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天津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9W

大學聯考作文不同於平時的寫文章,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即在一定的時間內寫特定的內容,而大學聯考作文命題趨向的特徵也在於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20xx大學聯考作文天津,給大家作爲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聯考作文天津
20xx大學聯考作文天津篇1

感情,多麼微妙的一個詞。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發。正因對事物的情感不同,所以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有所不同。

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家鄉情結,那對家鄉無盡的愛與親近,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點。記得莫懷戚在他的散文《家鄉落日》中曾這樣說,雲海落日飄忽柔曼,美國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家鄉的落日,才能打動人的心靈——“那纔是我的落日啊”。其實,並不是那一輪紅日有何不同,而是家鄉的落日承載了太多的思念與情感與我們的記憶。那一輪落日,照過枯藤老樹昏鴉,照過小橋流水人家,照着的是記憶最深處一點一滴關於故土的熱愛。

心靈上的共鳴使我們感到事物的美好。看飛流直下三千尺,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豪邁;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風,我們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撓。看一輪明月高掛天空,我們想到的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事物本也無情,是我們心靈上的親近使我們感到它們是如此美好。因此,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長空,虎嘯深林,魚躍水面,落英繽紛,秋雨梧桐都能發出心底最深處的一聲嘆息。

在《韓非子》中有一則寓言,宋國有個富人家裏的牆被雨淋壞了,兒子說:“不修好,會有人來偷。”鄰人也是這樣說,結果果真被偷了。富人覺得兒子聰明而鄰人可疑。這一則寓言也說明了感情上的親疏影響着我們對事物認知的正誤。同樣一句話,爲何兒子是聰明的而鄰人則是可疑的?正是因爲在感情上覺得兒子更爲親近,所以會覺得是爲自己着想;而鄰人的話呢,也許是近乎於一種詛咒。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風中跌倒不爲風》,說的是小時候走路摔倒時奶奶總是責怪風,“怎麼把我的乖孫子絆倒呢?”因爲疼愛自己的孫子,所以總覺得孫子都是正確的,是風可惡。奶奶的慈祥善良,躍然紙上。這也說明,感情上的親疏,決定着我們對事物的認知。

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聽來,是有所不同的。正是唐玄宗自創的《霓裳羽衣曲》,他從中聽到的是花花世界,而我們從中聽到的是亡國之音。

因爲對岳飛的喜愛,我們說“青山有幸埋忠骨”,因爲對秦檜的恨,所以我們說“白鐵無辜鑄侫臣”。

記得曾有一位詩人說:“境由心生。”很大程度上說出了感情與認知的關係。

那麼,就讓我們帶着善良而美好的感情來看這個世界吧。既然一朵花裏可以看出一個世界,那麼就讓我們坐看雲舒雲卷,看到一個美好的世界,把無限放在掌心,把永恆在一瞬間收藏。

因爲親近,所以美好!

20xx大學聯考作文天津篇2

人生天地間,總要與外界發生聯繫。而閱讀,則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閱讀分爲若干種,絕大多數人的閱讀屬於消遣性閱讀。這種閱讀的目的就是打發時間,說得高雅點,是讓時間不至於白白流逝。瀏覽網頁,翻翻報紙,看看電視,瞭解一些熱點新聞,蒐集幾件明星八卦,打探哪裏出了奇人異事,瞅瞅又有幾個老虎被調查……邊看邊樂,然後與志同道合者大擺龍門,是很愜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閒人們的閱讀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閱讀有相當的比重也可歸入此類,我們青年學子,有時也願意做這些消遣性的閱讀。爲的是放鬆放鬆,調劑一下有些枯燥的學習生活。我覺得,“消遣”是個中性詞,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歸入褒義,畢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託,這總比無所事事、無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閱讀的第二重境界,我稱之爲充電式閱讀。這種閱讀有明顯的現實“功利性”,頗有現躉現賣、臨時抱佛腳的意味。以我爲例,該交綜合性研究作業了,我才上網搜索相關的材料,包括成本的書、雜誌,相關論文,然後挑燈夜戰,快速掃描,從中篩選自己用得着的礦石,冶煉、提純,最終形成自己的產品。這樣的閱讀,效率高,印象深,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腦裏面的東西感覺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品位。出於很近視的目的,其效果卻是長久的,這樣的閱讀,其實就是我們成長的臺階。

聽說大多數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閱讀大都含有某種“功利性”。這不是壞事。關鍵是要將這些信息合理轉化,切忌生搬硬套,機械照搬。否則的話,這種閱讀就成了鴉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閱讀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閱讀,或者叫心靈性閱讀。這樣的閱讀完全是個人的興趣所在,閱讀的過程,也是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的過程。據說,這樣的人,看經典的影視作品,會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與劇中人的命運相喜悲;看喜歡的文學名著,常常會如五柳先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還沒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我會向這個方向努力。

魯迅說過,要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盧梭則強調,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讀什麼書和怎樣讀的問題,明乎此,力行之,便會臻於大境界。

20xx大學聯考作文天津篇3

我的青春閱讀的不止是書。

如果說青春需要一種素質,那麼就需要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去選擇,或者運用那些鍥而不捨的青春元素,登高望遠人生的遼闊。在這些經過的風雨中,活出生活最樸素的意義和價值。

唐代詩人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世間風景,用一種悲涼去解讀,領悟到的只有感傷與灰暗,或者是悲哀與不堪,那心地的滋味,眼前的景色,也都變得不一般,成爲生命最沉重的壓力、內心和這個世界最遙遠的距離。

人生這一場經過,需要在迷茫中突破,本來就不排除,那些淚水背後的思考、覺醒和長大。哪裏有不曾曲折的故事,哪裏有不曾落淚的青春,那些出現在生命旅途中的故事,早已成爲生命風景的映襯,或深或淺的色彩。

青春對夢想的思考,可以說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需要一個更寬的視野,超越這世態炎涼紛紛擾擾。看見生活那些溫暖與明亮,在生命的積極中做出抉擇;看破那些浮雲聚散的灰色與傷感,做的了自己心地的主人。

青春這條路,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態度,去承擔一種對人生意義的叩問和追求,活出一種充滿力量的狀態,和多姿多彩的存在。

都說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人生在哪裏出發,目標有多遠,歸宿在何方,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裏這麼說,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恰似這青春,不是任由那些來勢洶洶的煩惱興師動衆,而是活出內心明亮的觀照,最適合人生向前的生命力量。

青春也是一種對智慧的錘鍊,溫和而理性,欣賞與尊重,不可迴避青春這條路的艱辛,更需要砥礪前行,更不免淚水傷痛,這青春也就活成了一場不一樣的發現,和生命智慧的風采呈現。

人生需要自己去承擔的力量,走過一段旅途,創造一片風景,活得出挺身而出,也活得出善良擔待。不忘初心,用自己對青春的信念,活出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讚美與祝願。

對於青春的理解,不可否認,它是生命中最豐富和精彩的時光,歷練着人生迎接未來的勇氣和信念,也成就着人生承擔壓力和突破困惑的能力,當然也告訴着人生的遺憾,沒有誰能在青春中停留,這一幕幕的生活場景,不是活向了一個猜不透的世界,而是在提醒着人生,好好珍惜,好好活着,好好繼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