多少錢,應該用上面的哪個公式?

教師讓學生獨立解答。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寫法是否正確,發現遺忘的要及時輔導,並糾正錯誤。寫完後,集體訂正。

教師讓學生用字母寫出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方體、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生寫完後指名回答。

教師:用a,b,c表示三個自然數,那麼同分數相加的計算法則應該怎樣寫?(a/c+b/c=a+b/c。)

一個商店原有80千克桔子,又運來了12筐桔子,每筐重a千克。

教師指名回答。

80+12a

a=15時,80+12a=80+12×15=260

答:商店一共有260千克桔子。

作教科書第144頁“做一做”的題目。

第1題,教師讓學生自己做。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對“a的3倍”與“a的3倍”的結果是怎樣選擇的。做完後集體訂正。

二、簡易方程

複習方程的概念。

教師出示複習題:

下列等式,那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並說明理由。

19+25=43 5x+4x+8=35 x-2=8

4×3-18÷3=6 3x+5=7 a+4

學生指出:3x+5=7, 5x+4x+8=35, x-2=8是方程。它們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師:我們知道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徵是:它含有未知數,同時又是一個等式。

教師:大家會不會解方程?一起解答方程x-2=8。學生解答後,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教師:x=10是方程x-2=8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我們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要分析清楚。

複習解簡易方程。

例3 解下列方程,並寫出檢驗過程。

3x+5=7 5x+4x+8=35

學生做題時,教師巡視,注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和及時糾正錯誤。集體訂正時,讓學生將“ 5x+4x+8=35”的解答過程寫在黑板(或投影片)上,說明解答過程中運用到什麼運算定律和運算關係。

教師: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是應用了加、減、乘、除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和一些運算定律。

做教科書第145頁上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指名回答並說明理由。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着重說明有3到小題,在解答中出現3x=150,方程的解都是x=50。

例4 一個書的1/2比這個數的25%多10,這個數是多少?

讓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指名用口算檢驗。

做教科書第145頁下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明哪一題列方程比較容易,哪一題列算式比較容易。

三、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分別按照複習的過程敘述和小結複習的內容。

四、作業

練習三十四的第1~4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5

一、本冊教學目標和總要求:

1、讓學生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徵的活動,認識自然數,認識倍數和因數,會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知道質數、合數。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徵。知道奇數和偶數。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能運用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認識組合圖形、並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能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大小,並能用不同方法計算面積。

3、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知道公倍數和公因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學生能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

4、讓學生知道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形式,並能根據所給定的條件,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條件,設計相關的方案。

二、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從四個方面編排:

一、數與代數:包括第一單元“倍數與因數”、第三單元“分數” 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

二、空間與圖形:包括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一)”、第五單元“圖形的面積(二)

三、統計與概率:包括第六單元“可能性的大小”。

四、綜合應用的內容整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和統計與概率三個領域內容分散編排。

三、學生知識現狀簡析:

五年級同學步入國小高年級學習,隨着知識難度、知識量的加大,加之學生比較好動,欠仔細認真,兩極分化較嚴重,尤其是計算基礎較差,熟練程度不夠。因此,備課時應注意優等生與差生的具體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體,讓學生學得紮實,既要掌握基礎知識,也要學會學習方法,更要養成各種優良的習慣。特別要注意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3、加強教研活動,以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注重與鄰近學校同年級數學教師的交流,做到取長補短。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6

教材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P106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髮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培養學生通過“化繁爲簡”從簡單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3、通過合作交流,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的應用,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運用數形結合、一一對應建構植樹問題模型,並靈活地解決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

“一一對應思想”的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10根小棒、尺子、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1、師:今天張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嗎?怎麼歡迎?(學生鼓掌)

師:手不但能表示情感,還藏着數學奧祕呢!伸開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數字幾?

生:5

師:5是什麼?

生:5個手指

師:就是手指數,那還能發現哪個數?

生:4個空隙

師:你能指給大家看看嗎?

師:像這樣每兩個手指之間的空隙,在數學上叫做間隔。(板書:間隔)

師:4根手指幾個間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間隔現象?(課件出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與間隔有關的一類有趣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發現規律

1、課件出示:同學們要在全長500米長的小路的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數?

(1)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問題是什麼?“一邊”“每隔5米”、“兩端都栽”什麼意思?(解釋“一邊”、“500米”是全長和“每隔5米”是間距)

(2)那麼我們需要種多少棵樹呢?

(3)請同學猜一猜、算一算

預設: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導驗證:現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誰的對呢?怎麼辦?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驗證呢?如果我們畫圖來驗證,你覺得好不好?(太麻煩)

三、建立數學模型

1、化繁爲簡

師:我們可以先從簡單數據開始研究。我們可以把這裏的總長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請你選一個來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規律驗證下吧。

出示活動要求:

(1)結合生活情境,獨立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用畫一畫、找一找、算一算的辦法研究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同桌合作。

(2)完成後,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導總結規律,完成板書:

小結:1棵樹對應1個間隔,最後一棵對應的間隔沒有了,棵數比間隔數多1。你再仔細觀察,還有什麼新發現?

板書:兩端都栽:全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

棵數-1=間隔樹

師:如果老師下面空格里的全長填上40米,那麼你能不畫圖列式得出答案嗎?100米呢?

預設:40÷5=8? 8+1=9(解釋8表示間隔數)

4、迴歸應用

(1)師:那回到原來的題目全長改成500米,會算嗎?那麼我把數字再放大變成1000米,怎麼做?

(2)全長10000米,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都種),要種多少棵?

5、小結:其實今天的學習我們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板書:以小見大或化繁爲簡)也就是像這樣遇到數據比較大或比較繁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數據、一個簡單的草圖找到規律來解決。

四、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出示:爲美化校園環境,建安國小準備在一條長10米的小路兩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兩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學生審題後獨立完成。

交流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植樹問題嗎?爲什麼?生活中還有類似的問題嗎?

師:這些樹、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點來表示,植樹問題就是研究這些點和間隔關係的問題。

2、路的一邊從頭到尾擺了6盆花,如果每兩盆花之間在插一面小旗,一邊能插幾面小旗?兩邊呢?

3、同學們排成一隊去參觀,從頭到尾一共12人,每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2米,那麼這列隊伍長是多少米?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兩端都種,學生讀題。出示房子,師:現在還是兩端都種嗎?

預設:只種了一端

師:現在間隔數和棵數有什麼關係呢?

再出示一個房子,師:現在還是隻種一端嗎?

預設:兩端都不種

師:那間隔數和棵數又有什麼關係呢?同學們下課以後可以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兩端都栽:全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

棵數-1=間隔樹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7

一、教材

《植樹問題》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中的內容。

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爲幾個層次,有兩端都栽、兩端不栽、以及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例1討論的是在校園裏的一條小路一邊植樹,需要多少棵樹苗的問題,這是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小路全長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準備多少棵樹苗呢?讓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經歷分析、思考問題的過程。例2是在例1的基礎上繼續探討關於植樹問題的另一種情況。教材給出動物園裏綠化隊在大象館和猩猩館之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在這條小路兩端都不栽樹。本節課教學第106頁——107頁例1、例2和做一做的內容。

本節課在教材的處理上我作了如下調整,把原例1中的路長“100米”改爲“20米”,把“兩端要栽”這個條件去掉了。數據改小有利於學生思考,也便於學生動手操作,但並不影響我們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兩端要栽”這個條件去掉了,旨在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去探究一條線段上的植樹問題三種情況中間隔數與棵數的關係,將例2分成兩道題放到利用模型、解決問題環節,有利於學生用發現的規律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而使學生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思想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在給定目標下,感受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設計思路、制訂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應用和反思,進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識和方法,瞭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繫,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2.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含義》、《表內除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以及用線段圖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五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爲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3.藉助直觀,通過間隔和數的對應,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的規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4.學生在參與觀察、動手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中,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形結合、一一對應、化歸、建模等數學思想方法。

5.能運用所得到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6.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驗植樹問題的價值和作用。

三、重、難點

重點:探索規律,建立植樹問題模型,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

關的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間隔”與“數“之間的對應關係,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靈活

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以情境教學法爲主,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講解法爲輔。

學法:以學生髮展爲本,融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爲一體。

五、教學流程

(一)課前互動、引出課題

師:想讓自己的頭腦變得更聰明的同學請以最佳的狀態坐好,都有這個美好的願望,光說不練可不行。這節課就讓我們走上思維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戰吧。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課前思維訓練題:

1.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鋸成9段,需要鋸幾次?

2.四年級在三樓,每上一層要走20個臺階,一共要走多少個臺階才能到三樓?(每層臺階數相同)

師:鋸木頭和上樓梯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植樹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植樹問題的知識。(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這一環節,旨在使學生在輕鬆的活動中爲新課的學習作鋪墊,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只要處處留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寬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涵的數學規律,並應用這些規律去解決實際問題。)

(二)探索規律、建立模型

1.創設情境,引入學習。

園林工人打算在一條長20米的筆直小路一邊植樹,請同學們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幫忙設計一份植樹方案,並說明理由.(創設爲園林工人設計植樹方案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於生活,爲生活服務的思想,並且激發學生積極參加到學習活動中。我還把教材例題100米,改成20米,主要因爲我感覺100米的距離還是有些長,學生在動手操作時,不便於研究。同時也遵從了教參中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

(二)動手操作,設計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擺一擺或畫一畫。

(先給學生創設寬鬆的思維環境,讓學生打開思路,找到在一條線段上栽樹時的不同方法,讓思維如花般綻放。)

3.交流彙報,演示。

4.比較方案,探究規律。

(1)間隔數與總長、間距的關係。

①出示植樹的三種情況,學生觀察相同點。

②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③探究間隔數與總長、間距的關係。(向學生滲透此類問題的思想方法、讓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建立起數學模型的過程。)

(2)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①學生觀察不同點,教師講解三種方法的名稱。

②同桌交流棵樹和間隔數的關係。

③彙報交流。(板書)

④共同探究原因。(演示:樹與間隔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情境,突現學生的知識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

(3)小結:

①植樹問題規律,②解決植樹問題方法:先求出間隔數,再看屬於哪種類型。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師:既然寶貝已經保存在你的大腦裏了,那可不能讓它天天睡懶覺,得常常拿出來發揮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這幾道題就需要它大顯身手。請看:

1.有一條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側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準備幾棵樹?

2.同學們在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8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3.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一側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4.在一條全長180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都要安裝),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練習題設計有層次性,充分體現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並且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帶着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積極性,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體現讓數學知識迴歸生活,爲生活服務的思想,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都含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係,它們都可以利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它,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六、說板書設計

(一條線段上的)植樹問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初步感受事件的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能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簡單的描述。教材重視學生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可能性、簡單概率和概率計算的基礎。教材通過摸球遊戲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從而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含義。再通過玩轉盤、裝球等便於操作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認識。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活潑,且較易接受新鮮事物,課堂上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再者孩子們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發生有確定與不確定之分,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這些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的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試驗、收集和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使學生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斷,並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會用“可能”、“不可能”正確地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與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

在古代歐洲的某國,一個大臣冒犯了國王。國王大怒,決定將大臣處死,大臣被關進了死牢。按照該國當時的法律,死囚在臨刑前還有一次選擇生死的機會,那就是由大法官拿來一個盒子,盒子裏有兩張紙條,分別寫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就生,如果摸到“死”就死。你們認爲這個大臣摸紙條時會出現什麼結果呢?

師:對大家用了一個詞:可能。就是可能摸到生,也有可能摸到死,兩種結果都有可能。

可是這個昏庸國王一心要讓這個大臣死死,於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寫有“生”的紙條換成了“死”字,而大法官並不知道。這下,大臣的命運又會怎樣呢?

師:看來大家都替他擔心了,兩張紙條上都寫着“死”,任意摸一張,必定是“死”字,看來這個大臣一定會死,不可能生了。

這時有個好心人的知情人把這個情況偷偷地告訴了大臣。這個大臣整整想了一夜,終於想出了好辦法。臨刑前,當大法官把盒子拿來要大臣抽的時候,大臣拿起一張紙條,看也不看,猛地吞進肚裏,在場的人全驚呆了,你們說說,大臣的命運又會怎樣?

是的大家說得很好,因爲他吞了一張紙條,剩下的是死,那麼法官就判斷他吞下的是“生”字。

故事裏的大臣經過了從“可能生,也可能死”到“一定死”,最後再到“不可能死”的過程,是他用智慧贏得了生命。

引入課題: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樣,有些我們不能確定定它的結果,有些則可以確定他的結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就是今天我們一起要學習的內容: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同學們,上週我們學校舉行了運動會,爲了慶祝我校運動會的圓滿結束,有些班級舉行了聯歡會,瞧,這個班級正在舉行聯歡會,(課件出示主題圖),爲了增加聯歡會的趣味性,老師決定現場抽籤表演節目。

2.活動:課件出示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上唱歌、跳舞、朗誦,

(1)小麗 、小雪、小明三位同學首先抽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時小明抽,他會抽到什麼節目呢?請你們猜一猜。

學生對抽籤結果進行猜測:他可能抽到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3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老師這也有這3張卡片,我請同學來抽一抽,看是不是這三種情況都有可能抽到。

請一生進行抽節目籤活動,每次抽出來後再放回去打亂順序再抽。活動完後,生彙報交流,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可能。

(2)師課件顯示:跳舞:小明抽到的是什麼節目?

生:跳舞

現在我們知道了小明要表演跳舞,但是,在沒有抽籤之前,你能肯定他會表演跳舞嗎?

(3)還剩下兩張籤,接下來該小麗抽了,她可能會抽到什麼呢?

唱歌和朗誦都有可能。

也可能唱歌也可能是朗誦,到底是唱歌還是朗誦,能確定嗎?

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她還會抽到跳舞嗎?(板書不可能)

再找一名同學來抽籤,驗證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

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麗抽了什麼?(課件翻開:朗誦)

(4)現在只剩最後一張了,小雪會抽到什麼呢?

生:唱歌

能確定嗎?爲什麼?(師板書:一定)

那如果小雪先抽的話,她一定能抽到唱歌嗎,爲什麼現在就一定能抽到唱歌,

3.師小結:剛纔在猜測會抽到什麼節目時,第一次同學們用的詞是“可能”,第二次同學們用的詞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發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當然,不同情況下,它們有時也會發生變化。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第1題。

說一說指針可能停在哪種顏色上。

讓學生說一說,並說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45頁“做一做”。

出示:兩個盒子,一號盒子放的全部是紅棋子,二號盒子放的有紅棋子、藍棋子和綠棋子。 引導學生先說一說,哪個盒子裏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哪個盒子裏可能會摸出綠棋子?哪個盒子裏不可能摸出綠棋子?等問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組織摸一摸活動,並驗證,再集體彙報。

3.說一說:同學們,你們

教師引導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說說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選一選,填一填。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1)三天後( )會下雨。

(2)魚兒( )生活在水裏。

(3)我一生下來( )會跑。

(4)太陽( )從東方升起。

(5)拋一元硬幣,正面( )向上。

4、逆向練習,動筆塗色。

請你當設計師,設計設計盒子中的球。

(1) 摸出的一定是綠球。

(2) 摸出的可能是綠球。

(3) 摸出的不可能是綠球。

哪些同學都是爲(1)設計的,哪些同學爲(3)設計的剩還有些作品各不相同,但都是爲(2)設計的,他們肯定有相同之處,是什麼?

師:同學們,我這裏也有一幅作品,看看是爲幾號設計的?(老師一部分一部分地出示)

可能是幾號,不可能是幾號,如果是(2)號,後面會怎樣,如果是3號,後面會怎樣?

你們不愧是優秀的設計師,不僅會設計,還會思考,能把可能、一定、不可能用得非常準確。

四、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引導歸納:這節課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相關知識,我們不僅知道了有些事情是可能發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1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結合實際情況對一些事件進行判斷。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夠在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可能”是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它通常包括經常、偶爾兩種情況。

可能

可能性 不可能 不確 定

一定 確定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由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應用規律正確口算一個小數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和主動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改寫時應該怎樣想

教學難點:改寫時應該怎樣想,如果位數不夠,要用0補足。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二、教學小數除以整數

1、學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對象。

(1)、出示例5:21.5乘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學生用計算器計算21.510、100、1000的商

指名說說計算結果,並照下面的樣子板書:

21.510 =2.15

21.5100 =0.215

21.51000 =0.0215

(3)引導觀察、比較:每次除得的商與被除數21.5比較,小數點的位置有什麼變化?

把一個小數除以10,就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什麼方向移動幾位?把一個小數除以100、1000呢?

(4)充實感性材料:以小組爲單位,每組任意找2-3個小數,分別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數點位置的變化情況。並在小組裏交流。

(5)歸納:通過計算,你認爲我們剛纔的'發現的規律對不對?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們發現的規律?

2、指導完成練一練

第1題:學生應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得數。

注意:在移動小數點的位置時,如果數裏原有位數不夠,要用0補足,要指導學生怎樣補0,弄清楚補在哪裏,補幾個0。如果小數點向右移動,原來數的小數部分缺少幾位,可以在小數末尾添幾個0;如果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數的整數部分位數不夠,可以在整數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補0。

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

再在小組裏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練一練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算法和結果。

三、 應用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規律,進行計量單位的換算。

1、?教學例6

(1)、口答20__米=( )千米、5000米=( )千米

在這些簡單的問題裏體會只要除以1000,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讓學生說說從表中能知道什麼?

求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多少千米,只要怎麼辦?

(3)提問:500米=( )千米可以怎樣想?先在小組裏互相說說。

從較大單位的數量改寫成較小單位的數量要乘進率和向右移動小數點,推理出較小單位的數量改寫成較大單位的數量應該除以進率和向左移動小數點。

(4)組織交流,並明確:要把500米改寫成以千米作單位的數,可以用500除以1000;計算500除以1000時,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你是怎樣把50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的?願意把你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嗎?

2.教學試一試

完成後說說你是怎樣移動小數點的?

適當指導改寫30米的寫法

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二第4、5兩題。

指導完成練習十二第6題

學生讀題後提問: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麼?有誰知道爲什麼同樣的物體在月球上會輕很多呢?適當介紹相關的知識。

3,指導完成練習十二第7題

分析數量關係,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根據每10噸鐵礦石可以鍊鐵6.05噸能求出什麼問題?

四、全課總結(略)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操作活動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會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等量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等量關係。

難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

學生準備: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複習導入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並說明理由?

6+x=14 36-7=29 60+23>70 8+x

x+4<14 ÷18=3 3x-12 5x+2x=63

2、寫一個方程,然後在小組裏交流,說說什麼是方程。進一步鞏固理解方程的意義。

設計意圖:整理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聯繫實際,應用拓展

師:看來同學們理解了方程的意義,掌握了方程的特徵,其實方程就隱含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發現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有很多問題都能用方程的方法來解決。試試看!(出示)

衣:媽媽帶50元錢給我買了一件T恤後,還剩下26元。

食:小強去麥當勞,買了一袋薯條和一個l0元的漢堡,一共用了l5元。

住:同學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3個人住一個房間,多少個房間能住102人?

行:公交車上有一些人到謝家灣站時,有13人下車,18人上車,車上還剩36人。

師:你想試哪一個?

生1:我想試“衣”。(生讀題)

師:能用方程來表示嗎?先寫在練習本上,再想一想未知數代表的是什麼?

生2:x+26=50

生3:50-x=26

師:這是方程。

生4:X代表T恤的價錢。

生5:我想試“食”。 我是這樣寫的X+10=15,X代表的是一袋薯條的價錢。

生6:我想試試“行”。

師:你能直接口答嗎?

生7:X-13+18=36,X代表的是車上原有的人數。

生7:我想說最後一個“住”。102÷3=X,X代表的是房間數。

師:習慣上都把未知數寫在等號的左邊。也可以這樣表示3X=102

師:剛纔我們用方程表達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問題,同樣,也可以用日常生活來描述方程。

2.(出示)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釋方程。

①+19=54

②X-14=36

③Z-13十15=37

師: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說。

生1:我想說第2個,我有一些錢,買學習用品花了14元,還剩36元。

師: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生2:我想說第1個,我有一些零花錢,媽媽又給了我19元,一共有54元。

師:要學會合理使用零花錢。

生3:我想說第3個,公交車上有一些人到百貨大樓站時,有10人下車,12人上車,車上還剩30人。

師:先下後上,文明乘車。

……

師:聽了同學們的描述,老師認爲大家確實理解了方程的意義,會把生活和數學聯繫起來學習了,很好!

設計意圖: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繫,是學習數學的目的所在。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形成技能。在教學中要保證每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針對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點,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注重教學的實效性。

(三)鞏固新知:

1.出示情境圖,學生獨立完成。說說列出方程的等量關係。

小麗背80首古詩,小芳背x首古詩,小芳說:你比我少背5首

學生能夠列出:小芳背古詩首數-5=小麗背古詩首數

或:小芳背古詩首數-小麗背古詩首數=5

即:x-5=80

或:x-80=5

學生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全班訂正。

2.出示自主練習3。

這是一個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意義的題目。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等量關係式並列出方程,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說說數量關係。

設計意圖: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應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四)達標反饋

1.下列各式那些是等式?

①45+32=77 ②5÷X=12 ③3X-4=22 ④2×21=42

⑤a+b=90 ⑥÷6

2.按要求寫一寫。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11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級班共有學生xx人。一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但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後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兩班的合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簡易方程四個部分。

(一) 小數的乘法和除法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部分的知識在本冊乃至於整個國小階段中取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本單元的應用題主要是複習已學過的兩、三步應用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推理能力,爲下一單元學習新的應用題作準備。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小數乘、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法則;難點: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關鍵:小數點的處理。

(二) 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

本單元包括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兩節。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掌握整數混合運算和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對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概括的總結和提高。應用題前一部分是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整理總結解應用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擴展一般應用題的範圍,後一部分是教學以反應兩個物體運動爲內容的一些行程應用題。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熟練進行計算;難點: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掌握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

(三) 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是今後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面積的基礎。

這單元的教學重點: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難點: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應用;關鍵: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 簡易方程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已初步接觸了一些代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解簡易方程和方程解應用題等代數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等內容良好基礎。

教學重點: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難點:初步學會列方程解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瞭解同一直線上植樹問題的三種基本情況,能闡述不同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

2、能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正確方法解決問題。

3、通過擺一擺、畫一畫、比一比等方法體會在一條直線上植樹三種基本情況的聯繫。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能闡述不同情況下點數與間隔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能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正確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圖片、小棒、習題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點與間隔數

同學們已經四年級了,在學校裏上操,上體育課都少不了要排隊,老師要請三位同學到前面按照老師的要求排隊。(請三位同學到前面來)

師:面向老師排成一路縱隊。相鄰兩位同學之間間隔1米。

師:排得不錯。這路縱隊長几米?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回答)

師講解:這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叫做隊伍的全長(總長);相鄰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叫做間隔(板書:間隔、強調間的讀音是四聲);現在3名同學站隊有幾個間隔;(2個)這三名同學也可以當成三個點(板書:點)。

老師把這幾個同學排隊的情況抽象成平面圖(師板書平面圖),你能看懂嗎?這幾個點表示什麼?點與點之間的是間隔。

師:間隔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是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距離……

師:請同學們再數一數在平面圖上有幾個點?幾個間隔呢?想象一下,四個同學排成一隊會有幾個點,幾個間隔?試着像老師這樣用線段圖來表示。(生試畫、展示)

師:如果是5名同學、6名同學以至於更多的同學站隊會有幾個點,幾個間隔?請同學們用桌上的小棒來演示驗證一下,擺的越多越好。(老師叫停)

師:數一數,5個同學是幾個點,幾個間隔?6個呢……

師:在剛纔同學的站隊及你的整個擺小棒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排隊人數比間隔多1,間隔比人數少1)

師:請同學們把學具整理一下。

師:在我們教室裏也有這樣點與間隔的現象存在,請同學們用你智慧的眼睛找一找。

生1:四個桌子間有4個點,3個間隔。

生2:三個窗戶間有3個點,2個間隔。

生3:棚上有兩盞燈,所以就有2個點,1個間隔。

師:大家都擡頭來仔細觀察、並且認真數一下,兩盞燈之間到底有幾個點,幾個間隔?(2個點、1個間隔)

師:你認爲什麼是間隔?(燈與燈之間的距離就是間隔)

師:間隔就是距離,它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是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距離……燈與燈之間有距離嗎?(有)這就是間隔。燈與牆之間有距離嗎?(有)那也是間隔。現在請同學們再數一數現在你看到的是幾個點,幾個間隔?(2個點、3個間隔)

二、引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像同學們站隊這樣與點和間隔有關的問題,數學家把這類問題統稱爲植樹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

三、植樹問題與同學站隊建立聯繫,找出兩端都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

(1)例1 :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20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樹苗?

師:請同學們默讀兩遍,通過閱讀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生說信息)

師:這裏說的種樹和剛纔的排隊活動有什麼聯繫?(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講解)

教師講解:這條小路的長100米相當於排隊的隊伍的總長;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20米相當於相鄰兩名同學之間的距離;種樹的棵數相當於排隊的人數。想一想,在這一題中,什麼相當於點?什麼相當於間隔?

師:請同學們用你桌上的小棒擺一擺,看100米的小路上到底可以栽多少棵樹苗?然後將你擺的抽象成平面圖在練習本上畫出來。(生試擺、試畫)(找一生上黑板畫線段圖,生說是如何想的,可能出現的答案:我是這樣表示的。先畫一條長的線段表示這條小路,再畫出第一個間隔,標出這個間隔的長是20米。)

師:我們可以直接算出什麼?列式 100÷20=5

師: 這個5表示什麼呢?(有5個間隔,這條小路可以分成20米長的5段)所以5的單位是什麼?(個) 完成這道題了嗎?(沒有)爲什麼?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

師:誰來說一說這一題的解題過程。

師:通過擺一擺和畫線段圖,你發現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規律嗎?(生答:棵數總比間隔數多1)能用一個公式的形式表示它們的關係嗎?(板書:棵數=間隔數+1)

師:什麼情況下棵數比間隔數多1呢?(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兩端都不植樹的平面圖)引導學生得出在兩端都植樹的情況下。(板書:兩端都植樹)

過渡小結:剛纔,同學們把植樹和排隊活動聯繫起來,發現了當兩端植樹時 棵數=間隔數+1。是不是說只有植樹纔是植樹問題呢?(不是的)對,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也有植樹問題,回憶一下生活中哪些現象屬於植樹問題。(生說現象)

四、如果兩端都不植樹(一端植樹、一端不植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師:動物園裏也存在植樹問題,請看:

例2:大象館與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一側植樹,間隔的距離是12米。請問準備多少棵樹苗合適?

四人小組討論一下準備多少棵樹苗合適,彙報。(60÷12+1=6)

有不同看法嗎?

師:公園裏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師貼圖(先貼大象館和猩猩館,再從大象館開始每隔12米貼一棵樹)

師:是不是有上當的感覺?有什麼辦法讓大家不再上這樣的當呢?怎樣把題目改嚴謹呢?討論改題。

生重新做題。討論一下此時棵數與間隔有什麼關係。(板書:棵數=間隔數-1)什麼情況下?(兩端都不植樹)

師:植樹問題除了以上兩種類型外,還有另外一種,就像這樣。看老師把它們抽象出來,(老師板書畫線段圖),同桌討論一下,在這種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有什麼關係?

彙報。(在一端植樹,一端不植樹的情況下,棵數=間隔數。)

五、解決實際問題

你能運用剛纔的發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嗎?試一試吧。

1、口答

(1)如果一排樹兩頭都種,有5個間隔,能種( )棵樹。

(2)從頭至尾栽了10棵樹,那麼間隔數是( )。

2、在一條30米的小路一側擺花盆(兩端都不擺),間隔長度是3米,需要多少盆花?

3、彩旗隊插旗,每隔6米插一面,共插36面,從第一面到最後一面的距離有多遠?

六、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植樹問題,植樹問題有哪幾種不同的情況呢?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研究。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它屬於課標中“概率與統計”這部分內容。關於“可能性”,國小全套教材分爲兩次進行編排,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一次就是本冊。三年級主要讓學生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而在本冊中,要求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課安排的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與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是緊密相連的,因爲一個遊戲規則是否公平,本質上就是各參與者獲勝的機會是否均等,用數學語言描述就是獲勝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教科書在編排上就以“遊戲活動”爲教學內容展開,圍繞“等可能性”這個知識主軸,使學生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直觀感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豐富對“等可能性”的體驗。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結合學生熟知的“遊戲活動”這一內容,我們在設計時採用情境創設、探究發現、拓展應用等環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自主建構新知。

設計理念:

1、根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課本情境和創設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遊戲活動,把知識教好教活。

2、依據“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爲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理念,以學生髮展爲主體,以學生自主探索爲主線,採用動手實踐,小組合作的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尊重生活經驗,創設活動情境

教學從“遊戲活動要講求公平、公正”這一生活經驗入手,創設了一個個遊戲情境貫穿始終,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探究能力和創造性。

2、豐富操作感受,提升數學思考

教學中設計了拋硬幣、擲骰子、設計轉盤等各種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親自體驗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感受,提升數學思考,學會用概率的眼光去觀察大千世界。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設計簡單的遊戲方案;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積極的活動參與中豐富學生對等可能性的體驗,滲透概率的統計含義,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同時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能按指定的要求設計簡單的遊戲方案;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硬幣、乒乓球、學生實驗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說說看,你們最喜歡怎樣的老師?”

生:我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

師:(面帶笑容很自信地)看老師的樣子還算是和藹可親的吧!

生1:我喜歡有學問、有知識、對學生比較嚴格的老師。

生2:我比較喜歡幽默的老師。

師:我也比較喜歡幽默的老師。俗話說“幽默是智慧的化身”嘛!就讓我們一起在幽默的交談中愉悅地度過40分鐘,好嗎?

師:“猜猜看,老師最喜歡怎樣的學生?”

生1:我認爲老師肯定喜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

生2:我認爲老師肯定喜歡成績好的學生。

師:那你們能做到嗎?

衆生:(聲音響亮)能!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題

1、阿凡提的故事

同學們,大家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大家講講《聰明的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在巴依老爺家辛辛苦苦幹了一年活,眼看到了年底,阿凡提找巴依老爺去討要工錢。巴依老爺可不想付給阿凡提工資。於是,眼珠子一轉,對阿凡提說:“恩,糟糕的阿凡提,我這裏有兩張紙條,一張寫着“付工資”,另一張寫着“不付工資”,你抽到哪一張就按哪一張上的辦,你可是有一半的機會喲!大家想一想,如果阿凡提抽紙條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師引導學生描述出:

(可能抽到付工資的這張,也可能抽到不付工資的那張)

2、複習“一定”“可能”

★★★出示裝有3個白色乒乓球的紙盒,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用哪種語言來描述摸球結果?(摸出的一定是紅球)

★★★往紙盒裏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用哪種語言來描述摸球結果?(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

3、揭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發生,只能說具有可能性,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個個都是聰明的小神童,老師爲你們豎起兩根大拇指。接下來我們做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看誰摸的多。遊戲規則是,男、女同學各上來一名代表,同時摸十次球,看誰摸到的黃球多。(聰聰智慧寶盒中裝10個白球,明明智慧寶盒中裝10個黃球)。此遊戲結果故意讓女同學贏,若男同學不服,可再次上來比試。讓同學們感知遊戲的不公平。

生:老師,您的遊戲規則不公平。

師:那麼,你認爲怎樣設置才公平呢?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提升數學思考

1、探究“拋硬幣是否公平”

師: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

生:喜歡。

師:平時都玩什麼遊戲啊?

生:(打沙包、踢毽子、老鷹抓小雞、滾鐵環……)

師:那你們平時都是怎樣決定玩遊戲的先後順序呢?

生:(石頭剪刀布、手心手背等)

師:嗯、檳榔國小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歡遊戲,讓我們一起去

看看吧!

播放課件(課間活動場面)

師:奧,小朋友們都爭着、搶着要先玩,這樣可不行。同學們,在很多的比賽中,比賽時都應講求公平、公正,所以常常採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先後順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可愛的小裁判是怎麼說的吧。播放flash視頻資料。

出示問題:你認爲拋硬幣決定誰開球公平嗎?

(1)學生獨立思考

(2)組內討論:

(3)全班交流,明確:拋一枚硬幣,一般只可能出現兩種結果(排除豎起來的特殊情況):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這兩種情況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很公平。

(4)量化“可能性”:

你能用一個分數來表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嗎?反面朝上呢?

引導明確:可能性相同,都是 。

板書:正面 方面

2、操作驗證 “ ”

“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 ”是我們分析得出的理論值,實際操作結果是不是如此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1)小組合作驗證:由小組長負責,還要有小小記錄員,每組共拋50次硬幣,記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結果。(提醒學生要控制好音量)

(2)展示分析各組結果:初步體驗出現正反面的概率都在 左右。

(3)彙總各組的試驗情況即全班的結果,再進行分析,進一步發現當數據增大時,這個結果更加接近 。

(4)CAI介紹歷史上著名數學家的實驗結果。

試驗者

拋硬幣次數

正面朝上次數

反面朝上次數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豐

4040

2048

1992

費勒

10000

4979

5021

皮爾遜

24000

12012

11988

羅曼諾夫斯基

80460

39699

40941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當試驗次數越來越大時,結果會越來越接近 。

【設計意圖】

“拋硬幣決定誰開球是否公平”,轉化成數學問題就是探究“硬幣正、反兩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在學生得出“可能性相同,所以公平”這一答案的基礎上進行“量化”,“能用一個分數來表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嗎?反面朝上呢?”再用實踐操作進行驗證“二分之一”這個理論值。

操作驗證採用3個層次:組內驗證、全班驗證、數學家的試驗結果,引導學生髮現:試驗的次數越大,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就越接近;而且如果繼續試驗下去,可能性會越來越逼近 。這樣處理,不僅滲透了概率的統計定義思想和極限的有關知識,也再次證明了賽場上用拋硬幣決定誰開球是公平的。

(三)思維拓展,強化數學概念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很快就發現了等可能性的奧祕,已經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請同學們看老師手裏的智慧寶盒,裏面是乒乓球,一種是黃色的,一種是白色的,如果我從裏面隨意摸出一個乒乓球,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1: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2

生2:我認爲不對,他們的個數不一定?

師:那麼你們還能否確定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

生:不能

師:那麼還需要什麼條件?你想知道什麼條件?

生:我想知道黃乒乓球有幾個?白乒乓球有幾個?

師: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數量。

(出示1個白乒乓球,6個黃乒乓球)

師:現在你認爲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7。

師:爲什麼?

師:那摸出黃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黃乒乓球的可能性是6/7。

師:那麼要使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變成1/9,這應該怎麼辦?

可讓學生自行說出分數,自行演示。

(三)應用拓展,發揮主體創造性(採擷生活的浪花)

老師發現同學們都非常善於思考,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件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我們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例如拋擲硬幣,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來表示,剛纔我們摸乒乓球,每個面出現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6來表示,那麼這些知識在數學上都叫做概率。概率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應用廣泛,比如天氣預報、降水概率、航天發射等等都應用了概率的知識。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去採擷生活的浪花。

第一關:智力大比拼

1、三色轉盤

(1)創設情境:有三位同學正在玩飛行棋遊戲。誰先走呢?

還能用拋硬幣來決定嗎?(體會有三個人蔘加,而拋硬幣只能

出現兩種可能性,不符要求)

(2)出示三色轉盤:每人選一種顏色,指針停在誰選的顏色上誰就先走。

小紅選紅色,這樣公平嗎?

(體會三種顏色的範圍不一樣大,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不公平)

(3)出現紅色的可能性有多大?藍色呢?黃色呢?

(4)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呢?

(引導從等可能性的角度設計,將轉盤平均分成三部分)

(5)課件演示新設計的平均分成三部分的轉盤。

2、四色轉盤

剛剛幫他們解決了問難題,這時又來了一名同學也想加入遊戲!

於是他們重新設計了轉盤。

(1)(課件顯示四色轉盤)指針停在這四種顏色區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2)如果轉動指針100次,估計指針大約會有多少次停在紅色區域呢?

第二關:挑戰智慧屋

3、擲正方體骰子

他們終於決定了先後順序,開始玩遊戲了。飛行棋規定,

骰子擲出幾就走幾步。觀察骰子,正方體的六個面分別寫着1——6,擲出各個數的可能性是多少?

第三關:採擷生活的浪花

4、長方體骰子

玩着玩着,小明使勁一投,骰子滾不見了。沒辦法,大家只好想辦法找東西代替。小強找來一塊長方體橡皮,在各面分別寫上1、2、3、4、5、6,說:就用它來代替骰子吧!你覺得呢?這塊橡皮和正方體骰子一樣公平嗎?(懸念)

(引導學生體會:雖然橡皮的材料均勻,但6個面大小不等,一個面的面積越大,投擲後朝上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這個方法是不公平的)

【設計意圖】

練習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情境貫穿”和“層層遞進”的特點,由“玩遊戲”的故事貫穿始終。先出示三人遊戲的情境,出現了不公平的3色轉盤,並讓學生動手設計公平的轉盤,體現了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接着由於又增加了一名同學,出現四色轉盤,通過提問“如果轉動指針100次,估計指針大約會有多少次停在紅色區域呢?”鼓勵學生能利用“可能性”做出恰當的估測,發展估計能力;開始遊戲後,探究正方體骰子各面的可能性,事件的可能結果由原來的2種、3種拓展成6種;最後出現極其有趣的一幕:骰子滾不見了,於是找個長方體橡皮代替,辨析它是否和正方體骰子一樣公平?這樣設計,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在生動真實的情境中學以致用,其樂無窮。

(四)小結延伸

首尾呼應:

這節課開始講到,巴依老爺讓阿凡提抽籤,他說一張上面是“付工資”,另一張上面是“不付工資”。其實啊,狡猾的巴依老爺根本就不想付給阿凡提工資。所以,他的兩張紙條上面都寫的是“不付工資”。聰明的阿凡提早就識破了巴依老爺的詭計,於是對巴依老爺說:我尊敬的巴依老爺,按照您說的,您先抽一張,剩下的就是我的!

巴依老爺氣的鬍子翹的老高老高,最後,還付給阿凡提了工資。

師:同學們,阿凡提聰明嗎?恩,願我們班的同學都像阿凡提一樣聰明!

【設計意圖】

這樣設計,既呼應了課始,又深化了思維,可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等可能性”的含義,培養學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使課堂餘音繞樑,回味無窮。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14

一、基本情況

本班共學生44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2人。本班學風較雜實,紀律較好,絕大部分學生能按時完成書面作業,成績較好。不足之處是個人表現能力不夠強,回答問題不夠積極,解決問題缺乏創意,對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夠關心,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較差。針對這一情況,本人將嚴謹治學,因材施教,重點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使他們各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地發展。

二、教學工作目標及要求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3、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4、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5、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內容主要有:負數、百分數(二)、圓柱與圓錐、比例、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增加認識負數的教學,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知識的理解。

2、改進比例的編排,突出比例的概念,豐富聯繫實際的內容,培養實踐能力。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安排對國小階段數學學習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做好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具體措施

1、關注教改動態,不斷探索新課程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學目的。

2、精心備課、上課,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斷,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理論聯繫實際,經常引導學生探索現實生活中的的數學問題。

4、改革學習評價機制,過程與結果並重,全面考評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5、加強師生交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

6、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級管理,組織好學生活動。

7、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他們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上逐步達到有機融合、同步,老師、家長、學生統一思想爲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生活中確定和不確定現象,並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確地描述這些現象。

2.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及口頭表達能力,觀察、推理能力,發散思維,小組合作及團結協作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實踐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4.滲透猜測、實驗等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體驗、描述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

教具準備:

有關課件,抽獎的盒子及綵球,獎品,水彩筆。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今天我特別激動!孩子們你們知道我的哪些信息?你確定嗎?看到你們燦爛的小臉,老師突然感覺自己似乎老了。孩子們猜猜看我有多大年齡。

生猜想,言語中帶上“可能”,初步領會這件事的不確定性。

老師告訴你一個信息:我去年四十歲,現在你們能確定我的年齡嗎?

一、初步體驗生活中確定和不確定現象

(一)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抽過獎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抽獎的盒子,還有獎品哦:只要摸到紅、黃、綠這三種顏色中的任何一種綵球,你就可以得到獎品了。

(二)學習“一定”“不可能”“可能”。

1、老師現場在抽獎的盒子裏放入藍色的綵球。誰想試一試?

師:爲什麼沒人願意上來抽獎?你們有話說嗎?

生:不管誰上來都不可能摸到紅、黃、綠色,因爲裏面沒有這三種顏色,我們不可能得獎。

師:不僅沒有而且這裏全是藍色。那麼繼續讓你們摸,會出現什麼情況?(一定是藍色。)

(板書:一定)而不可能摸出什麼顏色?(不可能是紅、綠、黃色。)

師:僅此而已?(從中不可能摸出除了藍色以外的任何顏色。)(板書:不可能)

師:那你們就不可能得到獎品。你們都覺得不公平吧?(爲了讓你們能中獎)該怎麼辦呢?

2.放進去這三種顏色。誰想摸?(教師放進這三種顏色,搖一搖盒子。)

請一個學生上來,在摸出來之前問:“猜猜看,他從中摸出一個會出現什麼情況?”

(他可能中獎,也可能中不了獎。)

師:爲什麼?(因爲盒裏有紅、藍、黃、綠這四種顏色。)

師:對,盒裏有紅、藍、黃、綠這四種顏色,紅、黃、藍、綠色都有可能被摸出,因此他可能中獎,也可能中不了獎。(板書:可能)

3、師從盒子裏取出藍色彩票,此時盒子裏剩下紅、黃、綠三中顏色的綵球。

師:如果現在讓他們去摸,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一定能得獎

生:可能是......也可能是......

4、三個孩子輪流摸獎。進一步感受可能、不可能、一定。(適時板書課題:可能性)

【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興趣和生活經驗,我從大家極感興趣的抽獎活動引入,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致。從“抽獎”過程中又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經驗,自然引出描述確定和不確定現象的“一定”“不可能”“可能”這三個數學用語。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注意抓住學生的生活經驗構建新知,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

二、再次體驗生活中確定和不確定現象

(一)準備1號、2號兩個盒子及6個黃球,2個紅球、2個綠球、2個藍球

出示小組討論的內容:每次在抽獎盒中放入6個綵球,要求分別符合以下條件,該怎樣放?

(1)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黃球;

(2)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摸到黃球;

(3)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摸到黃球;

(4)任意摸一個球,紅、黃、藍、綠四種綵球都有可能摸到,但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很大。

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你們的猜測和實驗結果一樣嗎?

(二)練一練:

1、連一連:從盒子裏摸出一個球,結果會是什麼?(書第47頁第3題)

2、用不同的顏色給盒中的物體塗色,使以下條件成立。(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紙)

(1)摸出的一定是紅色正方體。(圖略)

(2)摸出的不可能是綠色圓形。(圖略)

(3)摸出的可能是黃色三棱錐。(圖略)

學生獨立完成後校對。

第一題:五個正方體全部塗成紅色。

第二題:出示學生塗的幾種方案,師:就這幾種方案嗎?(不是)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所有的可能性,該怎樣說?

第三題:出示學生中的幾種方案,(每種方案至少要有一個三棱錐塗成黃色。)

師:五個全部塗成黃色,可以嗎?爲什麼?

三、判斷、描述生活中的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

過渡:剛纔我們通過遊戲知道了事情發生時出現的幾種情況,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也存在這三種情況。

(一)用手勢來判斷畫面中的現象,是“一定”就用手勢“√”,是“不可能”就用手勢“×”,是“可能”就用手勢“ ”。

課件:(依次出現下列圖文)

(1)地球是旋轉的。

(2)今年我11歲,明年我10歲。

(3)明年的今天下雨。

(4)地球上太陽從西邊升起。

(5)花是香的。

(6)摸到的是綠棋子。

注意:教師要讓學生把這些現象描述清楚,(3)、(5)、(6)要問爲什麼是可能(還可能出現哪些情況)。

(二)學生舉生活中確定或不確定事件的實例並描述

1.你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描述你們身邊的一些現象嗎?

2.師:請先獨立思考,想好後再告訴小組內同學,讓他們給你評價。

(教師注意瞭解小組描述的情況,並規範語言。請一些學生舉例,其他同學評價。)

3、出示兒歌,幫助理解

一般事物可能性,大家快來記分明。

全部都是用一定,不能確定用可能。

如果一點都沒有,那就要用不可能。

【這一層次讓學生找身邊的實例,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此,我注意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如讓學生做小老師對同學的描述進行評價,這樣不僅提高了興趣,還規範了語言,而且培養了學生傾聽意見,汲取經驗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四、拓展提高:

(出示)口袋裏裝有6只黑色襪子,4只白色襪子,2只紅色襪子,從中任意拿出7只襪子,一定有什麼顏色的襪子?

思考後把你的想法和組內同學交流一下。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同學們: 這節課,可能你的表現不是最出色的,但是隻要你在以後的學習中多動腦,勤思考,你就 不可能沒有進步。繼續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書設計:

可能性

不可能:

一定: 可以確定

可能:不能確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