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2W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1

《火燒雲》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描寫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被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選用。文章描寫的是鄉村傍晚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雲的讚歎之情。全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形象,把火燒雲的動態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篇課文的另一個特點是,想象豐富、有趣,能引起讀者無限遐想。它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一、 抓住一個“奇”字,想象情景美

課文第1小節寫火燒雲上來時,地面的景象。作者描繪了火燒雲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馳神往!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奇”字,啓發學生思考:

1、什麼是火燒雲?並用情境讓學生領會“燒”字的妙用。

2、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你體會到當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二、 抓住一個“多”字,領略色彩美

課文的第三節主要描寫火燒雲的顏色紛繁豔麗,變化萬千,教學時,啓發學生思考:

1、你還讀出火燒雲的顏色變化有什麼特點?表現在什麼地方?

2、“還有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說出來嗎?

3、引導學生讀出顏色的美,並積累這些詞語

爲了讓學生感受火燒雲的顏色美,我在理解完書中幾種顏色後,又及時的進行擴展詞彙的練習。“想想天空中火燒雲還會有哪些顏色?”並且要求像課文那樣,分三種形式來說(金燦燦,半灰半百合色,梨黃)。學生的思路被激活了,個個情緒高漲,相互啓發,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說出了多個不同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雲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 抓住一個“變“字,深悟情感美

課文一直在“變“中描寫火燒雲,由霞光之美寫到色彩美,再到姿態美,而這三種美都是美在變化中,有靜態美,有動態美,從而抒發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火燒雲還會變出什麼形狀?(指名學生想象說話)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設計了一個練說的內容:火燒雲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麼?什麼樣子?怎麼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提問,爲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框架,也促進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學生們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像是一隻貓,也有的說像是金字塔……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鍊中。最後,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奧運會開幕式的禮花,做到讀寫遷移,激發美好情感。

四、抓住一個“讀”字,在讀中錘鍊語言美

《火燒雲》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着跑着” “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對本文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貫穿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思、互相討論、大膽嘗試。通過教學,讓學生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也懂得美是要我們去發現的。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2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向我們描繪了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使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爲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火燒雲這一自然景物的絢麗多彩。用詞準確,描寫生動逼真,想象豐富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因此,瞭解課文怎樣描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是教學的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大膽想象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一、信息技術與課文的較好結合。

直觀教具照片,增強了閱讀興趣,從看照片感受課文內容,理解詞句,做到了現實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作用。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不斷提高閱讀效果,同時培養了閱讀能力。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與教師角色的轉換。

語文的閱讀教學有四大任務: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積累語言、練習表達。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從整體上升到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通過“兩讀”——教師範讀、學生自讀,從整體感知,輸理文章思路;通過小組學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自主精神;通過品詞品句、“看誰說的顏色多”的小比賽來積累語言;通過句型練習和拓展想象發展口頭表達能力。最後,迴歸整體,用一詞去概括火燒雲的特點,並設計“當小配音員“一環進行鞏固。

在教學《火燒雲》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後在教學上要注意的。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3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着重調動起他們對於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於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後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緻地體味課文,又保持着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4

一、“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說法一定要分清。

“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說法只是新舊教材的說法不同而已,其實都是表示同一類數。(即因數也是約數)

二、爲什麼第十教科書上講“倍數與因數”的時候不提整除。

也許我的頭腦還受舊版教材的影響,我認爲說到“倍數與因數”必須要談到整除,因爲整除是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條件,學生在沒有這條件學習整除,只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稍有不慎,學生會很快誤入小數也有因數;但是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教材中不提整除的好處。而我的心裏卻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S版教材到底在什麼時候於什麼數學環境下才提出“整除”這個概念呢?會不會在六年級課改纔出現呢?我期待着。

三、教學2、5和3的倍數教師應注重“靈活”。

1、在教學2和5的倍數時,是用同一種方法找出它們倍數的,學生很容易掌握,也很快就能把2和5的倍數說出,並能準確找出各自的倍數,此時,教師應把學生的思維轉到同時是2和5的倍數怎樣找?接着引導學生歸納出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特徵,因此,讓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加大。

2、教學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用2和5的倍數的方法去找3的倍數的特徵,讓學生嘗試這種方法是找不到3的倍數的特徵,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寫出的3的倍數,要用另一種方法去歸納、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運用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寫些數(有3的倍數,也有不是3的倍數,而且是較大的數)讓學生進行判斷,這樣可使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徵進一步得到鞏固。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5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有容量,但不是知識內容的累加堆積。整個教學過程能緊扣目標,談話導入、整體感知、識字學文、複習鞏固等環節彼此銜接,順理成章。識字和朗讀的環節安排妥當,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師生互動自然有效。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覺得比較有收穫的有兩點:(1)採用遊戲爲主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好。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爲了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心理需求,我在識字教學以及識字活動的環節中均使用遊戲法,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輕鬆,大大激發了孩子識字的熱情,讓他們學得愉快而輕鬆。我想,特別是在孩子剛進入語文學習的階段,教師只有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今後對語文的學習纔會更加投入。(2)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對學生說話的規範、態度、習慣的培養,重視對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注意到這一點,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有問題及時提醒學生並指導學生改正,學生在多次訓練後就能注意自己語言的完整與明確。同時,指導學生朗讀對培養其語感也大有幫助。朗讀訓練中,教師應採用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指讀與跟讀。此階段不宜操之過急,不必要求學生通篇朗讀,可以在聽錄音讀,老師帶讀的訓練中重點讀好一兩句話,打好朗讀的基礎,指導學生養成字字過目的良好讀書習慣,同時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通過教學,有收穫,也有困惑。現在的學生入學基礎都不同,有的學生識字量多,有的還不識字,因此在初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就會出現學得輕鬆與吃力的問題。識字量多的學生對於課文中要學習的生字已學會了,學習中會出現自我滿足,聽講不認真的現象。而那些沒有識字基礎的學生,對於一天一課生字的學習感到吃力,往往出現單個生字會認讀,把生字放在句子或課文中就不會認讀的現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這也是我想與同行多探討與研究的問題。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6

反思自己的教學,讓學生關注文本語言,關注課文的細節描寫,關注文本中情節的獨特構思,學生自然立足文本,文思如泉涌。藉助文本語言,發展孩子們的語言,給他們提供一個表達感受,運用語言的平臺。這樣的課,“語文味兒”就厚重了一些。

但事情往往是這樣的:當一種傾向出現的時候,往往會掩蓋另一種傾向。矯枉過正,或許是歷史的必然。這樣的語文訓練與這樣的人文感悟似乎成了兩大“幫派”,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平分天下”,平分了我們的語文課堂。這樣的語文訓練似乎也少了一些東西,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味地讓他們去表達,學生沒能從文本語言中汲取營養,來豐富自己的表達。一句話,吸收內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運用文本?如何讓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得更實一些?如何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得更加自然、和諧呢?我和同行老師又陷入了沉思。

經過慢慢的嘗試,我不得不坐下靜靜地思考:語文是什麼?母語教育學什麼?“感悟”中如何滲透語言文字的訓練?翻閱相關書籍,我認真思考: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蘊涵於工具性之中,沒有工具性就沒有人文性。人文是工具性的“精”,“氣”,“神”,沒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失卻了靈魂,成了毫無意義的“死工具”。國小作爲母語的起始階段,應努力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而感悟文字背後蘊藏的人文內涵。

基於這種理念,我又在“感悟文本,內化語言”這一環節中增添了這樣一個學習活動:此時此刻,你就是付出不求回報的喬依,你就是內心充滿感激的老婦人,將要分別,你們會說些什麼?其他環節和第二次一樣。我想讓“感悟”落得更實一些。

語文就是語文,只不過更多地體現了一些人文精神而已。要知道,人文絕非語文一科能夠獨擋其任,誰能說數學、音樂、社會、科學、美術中沒有人文?因此,語文應當保持其固有的個性,它首先是作爲一種語言存在的。對於國小生而言,語文學習就是理解、積累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練就紮實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語文能力,濡養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思想、靈感,負載着人類文化內涵的文章,潛移默化地接受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薰陶。這種浸潤人文精神的語文教育,纔是語文學科性質的完整體現,才能實現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既不能簡單否定語文訓練,片面強調“人文性”,又不能置“人文性”於不顧,一意孤行地抱住“工具性”不放。只有在夯實語文“工具性”的同時,科學合理地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薰陶,才能全面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7

天津四中 呂惠妍

本學期,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活動,我被備課組老師推舉爲獻課教師.自從接受了這一任務,我深感惶恐,深恐自己學是有限,辜負了全組的希望.因此,從教學篇目的選定,到教學內容的設計,再到課件素材的蒐集以及製作,我都下了很大功夫,經常工作到深夜,並且虛心地向其他同行請教,聽取他們的建議.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概括地說就是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爲了實現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本節課所教授的是第一課時,以分析中國石拱橋的典型代表——趙州橋的結構特點爲教學重點.導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概念由大到小,說明對象從概括到具體的方式,由"橋"引到"中國石拱橋",使學生界定了課文說明對象的範圍.字詞和作者簡介等,在課前我都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課件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來便進入了本課的學習重點——趙州橋.

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趙州橋,所以爲了增強直觀形象性,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是爲學生範讀這部分課文內容,然後用幾段生動形象的卡通視頻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清楚,設計了6個探究題目,逐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公開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開始時認爲課的容量較大,因此有意無意的加快了速度,並且還刪減了最後一道習題,可實際在最後有了些許富餘時間,使整堂課感覺起來前緊後鬆,不夠流暢,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這次獻課,得到了同組老師的大力支持和熱心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8

本週,我校開展了語文教研活動。我對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讀美文,賞美文。

所謂“讀美文”,就是以讀貫穿教學的始終。如,讀課題,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對濟南的深情;讀濟南的三大特點,讓學生從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發出內心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樣的感嘆,同時學習老舍對“故鄉”的這種深情,並學會用這種深情去閱讀這篇文章;讀優美的語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

所謂“賞美文”,就是對文中的優美語言進行賞析。作爲“語言藝術大師”老舍,其語言的精煉、純淨是值得學生去探究的。同時,作爲七年級的學生,應該逐漸學習對語言的賞析。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預設了多個句子,是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力,細細品味這些優美的句子。如擬人句:“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品析;重點字詞的品析——“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

但是,在整個教學中還是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首先是對文本的研讀不夠到位。在對陽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進行教學的時候,我覺得對幾個句子的賞析還是不到位的,如對“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句話的賞析。其實,老舍給讀者鋪設了一個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卻只是分析了“睡着”“喚醒”的擬人手法,而忽視了“閉上眼睛”這種優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這種美的學習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體現在板書上。我覺得板書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筆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體現在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教學上。在這塊知識點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運用。白色、青色、銀色、藍色、彩色、粉色……給人的視覺感受已經很美了。遠望這座薄雪覆蓋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紅:讓讀者以美的視覺享受。可是,在教學中,我只注重了這些色彩的詞語,卻忽視了與整個文章的結合,不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讓語言失去了魅力。這一失誤,我覺得使得這堂課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導語的問題。在一年的教學中,我的引導語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一些小問題上還是出現了一些缺陷。比如對薄雪覆蓋下的山解讀之後,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我說:“假如給你一座山,你會怎麼寫。”這樣的引導語,我自己在課後也覺得很難想象。換個語言,也許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假如讓你寫你心中的山,你會如何去描繪呢?”所以,在引導語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改進。另外,“兒”化音的朗讀做的不夠到位。自己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可是,學生在這方面沒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這次教學後的反思。我以爲,語文教學是不斷髮展的,更需要我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語文素養。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9

“百分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學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周圍的世界,理解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真切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在《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爲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

下面就根據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和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根據統計表提出“誰投籃比較準”引發學生思考,在交流後認識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數佔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來進行比較,並將分數改寫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數表示,讓學生初步體會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接下去的一個環節,主要解決百分數的讀寫問題。根據調查,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大致會讀寫百分數,所以隨後由學生來把轉化爲百分數的形式,並介紹百分數中各部分與原來分數的聯繫,以及讀寫方法。既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結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較能吸引其他學生的興趣。最後請學生交流88%(百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6%)所表示的意義,讓學生會用“誰佔誰的幾分之幾”來表述,也進一步理解和88%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藏北草原》一課運用了“總-分-總”的寫作方法。開篇運用一段描寫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藏北草原的熱愛之情。接着作者從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寫到草原人勤勞好客,美麗善良。最後作者再次以深情筆觸抒發自己對藏北草原的熱愛之情。

文章的結構清晰,作者的感情線索十分明朗,而且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教學這一課,我在學生認真完成導學案的基礎上,添加了一點個人的設計:即把這一課與《黃河源》讓學生在寫作方法上比較異同。先知先覺的孩子沉思片刻馬上舉起了小手:“老師,這兩課作者都是一邊描寫,一邊抒情。”“不同之處在於《黃河源》在描寫中穿插了作者的聯想,而《藏北草原》沒有。”“《黃河源》是按作者的觀察順序寫的,《藏北草原》是作者抓住草原的特點分類來寫的……”孩子們自己發現,自己歸納。很快地瞭解了寫景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爲本單元的習作“美麗的校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地球萬歲》設計思路源自孩子的關注、順着孩子的思路展開教學,培養孩子四自能力,即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的能力。力求做到訓練到位、感悟到位、順利完成學習目標。但由於面面俱到,內容安排太多,使課堂過於形式化,教學未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1、設計思路源自孩子的關注。

《地球萬歲》是一首十分優美的描寫地球的詩,它包含着對地球無私奉獻的讚美,更包含着對地球美好未來的企盼。對於這樣的詩歌,教師應善於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的朗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的美,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這也是我當初設計《地球萬歲》這一課的初衷。但在學生預習此課時,我發現同學們對這首詩的興趣很高,他們自己提出的學習目標中注重的不僅僅是詩歌的韻律的美,而是對這首詩所描繪的地球的美好,地球所遭受的人爲破壞的現狀,及對未來地球的暢想投入極大的熱情,而極爲關注。之所以如此關注這些,我想,是因爲在他們通過查找資料、交流資料而得出的感悟。在教學設計中,我結合這一點,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一組是展示精美的世界各地的風景圖片,讓學生盡情地欣賞、感受地球的美;第二組是人類破壞地球,使地球污濁不堪的圖片,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醜惡行徑。強烈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2、順着孩子的思路展開教學

在語文的學習中,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於文章理解都有自己的偏愛與獨特的視角。在整體感知完《地球萬歲》這一首詩後,我尊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孩子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章瞭解地球,關注地球,探究地球。

語文學習重在感悟,在學生選定喜歡的篇章時,我就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後彙報。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我始終關注活動的進展,瞭解學生的活動情況。

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暢想地球未來,對地球的未來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組認爲地球的未來是美好的,另一組認爲地球的未來是不美的。兩個小組的不同觀點,由此引起學生的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讓學生由關注地球的現狀引起對地球未來的關注,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意識到肩負的綠色責任。爲了和平、自由、友誼和愛,我們要反對侵略、反對戰爭、反對貪婪,讓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讓地球充滿生機和活力。

由於對課題內涵理解不夠深入,學生平時的訓練不夠到位,所以課堂教學不盡人意,在自定向這個環節,應該圍繞學習內容自主認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方法,應該挑明學習的過程。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國小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課文《用心靈去傾聽》: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問訊處的接聽員蘇珊用自己極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傾聽以及她那富有詩意的語言使一個孤寂、無助、對死亡充滿恐懼的男孩變得快樂、自信,她影響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麼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麼美好的意境,這種態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讓學生髮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迴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二、教育藝術中的反思。

蘇珊在面對一個陌生男孩的傾訴時保持的是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這份親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擁有了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心靈。是啊,傾聽就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甚至是一門藝術;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學會傾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職業的自覺。可就在這份責任、這種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當學生觸犯紀律時,我是痛心疾首無休止的所謂教導;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我是恨鐵不成鋼的所謂的諄諄教誨;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我是不分青紅皁白的各打五十大板;當學生羞澀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時,我是自作聰明的循循善誘……我何曾考慮到了學生們當時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視到了他們當時的眼神寫滿了茫然!失措!厭煩!無畏!心不在焉……

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爲什麼不能靜下心來聽聽他的解釋呢?沒有哪個孩子是存心想犯錯誤的;當學生氣喘吁吁的跑進你的辦公室,想對你說點什麼的時候,我爲什麼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兒,注視着他的眼睛,靜靜地聽他說完呢?當學生在路上興沖沖地和你打着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樂的時候,我爲什麼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腳步呢……讓我們學會用心靈去傾聽!這樣,你會聽到學生心靈的訴說,你會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樂與幸福。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看馬戲》是國小語文新教材一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中的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兒歌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馬戲城裏的小動物們表演的節目。兒歌中的小動物們活潑可愛,學生很容易對他們產生喜愛之情。

在朗讀兒歌的過程中落實字字過目,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的要求,同時能熟讀成誦。書寫方面,學習筆畫“豎折折鉤”,書空“是”字,複習筆畫“橫折彎鉤。本課要求認讀的平舌音和整體認讀音節,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它是教學中的難點。

這堂課中我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揭示課題後,由課題引出的“馬”字的學習,這個部分用的時間過長,教學活動不緊湊。其次是我自身的疏忽,學生在拼讀第四聲的時候,聲母有帶聲調的現象,我沒有及時糾正。最後是活動形式還不夠豐富,雖然盡力想了許多調動氣氛的教學方式,比如學習“八”的時候讓學生用手勢比劃“八”和“人”的不同,在朗讀時,安排師生合作、男女比賽等各種方式。在拼讀拼音找字寶寶的環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個部分如讓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拼讀,這樣他們的興趣會更高,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鍊的機會。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編花籃》是一首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編花籃”爲題,借物抒情。歌曲採用四個各爲四小節的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戲曲的音調和唱腔,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歌的一個主要風格特點。尤其是歌曲結尾“那哈依呀咳”襯詞的運用,更盡情的抒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發自肺腑的讚美之情。所以最初設計本課時,我的想法就是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與原來的學生學習方式,我要換一個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圍繞河南民歌的主題,我設計了一個既讓學生感到新鮮,教學歌曲時,逐層深入,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創設每個情境,始終有主線貫穿始終。

在歌曲教學中,通過老師聲情並荗的範唱,把河南歌曲的韻味表現了出來,讓孩子覺得這首歌曲是可以用不同的風格來表現的。這時就引出了河南人的方言特點,教孩子們說河南方言“編,編,編花籃”,從而讓學生做到地方方言對民歌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並在讀歌詞中找出民歌的另一個特點,押韻與襯詞是民歌歌詞創作的基本特點,並讓孩子們更瞭解民歌的文化與特點。

這節音樂課基本達到了我的心願,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投入歌唱和表演,大膽的想像和創編,課堂上我是投入的,和孩子們融爲一體,給孩子們自信和想像的空間。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在聆聽鳳凰傳奇的《編花籃》後,學生的創作能力還沒有更好地發揮,這是沒有達到我的預想的。通過這節的教學,我也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上還有很多的不足與缺陷。

火燒雲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教材中的引入是一種用被動的方式將學生的知識回想起來。而筆者的引入以交流方式讓學生主動回想起角平分線的概念以及畫法,這樣對學生思維的啓發度深;也讓學生明白前後知識的聯繫,以填空的形式給出讓學生的思維對角平分線是射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是線段有了充分的理解與掌握。這樣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1、這節課主要是用類比的教學方法——將書本的知識隱含的內容表達出來、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將舊知與新知以有效的語言表達出來、合適的方式寫在一起,爲師生的交流創造良好的氛圍;這樣學生的學習就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引申、變更問題,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創造性能力.

2.重視情境創設,讓學生經歷求知過程。本節課引入問題教學的模式,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投入到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深層次參與,倡導同學們要學會用大腦去思考,用耳朵去傾聽,用眼睛去觀察,用雙手去操作,使學生言語與行動逐步起到自覺調控的作用,促進思維的“內化”,從而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

3、教學過程不足之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整個課堂顯得時間倉促,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定理應用。特別是課堂小結,在對知識的梳理上顯然做的不夠。假如對本節課進行第二次設計,我想只探討角平分線性質定理即可,而後補充一些例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分析和運用,落實對推理問題思路的探尋和清晰、條理性書寫證明的過程,切實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學語言不精練,有的話重複了好幾遍,過多的點撥剝奪了學生的思維參與機會;課堂提問質量不高,尤其是對課堂語言的錘鍊,不僅僅是表達清楚,更要言簡意賅,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還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應停留在口頭上,還要在實際操作時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