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雲》教學反思(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5K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火燒雲》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 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着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教師播放悠揚音樂,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雲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雲。

火燒雲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於火燒雲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火燒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後可以蒐集火燒雲的形成原因。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2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爲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爲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啓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毛煜民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周逸倫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鄭甜又說:“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

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爲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陳姝穎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蘇周楠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

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3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爲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爲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啓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毛煜民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周逸倫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鄭甜又說:“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

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爲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陳姝穎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蘇周楠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

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4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物的文章,描繪了晚飯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作者準確地用詞、生動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爲一體,抓住火燒雲顏色、形狀極多和顏色、形狀變化極快這兩個特點來觀察和描寫火燒雲,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啓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在本組中是精讀課文,而本組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作文材料。這就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爲三大段分來寫,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講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講火燒雲下去時的情景。 本節課我帶領學生通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學習,體會了作者描寫這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和看到火燒雲的喜悅心情。課中我抓住“多、變”的特點,根據聾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採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受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找一找等活動,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在分析、對比句子的異同中,加深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句子好在哪兒,有效地爲突破難點。 在課堂中,我是這樣具體進行教學的: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着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四)、加強練習,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1、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爲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啓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一學生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一學生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另一學生又說:“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3、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爲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4、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一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學生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於火燒雲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火燒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後可以蒐集火燒雲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處:

一、複習階段我讓學生說說每個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難度,學生沒能回答出來。這就讓我感到問題的提出要有階梯式,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是比較重要的。

二、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整節課,讓聽課的老師和我也感覺得老師總是牽着學生來走。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四、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學還應該深入一些。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5

抓住一個“讀”字,在讀中錘鍊語言美

《火燒雲》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着跑着” “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對本文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貫穿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思、互相討論、大膽嘗試。通過教學,讓學生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也懂得美是要我們去發現的。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6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物的文章,描繪了晚飯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作者準確地用詞、生動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爲一體,抓住火燒雲顏色、形狀極多和顏色、形狀變化極快這兩個特點來觀察和描寫火燒雲,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啓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在本組中是精讀課文,而本組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作文材料。這就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爲三大段分來寫,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講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講火燒雲下去時的情景。 本節課我帶領學生通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學習,體會了作者描寫這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和看到火燒雲的喜悅心情。課中我抓住“多、變”的特點,根據聾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採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受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找一找等活動,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在分析、對比句子的異同中,加深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句子好在哪兒,有效地爲突破難點。 在課堂中,我是這樣具體進行教學的: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着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四)、加強練習,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1、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爲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啓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一學生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一學生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另一學生又說:“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3、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爲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4、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一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學生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於火燒雲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火燒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後可以蒐集火燒雲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處:

一、複習階段我讓學生說說每個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難度,學生沒能回答出來。這就讓我感到問題的提出要有階梯式,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是比較重要的。

二、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整節課,讓聽課的老師和我也感覺得老師總是牽着學生來走。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四、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學還應該深入一些。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7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爲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爲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啓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毛煜民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周逸倫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鄭甜又說:“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

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爲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陳姝穎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蘇周楠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

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8

就本文的內容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很有價值,這短短的一篇文章,內容卻很豐富。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在文中都有所體現。九年級正是吹糠見米的重要階段,梳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掃清議論文的學習障礙,建構議論文的知識網絡顯得尤爲重要。就本文的主題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意義,九年級的學生進入了學習的疲乏期,對自己的理想不夠堅定,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這篇文章的及時出現,教師的及時引導,爲學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這是由20__級2班“理想組”爲我們呈現的一篇自主推薦課。《成功的祕訣》是豐都縣“語文發展性閱讀”導學案上的一篇課外閱讀。學生把它選出來進行小組授課,原因之一:每個學生都有文本材料,便於閱讀;原因之二:本文是議論文,內容易於理解;原因之三:即將畢業的九年級學生學習上缺乏動力,理想在動搖,失去了人生前進的方向。

在授課小組的通力協作下,“理想組”爲我們帶來了一堂極爲精彩的展示課。

就本文的內容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很有價值,這短短的一篇文章,內容卻很豐富。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在文中都有所體現。九年級正是吹糠見米的重要階段,梳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掃清議論文的學習障礙,建構議論文的知識網絡顯得尤爲重要。就本文的主題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意義,九年級的學生進入了學習的疲乏期,對自己的理想不夠堅定,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這篇文章的及時出現,教師的及時引導,爲學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9

20__年4月,我有幸在漳州市普教室舉辦的國小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上開課,我特別激動,也特別珍惜這次歷練的機會。尤其是能近距離聆聽專家評委的精妙點評,和與會老師的真誠互動,讓我猶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回顧備課到上課的過程,確實經歷了一次次的否定,在否定中改進、昇華,這一過程對我的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獨聽寒山半夜鍾”——選題緣由 “到客船”的“夜半鐘聲”在楓橋邊悠悠迴盪,從而使千百年來的讀者着迷。因爲這鐘聲迴盪着歷史的回聲,使每位讀者自覺不自覺地聯想到人生,人生苦短,來去匆匆,誰沒有愁緒呢?誰都能從鐘聲有所得,這是我選擇並喜歡這一課題的原因。 “幾度經過憶張繼”——文本解讀 作者爲什麼會聽到夜半鐘聲呢?因爲睡不着,因爲有旅愁、在思念。所以這首詩歸根結底就是在寫詩人的愁思,詩人創造了這樣一個詩中有畫、畫中有聲、朦朧多義的愁境。 這首詩的題目很精練。“楓”是季節;“橋”是地點;“夜”是時間;“泊”是事件,四個字, “吝嗇”到了極點。 首句直接進行景物描寫。“月落烏啼”,有聲有色有情。在古詩詞中,凡用“月”、“烏”者不外乎“悽愁悲苦”四字,不解人意的霜氣偏偏充盈天地,爲這深秋之夜和張繼心中灑下絲絲涼意。視覺、聽覺、觸覺三管齊下,恰如其分地現出了他的心境。同樣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有不同的感覺。同樣是秋夜對月獨處孤舟,李白、蘇軾二人定是要“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了。但換了失意的人,不過是“獨步漫長宵,風過花零,遙望月空鳴”而已。 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個“愁”字點出全詩主旨。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漁火點點,一片片枯敗楓葉劃過張繼心頭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對故鄉的思念,對前途的迷茫,對國家內亂的擔憂,他的心中僅剩下一種感情——愁。秋風送寒,獨臥小舟,輾轉反側無法入睡,這“對愁眠”甚至有幾分“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孤苦伶仃了。於是,一個落第書生形象躍然紙上。 恰在此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每年正月七年級凌晨鳴鐘一百零八響,因爲佛法認爲人生愁苦有一百零八種之多,故而鳴鐘解憂。一百零八鐘響,一百零八憂解,開始新的一年。這誠然是美好的祝願,可惜張繼秋季到此無緣聆聽,他聽到的是寒山寺每夜常例的“警世鐘”,但這也讓張繼聯想起了“鐘聲解憂”的傳說。鐘聲聲聲敲在張繼的心坎上,撞擊他心中的苦悶,他多麼希望這憂這愁真能隨鐘聲而去。作者用這樣兩句作尾,應該是激勵自己重燃生活的希望,使始終壓抑鬱結的詩境有了個還算昂揚的結尾吧!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0

《哥哥的心願》課文講述了聖誕節時,圍繞保羅的哥哥送給他的那輛新車,保羅一次次地誤解了男孩的美好心願,體現出男孩對弟弟深深的愛,同時也讓保羅真正明白了“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課文選取了一個溫馨感人的愛的故事,語言樸實、簡潔。在教學中,我牢牢抓住兩次誤解這條主線展開教學,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表現哥哥的美好心靈。

本文教學中,我自認爲最成功的地方還在於結課時的拓展練習,讓學生回憶在生活中,有沒有給予過別人幫助而感到快樂的事例,因爲文本來源於生活,還要回歸生活,在學生明白了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以後,再通過再現生活中的種種給予。啓發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多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

《哥哥的心願》一課的教學中,我不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朗讀能力,還注重了讀書方法、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情感體驗。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雖然有些環節沒有預先設計的那樣流暢,但是總的來講,教學中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具有切實可行的意義。我感覺,我的課堂教學正在向“教師爲了不教”的目標靠近,我相信,只要我有行動,只要我堅持,學生就一定會給我驚喜。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1

課文學完了。由於時間倉促,個人能力有限,語文素養不高,我個人的教學機智不足,教學中不能隨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思路、調整自己的語言,因此還是有許多有待商榷的加強的地方。

1、本節課教學以一個大問題貫穿課文的講解,即抓住了課文主要內容又將本課的重點呈現在學生面前。但主要問題的設置是以教師爲出發點設計的,而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是在對陸龍捲和海龍捲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纔對龍捲風形成了“形態特異和氣勢狂暴威猛”的認識,而我在設計教學時正好和學生閱讀的過程是相反的,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就提出了用課文中的詞句概括龍捲風給你留下的印象的問題,這對於四年級學生有較大的難度。我想這個問題的設置安排在學生對陸龍捲和海龍捲有了感性認識和體驗的基礎上,也就是在對第三四自然段學完的基礎上再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就很快找到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概括龍捲風特點的詞語了,而這個體驗是學生自己讀出來的,不是作者和老師告訴他的,這樣的過程纔是學生自己學習與體驗的過程。

2、本文是一篇介紹龍捲風的常識性說明文,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運用的說明方法。本文中使用了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比較等說明方法。在本節課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體會了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這三種說明方法,而比較的說明方法忽視了,這與教師備課不充分有關。對課文中海龍捲使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來體現海龍捲的強大威猛的特點的處理,光憑學生強調讀出數字,而學生對於一千米、直徑二百米等概念並不清楚,教師只是單純強調朗讀技巧,而學生並沒有深刻的體驗,學生的朗讀是沒有內心真實感受的。我想教師在教學時如果對這段內容做精心設計,爲學生創設聯繫生活的場景,來體驗海龍捲的高大威猛,學生內心有了體驗就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3、學生在部分段落中的體驗不夠深刻,如第五自然段“根據1953年一個把高壓電線鋼塔摧毀的‘記錄’估算,旋轉的速度超過了每小時六百千米”的體驗不夠深刻,雖然學生們抓住了鋼塔的材料構成和時速六百千米,但學生對於六百千米沒有感性認識,因此雖然發言的學生比較多,但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句話,學完課文談感受時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而對於“不斷地摧毀建築物”這一句,學生沒能聯繫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體驗,而教師也忽略了這一點。

4、時間分配不夠合理,課堂調控不合理,如有關龍捲風的視頻資料準備不充分,播放的時間比較長,佔用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因此致使課堂延長了十多分鐘。

5、學生的朗讀訓練有待加強,朗讀水平有待提高。

6、教態不夠自然大方, 肢體語言過多,有點忸怩,教師的語言缺乏感染力,對學生的關注不夠。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2

《鄭人買履》是國中生學得第一篇文言文,而文言文裏又有許多語法知識需要學生來掌握,如:一詞多義、實詞、虛詞的用法等。我認爲這些知識不能單靠教師的一位灌輸,而應該讓學生在對文章有所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從而在他們的頭腦中建構起文言語感。

上課之前,我先和學生一起討論什麼是寓言,介紹《鄭人買履》的作者和寫作背景,讓學生先從一個大的整體來接觸文言文。通過交流預習感受,探討總結文言文四步學法::讀準、讀通、讀懂、背誦。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原文、探究寓意和背誦積累。

課前交流預習感受,既可瞭解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利於拉近教師和學生間的感情,使課堂一開始就洋溢着自主學習的氣氛。

掌握正確的文言文學習方法,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讓學生終身受益。文言文中有些異音字,同我們今天語言中常見的讀法不一樣。如《鄭人買履》中“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一句的“度”不讀“dù”而應讀“duó”。“寧信度”一句中的“度”應讀“dù”。因此,在初讀文言文時,我讓學生先仔細聽教師範讀,在課文上標記易錯字,接着自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爲止。這樣就能引導學生解決了讀通、讀順文言文的問題。

蘇教版的《鄭人買履》文言文有比較清晰移動的註釋。因此細讀課文時,學生對文章內容也比較好理解。教師要做的就是對一些比較特別疑難字詞提供註釋,幫助學生理解文意。鼓勵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聯繫上下文,去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內容,說清楚,以達到讀懂文言故事的目的。當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了文言故事內容,品出其中的味道、思想感情後,這時再進行個性化的誦讀,學生定會讀得抑揚頓挫,有滋有味。但是,由於課前學生預習沒有做充分,這節課我的教學進程亦未沒有把握好,誦讀不紮實以至於沒有進行個性化的朗讀這個做容易出彩的環節。

之所以說學文言文難,是因爲文章裏經常會出現實詞、虛詞的一詞多義,古今詞義異同等。我們在國中的文言文教學中要注意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鄭人買履》中的“度”前後意思不同,一個解釋爲“量好的尺碼”,另一個解釋爲“量長短”,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瞭然。還有出現頻率很高的“之”字,在《鄭人買履》這則寓言小故事出現五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歸取之”“何不試之以足”?但幾個“之”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有動詞“到~去”的意思,有名詞“尺碼、腳”的意思,情況比較複雜,教學時學生先找出所有帶“之”的句子,然後弄清楚分別是什麼意思,最後通過分類彙總,在全班進行交流,得出“之”有兩種用法:1、代詞,代表某種事物;2、動詞,到~去。同時還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綜合比較、觸類旁通,才能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之目的。

俗話說讀書志在明理。《鄭人買履》以淺顯易懂的小故事表達深刻哲理。學生在讀熟課文,讀懂故事內容之後,教師要鼓勵他們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談一談學完課文之後的體會,說說故事中告訴人們的道理,並與同學進行交流,從而受到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閱讀質量。

這則文言文寓言內容精煉、生動,節奏明快,有豐富的哲理內涵。在教學之後,要求學生熟讀背誦,對理解寓言寓意以及爲今後學習文言文奠定基礎,對於語言的積累和接受文化薰陶都大有裨益。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之後,依據故事文言文故事以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但由於學生的知識程度有限,因此效果並不是很明顯。

此次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教師引導爲輔,讓學生合作探究鄭人形象,通過學生的評價,使學生對鄭人,對課文的寓意更加理解。另外課文中實詞、虛詞、通假字等字詞的意思要求學生要深知熟記,並在課後複習積累,爲以後學習文言文奠定基礎。

七年級的文言文更應遵循多“讀”的教學原則,以讀爲本,讓學生讀、悟;讀、背;細細品位,進而積累,日後再細作研究。可是考試時卻考得相當精準,那麼如何設計文言文教學?如何在文言文教學中把握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度?這還需要教師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把握。

總之,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與現代文閱讀教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同時又有着自身獨特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並以有效的學習方法入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言文語言的魅力。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3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由於平時注重了預習時對課文的理解力培養,故在教學過程中,課文部分不用講的太詳細,學生並能根據課文找到許多相關資料。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有很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恐龍的種類及滅絕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與疑問,藉助有聲有圖的電腦課件,使本節課充滿生機,學生好學,教師愛教,不但瞭解了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還了解到說明文中的幾種說明方法,反思這節課,有失有得:

一、成功之處:

1.視頻的運用,補充了學生生活中對恐龍感性認識的不足,起到了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特點的作用。通 過比較句子特點,明白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從比較、感悟,到尋找“雷同”,皆爲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重視學習能力培養的新課程理念。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爲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說明方法時,就採用了“授之於漁”的教學形式,先範舉了如何掌握樑龍有說明方法,師生共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說,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習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又如彙報學習成果時,教師又讓學生自主選擇彙報的內容,學生說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我設計了“走進侏羅紀公園”和“恐龍的自我介紹”兩個環節。而這種尊重個性體現在個性化的表達上——“恐龍的自我介紹”,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後,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的特徵,並用上說明方法,達到了知識的遷移。

4.課堂上以讀爲本,讓學生充分朗讀。三年級的教學,朗讀指導也是頗爲重要的,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靈活地運用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設計“競讀”的教學環節,引入“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誰來把這一小節讀好它”……這些教學環節,都讓學生爭着讀好句子,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提起來了,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體會語感,在輕鬆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得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不足之處: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流利、順暢,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4

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纔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啓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裏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麼有意思。終於,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着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鬆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擡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大家齊聲說:“知道,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麼意思呢?”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說:“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說:“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爲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爲什麼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說:“昨天,我在電視裏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乾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乾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裏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纔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後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棱說:“剛纔,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說:“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爲都一一例舉,說着說着,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約,節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說:“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說---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馬上意識到剛纔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說:“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裏裝了幾隻小袋鼠呀?”“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爲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王志偉歪着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說:“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5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舞曲。爲了讓幼兒很好地感受藏族人民熱情、奔放的豪情與舞蹈特點,在這個舞蹈學習之前我特地請幼兒仔細欣賞了這首樂曲的內容,並把歌詞讓幼兒熟悉了一遍,發現幼兒對歌詞的理解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把歌詞和樂曲的學習,放的比較簡單,就進入了基本舞步的學習。先學了彈簧步和進退步,然後又做了幾個簡單的手部動作。再配上一些皺紙彩條,一甩一甩地煞是好看,我想孩子們一定會非常喜歡的,於是就把整個舞蹈動作連貫了起來,表演了一遍給幼兒看。沒想到佳佳在一旁說:“老師,你的動作不好看!”這個時候我有點尷尬,但是隨即一想,一定是自己在做動作的時候表情不是很自然,比較起以前的全老師,舞蹈動作肯定沒有她跳得好看、自然。

怎樣改變這樣的尷尬局面,又讓孩子們心服口服,並調動學習的舞蹈的積極性呢?於是,我請一位小朋友自告奮勇上來和我進行比賽,讓幼兒仔細看看,誰的動作更好看。看到佳佳踊躍報名,我就順勢請了佳佳,幾個動作下來,小朋友們看到,佳佳在音樂之下,根本就沒有做什麼動作,而我則放鬆了心情,揮舞着綵帶,自然、優美的和着節拍,跳着舞,小朋友們一下子被我的舞姿吸引了,爲我鼓起掌來,這時我趁熱打鐵問大家:“這個舞蹈好看嗎?”“好看——!”看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我忙請幼兒一起學起了舞蹈。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學得很認真。

在幼兒說出老師的動作不好看的時候,其實我很汗顏。由於個人在舞蹈方面不是很自信,所以導致自己雖然在課前進行了多次琢磨,但還是在幼兒面前很緊張,動作比較 ,纔會發生這樣的狀況。還有,平時與幼兒之間雖然有很多語言上的交流,但還是與幼兒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動。以後不僅要在課前認真備課,還要在舞蹈基本功上加強練習,並加強與幼兒間的情感互動。

《火燒雲》教學反思 篇16

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組詞、說句、猜謎語等積累語言,如學生用“火”組詞“火山”,而另一個學生受到啓發說出“山火”時,我帶領學生玩遊戲“翻烙餅”積累了一些像“奶牛--牛奶”一類的詞語,既豐富了語言,有激發了興趣,減輕了學生學習的疲勞。再如結合學生組詞“十月一日”、“五月一日”等說說我國的節日,並進行“愛祖國”、“尊敬老師”、“孝敬父母”等教育。結合學生的組詞“水龍頭”說說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水等。

由於本課要學習的四個漢字“日、月、水、火”全班有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認識,但對於“象形文字”這個概念學生初次遇到,因此我認爲在教學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應開展分層教學。首先結合課件的演示使學生感受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對比體會“象形”的意思。其次,在識字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我做小老師”、“找朋友”等活動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活動中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以指導、訓練。小組同學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探究,更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