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比亞社交禮儀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3W

如果去贊比亞旅遊,卻不知道贊比亞的社交禮儀,這樣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會。那麼關於贊比亞的社交禮儀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贊比亞的社交禮儀。

贊比亞社交禮儀
贊比亞社交禮儀一:社交禮儀常識

1.稱謂與問候

用左手托住右手與人握手是通常的見面禮節。要使用恭敬的稱號或職務頭銜,如果你知道的話。

對異性要回避目光直接接觸――這可能帶有求愛的暗示。

2.約會與準時

事先約會是合宜的,雖然這不能保證這次會見能實現。

3.款待與饋贈

進餐時你應該主動要求食品,因爲當地人認爲由主人先送上食品是不禮貌的。不接受食品也是不合宜的。

對政府官員不得送禮。如果給國營公司的僱員送昂貴的禮物,會使他們感到尷尬。一些小禮品,或許是帶有你公司標誌的,將是受歡迎的。

4.交談

別談論商店裏的供應短缺、當地的政治,或是你在該國見到的低效率現象。贊比亞人喜歡議論國際政治事務。

5.信仰忌諱

贊比亞人信奉基督教的佔72%,農村人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贊比亞人忌諱別人從自己背後穿過,認爲這樣是不禮貌的,從面前穿過纔是合乎禮儀的舉止。他們忌諱“13”,認爲“13”是預兆厄運的數字,會給人們帶來災禍。他們忌諱他人用手指着自己說三道四。認爲這是讓人不能容忍的舉動,是對人的一種蔑視和污辱。他們忌諱有人以右手握拳揮動着手臂對待他們,這種動作在贊比亞是表達對人的“詛咒與謾罵”。

6.飲食習慣

贊比亞人以玉米麪爲主食。他們習慣把玉米麪煮成很稠的玉米糊,當地人稱這種玉米糊爲“喜馬”,用淡水沙丁魚熬成成湯,然後手抓“喜馬”蘸着魚湯吃。“喜馬”在贊比亞是美味,有時用在招待國賓的筵席上。他們習慣吃西餐,平時用手抓食,在社交場合使用刀叉。他們對中餐很感興趣,認爲中餐的烹調技藝高超,做出的飯菜令人大飽口福。

贊比亞社交禮儀二:飲食嗜好特點

①講究菜餚香、酥、爛,注重用餐經濟實惠。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鹹,愛甜及微辣味。

③主食:以玉米爲主食,也愛吃麪食。

④副食:愛吃魚、牛肉、羊肉、豬肉、禽類、蛋類等,蔬菜愛吃豆類、辣椒、西紅柿、茄子、黃瓜等,調料愛用胡椒、丁香、蔥、糖、鹽等。

⑤製法:對煎、烤、炸、煮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喜愛中國的京菜、閩菜、魯菜。

⑦菜譜:很欣賞大拼盤、北京烤鴨、焦炒魚片、青椒雞丁、生煎裏脊肉、珍珠豆腐、扒牛肉條、德州扒雞、手抓羊肉、閩煎黃魚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喜飲啤酒、咖啡、可可、牛奶等,也喜歡喝綠茶。

⑨果品:愛吃香蕉、柑、桔及瓜類等,乾果愛吃花生米、腰果等。

贊比亞社交禮儀三:生活細節特點

1.贊比亞人與客人打招呼樂於加尊稱,最好是加上職務或頭銜。他們慣用鮮羊肝盛情待客,爲了表示敬重和歡迎,往往在客人到來之際把宰的鮮血淋淋的羊肝迅速切成片,整齊地碼放在瓷盆裏,撒上辣椒末和香料,隨即上桌待客。

贊比西河上游的巴托克部落人,有個離奇的審美習俗,以拔掉上門牙爲美。

據說此習俗是源於對反芻動物的模仿。他們對銅至高無上地崇敬。把用銅製的工具、器具招待客人,看成是對客人的一種最高待遇。他們偏愛雄鷹,視其爲勇敢和象徵,並莊嚴地將其繪製在國旗上。

2.贊比亞人講究禮貌,注重禮儀,舉止文明,言談得體,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每當他們遇見外國客人,即使是初次相識,也會主動打招呼,熱情問候,握手致意。

如果是見到自己所熟悉的外國朋友,不僅雙方熱情握手,還要相互擁抱,隨後四隻手緊緊相互握住,邊上下晃動邊熱情寒喧,問候的內容異常廣泛,從身體問到工作,從家庭問到事業,凡是當時能夠想到的事情幾乎都要問候一遍,問候的時間常常達10分鐘之久。

3.分別之時,雙方還要相互說一些“希望再一次見到您”“祝您一路平安”“真誠地祝願您事業成功”等話語。在農村地區,婦女們遇見外國女賓客時,熱情問候之後便圍着女賓轉因,嘴裏發出陣陣有節奏的尖叫聲,有時客人會被弄得滿臉通紅,不知所措,但當地人認爲這樣做才能從內心深處表達他們對客人員友好的情感。

4.贊比亞人對稱謂也是非常講究的,而且許多稱謂同中國人的十分近似,如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妹妹、姐姐、叔叔等。客稱多用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愛稱多用兄弟、朋友等,敬稱多用主人、閣下等,主人和閣下則多用來稱呼那些有身份、有地位以及自己所崇敬的人土。

贊比亞人也喜愛稱他人的職銜、軍銜、學銜等,並且常常同先生聯稱,如“局長先生”“市長先生”“教授先生”“團長先生”等。遇見國家高級領導人多稱先生或者閣下,並且同職務聯稱,如“總統先生”“總統閣下”“部長先生”“部長閣下”“省長先生”“省長閣下”等。

在贊比亞還有一種有趣而且普遍使用的敬稱,當地人見到男外賓統統稱之爲“爸爸”,見到女外賓統統稱之爲“媽媽”,而且往往同客人的國家名稱聯稱,如“中國爸爸”“中國媽媽”“英國爸爸”“英國媽媽”等。

這裏的爸爸或媽媽並非指親緣上關係,而是表示重視外來客人如同自己的父親、母親一樣,用來表示對客人的極大尊重的情意。在許多鄉村地區,人們見到所有男性都稱之爲“爸爸”,見到所有女性都稱之爲“媽媽”,甚至連父母親對自己的兒女們也稱爲“爸爸”或者“媽媽”,這是當地的一種特殊的傳統習慣,父母親們稱自己的兒女爲“爸爸”或者“媽媽”,是因爲當地人的姓名由三部分構成,最後一部分是兒女們祖父或者祖母的名字,當地又忌諱直呼其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種奇特的傳統習慣。

5.贊比亞也同許多非洲國家一樣,社會交往活動中流行尊老敬長的風俗,年齡大被看作是威望和權力的一種象徵。

特別是在那些農村或者偏遠地區,幾乎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家族、每一個村莊,均是由成員中年齡最大的男性當家主事,決策定案。夫妻爭吵、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等,均由年長者出面調解,做出裁決,對於年長者的話,晚輩或者年輕人必須言聽計從。

家族或者村莊裏的大事,由德高望重的幾位老人經過商量,做出決定,其他成員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贊比亞年輕人無論在任何地方、任何場合,遇見年長者時,均要畢恭畢敬地主動打招呼,行禮致意,隨後恭恭敬敬地站立在一旁,請年長者先行。

熱門標籤