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評課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2W

在教學中,聽課評課很重要,《木蘭從軍》這一課你作何評價?下面是《木蘭從軍》評課稿,爲大家提供參考。

《木蘭從軍》評課稿
《木蘭從軍》評課稿1

丁老師上的是《木蘭從軍》這一課。本文是一篇家喻戶曉、傳誦不衰的動人故事。通過描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熱愛祖國、尊老愛幼、英勇善戰的優秀品質。

在本課教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丁老師在拓展訓練方面練習,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針對“花木蘭是在怎麼說服家人的”,讓學生進行展開想象和討論。這個拓展性訓練讓學生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感悟她爲國爲家敢於自我犧牲的可貴之處,這是對文本語言的拓展性訓練,有助於學生主動閱讀,把書讀活,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的閱讀能力。

教學課文第二段的時候丁老師引導學生抓住木蘭的話“自己理應爲國爲家分憂”找出木蘭憂的原因:北方發生戰爭,朝廷緊急徵兵,這是國家的憂;徵兵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但父親年老多病,難以應徵,弟弟年齡又小,夠不上當兵,這是家庭的憂。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木蘭爲什麼要“理應分憂”:本來應徵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處在特定情況下,女子也該承擔責任,爲國爲家當仁不讓。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情可感,有話可說了。在這一環節中,小朋友入情入境,最終把我這個“家人”給說說服了,彼此合作相當愉快。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丁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從此,木蘭告別了親人,開始了她的從軍生活,在戰場上的木蘭又是怎樣的女英雄呢?”在這一環節中,她抓住了一系列表示動作的詞語,“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揭示了木蘭奔赴前線的全過程,利用黃河、燕山的圖片幫助小朋友想象當時木蘭在渡黃河、過燕山時所遇到的困難,由於有直觀形象的畫面,小朋友想象木蘭當時遇到的困難真的好多好多,但也將小朋友的眼光停留在去戰場的路途中的艱難,反而對木蘭在戰場上所經歷的危險困難未能有深刻體會。

丁老師的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學生學得較活,原因是教師指導有方,評價得當,課堂上揚溢着和諧、歡快的氣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外部環境。

《木蘭從軍》評課稿2

昨天聽了耿老師的《木蘭從軍》,耿老師在課前在組織學生朗讀了《木蘭詩》,無疑,這對理解這部分內容有了直接的幫助。“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從軍既是爲了家中的親人,更是爲了國家的安危。

在教學中,耿老師注意拎出每段的關鍵詞,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時候是先指導學生讀好“替父從軍”和“赫赫戰功”,再通過“渡、過、跨”等詞語體會木蘭的威風。到了第四自然段,耿老師讓學生看木蘭穿上戰袍和姑娘裝時的模樣,然後再出示“英勇善戰、文靜俊美”, 通過對比,體會木蘭的精神,再指導學生朗讀好第四自然段,這樣形式不僅多樣化,而且學生也易於體會,樂於學習。

木蘭成爲英雄的另一重要原因:她是女兒身。耿老師在此巧妙拓展,預設練說。以家人的身份,與木蘭進行辯論,凸顯人物的精神品質,符合了以故事化特點演繹故事,理解人物,是解讀文本精心預設的創新之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