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形勢分析讀書心得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4W

《國家與革命》是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寫的一部關於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準備的國家形勢分析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國家形勢分析讀書心得3篇
國家形勢分析讀書心得範文1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曾經理想化的描寫、和承諾給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的國家將解散軍隊,將以全民武裝工人赤衛隊取代替常備軍”以實現夢寐以求的巴黎公社原則。

爲了保衛和建設紅色的工農兵蘇維埃政權不受敵對勢力的侵害,及後來爲反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的需要,毫無疑問蘇聯依然需要建立強大的軍隊、警察、監獄及一切舊式的國家機器!因此列寧爲無產階級所設計國家制度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的空想。 從世界上許多的自稱爲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身上看到了他們都擁有王權特徵的影子,也看到了社會主義國家都有擁有比選票國家更龐大的官僚隊伍,他們大多都不由選舉產生,都有不會被撤換的終身制腐敗官員!!!從這些不被選舉、不會被撤換的終身制官員中我們看到他們看得見的陽光收入甚至也比普通工人高上十倍、百倍。他們的工資收入比議會制國家的官僚與工人比是更高的。

從這些不被選舉、不會被撤換的終身制官員中我們看到他們比議會制國家的政府官員有更能說大話、套話、有更能作秀、更虛僞、更腐敗的一面。可以說在我國當年的毛澤東主席也早已經感受到了,革命隊伍內部所產生的官僚主義腐敗現象的所產生危害性。同時我們看到了並且也歡迎龐大的前蘇聯確實因此而轟然的倒下。列寧又強調道:政治上的改造(指普選制),必須與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爲公有制的措施聯繫起來,纔會顯示出全部的意義。總而言之,列寧給社會主義定下了兩大標尺,即工農民主和生產資料公有制。

恢復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與革命學說,並駁斥機會主義、社會沙文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那麼這後三個主義究竟是指什麼呢?什麼是社會主義,我們應該追求什麼、反對什麼,列寧在這篇《國家與革命》中,闡述得相當清楚了。但爲什麼後來的社會主義卻偏離了巴黎公社的正確方向呢? 民主監督和民主決策,毫無例外地隨時可罷免的公職人員,無產階級鎮壓資產階級.....

國家形勢分析讀書心得範文2

《國家與革命》是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寫的一部關於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經典著作,全書共六章,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批判了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反動國家觀,對全世界無產階級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政權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讀了《國家與革命》,獲益匪淺。

在《國家與革命》這一本書中,列寧針對資產階級和社會主義者極力掩蓋國家階級性的謬論,概括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鮮明地揭示了國家的階級本質。獨創地發揮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實質,充分論證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揭示了無產階級專政與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一致性。理論上探討了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發展規律,注意到無產階級專政職能的多樣性,集中說明了國家消亡的經濟基礎。

國家是不可調和的產物,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關。同時,國家是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工具。社會在分裂爲階級之前,國家並不必要,只有在出現階級剝削和壓迫之後,國家纔是必要的。在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並將生產資料變爲國家財產後,也就消滅了階級差別和無產階級自身,國家也就會“自行消亡”。只有共產主義才能完全不需要國家。

恩格斯在總結他所作的歷史的分析時說:“國家不是從外部加強與社會的一種力量”。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產生國家。當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爲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爲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站在社會之上的力量來抑制衝突,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產生國家。這說明了,在階級客觀上不能調和的地方、時候和條件下,便產生國家。同時也證明了國家的階級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他要依靠強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徵收賦稅來維繫。

國家的產生是曲折的,冗長的,繁瑣的。當國家一經產生,通過努力,國家一定會延續,通過時間的沉澱,一定會創造各種文明,帶來新的效益。

列寧在他的文章中所談到的關於國家的功能,主要是指國家在解決國內的階級矛盾時所發揮的作用。例如資本主義國家對本國無產階級的壓迫和俄國蘇維埃政權對xx集團的鎮壓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家的對外功能則充分地表現出來了。無論是當時的法西斯聯盟還是反法西斯聯盟,都是以國家爲“單位”形成的,並不是以某個階級的國際聯合對付另一個階級的國際聯合。換句話說,是國家利益之間的對抗,而不是階級利益的對抗主導了這場世界大戰。可見,國家不僅具有階級壓迫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抵禦外來干涉的對外功能。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列寧,他們都沒能經歷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影響最廣泛的戰爭,因而不可能就國家的對外功能有深刻的研究和認識。

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必須充分注意研究和發揮國家的對外功能和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帝國主義的封鎖和我們對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缺乏認識,因此對國家功能的認識存在片面性。例如在國際交往中,過分強調了以意識形態和階級鬥爭劃線,忽視了國家的對外功能與對內功能的差異性。比如說我們過去就沒有認識到,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可能會對外擴張;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會發生摩擦甚至戰爭。又比如,我們過去總對與資本主義世界打交道百倍警惕,遲遲不敢對外敞開國門。事實證明,國家間的矛盾與國內的階級矛盾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質,並決定了國家的對外和對內功能的不同。因此,僅僅重視研究國家的某一方面功能是不夠的,這將導致我們的對內和對外政策出現偏差。

香港迴歸祖國後,我們還實現了“一國兩制”的構想,這對臺灣也適用,但前提是國家的統一。中國的革命實踐證明,國家的組織形態可以爲不同的意識形態服務,也可以使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平共處,公平競爭。可見,國家只是管理社會秩序的工具,只要運用得當,它對於任何社會制度都可以是有益的和適用的。因此,認爲國家對於共產主義社會是多餘的、甚至是有害的,這種觀點也是偏激的,它無異於把未來共產主義與原始共產主義相混淆。

理論只有被實踐所驗證才能具有生命力。人類社會的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它固然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也往往會脫離理論家所劃定的軌跡向另一個方向發展。我們今天發生的許多事情,馬克思和列寧也無法預見得到。因此,用與時俱進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繼承和發展前人的精神遺產,纔是正確的。如果把前人所說過的每一句話都當成“聖經”,那我們今天就什麼事都不要做了。

“一國兩制”的構想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而鄧小平不僅敢想,而且敢做。我們應當學習他的政治勇氣,用鮮活的實踐成果,來豐富革命理論的百果園。

《國家與革命》的研究主體是社會革命。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革命的認識存在着一種“過分的分析性簡化”,沒有嚴格區分開社會革命和政治衝突、集體性暴力等。社會革命是一個社會的國家政權和階級結構都發生快速而根本轉變的過程;與革命相伴隨,並部分地實施革命的自下而上的階級反抗。

就革命的方式來說,中國早期的農民起義更爲普遍、組織的更好的農村造反形式是反對帝國政權的官員,而不是齊心協力的反對本地地主。其原因在於,帝制中國的“會社、庇護網絡,以及擴展開的半血緣關係跨越了傳統中國的農民和士紳地主之間的階級分野,鄉村農民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鼓勵、彼此競爭。”即不具備以地方村社爲基礎的自治權,所以農民的反抗不具備潛在的革命性質。這種情勢決定了,要一場徹底的社會革命必然意味着對農村社會的徹底改造,即要把農民發動起來,且同時能夠有一種替代士紳整合農村社會的組織形式和力量。

辛亥革命後,中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是結束軍閥割據局面、實現國家的統一。但是,由於軍閥控制地方基層的方式採用與鄉紳合作的途徑,把行政和軍事控制滲透到地方基層。這就決定了必須徹底剷除鄉紳對農民的控制,並取而代之;同時重新確立中央權威。以蔣介石爲代表的國民黨右派逐步改變了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開始逐漸依賴“新佔的華中地區中國商人的財政支持,依靠來源於通商口岸的國際貿易稅收以及西方列強的援助。”而中國共產黨則“把知識分子後備軍的民族主義訴求和農民的利益最終成功的協調起來”,成功的滲透到了廣大農村社區,從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由於中國革命的這一演進邏輯和路徑,中國的國家建設也和此有着密切的關係,或者說是一種邏輯慣性的結果。

在新世紀的征途上,鄧小平反覆強調,依靠無產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走依法治國之路,社會主義政權的專政力量不能削弱,還要加強。只有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纔能有堅強的保障,我們纔會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國家形勢分析讀書心得範文3

讀完列寧《國家與革命》一文,若是得到了這麼一個體會:“要國家不要革命”,定讓人嗤之以鼻,怎能得到這麼一個反動的“體會”呢?列寧的觀點是用革命消滅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國家這種階級鬥爭的產物自行消亡。然而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家理論家們,你就是請他們讀一百遍《國家與革命》,他們也會得到相同的結果,要國家不要革命,因而正以十百警惕,隨時準備加強鎮壓發生美國等西方國家內的人民抗爭運動。現實依然在證明列寧在92前寫的這本書中的論斷:“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國家是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工具”。

資產階級右派與無產階級左派的在根本立場根本觀點上必然是截然不同的。可是當前有些左派人士也出現接近這種觀點的,要國家不要革命,他們提出的相似的口號便是“保黨衛國”。我這樣說必然招至一些同志們破口大罵。罵不要緊,只要別把我劃爲“左派帶路黨”就行了。

無產階級專政不也是國家嗎?你不也是曾經宣佈誓死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嗎?

對!令人遺憾得很,現在的國家還是無產階級專政嗎?正因爲懷念無產階級專政,才急切地希望你們千萬不要無條件地保這個黨,保這個國。

這個黨,這個國不是毛主席親手締造的嗎?難道你對於它沒有一點感情嗎?

正是對這個黨這個國有感情至深!目前已經被打入社會底層的工人階級對毛主席親手締造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比任何人都有感情,所以,他們保衛這個黨,保衛這個國的心情比任何人都強烈,因此要砸碎它的心情也比任何人都強烈。我們只是要砸碎正嚴嚴實實地包裹在黨和國家身上的那一層石膏外殼,這層石膏外殼正在使黨窒息,使國萎縮。而且如果我們不去打碎它,資產階級將來也一定要打碎它,將這個黨和國家連同包裹在它們外面那層石膏外殼一起打碎,資產階級絕對不容許這個僞裝資本主義的共產黨國家長期存在下去!除非又一個歷史奇蹟再現出來。

雖然我們說現在的黨和國家被包裹着一層僞社會主義外殼,但是黨和國家當權者不承認,於是將我們“逼上梁山”,只得將這個僞層包裹的國家籠統稱之爲“國家”,只好用列寧的觀點分析這個國家,它該不該打倒?值不值得保?

一、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一文中引用了《共產黨宣言》:“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爲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裏,並且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然而我們的國家是這樣嗎?它不是不具備這種條件,而是恰恰相反,它將本來已經十分充足條件全部拋去,這們的“國家”該不該打倒?

二、列寧說:“在民主共和國內,‘財富是間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運用它的權力的’,它所採用的第一個方法是‘直接收買官吏’(美國),第二個方法是‘政府和交易所結成聯盟(法國和美國)(小括號爲列寧引用恩格斯的話——本文作者注)(《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19頁)錢權交易已經成爲“改革”後的社交主流,資本已經成爲國家的最高統治,還有什麼理由說明現在的國家沒有墮落成資產階級民主共各國?這樣的國家值得保乎?保得住乎?

三、列寧說:“把整個國民經濟組織得像郵政一樣,做到在武裝的無產階級的監督和領導下使技術人員、監工和會計,如同所有公職人員一樣,都領取不超過“工人工資”的薪金,這就是我們最近的目標。這樣的國家,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的國家,纔是我們所需要的。這樣才能取消議會制而保留代表機構,這樣才能使勞動階級的這些機構免除資產階級的糟蹋。”(《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54-155頁1)列寧要求的這種國家不是空話,曾經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現實,國家公務員都不超過工人的工資,勞動階級不可能受到官僚政府的糟蹋。然而在如今的國家裏,這一切都成爲過去,變成權貴們的笑話,變爲勞動者的抽泣。請問,如何動員勞動人民自覺地來保衛這個國家?

否定無條件保黨保國理由不只這幾條,但是已經充分說明:保黨保國,首先是要治黨治國。現在仍然有人想證明,蘇聯的垮臺原因不是由於修正主義,主要是由於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顛覆。倘若此人不是無知,便是企圖繼續矇騙中共,好讓中共領導人繼續昏昏然茫茫然地步蘇共的後塵。不顧原則急急忙忙保黨保國的同志們,切不可中了帝國主義分子的圈套。這是鐵一般硬的規律,水一般清的事實,社會主義如果總是停留在“初級階段”三十幾年了毫無進步,甚至繼續後撤,無疑是死路一條,不管是任何人有天大的本事,那也是保不了救不了的。如果仍然是不顧所以空叫保救,我們就得認真考慮這位保救勇士是否別有用心了?

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當它背離了無產階級立場,基本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如果想繼續存在下去,則必然與資產階級劃清界線,而不是與西方帝國主義搞統一戰線,搞什麼戰略伙伴關係那樣的笑話。黨國的領袖們不要以爲他們比馬克思、列寧、毛主席都聰明,應該冷靜想想列寧的話。

列寧說:“馬克思學說中的主要之點是階級鬥爭。人們時常這樣說,這樣寫。但這是不正確的。根據這個不正確的看法,往往會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機會主義的歪曲,把馬克思主義篡改爲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因爲階級鬥爭學說不是由馬克思而是由資產階級在馬克思以前創立的,一般說來是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誰要是僅僅承認階級鬥爭,那他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他還可以不超出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政治的範圍。把馬克思主義侷限於階級鬥爭學說,就是閹割馬克思主義,歪曲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變爲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只有承認階級鬥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纔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同平庸的小資產者(以及大資產者)之間的最深刻的區別就在這裏。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檢驗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38頁)然而列寧對我黨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我黨如今不僅不能提無產階級專政,連階級鬥爭也不敢提了,因爲它顯然是有悖於我黨當前的大政方針——“和諧”。

請看列寧入木三分的話:“小資產階級民主派,這些用階級妥協的幻想來代替階級鬥爭的假社會主義者,對社會主義改造也想入非非,他們不是把改造想象爲推翻剝削階級的統治,而是想象爲少數和平地服從那已經理解到本身任務的多數。這種小資產階級空想同認爲國家是超階級的觀點有密切的聯繫,它在實踐中導致出賣勞動階級的利益,法國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的歷史就表明了這一點,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英、法、意和其他國家的“社會黨人”參加資產階級內閣的經驗也表明了這一點。(《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30頁)

顯然列寧這段演說有片面之處,他應該加上一句:“20世紀未到21世紀初的中國改革開放,更爲嚴重地表明瞭這一點。”

列寧繼續說:“現在佔統治地位的機會主義卻把工人的黨教育成爲一羣脫離羣衆而代表工資優厚的工人的人物,只圖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苟且偷安”,爲了一碗紅豆湯而出賣自己的長子權,也就是放棄那領導人民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領袖作用。”(《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131頁)

我不敢再引用列寧的話了,再引用恐怕我這篇文章又要被“和諧”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