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的決定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1K

扶貧是爲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扶貧攻堅的決定範文,供大家參考!

扶貧攻堅的決定
扶貧攻堅的決定範文一

道真是山區農業縣,農業是發展的基礎所在,也是發展的潛力所在。近年來,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得到了有效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從總體上看,農業產業發展仍然滯後,農業產業化建設仍然舉步維艱。推進農業產業化,是道真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和農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選擇,也是推進道真扶貧攻堅、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現就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推進扶貧攻堅作如下決定。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現代農業理念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以市場需求爲導向,以經濟效益爲中心,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爲目標,壯大一批優勢產業,興建一批農產品基地,扶強一批龍頭企業,爭創一批農產品品牌,努力把我縣建設成爲農副產品供給地和生態觀光休閒地。

(二)基本原則

1、規劃先行原則。突出規劃龍頭作用,聘請專家編制我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合理確定近期、中期、遠景發展目標,科學佈局重點產業帶和優先發展產業,促進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在最適宜區佈局,人、財、物向最適宜地聚集,實現生產要素優化配置。

2、突出優勢原則。堅持以市場爲導向,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理念,集中力量打造體現我縣自然資源相對富集優勢、生態環境良好優勢、仡佬民俗風情濃郁優勢的產業和產品,樹立品牌形象,推動產業發展。

3、農民主體原則。農民是農業產業化的受益主體和實踐主體,必須正確處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關係,研究農民需要,保護農民利益,尊重農民意願,激發農民熱情,政府不大包大攬,不強迫命令。

4、農民增收原則。正確處理農民增收與財政增長、企業增效的關係,在出臺政策、制定措施、推進工作時,始終堅持把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把農業增效、財政增長的着力點放在發展加工業上,用加工業的發展帶動農業產業發展。

5、風險共擔原則。農業產業發展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自然災害、疫情疫病、市場波動以及其它不可抗力因素等風險,這些風險既損害企業利益,又影響農民利益,更影響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探索建立農戶、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把“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發展、農業保險”有機結合起來,保障和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xxxxxx

年月日

扶貧攻堅的決定範文二

爲確保全縣12.28萬名貧困人口、144個貧困村如期脫貧,全面完成《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實施綱要(20xx-20xx年)》(湘發〔20xx〕5號)提出的各項任務,實現20xx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按照《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相關規定,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決定。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爲指導,認真落實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決議》,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部署和“四個切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以扶貧工作統攬經濟社會發展,以12.28萬名貧困人口爲扶持對象,以144個貧困村爲扶持重點,對全縣478個村(場)全面開展精準脫貧工作,整合政策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實施精準扶貧脫貧攻堅計劃,全面推進着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着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着力完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着力提升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貧困村和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爲推進經濟社會趕超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總體目標

通過實施精準幫扶,穩步推進12.28萬名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和144個貧困村、334個非貧困村(場)貧困人口脫貧工作。到20xx年,提前1年完成扶貧開發工作任務,大幅提升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將貧困發生率控制在3%以下,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確保其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實現貧困村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村村通硬化道路,戶戶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信網絡、通清潔水源,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三、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縣委、縣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把扶貧開發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及總體規劃,實行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建立更嚴格的考覈獎懲制度,確保扶貧開發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積極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形成全社會共同扶貧的合力。

——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完善貧困對象動態管理機制,定期覈實覈准貧困對象,對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對象按規定程序退出,並享受後續扶持政策。各部門在制定“十三五”行業規劃時統籌搞好扶貧規劃,因村制宜實行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在制定政策、分配資金、實施項目時向貧困村傾斜,並且在實施“十三五”規劃時首先從貧困村開始。加強分類指導,根據貧困村、扶貧對象的貧困特徵和致貧因素,突出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實行差異化扶持措施,按照“缺什麼補什麼,需要什麼幫什麼”的原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該扶的扶,該搬的搬,該兜的兜,通過分類幫扶精準施策,加快貧困村和扶貧對象脫貧致富步伐。

——堅持綜合開發,整體推進。以發展特色產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爲重點,以新農村建設爲抓手,以搭建土地流轉中心爲平臺,以“一鄉一特色、一村一產業”爲目標,實施山、水、林、田、路、電、氣、房綜合治理,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特色產業發展,整體推進綜合扶貧開發。

——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加強引導,更新觀念,充分發揮貧困村、扶貧對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扶貧對象的主體地位,提高其脫貧願望和自我發展能力,立足自身努力加快實現脫貧致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改革開放,創新機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深化關鍵環節的改革,尊重經濟規律,運用市場辦法優化貧困村資源要素配置,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和動力。

——堅持以人爲本,科學發展。正確處理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關係,充分發揮貧困村資源優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產業,提升貧困人口素質,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四、工作重點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着重突出打好六大攻堅戰,不斷改善貧困村、扶貧對象的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環境,提高扶貧對象收入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

(一)基礎設施建設強支撐。針對各個貧困村的現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清零行動”,在路、水、電及文化、衛生等方面抓好一批項目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快向貧困村延伸,向薄弱環節傾斜,打開山門,打破封閉,大幅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縣扶貧資金的30%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整合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新農村建設、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國土整理和財政“一事一議”等項目資金,按照“渠道不變、集中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各主管部門要與縣扶貧辦、縣財政局一同制訂項目實施方案。

按照《湖南省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村鎮行政區劃調整、易地扶貧搬遷、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村物流等工作,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特別是貧困村公路建設支持力度,每年投入到整村推進貧困村公路建設資金不少於全縣農村公路建設總投資的60%。穩步提高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基本解決貧困村羣衆路不通、車難行等問題。到20xx年,實現所有自然村通公路,所有貧困村通水泥(瀝青)路。(責任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優先安排貧困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大建設資金投入,每年投入到整村推進貧困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資金不低於全縣農村安全飲水總投資的60%。通過以城鎮帶動農村,建設一批標準化自來水廠。切實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建立和完善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護機制,確保供水安全。(責任單位:縣水利局)

加大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作力度,解決農村用電低電壓、高電價的問題,實現城鄉同網同價。(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供電公司)

進一步健全貧困村基層衛生計生服務體系,整合基層醫療衛生和計生服務資源,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加強貧困村計劃生育工作,加大對計劃生育扶貧對象的扶持力度。加快貧困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醫療保健服務水平。完善農村貧困家庭醫療優惠政策,加大醫療救助力度,逐年提高範圍、比例和補助水平。到20xx年底,縣、鄉、村三級衛生計生服務網基本健全,基本實現每個鄉鎮有1所標準化衛生院,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專科醫生,每個行政村有1所衛生室;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到20xx年,貧困村羣衆獲得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逐步實現人口均衡發展。(責任單位:縣衛計局)

加強貧困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統籌有線電視、直播衛星、農村廣播、地面數字電視等多種方式,提高電視覆蓋率。所有貧困村建有農家書屋。到20xx年,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推進貧困村接通符合國家標準的互聯網,努力消除城鄉“數字鴻溝”。到20xx年底,已通電的建制村互聯網覆蓋率達到1O0%,基本解決縣內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的寬帶接入問題。到20xx年,自然村基本實現通寬帶。(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教育科技局、縣廣播電視臺、縣移動公司、縣聯通公司、縣電信公司等)

(二)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全面落實並強化低保、五保、新農保、臨時救助等國家保障制度,編織民生安全保障網,確保“應保盡保”。新增社會保障重點投向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步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水平,把深度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難農村人口的基本生活,逐步提高補助標準,確保“救助一批”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由縣農合辦出臺貧困人口大病報銷優惠政策,適當提高扶貧對象住院報銷比例,貧困人口因病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提高到95%左右;大病住院一年醫療費開支在50000元以上的,其自費部分應最高不超過5000元,進一步緩解扶貧對象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農合辦)

加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進度,加強貧困村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支持貧困村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解決廣大老年人尤其是貧困老年人生活問題。(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建立殘疾人託養服務院,解決智力障礙、精神病人和重度殘疾人的託養問題,出臺和落實殘疾人優惠政策並重點向殘疾人中的貧困對象傾斜。(責任單位:縣殘聯)

做好村莊規劃,優化居民點佈局,以新農村建設爲重點,實施差異化扶持政策,提高登記在冊的扶貧對象戶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標準,幫助扶貧對象解決基本住房安全問題。(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扶貧辦)

(三)發展生產脫貧一批。落實產業扶貧規劃,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扶貧資金重點用於貧困人口生產發展脫貧,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

1.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全縣每年扶貧資金投入不少於5000萬元。資金來源以下幾個方面:貧困村扶貧資金的70%用於生產發展;根據扶貧開發的實際需要,按照“規劃引領、以縣爲主、任務導向、渠道不變,捆綁使用,各記其功”原則整合烤煙發展資金、臍橙發展資金、移民資金、中藥材發展資金、農業發展資金、畜牧發展資金、林業發展資金等部門資金;加大縣級財政投入,20xx年投入1000萬,並逐年增加;積極爭取上級產業扶貧資金每年20xx萬元;各單位每年節約三公經費的5%用於扶貧;加快實施金融扶貧產業發展小額貸款項目,對貧困戶發展產業小額貸款實行全額貼息,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啓動資金困難難題;動員社會力量對貧困農戶進行扶助,設立社會扶貧基金專戶,鼓勵名人、能人、企業家廣泛參與扶貧事業,對貧困村、貧困戶進行定點幫扶。

2.培育合作組織。大力實施“龍頭企業(業主)+專業合作社+基地帶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方式,每個村都要成立農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協會、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扶貧經濟組織,由村支部書記、主任和富人、能人擔任經濟組織法人帶領貧困農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

3.創新管理模式。相關主管部門要與縣扶貧辦、縣財政局一同制訂產業扶貧實施方案,採取“政府引導、貧困戶主體、企業協會帶動、因地制宜、以獎代補”的方式,充分發揮扶貧資金的帶動作用,加快加大產業脫貧力度,到戶獎補資金的總額原則上控制在貧困人口脫貧標準範圍內,超過部分不予獎補。每年根據產業發展情況,不同產業之間的獎補資金可作調整。

4.發展特色產業。根據我縣產業發展佈局和各鄉鎮、村實際情況,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通過以下重點產業帶動脫貧。

⑴烤煙產業。20xx年整合產業扶貧資金400萬元,對植烤煙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4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貧困人口20xx年繼續種植菸葉的,每畝補貼200元,新發展種植菸葉的每畝補貼400元,生產環節佔補貼資金40%,擔子佔補貼60%。(責任單位:縣菸葉生產管理辦公室、縣菸草局)

⑵楠竹產業。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00萬元,在我縣黃金瑤族鄉、麻林瑤族鄉、黃龍鎮、靖位鄉等4個鄉鎮34個村,動員227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楠竹低改120xx畝,實現9000名貧困人口脫貧。項目建設週期爲4年。(責任單位:縣扶貧辦、縣林業局)

⑶臍橙產業:每年整合扶貧資金800萬元,對發展臍橙種植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1.2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苗木補貼和臍橙儲藏庫補貼,新擴臍橙的按每畝補貼600元由新寧縣無病毒柑橘苗圃中心提供臍橙苗,新建臍橙儲藏庫(100立方米以上)的建成驗收後按每平方米補貼100元打卡發放到農戶。(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⑷中藥材產業:20xx年整合產業扶貧資金800萬元,對我縣種植淫羊藿、博落回、槐米、枳殼、黃精、玉竹、香薷草、半枝蓮類草本等品種藥材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1.5萬名貧困人口脫貧;採取扶貧經濟組織幫扶的模式實施,遴選確定5-7個具有一定實力,願意從事幫扶事業的縣內中藥材種養企業、專業合作社、協會爲扶貧經濟組織,具體負責其業務範圍所涉及貧困人口中藥材種植生產精準扶貧的組織與協調,必須整村推進,原則上實行一村一品。補貼方式:補貼由牽頭組織的扶貧經濟組織統一申報辦理,完成中藥材種植,經驗收後落實補貼資金。補貼標準:①種植淫羊藿、七葉一枝花、白芨、天麻的每畝補貼種苗費1200元;②種植博落回的每畝補貼300元(其中種苗費150元、肥料費150元);③種植槐米的每畝補貼種苗費800元;④種植枳殼、黃桅子、皁角刺的每畝補貼種苗費500元;⑤種植玉竹、黃精、百合的每畝補貼種子費1000元;⑥種植香薷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草本類的每畝補貼500元(其中種苗費150元、肥料費150元);⑦種植甜茶(刺兒茶)的每畝補助種苗費500元;⑧種植羅漢果的每畝補貼種苗費500元。補貼發放方式具體以該資金補貼實施細則爲準。(責任單位:縣經信局、縣中藥材辦)

⑸旅遊產業:整合旅遊扶貧資金300萬元,對崀山鎮石田村、崀笏村和回龍寺鎮雙獅村等的貧困人口發展休閒觀光農業、開發旅遊產品、建設生態農莊進行扶助,實現1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責任單位:縣旅遊局)

⑹油茶產業:每年整合資金400萬元,對種植油茶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6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新種植油茶的每畝補貼600元。(責任單位:縣林業局)

⑺光伏發電:通過實施金融扶貧,每年整合扶貧資金400萬元對全縣各鄉鎮生產環境差的貧困人口每戶貸款1-5萬元發展太陽能薄膜發電進行扶助,貼息3年,實現8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對每戶貸款1-5萬元用於購買光伏發電板,另每年每戶補貼1000元。(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農村能源服務站、縣供電公司)

⑻養殖業:每年整合資金500萬元,對全縣養殖畜禽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10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母牛、母豬拓欄外養牛每頭補300元,生豬每頭補200元,家禽每羽補10元,特種養殖每頭補50元,每人每年不超過600元。(責任單位:縣畜牧水產局)

⑼特色蔬菜產業:每年整合資金400萬元,對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6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對發展大棚蔬菜(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補貼30元,種植西紅柿、食用菌、蘿蔔、茄子、白菜等蔬菜的每畝補貼500元。(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⑽特色水果產業:每年整合資金300萬元,對種植蜜桔、獼猴桃、水蜜桃、無花果等特色水果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4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每畝補貼苗木款500元。(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⑾茶葉產業:每年整合資金300萬元,對種植茶葉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3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新種植茶葉的每畝補貼600元。(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⑿漢麻產業:每年整合資金500萬元,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租賃農戶土地;公司提供種子、肥料,農戶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種子、農戶自種、公司收購等運行模式,實現10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每畝補貼200元。(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⒀珍稀苗木產業:每年整合資金300萬元,對發展珍稀苗木基地的貧困人口進行扶助,實現1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補貼方式爲新發展珍稀苗木基地的每畝補貼3000元。(責任單位:縣林業局)

(四)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全面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科學佈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保障學生就近上學。努力改善貧困村辦學條件,對貧困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優先改造提質。切實推進農村公辦幼兒園建設,不斷擴大學前教育資源。逐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對貧困人口國小生、國中生寄宿生每學期分別補助500元、625元,決不讓一名學生因爲貧困失學或輟學。(責任單位:縣教育科技局)

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使“兩後生”都能接受適應就業需求的職業技術培訓,加大“雨露計劃”、“同心溫暖工程”等培訓項目實施力度,對“兩後生”就讀職業高中的每學年補助20xx元;同時切實落實貧困大學生5萬元以內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責任單位:縣教育科技局、縣扶貧辦)

(五)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對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發等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的地區的貧困人口,在尊重農民羣衆意願的基礎上,以自然村、寨、村民小組爲基本單位,按照宣傳發動——農戶申請——村委會初審及公示——鄉鎮人民政府審覈及公示——縣人民政府審批及公告——簽訂協議的程序予以整體易地扶貧搬遷。改善移民的發展環境和條件,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則,中央和省補助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不低於800元的補助標準區別不同安置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補助標準,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扶貧辦)

(六)生態補償脫貧一批。要把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結合起來,既不能讓青山綠水掩蓋了貧困,也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換取一時的脫貧致富,走出一條生態美與百姓富相結合的特色扶貧開發之路。

加大全縣石漠化綜合治理和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力度。(責任單位:縣發改局)

加大全縣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把水土保持和貧困人口脫貧有機結合起來,讓更多貧困人口受益。(責任單位:縣水利局)

加快貧困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小水電、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加強以農村戶用沼氣池、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池爲重點的農村能源建設。(責任單位:縣水利局、縣農村能源服務站)

繼續實施好村容村貌整治。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垃圾集中處理和農村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縣農業局、各鄉鎮)

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落實生態公益林補貼;增加生態公益性崗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責任單位:縣林業局)

五、創新機制

針對當前扶貧工作出現的新情況,必須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加快扶貧事業發展。

(一)創新大扶貧工作機制。鞏固和發展“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定點扶貧、對口幫扶、社會參與、羣衆主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列入縣級財政預算,確保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滿足實施扶貧開發規劃的要求,要將扶貧資金和相關涉農資金重點投向扶持貧困戶和貧困村的扶貧開發項目。行業部門要把推動貧困村發展環境和條件持續改善作爲本行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優先列入行業規劃,做到項目優先安排、資金優先保障、措施優先落實,確保各項幫扶措施落實到位和本行業扶貧開發任務圓滿完成。以扶貧規劃爲載體,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建立協同扶貧工作機制,形成多部門協作、多渠道投入、多措施並舉、多層次推動的合力扶貧攻堅新格局。加強規劃引導,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扶貧開發。建立健全扶貧工作考覈辦法,縣扶貧辦作爲主管部門,工作重心從單純扶貧向組織各方力量推動扶貧轉變,着力加大對全縣各級各部門開展扶貧工作的督查考覈。(責任單位:縣委辦、縣政府辦、縣委組織部、縣委縣政府督查室、縣財政局、縣發改局、縣農業局、縣扶貧辦)

(二)創新駐村幫扶工作機制。全縣478個行政村(場),實行駐村幫扶全覆蓋,選派副科實職以上領導和優秀中青年幹部任村支部第一書記,負責所在村脫貧攻堅任務,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支兩委,把農村基層組織打造成帶領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和永不撤退的駐村幫扶工作隊。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爲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脫貧攻堅完成後,對錶現突出的給予提拔重用,對脫貧攻堅任務沒有完成的,實行不脫貧就脫帽,激勵各級幹部到脫貧攻堅戰場大顯身手。駐村幫扶工作隊圍繞制定幫扶規劃、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成扶貧重點工作等方面開展工作,特別是圍繞扶貧“十項重點工作”,抓好水、電、路、業、房、環境整治“六到農家”和教育、醫療、養老、低保、五保、村集體經濟“六個落實”,使貧困村的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貧困羣衆增收致富能力明顯增強。各工作指導組要因地制宜,結合各村實際,積極探索可複製能推廣的扶貧新模式。(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辦、縣直各部門、各鄉鎮)

(三)創新金融扶貧機制。以全省金融扶貧試點縣爲契機,大力實施金融扶貧。充分發揮縣農商行、縣農發行等金融機構的金融槓桿作用,對“有勞動能力、有致富願望、有貸款意願、有收入保障、遵紀守法好、信用觀念好,選擇較好的生產經營項目”的扶貧對象實施“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縣建風險金”的小額信貸,根據信用等級每戶貸款1-5萬元,切實解決貧困對象產業發展的資金困難。通過加大對扶貧經濟組織的貸款支持和貼息政策,鼓勵扶貧經濟組織與扶貧對象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扶貧對象發展產業。建立扶貧對象信用評級系統和扶貧經濟組織認證管理系統,合理確定金融扶貧貸款對象,準確把握產業(品)正常生產經營週期,合理確定貸款期。對扶貧對象小額信用貸款利率一律實行同期檔貸款基準利率,扶貧經濟組織貸款實行優惠利率。引導和鼓勵多家商業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推廣小額信用貸款。(責任單位:縣政府金融辦、縣人民銀行、縣工商銀行、縣農業銀行、縣建設銀行、縣農商行、縣農發行、縣郵政銀行、華融湘江銀行、縣扶貧辦)

(四)創新扶貧考覈機制。按照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扶貧辦《關於改進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覈工作的意見》(組通字〔20xx〕43號)要求,進一步完善考覈指標,健全考覈機制,由主要考覈貧困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覈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爲主要指標,引導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縣文明績效考覈並增加分值。將扶貧開發任務完成情況作爲部門和鄉鎮考覈評價的重要內容。轉變縣級推進扶貧工作方式,把工作的着力點擺在鄉鎮和村級層面。加強扶貧工作考覈,採取“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調度、年底總評估”的方式組織考覈,評估結果按綜合得分分爲優秀、合格、不合格3個等次。考覈結果與所有涉農項目資金安排掛鉤,與責任單位評先評優及幹部職工經濟待遇掛鉤。要動真格加大考覈力度,對推進扶貧工作不力,排名全縣後3名的鄉鎮,縣委、縣政府領導分別對鄉鎮黨政一把手進行誡勉談話,並將該鄉鎮下年資金安排在上年基礎上分別削減10%(倒數第3)、15%(倒數第2)、20%(倒數第1),排名全縣前3名的鄉鎮,資金安排在上年基礎上分別提高20%(排名第1)、15%(排名第2)、10%(排名第3)。連續2年排名全縣後3名的,實行一票否決,追究鄉鎮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責任。駐村幫扶考覈90分以上才能定爲優秀(優秀率不超過20%),70分以上爲合格,70分以下爲不合格。對年度駐村幫扶工作評爲合格的單位,當年由單位對幹部職工增發1個月的工資(不含津補貼,下同);對年度駐村幫扶工作評爲優秀的單位,當年由單位對幹部職工增發2個月的工資。對提前完成脫貧任務的鄉鎮、工作隊和村,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並給予獎勵。對扶貧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同志,給予政治和經濟上的鼓勵,各村指導組成員下鄉補助標準參照“三聯三送”標準執行。(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委縣政府督查室、縣扶貧辦等)

六、組織領導

(一)強化工作責任。嚴格執行脫貧攻堅責任制,層層落實脫貧責任。縣委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縣委書記任指揮長,所有任副指揮長,所有與脫貧攻堅行動有關聯的單位均爲指揮部成員單位,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縣駐村幫扶辦。各鄉鎮和部門要成立相應機構,把扶貧開發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突出位置,主要負責同志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抓扶貧開發上,對本區域內脫困負總責。要進一步健全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採取縣級領導聯村、黨員幹部聯戶等方式,採取過硬措施,幫扶到村到戶到人。

(二)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扶貧開發工作體系,建立和完善扶貧開發機構,充實人員,保障經費,改善工作條件,提高管理水平,做到扶貧開發有規劃、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各級扶貧攻堅指揮部要加強工作指導,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協調落實各項工作。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行縣級領導聯村。採取“一聯多”的方式,全縣在職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分別聯繫貧困村,對聯點村的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每年深入貧困村調研不少於4次,及時幫助解決聯點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推行能人帶村。鼓勵和引導致富能手、產業大戶、外出務工經商者、退伍軍人、機關退休幹部、大中專畢業生、大學生“村官”等擔任村“兩委”主要幹部,選優配強村級領導班子,健全村級羣團組織。推行農村黨建規範化建設。以“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組織生活會及民主評議黨員等爲主要內容,認真開展基層組織生活;全面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加大黨內關懷力度;實現軟弱渙散村的轉化升級;加強農村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積極推進村民自治,實行村務公開,抓好綜合治理,爲扶貧開發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宣傳工作,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傳統美德,積極宣傳推廣扶貧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關注、參與和支持扶貧事業,激發幹部羣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扶貧攻堅的決定範文三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了《關於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決定》,《決定》指出,充分認識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是深入貫徹落實對江西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力爭提前兩年實現精準扶貧攻堅的工作目標,並對我省精準扶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作了部署。全文如下。

爲深入貫徹落實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的重要講話精神,確保我省貧困羣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掉隊,現就全省“五年決戰同步小康”進程中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是深入貫徹落實對江西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

習重要講話對江西提出“一個希望、三個着力”的重要指示,是我省“五年決戰同步小康”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近些年特別是黨的以來,我省着眼小康提速,把扶貧攻堅作爲民生工程的重要任務,減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xx年底,農村貧困人口減至276萬人,比上年減少70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7.7%,下降1.5個百分點。但總體來看,貧困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遺留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低、發展條件差、脫貧難度大。各地各部門要深刻領會對江西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的豐富思想內涵和對我省老區人民飽含的深情關切,站在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高度,着眼實施我省“十六字”發展方針,圍繞促進全省“五年決戰同步小康”戰略部署,瞄準確保貧困羣衆共奔小康不掉隊的工作目標,切實擔當起讓老區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的歷史責任。

(一)增強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各地各部門要準確把握精準扶貧攻堅的導向,清醒看到我省遺留的貧困問題是全省“五年決戰同步小康”進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從而樹立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充分認識抓好精準扶貧是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對江西工作重要指示的重大舉措;充分認識確保精準脫貧是我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和最艱鉅任務;充分認識扶貧攻堅、任重道遠,造福老區、時不我待;充分認識精準扶貧只能加強、不能放鬆,扶貧政策只能強化、不能削弱。

(二)落實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全省精準扶貧攻堅要以習對我省老區扶貧攻堅提出的明確要求爲指引,按照“摸清底數、區分類型、找準問題、分類施策”的思路,以建檔立卡扶貧對象爲核心,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爲根本,制定更加明確的目標、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付諸更加有效的行動。把精準扶貧攻堅作爲提高貧困羣衆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堅持治標與治本結合、輸血與造血並舉,開發扶貧與保障扶貧兩輪驅動、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統籌推進,在找準切入點、提高精準度、確保實效性上瞄準扶貧對象精準發力,切實把各項政策措施扶到點上、根上。

(三)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實幹興贛的工作作風。各地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要以深入貫徹落實對江西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爲強大動力,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進一步激活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努力在內外兼修上狠下功夫,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繼續發揚實幹興贛的工作作風,嚴格落實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切實加強精準扶貧攻堅的組織領導,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奮力書寫幫助貧困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儘快讓貧困地區舊貌換新顏的時代榮光。

二、加快實現精準扶貧攻堅的工作目標

根據中央確定的到20xx年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結合江西實際,我省力爭提前兩年實現精準扶貧攻堅的工作目標。具體達到以下工作目標:

(一)減貧任務提前完成。以國家覈定我省20xx年底的276萬貧困人口爲基數,全面加大精準扶貧攻堅力度,加快減貧進程。到20xx年,力爭全省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貧困縣脫貧摘帽取得突破性進展;20xx—20xx年,進一步鞏固發展精準扶貧攻堅成果,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縣全部退出,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羣衆共奔小康不掉隊。

(二)貧困羣衆收入達到新的水平。保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於全省平均增幅,到20xx年底,具備勞動能力但缺乏發展條件的輕度貧困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勞動能力的中度貧困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進一步強化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處於重度貧困的農戶的重點保障,提高標準,兜牢底線。

(三)貧困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到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危舊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貧困羣衆得到整體搬遷安置,貧困村基礎設施較爲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農民羣衆安居樂業。

(四)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到20xx年,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都有一項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貧困家庭勞動力掌握一門以上就業創業技能,新生代勞動力具備轉移就業基本職業素質,貧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貧困村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專業合作經營機制較爲完善,基層黨組織作用堅強有力。

三、突出抓好精準扶貧攻堅的重點任務

全省精準扶貧攻堅要按“找準原因、精準施策、建立機制、形成合力”的要求,聚焦三個着力點,打好三場攻堅戰。

(一)着力加快增收步伐,打好產業扶貧攻堅戰。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扶貧到戶、分戶施策,按照突出產業扶貧、體現地方特色、選準產業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優勢、實現扶貧轉型升級的要求,大力扶持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產業、就業創業,實施精準支持產業扶貧。

1.加大產業扶貧資金投入力度。用好存量投入,充分發揮省級已有每年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58個縣的產業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擴大增量投入,省財政對25個貧困縣進一步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力度,並新增安排資金支持58個縣以外的產業扶貧。資金使用上瞄準貧困村和貧困戶,採取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現金直補、產業保險和幫扶責任人攜資結對幫扶等多種方式。對貧困戶尤其是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結合土地山林流轉、租賃或入股,探索扶貧資金出資折股到戶的資產受益方式。

2.創新貧困村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大力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產業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發展貧困村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貧困羣衆發展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58個縣設立“產業扶貧信貸通”,支持貧困村建立“選準一項優勢主導產業、設立一筆貸款風險金、組建一個合作組織、落實一種幫扶機制”的四位一體產業扶貧新模式。

3.加強扶貧對象就業創業能力培訓。在教育部門普惠扶持政策的基礎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部門進一步加大扶貧對象培訓特惠扶持力度,增強其就地發展產業、進城進園就業、自我發展創業的能力素質。對貧困戶新生代職業學歷教育和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專項扶貧資金補助標準,減輕扶貧對象經濟負擔。加強致富帶頭人培訓,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就業。

4.整合涉農資金傾斜支持產業扶貧。統籌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產業發展、土地整理等方面政策資金,大力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縣、重點支持25個貧困縣和貧困村發展現代農業,完善產業、生產和經營“三個體系”,輻射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開發。統籌農民工職業培訓、農民適用技術培訓、科技扶貧等政策重點支持貧困戶,加強貧困青壯年勞動力就業創業服務。充分利用旅遊資源開展旅遊扶貧,支持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鄉村旅遊富民產業,打造一批旅遊扶貧示範村。推進貧困村農產品信息平臺建設,探索電商扶貧新途徑。加強金融扶貧,完善信用扶貧體系,加快發展扶貧小額信貸,推進“財政惠農信貸通”,豐富金融扶貧服務產品,優先保證貧困地區支農再貸款需求。

(二)着力提高救助水平,打好保障扶貧攻堅戰。認真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649號),強化社會救助託底功能,統籌實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等各項救助制度,按照“託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原則,加強特困扶貧對象救助,實施精準特惠救助扶貧。

1.加強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困難羣衆實行應保盡保。逐年提高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對農村低保對象中無收入來源、依靠自身條件無法改變生活狀況的羣衆加大傾斜力度。

2.加大醫療保障和保險救助。逐步擴大新農合報銷藥品目錄範圍,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對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在縣級住院新農合補償取消起付線,同時在新農合補償基礎上,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負醫療費用救助比例。

3.強化教育救助。健全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政策體系,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直接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就讀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資助政策,保障基本學習和生活需求,保證貧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學,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現象的代際傳遞。

4.推進慈善和社會救助。強化民政、殘聯、婦聯、紅十字會組織慈善救助的職能,搭建政府部門救助資源、社會組織救助項目與貧困農戶救助需求相對接的信息平臺,鼓勵、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開展慈善救助。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健全完善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政策,引導有影響力的慈善組織和企業設立社會救助扶貧公益基金、組建慈善救助機構。

5.完善臨時救助。加大分類施救的力度,對因支出型貧困造成基本生活嚴重困難的羣體予以特別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

(三)着力改善生活條件,打好安居扶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協調推進,統籌貧困地區一體化發展,幫助扶貧對象建設美好家園、縮小發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實施精準改善條件扶貧。

1.加大扶貧移民搬遷力度。順應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優化村莊、人口布局的要求,對不宜居住的貧困村自然村莊和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貧困羣衆,全面準確摸清底數,統一羣衆思想認識,按整體搬遷的要求制定實施規劃。整合扶貧搬遷、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避災搬遷移民等政策,落實相關配套投入,大力幫助扶貧對象徹底擺脫惡劣生產生活環境。對列入整體扶貧搬遷的自然村莊,原計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再安排,可調整安排至移民搬遷安置點。深入打造整體搬遷、梯度安置、差別化扶持、組合式幫扶、綜合配套的有效模式,不斷提升扶貧移民搬遷實施水平。

2.加快貧困村村容村貌整治。根據現有一些貧困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實際,重新識別確定一批發展條件差、貧困程度深的貧困村,在“十三五”統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政策給予重點扶持。將貧困村宜居自然村莊作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每年新農村建設村點安排對貧困村全覆蓋,每個點疊加新農村建設資金和扶貧資金給予重點扶持,加快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全面優化村容村貌。

3.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將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農村危舊房改造指標,對特困扶貧對象住房救助實行“交鑰匙”工程。20xx年基本解決38個重點扶貧攻堅縣農村貧困羣衆的安居問題,爲20xx年建立覆蓋全省農村的住房保障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優化村莊建設發展規劃。20xx年率先完成38個重點扶貧攻堅縣25戶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爭20xx年完成全省農村25戶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xx年底基本解決貧困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力爭20xx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加快完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力爭20xx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提升農村通信網絡覆蓋水平。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週轉指標主要用於貧困縣扶貧攻堅,優先保障貧困縣符合申報條件的增減掛鉤週轉指標,允許貧困村週轉出來的結餘指標在縣內流轉並適當提高流轉價格,開展增減掛鉤試點產生的土地增值淨收益,主要用於貧困村被徵地拆遷農民的補償安置及項目區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治項目優先向有條件的貧困村覆蓋。優先支持貧困村綠色生態環境保護和整治,優先扶持貧困村小型水利建設,落實貧困縣資源開發有償政策。

5.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支持貧困農村完成薄弱學校改造,普及義務教育,切實做好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工作、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高校擴大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比例以及針對貧困家庭學生的各種資助政策。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讓貧困地區羣衆享有全省同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農村低保、新農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就業援助、安全住房以及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福利補貼等社會保障體系,編密織牢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加強社會管理、公共文化、廣播電視等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全面加強精準扶貧攻堅的工作機制

各地各部門要把實施精準扶貧工作牢牢抓在手中,把確保精準脫貧責任始終扛在肩上,嚴格執行六項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攻堅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一)用好考覈扶貧實績的“指揮棒”。進一步完善市縣綜合考覈評價機制,將精準扶貧攻堅實績作爲重要內容。重點要落實中央對貧困縣考覈、約束、退出三大機制的要求,制訂我省25個貧困縣的考覈約束辦法。充分發揮考覈約束的“指揮棒”作用,引導貧困縣黨政班子和領導幹部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財力和各類資源,放在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減少貧困人口數量、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上,以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政績向黨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對在貧困縣埋頭苦幹並做出突出成績的幹部,提拔使用時優先考慮;對不勝任、不稱職的,及時調整。按照“鼓勵摘帽、政策保留”的思路,認真研究脫貧摘帽辦法,及時制定我省貧困縣退出機制。通過建立考覈、約束、退出機制,樹立“摘窮帽爲榮、戴窮帽爲恥”的觀念,堅決杜絕“戴着貧窮帽子、過着炫富日子”的現象。

(二)編制精準扶貧攻堅的規劃藍圖。各級要按精準到村到戶的要求,科學制定“十三五”精準扶貧攻堅規劃及各專項扶貧規劃,描繪好實施精準扶貧攻堅的“路線圖”,納入本級“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規劃要緊緊圍繞提前兩年實現精準扶貧攻堅目標,落實好“十三五”期間重點是前三年的精準扶貧投入,統籌各方面政策、資金和資源實施精準扶貧攻堅。要搞好各方面規劃相互銜接,把精準扶貧攻堅規劃與全省區域發展規劃、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統籌起來。尤其是縣級要多規合一,用統籌規劃承接上級扶貧開發政策支持,抓好本地精準扶貧攻堅的組織實施。要加強縣級實施精準扶貧攻堅規劃的督促指導,確保責任到位、工作落實。

(三)健全落實行業扶貧的責任體系。各級部門要全面準確掌握本行業扶貧所需解決的問題,明確本部門肩負的行業扶貧任務,在已有行業扶貧政策的基礎上,制定本部門加大行業扶貧力度的特惠政策措施,納入本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點內容。加強行業扶貧任務的組織實施,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等方面,分解任務,倒排工期,並在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設立若干個行業扶貧攻堅專項工作組,根據職能明確牽頭和配合單位,由牽頭部門負責協調落實並分組制訂年度工作計劃。加強行業扶貧的責任考覈,每年底由牽頭部門彙總本專項工作組開展工作情況,向本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集中報告行業扶貧任務落實情況;領導小組每年組織一次行業扶貧考覈,考覈結果列入部門年度綜合考覈的重要內容。

(四)加強籌措扶貧投入的整合平臺。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行精準扶貧攻堅的主體責任,加大各級財政預算扶貧資金持續增長力度。實行扶貧開發“省級監管、市負總責、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強化省級監管職責和設區市工作責任,督促指導縣級以統籌規劃爲載體,健全完善扶貧投入籌措整合平臺並將整合使用計劃上報備查,確保真扶貧、扶真貧。抓好政策落地,落實貧困地區公益性建設、投資項目、生態保護、轉移支付、扶貧捐贈、稅收減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強扶貧資金使用和政策執行監管機制,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堅決杜絕侵佔扶貧資金搞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對貪污腐敗現象實行“零容忍”。

(五)凝聚合力扶貧攻堅的強大力量。落實全社會共同責任,凝心聚力推進精準扶貧攻堅。重點要深化“四個一”組合式扶貧,完善省級領導定點指導一個貧困縣、聯繫一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幾戶貧困戶的機制,協調隨同省直部門、國有企業開展駐縣定點扶貧,示範帶動各級領導幹部抓好精準扶貧攻堅。落實各級部門“十三五”新一輪定點扶持貧困村,選派幹部組成工作隊駐村扶貧,確保對貧困村全覆蓋。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結對幫扶,爲每戶貧困戶落實幫扶責任人。抓緊向貧困村派駐黨支部“第一書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爲實現扶貧目標提供組織保障。對接好國家部委在我省貧困縣定點扶貧和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對口支援,承接好中央政策在我省落地。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鼓勵政策,發動民營企業扶貧,發揮“10•17中國扶貧日”平臺作用,弘揚扶貧濟困傳統美德,多方發掘社會扶貧資源。運用宣傳輿論媒體傳播正能量,營造精準扶貧攻堅良好氛圍。保留、穩定和加強與精準扶貧繁重任務相適應的扶貧機構及工作隊伍。

(六)完善監管精準扶貧的信息系統。按照“準確、清楚、動態”的要求,完善扶貧對象建檔立卡信息監管系統,實現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建立扶貧信息系統數據的部門對接和共享機制,提高實施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精準度。充分運用扶貧信息數據系統,把握減貧工作進程、監管扶貧資金使用、考覈精準扶貧實效、科學決策精準扶貧攻堅工作。

各地各部門要認真抓好本決定的貫徹落實,把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作爲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各設區市及省直管縣市、25個貧困縣和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制定本地區本部門落實精準扶貧攻堅的實施方案,於6月底前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批執行。省委、省政府每年對貫徹落實情況組織專項督查。

xxxxxx

年月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